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被誉为当前最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其创伤小、恢复快并且疗效好。即便如此,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后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那么,椎间孔镜术后如何恢复,我们将详细的告诉您:一、椎间孔镜术后术后恢复程度和速度取决于患病时间长短和椎间盘压迫神经的程度,疼痛恢复相对快,麻木恢复需要时间长,部分患者甚至麻木的感觉不能完全消失。术后有一定的卧床时间,患者要遵医指导,行椎间孔镜手术后不要立即擅自活动,局麻病人术后2小时后可以开始下床活动,全麻病人建议手术次日可下床活动。但是一般建议您术后六周以内以卧床休息为主,每天可以下床活动六次左右,一次以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二、有关术后复发的问题无论是开放性大手术还是微创手术,术后均有复发的可能。有文献报道,椎间孔微创手术后椎间盘再突出的发生率在5%左右。要想减少术后复发率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几点:(1)术后六周以内强调以卧床休息为主;(2)术后下床活动必须佩戴特制的保护支具;(3)术后避免过度弯腰及腰部扭转。三、正确对待椎间孔镜术后的反复期“术后反应”:一般从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也可以出现新的症状,如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从几天到3个月甚至更长不等,术后多数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严格遵医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反复期,积极配合治疗,一般都将会顺利康复。四、椎间孔镜术后遵医嘱常规用药术后3个月内需遵医嘱用药和康复,目的就是减少或缩短反复期,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使得所有患者都免于“反复期”。五、椎间孔镜术后遵医嘱做影像学监测椎间孔镜手术后症状首先改善,然后才能见到核磁、CT等影像变化,这边是一般骨科病所谓的“影像学变化滞后现象”。影像变化一般在半年后,部分患者术后始终遗留有纤维环的影子,造成依然有椎间盘突出的假象。遵医嘱接受术后影像学监测,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做好后续治疗康复。六、椎间孔镜术后康复锻炼手术后不抽烟;半年内不得从事长期弯腰或长时间蹲着、坐着的工作或活动。术后康复训练应该循序渐进,遵医嘱进行,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锻炼也可以自己进行,例如小燕飞、倒走等都可以作为锻炼项目。1、双下肢直腿抬高运动:从术后第2天开始。防止神经根粘连。20次/组,2-3组/天。2、腰背肌功能锻炼(燕与拱桥):建议术后第3-4周开始。拱桥(5点支撑法):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脚,双肘5点支撑,将臀部抬起,臀部尽量抬高。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飞燕:俯卧与硬板床上,头,双上肢,双下肢后伸,腹部接触床的面积尽量小,呈飞燕状。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2002年Foley首次描述了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其通过肌间隙入路置入通道后进行减压,通过单一后方入路即可同时完成减压、复位、固定以及前后柱融合,其优势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的完整,减少肌肉软组织损伤及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因此MIS-TLIF手术开始逐步在国内广泛推广开来。但与传统TLIF比较,微创TLIF因为较小的手术切口和特殊的工作通道,术中难以做到充分暴露,较易发生神经根、硬膜损伤、螺钉植入位置不佳等并发症,并且术中需依靠C臂透视辅助经皮内固定,术者放射线的暴露时间较长。目前微创TLIF技术主要有两种术式,一种是利用直径比较大的工作套筒(3-4cm),以病变节段为中心扩张显露来完成减压、融合与固定,称为小切口(Mini-open)TLIF技术;另一种是微创工作通道下的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一种术式切口更小,对肌肉的牵拉、挤压、剥离更少,更能体现微创技术的优势。临床上比较公认的微创TLIF手术适应证为:(1)不合并神经症状或仅有单侧神经症状的Ⅰ度、Ⅱ度峡部裂性或退行性腰椎滑脱症;(2)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3)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术后需翻修者;(4)伴有腰椎不稳定的椎间盘突出(包括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5)椎体间的假关节形成等。