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在传统中医学属癥瘕、积聚、噎膈、岩等范畴,痰浊、瘀血、湿毒郁结在肿瘤的病机中起重要作用,痰、瘀、湿等致病因素等停聚体内而成, 随气运行, 无处不到, 停滞不行, 结聚成块则为痰核、痰瘤、肿块等症。 软坚散结法是肿瘤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所用的药物有(1)化痰软坚散结药: 浮海石、海蛤壳、 海藻、 昆布、 浙贝母、 黄药子、 牡蛎、 白附、 白芥子、 瓦楞子、 制南星;(2)解毒软坚散结药:山慈菇、白花蛇舌草、 连翘、 苦参、 夏枯草、 牛蒡子、 蜈蚣、 白僵蚕、 露峰房、 蛇六谷、 石上柏、 龙葵、蛇莓等;(3)祛瘀软坚散结药:穿山甲、土鳖虫、 水蛭、 虻虫、 三梭、 莪术、 壁虎、 山楂、 牛膝、 石见穿、 草血竭等;(4)逐水软坚散结药:商陆、 大戟、 甘遂、 泽漆等。常用的方剂有海藻玉壶汤、消痰散结方、鳖甲煎丸、温胆汤系列、软坚散结汤等。 对肿瘤的治疗应通过调整机体对它的控制, 而不一定必须把所有的癌细胞杀绝,带瘤生存,提高远期生存率, 改善生活质量是中医药的优势。软坚散结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明显疗效,在临床上的运用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坚如磐石
我们平时都知道中药煎两次,称为头煎和二煎,然后将两者混匀服用,但大家却没有注意到为什么需要这样,有些人贪图省事,想用延长煎煮时间的方法来代替二次煎煮,但是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中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逐渐由药材内部向汤液中逐渐溶解,但是药物并不是一直溶出,当内外浓度达到平衡时,便会停止溶出或者溶出减慢,这是必须滤出药汁,再加水进行二煎,建立新的浓度差,使药物继续溶出。而且某些药物水中溶解度较小,较难溶出,一般要有二煎才能溶出,如果只煎一次较难溶出,及时增加煎煮时间,有效成分依然溶出较少,因此,中药不能久煎代替二煎。
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吃什么能抗癌,需要忌口什么,这是病人及家属都关心的话题。肿瘤专家认为,一般来说,肿瘤病人的饮食应该以富含营养(高蛋白、高热量)、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对病情有影响的食物(也就是民间说的“发物”)应该尽量避免,而补品也不是宣传的那般神奇。实际上,“饮食均衡是第一位,补品是次要的”。 忌口勿太过 一直以来,在坊间都认为肿瘤病人应忌口,尤其是“发物”不能乱吃。“发物”主要是指能使疾病加重、诱导旧病复发的食物。以下四种“发物”尽量避免摄入:(1)含有大量激素的动物性食物,如猪头肉、公鸡肉、老鹅等。(2)刺激性食物,如酒类、辣椒等,因为其性味辛热,对胃肠等消化系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3)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虾、海蟹等。(4)黏腻厚味之品,如酒酿、粘米等食后容易积滞,引起消化吸收不良。虽然肿瘤患者应有所忌口,不过,那种过分苛求忌口,甚至连鸡蛋、鱼都不吃的做法要不得。实际上,肿瘤病人的食谱不宜太窄,在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允许的情况下,给与必要的饮食调理,这样才能提高人体对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耐受力,改善全身状况,加强“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进补要适当 患了肿瘤,尤其是进行了手术及化疗放疗的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因此,家属往往想方设法给患者进补,以期患者早一点恢复体力,尽快康复。在临床上,对于进补,家属常常会走两种极端:其一,认为肿瘤是“巨大消耗的疾病”,需要“大吃大补”。诚然,肿瘤患者需要营养,但是由于肿瘤在侵袭人体过程中,严重破坏了人体器官的功能,使患者的味觉减退,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很差,致使营养吸收各项代谢发生障碍。此时,如果一味地给患者进食龟、甲鱼、海参等不易消化的大补食物,不但不能消化吸收,还会加重胃肠消化功能的障碍,进一步加重厌食。因此,癌症病人吃龟、水鱼等食物,应视胃口而定,切不可盲目过多食用。其二,就是认为“肿瘤患者不能进补,进补会促进肿瘤加速生长”。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补药只补肿瘤而不补人体的。相反,许多临床与动物实验发现,许多补药都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进补是有讲究的,不是所有好的滋补品都适合每一个肿瘤患者。