口腔粘膜癌最初表现为上皮增殖性硬结,往往不为医患所重视。继而表层糜烂呈溃疡,表面呈红色间以少许白色小斑点,浅在而无坏死。自觉症状略感不适,偶有刺激性痛。此期也易被忽略而按一般粘膜溃疡对待。但仔细触诊会感到溃疡表面粗糙、边缘稍硬韧有棱缘感。进一步发展则溃疡中心坏死,边缘隆起呈堤状或似花瓣状外翻,或坏死现象不显著而呈结节菜花状增殖。患者此时自觉症状明显,常伴功能障碍,但此时已非肿瘤早期了。因此,口腔中一些好发部位如接近下颌磨牙的舌侧缘、颊粘膜的咬合线、上下牙龈的磨牙区等出现进展性溃疡、经一般治疗2周无愈合倾向则应高度警惕癌的发生。确诊的方法是作活体组织检查。辅助诊查最简单方便是用甲苯胺蓝溃疡染色。方法是先以清水漱口,继用1%冰醋酸清洁溃疡面及其周围组织,然后用1%甲苯胺蓝涂抹全部病变及周围粘膜约一分钟后,再以冰醋酸清洗涂抹部并漱口以除去余色。病变区不能除色,阳性呈深蓝色。此时宜取组织作病理检查。颈部检查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颈上深的二腹肌群淋巴结。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应注意其部位、数目、活动度及硬度等。
智齿冠周炎是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一般多发于青年人,导致智齿冠周炎的原因有很多,那么你知道具体有哪些病因吗?智齿冠周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下文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智齿冠周炎 智齿(第三磨牙)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为智齿冠周炎。常发生于18-25岁的青年,是常见口腔疾病之一。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主要症状为牙冠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如炎症影响咀嚼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波及咽侧则出现吞咽疼痛,导致病员咀嚼、进食及吞咽困难。病情重者尚可有周身不适、头痛、体温上升、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智齿冠周炎的病因 第三磨牙萌出过程中或萌出困难时,牙冠的一部分被游离的牙龈部所覆盖,在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盲袋(龈袋),盲袋内经常有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这种局部条件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若感冒、疲劳或其他原因致机体抵抗下降,或由于局部创伤(如对颌牙咬伤)等因素,可诱发智齿冠周炎。因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常缺乏足够位置而易形成阻生,故本病多见于该牙。临床上常见的阻生情况有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和垂直阻生等。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即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由于人类食物日趋精细,致使颌骨逐渐退化缩小,造成牙列与颌骨的长度不协调。智齿是牙列中最后萌出的牙,多于18~25岁萌出,因萌出位置不足,可导致智齿萌出不全而异位或阻生,牙冠部分外露于牙龈之外,部分被牙龈覆盖。牙龈与牙体之间形成一个狭窄较深的盲袋,容易积存食物碎屑和细菌,一般刷牙漱口难以清洗干净;加之冠部牙龈易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当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毒力增强时,便可引起牙冠周围组织炎症。 智齿冠周炎的发病阶段 智齿冠周炎常发生于18~25岁的青少年,以下颌多见,有急性、慢性之分。临床上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出现。在急性炎症初期,患者仅感患处轻微胀痛不适,当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如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并可放散至同侧的头面部。炎症侵及咀嚼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检查可见龈瓣红肿糜烂,有明显触痛,压迫龈袋可有脓液溢出。全身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大便秘结等症状,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白细胞比例上升。慢性智齿冠周炎在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仅有患处轻微压痛不适。当抵抗力下降时,常致急性发作。急性冠周炎进一步加重,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的感染。 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诊断 1.多发生于年轻人,尤以18~25岁最多见。有全身诱发因素或反复发作史。 2.