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网络近几年来,妇科内分泌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越来越多,2007-2011年我国对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15924名汉族女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汉族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61%,但仅有9.61%的患者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内分泌或者妇科方面的疾病。 那么多囊卵巢综合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育龄女性继发性闭经和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该综合征在1935年由Stein 和Leventhal 提出,以肥胖、多毛、皮肤痤疮、月经失调、不孕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被命名为Stein –Leventhal 综合征。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病症之所以复杂、难于诊断,主要在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况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 1.月经失去正常的规律性。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患者经常数月来一次月经,老百姓俗称为“季经”,甚至闭经,有些患者则表现为经期时间长,淋漓不净,持续10-20余天。 2.高雄激素的表现。患者可有面部、背部痤疮,严重的甚至整个面部遍布痤疮,有些女性朋友乳房、腋窝、身体中线部位出现过多的毛发,最让爱美的MM们无法忍受的是胡须的出现。痤疮和多毛、皮脂溢一样,都是体内雄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 如果家长发现女儿初潮后两三年仍存在月经稀少、闭经现象,且出现上唇、下腹、大腿内侧等处多毛现象,应高度怀疑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警报”,最好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测,看雄激素含量、胰岛素、血糖等指标是否超标。如果女孩初潮两三年后,月经仍稀少或者出现闭经,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在五成以上,应尽快进行诊断、治疗。 3.多囊卵巢是指卵巢形态学的改变,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B超检查时可见多个不成熟的小卵泡呈串珠状包绕于卵巢周边,俗称“项链征”,它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特有的临床表现之一。 4.肥胖、体重超重。很多姑娘抱怨说自己吃得并不多,但体重年年不断增长,不知不觉已经长成了“肥妹”,想减重,却非常困难。广东患者的突出特点是外表不胖,体重指数甚至不到23,但腰围粗,腰臀比超标。通常患者的腰围大于80厘米,腰臀比大于0.85。这种中间型肥胖又称为“男性肥胖”,原因是患者体内雄激素过高,导致脂肪有选择性地堆积在腰腹部。 5.不孕及反复流产。 很多职场女性,为不孕症或者反复多次的流产所困扰,来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这个病有排卵障碍,所以怀孕的几率较正常妇女要减少,一旦怀孕,又容易因为特有的高雄激素、高促性腺激素、高胰岛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等因素而自然流产。 正因为PCOS病因的复杂性、表现的多样性,临床上称之“多囊卵巢综合征”。 如何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 怎样诊断多囊卵巢综合症呢?我们临床上目前是根据欧洲生殖和胚胎医学会和美国生殖医学会2003年在鹿特丹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诊断标是: 1.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 2.高雄激素的临床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 3.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 符合以上三项中两项者、排除高雄激素的其他病因即可诊断。但临床上有些病人并没有这么典型,有些人仅仅表现为月经不规则,不规则阴道出血,而无卵巢多囊、痤疮、多毛、肥胖等变化,是否能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呢?这个就不一定了,需要专业的妇科内分泌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判断及甄别。 患者往往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很多病人来看诊时,都会有疑虑,为啥医生要开那么多化验单,抽那么多血呢?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的疾病,每个患者的表现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做相关的检查来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的卵巢肿瘤等病症,做出准确的诊断。具体来讲,有以下检查: 1.身体方面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检查面部及背部痤疮情况,体毛及性毛分布状况等等,对患者有无合并症进行初步评估。 2.检测雄激素水平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之一。不过,临床上经常见到雄激素检测发出“假警报”的情况。这与目前雄激素检测试剂和检测标准混乱有关。而且我国大部分医院只检测总睾酮这一个指标,其实游离睾酮才是发挥生物活性的部分,因此,测出来总睾酮水平高,并不代表体内游离睾酮的水平。 3.“喝糖水”检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7.5%-10%伴有2型糖尿病。