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肥胖伤害知多少——从1例“发热”致死的“油腻中年人”说起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 冯秀莲我称这位因“发热”于2018年春节去世的50岁男人为“油腻中年人”主要是因为他是人们眼中的“胖子”,他身高180厘米,体重100多公斤,是曾和我一起吃过饭的熟人。他因发热就诊于一家省级医院,据说请了全国最好的肺病专家给他诊治,他在这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半月,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去世。做了20多年医生的我知道,如果他不是一个胖子,他是一位正常体重的患者,他是有更多的机会活下来的,因为肥胖症患者的心、肾等脏器功能较正常体重者是相对差的。我去年义诊去过的一家县级医院收治的一位心功能不全的肥胖患者,40多岁,体重大约150公斤左右,住院时不敢睡觉,医生问他原因,他说,和他年龄相仿的4个胖子玩伴中,有2个人睡觉后就没有再醒来,他说的这种情况其实是肥胖症导致的猝死,与肥胖引起的心、肾等器官功能差是相关的。“中国首胖”山东日照22岁的孙亮因为过度肥胖,体重高达600斤,2014年4月20日因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不幸离世。超重和肥胖症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2010年国际肥胖症协会报告显示,全球超重者近10亿,肥胖症患者4.75亿,每年至少有260万人死于肥胖及相关疾病。在西方国家成人中,约有半数超重和肥胖。近年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迅速上升。依据《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结合身高和体重用于判断人体超重和肥胖与否和程度的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kg/m2).目前我国成人体重指数(BMI)的切点:18.5≤BMI<24 kg/m2为正常体重范围, 24≤BMI<28 kg/m2为超重, BMI≥28 kg/m2为肥胖。超重和肥胖首先影响了人们的外形,在当今经济良好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体重的身材会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不管是日常交往,还是寻求一份工作,都会有积极的影响,“胖”是有点被“诟病”的,过于肥胖的人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抑郁等情况都可能发生。2年前曾认识一位和我一起学习英语的胖女孩,为了显得瘦一点,冬季穿的非常单薄,确实是因为胖,自己就把自己归类为“不漂亮的女孩”的行列。肥胖还会被人解读为自我管理能力差,甚至影响到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肥胖除了直接增加了心、肾、肺等多脏器的负担,另外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易伴发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等情况,从而引起血管的硬化、斑块,引起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可以发生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塞等。下图是2018年在我院住院的16岁男孩的病历,诊断:糖尿病、肝损害、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肥胖症。我近期在网上接诊全国的免费咨询,接诊不少肥胖症合并痛风的患者,有19岁的;有25岁的;有痛风同时合并肠道肿瘤的年轻胖子。肥胖引起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生育能力下降,导致不育。最新的研究表明,肥胖会使人头脑变“笨”。肥胖者还易出现关节痛、气喘等,气喘通常是心肺功能差的表现。肥胖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 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太多了,我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常见问题,并不全面,如果领会清楚,足以引起人们对体重管理的重视,预防为主,减少疾病的困扰,享受美好生活。
跟随专业医生来认识糖尿病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 冯秀莲近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0.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到了35.7%。也就是说,成年人中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家人定期来我院取药的患者)男,44岁,2006年因双目失明(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诊查出患糖尿病。一直每天4次胰岛素注射治疗至今。2006年以前一直从事销售工作(高脂饮食、大量饮酒)。糖尿病通常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可以致残、致死,一旦发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花费多,治疗效果差,最好的办法是早预防,关键是可以预防,问题是高血糖对人们身体的危害是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生的,由于人们对这个病的整体认识不足,人们的预防意识欠缺,总是有悲剧发生。我的从医经历中遇到1例70多岁双下肢截肢的患者(济南患者),近1年给我印象深刻的已有各种并发症的病例如下,1例73岁女患者(来自临沂患者)1个月内2足趾坏死;有1例男60岁(来自菏泽患者)截掉一足大拇指的糖尿病患者;1例53岁男患者(菏泽患者),糖尿病史12年,患脑梗塞1次,患脑出血1次,患糖尿病足今年截肢时去世;1例77岁男患者(济南患者)糖尿病史21年,去年10月份因双下肢麻木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睡眠来本院住院治疗;1例50岁男患者(济南患者),糖尿病史14年,患糖尿病肾病需要做透析治疗;1例50岁男患者(济南患者),糖尿病史10年,并发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快步走路时会有胸闷;1例48岁男患者(来我院取药的南方生意人)并发严重的糖尿病肾病,如果不规范治疗,很快就会进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1例49岁(济南男患者)患脑梗塞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才查出患糖尿病的患者;1例60多岁(济南女患者)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只眼眼底出血失明才就诊治疗糖尿病的患者。(2019年于本院住院患者)男,80岁,糖尿病史10年余,因糖尿病足已截肢)糖尿病患者早期通常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医生们达成共识的是,不进行定期健康查体的人们因为不适而诊断患糖尿病时通常已患糖尿病3-5年。很多人是因为心脑血管方面的并发症就诊才发现患糖尿病。并不是血糖高到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才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引起各种并发症,事实上血糖只要高于正常数值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所以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早发现血糖高的方法是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饭开始算2小时),可疑血糖升高者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成年人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情况来确定是否患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少年儿童糖尿病患病率较成人低,如果发现孩子的尿发粘,或其他乏力不适等情况,也应该监测孩子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或测随机血糖(任何时间的血糖)。为了及时尽早发现糖尿病,现在医院一般会给刚出生的婴儿查血糖。(我的家人,男,81岁,糖尿病史20余年,外出游玩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通过尽早规范治疗,高质量地活到90多岁,甚至100多岁都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及早发现血糖高的情况,尽早干预治疗,可以预防并发症,减少医疗花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警惕餐后高血糖 冯秀莲原创 ——来自1例年轻重病患者的警示今年7月份科里收治了一位49岁患脑梗塞左腿走路不灵便的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科里对这位患者做了重点病例讨论。原因是:患者发现患糖尿病的时间只有4个月,而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支持患者患糖尿病肾病IV期、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梗塞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这是一位被漏诊的糖尿病患者,并且有生活不规律、每天大量(2包以上)吸烟的不良习惯。患者今年3月份因脑梗塞住院,期间发现患糖尿病,出院后来本院住院。本院住院期间查出患糖尿病肾病IV期,属于较重的肾病,大量蛋白尿,肾功指标血肌酐、尿素氮都有升高,如果治疗不规范,会很快进展到尿毒症。根据患者的病情推测这位患者应该是患病时间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患者2013年查体时空腹血糖大于6mmol/L,患者未重视,未查餐后血糖,并且以后再未查体,今年入本院后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空腹血糖6.73mmol/L,2小时血糖18.67mmol/L,也就是说,这位患者属于空腹血糖较低、餐后血糖过高的患者,我们通常健康查体都要查空腹血糖,而不查餐后血糖,更少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样就会漏掉一小部分餐后血糖过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判断一个人的血糖是否正常,仅测空腹血糖是不够的。我的两位78岁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都不超过6mmol/L,但他们的餐后血糖高时达13.0mmol/L、18.0mmol/L。其实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遇到过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正常,而餐后1小时血糖特别高的情况。通常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7mmol/L和(或)随机(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血糖达到或超过11.1mmol/L考虑患糖尿病,糖尿病如果治疗不规范会引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各种并发症,事实上不是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血糖升高超过正常标准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只不过危害的程度有差别,血糖越高危害越大。在这里主要是想提醒大家注意餐后血糖的监测,无论你是否患有糖尿病,餐后血糖的监测都很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注:糖尿病前期: 空腹和(或)餐后血糖超过正常值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