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时间:2023年06月05日19:00主讲人:卜璋于主任医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问题及答案:问题:主任好,我几年前双侧脚踝内下侧有两厘米大的湿疹干燥,裂,痒脱皮靠复方丙酸氯贝他所维持,肯求治疗建议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卜主任缸内hpv10^6-10^7是不是很严重呀?大概多久能康复呀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斑秃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非疤痕性脱发,俗称“鬼剃头”,轻症患者大部分都会自愈。常见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及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白癜风,精神应激可诱发加重。斑秃的严重程度评分(SALT评分标准)S1脱落面积小于25%,S2(面积25-49%),S3(面积50-74%),S4(面积75-99%)S5(脱落面积100%)。体毛和甲有时可以受累,面积小于25%属于轻度,大于50%为重度。治疗:30-50%患者在去除诱因后可在1年内自愈,10-25%患者病情反复持续并进展为普秃或全秃,病程大于2年的对治疗反应较差。常规治疗包括局部外用米诺地尔、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系统应用包括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肌注或口服,口服环孢菌素、JAK抑制剂(托法替尼、卢索替尼、巴瑞替尼)
近日,卜璋于主任团队在权威期刊《Journalofinfectionandpublichealth》(影响因子7.537分)上发表了“ArarecaseofcondylomaacuminatumcausedbyHPV73andHPV33infection”,报道了这位全球首例由HPV73和33型引起的尖锐湿疣病例(该文第一作者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1级硕士研究生何蓓蕾)。来看看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这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卜璋于的专家门诊来了一位00后小丽。小姑娘扭扭捏捏地递上了一张检查单,解释自己被男朋友传染了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随后局促不安地问,“卜主任,我在百度上查过了,我这种好像十分罕见。我该怎么办啊?”卜璋于接过小丽的化验单,发现检查结果是HPV73和33阳性,也惊了一下。的确,这种亚型非常罕见,自己从医生涯中也是第一次遇见。但幸运的是,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人感染该亚型后,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和调整作息提高免疫力实现自我清除,无需特别治疗。但是随后的体格检查又发现小丽阴道壁和穹窿部有大量“菜花状”赘生物,再进一步病理活检排除宫颈病变,并确诊这些赘生物是“尖锐湿疣”。这让卜璋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根据他的经验,目前尖锐湿疣主要是由低危型的HPV6型和11型、高危型的16和18感染引起的,还有极小比例与低危型HPV42、43、44相关。而眼前这位病人却打破了既往的常规认知:原来,除了16、18型以外的其他高危亚型HPV也可能会引起尖锐湿疣!根据卜璋于的经验,这种病情将进展很快,亟需积极治疗。卜璋于带领团队为小丽制定了完备的诊疗方案。经过阶段性的治疗,小丽的疣体得到完全清除,HPV也顺利转阴了。男女均可感染还有可能引起口咽癌、喉癌等卜璋于介绍,HPV其实很常见,目前已发现的HPV基因型有200余种,其中感染手足等部位皮肤的HPV1、2、3、4、13型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引起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疾病,这些都是皮肤科门诊中的常见病。而跟性传播疾病相关、感染肛门生殖道粘膜部位的分型有40种以上。依其致病性不同将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型HPV约25种,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和73等型,这些亚型与肿瘤性增生相关,可导致生殖器、肛门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大约70%的宫颈癌和阴茎鳞癌发生与HPV16、18型的感染直接相关。对于HPV感染,社会大众和各类媒体主要关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等女性相关肿瘤。但卜璋于解释,事实上这些亚型的HPV感染通过性接触,无论男女都可以感染,其导致的尖锐湿疣近年来发病率已位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主要表现为菜花状赘生物,具有生长速度快,传播率高,易复发等特点。“这些亚型的HPV还不仅仅只感染在生殖器肛周部位,连口腔、鼻腔、咽喉部等特殊部位也能传染,甚至可以引起男、女性的口咽癌、喉癌、外阴肛门部位上皮内瘤变和癌等。”