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逐渐增强,早期胃肿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下面我对胃癌的一些临床表现做一些总结! 早期胃癌: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但存在癌前病变的患者,可表现为癌前病变的症状,如烧心、消化不良,甚至上腹痛等,不容易引起重视,这个期间,需要胃镜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进展期胃癌:可出现上腹胀痛、饮食减少、体重下降等不适,晚期患者还会出现贫血 、低蛋白、厌食、消瘦等症状。中期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上腹痛,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贫血、厌食、上腹部触及肿块等。胃癌的疼痛常无明显规律,与进食无关,主要位于上腹部,有时会放射至后背疼痛,少部分可因伴有胃溃疡表现为进食痛。 胃癌晚期:主要症状依然是上腹部疼痛,不过疼痛程度更加剧裂,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少量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表现呕吐鲜血,便血为柏油样便。大多数晚期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病程的终末期,患者会表现为严重消瘦,如皮包骨头一样,称之为恶性质状态或恶病质。 根据肿瘤位置,如果癌肿是长在胃的入口处(贲门),患者可伴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如果癌肿长在胃的出口位置(幽门)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胃癌转移到肝脏,转移灶较大时可引起右上腹胀痛;如果癌症转移到腹膜,则表现腹水。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属于良性病变,不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不会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除非甲状腺结节直径过大、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或者影响美观,可以通过手术或其他微创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大于4厘米的良性结节,才是必要的手术指征。除此而外,绝大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不需要任何药物或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就像皱纹一样,也是岁月留在身体上的痕迹,你要做的,只是不要失去它的消息,知道它有多大、在哪里。
便血,是常见现象,但是便血也是直肠癌的早期表现,所以,只要便血人们就会惶恐,害怕得了直肠癌,读了这篇科普,大家自己就能鉴别到底谁是“李鬼” 一. 什么是痔疮? 什么是直肠癌?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直肠癌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发生,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 二. 便血就是直肠癌么?怎么辨别? ① 痔疮临床表现: 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点滴出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外痔不会引起出血。轻者多为血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 2、坠痛。坠痛是外痔的主要表现症状,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也常导致剧烈的坠痛。 3、痔块脱出。痔块脱出是中晚期内痔主要症状,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块就能脱出,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4、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难受。 ②直肠癌临床表现: 1.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 2.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3.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 4.肿瘤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 ③鉴别: 由于早期直肠癌和痔疮的常见症状都是便血,并且因为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一些患者出现了便血症状,自己就武断的认为是痔疮,因此延误了诊治。在此提醒大家,一旦出现便血等症状,一定要到正规的专业医院进行检查,早期诊治,早期治疗。 1. 一般痔疮造成的便血颜色鲜红,便纸粘血,或排便时滴血、喷血;因肠道肿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数血色暗红,并含有黏液,呈黏液状血便,有时仅为大便表面粘血迹,但便血的现象并不一定每次都发生。 2. 