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几乎每天都会面对患者或家属同样的问题:胃切除了还能吃饭吗?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一天要吃几顿?每顿能吃多少?这些都是患者和家属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有必要在此做一总结,以期能为胃切除术后患者和家属提供少许帮助和借鉴。 回答上述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胃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食物经过咀嚼并混以唾液后被吞咽入胃,经过分泌胃液和蠕动,研磨搅拌成半液状食糜,分次小量逐步排至十二指肠及小肠以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胃本身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限。因此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食物、分泌胃液、搅拌食物和排空食物,为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进行准备和输送。由于胃被部分或全部切除后,消化道进行了重建,从而引起一些生理功能的改变,诸如胃腔小了或没了,食物机械性搅拌的机会少了,消化液的产生少了,部分消化液出现非理性返流,食物常常过快进入空肠内(倾倒综合征)等。因此,科学地调整饮食既是积极的手术后治疗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保健措施。否则,易导致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 胃切除术后饮食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手术后早期必须严格遵循少食多餐、清淡、质软、高蛋白、低脂、低糖、忌冷、忌辛辣、忌酸的原则: 1.少食多餐 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的储存食物的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所以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每餐以胃手术前的1/3-1/4量为度,通过增加进食次数以达到人体所需要的进食总量,以每日5-6餐为宜。 2.选择低脂、清淡、质软的饮食 低脂饮食可防止手术后常见的脂肪性腹泻,低糖饮食可减少糖类发酵引致的胃肠胀气,弥补消化液分泌减少及非生理性返流所造成的消化力下降状态。 3.高蛋白、高热能、低碳水化合物、少渣、易消化食物 胃大部分切除后,很多患者短期内会有营养不良的后遗症,因此必须加强蛋白质的摄入,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铁、钾、钠、氯等,少用单糖及双糖,预防诱发倾倒综合征。此外,全胃切除患者因贲门也被切除(贲门位于食管与胃交界处,可防止胃内食物返流至食管),进食后不宜马上平卧,应至少半小时后才能睡,平时睡觉时上半身宜抬高15-30度,以防返流性食管炎。 4.在烹调方法上要注意尽可能采用煮、蒸、炖等烹调方式,而不要采用凉拌、油炸、生煎等方法,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三阶段饮食恢复 胃切除术后的不同时期,饮食恢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临床上将其饮食大致分为3个阶段:流质饮食阶段、半流质饮食阶段、软食和普食阶段。不同阶段对饮食有不同的要求。故对胃切除病人的饮食应做好以下几点。 1.流质饮食阶段 一般情况下,胃切除手术后,排除吻合口出血或漏,病人在1—3d内肠功能可逐渐恢复,当肠道通气后,已有排气者会有饥饿感,应按流食原则先给少量饮水,每次以30-50ml为宜。如无不良反应,就可进食少量清流质饮食,如米汤、稀藕粉、蜂蜜水、面汤、青菜汤、蛋花汤、水果汁等,每次饮用100ml左右,每日餐次为7~8次,饮食应保证新鲜,温度适宜。 2.半流质饮食阶段 病人进食后如无无明显恶心呕吐,1-2天后可进食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稀饭、蛋羹等,一般一天进食5-6次左右。恢复半流质饮食后患者即可以出院休养。 3.软食及普食阶段 病人进半流质饮食2—3周后,如无不良反应,可改为软食,再经2周左右后,可进食普通饮食,但不宜进食刺激性和油炸食品、忌烟酒。在胃切除术后的恢复期,要注意慢慢地增加饮食量,逐渐减少进餐次数,最终恢复到正常人的饮食。全胃切除患者建议长期进食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为宜。 综观以上原则,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的饮食应以精粮食品如大米、面条等为主食,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禽肉、蛋、瘦猪肉或新鲜的豆制品等为辅食,并适量进食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烹调上应该严格掌握容易消化、 忌辛辣、忌冷、忌酸的原则。从生理学的观点和外科临床实践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的残胃或代胃经一段时间后,会渐渐出现代偿性增大,这就意味着可适当增加些进食量,当然也需因人而异,因为这个阶段的健康恢复程度个体差异很大。具体怎样吃、吃多少,应以个人的感觉、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而有所差异。其掌握标准是,进食后无不适感、吸收良好、体重较手术初期有所回升、精神与体力可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
1.每隔三天复查血常规(不需要空腹抽血化验) 2.每周复查一次肝肾功能电解质(需要空腹抽血化验) 家离我院较远的患者,可以在附近的医院抽血检查(乡镇、县区医院均可以),将结果拍照上传到我的好大夫网站 这一点至关重要,请大家一定要配合。因为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骨髓造血细胞及肝肾胃肠道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只要及时发现处理,一般都可以恢复,发现晚了,治疗难度就明显增加,甚至发生危险。 化疗期间的骨髓抑制会导致白细胞下降,表现为乏力、肌肉酸胀、食欲下降、嗜睡、低热等症状。白细胞能帮助人体抵抗外来的细菌,当白细胞太低时,抵抗力会变弱而容易感冒或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因此在天冷季节,病人要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注意保暖,戴好口罩、围巾。减少亲友探访,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等疾病的感染者。 由于天气寒冷,手臂血管遇冷会收缩,容易造成进针困难或药物外渗。因此对于没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PORT)的病人,输液前揉搓手部或者用暖手袋。在输液时,一定注意保护输液手臂,减少手臂活动,穿刺手臂有任何疼痛或不适,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 另外,化疗期间的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常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或与他人接触后。洗手要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即使天气寒冷,也要定时保持室内空气通风、温度适宜。合理饮食,选择易消化和吸收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出现发烧,体温超过38.5度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抗菌药和退烧药。当白细胞计数