中医认为,进补前需分清患者属于哪一类亏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或气阴两虚),据此选择相应的补品。 饮食重均衡“饮食均衡是第一位,补品是次要的”。在饮食上懂得调理,可以最大程度上帮助病人康复,比如为防止或减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下降,病人可以多食益气补血、补肾填髓的食物,如阿胶、红枣、花生、核桃等食物。在食欲不振的时候,可选择山楂、陈皮、佛手等食物泡茶喝,多吃些开胃小食以刺激食欲,如山楂糕、扁豆、山药以及柠檬蜜、西瓜汁、梨汁、马蹄汁等。通过饮食均衡,广泛摄取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这才是最好的康复办法,而补品往往只能起到某一方面的作用。肿瘤患者食用补品之前最好请教医生,切勿只听广告,那种认为吃补品就能治疗肿瘤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目前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仍是其基本的治疗方案。但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第三代铂类化疗药物oxaliplatin (L-OHP)问世以及在化疗方案中的联合应用,使大肠癌的治疗有效率得以明显提高,并使化疗成为增加治愈率,延长生存期的不可或缺的治疗环节。但化疗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疗程中断。并且,化疗在提高手术远期根治率方面的作用还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减毒增效,是防治大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中医药治疗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笔者谨承导师张丽英教授的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疗效。兹谈一些体会供大家探讨。1、 大肠癌术后病因病机的认识 在中医古文献中没有“癌症”一词,亦未尝有大肠癌之病名,但有类似的描述。最早见于《内经》,散见在“肠覃”、“积聚”、“脏毒”、“肠瘤”等篇章中,目前多以“肠覃”名之。如《灵枢.水胀》谓:“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灵枢.五变》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血证论》云:“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外科大成》云:“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 《外科正宗·脏毒论》曰:“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泄或秘,肛门内蚀,串乱经络,污水流通大便,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些未得见其有生。”这些记载都与现代大肠癌的临床表现极为类似。同时祖国医学对癌症类病因病机和病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此病乃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节、正气亏虚等所致,病重难治,危及生命。但限于当时医学认知水平的局限,对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模糊。又因当时没有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方法,对于大肠癌术后的病机发展和转归不可避免存在认识盲区。笔者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对大肠癌尤其是手术化疗后的病机发展作了深入的思考。根据现代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密切关联。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在大肠癌的形成期,不论病因是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还是饮食失节,最终导致的是脾胃功能下降,水谷不化,内生湿浊,留滞肠道;进而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气机不畅,脉络受阻,血瘀成积;积久不化,邪气亢胜,侵袭机体,转为内生癌毒,形成大肠癌。并且湿毒互结,内陷脏腑, 损伤正气,固疾难医。现代医学对于大部分大肠癌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也是大肠癌首选的治疗手段。