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家里人,走不了多远腿部就开始疼痛,休息一下会好转,继续走路又会出现疼痛。之前症状比较轻微,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最近走百来米左右就出现腿部剧烈的疼痛。老人腿部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也没有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通过检查,发现这个位老人患有腰椎管狭窄症,这种疾病是怎么回事呢?腰椎管狭窄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脊柱是一个很好的脊髓保护装置,容纳了我们的身体里面最大的神经组织脊髓。打个比方,我们的脊柱相当于一栋房子,这个房子有几面墙壁:前方的椎间盘,后方的椎板和小关节突,还有两边的椎弓根,其他的地方被韧带所覆盖。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上面的正常结构,例如小关节突退变,黄韧带增生,相当于墙壁增厚了,房子的空间就比较小。在某些病理情况之下,例如前方的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房子的空间急剧减小,甚至有的时候。房子的地基出了问题,出现倾斜。这些都会使房子的容积大大减少,墙壁开始挤压里面的神经组织。这时就产生了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最常见的是腰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有什么临床表现? 腰椎管狭窄常见的症状是,行走时下肢的疼痛会明显加重。最典型的表现是行走某一段时间后下肢的力量减弱,会有严重的大腿到小腿疼痛,不得不蹲下来休息一段时间。休息以后疼痛就会有明显的好转,但继续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是由于神经组织受压,活动的时候神经组织缺氧加重所引起疼痛。在弯腰或者蹲着的时候,椎管的容积会相对扩大,休息后神经的营养供应会得到恢复,从而疼痛减轻。这种疼痛是非常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医学上有个特有名词,叫间歇性跛行。出现间歇性跛行怎么办? 大部分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患者,都是由于腰椎管狭窄所引起,要尽快到医院就诊。腰椎管狭窄比较痛苦,平时尽量避免体力劳动,减轻可能存在的腰椎间盘突出,减少后方的小关节突增生韧带肥厚发生的可能性,避免椎管更进一步狭窄,造成神经组织严重压迫。注意平时的姿势。避免蹲着、坐着、弯腰这些不合适的姿势。这些姿势会加重腰背部及腰椎间盘的负担,导致腰椎退变及腰椎间盘突出。适当进行行走。行走的时候注意行走的速度不要太快,控制好步幅。参考:一招缓解腰背部疼痛。可以适当做一些腰背部的功能锻炼,做好这几个动作!对伏案工作人群,腰部疾病患者尤其有效。
今天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腰椎间盘突出到底能不能完全治愈?这个朋友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有三四年了,一直致力于保守治疗,想恢复到以前的健康身体。这个问题困扰他很长时间。这也是我们所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都最关心的事情吧。 我们每个人想要的最完美的完全治愈,肯定是想要恢复到和以前正常的椎间盘一样,完全一样没有损伤。就像皮肤受伤以后完全恢复,一点疤都不留。有没有可能这样呢? 椎间盘分为中间的髓核部分(Nucleus pulposus)和外周的纤维环(Anulus fibrosus)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时,中央的髓核组织会从外周纤维环的薄弱部分突出。这个时候存在有3个问题,第1个是本身髓核内部结构改变,水分丢失,细胞坏死,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和硫酸软骨素骨架丢失。第2个是纤维环破损,外周的结构产生薄弱。第3个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引起腰腿痛的症状,需要还纳或者溶解使其不再压迫神经。要想完美治愈的话,这3个问题都需要解决,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第3个问题比较好解决。由于突出的椎间盘水分丢失,营养供应丢失,其大小会缩小;突出的椎间盘相对于身体来说属于异物,身体也会逐渐的将其吸收,或者是通过炎症反应逐渐的将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消解。身体通过休息以及减少不合适的姿势,也会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一部分。所以通过一定的治疗,突出压迫神经的椎间盘会逐渐减小。这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症状好转的原因。比较麻烦的是第1和第2个问题。髓核组织中存在的细胞比较少,增生速度也慢,想要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很困难。至于破损的纤维环修复只能是靠斑痕组织修复,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结构。 所以,完美的完全治愈非常困难。 …… 那好吧,我们退而求其次,把完全治愈的定义定义为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症状消失了以后再也不会再出现,这个能否做到呢? 这里要强调一下,椎间盘突出,通过治疗,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椎间盘就完全回纳了。临床上椎间盘症状,腰腿疼消失了以后,很多患者椎间盘突出其实还存在一部分。破损的髓核组织和纤维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这种情况下,如果椎间盘承受一定的外力,就很容易再次复发。临床上经常见一些患者腰椎间盘病史有好几年,中间经常是休息一段症状就好转,然后去工作,症状又出现。反反复复的发作以后,椎间盘再还纳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而且周围的纤维环也会越来越薄弱,最终可能会需要手术治疗。 所以,想要达到症状不再出现的完全治愈,首先需要椎间盘突出基本恢复。腰椎间盘突出,通过各种方法治疗以后,突出的髓核缩小,破坏的纤维环部分也通过瘢痕达到一定的修复。在这种情况之下呢,临床的症状会得到很好的缓解。要达到这种状态,通常需要休息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各位朋友们在腰腿疼症状减轻之后,不要掉以轻心,还需要积极治疗。 第二是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之前已经说了,椎间盘的修复达不到原先正常的状态,修复的髓核纤维环相对于正常的椎间盘会比较薄弱。如果平时再做一些使椎间盘承受压力比较增大的姿势或者运动。很有可能剩余的髓核组织从薄弱部分再次突出。这也比较好理解,正常的椎间盘如果保护的不得当,都会出现损伤,出现椎间盘突出,就别说这种已经有过突出通过治疗修复以后的椎间盘。所以,更需要注意保护。如果日常生活当中保护的好,确实可以达到椎间盘不会再发的状态。 那么需要注意哪些情况呢? 第一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加重的姿势。比如说长期的蹲着坐着弯腰这些不合适的姿势,这种时候腰椎间盘承受的力量是很大的,有的时候甚至会超过本身的体重。 第二是在日常活动的时候注意一定的防护。比如说搬重东西的时候,保证上身挺直,使用腿部的力量站起来。尽量避免腰部旋转的动作,例如将行李放到车后备箱。将中午放到家里比较高的柜子上等等。 第三是避免剧烈的运动撞击。例如很剧烈的篮球足球等等体育运动。这种剧烈的撞击会使椎间盘产生积累性的损伤。对于已经出现过突出的椎间盘尤其不好。 同时,我们需要增加腰背部的力量,保证正确的姿势。这就是为什么医生经常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要求做一些腰背部的锻炼。这种锻炼呢可以增加腰背部肌肉的血液和营养增加身体对于正确姿势的记忆和平衡感。增强背部的力量,有助于维持平时正确的姿势,避免椎间盘,还有其他组织产生损伤。 希望我的每一个椎间盘突出的朋友们都可以获得完全治愈。
“医生,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之后,会复发吗?” ——每个患者术前都会这么问。 然而,却很少有人问,在手术之后,注意些什么可以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复发? 后面的这个问题,对于接受微创髓核摘除术后的患者其实更有用。一般来说,微创髓核摘除术的复发机会在1/10到1/20左右,但对于每个患者的个体来说,概率其实只是一个参考,尽力减少复发的可能性,才是最重要的。最近有一位年轻的患者,由于椎间盘突出,在外院接受了微创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术后急着上班,活动过度,结果术后三周之内,椎间盘突出又再犯了。坐在诊室的他既郁闷又痛苦。那么,微创髓核摘除术后,究竟需要注意什么呢? 上下床的这个简单的动作,如果处理的不好,很可能对于脊柱产生扭曲力矩,对于手术的椎间盘造成不良影响。正确的动作是,首先需要坐到床沿,接着侧身接近床面侧身躺下,再接下来再从侧身的状态翻身变成平躺,完成躺下的动作。起床的时候,先翻身成侧躺状态,然后用手支撑坐起来。由于手术后卧床时间比较长,猛然的站起来可能会有体位性的低血压,所以在床边坐1~2分钟,再继续站起来。 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会增加椎间盘手术位置不必要的负担的动作一定要避免。弯腰穿鞋这样子的动作尽量避免,因为弯腰的时候会增加腰部的肌肉和椎间盘的负担,导致疼痛,甚至椎间盘突出再发。在术后一段时间之内,可以考虑穿比较合脚的拖鞋,或者请家里人协助穿鞋。日常做一些家务,洗衣服等动作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脊柱会有旋转。提东西的时候由于肌肉力量比较弱,肌肉力量不平衡,容易导致腰部扭伤,所以也需要避免。 开车出行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微创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以后,通常会有疲劳,反应迟钝等等现象,开车的时候并不安全。另外。在上下车的时候容易产生旋转的力矩。对手术部位的髓核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开车的那时候座椅相对比较矮,对腰椎间盘造成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在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尽量要避免开车。 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也相当的重要。