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颈椎病患者常问:该枕什么样儿的枕头——治疗枕、记忆枕、保健枕、药枕还是普通枕头?对于这个问题,我一般的回答是因人而宜,患者听后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这等于没说吧。今天,我试着把这个问题细说一下。我不会给您推荐哪类枕头,因为,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枕头的材质,而在于正确的使用方式。在此之前,让我们先弄明白以下三点:1.不同卧位对枕头的高度要求是不同的。具体地说:侧卧时需要高些,仰卧时则要低些。有一点要注意,这个高度不是指自然蓬松时的高度,而是指头压上时的高度(一个枕头如何实现这两个高度呢?详见下文)。2.枕头不仅是头枕。仰卧位时,它还支撑着颈部,甚至上背部。3.人高低胖瘦不同,颈椎病轻重程度不同,脊柱曲度状态的不同,相应地对枕头高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甚至是会变化的。接下来,我们以最为常见的充棉枕为例,说一下使用方式:1.我们把枕头水平面分分区。两条红色虚线把枕头上下和左右各分为两等份。我们在此基础上分区,如下图:绿杠框区为头区,蓝色框区为项区,黄色框区为上背区,两个圆框灰色区为备用区。黄区最薄,蓝区渐厚,绿区由厚渐薄。2.睡觉时建议先仰卧在中线上,后脑勺要放到绿框区中的红色中线上,这样颈项部就会落在蓝框区,而上背部则会在黄框区。仰卧位时这个位置就合适的,我们把这个位置称为仰卧标准位。3.在仰卧标准位的基础上,我们向左或右翻身,就成了侧卧位。这时,我们一般会因肩膀压在灰色备用区而不适。同时,如果这个枕头在仰卧位时的枕高是合适的,这时就会显得有点儿低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建议大家用好“备用区”,在我们翻身时,可以用手向上挤一下备用区,这样既让肩膀下空了出来,又让备用区内填充物上移,把枕头的高度升高了一些。从而,实现了一个枕头两个高度。当然,清醒时,做这些不难,睡着了还能做到吗?笔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能的!!只有一个前提条件,那是要先练上个50次。最后,选得好,不如用得;用得好,还得合适您。如果换了个新枕头,一觉醒来感觉不舒服,可以先按枕头分区标准位试试,如果还那样,就说明它不合适你。注:本文所述建议仅针对颈椎病患者应用老式普通枕头而言,其他疾患和款式不适宜,务请注意。个人撰文,欢迎批评指正。本文系林国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肩周炎患者锻炼的目的 由于不同阶段的肩周炎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不同,所以相应的锻炼目的也有别。 早期仅有肩部疼痛,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气血运行,保持正常活动度(灵活性);二期患者有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度(灵活性);三期表现为肩部活动受限和肌萎缩,或伴有疼痛,锻炼的目的是改善局部气血运行,恢复肩关节的肌肉容积(肌肉力量)和正常活动度(灵活性)。肩周炎患者锻炼常用方法 肩周炎患者锻炼常用方法包括:爬墙锻炼、甩臂运动和被动抬举拉伸等等。只是这些方法多用于二期和三期患者。具体方法不在此赘述。(网上有视频)锻炼的原则,原则,原则! 总原则:1.方法因人而异:重点在于针对性和完整性(只练该练的,该练的也一定要被练到);2. 锻炼量因人而宜:以稍改善为宜,以不加重为底线;3.不可急躁或草率应付,欲速不达,不“到位”亦不效;4.贵在有恒;要每天定时定量进行锻炼;5.慎用刚猛暴力;6.分期有别。下面是分期有别的具体内容: 对于早期患者,主要是不必过多进行锻炼,每天进行2-3组的肩关节各象限活动度的保持性活动即可。要双侧同时进行,动作同步,双侧范围对称、对等(到位)。 对于二、三期患者恢复活动度方面的锻炼,主要是每天进行2-3组与活动度相应的针对性锻炼,个人推荐:爬墙或被动抬举拉伸。“到位”的标准是在活动到受限引发疼痛时,再扩大一丝活动范围,每天能有一丝进步即可。 对于三期患者肌肉容积和肌肉力量的锻炼,需要有专业人员指导锻炼的方法,不强调到位了,只要能科学地锻炼,不加重病情即可,练后舒适为佳。多说一点 本文重点讲的是锻炼的原则,请大家细心体会每一点的内涵,结合自体的特点,进行锻炼。当然,本病康复除了有效的医治和锻炼之外,还要注重康复的基础:1.患肩不劳累;2.防寒保暖。 祝肩周炎患者能早日康复!