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割双眼皮前,一些相关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关于双眼皮的形成原理和一些基本的术前指南。一.双眼皮形成的的原理首先我们根据眼睑侧面解剖图,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睁眼的(如下图):睑板类似软骨,负责支撑眼睑,而提睑肌和睑膜会在收缩时牵动眼睑向上运动,让人睁眼。眼睑侧面解剖图,图左双眼皮,图右单眼皮,图片来源于网络1.双眼皮形成的原因双眼皮的形成是因为提睑肌的腱膜穿过了重重组织,直接与皮肤粘连,所以提睑肌收缩时,就会牵动相应位置的皮肤向内凹,形成褶皱。2.单眼皮形成的原因而单眼皮的形成是由于隔内脂肪的下界过低,下垂到睑板上缘前面,阻挡了提睑肌腱膜向外延伸,也就无法牵动皮肤形成褶皱。因此双眼皮手术只需要人为地让提睑肌与眼睑皮肤发生粘连,就可以形成双眼皮。现在我们知道了双眼皮的形成原理了,但要形成一对漂亮的双眼皮就必须综合考虑双眼皮的走形、宽窄、上睑肿胀度,睑裂宽度,睑缘弧度、眼睛的高度宽度之间的比例,眉眼间距等因素。说完双眼皮原理,那一个成功的双眼皮具备哪些共同特征呢?二.好看的双眼皮有哪些共同点?1.双眼皮的对称性这里的对称包括术前的设计对称和术中的操作对称。当然,没有100%对称的眼睛。只能从设计划线到手术操作,进行小心、细致的反复对比。出现不对称和术前设计、医生操作、术中患者的配合、术后护理及自身的基础等都有关系,而手术的最终效果需耐心等半年以后才能确定。在实际面诊中,很多妹妹是单侧的上睑下垂,会问到这种可以做到左右对称的效果吗?实际上,单侧眼睑肌力是难以估测的,无法达到双侧对称的效果,所以很难做到绝对对称。2.去皮去脂的量一般来说,如果求美者有肿泡眼,上眼皮的脂肪较厚,皮肤比较松弛,或者是贴了双眼皮贴后皮肤变得比较松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用全切去皮去脂法。不过,每个人的眼睛情况并不一样,有的人只需要去皮,有的人只需要去脂,切除过多脂肪就容易出现眼睑凹陷(比如三眼皮、眼窝凹陷等)。3.开眼角、提肌:不是人人都需要很多求美者认为开大内眼角会放大眼睛。实际上开内眼角的功能并不是为了眼睛大,而是为了让配合双眼皮,让眼型看着更好看。所以如果你没有明显的内眦赘皮的话,就没有开内眼角的必要了。如果你在设计双眼皮的时候,发现内三分之一形成不了双眼皮,被包进去了,双眼皮的形态不好,则需要开内眼角。最后,针对上面几点再详细补充一些双眼皮手术中常见的误区,希望帮到大家。Q1:双眼皮手术是否一定要去脂肪?A1:如果是肿眼泡,那么去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仅仅是眼球凸,如果被误判为脂肪多,去除脂肪后就有可能造成三眼皮的可能性,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找正规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进行面诊。Q2:要想变大眼睛就一定要做提肌吗?A2:不一定,如果你有严重的内眦赘皮,开眼角是一个加分项。但有些求美者没有明显的内眦赘皮,如果他的双眼皮形态和内眼角连接的已经非常漂亮,就不需要开内眼角。Q3:切开双眼皮,内眼角必须开吗?开了才好看吗?A3:不一定,如果你有严重的内眦赘皮,开眼角是一个加分项。但有些求美者没有明显的内眦赘皮,如果他的双眼皮形态和内眼角连接的已经非常漂亮,就不需要开内眼角。
案例一这个求美者整个的中面部是比较好看的,是比较流行的一种脸型--“心型脸”,整个额部和颞部是比较饱满的只是鼻基底有点低,所以这次采取的术式是2支乔雅登丰颜做的鼻基底填充,让她的鼻翼缘向上翘,同时也在她平时化妆打高光的地方注射了少量的玻尿酸,这样不管是侧面还是正面看起来都会比较好看比较少女。而以下这三个案例,采取的术式都是玻尿酸填充全脸。
痘痘是影响很多小伙伴们颜值的「罪魁祸首」,有的人只是偶尔冒出一两颗,而有的小伙伴却常年爆痘,再加上这一年来受疫情影响时常需要戴口罩,让本就脆弱的皮肤更是雪上加霜。首先,长痘的原因很复杂,往往是遗传、饮食、内分泌、外界刺激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当爱长痘成为了一种常态,痘肌该如何护理才能减少爆痘、补救颜值?本篇,徐医生就带领大家正确认识痘痘,帮痘肌们掌握科学护理和求医治疗的方法。痘痘的发病原因和过程痘痘,学名也叫“痤疮”,其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发病原因归根结底就四个因素:· 毛囊角化过度· 油脂分泌过多· 炎症· 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在病理上,痘痘的发生、发展大致分为四种状态(如下图):通俗的讲,痤疮的发病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毛囊角化过度使毛囊堵塞,油脂排出不畅,越来越多的油脂分泌淤积在毛囊、皮脂腺内,形成痤疮丙酸杆菌特别喜欢的油性环境,最终导致细菌大量繁殖,激发毛囊、皮脂腺内炎症。整个过程是逐步发展的,前期只形成肉眼看不出的微粉刺,毛囊皮脂腺内皮脂和皮肤代谢产物进一步堆积则形成肉眼可见的粉刺(如图A和B),微粉刺和粉刺都是非炎症性的皮损,无红肿、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在受热、局部压迫(如戴口罩)时自觉局部微微瘙痒。病变进一步加重就形成炎性丘疹、脓疱(如图C),如果炎症赖着不走,持久不消,则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炎性结节、囊肿(如图D)。这也是最严重的表现,几乎会遗留痘印、痘疤。什么情况会加重痘痘(一)饮食加重痘痘科学研究发现,饮食和痘痘有很大的关系。牛奶、奶制品以及高升糖指数的食物的摄入会刺激体内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体内雄激素的分泌和皮脂腺的油脂分泌,诱发和加重痤疮。这里小伙伴可能会疑惑:我并没有喝牛奶和吃奶制品,怎么会躺枪?