痔疮患者一般排便习惯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肠癌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且时间拉长,实际上是由于肠道受肿瘤脱落物的刺激,患者有便意感,觉得未排尽所致。 三. 痔疮会恶变成直肠癌么? 痔疮是不会癌变的,痔疮和癌症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患者没有痔疮病史,又反复出现便血,就要提高警惕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生。 四. 直肠癌如何预防?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生活规律、饮食健康,都能够很好的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始终注意: 1.父母或兄弟姐妹这些直系亲属中发现肠癌,子女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 2.不到50岁的非直系亲属发现肠癌,你可以让医生决定是否做肠镜检查。 3.如果以下这些症状持续2周或2周以上,你就得去医院检查了。①排便习惯改变,例如最近经常腹泻或便秘;大便中带有黏液;与以前相比,粪便形状变细。②出血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③里急后重总是感觉大便没有排泄完。④腹部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⑤贫血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 声明:本文章内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胃肠镜检查逐渐普及,所以发现肠息肉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那么发现息肉了怎么办呢? 先来看看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大肠息肉的类型通常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炎性息肉多发生在慢性结肠炎症中,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等。 2、当粘膜发生了增生性改变(体积增大),就容易形成增生性息肉。 3、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绒毛管状腺瘤、管状腺瘤以及混合型的腺瘤。 散发性大肠癌从息肉到癌一般需要8至10年。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 息肉致癌的过程:大肠粘膜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形成腺瘤性息肉;接着出现异型增生变成肿瘤细胞,癌细胞侵入粘膜下层,就变成了早期大肠癌;肿瘤细胞继续在肠壁内由里向外生长,侵犯肠壁外的组织,还可以沿着淋巴管和血管向远处转移,这就形成了中晚期大肠癌。 发现有息肉存在怎么办?切掉还是让他继续生长? 腺瘤性息肉,不论是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或是混合性腺瘤,日后都可能转化为癌症,这个过程可能需5~10年。其中以绒毛状腺瘤转化为大肠癌的机率最高,一旦发现最好即刻切除干净。腺瘤性肠息肉越大,恶变的可能也越大。一个2厘米以上的腺瘤性肠息肉,癌变几率约为25%-50%。 所以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治疗原则是早期切除,尤其是腺瘤。 多发腺瘤直径大于2.5cm,或手指、器械触之较硬,或充血明显,或表面有溃疡,即应考虑有癌变的可能性。 由于肠息肉很少引起不适症状,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大多数需要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 大肠息肉的危害: 1、贫血。便血是结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长期便血会引起患者发生贫血。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结肠息肉患者,在结肠炎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致癌。在引发大肠癌的诸多因素中,肠息肉是常见原因之一。 5、家族遗传史。“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治疗原则是早期切除。 单纯有蒂的(有根儿的)可以采取肠镜下直接切除,如下图: 没有蒂的呢?可以采取内镜下EMR\ESD切除。 ESD治疗大肠息肉的适应证为:早期肿瘤、无淋巴及血行浸润、转移,肿瘤未浸润至肌层组织。 那么肿瘤浸润至肌层了怎么办? 手术切除术!!! 上图就是一例患者的大肠腺瘤直径2cm,已经变成结肠癌,我们为其做了手术切除。 病理提示:癌细胞已经浸润至肠壁肌层,溃疡型中分化腺癌,病理分期pT2N0M0。 所以提醒广大市民,肠镜发现有息肉应该及时切除。 声明:本文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说说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一.便血(首要症状)便血特点:粘液、脓、血便。(并非千篇一律,但绝非偶然一次)说明:1.便血颜色以暗红为主,鲜红色少。2.血可与便混合,但非条索状附置于便表面。3.可单独出现便血,无粘液,无脓。4.便血持续时间长,一月两月时间不等。5.便血可间断出现,一周便血1次、2次或更多次。主要鉴别疾病:1.痔疮:一般年轻就有,非近期发现,便血主要为鲜血便。