其禁忌证为:(1)椎体前方骨桥形成而无法撑开椎间隙者;(2)严重骨质疏松者;(3)双侧硬膜外严重纤维化者;(4)有后路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术史者;(5)多节段腰椎管狭窄伴腰椎不稳定者或滑脱者;(6)椎间孔内出现联合神经根者[2-3]。当然随着微创技术及医疗器械的发展以及手术医师临床经验的增加,MIS-TLIF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扩大,而禁忌症也在不断的缩小。
广西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医院◆广西骨伤医院◆|【非营利性医院】★免费咨询电话:0771-2618475专家QQ:伴随着人们生活速度的加快,很多疾病也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当人们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症状时,只是一味的隐忍不去治疗,结果错失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佳时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治疗有效?广西骨伤医院脊柱科专家为您详细解答。专业治疗骨科疾病,首选广西骨伤医院广西骨伤医院脊柱科作为华南地区享有盛誉的专业骨科疾病重点防治基地,凭借其特色治疗方法、专家团队已形成一支独特的品牌团队,在华南骨科领域影响深远。在这里,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治疗方法对骨科疾病进行检测和治疗,优质平价消费,多次被评为“百姓信得过的诚信医疗单位”。医院以其高端的诊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创造了数万名骨科疾病患者的康复。专家汇聚,打造专家级专业骨科广西骨伤医院脊柱科汇聚了权威的专家,组建成了一支权威的专家诊疗团队,专家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科临床与科研的创新发展,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具有娴熟的医疗技术,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对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都是很负责的,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好的治疗。医院坚持专家坐诊,让每位来院的患者都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椎间孔镜微创术,有效治疗腰椎病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著名的德国脊柱外科专家Thomas Hoogland(汤姆。胡兰德)等人发明的,在超过千例成功手术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该技术独配低温等离子盘内减压消融,固锁液状髓核溢出并修复破损纤维环,独具耐臭氧通道消除神经根粘连、水肿及无菌性炎症,达到摘除、修复、抗炎的整体治疗效果。和传统的手术相比,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很强的可视性,高清图像,完全可视,能直接的看到突出椎间盘。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大大提高手术准确性,手术安全性,治疗效果,该技术是替代传统开刀手术的最佳选择。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的四大优势:技术优势一:创口小、几乎不出血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皮肤创口仅7mm,出血非常少,术后仅缝1针。并且侧方入路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患者承受的痛苦也大大减少。技术优势二:风险低、安全性高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出血量极小。因为创伤小,所以术后不会在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我院更有30余年手术经验的老专家亲自操作,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技术优势三:率高、不易复发椎间孔镜技术临床率高达97%,改技术设备的率远高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且手术复发率较低。