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发生在甲状腺内的肿块,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约高于男性。甲状腺结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非肿瘤性结节(包括:甲状腺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炎也可以导致甲状腺结节);二、肿瘤性结节(包括良性肿瘤—其中以甲状腺腺瘤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中以乳头状癌最常见)。甲状腺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恶性占比不足5%。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癌变? 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是---甲状腺结节会不会癌变?即使最初检查结果提示良性甲状腺结节,在一生中确实存在恶变为甲状腺癌的可能,关于恶变的几率,不同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异,但是总体来讲甲状腺结节恶变率很低。当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恶变几率有一定差异。部分患者终身携带甲状腺结节,其实对生活并没有明显影响,只需定期复查即可。甲状腺结节怎么治疗?1. 恶性结节---穿刺病检明确为甲状腺癌,则需要手术治疗。2. 良性结节---彩超提示2-3类或者穿刺病检提示良性,且结节较小无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复查即可,以了解甲状腺结节有无增大或者恶变的情况。如果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但患者有自觉症状(如异物感、颈部不适或疼痛等),或影响美观,或想破坏结节以防止其继续长大,可以考虑行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什么是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微创、不开刀、不留疤痕,是射频消融术最大的优势和特点。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属于热消融,是在局麻和超声引导下利用尖端发热的细针,经皮肤穿刺进入甲状腺结节内,通过针尖高温加热作用引起甲状腺结节内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热效应造成细胞死亡的微创肿瘤靶向性治疗技术。射频仪产生射频电流,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细胞内的带电离子产生高速摩擦,发生热效应,其热能随时间增长逐渐向外周传导,使局部温度升高(80-90℃),细胞内蛋白变性,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不开刀,无疼痛,不留疤痕。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后,结节会立刻消失吗? 不会!因为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不是像字面上所描述的“消除、消掉”结节,不像常规手术是将甲状腺结节彻底切除。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是使用消融针针尖的高温热量将结节内部组织结构破坏,使结节不再具有明显生理功能,类似于将甲状腺结节“烫伤、烫死”。消融术后,在定期复查过程中,影像学上还可以看到类似于结节影的图像,但这种结节影一般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小。由于结节内部组织结构已经被高温热量破坏,所以残余的结节影基本没有生理功能,可以看做是“僵尸”或“死掉”的结节。 目前各种指南与专家共识认为热消融能够有效缩小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体积,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对于拒绝或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热消融治疗方式是一种可选方案。甲状腺多发结节,做消融术能够将所有结节都“消掉”吗? 不能!也没必要“消掉”所有结节。虽然在甲状腺结节消融术治疗过程中,可以同时治疗单侧甲状腺内的多个结节,但是消融术是针对多发结节中较大的结节进行治疗,所以并不是把甲状腺上的所有结节都“消掉”。那剩下的小结节怎么办?剩下的小结节对人体没有明显危害。无需特殊治疗,大部分患者都会和小结节“终身为伴”,定期随访即可(3-6个月复查甲状腺彩超),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少部分患者发现小结节有恶变倾向,再做相应治疗(穿刺或者手术等)也不迟。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吗?消融后需要长期吃药吗?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是精准定位处理甲状腺结节,不破坏正常甲状腺组织,因此消融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都不受影响,不会因为做了消融术而需要长期服药。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优势?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对比传统手术,有以下优势:1.微创,颈部不留疤痕,不影响颈部美观。2.局部麻醉,不像传统手术需要全麻。局部麻醉可以避免全身麻醉导致的相关风险。3.治疗时间短,一般10分钟之内完成治疗。术后观察1-2小时即可离院。4.