常伴肛周瘙痒、疼痛不适,进食辛辣食物后症状加重,各种消炎、止痛栓剂治疗效果显著。2.肛裂:常发作于大便干燥后,排便时肛门剧痛。排便后可见鲜血喷射或滴下,因再次排便仍疼痛常致便恐惧。二.里急后重里急后重的意思就是大便次数多,便不净,每次便量不多,稀便为主,便后仍有便意,频繁如厕,每日如此,严重者每日超20余次。主要鉴别疾病:痢疾:常见症状为水样便,量大,腹痛或恶心、呕吐、发热,与不洁饮食有关。三.肠梗阻大便便条变细,排便困难,便不下,间断腹部憋胀不适,患者经常主诉:腹部疼痛有节律,疼痛-逐渐加重-缓解,如此反复,疼痛部位不定。严重者肠鸣音加重,可听见气过水声(咕咕作响),腹胀加重持续时间长,并有持续腹痛,食欲下降。四.消瘦不明原因消瘦,常见于一月内突然体重下降5-10kg不等。哪些人容易患直肠癌(高危人群)?1.遗传。①约10%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在结直肠癌患者家族成员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4倍,近亲中有人患结直肠癌者,其本身患此癌的危险度约为2倍,更多亲属患有此癌则危险度更大。②大肠腺瘤患者、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后代易发。2.饮食习惯脂肪饮食增加、纤维素饮食减少。大肠癌发病率增加。3.环境血吸虫病的影响,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4.吸烟容易引起大肠癌5.溃疡性结肠炎的人也有较大的机会患上大肠癌。发现以上症状不要慌,首先明确症状是否符合,如果怀疑得了直肠癌,立即就医。直肠癌诊断很容易,主要方法有二:1.直肠指检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肿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肿块固定。指套见含便的污浊脓血。2.肠镜(病理诊断才为最终诊断)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如何预防直肠癌,1.高度重视定期的结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2.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3.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4.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生活要规律。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声明:本文内的附图均来自于网络
作为一名头颈肿瘤医生,经常会有朋友到门诊找我看病,很担心的对我讲:我颈部长了个包,是不是必须得切掉,是不是切掉以后这个瘤子会全身上下到处跑,是不是切掉以后就没多少日子可以活了。对于这样问题,往往有可能是一样的病症,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朋友会问,你刚跟前边的病人说不用切,我这长得跟他的差不多,怎么又劝我要切掉?他跟你的关系难道比我和你更铁?这样的问题常常搞得我哭笑不得,又疲于解释。我说喂,老兄,如果只要这边长个肿瘤,就都可以切掉,那是不是早就可以搞个流水线出来,直接把人往机器上一躺统一流程把肿瘤都处理掉不就完了么?在更强调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的大势之下,这样的人和人都一样的想法,装不懂卖卖萌还行,但凡懂点的,就会嗟叹连声而且还不屑解释,因为,解释起来,实在太复杂了,比如说我们头颈肿瘤:一、该不该切1.甲状腺肿物不能一切了之。(1)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的时候表现就是颈前肿物。也不是绝对不能切,是可以先保守治疗,而且很有希望有很好的改善的,为什么要直接来动刀咧?甲硫咪唑这类的药吃过了没有效果,也可以通过碘131治疗,这些都无效了而且症状还特别明显,才可以不得已不情愿的请我们头颈肿瘤医生登场,所以说实话,做甲亢,其实一开始我们也是拒绝的。(2)桥本氏甲状腺炎,很多的桥本可以在颈前摸到很硬的肿块,摸起来确实是挺像恶性肿瘤的质感的,但是,此病发展下去大多是会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切除甲状腺(哪怕只是部分)只会加剧这种甲低功的情况。如若没有合并我们痛恨的个别肿瘤,还是不切为妙。那问题又来了,怎么知道是不是桥本呢?做超声啊。(3)良性肿瘤,有几条标准的,大小,高功能腺瘤,胸骨后,压迫症状,心理情况等等,这个最好是根据个人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下,当然是到正规医疗机构专科医师来帮您分析。(4)可疑结节,完善相关检查,有些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定期复查,观察变化,适时调整战略策略,但是一定要密切掌握动态敌情。(5)恶性结节,不说了,你懂的。如果这时候外科医生都拒绝给切了,那只能说明,该患忍耐力极强,养瘤养到了已经无人能敌的地步。2.皮肤肿瘤。皮肤和皮下浅表的肿瘤,脂肪瘤、纤维瘤等等一般不需要处理,有什么症状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皮脂腺囊肿、角化性棘皮瘤等等也是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处理的。好吧,这一段说了跟没说的感觉一样。总之,感觉有变化,增大比较明显的一定要及时就医,看看再说。3.淋巴结肿大。正常人也有很多淋巴结,颈部又最为表浅,淋巴结有增大的,较容易摸到,是我门诊最易引起紧张的病症TOP3。但是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也很多,其实最常见的还是反应性增生这类的良性情况,结核、淋巴瘤、转移癌(鼻咽癌,去放疗,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手术来治疗)还在相对的少数。