充足的睡眠可以促使恢复。充足的睡眠可以促使机体所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恢复,对于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损伤的修复,有很重要的作用。睡眠不足的人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疼痛更加敏感,同时对于疼痛的耐受性也下降。而且睡眠不足,会加重身体的炎症反应。这些都不利于术后的恢复。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手术之后,简单的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对于正确姿势的记忆,有助于伤口的恢复。行走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一般手术之后第2天就可以下地,适当的行走。行走的时候注意从5~10分钟开始,避免坑洼不平的路面和复杂的情况。将行走路线上可能的障碍物给收起来,例如小凳子,孩子的玩具等等,以免行走障碍时造成跌倒。开始的时候行走需要有人陪伴,在手术之后三周之内,不建议上下楼梯。 另外,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之后,如果出现腰腿疼加重,持续不缓解;伤口红肿,渗出、疼痛、发烧;或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话,说明病情起了变化,要赶快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处理。
有个朋友腰椎间盘突出,由于平时保护的不是很好,一直反反复复发作,七八年了,最近一次发作,除了突出造成腰腿疼以外,检查又发现了钙化和腰椎管狭窄,确实没有办法再继续保守治疗下去,需要做手术。朋友虽然早知道有这样的时候,但心情也不太好,就和我发感慨,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很多是大家感兴趣的,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就是怎么这么久了,你们医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没有研究出什么更好的方法来? 比如说发明一种神药,吃了后椎间盘突出就能好? 这个问题还真是很多医学研究者关注的。以前大部分的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都差不多是这个研究方向。但是药物要能够起作用,首先作用部位得要有良好的血液供应,这样药物才能够达到椎间盘损害的部位。可是人体成年了以后,椎间盘这部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血供了,都是一些类似软骨和纤维组织,它们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出都是靠渗透反应。药物能够到达损坏椎间盘的这个地方的难度比较大。同时,椎间盘在损坏了以后,其周围的软骨终板也会出现相应的损坏,这个软骨终板是椎间盘唯一的获取营养,还有排泄营养废物的相应组织。终板的损坏,使药物达到椎间盘的这个地方可能性更加降低,所以药物都到不了腰椎间盘损伤的部位,该怎么能够起作用呢? 好吧,那既然血供不好,直接把药物注射到损伤椎间盘的部位怎么样? 这个也考虑过,但让医生们头痛的是,椎间盘这地方的组织啊,其中具有活性的细胞生长代谢的特别的慢。药物要起到治疗作用,需要能够促进人体自身的细胞的修复。椎间盘这地方的组织,本身细胞就少,其活性也低,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时候一部分细胞还失去了功能。药物就算少数能够进入到椎间盘组织里面,想发动细胞来修复椎间盘组织,然而太少的细胞和活性,很难起到治疗作用。 药物治疗不行,其他的方法怎么样?那能不能想出一些办法来预防椎间盘突出发生? 说起来有点无奈,椎间盘这个疾病啊,实际上是人类比较特有的疾病,而且,近代才比较普遍。由于现代化人的生活,坐着的工作、学习、甚至坐着开车出行的时间大大的增加。在这样子姿势下,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如果平时再不注意,椎间盘产生了一些积累性的损伤,这样子就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了。所以想要预防的话呢,其实最好的是日常生活当中注意避免不合适的姿势,避免腰部承受不合适的力量,适当的进行一些功能锻炼,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 能够采取一些方法,增强人们的体质,让椎间盘不再突出吗? 人体在进化过程中,不是为了坐着设计的。坐着学习、坐着劳动、甚至坐着出行,仅仅有百年历史。短短的百年,在人类进化十万年过程中,只不过是一瞬间。人们的身体在进化过程中,是为了奔跑、捕猎等等功能。但没有对于坐着提供过多的优势。如果靠进化,那还需要很长时间。当然改变人的椎间盘的基因,让椎间盘组织更加的坚韧,在外力的作用之下不会引起相应的椎间盘突出,当然这个就属于更高精尖的内容,而且改变人类的基因也会有很多争议。目前能够做的事情,是注意锻炼,增强腰背部力量,让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未来治疗椎间盘突出,有什么方法? 目前在进行研究的内容,首先是让椎间盘突出时退变损坏的椎间盘再生。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使用细胞因子、干细胞或者使用相应的刺激药物,作用于退变椎间盘局部,看看这间盘能不能再生。也有通过体外培养人工椎间盘,然后替换损坏的椎间盘,替换椎间盘的生物学性能比手术使用固定物要好一些。