不影响甲状腺功能,由于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只处理甲状腺结节,不破坏正常甲状腺组织,因此可以看做是“靶向性”治疗方式,一般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多数患者都不会因为消融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而服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哪些患者适合做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非常普遍,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使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对于发病率如此之高的甲状腺结节,并不是所有"结节"都需要治疗,也不是所有“结节”都要做消融治疗。那么哪些患者可以考虑做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可以参考“甲状腺良性结节、微小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满足1-3条并满足第4条之一者。1.超声提示良性,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病理FNA-Bethesda报告系统报告为II类,或术前组织学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2.患者无儿童期放射治疗史;3.患者充分知情情况下要求微创介入治疗,或拒绝外科手术及临床观察;4.同时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自主功能性结节引起甲亢症状的;(2)患者存在与结节明显相关的自觉症状(如异物感、颈部不适或疼痛等),或影响美观,要求治疗的;(3)手术后残余复发结节,或结节体积明显增大。重医附一院乳甲外科金山病区已经建立甲状腺结节全程治疗体系。注:有需要咨询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可拨打重医附一院金山院区住院部电话88955811咨询,也可以到郑科副主任医师门诊处咨询(提供绿色通道,可加号)。
对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来说,合理服用优甲乐,可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复发风险,但是如何恰当的使用优甲乐其实是很考究的。包括服药时间,服药剂量,以及检查当天服药要求情况做一个小结:1、服药的时间:最好是早餐前0.5-1小时服药效果最佳。口服左甲状腺素钠后,大部分均在小肠的上端被吸收。吸收率可达70-80%,达峰时间大约为5到6个小时。2、术后复查时间:口服优甲乐的患者第1次复查时间,一般是术后1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再根据甲功结果来调整优甲乐的量。如果中间间隔1天没有吃药,可在第2天服用两倍的剂量。3、复查当天注意事项:抽血前要求空腹(即不吃早餐和优甲乐),抽完血后再服药。4、服药控制的目标:a.对于高危病人,初始TSH应控制在<0.1mU/L.b.对于中危病人,初始TSH应控制在0.1~0.5mU/L.C.对于未检出血清Tg的低危病人,不论是否已行131清甲治疗,TSH应控制在0.5~2mU/。d.对于已行131清甲治疗并且低水平Tg的低危病人,或末行1311清甲治疗、Tg水平稍高的低危病人,TSH应控制在0.1~0.5mU/L。e.对于腺叶切除病人,TSH应控制在0.5~2mU/L.
甲状腺结节离癌多远 一段电影情节中以表舅怀疑甲状腺结节恶性为甲状腺癌而做手术,我们不得而知导演选题的切入点,但我们需要科普几个常见问题。 1.甲状腺是什么器官,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器官。呈棕红色,分左右两个侧叶,中间峡部相连,呈蝴蝶形状,约20-30克,甲状腺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两侧,吞咽时可随喉部上下移动,临床上常常借此鉴别颈部包块是否与甲状腺有关。 2.甲状腺有什么功能? 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由分泌和控制体内激素的腺体组成。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用于调节心率、血压、体温和能量代谢。食物中的无机碘化合物经胃肠道吸收入血,迅速为甲状腺摄取浓缩,用于合成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甲状腺还可以分泌降钙素参与机体钙、磷的代谢过程。 3.甲状腺结节是什么?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201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在人权重的发病率达到18.6%。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反,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4.良性甲状腺结节会不会癌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公布了他们的最新成果:甲状腺腺瘤样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遗传进化上完全不相关,这也就意味着,良性甲状腺结节几乎没有癌变的可能性。这篇文章发表在最新的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但是可能存在新的结节生长,因此需要6-12个月进行随访。 5.如何诊断甲状腺癌 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医生会仔细询问病史,例如有没有甲状腺癌的家族史、小时候暴露于辐射射线的经历等等。此外还需结合一系列相关检查,如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检测、甲状腺超声检查等,帮助辨别结节的良恶性。以前甲状腺结节都靠手摸,只能发现1厘米以上的结节,现在超声更加敏锐,0.2厘米的结节都无处遁形。超声因其无创的特点,用于已知或怀疑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评估,针对超声报告中反馈的结节的大小、位置等信息,指导是否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当超声发现有以下5种中的3种或以上表现是,就要怀疑甲状腺癌了。 