手术创伤必然对机体形成打击,耗损正气,而术后相当一部分患者仍余毒不尽, 内伏于体。大肠癌术后需进行常规辅助化疗,化疗药物在攻除残余癌毒的同时,其本身的毒性也对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造成损害,成为侵入机体之外来药毒。其毒可进一步壅遏气血、阻滞脉络,损伤脾肾、耗伤正气,导致正虚血瘀。以至部分病人尤其是先天禀赋不足者,不能耐受化疗的毒副作用而无法完成整个疗程。并且在结束化疗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病人持续体质虚弱,甚至无法恢复。而此时内伏之癌毒若顽而不除,则可与药毒残余、内生瘀血以及湿浊博结,复燃成积,形成复发转移,再次戕害机体,耗竭正气,危及生命。签于对肠癌术后湿、毒、瘀、虚病机特点的认识,临床上笔者对大肠癌术后患者按化疗期和化疗后期不同阶段的体质状况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2、大肠癌术后的中药辅助治疗目前大肠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多采用以草酸铂为主的FOLFOX方案,静脉滴注化疗药物5天,3周为一疗程,常规6疗程。该方案药物的毒性主要作用于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临床患者在化疗的第一周常表现出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纳呆等脾胃功能受损的症状,第二、第三周这些消化道反应会有所减轻。同时患者常常出现贫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手足麻木甚至疼痛等造血和神经系统受损情况。随着疗程的进行,化疗药物毒性的蓄积,上述各种化疗副反应的程度会逐渐加重,甚至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而中断疗程。针对化疗药物周期性应用并对机体产生损伤的特点,笔者在化疗期间以每个疗程为一周期,分两个步骤按不同治法予以治疗。化疗第一天起5天或至1周内,以顾护脾胃为重,予化疗安方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药物由太子参、炒白术、云茯苓、姜竹茹、车前子、香谷芽等组成,严重者可酌加降香、代赭石。不方便服用汤剂者,嘱其含服新鲜生姜片于舌根处,适时更换,或滴服新鲜生姜汁,亦能取得不错的疗效。腹泻严重者可加川连、泽泻、苍术等健脾燥湿止泻药物,不宜使用肠道蠕动抑制剂如易蒙停等。化疗的第2、3周的间隙期,适当增加药味,予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予肠安方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瘀化湿。该方由生黄芪、炒白术、陈皮、淮山药、藤梨根、马齿苋、泽兰等十余味药物组成。全方气血并治、攻守兼顾。依据患者证型的偏异和间杂证的不同,适当调整药味和用药剂量。如果脾虚传化失常,泄泻频作,可酌加煨诃子、石榴皮、乌梅等收涩止泻;兼有气滞,泄而不爽,里急后重,予加枳实、莱菔子、瓜蒌仁等消积导滞;湿热蕴结,便有粘冻,甚或夹血,加用白头翁、藕节炭、仙鹤草等清热利湿止血;手足麻木者酌加僵蚕、全蝎、乌梢蛇活血通络;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予加补骨脂、鸡血藤、当归、赤芍等补肾活血养血之品,另嘱其买花生衣煎汤煮服。化疗期嘱咐患者饮食宜清谈,忌生冷油腻和滋补之品。尤其是脾虚湿重,胃纳呆滞者亦不宜服用灵芝类补品以防苦寒败胃。化疗结束后,很多患者骨髓抑制和神经损害明显,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可达到Ⅱ、Ⅲ度,手足感觉和功能异常,部分患者一直无法自行恢复。此时,机体处于正气虚弱,脾肾两亏,湿瘀互结,余毒内伏时期,而西医抗肿瘤的治疗基本结束。因此治疗上仍应扶正祛邪并重,调整和增加药味和药物剂量。续以肠安方化裁,加清热解毒、行气破血、消癥散结之品,如土茯苓、莪术、石见穿等。但祛邪并非只是一味应用攻伐之品,扶正培本使正气盛而祛邪外出,扶正以祛邪显得更为实际有效。此时脾胃功能因不再受化疗药的影响,适当调护后易于恢复正常的运化。因此可以加强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重用黄芪、淮山药、当归等,但用药宜循序渐进,不能滋腻碍胃。3、运用中医药治疗的几点体会首先,补脾健运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鉴于对大肠癌形成及其治疗转归过程中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脾虚和湿瘀互为因果,本虚而标实,只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虽然病位在肠,但内因外因首先影响的是脾胃脏腑的运化功能,进而导致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并且湿浊内生、瘀毒停滞,反过来又加重脾胃功能的障碍。