还有研究者在寻找一些填充物,例如使用凝胶或者其他的材料作为细胞支架来修复损伤的椎间盘。还有手术方式的改进,目前致力于使治疗更加的微创化。当然,这些研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有效的方法该怎么做呢? 通过卧床休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避免突出的加重,甚至将突出部分还纳。注意尽量避免增加腰背部肌肉负担及增大椎间盘压力的动作。避免蹲着,坐着、弯腰这些不合适的姿势。将正确的生活方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椎间盘突出进行好转后,再也不要再次发作。注意保持充足睡眠,补充身体水分,并经常适当锻炼身体。推荐行走、游泳和专门的腰背部肌肉锻炼。同时将正确的姿势、运动等等与自己身边的人分享,让大家一起维持正确的姿势,邀请家人一起散步。家里不要放烟,尽量避免抽烟。车里、工作的桌子上贴上小贴士,提醒半小时起来活动一下,这样比较容易坚持。 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到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医生们一直在努力。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是关键。
佩戴好颈围,平卧回家。通常出院的时候,患者已经可以带着颈围坐起来。但是由于患者回家的路途中容易有颠簸,同时患者颈部手术周边的肌肉也比较紧张,颠簸刺激会加重颈部的肌肉负担,还有对手术融合的部位也是一种不良的刺激,所以在回家途中佩戴好颈围,仰卧在车上。尽量减少乘车途中对于患者颈部的刺激。 卧床休息为主,适当佩戴颈围起床活动。患者回家以后,可以适当的起床行走,坐起吃饭等日常的活动,但是不太适合时间过长。一般前两周每次起床时间在10-15分钟,第三、第四周20-30分钟左右。在起身的之前必须佩戴好颈围。 避免颈椎不合适姿势。在起身活动的时候需要佩戴颈围。严格注意颈部的活动。不能够过度的前后活动、侧方活动、旋转或者是扭曲颈椎。日常活动的时候,低头的姿势会增加颈部的负担,尤其是在颈部手术以后。所以要注意避免低头的姿势。 不要穿套头衣服。术后恢复这个阶段,穿套头的衣服通常会不太方便。并且穿这些衣服的时候,可能会引起颈部处于不合适的姿势,从而影响愈合。建议穿带扣子,或者是拉链的衣服。穿衣服的时候尽量家人帮忙以减少对于颈部的影响。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的睡眠时间至少要在9个小时左右。充足的睡眠对伤口的恢复、肌肉骨骼组织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睡眠姿势仰卧和侧卧都可以。为了放松颈背部的肌肉,使睡眠更舒适,可以在仰卧的时候双腿屈曲,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或者在侧卧的时候,在两腿之间夹一个枕头。在白天的时候,也卧床休息为主,可以适当的坐起。行走。避免负重。 避免家务等体力劳动,避免负重。避免洗盘子,擦桌子,洗衣服等等,这些活动的时候会对颈椎造成一定的负担,对恢复不利。另外,由于手持东西的时候,会对颈部的肌肉造成一定的拉力。所以在手术过后一个月之内不建议拿东西。两周之内不不建议手持超过一碗米饭重量的东西,一个月之内,不建议提超过2公斤的东西。 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和浓茶。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抑制的成骨细胞功能,而对破骨细胞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抽烟会影响骨质的生长影响骨骼愈合,对于术后骨骼的恢复有负面的作用。而且,抽烟会影响到血液供应。所以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需要戒烟。同时饮酒、咖啡、浓茶也对骨骼融合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在手术之后6个月之内尽量避免饮用。 适当的行走。在手术之后的一周之内,每次可以行走5~10分钟,每天行走3~4次。之后每天行走的距离和时间可以适当的增加。一般在两周之前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两周到一个月的时候,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行走的时候注意保持颈椎处于直立放松的状态,避免低头。这个时候全身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行走是规律性的活动,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骨骼组织的氧供。 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以及手脚的感觉运动情况。切口的敷料需要2~3天换一次,如果敷料渗出比较多,渗透出敷料之外时,则需要立即更换。切口的位置如果有红肿,渗出,疼痛剧烈或者是发烧,10天切口没有愈合,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另外,如果手术之后出现上肢的麻木疼痛,肌肉无力,或者是身体的束带感,下肢行走不稳,进行性的下肢肌肉力量下降等等,也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 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到您。颈椎术后制动、正确的姿势、适当运动、充足睡眠、戒烟戒酒,并且密切注意切口和四肢的情况,是促进颈椎术后恢复的关键点。术后恢复是一个需要患者和家人共同努力的过程。