20-40%的PCOS患者会在40岁左右出现糖耐量异常或者发生2型糖尿病,其患病率明显高于同龄女性。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最终走向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青春期患者更为特别,有16%的人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表现为出现糖耐量异常,“喝糖水”检查就是为了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判断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 建议患者在月经期的第2-5天,清晨、空腹来做这些检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老百姓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认识就是,得了这个病月经不好,容易长痘,影响怀孕。其实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害远不止是不孕不育。 澳大利亚学者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和代谢学杂志》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揭示,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出现其它疾病的风险将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心理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生殖功能异常等。 PCOS并非单纯的妇产科疾病,它与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此病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是贯穿一生的。医生需要重视患者的主诉,但同时也需要从整体评估其健康状况,包括可能引起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风险因子,即使年轻患者也应如此。 青春期及性成熟期 可能产生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诸多并发症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兼具代谢性疾病的特点,很可能合并糖尿病等多种内科疾病。患者通常有腹型肥胖,主要表现为腰围大,超过2000px,这种腹型肥胖其实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同时患者还可能有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所以,在查出有胰岛素分泌异常、血脂异常时,就该积极地治疗,以避免糖尿病、脂肪肝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育龄期 不孕和反复流产、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困扰 不育是育龄期这个阶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来妇科就诊的重要原因,包括不孕和复发流产。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排卵障碍,所以怀孕的几率较正常妇女要减少,一旦怀孕,又容易因为特有的高雄激素、高促性腺激素、高胰岛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等因素而自然流产。 妊娠期也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等。所以怀孕前就应当接受基础治疗,把体重控制好、血生化指标调整到接近正常。这样既可以减少母亲孕期并发症,也可以减少胎儿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等风险,得到一个健康的宝宝。更重要的是给了宝宝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其实母体的高血糖、高胰岛素、高雄激素等导致的宫内不良环境,对新生儿出生后成年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绝经期 患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机率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并不因为女性生育的完成或绝经而终止,相反,相关的并发症风险是逐年增加的。除了前述的内科并发症,一些女性癌症也有发生的可能,例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这些都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激素失调有关,由于稀发排卵,患者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的刺激,是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高危人群,其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们发现,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病已经趋于年轻化,非老年妇女的专属,有的病人在30多岁就已经存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甚至子宫内膜癌。我们门诊就有数十名这样的病人,由于之前不知道自己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没有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直到出现长时间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来医院检查,才发现病变,部分患者还没有生孩子,医师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所以,临床有必要定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就算绝经也仍需定期随访和监测。