所以,不论在化疗期还是在化疗后,调理脾胃,化湿健运,一直是大肠癌治疗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治疗大法。其次,辩证需和辨病相结合。大肠癌有恶性肿瘤的共性,也有其自身固有的不同于其他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特征,更有特定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案的影响,因此其病因病机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对其湿、毒、瘀、虚基本病机的认识就是建立在对整个大肠癌辨病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谴方用药上,遴选既符合辨病规律,又符合辨证要求的药物,应该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再者,要重视对化疗药瘀毒特性的认识。不论中医西医,对于化疗药物具有对机体的毒性这一点在认识上是一致的。但对于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作为侵入机体的药毒具有何种性质,尚未有一致的认识。部分医家认为是一种热毒。但笔者认为其基本性质是一种瘀毒。偏热还是偏寒要结合机体本身的体质状况和其他饮食、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不论从面色晦暗、手足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临床症候来看,还是骨髓抑制血象异常的表现,都反应出化疗直接造成了气血运行失常,脉络阻痹,新血不生等瘀滞的表现和结果,结合对机体造成的其他长期的和相当程度的毒害作用,因此认为其本质是一种能因毒而致瘀的瘀毒。所以,不论在化疗期,还是在化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组方用药都要考虑到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中药的运用。临床常用泽兰叶,莪术,三七等,并且适当通利二便,使毒有出处。4、病案举例:谢某,男,53岁。2006年2月因大便反复带血6月排便习惯改变1月就诊某市级医院,经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2月21日行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器),Dukes分期B期。3月14日来我院初诊,并准备16日作FOLFOX方案化疗。术后症状表现:纳呆,乏力,便溏,次数频多,一日十数次,腹胀,头晕,夜寐不实,精神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证属脾虚湿盛,治拟健脾化湿,辅以和胃降逆,拟方:陈皮9g、炒白术20g、云茯苓12g、姜竹茹6g、制半夏6g、车前子15g(包)、香谷芽15g、枳实6g。共7贴,每日一贴,连服7天。3月21日患者二诊,述服药2日后纳食好转,乏力症状减轻,大便基本成形,每日6-7次,无腹胀头晕,夜寐转安,情绪好转,但化疗5日期间诸症又现,唯程度较轻,呕逆不剧。观其舌淡红,苔薄白,根略腻,脉细滑。化疗间隙期,证属脾虚湿恋,余毒不尽,治拟补脾利湿,扶正祛邪,拟方:生黄芪30g、炒白术15g、陈皮9g、淮山药15g、马齿苋12g、藤梨根15g、石榴皮12g、煨木香6g、枳实6g、泽泻12g、泽兰叶6g。共14贴,每日一贴,连服14天。化疗共6疗程,期间继续以上法加减治疗。期间白细胞一度下降,加用补骨脂12g、鸡血藤30g、当归12g,服14贴后白细胞恢复,并维持正常水平直至完成化疗全疗程。化疗结束后,继续以上方加减,重用生黄芪健脾行气,酌加半支莲、凤尾草、莪术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诸症均减除,大便每日1-2次。患者长期坚持中药治疗,至今已两年,复查无复发转移迹象,体健如常人,自评生活质量良好。
传统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与瘀血关系密切,“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古今医统》)”;“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医林改错》)”。血瘀证存在并贯穿于肿瘤的整个病理过程,即从肿瘤的无侵袭转移到肿瘤的侵袭转移存在着微观血瘀证。瘀血体质的人有癌变的倾向,癌变后恶性转移率明显较高,复发率亦较高。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凝固性异常,均可使肿瘤处于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的倾向,预后不良。