接下来,是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评估后,根据结节的质地、回声、边界情况、钙化情况、纵横比例和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等特征进行评估,确定超声提示的结节恶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再辅以结节最大径的大小,决定是不是要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但是,还是有让我们困惑的时候,比方说:做了细胞学检查,也没能确定到底是不是癌,怎么办?甲状腺结节细胞学检查不确定结果是甲状腺癌诊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推荐用手术切除病例的检查方法确诊,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进展提供了另一高准确率的诊断方法 举个例子,当 FNAC 结果不确定,若使用了基因检测,报告显示存在 BRAF 突变,这就提示甲状腺结节是乳头状癌的可能性非常大,需要进一步探讨是否要手术治疗。 6.甲状腺癌会有什么症状 一般良性结节没什么症状。但如果结节过大或者侵袭性生长的到时候可能会压迫食管、气管、神经等,最终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或声音嘶哑等症状。癌症天生很聪明,甲状腺癌在早期不会“招摇过市”般告诉你它来了,早期几乎是没有任何症状。更不能一遇到脖子肿、痛就赖给它,因为这些可能是其他疾病干的坏事。 7.甲状腺癌可怕吗? 甲状腺癌中,约90% 是“温柔”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大部分经过治疗后生活与常人无明显差别。同样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还有甲状腺滤泡癌(FTC),占比为 5%-10%;FTC 和 PTC 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与 DTC 相对应的是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发病率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 2-3%,发病迅速,且高度恶性。除此之外,还有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甲状腺髓样癌(MTC),临床上亦很少见。MTC 多数为散发性发病,少数为家族性,恶性程度中等。 8.我得了甲状腺癌,怎么办? 医生说:对付甲状腺癌,手术! 手术?多么恐怖的的事情,要在如天鹅似的纤细修长,在如领如蝤蛴般洁白丰满的脖子上留下一道手术瘢痕。不过不用担心,随着医学外科技术进步,对一部分适应症满足条件的病人可以运用腔镜手术技术避免直接在颈部开刀留下疤痕。比如经口腔镜手术,在术后体表是无任何瘢痕的,仅在口腔形成三个术后瘢痕。 根据癌症发展程度的不同,但是对于无腔镜手术指征的患者,我们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以治病为前提,甲状腺也有不同的切法,接受对自己最好的手术方式。 在这复杂的部位做手术,还可能遭遇一些并发症,比如术后声音嘶哑,手麻抽搐等等。所以找个技术牛,熟练度高的医生很 重 要!当然甲状腺癌术后还可能涉及内分泌治疗,不仅仅替代缺失甲状腺后的功能不足,也能达到抗癌的目的。对于部分病人术后还需要做碘131同位素治疗,或者靶向治疗。总之,多驾马车并驾齐驱,为术后患者保驾护航。 遇上癌是不幸的,但遇上甲状腺癌算是一种机会吧,和以前的陋习说拜拜,相信我们都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外科手术第一原则是彻底清除病灶和保障患者安全,这是任何一位外科医生的首责。对于甲状腺手术,传统手术切口位置明显,日常不受衣物遮蔽,因此追求美观的患者,可能会心存顾虑。如果能够做到术后无痕,患者接受手术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手术对生活的影响都会有所减弱。尤其对于年轻女性,即使是全乳晕腔镜手术,仍然会在体表留下疤痕,对生活造成影响,无法满足对美的需求。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口腔)置入手术导航设备和器械,在保证手术质量、治愈疾病的前提下,实现微创、美观的效果,完美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同时该手术体现了NOTES 的治疗理念。收秋中具备由上而下的视角优势,能够彻底地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改善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根治效果及远期预后。 该术式具备以下优势一、经口入路采用穿刺技术,在颈部建立空间时无需切断颈阔肌,术后吞咽异物感明显低于开放手术;二、口腔粘膜的切口修复更快,几乎不会产生疤痕,而且手术不影响口腔功能,实现了真正的完美无痕;三、TOET手术完美诠释了NOTES手术的最新理念,通过人体自有口腔置入腔镜器械完成甲状腺手术,在充分保证美容效果的同时又顺应人体的自然解剖层次,相比其他经腋窝入路、胸乳入路等腔镜甲状腺手术,进一步缩短入路长度,更加方便快捷,创伤更小,真正做到了体表“无疤痕”。四、经口甲状腺手术操作视角自上而下,不存在胸骨后及锁骨后的操作盲区,可以充分显露及清扫低位淋巴结,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尤其是部分临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Nla)的患者具有巨大优势。 手术适应证:有较强美容需求的病人且符合以下条件:(1)如为良性结节,最大径≤4 cm。对于囊性为主的良性结节,在有条件的中心可以适当放宽指征。(2)分化型甲状腺癌,肿瘤直径≤2 cm,且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或者全身远处器官转移,无影像学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提示或转移淋巴结直径≤2 cm且未融合固定。(3)Ⅱ°以下肿大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4)最大径≤4 cm的胸骨后甲状腺肿。