急性冠周炎早期,一般无明显全身反应,患者自觉患区胀痛不适,咀嚼、吞烟、张口活动时疼痛加剧。检查可见阻生牙和磨牙后区肿胀、冠周袋内有脓性分泌物。 3.炎症进一步发展,累及咬肌和翼内肌,出现下颌角区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不能开口。全身症状明显,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如未及时合理治疗,可发展为冠周脓肿、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甚至骨髓炎。 4.慢性冠周炎可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形成瘘管,或在咬肌前缘形成皮瘘。 5.下颌智齿冠周炎合并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处牙龈瘘 应与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病变所引起的颊侧瘘道相鉴别。前者第一磨牙临床检查无确切病损且其X线牙片也无根尖周病变,但有阻生智齿存在及红肿史。后者第一磨牙有龋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破坏。 6.第三磨牙区恶性肿瘤 该区域的恶性肿瘤虽然常伴发炎症,但毕竟是以增生为主的肿块,且为实质性浸润包块,X线摄片检查可见局部骨组织溶解性破坏。 智齿冠周炎的辅助检查 1.检查可见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有龈瓣覆盖、盲袋形成。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龈瓣边缘糜烂、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形成冠周脓肿,出现颌面肿胀,同侧颌下淋巴肿大,压痛。 2.X线牙片检查能发现阻生智齿的存在及其阴生的形态、位置。 3.化验检查:急性化脓性冠周炎期常有程度不同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白细胞比例上升。 智齿冠周炎的治疗 智齿冠周炎的治疗主要是增强病员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促使炎症消散。急性期过后,应考虑对病源牙采用外科治疗,以防复发。 1.全身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抗菌物或内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2.局部治疗 智齿冠周炎的局部治疗很重要。每日可用1-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或其他灭菌溶液冲洗盲袋,然后点入3%碘甘油。另给复方硼砂液或呋喃西林液等含漱,一日多次。早期还可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以助炎症吸收。针刺疗法可有镇痛、改善张口等作用。如脓腔形成,可切开引流。 3.病源牙处理 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对病源牙作进一步处理,以防复发。如牙位正、能正常萌出,并有对颌牙行使咀嚼功能者,可作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否则应予拔除。 4.家庭治疗 1)每日可用温热水或盐水漱口或用口腔含漱液漱口。 2)冲洗,可用消毒过的注射针头拧弯,选用洗必泰或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等冲洗冠用袋。 3)可口服磺胺类药物,必要时可注射抗菌素,如有脓肿形成应到医院专科诊治。 4)也可用:牛黄解毒丸、每次服 l-2丸、日服2次或解毒消炎丸,每次服4-6粒,日服3次。 智齿冠周炎的预后 急性冠周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则可转为慢性,以后反复发作,甚至遗留瘘管。若炎症继续扩展,可发生下述各种并发症。例如蔓延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脓液沿下颌骨外侧骨面向前流注,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颊侧形成脓肿或龈瘘;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颊部皮下脓肿,或穿破皮肤形成皮瘘。在临床上可见有颊部皮瘘的患者,应考虑有冠周炎的可能,防止误诊。冠周炎严重者,尚可并发颌周蜂窝织炎、下颌骨骨髓炎甚至全身性的感染。 智齿冠周炎的并发症 急性冠周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则可转为慢性。以后反复发作甚至遗留瘘管。若炎症继续扩展可发生下述各种并发症,例如:蔓延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脓液沿下颌骨外侧骨面向前流注,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颊侧形成脓肿或龈瘘;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颊部皮下脓肿或穿破皮肤形成皮瘘;在临床上,可见有颊部皮瘘的患者,应考虑有冠周炎的可能,防止误诊;冠周炎严重者,尚可并发颌周蜂窝织炎、下颌骨骨髓炎、甚至全身性的感染。