今天咱们来聊聊直肠癌患者在进行预防性造口手术后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造口高排综合征。这个话题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跟咱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做了或者即将要做预防性造口手术的朋友们来说,了解这一点特别重要。什么是造口高排综合征?简单来说,造口高排综合征就是指造口排出的东西比正常情况下要多得多。这不仅仅意味着你得更频繁地更换造口袋,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电解质失衡,甚至影响到你的营养吸收。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身体一直在流失大量的水分和重要的矿物质,那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健康状态,严重的话,还可能威胁生命安全。为什么会发生造口高排?造口高排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说手术中切除了太多的小肠,使得剩下的小肠不能很好地吸收水分;或者是服用了一些药物,比如利尿剂,让身体更快地排出水分;还有可能是由于一些疾病的影响,比如炎症性肠病发作,或者是短肠综合征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造口排出量增加。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有造口高排?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感到口渴、尿量减少、体重下降,或者是经常觉得疲倦无力,这些都可能是造口高排的迹象。当然了,最准确的判断还是需要去医院做些检查,比如血液检查,看看体内的电解质水平是否正常。应对造口高排,我们可以做些什么?1.及时补水补充电解质:多喝水,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通过输液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2.调整饮食: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吃含单糖、糖醇、乳糖等难消化的食品。3.药物帮助:有些药物比如洛哌丁胺可以帮助减缓肠道蠕动,减少造口的排出量。当然,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4.造口护理:保持造口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定期更换造口袋,使用专门的皮肤保护产品,防止皮肤受损。最后,心态也很重要!面对造口高排,可能会让你感到焦虑不安,但是请记住,这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与医生沟通,遵循医嘱,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一挑战。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直肠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种常见问题——肛门刺激。这个问题听起来可能有点尴尬,但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别担心,这里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缓解不适。温水坐浴:轻松又有效你知道吗?每天泡个温水浴,对缓解肛门刺激超级有用。你只需要准备一个坐浴盆,每天坐进去泡个15到20分钟。记住,是温水而不是热水哦,这样可以放松肛门周围的肌肉,减轻疼痛和炎症。冷敷:快速镇痛有时候,肛门周围会有点肿胀,这时候你可以试试冷敷。拿个冰袋,用毛巾包起来,轻轻放在肛门附近。注意不要直接把冰块放在皮肤上,防止冻伤。这样做可以很快缓解疼痛和肿胀。使用保湿霜或药膏:呵护娇嫩肌肤排便后,可以擦点保湿霜或者医生推荐的药膏,尤其是那种温和无刺激的。这样可以减少肛门周围皮肤的干燥和刺激感,让肌肤更加舒适。保持干燥:远离潮湿每次上完厕所,记得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拍干肛门周围。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吹干。保持这个区域的干燥很重要,不然湿润的环境会让刺激感加剧。舒适坐姿:减少压力如果你需要长时间坐着,可以考虑用一个软垫,最好是那种甜甜圈形状的,可以减轻对肛门的压力。这样坐着会舒服很多。合理饮食:软化大便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这些都能帮助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摩擦。排便前还可以用点水溶性润滑剂,让大便更容易通过,减少对肛门的刺激。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辣的、油炸的或者太烫太冷的食物,还有咖啡之类的饮品。这些食物可能会让你的肛门感觉更不舒服。不要提重物:避免腹部压力手术后的一段时间里,尽量不要提重物,因为这样会增加腹部的压力,可能导致肛门区域的不适。休息充分:加速康复最后,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不要过度劳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手术后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快地恢复。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你缓解直肠癌术后肛门刺激的症状。