椎间孔镜技术有很强的可视性,可将图像可放大60倍,可摘除任何突出椎间盘碎片,解除神经压迫,避免内窥镜下使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具有很强针对性,所以率很高。技术优势四:康复迅速、效果明显在接受治疗的病人中,术后护理较容易,次日可以生活自理,下地活动,平均3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收费透明,价格实惠平价惠民广西骨伤医院医疗收费方面严遵物价局相关规定,实行透明化收费制度,全面落实新医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有效解决患者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问题。弘扬白求恩精神,注塑医院新形象广西骨伤医院脊柱科医务工作者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不仅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也在服务意识方面,牢固树立起”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的健康着想“、”病人就是家人“的职业意识。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充分体现对患者的理解和关怀,使来院就诊的患者获得舒心、方便、安全、满意的服务。温馨提示: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严重者一定要到专业的骨科医院治疗。如需详情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可直接点击“在线咨询”。网络预约优先就诊,无需排队,并可享受更多诊疗优惠。每天仅限25位专家号,请患者或家属提前预约,祝您健康!
本人受德中科技交流基金会、广西区卫生厅及医院资助,于2014年6月前往德国埃朗根市Waldkrankenhaus St.Marien Erlangen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交流。在导师Pro.Dr.med.Bertram Bhm的细心指导下,学习了德国先进的脊柱外科治疗技术及理念,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圆满完成了学习交流任务。一、概况我所在的埃朗根市位于中弗朗肯(Franken)地区,人口106,326人,位于巴伐利亚州北部弗兰肯地区的大纽伦堡地区,距离纽伦堡只有17分钟火车车程,也有公交车来往于两城市,和纽伦堡,菲尔特组成三姊妹城市。市内有著名的大学医学院、二十余所医院、各类医学科研中心以及制药公司。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和西门子医疗系统研发总部便坐落于此,城市里随处可见埃尔朗根大学和西门子总部建筑。6月初到埃朗根,正好的遇上本地的城市节日Bergkirchweih,其庆祝始于1755年,属于Erlangen自己的啤酒节,啤酒节就位于医院不远的半山腰,这里酒窖的啤酒相当受德国人欢迎,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成立于1743年,目前有学生将近3万3千人,其中包括外国学生2千7百多人,教授600多名。该校有11个学院,分布在埃尔兰根(9个)和纽伦堡(2个)。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是拜仁州的第二大大学,它在德国以专业种类范围最广泛而著称,被公认为是德国最杰出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该校培养了一名联邦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并有四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院为德国最著名的医学院之一,并无数次书写了德国医学的历史。我所在的圣玛丽森林医院坐落在埃朗根市北部城堡山半山腰,森林医院圣玛丽埃尔兰根是圣弗朗西斯修女会众的一个机构,始建于1945年,作为埃朗根大学附属医院有九个科室和两个门诊部和老年康复部,每年约13000例住院患者,18000门诊病人,医院以骨科及泌尿外科见长,其骨科中心属于埃朗根大学骨科医院,骨科侧重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及风湿病,年手术约3500台。医院手术室分2个区域,位于医院二楼的手术室一区共有7间手术间,骨科手术主要安排在其中2间手术间,地下一楼手术室有3间手术间,为骨科专用手术间,因其层高较高,手术间宽阔,故教授多愿意在地下手术室进行手术。我的导师Pro-Doz.Dr.med.Bertram Bhm原是纽伦堡Dr Erler医院脊柱外科主任,2014年1月离职后加入纽伦堡脊柱及神经外科中心(Kompetenzzentrum Wirbelsulen-&Hypophysenchirurgie Nürnberg)开始私人执业,现为埃朗根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每周一、三在圣玛丽森林医院进行手术,周四、五在Krankenhaus Lauf进行手术,周五门诊。