本文系林国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状是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由于对这个疾病的不了解,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病情还比较轻,却过分焦虑担心;另一种是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需要手术治疗,对手术存在误解,甚至宁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该如何治疗呢,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呢? 事实上应该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即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的长短,选择适合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锻炼+理疗 刚刚有症状,症状间断发生,程度较轻的时候适合保守治疗。比如调整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避免膝关节负重增大的动作或运动,例如爬山、爬楼、下蹲、跪地等等。同时加强大腿肌肉力量的训练,比如直腿抬高练习。再辅助物理治疗,比如热敷、烤电,很多轻症的病人通过上述治疗就可以达到减轻症状、延缓发展的目的。 药物+减负 对于通过上述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不满意的病人,可以间断加用消炎镇痛类的药物,再辅以拐杖减轻关节的负重。如果通过上述这些保守治疗措施能够缓解或控制关节疼痛,能够满足个人对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的话,就不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如果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后疼痛仍然缓解不满意,或者药物虽有效,但一旦停药就疼痛明显,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时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手术治疗又有很多方法,主要包括微创关节镜清理术、截骨畸形矫正术、单髁表面置换术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每个手术都有适应症,主要参考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 微创关节镜清理术 主要适用于关节有游离体绞锁或半月板损伤,而关节磨损程度还不算严重的病人,关节镜手术对于严重骨性关节炎的病人效果不理想。 截骨畸形矫正术 要适用于关节退变程度轻,但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明显的病人,这样的病人通过截骨矫正畸形,恢复关节正常的负重后疼痛会随之减轻。 单髁表面置换术 主要适用于中到重度关节磨损,但磨损尚且局限于胫股关节的前内侧间室、畸形较轻的病人,单髁表面置换术手术相对较小,不改变关节的运动学方式,恢复快,效果好。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适用于重度的关节磨损、严重的关节畸形的病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到目前来讲是比较成熟的手术技术,而且也只是关节表面的置换,所以不必过分畏惧手术,但膝关节置换手术也是对手术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的手术,手术效果和手术技术的好坏关系很大,还是要找专业医生做这样的手术。 预防及锻炼 因为人的膝关节软骨退变,在30岁以后就逐渐开始了,所以对膝关节的日常保护应及早进行,尽早干预。 1、注意膝关节保暖,尽量穿着长裤(对老年人也可以带护膝,一方面保暖,一方面防止膝部受伤),不要把膝关节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 2、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膝部不适,缓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肿胀。热敷以湿敷为好,如热气浴、温泉浴。也可用热毛巾湿敷,但注意如果关节有红肿时应停热疗。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夏天气温高时更需注意(急性期停止热敷)。 