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长期管理——“论持久战” 多囊卵巢综合征至今病因不明确,导致其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打“持久战”。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减少5%-10%,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排卵状况。因此,采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生活方式干预的综合措施非常重要。运动和饮食控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 1.营养管理及运动 营养治疗的总原则可概括为“均衡饮食、控制总量,合理分配,定时定量”。 营养治疗需选择均衡营养且符合自己饮食习惯的膳食;维持合理的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目标是在3至6月内体重减轻5%-10%。 建议患者低盐、低脂、少糖饮食,并在主食中可适当选择含可溶性植物纤维较多的食品(粗粮),如荞麦、燕麦、小米、玉米等,多吃叶菜。可用荞麦、燕麦、小米、薏米、赤小豆、枸杞、扁豆等适量混合,浸泡后煮熟作为主食,烹调方法:以凉拌、热炒和清炖为主,禁用煎、炸、烤等烹调方法。油: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茶油为主;每日用量控制在25ml以内,食盐用量控制在每日4g以内。 运动管理 运动总原则是:选择适量的、有节律的、全身的锻炼,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的时间建议选择在早餐或晚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项目可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游泳、打羽毛球。运动要确保有“质量”,运动的“质”是指要达到“有效心率范围”(运动中脉率=170-年龄);运动的“量”是指要求运动达到有效心率的累计时间为20-30分钟才有效。运动的频率每周不少于5次有质量的运动,当然可以更换不同的运动形式,结伴运动更易做到持之以恒。 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管理 (1)控制雄激素。?PCOS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达英-35、妈富隆、优思明等。有的患者会有疑虑,这些药物都是避孕药,为什么用于PCOS的治疗呢?会不会影响怀孕呢? 其实,口服避孕药在治疗PCOS中常用,因为它既能调节患者的月经,又能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达英-35每片含有醋酸环丙孕酮2mg,乙炔雌二醇35ug,其中醋酸环丙孕酮是具有抗雄激素的孕激素。 应用达英-35治疗PCOS,可以降低雄激素,平衡体内的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座疮、脂溢性皮炎等情况,同时可以使患者获得规律的月经周期。 一项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说明达英-35是改善高雄激素血症的最佳选择。但是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PCOS患者是否合适服用避孕药,吃哪种避孕药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必须由您的医生决定。 (2)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实能预防或者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研究证实:通过二甲双胍干预治疗,10年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了18%。 除了控制血糖,二甲双胍还有许多额外益处,包括:心血管保护作用、改善血脂、改善脂肪肝等;新近研究发现,它还能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胃肠道反应是其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副反应会消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初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李荔教授 ?来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最近很多朋友和病人都向我咨询,准备怀孕,有些医生说要查优生四项、优生八项,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查,怎么查,有什么意义,好多医生说不清楚。我找到了一篇产科业内大咖“段涛”老师关于“TORCH”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给准妈妈们一些帮助。什么是“TORCH”感染?“TORCH”一词最早由AndreNahmias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指的是一组在孕期感染会导致胎儿畸形和功能障碍的病原微生物。“T”指的是弓形虫(Toxoplasmosis),“O”指的是其他病原微生物(Others),“R”指风疹病毒(Rubella),“C”指的是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指的是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TORCH”感染意味着什么?“TORCH”感染的共同特点是母亲感染后会发生母婴垂直传播,可能会引起宫内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和新生儿感染,孕妇通常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对于母亲来讲:由于TORCH感染的影响并不严重,因此得不到重视;由于TORCH感染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因此不容易诊断。对于胎儿和新生儿来讲:TORCH感染的后果可以很轻也可以很严重,因此解读很混乱。对于孕妇“TORCH”感染,我们需要记住的原则是:母亲感染并不一定发生胎儿宫内感染,胎儿感染不一定发生严重的后果。