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患者的疑虑,我血压这么高为什么大夫不给降!首先要看您的血压是不是真的高;测量是不是标准;什么情况下血压高。如果单纯血压高,没有什么感觉,还真不急于控制正常,那样反而有害,6-8周达标更有益。有些疾病血压高是机体对自身的保护,也不急于控制血压。只有血压特别高、血压高造成损害才需要立即控制血压,但也要避免低血压出现!
很多老年人“手抖”害怕是帕金森病不愿意就诊,自从我们开了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后,发现很多这类患者。建议还是去专科门诊看一下,手抖原因很多,有可以治疗的如甲亢、维生素B12缺乏;还有预后相对好的特发性震颤;即使您是帕金森病现在精准化治疗也可以让您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很多脑梗死患者有这个疑问,吃着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我要去拔牙,又怕出血,很多牙医要求停药一周,是不是必要,按照新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没必要担忧,只要没有其他凝血障碍疾病,直接去拔牙就行,只是拔牙以后比一般患者多压迫一段时间就好!可压迫部位,不用过于担心!
有患者心脑血管病后或健康人为预防心脑血管病就严格素食好吗?我们先看看国家膳食推荐和美国的膳食指南,均不要求完全素食,且一段时间推崇的地中海饮食,也只是素食多,部分海鲜和少量牛羊猪肉和禽类。 如果长期大量素食有两个危害: 一是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2,可以导致贫血、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变或性格改变等; 二是长期素食,外源性胆固醇摄入不足,肝脏要自身合成胆固醇,内源性胆固醇才是导致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美国的长期随访研究已经否定长期素食,不再要求严格限制胆固醇摄入。严格素食有害无益!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素食是个骗局”。
脑梗死后服药基本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降压药;降脂药:一般为他汀类。其中长期服用降压药和他汀类争议不大,但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时间没有研究说明,但临床中只要没有副作用出现,建议长期服用,因为见了太多停药后复发患者。所以一旦患脑梗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药!
哆嗦大多数说的是震颤,最常见震颤是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震颤。 原发性震颤是人类最常见的震颤形式。鉴于其高度暴露的神经表现以及看似直截了当的表型,该疾病似乎很容易诊断。然而,在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震颤的患者中,30%~50%的患者在进一步评估后最终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诊断,主要为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因此了解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综述主要描述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并总结了原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的鉴别要点。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也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病之一。 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震颤的患者中,30%~50%的患者在进一步评估后最终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诊断。 原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比想象的差别更细微;事实上,震颤的表型是多方面的和高度模式化的。仔细关注这些临床细微差别将有助于对原发性震颤患者的诊断和护理。 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 核心临床特征为手臂动作性震颤。 上肢震颤通常明显。 单纯头部震颤不是典型特点。 可以合并静止性震颤,但不如帕金森震颤多。 饮酒可以减轻但不建议这么治疗。 阿罗洛尔改善明显。 不影响寿命甚至认为长寿。 震颤别害怕找这方面专家就诊是关键。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而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律性,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治疗。 1.抑制胃酸药,可选择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促胃肠动力药,可选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对疗效不佳者,可合用艽龙胶囊,艽龙胶囊主要成份为龙胆总苷,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色至棕色的颗粒,味苦,微涩。本品清肝泄热,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肝胃郁热证者,症见胃脘饱胀,脘部烧灼,口干口苦。 3.助消化药,消化酶制剂可作为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用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胀、食欲差等症状。4.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