3、劳逸结合: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长时间处于某一体位,特别是小于90°,不要久坐、久站。应适当活动关节,如多游泳,坚持多骑自行车,少走路,尤其是少上下台阶及走不平路。 4、减轻体重:对肥胖人应节制饮食,减少体重,减少关节的承重,多摄取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食物。 5、对有不良姿势的应尽量予以纠正,使用手杖,拐杖,减轻关节负重。 6、合理使用支具:夹板,护膝带,弹性粘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7、加强膝部力量锻炼: (1)直腿抬高练习。 仰卧,患膝伸直抬高30~40厘米,尽量保持这个姿势,坚持不住时可放下休息片刻,以上算1次。然后重复练习,每组10~15次,每天2次。如果能坚持1分钟以上,可进行负重直腿抬高练习。 (2)负重直腿抬高练习: 动作同上,在足背上担负一定重量,可从1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5公斤,如果可以坚持1分钟以上,再进行下一步练习。 (3)负重短弧练习: 患者坐在床边,患膝下面垫一个枕头,屈膝30度,患足负重从5 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10公斤,坐抬腿伸直练习,若能坚持1分钟以上,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4)负重长弧练习: 坐在床边,屈膝90度,小腿下垂,患足负重从10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20公斤。 8、加强膝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1)坐位垂膝摆动屈伸练习: 坐于床边,患肢小腿下垂,以健肢帮助按压患肢,增加屈曲。 (2)跪位屈膝练习: 患者跪坐在床上,自行向后跪压,以增加屈膝角度。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俗话说的“人老先老腿”,说的就是膝关节退变是较早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因素。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刚过中年就开始出现间断膝痛,刚刚退休开始享受生活却因膝痛而各方面受限。不过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前辈,年到七旬,依然健步入飞。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题,膝关节需要保护,我们对待自己的膝盖,真的要像亲生子一样。否则,等我们老时,他也跟着退休,我们将“老无所养”。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亲生的孩子,才能使他多保持持久徤旺的功能呢?我个人总结为三大纪律:膝关节保护的“三大纪律”第一条纪律:要像对待亲生的孩子一样呵护他。具体的讲:1.不要让他冻着饿着、风刮着雨淋着;详细说就是不要淋雨涉水,不要吃风受凉。生活中注意空调风扇的使用和护膝、电动车护具等的选用。2.不要让他累着。其实就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工作时间长。比如长跑,长蹲,还有就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那就是人“太胖”,膝关节时时刻刻得扛着这一个大包袱;另一个是单位时间内学习工作的密度高。如偶尔的短时间内集中屈伸的运动――爬山等。3.慎重选择有创治疗。一般指手术。你想,亲生的嘛,手术要慎之又慎的嘞。第二条纪律:要像培育亲生的孩子一样锻炼他。如何锻炼呢?具体的讲:1.方式方法要对头。最好的是膝关节功能操,有报道说太极拳不错,但长跑、蛙跳等要注意。2不同年龄介入不同的训练。从小开始的锻炼,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一般运动都可以;半路出家的,要选择性的进行,个人推荐安全有效的方式是用“走”的;3.不同状态选用不同的训练。前两条基本上是对于同健康膝或康复期说的,这一条是指在发作期,要听医生的话,保质按量完成。不可随性地随意练,更不可任性地“怎么着痛就怎么练”。第三条纪律:千万不要“过度”打磨亲生子的身体!请注意,这里的重点是“过度”。常见过度的表现有:1.反复长时间,如每天马拉松,2.高负荷,如重负下爬楼梯;3高难度,如低马步、反复蹲起、盘膝;4破罐破摔,认为膝关节就这样了,也不用再进行保护和锻炼了;5脱敏疗法,如认为是耐寒性差就故意冷,认为耐久性差就没命地使用;6拔苗助长,如过早或过急的进行不恰当的训练。