TORCH筛查应该包括的指标间接指标:主要是IgG和IgM抗体,这是病原体感染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指标,与个体的免疫功能有关,主要用于感染的筛查和免疫状态的评估。IgG抗体:说明既往感染,如果IgG抗体(+),说明有免疫力。IgM抗体:如果是IgM抗体(+),一般情况下说明是近期感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IgM抗体会持续长久存在,所以IgM抗体(+)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近期感染。IgG 亲和力:IgG 亲和力可以帮助我们确认病原体感染时间,一般情况下IgG 亲和力高说明是远期感染,亲和力低说明是近期感染。抗体定量检查:简单的抗体定性检查无法很好帮助我们判断究竟是近期感染还是远期感染,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抗体定量检查来根据滴定度水平的变化来帮助判断。直接指标:主要是利用分子诊断的方法(例如PCR)来对病原体本身进行检查,用于TORCH感染的确诊诊断。TORCH检查的目的TORCH检查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在怀孕前检查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免疫力,发现哪些是怀孕后容易出问题的高危人群;怀孕后检查可以判断感染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产前诊断;对新生儿的检查可以提供产后先天感染的诊断。TORCH筛查在中国的现状重筛查,轻诊断:TORCH筛查在中国普遍开展,即使是很小的很基层的医院也在以“优生”的名义在开展。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和试剂繁多,很多只是在用ELISA做定性试验,导致假阳性率高,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开展筛查的医院很多,但是开展确诊检查的医院很少。为了进一步确诊是否有近期的宫内感染和胎儿异常,就需要做IgG 亲和力检查,需要做羊膜腔穿刺对病原体进行PCR检查,以及做详细的胎儿超声结构的检查。这些技术要么是太复杂,要么是没有中国“FDA”的许可证,要么是没有收费标准,开展起来既复杂又风险高,还不能收费,所以就导致了大家抢着做筛查,没人做诊断的乱象。不做确诊检查,根据这些假阳性率很高的筛查结果就让孕妇做人工流产或是引产是十分不负责任的做法。缺少多学科的合作:TORCH感染的筛查与诊断不仅仅是产科医生的事,还需要超声医生,实验室,新生儿科医生,以及儿科医生的多学科合作和随访配合。而国内的现状是各学科之间很少沟通,对高危新生儿缺乏系统的检查与随访。所以TORCH检查在中国开展了这么多年,我们依然无法得出一个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国的可靠临床结论,并对患者进行负责任的临床咨询,我们所使用的数据还是国外的数据,这显然不合适。TORCH筛查与诊断的乱象混乱一:假阳性率高如前所述,不少医院所采用的是简单的定性试验,导致假阳性率偏高,部分医生过度解读,在不做确诊试验的前提下就建议终止妊娠。混乱二:做的时间不对出生缺陷的管理原则是三级预防,最好是一级预防,也就是在孕前进行TORCH筛查,来确定女性的免疫状态,发现高危人群。其次是二级预防,也就是在怀孕后进行TORCH筛查和必要的产前诊断。然后是三级预防,就是对新生儿进行TORCH检查,早发现早干预。现在大家普遍是在怀孕后才做TORCH筛查,而且是在进入孕中期以后才做,让医生无法准确判断感染的时间段,这就让结果的解读很困难。混乱三:无法做确诊试验或检查在TORCH筛查普遍开展的中国,不少用来帮助进行TORCH感染确诊试验的试剂和方法居然至今还没有得到中国FDA的批准或者是没有收费标准。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也是为什么即使是专家也无能为力的根本原因。另外,TORCH感染导致的异常的表型也很难在宫内得到诊断,例如耳聋和智力的影响,这些异常用超声检查是无法发现的,这也是临床医生的无奈之一。混乱四:解读离谱多数的临床医生对TORCH感染的后果、筛查和诊断缺乏系统科学的了解。在教科书和文献中对TORCH感染的后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把病原体大流行时期的资料和结果应用到非大流行时期。例如风疹病毒发生变异,毒力明显增强时会导致风疹病毒感染的大流行,这时候就会导致比较高的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而在非大流行时期感染风疹病毒,就不一定导致这么严重的伤害,把病毒大流行时期的资料应用到非大流行时期,显然不合适。关于TORCH筛查与诊断的建议:1.不常规推荐每个人都做,推荐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和诊断。2.推荐在孕前检查,在合适的孕周检查(按照相应的指南执行)。3.在能够进一步做诊断的机构做筛查(No Diagnosis, No Screening),如果开展筛查的机构没有进一步的诊断能力,必须和能够做诊断的机构建立合理的转诊机制。4.推荐采用定量的检测方法,推荐测定IgG抗体的亲和力。5.诊断中心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可以进行羊膜腔穿刺并运用分子诊断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确认,可以有能力对胎儿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的超声检查,可以提供多学科会诊,有能力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系统的长时间随访。给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对于优生检查有一个基本了解,目前的医学不是万能的,有很多方面医生也不能解释清楚,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产科医生的无奈!