黑龙江日报4月28日讯 出生于1981年的张亮(化名)今年已经33岁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没有像常人一样张开嘴巴吃饭。因为下颌骨强直,他的嘴巴无法完成一张一合的咀嚼动作,也因为长久的关节退化,导致下巴几乎消失不见。从侧面看,他的嘴巴下面直接连接着颈部,形似一个鸟类的头部。所幸这位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年轻人,已在哈医大二院口腔颌面外科成功接受手术。 哈医大二院口腔颌面外科付兆臣教授称,这样的颞下颌关节强直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颞下颌关节和关节周围及颌间部位,由于纤维疤痕或骨性粘连,致使下颌骨运动障碍或下颌骨不能运动,“这样的患者很少,达到这么严重程度的更是十分少见。”。 由于张亮的颞颌关节“合二为一”,导致他无法完成口腔张合的咀嚼动作,颌骨萎缩退化导致下颌骨的缺失。付兆臣说,手术需要分期进行,第一期要从下颌骨侧方入路,打开颞颌关节,让患者实现“开口”。第二期要进行下颌整形,做出一个下巴,达到外观美观的要求。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手术预案,付兆臣团队为张亮进行了一期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张亮就能张开嘴巴达3.5厘米。术后一周,他吃到了和正常人一样的食物。
白斑可以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好发部位包括牙龈、颊部粘膜咬合线区域和舌部,唇、前庭沟、腭、牙龈也有发生。患者可无症状或自觉局部粗糙、木涩,较周围黏膜硬。伴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刺激痛或自发痛。口腔白斑病可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两大类;前者如斑块状、皱纹纸状;而颗粒状、疣状及溃疡状等属于后者。1斑块状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斑块,平或稍高出黏膜表面,边界清楚,触之柔软,周围黏膜多为正常。患者多无症状或有粗涩感。2皱纹纸状多发于口底和舌腹,表面粗糙但触之柔软。患者除有粗糙不适感外,亦可有刺激痛等症状3颗粒状颊粘膜口角区多见,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黏膜表面不平整。患者可有刺激痛,本病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4溃疡状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和溃疡,患者感疼痛。及早发现到正规医院诊治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是颌面部最严重的炎症之一,它是多间隙同时感染的疾病,通常波及双侧颌下间隙、双侧舌下间隙及颏下间隙。其感染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但多数是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称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又称为卢德维咽峡炎(Ludwig angina),临床上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均甚为严重。 症状体征由化脓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织炎,病变初期肿胀多在一侧颌下间隙或舌下间隙,因此,局部特征与颌下间隙或舌下间隙蜂窝织炎相似;如炎症继续发展扩散至颌周整个口底间隙时,则双侧颌下、舌下及颏部均有弥漫性的肿胀。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织炎,软组织的副性水肿非常广泛,水肿的范围可扩延,上至面颊部,下至颈部锁骨水平,严重者甚至可达胸前部。颌周有自发性剧痛,灼热感,皮肤表面粗糙而红肿坚硬。随着病情发展,口底及舌体出现水肿,舌体肿大抬高,不能退缩而伸至上下前牙间,前牙呈开状态;舌尖上抬抵腭部时,外观呈二重舌症状。舌下肉阜的黏膜出血,可见青紫色瘀斑。由于舌体僵硬,运动受限,常使病员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而不能正常进食。如肿胀向舌根、会厌或颈前发展,则可出现呼吸困难,以致病员不能平卧,严重时患者烦躁不安,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症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触诊局部皮肤可有压痛或波动感。如为腐败坏死性病原菌感染,肿胀范围弥漫,皮肤色暗红,质硬如板状;由于神经坏死,故压痛不明显;因肌肉坏死,皮下组织软化,挤压皮肤呈不易回复的凹陷;有气体存在,可触及捻发感。全身症状常很严重,多伴有寒战、高热。但在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时,由于全身机体中毒症状较重,有时体温并不很高,甚至在38℃以下;且常合并败血症,表现为呼吸短浅,脉搏频弱,甚至出现血压下降;病情严重者脓肿还可向纵隔扩延,此时预后多不佳。口底蜂窝织炎不论是化脓性病原菌或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局部及全身症状均很严重,其中主要的危险是呼吸道的阻塞及全身中毒。