高升糖指数食物又是什么鬼?实际上,或许你没有喝牛奶,但你很可能吃了奶制品和高升糖指数食物。大多数人所喜爱的各种零食,如奶茶、甜点,以及涮火锅的很多食材都含有奶制品或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高升糖指数食物”这个概念。GI(Glycemic Index)即: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吃下食物后,血糖升高的状态相对于吃进葡萄糖时血糖升高情况的比例,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速度和程度的综合性指标。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70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即前面所述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总之,GI值高的食物能量释放迅速,血糖上升的峰值高,血糖剧烈波动(如下图),不仅和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胰腺癌等疾病有关,而且还会加重痤疮。GI值对血糖的影响(二)长时间戴口罩加重痤疮疫情期间,小伙伴们可能都会觉得长时间佩戴口罩只是不透气,事实上不仅如此,口罩对毛囊皮脂腺出口反复的机械性和摩擦性阻塞还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表现为粉刺和炎性丘疹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为皮肤屏障、皮肤微生态的变化以及固有免疫系统的活化等。其实类似的由外界机械作用引起痤疮发生或加重的现象并不少见。春节前我接诊了一个“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男性大学生,面诊时发现他只有右侧脸颊有皮损,而左侧脸干干净净的,我问他以前左脸有没有长过痘痘,他说没有,也不知为何只有右脸会长痘痘,还留了瘢痕。我告诉他这可能和他的习惯有关,可能他平时伏案学习、听课时特别喜欢右手扶脸、托下颌的动作(如下图)。他好奇的反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告诉了他长时间这种动作有引起“机械性痤疮”的风险,他表示很惊奇并决定改掉这个习惯。痘痘的防护和治疗最后我们来说说,如何科学护理脸部,消除这些冥顽不化的痘痘:(一) 健康饮食饮食规律、均衡,忌牛奶和奶制品,尽量不吃或少吃高糖、高脂饮食。判断食物GI值的小窍门是:含糖量:一般来说含糖量较高的加工食品都添加了蔗糖,GI值较高。纤维量: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一般GI值较低,比如绿色蔬菜、杂粮等。成熟度:同一种食物的成熟度越高,GI值越高,尤其是水果。烹饪和加工程度:同种食材,烹煮和加工程度越精致,GI也就越高。(ps: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网上搜索不同食物的GI值)好消息是,研究表明:辛辣刺激食物对痤疮的发生、加重都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二者间的关系可能并不大。川渝地区的小伙伴吃完麻辣火锅后痘痘加重的原因,更多是因为高脂的汤底和高GI食物(如土豆、粉条等)。(二) 皮肤护理每日早晚温水洗脸各一次,不要使用碱性强的肥皂和含皂基的洁面产品。皂基是由脂肪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的,想要辨别其实很简单,在成分表中,如果同时出现了“脂肪酸与碱剂”,就是皂化配方。列表如下:脂肪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碱剂: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三乙醇胺(Triethanol amine)、AMP(2-Amino-2-methyl propanol)。洁面后最好使用比较清爽的保湿乳,而且由于痘痘肌往往存在皮肤屏障受损,建议选择临床试验证实可以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具体怎么选,可以咨询皮肤科医生)。敷面膜不可过多过频,最多每周敷面膜1-2片。长时间、过频繁敷面膜会破坏皮肤屏障,改变皮肤微生态,加剧毛囊皮脂腺炎症,进而爆痘。市面上有一些含水杨酸、果酸的护肤产品,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能够帮助改善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溶解脂质栓,剥脱废旧角质,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进而改善皮肤新陈代谢,恢复毛囊皮脂腺正常微生态,预防和治疗痘痘。(三) 治疗轻者外用抗生素类、过氧苯甲酰、维A酸类等药物;重者可酌情口服抗生素类或异维A酸等。化学换肤(俗称“刷酸”)如水杨酸换肤、果酸换肤,物理治疗如光子、黄金微针(点阵射频微针)、点阵激光等治疗手段亦可贯穿于痤疮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参考文献:1.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9th Edition2. Bolognia Dermatology, 3rd Edition3. Acne and Nutri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cta Derm Venereol 2017; 97: 7–9.4. 最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编著)免责申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