日常食物胆固醇含量自然界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胆固醇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胆石症等疾病密切相关。人体血液中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是2.1-5.1mmol/L之间。建议每天摄入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含300毫克胆固醇食量表(按可食用部分计)内脏及畜肉累 食物名称食物重量(克) 卤猪肝64鸡肝84扇贝86羊肝86鸭肝96鸡胗102羊腰子104乌贼112河蟹112鲍鱼123乌鱼蛋123河虾125墨鱼133香螺151对虾155鸡心155猪蹄156蛋类鱼虾蟹贝类食物名称食物重量(克)鸡蛋黄1个20约1/3个整鸡蛋22约2/3个整鸡蛋46虾米57约6个鹌鹑蛋58虾皮70银鱼83常用食物胆固醇食量表(按可食用部分计)食物名称所含胆固醇(毫克)1个鸡翅200克1702两对虾1931个鸡腿220克2181个蛋黄20克3021个鸡蛋60克8031两羊肉串121两酱牛肉202两鲫鱼211两烧羊肉221两猪瘦肉321两鸡胸50克331两牛百叶351袋牛奶(平均)302两草鱼100克472两罗非鱼541两猪排骨601两蟹肉652两小黄花鱼742两带鱼761两猪肝901两猪口条1151两猪肚145
经历了HCG阳性时的举家欢喜,但这欢喜没持续多久,接踪而至的是长达数月的早孕呕吐,好不容易熬到NT之后,接下来又要面对的是各种纠结。纠结在哪家医院产检,纠结找专家还是普通医生。但是最让孕妈们纠结的莫过于---唐筛、无创、羊水穿刺,我该如何选择?问我这些的患者很多,今天我借花献佛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检查方法:首先是各种检查的优缺点唐氏筛查优缺点①优点:经济实惠(两三百块钱)、无创(只需抽取静脉血)②缺点:检出率及准确性低(就算最全面的早中期联合筛查也只能检出80-90%的患儿),假阳性率高(唐氏筛查高危的,经确诊最后很大一部分不是)。无创NDA优缺点①优点:无创(只需抽取静脉血)、检出率准确率高(能检出99%的患儿),假阳性率低(无创高危的,经确诊最后极个别不是)。②缺点:费用高(全国各地2000多---3000不等)、检测面窄(目前针对21、18、13三体准确性高,性染色体准确性稍低,其他染色体准确性有限(其他染色体异常往往也表现成唐筛高风险)。但无创的检测范围已覆盖了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羊水穿刺优缺点①优点:能一次检测46条染色体,不但数目异常,>10M的结构异常也能检出。另外还能进行基因芯片及单基因疾病检测。准确性高(染色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目前检测范围最广,准确性最高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②缺点:有一定风险(流产率0.5-1‰),极个别的会细胞培养失败,须改做其他检查或重新穿刺。我究竟该如何选择?经济实惠型组合唐氏筛查→无创DNA→羊水穿刺先做唐氏筛查:高风险或伴发其他危险因素再行无创或者羊水穿刺,此组合费用低,安全,因为无创的加入,羊水穿刺的孕妈数量会大幅减少。但此组合会漏掉约10%的唐氏患儿。适合无高危因素普通孕妈,勤俭持家型。奢华型组合无创DNA→羊水穿刺不做唐氏筛查直接做无创DNA,无创高风险或伴发其他危险因素再行羊水穿刺,因为无创的直接应用,此组合费用高,检出率高,能检出99%唐氏患儿。此组合的瑕疵是会漏掉极少数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患儿。适合无高危因素普通孕妈,奢华小资型。精确型组合高危因素→羊水穿刺此组合检出率最高,能检测出所有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如加做SNP基因芯片能检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杂合性缺失及单亲二倍体。特别适合那些有过异常生育史、家族史及伴发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妈。
孕中期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 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小剂量的铁剂;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奶和奶制品,豆类、坚果、绿色蔬菜、各种瓜子等。孕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注:10%都属正常范围
1.肺癌死亡率近50年涨了快9倍在近50年中国居民死因的跟踪调查中,癌症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三大死因之一。2020年,癌症死亡率在中国人全死因中占到23.87%,仅次于心脏病。相当于每5个死亡的人里就有1个是死于癌症。在各类癌症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是中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五大癌症。其中,肺癌死亡率的增长速度最快,2017年粗死亡率(不考虑人口等因素)较上世纪70年代涨了快9倍。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们肺癌的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2017年我们有这样的数据,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五十七,男性是十万分之七十四,女性是十万分之三十九;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发肺癌将超过100万,而且最严重的问题是百分之七十五的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5年生存数仅有百分之十五,但好在现在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效,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2.查出有肺部小结节是否必须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多是在健康查体中发现的,一部分会发展为肺癌。查出有肺部小结节是否必须手术切除?在当今先进的诊断设备和医疗技术条件下,早期发现肺癌并进行彻底根治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人们普遍缺乏主动查体的意识,以至于大多数肺癌患者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早期肺癌没有任何症状,在临床上因出现症状的第一次就诊时85%的肺癌患者就已经是晚期了,晚期肺癌的总治愈率只有不到5%,而最早期的一期A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90%。最新研究显示:通过低剂量CT实现的肺癌早诊能降低总死亡率20%。