在治疗上,除针对病原菌敏感药物经静脉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局部炎症及败血症外,还应重视全身的支持疗法,如输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局部积极早期作切开减压及引流术;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时,更应及早作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后,再进行局部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一般根据脓肿形成的部位从口外进行。选择皮肤发红、有波动感的部位进行切开较为容易;如局部肿胀弥漫或有广泛性水肿,而且脓肿在深层组织内很难确定脓肿部位时,也可先进行穿刺,确定脓肿部位后,再切开;如肿胀已波及整个颌周,或已有呼吸困难现象时,则应作广泛性切开,达到减压及引流的目的。其切口可在双侧颌下、颏下作与下颌骨相平行的“衣领”型或倒“T”型切口(图2),充分分离口底各组织结构,使口底各个间隙的脓液得到充分引流;如为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织炎,肿胀一旦波及到颈部及胸前区,皮下又触及捻发感时,应按皮纹方向作多处切口,并敞开创口以改进厌氧环境和充分引流。然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4~6次/d,创口内置橡皮管引流。
中央性颌骨癌称为原发性颌骨内癌 最早用来定义原发于颌骨内的鳞状上皮癌。现在多指原发于颌骨内的非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包括腺源性和上皮源性。上皮来源者主要来自牙胚成釉上皮的剩余细胞,包括残存于牙周膜的牙胚成釉上皮的剩余细胞、面突融合时的残余胚胎上皮、牙源性囊肿衬里等,以及由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成釉细胞瘤等良性牙源性肿瘤恶变而来,多为鳞状细胞癌。腺源性者可为异位于颌骨内的涎腺上皮、窦上皮或牙源性囊肿上皮衬里转化而发生的腺源性上皮癌,种类较多,最常见者为黏液表皮样癌。 总体来说,中央性颌骨癌临床较为少见,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也缺少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发现较晚,预后较差。 中央性颌骨癌中的鳞状细胞癌好发于60~79岁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腺癌好发于50~59岁,女性略多见。发生部位都以下颌骨、尤其是下颌磨牙区最为常见。早期无自觉症状,以后出现牙痛、局部疼痛,继而出现下唇麻木。临床上对出现不明原因的下唇麻木应提高警惕,及时行X线片检查,以鉴别是否发生中央性颌骨癌。随着肿物生长,受累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肿物从牙槽窝穿出,牙槽突的颊舌侧或前庭沟出现肿物,移动度差。肿瘤侵犯骨及面部软组织,引起面部膨隆。晚期肿瘤突破骨质侵犯咀嚼肌致张口受限。肿瘤可沿下牙槽神经管扩散,甚至超越中线至对侧。发生颌下、颈深上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可超过50%,晚期可循血行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腺样囊性癌类型者血行转移率较高,有1/4转移至肺,半数可以带瘤生存。
牙齿要尽量保留,能不拔则不拔,因此,很多人常问:该不该拔掉智齿呢?通常,牙医会基于下列几点理由,建议拔掉智齿:1.龋病:如果智齿蛀牙,除了很简单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之外,那些邻接面蛀牙,需要很好的技术,以及蛀得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疗的,我们一律建议拔除,杜绝后患。2.破坏邻牙:通常患者不自知,而由牙医以X光诊断得知。通常智齿萌发的空间不足,而会倒在第二大臼齿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齿清洁不易,甚至是牙齿部分吸收的现象,造成患者不舒适或牙疼。3.空间不足:智齿在人类的演化史上,是属于消逝状态。因此牙弓也越来越小,空间不足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以萌发的时候最能感觉到肿胀、疼痛感。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忍受这种疼痛感,而决定拔掉智齿。4.清洁不易: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常长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以致发生蛀牙现象。5.没有对颌牙:前面提过,不是每个人四个智齿都会长齐的。所以,智齿的对面,如果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6.阻生齿:通常这是最讨厌的一种,牙医会觉得很难搞定,但病人却不一定有感觉,因此忽略了。这一种类型的牙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会痛,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需要拔除了。上面情况你有吗,没有就不要拔,不受影响就不拔。我长了四颗智齿,没有拔。