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多数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方药可以通过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癌基因表达、改善血流微环境、抗肿瘤血管生成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剂中经常出现活血化瘀中药如:当归、丹参、三七、桃仁、红花、赤芍、丹皮、川芎、延胡索、穿山甲、三棱、莪术、地鳖虫、水蛭、虻虫、五灵脂、凌霄花、皂角刺等。经典的方剂如下瘀血汤、抵当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血府逐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芍药散、桃红四物汤等在抗肿瘤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发现,人体的凝血系统与癌肿的形成有密切的关联,血栓塞致今仍是恶性肿瘤病中最普遍的危急并发症和死因。中、西医学己认同血瘀或血液高凝状态是肿瘤和癌性转移共同病机和临床表现,活血化瘀应当为防治癌症及恶性转移的基本策略。
祖国医学对肿瘤形成的认识诸多,但正气不足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认为其是肿瘤发生、发展、形成的重要因素,“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宗必读·积聚篇》)。近年来发现,免疫机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对肿瘤的发展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而肿瘤病人的血清中有一种体液因素可以抑制其自身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从而造成肿瘤的进展。 通过对正常人、现症肿瘤患者和生存三年以上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进行调查,发现(1)以补肾为主的扶正治疗对化疗、放疗后恢复期病人有一定裨益, 不但自我感觉好, 中医的虚象减轻,同时血象和细胞免疫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在化学和放射治疗中同时合并扶正治疗对全身反应,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也有一定保护;(3)扶正治疗对中医临床虚象特别是有肾虚及气血双虚比较明显的病人的疗效比较突出;(4)中医中药在调整病人的机体状况, 调动内因具有独特的长处, 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研究领域传承、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向标。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不超过5%,脂肪过量沉积在肝中,称为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有: 1进入肝脏的脂肪酸过多 长期高脂肪膳食,摄入脂肪过多,引起高脂血症,大量脂肪进入肝脏,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促使脂肪肝的形成。2碳水化物摄入太少 碳水化物摄入太少或代谢障碍、利用不良,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或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都会促进机体脂肪动员增多,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引起脂肪肝。甘油三酯主要是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输送至血液,当肝细胞脂蛋白合成减少,甘油三酯不能有效输出,形成脂肪肝。常见的原因有ATP水平下降以及肝细胞粗面内质网损伤,载脂蛋白合成减少;机体缺乏必需脂肪酸和胆碱,使肝内磷脂的合成减少,影响脂蛋白合成;肝功能减退,引起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的结合发生障碍等。肝内形成甘油三酯增多或氧化减少,亦使肝中甘油三酯量增加。3胆碱摄入过少 膳食中所含胆碱和蛋白中胆碱、蛋氨酸和胱氨酸有利于甘油三酯变为磷脂,从而促进脂肪在肝脏的积存减少,加速脂肪从肝内清除。食物中缺乏时,可使肝内脂肪堆积而形成脂肪肝。4维生素缺乏 食物中长期缺乏与呼吸链或脂肪氧化有关的维生素类,如核黄素、尼克酸等,可阻断脂肪氧化作用而引起脂肪肝。