在腰椎手术1个月之后,因为伤口已经愈合,腰部的力量也有部分恢复。患者可以起身做一些日常的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的时间,每次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宜。但是由于肌肉力量还没有完全恢复,做融合的骨质也没有愈合,这个时候患者经常会由于过度的活动给身体带来负担,所以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注意防护。具体来说: 避免长期的坐姿。坐着的动作会对腰部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坐的时间长了,很难保证正确的姿势,不恰当的坐姿会更加加重身体的影响。术后一个月之后,坐着的时间尽量减少,每天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而且坐着的时候要经常注意姿势,以分散对于腰部的压力。 尽量不要弯腰,不要提起重物。弯腰的时候,腰部的肌肉所承受的力量会大大增加。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家务事情会涉及到很多弯腰的动作,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例如,擦桌子、洗碗、拖地、洗菜、洗衣服等等动作。重复这些动作,对于腰椎肌肉恢复不利。一些购物的动作,例如买菜,逛超市,翻找货架等等,都会对腰部的肌肉产生额外的负担。所以尽量避免。同时要尽量的避免弯腰拾物。如果有东西掉到地下,一定要去捡,可以使用手持的夹子拾起来。 日常行动的过程当中尽量避免腰部扭曲。简单的说,就是避免身体向左右旋转,从而导致上身和腿不在一个平面。这种情况会给腰部产生很大的负担。在旋转的时候,向侧方旋转扭曲的力矩可能会造成内固定的移位,或者是造成伤口周围肌肉过度负荷,影响康复。 避免开车。在开车的时候,由于长期低位坐姿,会对腰部肌肉、骨骼和椎间盘组织造成比较大的负担。从而导致腰痛,影响腰部肌肉的力量。另外,术后康复过程中服用的药物,有些可能会对注意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开车的时候会造成危险,因此尽量避免开车。 适当的做一些增强腰部力量的锻炼。由于腰背部肌肉通常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时候可以考虑背贴着墙站立。头和脚紧贴墙壁,将背部尽量向前弓起,腹部前伸。在最高点坚持三秒钟左右,从术后一个半月或者两个月开始。从每次5-10个开始,逐渐增加到每组15-20个,每天3-4组。这是对于肌肉力量要求最低的动作,逐渐锻炼,可以增加腰背部肌肉的力量。避免腰部的疼痛。 做一些康复锻炼,适当行走。行走时间在30分钟左右。可以逐渐增加行走时间,以不引起腰部,或者是下肢不适的感觉为标准。行走的时候,全身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规律性的活动,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骨骼组织的氧供。行走可以增加足部、腿部、髋部,还有身体的各部分的肌肉的力量,给予腰部肌肉适当的锻炼,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保持直立的姿势。 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到腰椎手术后的患者和家人。本文主要为腰椎手术后一个月到三个月的恢复提供建议。一个月之前请见腰椎手术患者更快康复的八条建议,你知道几条?由于每个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不一样,所以具体的措施请在一个月复查的时候咨询手术医生。在恢复过程中如果出现腰痛、腿痛或者其他不适,请尽快就诊。
经历腰椎融合手术,对患者和陪伴的家人都是一个考验。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之内,患者的行动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使患者尽快恢复,是每个患者亲人的心愿。那么,患者回家以后,作为家人,如何做能够给患者最大的帮助呢?希望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到大家。 给予患者行动的支持。腰椎术后,由于患者腰部伤口残留疼痛,在活动时加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术后患者的腰部肌肉也没有办法承受很大的力量,过度的活动可能会造成伤口过度牵拉,影响愈合。所以这就要求家人,在平时活动的时候注意,帮忙减轻患者腰部的负担。例如起床时给予支持;在上厕所的时候,使用座位的马桶;躺下和站起的时候,家里人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如果确实没有人在边上,需要在床边设置一定的支持物,例如台子,把手等等。以分散腰部,在躺下和起身当中所承受的负担。这样可以尽量减轻腰部所承受的力量,利于恢复,减少疼痛。 提供生活需要的必需品,放置在可及范围之内。患者由于本身活动不便,需卧床休息。家人需要注意给患者提供生活中的各种东西。例如帮忙换衣服、提供书籍、饮水以及食物等等。由于不能够每时每刻陪伴在患者在身边,可以考虑在床旁放置特别的柜子,把必须品放置在患者可及范围之内。例如毛巾,纸巾、手机,换洗衣物、水杯等等,还可以放置一些水果等物品。有的时候患者怕麻烦家人,不愿主动要求,所以家人需要经常和患者沟通,提供必要的物品。 准备防滑拖鞋和拾物器。