临床表现根据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上颌骨骨折有三种经典类型(图8)。第一型骨折(Lefort Ⅰ型骨折)其骨折线通过梨状孔下缘、上颌窦下部,横行到双侧上颌结节;第二型骨折(LeFort Ⅱ型骨折)的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下方,达到上颌骨后壁;第三型骨折(LeFort Ⅲ型骨折)的骨折线也通过鼻骨、泪骨,但横过眶窝及颧骨上方,向后到上颌骨后壁,使上颌骨、颧骨与颅骨完全分离,因此又称为颅面分离。下颌骨是头部唯一能活动的骨骼,在解剖结构上也有它的薄弱部位,如正中颏部、颏孔部、下颌角部及髁状突颈部,这些都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下颌骨由于其突出的位置与解剖形态,是颌面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骨骼。颌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动度或移位、功能障碍等,还具有其临床特点,这是由颌骨的解剖生理结构所决定的。1.骨折段移位: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图10)。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2.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3.骨折段异常活动:上颌骨是不能活动的骨骼,如出现活动,则为骨折的征象。下颌骨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关节作整体活动。出现分段的异常活动时,则表明存在骨折。4.异常感觉:上颌骨骨折时,如有眶下神经受伤,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现麻木感。下颌骨骨折时,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5.张口受限: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张口受限。特别是下颌骨骨折,对张口运动影响较大。6.影响呼吸和吞咽: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7.视觉障碍:上颌骨、颧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时,可出现复视。有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颌骨骨折治疗:主要是复位与固定。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即牙齿的广泛接触关系。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常用的复位方法有三种:1.手法复位:在颌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比较活动,可用手将移位的骨折段回复到正常位置。2.牵引复位:颌骨骨折后,经过较长时间(上颌骨三周以上,下颌骨四周以上),骨折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愈合,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牵引复位法。下颌骨骨折多用颌间牵引,就是在下颌骨有移位的骨折段上安置分段牙弓夹板(图1),然后在与上颌的牙弓夹板之间,用小橡皮圈作弹性牵引,使之逐渐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上颌骨骨折后,如骨折段向后移位,可在上颌牙列上安置牙弓夹板,在头部制作带有金属支架的石膏帽,在牙弓夹板与金属支架之间作弹性牵引,使上颌骨骨折段向前复位。需要较大牵引力时,也可作卧式重力性牵引。3.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适应证较宽。骨折段移位较久,已有纤维性愈合或骨性错位愈合,手法和牵引都不能复位时,则应施行手术切开复位。将骨折断端间错位愈合中所形成的纤维组织切除或凿除骨痂,重新离断,使颌骨恢复正常的位置。手法复位困难的或复位后不稳定的新鲜骨折或开放性骨折,一般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颌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颌间固定法、颌间结扎固定法、小钢板(miniplate)或微型钢板(microplate)固定法、颅颌固定法,其他方法还有颌周固定法、加压钢板固定法等。1.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是用直径2毫米的铝丝或成品带钩牙弓夹板,按牙弓形态成形,然后用较细的金属结扎丝穿过牙间隙,将牙弓夹板结扎在骨折线两侧的部分或全部牙齿上,以固定骨折段。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如下颌骨颏部正中线性骨折、局限性牙槽突骨折。2.颌间固定:常用的方法是在上下颌牙齿安置带钩牙弓夹板,然后用小橡皮圈作颌间固定,使颌骨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的位置上(图4)。此法稳妥可靠,适用于多种下颌骨骨折,优点是能使颌骨在良好的位置上愈合,有利于恢复功能,缺点是伤员不能张口进食,也不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应加强护理。3.骨间结扎固定:手术切开复位的病例,可在骨折两断端钻孔,然后穿过不锈钢丝作结扎固定。这也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小儿颌骨骨折和无牙颌骨骨折,也可用此法固定。4.