卜璋于表示,“我们团队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相关病例的高水平论文。”而且,近年来儿童尖锐湿疣也不少见,一部分因为分娩时产道传染HPV引起喉部乳头状瘤,还有一部分是患病家庭成员间接接触传染到儿童会阴部。因此,卜璋于提醒,如果发现自己感染了HPV,除了女性妇科,还建议再到皮肤性病科就诊咨询,请专业医生排除是否有相关部位的异常赘生物和肿瘤风险,且无论男女其性伴侣也要同步检查。接种过HPV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答案并非如此那么可能还有人会问,自己完成了HPV疫苗接种,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感染?卜璋于很肯定地表示,并非如此。他介绍,目前上市的HPV预防性疫苗主要有3种:二价疫苗:针对16,18亚型;四价疫苗:针对6,11,16,18亚型;九价疫苗:针对6,11,16,18,31,33,45,52,58亚型。目前的研究都显示HPV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但HPV疫苗只包括了部分常见亚型,但其他HPV亚型也可能感染,这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而且,疫苗的保护力绝对不是100%,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卜璋于副主任团队就遇到过不少接种过疫苗但仍然感染了疫苗所包含HPV亚型,甚至长疣体的患者。“由于HPV感染的粘膜和皮肤范围广,使用安全套措施也只是降低传染概率,并不能完全阻断HPV的传播。”他说,“另外还有很重要一点,目前上市的HPV疫苗都是预防性疫苗,对于已经感染了相关HPV亚型的患者,是没有治疗作用的。”最后,卜璋于强调,要预防HPV感染的关键是避免不洁性接触,除了HPV,还有HIV、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多种其他高风险性病传染风险。即使已经接种了HPV疫苗的女性,也不是100%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还是要定期到妇科进行宫颈癌筛查(HPV及TCT检查),避免漏网之鱼。
对于得了湿疹、特应性皮炎(AD)的患者,特别是低幼龄患儿的家长,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病到底要不要忌口、有什么东西不能吃?从我多年的门诊体验感觉下来,我们中国老百姓对这类皮肤病的忌口上,其实反应过度了。我经常遇到过七八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家长因为怕湿疹、特应性皮炎疾病复发或者加重,几乎把所有的高蛋白饮食都给忌了,鸡蛋、牛奶、鱼虾、海鲜、鸡鸭、牛羊肉等等,结果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我认为这样非常的不可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营养不良对身体的影响和伤害比疾病本身更严重。当然,我并不是说得了湿疹、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就可以什么都不忌、放开吃,关键是要科学忌嘴。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20年最新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对于“食物干预”环节的建议: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而不是简单的过敏,其发病涉及多个因素,有遗传因素影响,也包括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应答紊乱、皮肤表面微生物菌群变化、环境和心理因素等。过敏因素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比较常见的是吸入性过敏原-尘螨导致的过敏(类似于过敏性鼻炎),而食物过敏也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低龄的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中更为常见,比如牛奶蛋白、鸡蛋、鱼虾蟹、坚果、豆制品等,而且严重程度越高,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越大。食物过敏患病率峰值是1岁左右的宝宝,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年龄越小而且病情越重的宝宝,食物过敏的可能性越大,而成人的患者单纯因为食物过敏而患病的比例就很低了。 那么,怎么来判断食物和皮疹、瘙痒加重的因果关系呢? 首先,医院提供的特异性IgE的过敏原检测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阳性指标高的种类,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回避,而且过敏原检测项目除了可以检测牛奶、鸡蛋、虾蟹等常见易过敏食物,还可以同时检测吸入性过敏原,比如最常见的尘螨、宠物毛发等,也同样可以作为病因回避的参考。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食物远远不止过敏原检测报告单里面这十几种项目,那怎么办呢?那就需要用到前面图片里提到的“饮食日记”的方法了。