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因有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同治诸法。吾师李乾构教授经常强调,慢性胃炎的病位虽然在胃,治疗时却宜兼顾大肠,主张胃与大肠同治。《灵枢》曰:“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可见,胃和大肠相互通联影响,交替虚实。便溏或便秘,对于胃肠的虚实影响较大。慢性胃炎,可能同时伴随着大便性状的改变:便溏或便秘。治疗时一定要重视询问患者的排便情况,结合舌象脉象找出根本原因,如,脾虚便溏还是湿热便秘?食积便溏还是虚寒便秘?等等。临证拟方,不管以四君子汤为基础,还是以小承气汤为基础,加减化裁时,都要以此为依据,做用药的调整。如果墨守成规,泥于常法,极易误入歧途,越治越重。这里总结一些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炎便溏和便秘用药区别,供大家参考。脾虚:便溏用焦白术,以其健脾止泻;便秘用生白术,以其燥湿利水。中焦虚寒:便溏用炮姜,以其补力更强;便秘用干姜,以其散力更强。阴血不足:便溏用乌梅、葛根,便秘用当归、何首乌、火麻仁。食积:便溏用焦神曲、炙鸡内金、槟榔,便秘用莱菔子、生鸡内金。湿浊内蕴:便溏用砂仁、薏苡仁,便秘用白豆蔻、杏仁。湿热:便秘用大黄。临床观察可见,如果患者排便转为正常,胃痛、胃胀等症状也多随之缓解。反过来也可说明,排便情况在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胆结石科普胆结石主要见于成人,根据结石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1.导致胆结石的高危因素有哪些?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女性激素;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肠外营养、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2.胆结石分那几种呢?(1)胆固醇类结石80%以上的胆囊结石属于此类,呈现白黄、灰黄或黄色,形状和大小不一,小者如沙粒,大者直径可以达到数公分,呈多面体、圆形或椭圆形,剖面呈仿射性条纹。胆固醇类结石包括纯胆固醇结石和混合型结石。后者由胆固醇、胆红素、钙盐等多种成分混合组成,根据比例不同,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剖面结构。纯胆固醇结晶的结石,X线检查多不显影(20-60%左右)。(2)胆色素类结石胆色素钙结石和黑色素石。前者为游离胆色素与钙等金属离子结合而成,并含有脂肪酸、胆汁酸、细菌、粘糖蛋白等成分,主要发生在肝内外各级胆管。质软易碎,呈棕色或褐色,形状大小不一,呈粒状、长条状、甚至铸管状。(3)其他结石如碳酸钙、磷酸钙或棕榈酸钙等少见结石。3.胆结石的治疗(1)保守治疗适应症:临床静止期结石、临床反复发作的胆结石、不宜手术等人群。①西药:优思弗(熊去氧胆酸),适应症:1.胆囊胆固醇结石--必须是X射线能穿透的结石,同时胆囊收缩功能须正常。②中成药:消炎利胆片、胆康胶囊、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等等。③中草药:主要以利胆退黄、清热利湿、排石化石为大法,临床辨证施治,效果显著。一般疗程为3-6个月,期间需监测肝功能、肝胆彩超等检查。(2)手术治疗适应症:失去胆囊功能的充满型胆结石、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结石直径≥3cm、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儿童胆囊结石、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等。①胆囊切除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②保胆取石术:目前临床未广泛开展,有胆囊结石复发、胆囊癌变的风险。(3)微创取石术ERCP取石术:ERCP适用于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者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等。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