伯姆教授从事脊柱外科专业已10余年,此前从事胸外科、普外科及血管外科工作多年,专业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故能熟练开展各种脊柱前后路手术,且英语流利,沟通顺畅。教授旗下有一员大将Dr Micheal Jensen,原来也是任职于纽伦堡Dr Erler医院脊柱外科,擅长使用pipeline通道完成各种脊柱减压、内固定植入手术。二、医疗体系德国是世界上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医疗保障制度较完善的国家之一,其卫生保障体制是以法定健康保险(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SHI)为基础,始于1883年,其特点是法定医疗保险的税款配置制度和私人医疗保险的资本抵补制度平行存在。所有从业人员,当收入低于法律规定的收入水平(即保险义务范围),必须选择法定医疗保险;当收入水平高于保险义务范围,则可选择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健全,每人必须交纳医疗保险费。在德国8 250万人口中,91%的人群参加法定健康保险,8.8%的人群参加私人健康保险;其他0.2%的人群享受免费医疗。德国医疗体制的最大特点是第三方付费。对每个参保人,一旦发生疾病,即可到有关诊所、医院及康复机构进行诊治,所产生费用由所投保的保险机构支付。因此,德国的医疗保障及服务水平很高,在卫生服务的可选择性、可及性、医疗服务机构的技术及设备水平方面都值得学习。全德共有医院2 139家,私人执业医生占43%,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占48%,其他类型医生占9%。在不同类型的医院中,1/3的医院是政府、公共团体和社会保险机构提供资金创办的公立医院;1/3的医院是宗教慈善团体或各种基金会捐款创办的非营利性医院,病床数占总床位数的38%;1/3是营利性医院,由私人独资或合资创办,病床数占总床位数的8%。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法定健康保险和私人保险机构提供的保费及社会救济(如教会、慈善机关捐款)等。德国医院的管理很有特色。在医疗服务合同的签订方面,医院协会代表医院与疾病基金会就服务价格、服务数量和质量保证措施等进行谈判,确定医疗服务的提供数量、效率标准及医务人员数量和质量等保证措施。三、学习感悟1.勤劳、敬业德国人起得很早从他们的Bus,U Bahn时间表就可以看出,清晨5点钟开始就进入高峰。凌晨6点开始医院的医生护士陆续乘坐Bus或开车进入医院并打卡登记,7点钟手术室护士已经开始准备各种手术器械开始一天的工作,7点半前器械护士已经将手术需要的无菌物品准备好俨阵以待,8点之前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时一切术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医生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摆放体位,定位后手术立即开始。手术期间,手术室的麻醉师,洗手护士包括巡回护士都要陪同手术医师不会离开手术间,即使在透视的时候也一样穿着铅衣在手术间。脊柱手术时间较长,一天连续完成3~4台手术,通常手术结束时已是晚上6~7点,但不论是器械护士还是巡回护士工作均认真主动负责,从无推脱抱怨,都会自始至终把每天的工作完成好。2、严谨、专业、尽责日常工作严谨规范,流程统一固定。每天手术通知单贴在墙上,电脑系统也可同时浏览,手术通知单除列出患者一般信息及手术名称外,还详细列出接送时间及手术所需特殊设备要求。从病人接入预麻室开始,麻醉师、护士即严格按照流程核对病人并签字、留置静脉通道、气管插管麻醉、留置胃管及导尿管,进入手术室后与主刀医师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根据主刀医师要求协助摆体位、备皮、消毒铺巾,切皮前术者与麻醉师核对病人信息及手术,麻醉师根据手术进度调整麻醉用药,手术即将结束时第二台手术的患者已经接入预麻室开始麻醉,巡回护士开始消毒擦洗已不使用的C臂机及显微镜等器械,手术结束时护工立即清洗手术室地板,清洗干净后在麻醉师及医师、护士一同协助翻身过程,3到5分钟内即完成气管拔管并完成相应信息记录工作,10分钟内撤离手术室并接入第二台手术患者,一切工作都是井井有条,手术衔接快。所有护理操作均有相关流程登记,甚至手术医师穿戴的手术衣及手套规格也记录在案。各种应急事件处理流程清晰,每个人均熟知。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全程监护,根据操作规程处理各种应急情况,根据生命指标随时调整用药和补液,决定是否输血,无需术者分心,一次同教授完成一台胸椎肿瘤前后入路椎体全切重建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达4000ml以上,术中患者血压数次降至0,麻醉师及时通过多条静脉通道补液输血,确保了患者安全,但其过程中也经简单对术者提示一次出血较多,建议加快手术速度,无需中断手术。另外一次紧急事件,一例颈7胸1椎体骨折并不全瘫的患者麻醉后翻身俯卧摆体位,在麻醉师、医师及护士刚将患者摆放在俯卧牵引架上并调整好后,麻醉师发现患者急性呼吸功能障碍,血氧跌至60%以下,血压骤降,处理无效后考虑患者年老心肺功能不全,立即呼唤2名麻醉师前来协助要求将患者重新翻身回仰卧位,接到急救信息后瞬间即有4名护士从其他房间奔来并推来手术接送车,在3名麻醉师、2名医生及5名护士的工作协助下将牵引状态下的患者翻身至仰卧位,麻醉师立即检查气管导管并对症药物治疗,患者呼吸各项指标很快恢复正常,根据麻醉师意见教授取消手术并改使用Halo-Vast外固定架固定。