曾经以为自己憋了一整个冬春,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在炎炎夏日,秀出自己美美的颈部曲线,却在光滑的颈部见到了如乒乓球样的“不明之物”……遇到这样的情况,难免会疑惑、忧虑、担心甚至恐惧……如果是甲状腺疾病,需要手术吗?会留疤痕吗?究竟如何是好? 《诗经?硕人》中描述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颈部之美,在于如天鹅似的纤细修长,在于如蝤蛴那般洁白丰满。 视觉冲击下,颈部比身体其他任何部位似乎更能让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感。颈部之美能让人想起16世纪名作圣母和圣婴图所展现的母爱,或画家Modigliani笔下修长且优雅的线条。颈部的多面性特点可能在解剖上和概念上很难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而且与人体的其他器官相比,颈部缺乏一种独特的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特质。它提供了虚拟的解剖边界,它呈现出来的实际解剖边界是一种随意性线条而不是本身的自然边界。颈部的重要解剖意义不仅仅是支撑头部,更具有传递功能,即头部和躯体之间的桥梁,可以传送血液、空气、情感、运动及感觉信息:颈部是“生命气息”汇集和传送的部位。 对于甲状腺手术,蔡明医生有话说 如蝴蝶般的甲状腺,就位于颈部之中,但在疾病治疗需手术时,却常会“破坏”颈之完美。柳叶刀可以治愈疾病,但术后颈部的瘢痕带来的心理创伤却伴随终生。每一个疾病治愈之后的个体,不应该因颈部显露的瘢痕而总是被别人提起“曾经”生过病,不应该因瘢痕而回忆起生病手术的一些不美好记忆,更不应该因为瘢痕而失去拥有美的权利和生活的信心。特鲁格医生的至理名言说到:”我们偶尔在治愈,我们常常在帮助,我们总是在安慰“,而我想说的是,仅仅的安慰无法消除患者因甲状腺术后颈部瘢痕带来的心理创伤,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在疾病治愈之时亦不因术后瘢痕给患者留下永久的心理创伤。 腔镜甲状腺手术,消除的不止是瘢痕 甲状腺外科手术发展至今,已经走过百年多历史,出现了如Kocher这样甲状腺外科先驱。尤其在近几十年,外科医生开始探索把腔镜技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以期达到确切的治疗效果和最佳的美观、微创效果。世界上首例腔镜甲状腺切除由Huscher于1997年完成,我国于2001年开展了该项技术,并一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重医一院内分泌乳腺外科亦拥有深厚的外科腔镜技术。2000年初,苏新良教授团队率先在西南地区应用内镜辅助完成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微创手术;随后厉红元主任进行技术革新并成立以蔡明副教授为核心的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团队。作为手术核心成员的主刀医生,对患者的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手术团队的灵魂,主刀医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担当,保障围手术期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腔镜甲状腺手术利于腔镜手术图像放大作用,视野更加清晰,血管神经、甲状旁腺辨识更加清楚,使用细长的手术器械远距离操作改变了甲状腺手术需要在颈部病灶直接切口的传统,不但可使手术更加安全,并且将切口转移至身体隐蔽部位,达到了裸露的颈部无手术瘢痕的美观效果。治愈疾病是我们的初衷,提高疾病治愈之后的生活质量更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重医一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蔡明副教授正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 重医一院内分泌乳腺外科一直积极创新手术方式、提升手术技能,随着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普及和我科对该技术日臻成熟的把握,我科必将为更广大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带来重塑健康、恢复自信的希望! 最后,有一位近期由蔡明副教授主刀进行腔镜甲状腺手术后的患者发来了自身的点滴感受,在此分享与医生和众患者共勉。
作者:李靳 来源:内分泌时间公众号 左甲状腺素钠片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中最为常见的药物,现将左甲状腺素钠片用药的 9 个要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1. 药物在体内如何转化? 答: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后,该药物在外周组织中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进而通过与 T3 受体结合发挥其特定作用 [1]。 2. 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如何确定? 答:治疗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因此应个体化给药,甲状腺素钠片应从低剂量开始,对于老年,重度或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开始使用该药物应该选择较低的初始剂量(如 12.5 μg/天)并在较长时间间隔内缓慢增加服用剂量(如每两周加量 12.5 μg/天),同时根据 TSH 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 3. 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多长时间达到稳定血药浓度? 