由于弯腰的时候腰部肌肉所承受的力量会大大增加,影响愈合,所以手术之后患者需要尽量避免弯腰。患者穿鞋的时候,家人要帮忙把鞋子给穿好。由于患者本身穿鞋需要弯腰,穿的鞋子最好是不需要提起的鞋子,或者防滑的拖鞋可以有一定的作用。患者要尽量的避免弯腰拾物。如果有东西掉到地下,家人帮忙去捡。如果很重要,患者一定要立刻捡起来,可以使用手持的夹子去完成。 注意设置防滑设备,避免患者摔倒。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平衡感较差,腰部术后肌肉力量下降等原因,日常生活当中容易跌倒,在家中需要注意采取各种防滑措施。尤其是在厕所和浴室的地面,如果患者需要到厕所,最好能够使用防滑垫。在家中患者活动范围之内,清除地面上的可能障碍物,例如孩子的玩具、杂物、垃圾、乱摆放的椅子等等。经常陪伴患者在行走。如果患者自己行走的时候,因为腰部的支撑力并不是很好,可以尝试使用助行器,或者是沿着带有支撑物的地方进行行走。 把家里的烟酒收起来。戒烟戒酒需要从手术之前就要开始。让患者不吸烟不喝酒的最好方式是让他们接触不到。香烟的中的尼古丁可以抑制骨骼中的成骨细胞。造成骨量生产减少,丢失增多。影响骨质愈合。同时吸烟还可能会造成,腰部血液供应的减少,也对术后的愈合有一定影响。喝酒可能会影响到术后服用的药物的效果,影响药物代谢。例如止疼药物、肌松的药物作用时间可能会大大延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注意营养。家人在给患者准备食物的时候,要注意提供各类不同的营养。鱼类,肉类、鸡蛋不但可以补充手术过后机体能量缺乏,其成分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的机会,都很有好处。另外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坚果、牛奶,补充钙,促进骨质融合。蔬菜、水果之类的食物必不可少,蔬菜中富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C。这些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可以减轻术后局部氧化作用对于机体的影响。氧化可以会造成腰部的酸痛,机体产生慢性炎症。减少机体活动的能力,影响术后伤口的恢复以及术后腰部功能的锻炼。 适当行走,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在手术两周以后,家人可以引导患者在室内适当行走。行走时间10分钟左右。可以逐渐增加行走时间,以不引起腰部,或者是下肢不适的感觉为标准。但是每次的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行走的时候,全身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骨骼组织的氧供。同时,行走可以增加足部、腿部、髋部,还有身体的各部分的肌肉的力量,给予腰部肌肉适当的锻炼,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保持直立的姿势。 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注意伤口情况。按照医生的医嘱服用药物。观察伤口情况,如果有伤口持续的疼痛红肿、有液体渗出或者伤口的渗液有异味、身体出现发烧等等情况,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对于关节置换人们普遍存在一些误解,很多患者心存恐惧,令不少患者宁愿选择忍受关节炎带来的疼痛,而不去置换人工关节。对于患者的疑虑,下面我就来为您一一解答。 1人工关节能用多久? 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虽然现代人工关节假体都很精细和巧妙,但毕竟不能和人体原有的关节相比,人工关节假体和许多商品一样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不可能无限期的使用下去,平均来看,人工关节的使用时间多数能达到15年左右。 就像人的寿命一样,由于每个人的条件和生活习惯不同,寿命也不同,同理,具体到每个患者人工关节假体到底能使用多长时间,医生并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预测,这和许多因素有关系,比如肥胖的患者,人工关节的负荷较大,使用寿命会短;年轻患者活动量较大,会导致人工关节过度磨损,容易出现无菌性松动而影响使用年限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患者人工关节的使用时间可能会少于平均使用年限,但也有人会远远高于20年,甚至更长。 2人工关节有使用期限,早换不如晚换? 有的患者认为:“反正早晚都得换,那我就先不换,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不再爬楼梯、减少外出以及进行保守治疗等拖着。人工关节有使用年限,以后再换可以赚到更多时间岂不更好?”这种思维原则上并没有什么不对。关键就在于患者本身是否在乎生活质量问题。 过去,关节置换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但如今,患者们特别是年轻患者更加关注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能否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其他替代治疗都如“杯水车薪”,难以真正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为提高生活质量、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选择降低生活质量去迁就人工关节的使用年限。 一般来说,膝关节置换术的黄金年龄为60~75岁。