早期肺癌主要表现为无症状的肺部小结节,根据NCCN肺癌早期筛查指南,陈艾江教授建议对肺癌的高危人群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CT检查,如55岁以上,吸烟3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乘以年数)和50岁以上吸烟20包年且有危险因素者。3.超过10mm的肺部小结节需要手术切除目前先进的CT可以发现很小的结节,这些结节中有可能潜伏着恶性肿瘤细胞,因此,有些查出肺部有结节的人思想压力很大,觉得自己有可能得肺癌了,一定要做手术切除!但陈艾江教授认为“健康人检查,10%会发现有肺部小结节,没有任何症状,不是所有得肺结节都需要手术切除。小结节到底要不要切,要根据结节的大小、形状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选择观察或在合适时机手术。陈艾江教授强调:4mm以下的结节在临床上没有意义,5到8mm的结节半年随访一次,8到10mm的结节要三个月复查一次,如无变化逐渐增加复查时间,并连续观察两年,而超过10mm的结节就要考虑胸腔镜微创手术了。当然现在亚洲人群中高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肺部病变引起了胸外科界广泛重视,在CT上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文献报道70-80%都是恶性或潜在恶性的,比实性结节更危险。但这种结节发展很慢,有的甚至10年不变,胸腔镜切除率100%。所以发现了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可根据具体情况择期胸腔镜切除即可。现代胸腔镜技术只在胸部切开两三个小孔即能完成手术,术后3-5天即可出院。陈艾江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北大人民医院胸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并致力于推广肺部微创小结节早诊早治的中心)师从王俊院士,李剑锋教授,是河北省最早开展胸腔镜手术的专家之一。
孕早期妇女膳食指南一、膳食清淡、适口二、少食多餐三、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四、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五、戒烟、禁酒孕中、末期妇女膳食指一、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二、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三、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四、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五、禁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一、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摄入二、适当增饮奶类,多喝汤水三、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四、忌烟酒,避免喝浓茶和咖啡五、科学活动和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近些年,随着肩关节疼痛的知识在大众中得到了普及,大家慢慢知道了“肩袖撕裂”这个疾病,肩袖撕裂是最常见的肩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也是运动医学科在诊治肩关节疼痛领域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在之前的科普中,我们带大家认识了肩关节和肩袖,今天继续聊一聊,肩袖为什么会撕裂?肩袖撕裂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摔倒受伤才会导致肩袖撕裂。实际上,在临床中,大部分肩袖撕裂的患者并没有外伤史,只有少部分患者有急性外伤史,比如摔倒、意外受伤等。1外撞击(肩峰下撞击征)最常见的病因叫做外撞击,学名叫做肩峰下撞击征。大家看X线报告或者核磁报告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个诊断名称——肩峰下撞击。如果从字面看,大家可能会认为,我的肩膀撞到哪儿了,受到撞击而受伤,就叫做肩峰下撞击。所以,在门诊中经常会有患者问,“我没撞过肩膀啊,没受过伤啊,为啥说我撞击呢?”我们看看最常见的抬肩动作,在抬肩动作的时候,冈上肌腱的止点——肱骨大结节,特别容易和它上面的骨头,就是之前提到的肩峰,发生接触磨擦。由于磨损撞击主要发生在肩袖的外表面,所以叫做外撞击,或肩峰下撞击。在进行抬肩的动作时,当手臂与躯干的夹角达到60度时,这两块骨头开始接触,患者会感到疼痛;当抬肩角度超过120度之后,两块骨头就不再接触,患者也不会有疼痛感。疼痛的范围一般在抬肩60-120度之间。如果肩峰和肩袖的上表面的接触撞击只是偶尔发生,肩袖就没事;但是如果经常发生摩擦撞击,冈上肌腱的止点就会发生磨损、撕裂,肩袖就撕裂了,就像衣服穿旧了一样,天天磨同一个位置,很容易就磨破了。通过观察肩袖的截面图可以发现,冈上肌腱在肩峰和肱骨大结节这两块硬骨头之间,容积非常有限。如果肩袖上方的肩峰增生了、变厚了、带钩了、那么肩峰下方的冈上肌腱的容积就更为有限,肩峰对它下方的冈上肌腱的切割磨损能力就会加倍,肩袖撕裂发生速度就会明显变快。这就是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开X线检查的原因——观察肩峰的形状。有的人肩峰是平的,有的人肩峰长得是弧形的,或者带钩的,这种钩形或者弧形的肩峰是肩袖撕裂的高危人群。2肩袖退变老化肩袖撕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肌腱的退变、老化。肩袖是肌腱,就像皮肤会长皱纹一样,随着年龄增大,肌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老化,会失去弹性,质量变差。这样的肌腱就很容易断裂,有时候轻微外力或者压根没有外力,肌腱就撕裂了,所以肩袖撕裂多数人没有外伤。就像绳子一样,在反复使用过程中,慢慢磨损,慢慢撕裂,最后完全断裂。所以肩袖撕裂是个中老年疾病,发病的概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常见的肩袖撕裂病人的年龄是50-80岁,年龄越大,肌腱质量越差,撕裂的也就越多。但是近些年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有人20、30岁,也发生肩袖撕裂,这部分人发生撕裂的原因,部分是因为肩峰形状有问题,是钩形或者弧形的,另一部分是是健身房出来的,过度锻炼导致的。