答:当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或分次恒量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逐渐增高,经过 4-5 个半衰期可达到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左甲状腺素钠片半衰期为 7 天,当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 4-5 周后,该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血药浓度。 4. 当停用药物后多久才能完全从体内消除? 答:当一次给药,经过一个半衰期,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即消除 50%),体内剩余 50%,第二个半衰期,体内药物浓度又下降一半,体内剩余 25%,以此类推第 5 个半衰期,体内剩余 3.12%,消除 96.875%,一半认为药物在体内消除>95%,即认为全部消除,因此一次给药经过 5 个半衰期可以从体内全部消除,根据该药物半衰期:7 天,左甲状腺素钠片经过 5 周即可从体内全部消除。 5. 指标检测的时间间隔是多久? 答:治疗初期,每间隔 4-6 周测定血清 TSH 及 FT4,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 6-12 个月复查一次 TSH 及 FT4。 6. 药物服用的最佳时间是什么? 答:左甲状腺素钠片应于早餐前半小时,空腹将一日剂量一次性用适当液体送服 [1];但目前有学者对不同的服药时间疗效进行比较,提示吸收从最好到最差排序是:早餐前 60 分钟,睡前,早餐前 30 分钟,餐时 [3-4]。 7. 左甲状腺素钠片能否与其他药物一同服用? 答:左甲状腺素钠片在小肠吸收,任何在胃肠道具有吸附、络合作用的药物等均会干扰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吸收,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由于左甲状腺素钠片与转运蛋白结合率高,则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也可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片的血药浓度,因此最新指南强调与一些药物和某些食物的服用时间间隔应当在 4 小时以上 [2],部分药物及食物如下: (1)与钙剂相互作用 钙剂中含有高价阳离子 Ca2+,在小肠内具有非特异性的吸附左甲状腺素钠片的能力,可与该药物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减少其吸收。 (2)与含铝药物、含铁药物相互作用 含铝药物、含铁药物可能降低左甲状腺素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钙制剂相同。 (3)与抗糖尿病药物相互作用 左甲状腺素钠可降低抗糖尿病药物的降血糖效果,因此,开始服用该药物时,应经常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如需要,应该调整抗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 (4)与香豆素衍生物相互作用 左甲状腺素钠能够取代抗凝血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从而使得游离抗凝血药物血药浓度增加,进而增强其作用,因此开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时,应定期检测凝血指标。 (5)与含大豆物质相互作用 含大豆物质可能会降低左甲状腺素钠片在肠道中的吸收量,因此,在开始或停止使用大豆产品补充营养时,需要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 8. 左甲状腺素钠片有哪些不良反应? 答:如果按照医嘱服药并监测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果超过个体的耐受量或者过量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心动过缓、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体重下降、腹泻、失眠等。 9. 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时应如何处理? 答:减少患者的每日剂量或停药,一旦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消失后,患者应小心重新开始药物治疗。
作者: Dr Ni 乳甲时间 甲状腺癌分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前两种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90%以上,而乳头状甲状腺癌又占分化型甲状腺癌90%以上,所以此次所说的甲状腺癌主要就是指乳头状甲状腺癌(也适用于滤泡性甲状腺癌)。 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来说,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很好,但凡是一个甲状腺外科大夫都会告诉你这个“好消息”。正因如此,甲状腺癌又有一个温柔的别名,“懒癌”。对人来说,懒乃万恶之源;对癌来说,懒是幸福希望。但这是否意味着甲状腺癌一刀切除就完事了吗?NO。 首先,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131碘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其中TSH抑制治疗是降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基石,已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术后TSH抑制治疗可显著降低甲癌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所以甲状腺癌并非一“刀”永逸,均需要术后规范的长期的随访管理,哪怕“懒癌”之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目前,国内甲状腺癌术后长期随访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医生指导下的患者自身的依从性。