小钢板或微型钢板固定:在手法切开复位的基础上,将适当长度和适合形态小钢板或微型钢板跨置于骨折两断端的骨面上,用特制的螺钉穿骨皮质固定钢板,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图6)。小钢板一般用于下颌骨,微型钢板适用于上颌骨。5.颅颌固定法:上颌骨横断骨折,不能单纯依靠下颌骨进行固定,可利用颅骨进行固定,否则面中部易发生拉长变形。固定方法是先在上颌牙齿安置牙弓夹板,然后用不锈钢丝一端结扎在后牙区牙弓夹板上,另一端经口腔内穿出颧颊部软组织,悬吊在石膏帽的支架上。同时加有颌间固定。颌骨骨折固定的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伤情、年龄、全身情况等决定。一般是上颌骨3~4周,下颌骨4~8周。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缩短颌间固定时间。方法是,固定2~3周后,在进食时取下橡皮皮圈,允许适当的活动。采用小钢板或微型钢板坚强内固定后可以适当提前进行功能训练,促进骨折愈合。6种植支抗固定:利用种植支抗颌间固定。
早发现早治疗,九成病情可控制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除了头发、牙齿和指甲以外,几乎人体所有的部位、器官和组织都可以发生癌变。只要加强防癌意识,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肿瘤的发病除了与基因、生理、环境因素相关外,还与心理、社会等因素明显相关。多数肿瘤患者终身维持癌前病变,不到1/3的人会发展成肿瘤。原位癌通过手术治疗后多可治愈,如果在癌前病变及原位癌阶段早发现、早治疗,定期随访,便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入晚期。因此,防治肿瘤,定期体检很重要。 一旦被确诊为肿瘤,需要积极治疗,不能消极怠慢。大量科学证明,早期癌症患者治疗后有90%左右都可控制,虽然有一部分病人确实无法治愈,但这些患者也并非一线希望都没有,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能够通过有效的治疗很好地控制病情,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改善。 别听信“民间偏方”,易延误病情 目前,肿瘤治疗手段有手术、化疗、放疗、中医中药等。能手术的尽量手术切除,术后根据情况配合其他治疗,不能手术的可以通过放化疗控制病情,延长生命,部分晚期患者不能采取上述治疗的,可以通过其他治疗方法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很多患者对放化疗心存排斥。确实,放化疗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是,医生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消除放化疗毒副作用。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随访,做各项指标检查。 很多癌症患者偏爱中医治疗,但是,单靠中医来治疗癌症并不妥当。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治疗肿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千万不要迷信或轻信“民间偏方”,这样容易耽误治疗。一旦癌细胞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近年来国际上广为接受的应用的名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等三类症状。可单独累及颞下颌关节或咀嚼肌群也可二者皆累及,但又不是指那些具有上述症状但病因清楚的疾病。TMD多数为功能紊乱性质,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但一般都有自限性,属肌骨骼类紊乱疾病。 病因:1、心理社会因素。患者常有情绪焦急、易怒、精神紧张、容易激动以及失眠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以明显地存在精神情绪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慢性迁延性的患者中,也可以发现精神因素对症状反复发作的影响。2、牙合因素。对TMD患者的临床检查常常发现有明显的牙合因素,包括干扰、牙尖早接触、严重的锁牙合、深覆牙合、多数后牙缺失及牙合面过度磨耗致垂直距离过低等。3、免疫因素。免疫学研究表明关节软骨的主要成分如胶原蛋白多糖和软骨细胞都具有抗原性,由于关节软骨有基质包裹,从胚胎到成人都和血管系统隔绝,成为封闭抗原,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相关实验研究说明TMD也有细胞免疫参与。4、关节负荷过重。适度的负重对维持关节的正常结构、功能和生理改建时必须的,有重要意义。但是过度的负重,超出生理限度则可造成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甚至破坏。5、关节解剖因素。从功能上看,颞下颌关节随着人类的进化使得关节和颌骨更为灵巧,以适应更为复杂的言语和表情的下颌运动。正因如此,从解剖结构来看,相应的关节、肌韧带明显变弱,关节的承重能力降低。这种人类的关节运动类型、灵活性和范围的增加对于解剖结构减弱的颞下颌关节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6、其他因素。关节区受到寒冷刺激、不良姿势引起肌功能紊乱而影响下颌骨及髁突的正常位置等,也是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