3过度劳损:家务、职业、健身运动刚才讲到了,当手臂上抬超过60度的时候,肩袖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长期重复这样端着胳膊的动作,会导致肩袖撕裂。这样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端锅炒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可能还要看孙子,抱小孩。还有的中老年朋友喜欢打麻将、跳广场舞等。这些动作大多是架着胳膊、举着胳膊完成的,所以中老年阿姨们的肩袖撕裂是很多见的。中老年叔叔们的家务要少一些,可是呢,他们喜欢锻炼,公园里玩单杠、乒乓球;家里面有个重东西要搬一下,搬个花盆、换个桶装水通常是叔叔们出马,这也是他们肩袖撕裂的原因。肩袖撕裂,还一些职业因素在里面。比如老师上课经常写板书,总端着胳膊;一些画家、书法家经常端着胳膊写大字、作画;我们外科医生经常做手术,也是这个抬肩角度。这个姿势时间长了,发现胳膊酸了,放下待会儿,肩袖可能就有问题了;当然,职业运动员里肩袖撕裂也不少见,主要是一些上肢使用多的项目,容易造成肩袖损伤。另外,有些年轻人,20-30岁也会肩袖撕裂,大多是是健身爱好者,经常进行杠铃锻炼,抬手臂侧平举。我们有时候开玩笑会说,侧平举这个动作,就是“肩袖杀”,专门伤肩袖的,正好是60-120度抬肩。还有个男孩,刚刚20多岁,酷爱篮球,他说每天会投篮1000个。1000个投篮,光是捡球就是个费劲的事,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肩袖撕裂。4创伤:摔伤、车祸伤等摔伤、车祸伤等暴力损伤,可导致正常肩袖的撕裂,轻微的创伤可导致已经存在退变肩袖的撕裂。肩袖撕裂分期如果没有急性外伤,肩袖撕裂的发展,一般分为3个阶段。从最开始的肩袖水肿和出血,就是肌腱炎症表现,但是还没有到肌腱撕裂程度,发展到肌腱部分撕裂,因为肩袖有一定的厚度,约1cm左右,有时会有部分厚度断裂,最后再发展到全层撕裂,以至于巨大撕裂,最终发展为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再细分一下,肩袖部分撕裂,分为上表面撕裂,也就是滑囊侧撕裂,一般跟它上方的肩峰有明显关系;还有下表面撕裂,叫做关节侧撕裂;以及中间层撕裂,也就是肌腱内部撕裂。全层撕裂,根据裂口大小分为小、中、大以及巨大撕裂。中、小撕裂处理比较容易,巨大撕裂临床上处理起来就非常困难了,慢慢变成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就非常严重了。
诺贝尔奖得主斯坦曼在2007年确诊胰腺癌后,积极尝试自己发明的细胞免疫疗法,生命从预期的数月延长至4年。而乔布斯所患的胰腺癌致死率比前者要低,最初错误的“自我治疗”是导致病情延误、恶化的重要原因。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前CEO史蒂芬·乔布斯(Steve Jobs)罹患胰腺癌病逝,这位曾经“改变了世界”的科技天才英年早逝,不禁让世人扼腕叹息;而此前,9月30日美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也因该病去世。三天后,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其荣膺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这位最先发现“树突状细胞”并在生命最后时刻利用该研究成果与癌症抗争的免疫学家,没能亲耳听到自己获奖的喜讯,更是让人深感惋惜!癌症之王乔布斯与斯坦曼所患的胰腺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该病的致死率可达95%,确诊该病后能够存活五年的患者十分罕见(<5%),因此胰腺癌又被称作“癌症之王”。此前,罹患此病的不乏男高音帕瓦罗蒂、影星帕特里克(《人鬼情未了》男主演)等名人。人体的胰腺兼具内外分泌作用。胰腺的主要实体负责产生消化酶,是胰腺的“外分泌部”。在胰脏周围如岛屿般散状分布着许多细胞群,被称为胰岛。胰岛所产生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控制糖的代谢,属于“胰岛内分泌部”。乔布斯在2003年诊断出患有 “胰岛细胞肿瘤”当属“胰腺内分泌肿瘤”,并非致死率更高的“胰腺外分泌肿瘤”。该病症病情发展缓慢,能够存活数年的患者不在少数,但是胰岛细胞肿瘤一旦转移,病情就会迅速恶化。胰岛细胞肿瘤的发病率在胰腺癌中非常稀少,事实上,乔布斯所患癌症的肿瘤基因也十分罕见,全世界尚不足二十人;而斯坦曼所患的病症为“胰腺外分泌型肿瘤”,该病患者的存活期往往只有数月。临床上所说的胰腺癌的高致死率也是指后者。造成胰腺癌如此高的致死率,主要原因在于,临床上病情诊断的往往滞后和治疗手段的比较匮乏。胰腺癌不同于肺癌、结肠癌等其他癌症,病人在患病初期没有显著的特别症状。当出现黄疸、体重迅速减轻等并发症时,往往实体瘤已经形成,癌细胞开始扩散。目前,临床上主要以CT等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由于胰腺位于小腹深处,早期发现癌变组织难度颇大。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和放、化疗等常规手段。由于胰腺位于人体小腹,与胃、十二指肠等器官邻近,手术清除肿瘤难度极大。而采取吉西他滨等药物化疗,既会造成“肝毒性”副作用,又会抑制人体免疫力,引起其他并发症。斯坦曼在2007年确诊胰腺癌后,积极尝试基于树突状细胞的治疗性疫苗(DC疫苗)。借助这种“细胞免疫疗法”,他的生命从预期的数月延长至4年。而乔布斯所患的“胰岛细胞肿瘤”并非致死率更高的“胰腺外分泌肿瘤”,虽经手术切除胰腺、肝脏移植手术,却最终因并发症去世。倘若单纯从医学的角度说,斯坦曼与病魔抗争的4年,与乔布斯存活的8年相比,前者的治疗更为成功。两种自我治疗最新出版的《乔布斯传》披露:2003年10月,乔布斯在例行的体检中诊断出“胰腺癌”,此后的进一步诊断表明:其所患病症为“胰岛细胞肿瘤”(胰岛内分泌肿瘤),而非致死率更高的胰岛外分泌肿瘤。但是,这位著名的素食主义者曾一度拒绝手术治疗,自作主张地服用果汁、中草药,甚至用针灸进行自我治疗。直到大半年后,当他真正意识到癌症最终会夺去他生命的时候,才于2004年7月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接受“Whipple手术”。从当时的情况看,手术非常成功,乔布斯也于当年9月份就重新回到了苹果公司。2008年,iPhone3G的发布大会上乔布斯显得异常消瘦、憔悴。苹果公司官方曾轻描淡写地宣称乔布斯仅仅是受到“常见细菌感染”。直到2009年1月,乔布斯最终自己承认,体重的减轻源于体内激素失衡,并需要进一步治疗。