这三条,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需要认真体会理解。本文系林国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不管是颈椎间盘,还是腰椎间盘,不少突出症患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这个病治疗方法不少,但多不除根儿,易复发。患者生活工作反复受着影响,就是没症状也得时时防着复发。因此有人说它就像遮挡人生阳光的“雾霾”。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的答案是——不是这样!也许大家有疑问,那就让我们来一点一点剖开看。 椎间盘的庐山真面姓名:椎间盘。 年龄:跟人同龄,老化的比脸要早! 职业:中介。 居住地:脊柱两块椎体之间。 近邻居:脊神经。 职能:吸收椎体对冲力,辅助脊柱活动 外貌特征:类近圆形夹心饼样,长径3~5cm,厚1~2cm,颈椎间盘小点儿薄点儿,胸椎间盘稍大,腰椎间盘最大且厚。 主要构成成分:外层的纤维环和中心的果冻样髓核。 自身病变:部分纤维断裂,髓核进入纤维环的裂隙或突出其外。 易导致问题:刺激或压迫附近的脊神经,引发“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的界定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老化的椎间盘突出后影响到脊神经,表现为包括疼痛、麻木、无力等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症候群。 换个说法:椎间盘突出了,没影响到神经就不会有症状,也就不是椎间盘突出症;而且本病原来有症状,治疗后没了症状,虽然突出还在,也不用再带着“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帽子。 什么使得椎间盘“突出”由椎间盘的功能可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TA,可以说TA跟心脏一样累。只是由于其功能作用不为周知,所以,不到累坏了找出麻烦时,主人都意识不到TA的存在。也往往因为这一点,其劳损老化较重。 接下来我们看看哪些因素会导致其劳损老化,进而突出发病: 1:久坐,不当姿势的坐位影响更大,比如半趟半坐; 2:反复弯腰或低头劳作,如会计、装卸工和焊工工态; 3:慢性损伤基础上的外伤,如坠落伤、扭伤; 4:寒湿刺激,如受凉、受潮; 5:腹压激增,如用力排便,打喷嚏等。 是否都需要手术治疗?不是。90%以上的都不需要手术。什么情况需要手术?椎间盘导致髓性损伤或马尾功能异常的。其他情况可以具体对待。 这个病不会好吗?能根除吗?会好,不能根除。这一点可以像感冒一样看待。治疗后没症状了,就是好了,但再遇诱因会再犯。人在就不能根治感冒,椎间盘在就不能根治椎间盘突出。或许有人会说,把突出的椎间盘换掉,不就根除了?是,但只能说是根治了这一节,还有好多节呢,而且换了椎间盘,即使没了椎间盘的症状,不代表没有其他症状。 那麽,它还真成了患者“心头去不掉的痛了”?不是!不是!真的不是!! 为什么?!不是说不能根治么?!!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解一下这个疑问,看到底是不是“除不掉的痛”。这是本文的重点。 椎间盘病的发生和个人习惯的关系你也许已经发现:同学闺蜜没得这个病,同工作的同事都没事儿……难道是遗传的?不要考虑遗传了,告诉大家,是个人的生活、工作中的习惯,准确地说是不良习惯导致的! 请回想:你闺蜜同学也是专注的工作狂、学霸?你同事也爱追剧、刷屏?他们也哪么爱干净、反复拖地?他们也老是开长途车?他们也爱通宵打牌?他们也喜欢把脚放到办公桌上?他们也一个会开一天?他们也塌着腰办公? 相信你已有的答案是——不是! 正是应为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了你的椎间盘比同学闺蜜同事的老化的快了,甚至突出了。或导致了你的病友没事儿而你又复发了。所以,习惯决定椎间盘!! 要想不招惹椎间盘,要有什么样的习惯?我们说一下原则吧,通用的。先看椎间盘怕什么。 1:椎间盘怕脊柱前屈,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啥叫前屈,对于颈椎,低头就是前屈;对于腰椎,弯腰就是前屈。 2:怕得不到休息缓解。伏案低头,坐则微屈,如果不让前屈,哪啥都不能干了,人生还有意义吗?!这就引出了第二点——间歇。道理就像车胎,天天开的车胎,外胎各处受损均匀,但长期不动的,外胎着地处损伤就会较他处早且重。椎间盘的纤维环就像车外胎。常期处于一个劳作状态,相应部门的纤维环会出问题——膨出、突出。 3:怕低频震动。如震动按摩器、汽车发动机等震动。 4:怕腹压暴增:如无防备的喷嚏、重咳、努便、爆发强力等。 5:怕凉:受凉会使肌紧,肌紧会牵拉椎体使椎间盘受压加重。 