但如果您的病情已经影响了您的生活质量,疼痛严重,而且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X线和磁共振检查提示关节软骨有大面积缺损的,就应该及早手术,不要拘泥于年龄的限制。 3人工关节换好后,会有异物感吗? 有的患者认为,换的人工关节始终跟自然关节有差距,担心换好后会因异物感、压迫感而感到不舒服,因而拒绝手术。其实,人工关节与自然关节的不同需要理性看待。 的确,人工膝关节虽能减轻疼痛,并恢复患者日常行走与上下楼活动,但并不能与正常人的自然关节相媲美,人工关节换好后不能做自然关节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如完全下蹲等,一些运动包括快跑、跳跃等也不能进行。 另外,手术后可能出现不适,如疼痛感、紧绷感以及伤口外侧皮肤感觉比较麻木等,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疼痛感是疤痕纤维化产生的,可服用消炎止痛药缓解;手术后鼓励进行康复锻炼也正是为了减轻紧绷感;而伤口外侧的皮肤麻木是因为手术中皮神经感觉被阻断,几年后会恢复,并且患者也会逐渐适应和习惯。 4术后还能做运动吗? 实际上,大多数医生都期望患者在接受了关节置换术后保持一定的活动量。步行、游泳和骑车等身体负担不大的运动方式都很适合接受了关节置换的患者。如果对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有所担心,可以在运动前先询问自己的医生。如果是在恢复阶段,最好在理疗师的监督下运动,掌握好运动时间、休息间隔,明确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5术后会不会长短腿? 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会综合考虑姿态对腿长的影响、患者脊椎的曲线以及植入的位置等因素,来调整自己的手术,从而避免长短脚。医生除了依靠经验做出判断,在手术时使用X光实时成像等高科技手段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关节植入的位置。在手术后,患者可能有些不适应自己的新关节,走路或站立时感觉奇怪。这其实是因为在之前的好几年,他们可能都因为疼痛或者关节变形而无法挺直腰杆。这很常见,不需要担心是手术失败的结果。
你愿意信任医生吗?读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这篇精彩的演讲,相信你会有所改观。 「七年前,因为踢球骨折,我在北医三院做骨折手术。在手术台上,大夫问了一句:“你有什么要求?” 当时,我的回答是:“我会做一个模范患者。这是您的专业,一切听您的。”手术效果非常好。在手术半年后,我回到了北医的大院踢了一场足球,为我做手术的医生也在场。其实,当你信任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予你的会更多。当你一开始就带着怀疑的眼神时,恐怕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当下中国,医生和整个社会之间正是处于这样一种错位的关系中。这个行当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 应该怎样看医生? 大家说到医生,都会说两个词,一个是医德,一个是医者仁心。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哪些行业的后面是带“德”字的?只有教师和医生,一个是师德,一个是医德。我们的前人够聪明,之所以这两个行业后面带“德”,因为他们维系人生中两个最重要的健康领域,一个是精神健康,一个是肉体健康。 所以,社会对这两个职业的要求特别高。现在很多的医生都有委屈:我在做这样行善积德的事情,为大家守护健康,可是还面临着怀疑。 千万不要怀疑,千万不要有委屈感。我还是要强调,你越靠近佛,你遭受的磨难和委屈就越多。因为你的职责大,大家的期待也就越高,大家对你的需求也高。 医者为何仁心? 大家到医生这儿来,往往是带着苦痛,带着绝望。归根到底,与其说是到医生那儿来看病,不如说是到医生那儿来寻找希望。我们常说,医生是治病救人。其实治病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说救人? 治病只是治疗病状,但是救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面对这个行当的时候,过多地强调生命的因素,而忽略了心灵的因素。这也是社会上很多的需求跟这个行当发生摩擦的诱导因素。 干医生这个行当,你看到的总是一颗又一颗苦痛的心,一张又一张苦痛的面孔。当然,医生最大的幸福是,病人来的时候是苦痛的表情,经过你的治疗,一段时间之后,他带着笑容离开了。 因此,心灵的抚慰和支撑原本就是这个行当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五年六年学到的医术本身。只有把生理上的治疗技能和心理上的抚慰加在一起,才构成“医者仁心、治病救人”这八个字的全部含义。 医生的五重价值 生命价值 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中国人用四个字把这一辈子概括:生老病死。请问,这四个阶段,哪一个阶段离得开医生? 请告诉我,哪个人能够确定一生都不会成为病人。如果你能确定自己一生都不会成为病人,你就骂医生吧!没有任何人敢打这个包票。 从医德到医者仁心,再到治病救人,都体现了医生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价值:生命价值。 社会抚慰价值 患者有很多的痛苦,有很多的折磨,释放往往来自医生的抚慰。因此,一位好医生的标志是治好病,也包括让很多人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这原本是另一种医术。