4月乔布斯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由于肿瘤患者并非肝移植的绝对适应人群,人们猜测“肝脏移植”表明乔布斯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术后,乔布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力低下,最终因为移植手术的并发症而去世。现在看来乔布斯最初不专业的“自我治疗”,是导致病情延误、恶化的主要原因。斯坦曼作为一名免疫学家,2007年发现患有胰腺癌后,面对临床上治疗手段匮乏的窘境,他回到了其所擅长的领域——免疫学。斯坦曼深信:利用其先前发现的树突状细胞,激发自身的免疫力,依靠后者去清除肿瘤。在他的实验室里常常聚集着来自罗氏、基因泰克等制药公司的肿瘤专家。斯坦曼与这些专家像讨论实验一样,坦然地谈论自己的病情,不断调整着治疗策略。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化疗外,斯坦曼积极尝试三种基于树突状细胞的DC疫苗。虽然斯坦曼最终没能治愈他的癌症,但是作为一名免疫学家,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将生命由预期的数月延长到四年,这在临床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免疫系统的“始动者”作为免疫学家的斯坦曼,他的第一个工作其实是个内科医生。1968年,斯坦曼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后,曾短暂地就职于麻省医院。在临床实践中,他注意到接种过肺结核疫苗的人,在结核毒素皮试时会显现阳性。这是一个常见的免疫应答反应。但是,斯坦曼则试图进一步搞清免疫反应的过程细节。抗原是如何启动免疫应答?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免疫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机体是如何识别自我和非我,即“抗原递呈”。由于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巨噬细胞与抗原递呈有关,于是,斯坦曼师从洛克菲勒大学的库恩教授(Zanvil Cohn)进行博士后研究,后者是免疫学上研究巨噬细胞的先驱性人物。斯坦曼在研究中发现:小鼠的脾细胞混合物能够刺激羊的红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这也是首次在体外激活免疫应答。但是单纯的淋巴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到底谁才是真正免疫系统的“始动者”呢?斯坦曼做了一个既简单又重要的实验,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脾细胞混悬液。结果他发现了一种形态呈放射状的细胞。由于它不同于已发现的所有淋巴细胞,所以斯坦曼将其命名为“树突状细胞”,此后,斯坦曼又在血液和外周免疫器官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并大胆推测它可能就是负责抗原呈递,激活免疫应答的细胞。1973年斯坦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上。由于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只占到脾细胞的1%,当时科学界并不认可斯坦曼的发现。甚至猜测,树突状细胞也许只是培养皿上的“赝象”。为此,斯坦曼设计了详细的树突状细胞的纯化流程。并且发明了利用小鼠和人的祖细胞,体外制备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此后的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能够大量表达抗原递呈分子。因此,它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是巨噬细胞的一百倍。这时候人们才发现树突状细胞的重要性,原来它才是机体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来自肿瘤的DC疫苗健康的人体其实也含有癌细胞,但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免疫系统遏制癌细胞的生长使其不能形成肿瘤。一旦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肿瘤抗原,那么癌变就会迅速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癌症也是一种免疫疾病。既然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如果让树突状细胞负载肿瘤抗原,将癌变的信息传达给免疫系统,那么,就有可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去治疗癌症。这便是DC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治疗原理。斯坦曼生前至少尝试过两种基于树突状细胞的DC疫苗。使用的树突状细胞和肿瘤抗原均是从其体内分离得到。所不同的是,一种抗原是直接来自肿瘤组织短肽。另外一种则是肿瘤细胞的RNA表达后生成抗原。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了这种来自于肿瘤的DC疫苗后,斯坦曼体内的免疫反应确实发生了变化。约占到总数8%的淋巴都以肿瘤细胞作为靶点进行攻击。斯坦曼的实验只有他自己一个受试者,在科学上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这种先驱性的工作至少表明,DC疫苗在治疗“癌症之王”上可能很有希望。目前已有医药公司利用斯坦曼的临床数据,开始研究针对于胰腺癌的DC疫苗。斯坦曼作为一名免疫学家,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及其生物功能,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被尊称为“树突状细胞之父”。而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后,开创了“细胞免疫疗法”。目前,除了2010年已经上市的Provenge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外,尚有治疗宫颈癌、艾滋病、红斑狼疮等的多种DC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DC疫苗为代表的“细胞免疫疗法”,已经逐渐成为继手术、放、化疗后的第三种癌症治疗策略。正如《自然》杂志所云,斯坦曼“毕生的战斗,成就了一个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