因此,原则是多活动、注意间歇、保暖、勿爆发强力,另外要注重肌肉锻炼(比如:小燕飞)。 只要注意好了,可以不得椎间盘突出症,得了治好可以不复发。所以说,良好的习惯就是防治椎间盘雾霾的阳光和暖风! 最后,我们重复一下:习惯决定椎间盘,良好的习惯就是防治椎间盘雾霾的阳光和暖风。 本文系林国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带着微笑跑步 这是改变跑步态度的第一件事。一个简单的微笑会将你带入更好的情绪,你将准备好接受跑步的挑战。你会放开手脚,享受跑步! 2、在跑步时想些高兴的事 别去想还有几分钟或还有多远才跑完。放飞你的思绪,想想生活中最愉快的时光,想想你爱的人,憧憬一下梦想假期。 3、去户外跑 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一些人喜欢在跑步机上跑,我却认为这很烦人。我好像一只轮子上的仓鼠。户外跑能激发身心的自由,甩开固有思维! 4、找到跑步最佳时间 开始跑步时最大的错误就是曾试图在早上很早的时候跑步,很多人并不是早晨型的人,早起跑步对一些人来说真的很难,而傍晚跑步就非常适合他们。以我个人为例,傍晚跑步能释放我一天累积的紧张感,清醒我的思维,帮助我战胜压力或其它白天时进入我脑海的任何负面思维,而且,还能赋予我晚上与家人欢乐共处的能量。你得感受你的身体,找到你锻炼最理想的时段并挤出时间来锻炼。 5、设定你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当你开始跑步,别遵守任何建议你该跑多久的指南。试着跑到你觉得还比较舒服地享受跑步。下次再跑你就会发现你能跑更长一点,也会更享受跑步一些。有些天我感觉自己很能跑,简直不需要停下来,有些天我又只能勉强跑个20分钟。要认识到:是你自己决定要不要跑;跑步并不是一件琐事,也不是一件任务。为了跑步的乐趣而跑,就像孩子们做的那样! 6、享受困难和艰辛 最近看了一篇Justin Dixon的文章《困难的隐藏价值》。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了我最喜欢跑步的哪个部分。我喜欢挑战难关;沉迷于跑步中的困难。每个小目标的达成都是我的胜利,而这胜利又驱使我渴望更多。 7、穿着舒适的跑步服 这根本不用说。你得买好跑鞋,透气的衣服,如果在冷天跑步还得是保暖的。运动型内衣对女跑者而言是必需品。当我妈尝试跑步时穿的是旧网球鞋,自然,她的脚和膝盖在开跑5分钟后就开始疼了。我给她买了一双好跑鞋,这双鞋完全改变了她跑步的感觉。 8、打破常规 当你开始跑步,你会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的跑步常规。而如果你不想对跑步感觉厌烦,就尝试些新东西吧。找一条新的路线,试试快速跑或者长距离跑,间歇跑,听音乐跑或者不听音乐跑。 9、看到长远结果 有时候你需要额外的激励,长期目标能给予你这些激励。想象自己是一个轻盈敏捷的高中生,正在和一群20多岁30多岁的大人一起跑步。那可比一个离了药就无法出门,又老又跛,甚至不能走100英尺的老家伙形象好多了。 10、坚持跑一会儿 如果你只是一个初级跑者,我得警告你:跑步并不容易,因为无论你做什么,你的身体在第一次后都会酸痛,肺部好像被压碎了一样难受。你不会看到有任何乐趣在跑步中。但你知道吗?几乎所有其它活动或者爱好都是这样的。你得给跑步一次尝试的机会,并坚持几周。一旦你看到第一阶段的成果(里程或者时间增加了,减轻了几磅,你将会感觉到那著名的“跑者兴奋”),跑步将会变得更容易。 如果你享受跑步,那它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健身手段。如果你不能享受它,那跑步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折磨。跑步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如果在正确尝试多次后仍不能找到其中的乐趣,那还是去试试其它的方法吧。如果你享受跑步,如果你对跑步充满激情,那就跑吧!
失眠患者不仅应该放松心态,生活中也要注意各种可以改善失眠的细节,尽量通过物理方法来调理,那么,失眠患者要如何调整生活?我们就一起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失眠患者要如何调整生活? 在大家刚患上失眠的时候,不需要借助相应的治疗措施来让自己调整过来,只要掌握几种日常调理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失眠患者在调整自己症状的时候,切记不可以心急,一定要有耐心,那在生活中调理失眠患者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呢? 