饮食日记是发现过敏食物的一种方法,要求患者、患儿家长或者哺乳期妈妈记录下每天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总量,同时记录患者每天皮肤的临床表现和变化,例如吃了某些食物后出现皮疹反复或者病情加重,再逐一排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食物过敏,这是一种比较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不过在现实中,这样的饮食日记日常操作起来非常繁琐,难以坚持,特别是当皮疹变化比较细微的时候,非医学专业人士很难判断是否真的存在因为食物引起的病情变化。此外,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繁多,而且食谱不断改变,就算出现皮疹变化,也难以定位到是哪一天哪一种食物相关。 因此,我提出了一个改进版的“卜医生饮食日记”方法:对于原本湿疹或者特应性皮炎病情严重的患者或者患儿的哺乳期妈妈,我个人建议在开始的治疗期先严格忌嘴,避免疾病严重期的易敏状态,摄入易致敏高蛋白可能加重急性期病情。等通过一段时间医生的诊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患者或哺乳期妈妈就可以开始按照我的方法做饮食日记了。用一个小本子或者手机里的记事本APP记录,第1周先尝试某一种高蛋白食物摄入,比如鸡蛋白,在这1周里可以隔日进食一顿,观察已经控制比较理想的病情是否有反复、瘙痒是否有加剧,如果有打上标识“X”,表示需要回避不吃,如果没有就打上标识“√”,表示以后可以继续摄入不用忌嘴。然后以此类推,在第2周接着尝试第二种蛋白类食物并记录和标识,第3周再尝试第三种…………这样,每周尝试一种食物,通过几个月的积累,基本上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鸡蛋、牛奶、鱼虾、禽类、牛羊肉、坚果、豆制品等相对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都尝试一遍并标记。这样通过我的饮食日记方法,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实现一份适合自己病情、并能保障营养的食谱,而且能实现更多的饮食乐趣,提高生活质量。不过我要特别指出,对于特异性IgE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已经是阳性的食物短期内就别尝试了,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海鲜类的食物也不要去尝试(河鲜可以试)。由于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特别是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患者,过敏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过敏的食物不代表以后一直不能吃,而现在不会过敏的食物也不代表以后一直可以吃,可以间隔半年左右再复查特异性IgE的过敏原检测和尝试饮食日记。
“医生,我口腔里会不会得尖锐湿疣?”,这是我在门诊工作中碰到比较常见的问题,除了一部分已经得了尖锐湿疣或者HPV感染的患者,还有一些是有过口腔高危性接触的人群也同样很担心。众所周知,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阴茎部、会阴,同性恋者多见于肛门及直肠内,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蒂、阴道、宫颈、会阴及肛周,当然临床上也有少数患者可见于肛门生殖器以外部位(如口腔、腋窝、乳房、趾间等)。口腔的尖锐湿疣多位于舌下系带处、舌两侧、牙龈、颊黏膜和会厌咽喉部,大部分情况下口腔的疣体不会引起明显不适症状,但是咽喉处疣体较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咽喉不适。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恐慌,在实际临床中口腔尖锐湿疣的患者还是很少见的。虽然大部分已经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都曾经有过口部的高危性接触经历,但是真正发生口腔HPV感染的比例是很低的。这是因为口腔是完成进食和语言功能的器官,其黏膜的组织结构跟生殖器黏膜有所区别,特别耐摩擦且不易出现黏膜的破损,而黏膜存在破损伤口是HPV感染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且口腔里的唾液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口腔黏膜有一定的保护能力。由于口腔中的舌乳头是凸起的,而舌系带和周围黏膜上也会有小的隆起物,导致不少患者误认为自己得了口腔尖锐湿疣,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压力。如果有这方面的担心,可以找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来帮忙,一般来说,如果症状典型,医生能直接作出诊断。对于症状不典型,或者没有明显赘生物而担心被感染的情况,那就需要做PCR扩增基因检测来确诊了。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由过敏引发的皮肤、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很多婴幼儿的家长有着切身体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至7岁城市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的患病率已达12.94%,而其中1月至3岁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率特别高,国内有学者统计在58~76%之间。