3、从小处着眼,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对每一位患者麻醉前麻醉师及护士对患者耐心交流,常常与患者开玩笑讲笑话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俯卧手术患者头面部都会戴上专用支具保护,术前消毒时护士都会在躯体两侧填塞手术巾预防消毒液下渗,术中注重体温的控制,常规使用暖风保暖毯保温,术中输液根据患者情况常予加热,而术中冲洗的生理盐水也是经加热的。因此很少见患者手术完毕后浑身寒战、术后鼻塞感冒的情况。术中各种输液,特别是麻醉药物均以微泵输注,每台手术至少同时使用3~4台微泵,药物使用量精确可控,即保证了麻醉效果,同意利于术后迅速清醒,清醒后无过多药物反应。摆体位时使用各种硅胶软垫保护关节及各个骨凸处,避免压疮。MAQUET手术床可通过自动升降系统从固定床基座上转换至移动座,方便转运一些特殊患者,减少过床搬动次数,手术病人移动设备利用电脑技术及搬运机原理设计,平稳又省力地进行患者的搬运。4、合理的布局,严谨的管理进入手术室大门,穿过走廊进入更衣室,更衣室为一大两小品字型设计,进入更衣室外间脱衣、鞋后进入左侧衣帽间穿上手术衣及口帽,衣帽间设计上为单向开门,医生进入衣帽间后不能向外打开大门,只能直接进入手术室走廊,隔壁为出口间,医生结束手术后从此小间门进入后脱衣、鞋,进入脱衣帽间后同样不能返回手术室走廊,有效避免了医源性感染。同样手术间设置合理,每间手术室都通过三个房间与走廊相连,分别是麻醉室、洗手室、护士工作兼转出通道室。每间辅助室均为自动感应门,减少了手交叉感染途径。手术室管理严谨有序,每间手术间及储物间内都分门别类存放着无菌箱分装的消毒灭菌好的各种手术常用器械,每当术者需要时巡回护士总能迅速找到提供给术者使用,医院中还常规备有各种最新最先进的内植物器械,例如各种Cage及椎弓根螺钉、人工髋膝关节假体,术中常会根据需要临时改变更合适的内植物品种,而需要的内植物早已常规消毒好放在走廊的贮物柜里了。由于通过详备的条型码系统和目录系统进行半自动的管理,基本上台上手术医生报出名字和型号,1、2分钟内巡回护士就已经拿出来开箱可供使用了每间手术间均配备电及PACS系统,每次手术前护士使用电脑进入HIS系统,选择病人后将该病人使用的一切一次性或非一次性手术器械、无菌用品等物品条形码扫描登记入该病人信息中,即完成了相应耗材的收费,同时也作为相应手术器械及所有无菌消毒物品的质量追追溯管理。PACS系统可以将病人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在墙上的显示器中供术者参考研究。5、精良的手术器械手术室配备各种骨科专业设备如Maquet可拆装手术床、Carl-Zeiss OPMI VARIO 700显微镜、Brain Lab无框架导航系统、西门子3D C-arm,Aesculap Spine Classics MLD System、activOLumbar retractor system等。各种常用的手术器械如椎板咬骨钳、髓核钳、骨凿等每一类都有各种长度、角度、厚度的型号,所以,单是一台普通的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都有4~5箱无菌器械,而一个常规PLIF手术器械则需要12~15个手术器械箱,使用3~4个手术台面;再比如,全髋术后包扎弹力绷带防止深静脉栓塞的方法与国内是一样的,但在德国,从较细的下肢远端开始,到大腿、腰部,会用宽度递增的绷带,而不是国内的一卷到底;而脊柱手术亦常规使用双下肢弹力袜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术中各种类型的拉钩系统是德式手术主要特色之一,无论是颈前路、胸腰前方侧前方和常规的腰椎后入路,均有设计合理、固定牢靠、暴露充分的自动拉钩系统,在不需要任何一个助手人工扶持的情况下提供给术者一个清晰、稳定、持久、安全的操作条件。因此在各种自动拉钩的辅助下,不论手术类型及大小均只需2位医生即可完成手术,节约了人力成本。手术衣及手术无菌单均为3M的一次性防水布,杜绝了交叉污染的可能。6、手术微创化、有限化、注重有效植骨及融合率微创是脊柱外科的主流,在德国75%的脊柱外科手术是微创手术或主要借助微创技术来完成,约15%是通过内镜完成(MED、PELD)。在颈椎前后路、腰椎后路手术中对脊髓神经根的分离减压等操作均通过显微镜下来进行,与传统手术相比,在高倍显微镜下放大视野增加了组织清晰度、层次感和操作的准确性,使用小而精细的显微器械,进行幅度小而轻柔的操作,减少了对脊髓神经的激惹,止血彻底,出血少,视野清楚。教授采用自动撑开器在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狭窄症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没有显微镜辅助是不可能完成的。手术时不盲目追求速度,讲究质量和效率的平衡,严格按照教科书的标准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手术,故不论你是跟哪一位脊柱外科医师学习手术他们手术每一步操作基本一致,而这些手术步骤是由德国“多中心”科学总结,集体之间不断无保留沟通改进后的“规范”,是有效地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出现的关键,非常值得我国学习。