第一:睡前可以用微烫的热水泡泡脚,至额头有些小虚汗为佳,也可用稳迈舒运动按摩或镂空的磨脚石搓一搓,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第二:睡前不要喝咖啡、浓茶吸烟等这些物质对入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以喝些牛奶 、淡淡的绿茶 ; 第三:失眠会导致黑眼圈,建议睡前在眼周涂些维生素,最便宜的那种就可以的,不仅可以淡化消除黑眼圈,还能减少眼周细纹预防鱼尾纹; 第四:经常食用红枣、薏米、玉米、小米等补气血的东西做的粥或者糖水 因为总失眠会让这个人气血不足 发虚; 由于这些方法都需要从生活点滴一点点来调节,所以效果并不会很快,这时候就需要患者坚持,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1正确的坐姿 ①坐时应保持上半身挺直,腰背维持在一平直的状态而不要前屈。 ②坐椅选择要坚硬,有靠背,能支撑腰背处。 ③避免同一坐姿太久,必要时每1-2小时起来活动一次。 ④有腰背部疼痛史的患者坐时不宜跷二郎腿。 2休息和睡眠 ? ①选择合适的床,木板床+棉被或毛毯软垫。 ②睡姿以侧睡,双手交于胸前,膝弯髋弯为佳。如不可侧卧,平躺时则须置放一枕头在双膝下,使下肢抬高,下背部成呈平的状态,双手不可上举过头。 ③上下床时要注意起卧时的动作。下床前宜先卧于床边,屈膝后将双脚移床沿,以手抓握床沿,一撑而坐起。 3搬重物 ? ①搬重物时方法要对,原则上半蹲,下腿用力保持身体挺直,将重物尽量靠近身体后才缓缓站起,千万不要猛然用力。无论搬任何重物,切忌高于腰部,也不可前倾弯腰搬重物。 ②当搬重物移动时,要收臀收小腹。 ③搬重物转身时,以脚为轴,身体和重物一齐转动。 ④搬重物时尽可利用起重台或其它工具,以减少腰背肌韧带的损伤机会。 ⑤有腰背痛者,在提重物时,宜改变为肩挂或背袱。 ⑥如果两个人搬重物,身高最好相仿,一起抬起、一起放下。 4避免家务性腰痛 ? ①拖地时尽量采用长柄拖把,双腿前后分开,腰尽量挺直。 ②熨衣服时,熨板高度要能使腰伸直,双脚轮流踩在小凳上,可放松腰部肌肉③别做任何横越家具来开关窗户的举动。不要为节省一点时间而出现前述之不良行动,以致伤害腰背部而不知道。 ④不要养成躺着看书看电视的习惯。 5避免职业性腰痛 ? ①尽量避免腰部频繁扭动。 ②桌、椅的高度能使手轻松的放在键盘上。 ③必要时腰部可垫枕。 ④1个小时要起来活动一下。 ⑤开车时,坐椅不要离方向盘太近或太远。 ⑥长时间开车腰部要垫枕,2小时左右要下车活动一下。 ⑦坐时,膝盖要高于臀部。
常见肌筋膜炎病临床较常见的肌筋膜炎有:腰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胸背肌筋膜炎、项背肌筋膜炎(含颈肩肌筋膜炎)等。 肌筋膜炎的危害筋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肌萎缩、神经卡压症,并可能引发或加重脊柱其他疾患。此外,其经常反复而导致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工作,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肌筋膜炎病变机制肌筋膜为肌肉背膜,进出肌肉的神经和血管,必须经过该膜,才能支配、感知和营养肌肉。而肌肉为人体活动的动力基本单位,如长期姿势固定或心理压抑,则可引起局部肌节水平的生理性挛缩,而长期反复肌痉挛引起肌肉缺血,引发无菌渗出,导致疤痕形成,局部肌筋膜经常承受体位性负荷而极度紧张、疲劳引起姿势性损伤,反复劳累致肌肉微小撕裂性损伤,在肌筋膜微血管反应区周围出现致痛物质。而肌筋膜损伤愈合后可遗留疤痕或粘连,疤痕组织可使局部血管数量减少或管径变小,发生局部微循环血流调节能力降低从而容易致肌肉供血不足和无氧工作能力丧失;且可导致神经的卡压。同时,因肌肉局部缺血使其末梢神经受刺激引起疼痛,而疼痛可导致肌肉收缩,供血因此而下降,而缺血会诱发和加重无菌性炎症反应,瘢痕加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肌筋膜炎防治原则由本病的发病机制可知,本病与肌肉的不当使用或外部损伤关系密切。而作为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中的不良习惯就是“不当使用”的最常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持续久坐、久站或低头伏案,而间歇活动极少。所以,要防止本类疾病的发生,除了防寒湿侵袭之外,重点是改变不良习惯,注意工作间歇和相关肌群的锻炼。 发病后,治疗原则是切断恶性循环,改善局部偱环,减轻临床症状和康复性功能训练。 锻炼原则大家记住一句话:哪部分肌肉筋膜发病了,就想办法让他们得到活动和应有的适量的锻炼。锻炼的方法就是让病变肌筋膜主动“伸缩”。 总之,修良习多活动以防病,早诊治重治疗以防加重。(我文皆系原创,不当之处欢迎探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