5酒精摄入过多 酒精摄入过多也可引起脂肪肝,主要是酒精中间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酒精进入肝细胞,先在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作用下,转变为乙醛,继而乙醛再变为乙酸。在此转变过程中,辅酶Ⅰ(NAD)不断转变为还原型辅酶Ⅱ(NADH),当NAD减少,NADH增多和两者的正常比例下降时,线粒体内三羟酸循环便受抑制,从而使脂肪氧化减弱,肝内脂肪酸合成增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而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恶心,乏力,食后上腹饱胀。肝脏轻度肿大,肝区疼痛等。膳食治疗原则 脂肪肝的营养治疗主要是控制总能量及脂肪、碳水化物等营养素的摄入量,避免脂肪在肝脏过多沉积。1应供给高蛋白质,适当能量和碳水化物、低脂肪、充足维生素的食物。2对体重正常患者,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每kg体重供给126KJ (30kcal)能量;超重者,每日每kg体重供给71~105KJ(17~25 kcal)使体重逐渐减轻,利于肝功能的恢复。3 蛋白质每日80~100g,较高的蛋白质可促使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以及提高血浆蛋白量。4脂肪供给量每日以35~50g为宜,最好供给不饱和脂肪酸量较高的植物油。5碳水化物每日以200~300g为宜,碳水化物高的饮食是造成肥胖和脂肪肝的重要原因,所以脂肪肝患者要给予低碳水化物的饮食,要禁食蔗糖、果糖等。6食盐摄入量以每日5~6g为宜。7严禁饮酒和含酒精的饮料。食物的选择宜用食物:1依据病情给予脂肪肝病人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软饭饮食,或脂肪肝低糖低脂肪半流饮食。2食物配制应选择含蛋白质高而脂肪少的食物如鸡、鱼、虾、兔等肉类食物,主食应粗细相搭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藻类,以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碳水化物主要由谷类供给。不宜用食物:1动物内脏、脑等含胆固醇量高的食物。2甜食和甜点心。3酒和酒精性饮料。食谱举例脂肪肝低糖低脂肪食谱(一日三餐)早餐 大米粥一碗(梗米50g),馒头一个(富强粉50g)煮鸡蛋一只中餐 大米饭一碗(梗米100g),白斩鸡200g,青菜200g,西红柿鸡蛋汤(西红柿75g、鸡蛋1只、豆油5g,盐适量下午点 苹果一只晚餐 清蒸鳊鱼(鳊鱼250g、盐适量),炒豆苗(豆苗150g、豆油10ml,盐适量)米饭(梗米100g)能量 7.76MJ(1854kcal) 蛋白质91.4g 脂肪 58.6g 碳水化物 240.3g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痛风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以往患痛风的主要是40岁以上的男性,而以五六十岁的居多,现在二三十岁的男性出现痛风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痛风病人绝大部分都是平时饭局多、运动少,且多伴有肥胖。其中很多人是头一天晚上大吃特吃生猛海鲜或是痛饮啤酒,第二天醒来就发现脚趾或其他关节剧痛难忍。
便秘的发生及原因 所谓“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太少,或排便困难、不畅,粪便干结、太硬,量少。严格来说,便秘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但这一“症状”却困扰着成千上万的人。人们也不禁要问:造成便秘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这里,我们不妨列举一些: 1. 精神心理性便秘-常见于一些精神长期紧张,工作压力较大,体育活动较少的人士; 2. 饮食不良性便秘-因膳食过于精细,长期缺乏膳食纤维,饮水较少,加之喜静不喜动,使得对肠道的刺激不足,引起便秘; 3.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导致的便秘-常见于长期使用止痛药、降压药、利尿剂、部分钙制剂、抗抑郁药和麻醉药的人群; 4. 肠道疾病引发的便秘-最常见的是患有肠道激惹症的人,并可同时表现为“便秘-腹泻”交替。此外,肠道肿瘤、炎症、粘连和手术等,都可能造成肠道的机械性狭窄,使肠道内容物的运行受阻,引发便秘; 5. 全身性疾病引发的便秘-如糖尿病患者、尿毒症患者、甲亢患者、甲低患者等,损害排便功能,可造成控制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导致便秘。 6. 无力性便秘-常见于老年人,因肌肉力量减弱,或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造成与排便有关的肌肉无力,引起排便困难。便秘的治疗及饮食调控 对引起便秘的原发病应予积极有效地治疗。