医生第二个价值就是抚慰整个社会。 情绪价值 所谓情绪价值,社会上戾气、抱怨几乎到处都有,如果大家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状态,医患冲突就会减少。 信心价值 所谓信心价值,我们中国现在什么都不缺,但是最缺的就是信任和信心。医患关系失衡的核心就是信任缺失。如果这个行当的改革能够进行得更加彻底,恢复信任,就会对社会产生巨大价值。 科普价值 写一篇论文和医生的晋升是有关系的,但是写十篇科普文章却对晋升没有影响。请问有多少医生愿意做这样辛辛苦苦的事情?除非他有极大的道德追求和责任。 但是每一个医生都知道,科学常识的指导,会帮助相当多的人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急病不转化为慢病。 生命价值、社会抚慰价值、情绪价值、信心价值、科普价值,我认为,医生这个职业具备这五重价值。但现在医生被整个社会安排了太多的应急价值,一到流行病传播的时候,一到汶川地震等灾难发生的时候,医生全成了白衣天使。 因为关键时候医生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但是一过了那段时间,大家就都健忘了。然后,又开始骂医生。 善或恶往往是坏境的好与坏 道德的问题需要有力地倡导,但是仅靠倡导和自律是不够的。中国人的人性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比一百年后更好,关键是看环境激活的是人性中的善还是恶。今天中国的道德问题似乎太大了,比如老人跌倒了没人扶。老人跌倒了去扶他(她),他(她)会讹人吗?我相信十个讹人的老人中有八个九个都是善良一生、谨小慎微过来的中国人。 但是,在中国,老人们第一怕的就是给孩子添麻烦。当他一摔倒,一发现动不了了,立刻担心给孩子添多大的麻烦,价值观一下子就扭曲了。这时候,任何人伸出一只手,他们都会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说不定就会讹人。等我们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健全了,我想这种情况就会很少了。 因此,道德问题往往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 如果一位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水都不敢喝,厕所都去不上,如何做到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声音?如果做一个手术才得一百多块钱,但一个支架利润可能几千块钱,你会作何感想? 要是在自己医院做一个手术只有一百多块钱,走穴去另外一个医院,可能拿到一万多块,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人性在这样扭曲的制度里必须高尚? 坦白地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相当多的医患矛盾,是在替医疗改革行进速度太慢背着黑锅。如果医疗改革不能快速地破局,这个黑锅还要背很久。 科学本来就是有成功、有失败、有探索,还有曲折的。因为医患的风险和制度,很多医生都不敢建议患者用冒险的治疗方案。 所以我认为,中国医疗困局的突破,需要整个系统的改变。我们全部的情绪都寄托在每一位医生温和地对待患者上,这其实做不到,我们依然没有进入良性循环。 “对不起,你必须住院” 最后我要讲一个故事,作为结束。为什么我对医生有这样的情感?我的家庭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我大学毕业回老家,即将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的海拉尔。那个地方很偏远。上世纪70年代,我爸那时30多岁,总咳嗽,有时还带血。有一天,他出差要去天津。我妈就嘱咐他,办完公事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病。我爸去了天津,最后一天才去医院。结果,他被诊断出有癌症,医生不好当面告诉他,只是对他说:对不起,你不能走,必须住院。 我爸肯定不干:一堆事情,必须要回去。他掏出车票对医生说,这是我今天回海拉尔的车票,非走不可。医生就说,请你稍等,我去找我们的领导来跟你谈。医生去找领导的时候,我爸溜走了。 晚上,我爸在天津火车站等车的时候,火车站的喇叭响起来,居然有人找他:海拉尔来的某某某,请到火车站门口。我爸走到火车站门口,下午那位医生,焦急地站在门口等他。原来那位医生记住了晚上的车次。我爸就这样被救护车拉回了医院。 尽管我爸两年后还是过世了,但是我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说:“如果遇上这样的医生,加上现代的技术,也许你爸的病就能治好了。” 「所幸我们处在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战胜疾病。所幸我们遇到了现在的医生,不用在一个个火车站的站头等待,而是直接在微信联系。 感谢愿意信任我们的医生,即使不在门诊,也会和我们在手机上联系,正是这样介于上帝、佛、普通职业之间的医生,才会让我们的疾病更好的得到治愈。 你愿意信任医生吗,如果愿意,记得问候一下,那一定是他工作中最温暖的瞬间。」
下雪了,骨科医生告诉你的走路防跌倒攻略:1、双手不能插在口袋里。双手在外面可以保持平衡,万一跌倒可以用手撑着,不容易把腿跌坏。毕竟上肢的外伤比下肢的外伤好处理,预后也比较好。2、走路时身体略向前倾,如滑雪状。3、走路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这样底盘大,重心稳。4、走路步幅宜小。迈大步走路容易跌倒。各位亲们,冰雪天路滑,各自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