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病,好发于小婴儿,部分老百姓俗称“奶癣”,已成为大家口中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生后1-6个月,1岁半以后大多逐渐好转,部分患儿迁延至儿童、青少年、成人期,其中一部分发展为持续性的“特应性皮炎”。而近年来儿童、婴幼儿湿疹发病率的明显升高可能跟家族遗传、分娩方式、环境改变、饮食多样性、消毒剂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反复发作的皮肤损害、剧烈瘙痒和继发感染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随着过敏进程发展,患儿还容易伴发荨麻疹、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给整个家庭带来持续不断的困扰,也构成社会的重要经济负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重要发病基础,导致外界刺激物能进入皮肤内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过敏原、化学接触物等,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和过敏。因此这类患儿皮肤往往十分干燥,目前基础治疗强调大量外涂润肤霜去弥补先天和后天因素所致的皮肤屏障缺陷,防止过敏原入侵,有力改善症状。那么,既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又很干燥,是不是意味着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尽量不要洗澡或者少洗澡为好呢?其实以前大家过去对于湿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和护理有很多认识误区,如“得了湿疹不能洗澡或不能使用沐浴露”,这是有一定错误的。湿疹不是“湿”导致的,而一部分原因是皮肤缺水干燥后外界刺激物质进入皮肤导致的。洗澡可以冲掉皮肤表面的细菌、病毒、过敏原、汗液残余等外界刺激物,并且还可以给患儿的皮肤补充水分。所以,得了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可以洗澡,每天或者隔天洗澡都行,但有以下注意事项:1.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如果是局部皮肤有破损,发作严重继发感染有渗出的阶段,建议暂时避免清洗,等专业皮肤科医生处理待病情稳定之后再考虑清洗。2. 洗澡水温28~37℃比较合适,不要超过40摄氏度,冬天在做好环境保暖、孩子不着凉的前提下,推荐水温尽量偏低些,因为温度过高的话容易把皮肤本身表面的油脂成分过度清洗掉。3. 洗澡的方式更推荐使用盆浴的方式,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补充水分功能,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不要过长。4. 洗澡的过程,大部分情况下推荐仅用清水轻轻清洗,就能够达到冲掉汗液残余和常规外界刺激物的目的,不需要用力搓。如果有时候皮肤确实比较脏,清水洗不干净的时候可以适当用沐浴露进行清洗,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偏酸性或中性、温和的沐浴露,且用沐浴露的过程中适当避开湿疹皮损处。5. 最后一点很重要,洗完澡先轻轻擦干身体,当皮肤表层还感觉湿润的时候就要马上搽上大量的润肤霜,因为这时候皮肤表面角质层还蕴含水分,润肤霜可以起到锁水保湿的功效,如果等待时间过长再搽的话,水分就可能已经散失,润肤霜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了。而且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仅仅洗完澡搽润肤霜还不够,要养成一天搽两次甚至三次、四次的习惯。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常的护理和预防也同等重要,需要讲究“科学”地洗澡。另外,一旦患儿有病情变化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找专业医生就诊咨询,广大家长切勿盲目轻信各种传说的“民间偏方”,也不要自行通过网络等途径购买和使用一些号称“不含激素”的产品,以免耽误甚至加重病情。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所致的肿瘤在国内外研究中越来越被受到关注,最有名的当然是德国海德堡癌研究中心的Harald zur Hausen因揭示了HPV与宫颈癌的关系而获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到目前已发现的HPV基因型有150余种,而跟性传播疾病相关、感染肛门生殖道粘膜部位的分型有40种以上。依其致病性不同将其分为高危型、中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和中危型HPV约25种,包括16、18、31、33、35等型,针对高危和中危HPV分型的致癌风险评估,2009年,国际癌症研究署定义为三个级别(级别一风险最高,依此类推):致癌因子: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很可能致癌:HPV68;可能致癌:HPV26、30、34、53、66、67、69、70、73、82、85、97。而低危型的HPV包括6、11、42、43、44、81等型,“低危型”并不是不会致癌的意思,只是风险比高危型相对较低。HPV只能在皮肤和黏膜的细胞中增殖,可引起不同系统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的研究发现,HPV除了可导致最常见的宫颈癌外,还跟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口腔癌、口咽癌、喉癌、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等的发生有关。下图是研究发现的不同基因型HPV跟不同系统部位恶性肿瘤的关系:
钟医生因为有很多手术要进行,而且还有一些医务事宜要处理,所以钟医生在门诊时间并不是很多,如果给您带来不便,在此致歉。预约钟医生手术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明确钟医生的门诊时间,强烈建议通过“好大夫网站”预约,好大夫网上提供的钟医生门诊时间有99%的准确率,尽量避免让您来回奔波;2.请携带病历资料找到钟医生,经过现场确认,双方讨论一致可以安排手术的,由钟医生开单进行术前化验[一般是指血常规、血凝血功能、血乙肝三系、血梅毒、艾滋病抗体,随病患年龄病情不同检查项目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并付清手术相关费用。如果认为需要一些诸如B超、磁共振检查的,就需要完成该检查后再重复第2步骤;3.完成第1和第2步骤后,钟医生会和你现场确定时间,一般门诊手术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病房手术安排在每周三上午、周五上午,周五下午安排一部分特殊的治疗。如果是微整形美容的治疗,一般安排在周三或者周四的下午略迟时间段;4.按照预定的时间,门诊手术到约定地点等待即可安排手术。住院部手术相对程序会多一点,需要按照预约时间到门诊找钟医生办理住院手续,按照住院流程,再等待手术。5.请注意,在好大夫网站上是不能直接预约手术的,钟医生一直坚持要现场检查过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后才能预约手术。好大夫网站可以预约钟医生的门诊时间,但是还不能直接预约手术。大医院程序较为繁琐,也是为了更有效率和医疗安全,也请各位理解。
大部分患者第一次拿到医院人乳头瘤病毒(HPV)PCR检测单的时候都会一头雾水,看到20几种不同数字的分型,搞不清具体有什么不同和临床意义。HPV的分型主要依据病毒表面蛋白的DNA序列,到目前已发现的HPV基因型有150余种,而跟性传播疾病相关、感染肛门生殖道粘膜部位的分型有40种以上。依其致病性不同将其分为高危型、中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和中危型HPV约25种,包括16、18、31、33、35等型,与肿瘤性增生相关,可导致生殖器、肛门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大约70%的宫颈癌和阴茎鳞癌发生与HPV16、18型的感染直接相关。针对高危和中危HPV分型的致癌风险评估,2009年,国际癌症研究署定义为三个级别(级别一风险最高,依此类推):致癌因子: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很可能致癌:HPV68;可能致癌:HPV26、30、34、53、66、67、69、70、73、82、85、97。而低危型的HPV包括6、11、42、43、44、81等型,主要与尖锐湿疣等良性疾病相关。尖锐湿疣主要由低危型的HPV6、11和高危型的16、18型感染所致。这里有一些概念需要明确:1.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会癌变,从感染到癌变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2.高危和低危只是针对致癌的风险而言,并不是说低危型不会致癌,只是风险比高危型相对较低;3.有没有长疣体并不是判断HPV感染病情轻重的唯一标准,一定要结合所感染HPV亚型的情况综合判断。
注:文章于2023年8月26号更新。自从国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疫苗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的希瑞适?正式上市以来已超过15个年头,期间陆陆续续上市了Merck公司的Gardasil四价、九价和中国厦门万泰公司的二价,而这些年来我在工作中也碰到大量的患者来咨询同一个问题:医生,我已经得了尖锐湿疣(HPV感染),还能不能再打宫颈癌疫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宫颈癌疫苗到底是什么东西?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有这个宫颈癌疫苗的时候,会问既然有宫颈癌疫苗,那同样都是恶性肿瘤,为什么没有乳腺癌疫苗、肺癌疫苗、白血病疫苗等等?而每个人印象中小时候打的疫苗,都是叫病毒疫苗,比如麻疹病毒疫苗、水痘病毒疫苗等等。宫颈癌疫苗的问世,首先要感谢一位德国叫HaraldzurHausen的科学家,他因为首先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并最终证明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目前已知HPV的分型有200余种,而跟性传播疾病相关、感染肛门生殖道粘膜部位的分型有40种以上。依其致病性不同将其分为高危型、中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和中危型HPV约25种,包括16、18、31、33、35等型,与肿瘤性增生相关,可导致生殖器、肛门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大约70%的宫颈癌和阴茎鳞癌发生与HPV16、18型的感染直接相关。