所以不必太紧张,定期复查,随访,或者病理检查,都是可以滴。4.口腔溃疡、肿物。有些恶性肿瘤的表现之一就是溃疡,一般都是经久不愈,当然,溃疡也有反复发作的,所以当有这样的症状纠缠没完的时候,最好把它搞搞清楚。我见过这样一例病人,口腔里腭部一个溃疡,看着摸着都感觉不太好,但是教授说让他对症治疗,观察。就这样门诊跟随教授复查很勤。第三周溃疡基本就消失了。这位患者对教授又谢又赞,高兴得不得了。当然,也有小“溃疡”拖成大肿瘤,搞得人无可奈何无从下手。而且很遗憾,还是后者多。对于社会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国人对自己的身体将吃苦忍耐的精神发挥到如此的极致,我不知道是该哭泣还是该咆哮。5.“血管瘤”。目前治疗此类疾病方法颇多。激光、硬化剂、介入就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具体用哪种也要对症施治。某些位置比较凶险的家伙,还是要细之又细。6.涎腺肿瘤。良性:恶性的比例,腮腺来说是8:2,颌下腺约1:1,舌下腺约1:9,但良性也要看自身情况,如果一定要解决,是要通过手术治疗的。二、切完也不可轻易了之还有一大波人,集中表现就是切完了就缘尽了,巴巴的盼到拆线,匆匆出院,然后,再也不见。如果我们外科对恶性肿瘤的手术效果能够确切到切完再不复发、永无转移,那么,恶性肿瘤也就不能称之为医学界的难题了,也许可以降低到跟切阑尾甚至是切个鸡眼一样的程度了吧。恶性肿瘤之所以依然令世人头痛,就是因为我们对敌情尚未透彻掌握,尚缺乏绝对能确保万无一失的方案,有些肿瘤我们扩大甚至超根治的手术范围,依然会令人心痛的复发,让人难过的转移。我们外科人在尽力,但甚感势单力薄。医学界在与肿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案和经验,所以才会有我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的出现,并且经过多少患者与我们并肩作战、无数的牺牲才换来的珍贵的数据,最终被留下来继承遗志的人们认同,并写入、不断修改入各种肿瘤的治疗指南里。虽然肿瘤外科很多时候跟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化疗、放疗、介入等科室感觉隔行如隔山,但事实就是这样,全通就不可能全精,专心的钻研一个领域,确保自己的战场、战役能为整个战争的胜利作出最大的贡献,集中优势兵力,发动有效进攻,才是多学科努力的方向。因此,肿瘤切除之后,良性肿瘤,相对需要注意的少些,恶性肿瘤,一定要看看是不是有可能存在漏网之鱼、星星之火,是否要用放疗之光消灭掉躲在黑暗中的幽灵,是否要借用化疗来剿灭敌人残存的部队,是否要用介入掐断敌人的水管,是否要……那啥……对不起,忘词儿了。总之,是不是要结合新辅助化疗、放疗、术后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等,根据目前的指南,是最潮的选择,因为,这不是某个专家或者领导头脑发热做出的决定,这是多少个活生生的病例用生命验证的道路。肿瘤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人体与环境、自身矛盾冲突的产物。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是最高境界,但有些是我们没得选的,比如说环境、雾霾,在这样的情况下,注重定期体检,明确自身状况也是不得已的次选。至于抗病扛到肿瘤开花结果,最终还是无法忍受而就医的,我实在是无奈、无力吐槽。更何况此种情况还对我们有手到病除的要求的,心里更堵。各种不孝、不亲、不爱、愚昧、无知、自私扑面而来,那赶脚,活炼狱。也许讲这么多,会感觉像和稀泥,也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或者也许会觉得我胳膊肘往外拐,好像我们肿瘤外科医生能做的没个啥,都推出去了。其实不然,看似太极,这里边的纲也很钢。注重个体情况,实事求是,在自我能力范围内解决或者改善问题,并不断的提高和进步,才是我们在如此医疗环境下仍然在坚持的中国医者自我感觉仍然良好的最大动力之一,是我们自我感觉离疾病本质更近的坚固的阶梯。是我们有时候都会被自己的帅气感动得稀里哗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最高体现。所以,在能改变的范围内改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和体质。同时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有问题要定期复查,随诊。出现症状两周不缓解,一定要就医检查。同时,对于头颈部肿瘤,不要过分担心,良性多恶性少,何苦自己吓自己,讳疾忌医。即便是恶性,又何苦给疾病增加力量,削弱自己的同盟,更何况,很多早期恶性肿瘤,是完全可以根治的。
甲状腺肿瘤是较常见的肿瘤,是个比较大的题目,涉及包括头颈肿瘤外科、内分泌科、同位素科、放射科等等综合交界知识。临床表现:甲状腺肿瘤主要临床表现是颈前区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检查方法:随着临床检验检查手段的不断提升,尤其是超声设备及超声检查医生水平的提高,甲状腺肿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一些更小的甲状腺甲状腺肿瘤可以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而被发现。超声检出甲状腺肿瘤患病率可达76%,CT可以显示甲状腺肿瘤与周围血管器官的关系。核素扫描可以显示甲状腺肿瘤碘摄取的情况。鉴别和治疗:一、甲状腺是个内分泌腺体,有的时候由于TSH影响及自体免疫影响,可以发生一些腺体病变,从外观上看也会有类似肿瘤的表现。但是这类情况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腺体可以增大,甚至在颈前区可以摸到或看到“肿块”,但这样的腺体通常是整体增大,血供丰富,同时伴有心率快、高代谢、易激怒等甲亢表现。