教授在进行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手术中,其切口及暴露至椎板间隙的过程与国内常规手术类似,但更频繁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操作,显露椎板间隙后安放自动撑开器显露视野,在显微镜下常规使用磨钻进行开窗,其开窗范围比国内小,其使用的磨钻钻头有两种,刚开始使用普通磨钻头将椎板打薄,然后使用对软组织无损伤的钻石磨钻头取出椎板内层,咬除黄韧带,根据术前影像,如果术前只是确定行椎板减压手术,术中甚至不显露膨出的纤维环髓核组织;对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教授往往只将突出于纤维环外的一小部分髓核摘除,完全不想国内医生那样尽可能的多咬除髓核。有效避免了对正常髓核组织的干扰,也不担心残余髓核再次突出的风险,不强求一次到位,因此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1到2年内同一间隙行3~4次椎板减压或髓核摘除术的患者,甚至做完融合术后再次减压、不融合再次翻修手术,而术前的充分沟通也让患者完全的理解和信任医师的治疗方案。而这种病例如果出现在国内不论是对医师或患者而言都是巨大的灾难,医疗纠纷不可避免。对于PLIF手术,所有椎弓根钉的置入均在3D导航引导下完成,每次完成椎弓根螺钉置入需30~40分钟,我们觉得开放手术显露充分的情况下按照常规定位法也能正确置入椎弓根螺钉,使用导航及费时又增加辐射量,在某种程度上是吃力不讨好。但伯姆教授认为在导航引导下置钉更安全,且能够确保置入的椎弓根螺钉平行,在德国医院基本上都配备的这类导航设备确保置入内固定物的安全可靠,同时在导航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其进钉点选择偏外,同时对椎间关节囊无干扰,确保了临近节段的生物学稳定性。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常规使用骨水泥加强钉。在处理终板植骨环节,教授很注意对上下终板的处理,使用骨凿将椎体前1/3部分骨皮质凿除,确保植骨床能与植骨块完全融合,同时为确保融合率其通常选择自体髂骨加异体骨颗粒混合植骨,植骨量较大,在他所完成的脊柱融合手术中融合率基本上达到100%。跟台学习3个月期间,协助完成了数十例腰椎ALIF手术。特别是对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椎间隙未融合行翻修手术的患者,教授都强调充分植骨的重要性,故在我们看来可以单纯从后路行翻修再次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案,教授却都选择后路内固定调整、椎间关节融合加前路椎间融合术,其原因是前路较后路更容易取出原有的内固定物,前路植骨量较后路多,融合率高;因对前路解剖不熟悉,无普外科及血管外科的手术操作经验,我们往往惧怕前路手术,教授拥有数十年的普外科及血管外科手术经验,对前路组织分离显露显得轻车熟路、柔韧有余,令我敬佩不已。这也提醒我要加强学习解剖学习及其他普通外科、胸外科操作,方能进一步开展相关新手术。四、外出参观学习8月中旬,为进一步拓宽视野,学习椎间孔镜等新技术,我联系了慕尼黑APEX SPINE CENTER的Dr.Michael Schubert教授,前往慕尼黑郊外的施塔恩贝格医院观摩使用TESSYS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盘摘除术。Dr.Michael Schubert教授是世界著名的脊柱内镜专家,其与Dr.Thomas Hoogland在2004年开始研制使用TESSYS治疗椎间盘突出者,在脊柱内镜方面的学术文章数量最多,内镜操作熟练,临床经验极其丰富。通过观摩手术及与教授交流学习,并与自己所学的YESS技术对比,对使用TESSYS的手术操作细节及关键步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准备回国后进一步学习并开展。8月底,我为进一步学习德国骨科术后康复技术,前往巴特基辛根的Luitpoldklinik Heiligenfeld参观学习。该医院有10余年历史,是一家专业康复医院,拥有床位200张,70%为骨科术后康复患者。德国手术患者术后3至1周后均到这类康复医院住院治疗。该院拥有各种专业的骨科康复器械及理疗师,对每一种疾病手术后均有相应的康复训练技术,他们的许多方法国内尚未开展,如淋巴管按摩、冷风治疗、水中体操等。通过学习,认识到德国对术后康复的重视及系统化康复治疗的规范,准备回国后参照国外的标准对本院的康复治疗进一步改进完善。通过培训,我零距离感受到了德国医生严谨认真的学风,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我的整个骨科治疗理念及手术技术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专业生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以此为契机,我继续学习以更先进的医疗手术技术造福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