低危型的HPV包括6、11、42、43、44、81等型,主要与尖锐湿疣等良性疾病相关。尖锐湿疣主要由低危型的HPV6、11和高危型的16、18型感染所致。具体大家可以查看我之前所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尖锐湿疣的HPV分型为什么有这么多数字?》根据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在宫颈原位癌、肛门癌、宫颈癌、阴道癌、口咽癌、外阴癌、阴茎癌、口腔癌、喉癌中均可检测到高危HPV型别DNA的存在,前三者HPV基因的分布占90%以上,而其中99.7%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的。HPV感染不仅仅会导致宫颈癌,90%肛门癌、40%外阴/阴道癌、12%头颈癌与HPV感染相关。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其实所谓的宫颈癌疫苗,真正科学的叫法是HPV疫苗,因为这个疫苗不仅仅可以预防宫颈癌,也能预防尖锐湿疣等其他HPV感染所致的良性疾病。HPV疫苗(宫颈癌疫苗)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顾名思义,预防性疫苗属于起预防性效果,适用于尚未有HPV感染的健康人群,现已上市11年;而后者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是针对已有HPV感染的患者,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没有上市。目前全球已上市的疫苗全是预防性疫苗,市场上的主要产品是进口GSK公司的二价希瑞适?(CERVARIX?)、Merck公司的佳达修?(GARDASIL?)二价、九价系列和中国厦门万泰公司的二价馨可宁?(Cecolin?):自2022.8.30起,我国九价HPV疫苗获批适用人群拓展至9-45岁适龄女性。二价疫苗,覆盖HPV16、18预防70%由HPV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及90%的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四价疫苗,覆盖HPV-16、18、6、11预防70%由HPV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及90%的生殖器疣(尖锐湿疣)。九价疫苗,覆盖HPV16、18、6、11、31、33、45、52、58预防90%由HPV病毒引起的宫颈癌、80%宫颈(癌前)病变、以及90%的生殖器疣(尖锐湿疣)、95%的肛门癌。我们知道麻疹病毒疫苗接种过一次会有终身免疫,而宫颈癌疫苗还没有这方面的定论。至于接种后保护期有多长,目前并没有数据表明对HPV疫苗接种的保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为该疫苗上市才17年,还需要更长的观察时间,至今最长的随访跟踪研究显示接种14年后仍然具有保护作用。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美国癌症协会HPV疫苗指南2020版》的指导性意见:疫苗接种对象为所有年龄在11-12岁的儿童,不分性别,与其他传统疫苗(百白破、流脑)一起常规接种;第一针接种可以从9岁开始;女性可接种2价、4价和9价疫苗;在给9至12岁的男孩和女孩接种HPV疫苗时效果最好,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全部疫苗的13至26岁儿童和青少年应尽快接种疫苗;年轻人接种疫苗预防效果低于儿童和青少年;HPV疫苗应在13岁前完成接种,以增加有效率,如果延迟应尽早完成;超过26岁的个体,存在男男性行为或有免疫功能缺陷(HIV)且之前未接种,推荐疫苗免疫;ACS特别强调:应告知年龄22-26岁未接种或未完成接种的个体,于较大的年龄行HPV疫苗免疫在降低癌变风险方面作用受限。通过这份指南归纳来说,年纪小的比年纪大的接种效果好,没有性生活史的比有的效果好,没有HPV感染史的比有的效果好。已有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在16~26岁既往感染过疫苗型别HPV但已转阴的女性,疫苗接种保护效力仍然可以达到普通人群的100%。但对于同样状况的24~45岁女性,这个数据降到了平均66.9%,总的趋势是年龄越大越低。最后仍然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得了尖锐湿疣或HPV感染,还能不能再打宫颈癌疫苗?我觉得这个问题改成“得了尖锐湿疣或HPV感染,打宫颈癌疫苗还有没有用?”要更合适。目前已有诸多研究证实,既往HSIL患者手术治疗后立即接种HPV疫苗,可诱导子宫颈基底层细胞产生大量抗体,阻止再生组织自身感染,避免HPV进入未感染的基底层细胞,显著降低CIN2+的复发率。因此对于HPV检测阳性未转阴,或者正患有宫颈病变、尖锐湿疣的人群,我认为一样可以接种,甚至应该优先保护,虽然理论上会比儿童期或者转阴后接种效果会差,但这部分作为可能的HPV易感人群,接种所产生的抗体相对于普通人群更加弥足珍贵,可以降低目前尚未被感染的粘膜组织和治疗后新生的细胞自身感染的风险,从而减少感染灶和缩短病程。正是从保护高风险人群的角度,我国最新的2021年《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优先推荐既往有宫颈/外阴病变史、存在HPV遗传基因易感性或者合并其他基础免疫缺陷疾病的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本文系卜璋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