通过简单的超声和甲功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甲亢的治疗一般是通过口服药物治疗,监测甲功,调整用药。如果效果不佳,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同位素治疗,通过口服放射性碘,杀死一部分甲状腺细胞,达到减少T3的目的,不足之处就药物有一定的放射性,并且如果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需要补充甲状腺素。如果内科治疗无效,或者合并高功能腺瘤的甲亢,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甲亢需要一定的术前口服碘剂的准备阶段,而且甲亢手术也存在一些风险,比如出血、甲亢危象等。2.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可以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出现甲状腺“肿物”,伴疼痛。目前西医主要治疗方案是口服激素,并按照治疗计划逐步减量至停药。但是本病可能会有较大的反复几率和较长的病程。这类疾病无法通过手术解决问题。3.桥本氏甲状腺炎,有些桥本氏甲状腺炎会在颈部触及“比较硬的肿块”,但是这种疾病本身是属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而引起,一般会有甲状腺素水平下降的症状,因此这类疾病无法通过手术治疗,切除腺体会导致甲状腺素进一步降低。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目前超声对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准确率已经相当高。通过一些点状钙化、低回声、边界等综合分析,可以给医生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诊断的金标准还是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通过细针穿刺检查,准确率较高,创伤较小。1.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一般情况下,甲状腺良性肿瘤无需手术治疗。如果有以下情况:肿瘤较大(一般最大径超过3cm);有压迫症状;短期内增长迅速;高度怀疑恶性;高功能腺瘤;或者患者恐瘤心理压力较大;可以考虑手术治疗。2.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分类:甲状腺恶性肿瘤分为4种: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第一种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绝大多数,分化程度较好,一般预后较好,手术可达到根治效果。术后复发或肺转移也可通过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学术界对于高分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尚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很多尸检中发现患有甲癌,但并非由于这种疾病去世的情况不在少数,因此认为,这种肿瘤是不是可以跟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平共处?但是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甲状腺外科整体都处于一种比较积极的治疗态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未分化癌,甲状腺未分化癌是一种凶险的恶性肿瘤,从发病开始一般进展迅速,确诊到死亡基本在半年左右,复发转移非常迅速,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风险1.甲状腺手术中较为重要的是喉返神经,损伤会出现声嘶,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有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目前正规手术都常规解剖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2.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如果术后甲状腺素不足,会出现低代谢表现:乏力,没精打采,淡漠,晨起容易出现颜面部浮肿。可以通过口服补充甲状腺素治疗。3.低钙,双侧甲状腺的手术有可能会损伤到甲状旁腺而导致血钙不足,轻者会有手脚及面部发麻的感觉,重者会有肌肉抽搐。可以通过补钙来治疗。但是对于患者来说,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甲状腺疾病是个很大的话题,可以写成很厚的书籍,疾病种类需要仔细甄别,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总体而言,甲状腺手术难度不大,甲状腺肿瘤绝大多数预后良好。虽然有些疾病我们无能为力,某些疾病的治疗还存在争议,某些治疗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我们从未放弃寻找最好最合适的方法。如果有一天,世界各地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法统一再无异议,也许就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攻克了这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