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1、动态监控病情变化,以便尽早发现复发和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监控长期TSH抑制治疗效果以及TSH抑制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 因此,在临床上,应对每一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术后TNM分期,复发危险度分层和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风险分层,以指导患者术后个体化的规范的长期随访管理。现将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长期随访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全切的患者,131碘治疗主要有两个目的:1、清甲,清除术后可能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以利于术后更有效检测血清Tg水平和应用131碘全身显像检查监测疾病变化;2、清灶,清除手术不能切除的转移灶,起治疗作用。 1)、甲状腺癌术后通过禁碘饮食和停服优甲乐,促使TSH水平上升>30 mU/L,以利于131碘的摄取,一般术后1月左右行清甲治疗; 2)、依患者病情,可考虑首次清甲3月后再次评估是否需要再次清甲。 3)、对需要行131碘清灶的患者,应在131碘清甲至少3月后进行。 4)、清灶治疗 6个月后,通过检测血清Tg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以评估是否需要再次清灶治疗,两次清灶治疗宜间隔 4~8个月。 二、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均需要进行TSH抑制治疗,其目的是通过外源性补充甲状腺素以抑制内源性的TSH分泌,从而抑制TSH对腺体组织生长的刺激,达到预防疾病复发。 1)、优甲乐的起始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伴发疾病情况以及甲状腺切除范围而定,对于全甲状腺切除的年轻患者,可按 1.5~2.5 μg/kg/ 天用药;对50 岁以上,如果没有心血管问题,初始剂量为 50 μg/ 天,如合并心血管问题,初始剂量应该减半,隔 4~6 周需要复查甲功,根据 TSH 检查结果调整优甲乐用量。(优甲乐服用注意事项请参考《甲状腺: 饮食健康要点》) 2)、在TSH抑制治疗初始阶段,应每 4-6 周检查甲功,TSH达标后 1 年内每 2~3个月、2年内每 3~6个月、5年内每 6~12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以维持TSH于目标范围。 3)、在随访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TSH抑制治疗可能造成的亚临床甲亢,骨质疏松和心血管事件,这些均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包括心理、身体及社会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除上述术后131碘治疗和TSH抑制治疗随访管理,对甲状腺癌全切除的DTC患者,还应每6个月监测一次血清Tg,1年内每3~6个月颈部超声评估甲状腺床和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情况,此后,对无病生存者每6~12个月1次,同时根据随访管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具体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行碘全身显像评估和颈部CT等检查。 总之,通过规范化长期随访管理,动态观察和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期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以便尽早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而这些工作有赖于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依从性,在就诊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使每一位患者认识到甲状腺癌术后规范化长期随访管理的重要性,而这除了病人自身的认识,也有赖于临床医生耐心和细心地提供指导意见。
有句俗话叫作:“民以食为天”,在我看来将其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十个人,九个都是吃货”!中国地大物博,中华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川菜、鲁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怎叫华夏儿女不当一个吃货?! 但是,不少细心的患者深知一个道理:美食固然好吃,身体更重要,为了身体健康,当忌口时切忌口。所以经常都会有乳腺癌患者咨询我们:到底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膳食与乳腺癌的关系! 红榜 豆制品 我们都知道雌激素与乳腺癌等发病有关,豆制品里常常含有雌激素,因此很多女性认为过多食用豆制品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其实并不见得。 低脂饮食 低脂饮食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或许是通过激素途径。 水果、蔬菜 某些水果和蔬菜可能与乳腺癌危险度降低有关。 黑榜 酒精,过多食用油炸及熟透的红肉(猪肉、牛肉等),加工的肉类,烟熏食品,霉变食品等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等风险。 主动和被动吸烟也有增加乳腺癌危险的可能。 综上所述,某些种类的食品可能会帮助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但是请不要寄希望于通过饮食来预防乳腺癌甚至治疗乳腺癌!还是要通过定期门诊随访及相应的检查来达到预防或早期发现乳腺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