如对机械性便秘,须先解除肠道梗阻;对糖尿病患者,应先控制好血糖,延缓或减轻植物神经的病变等等。 对不存在肠道狭窄等器质性病变的便秘患者,可采取下面的办法: 1、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应鼓励便秘患者每日食用1-2顿粗粮,同时,多吃纤维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白菜、油菜等。此外,一般便秘患者每日食用5-10克魔芋也有一定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应根据自己胃肠的耐受情况决定膳食纤维摄入量,从少量起逐渐增加,以免引起或加重腹痛、腹胀。 2、鼓励有便秘的朋友多饮水。晨起饮1杯淡盐水、或牛(酸)奶、或蜂蜜,对很多便秘患者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3、可根据身体状况,适量增加运动,以增强腹肌的力量,同时改善植物神经对肠道的调节功能。这对老年便秘患者显得更有意义。 4、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咖喱等。 5、适量增加烹调用油量,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作为肠道润滑剂,以利通便。但对于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朋友,应慎用此法。 6、可采用通便措施,包括使用通便剂,如通便灵等,但应注意不宜用量过大引起腹泻。开塞露等外用药亦可一试。 7、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有粪便嵌塞的老年患者,尤为重要。 8、便秘的治疗需特别强调个体化。应注意调查患者的个性,解除其心理压力,这对很多患有便秘的朋友往往是重要而有效的。
障碍一:食欲减退 常在癌症发病初期即表现出来。其原因包括癌瘤增大、毒素产生、化疗药物及放射线的作用等。病人的食欲可大为减退,导致进食量锐减,有的仅达到发病前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对策: 应强调少量多餐,每日进餐次数不限,鼓励病人进食,想吃时就吃,并尽量多吃。若在进餐过程中感觉疲倦或不适,可休息片刻后再进食。尽量满足病人对食物及烹调方法的要求并不断变换花样,特别注意色、香、味、形的搭配。注意软硬搭配、干稀搭配。可试用适量的开胃品(如山楂等)等以增进食欲。适量增加盐分的摄入对有的癌症患者提高食欲有一定效果。进餐前后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过甜或油腻的食物会进一步降低食欲,应注意避免。 障碍二:味觉改变 产生原因包括癌瘤增大、化疗药物的作用、放射线对味蕾的破坏及缺乏微量元素锌等。 很多癌症病人对甜味和酸味的感觉减弱,而对苦味较为敏感。对咸淡的感觉因人而异,变异较大。 对策: 可试用糖或柠檬以增强甜味和酸味,选用香菇、洋葱等味道独特的食物。尽量不用或少用苦瓜、芥菜等苦味重的食物,并根据病人对咸淡的感觉调节食盐的用量。我们曾观察到,采用凉拌菜并加以适量的调味品对味觉改变较大的癌症患者有吸引力。这样的食物搭配虽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但往往可改善癌症患者的胃口,在其口味“怪异”的不利情况下,为他们开启一道摄食的门。 障碍三:恶心呕吐 主要因放、化疗引起。 对策: 在放疗或化疗前2小时内不宜进食。食物需清淡而避免过甜或油腻,特别不能摄食油炸、油煎的食物及奶油类食物,不要一次大量摄入饮料。冷和热的食物不可同时摄入,以避免对胃肠的刺激。实践表明,适量选用酸味食物往往对有恶心呕吐的癌症患者改善进食状况有效。若呕吐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吐剂,并注意静脉补液,避免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障碍四:口腔溃疡 主要因放、化疗引起,亦可因癌瘤本身及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可因口腔溃疡导致不能摄食和咀嚼。 对策: 采用液体的肠内营养制剂,可口服,也可管饲,辅助以少量新鲜果汁以促消化。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并注意进食肠内营养制剂的“三度”以减少进食后的不耐受反应-即(1)温度:与皮肤温度相似即可;(2)速度:每次口服或管饲不宜超过200毫升,速度不宜过快;(3)浓度:不宜超过25%,一般可按肠内制剂上的说明配置,粉剂的肠内制剂与兑水的体积比例一般为1:4至1:6。 上述这些手段或多或少地改变了病人原先的膳食习惯,并在实施的初期可能使病人感到不便。向亲友诉说自己的感受并获得他们的帮助或许有利于克服这些不便。很显然,病人自身的努力及其亲友的帮助与配合是营养治疗得以延续的根本保证,而舒适温馨的就餐环境则有助于增进营养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