你知道吗?在我们体内,有一种叫做ctDNA的东西,全称是“循环肿瘤DNA”。这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它就是从肿瘤细胞里跑出来的一小段DNA,它们在我们的血液里游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ctDNA在结直肠癌手术之后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做ctDNA检测?想象一下,你刚做完结直肠癌手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肿瘤已经切除了。但是,有时候一些非常小的癌细胞可能还藏在身体里,用普通的检查方法是看不到的。这时候,ctDNA就像一个侦探,帮我们找到这些“逃犯”。发现早期复发ctDNA检测就像是一台“早期警报器”。它能比传统的CT扫描或者X光片更早地发现癌症是否有复发的迹象。这是因为,当肿瘤开始重新生长时,它会释放出更多的ctDNA到血液里。所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DNA,我们可以提前知道是不是需要采取行动。制定更好的治疗计划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血液里有ctDNA,这就意味着可能需要再做些额外的治疗,比如化疗或者是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治疗。相反,如果检测结果是好的,那么可能就不需要过多担心或者频繁地去做其他检查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有时候,频繁的检查不仅让人感到疲惫,还会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ctDNA检测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哪些病人真的需要做更多的检查,哪些病人则可以稍微放松一些。让治疗更个性化每个人的肿瘤都是不一样的,ctDNA检测能让我们了解到肿瘤的具体情况,比如它有哪些特殊的突变。这样,医生就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总之,ctDNA检测就像是结直肠癌手术后的一个好帮手,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可能的复发,还能让治疗变得更加个性化。虽然这项技术还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之中,但是它已经在帮助很多患者更好地管理他们的健康。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根据肿瘤的发展阶段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区别。对于二期(StageII)和三期(StageIII)的肠癌患者来说(平时我们说的“中期肠癌”),手术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手术之后是否需要进行辅助化疗,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术后化疗在这两类患者中的重要性和好处。什么是二期和三期肠癌?二期肠癌:这意味着肿瘤已经穿透了肠壁,但还没有扩散到周围的淋巴结。也就是说,除了肿瘤本身,其他地方暂时还没有发现癌细胞。三期肠癌:这时候肿瘤不仅穿透了肠壁,而且还扩散到了附近的淋巴结,但还没有扩散到身体的其他远端部位。为什么需要术后化疗?手术虽然可以切除肿瘤,但有时候会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癌细胞残留在体内。这些“隐形”的癌细胞可能会导致癌症复发。术后化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杀死这些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帮助患者活得更久。二期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对于二期肠癌患者来说,是否需要术后化疗要看是否有“高危因素”。这些高危因素包括:手术切口附近还有癌细胞(切缘阳性)癌细胞侵犯了淋巴管或血管癌细胞侵犯了神经肿瘤穿破了肠壁手术中取样的淋巴结数量不够多(少于12个)如果没有这些高危因素,患者的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大概在10%到20%之间。这种情况下,化疗可能带来的额外好处不大。但是,如果有高危因素,复发的风险可能会上升到3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化疗可以将复发风险降低到更接近于无高危因素患者的水平,即可能将复发率降低至20%以下。三期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对于三期肠癌患者,化疗几乎是必须的。化疗不仅可以帮助消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还能提高患者不再复发的机会。具体而言,三期肠癌患者如果不接受辅助化疗,其复发率可能会超过50%,甚至更高。而那些接受了标准辅助化疗方案(比如FOLFOX或CapeOx方案)的三期肠癌患者,其复发风险可以显著降低,部分研究表明,三期肠癌患者在做了标准的化疗之后,复发的风险可以降低20%到30%,活得更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化疗的副作用及如何应对虽然化疗有很多好处,但它也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掉头发、免疫力下降等。这些副作用可以通过一些支持性治疗来缓解,比如使用止吐药、营养支持等方法,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地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总的来说,对于二期和三期肠癌患者,术后化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让患者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但是,是否进行化疗还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包括病理报告、整体健康状况和个人的意愿。患者应该跟医生好好沟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粘连性肠梗阻”是我们外科医生经常会碰到的术后并发症,治疗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使用肠梗阻导管来帮助缓解症状。而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这种治疗方式。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来聊聊肠梗阻导管的治疗。那么什么是肠梗阻导管?肠梗阻导管实际上是一根细长的软管,它的作用就像一个小小的“水管工”,用来疏通堵塞的管道——在这个例子中,就是你的肠道。这根导管可以通过你的鼻子轻轻地进入胃里,然后一直延伸到肠道中,医生会在X光或者内窥镜的帮助下确保导管正确地放置到位。导管是如何工作的?一旦导管到位,它就可以连接到一个小机器上,这个机器会产生负压,帮助吸出肠道里的积液和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肠道的压力降低,减少腹胀的感觉,让你感觉舒服些。同时,通过导管还可以给肠道输送一些药物或者营养物质,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为什么选择导管治疗?选择导管治疗有几个明显的好处:不用开刀:与传统的手术不同,导管治疗不需要开刀,减少了手术带来的创伤。快速缓解症状:一旦导管放置好,很快就能感觉到腹胀减轻,疼痛也会随之缓解。缩短住院时间:因为不用进行大手术,所以住院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它适合所有人吗?虽然导管治疗听起来很不错,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肠梗阻。对于那些只是部分堵塞的情况,导管治疗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是完全堵死或者有肠扭转的情况,可能就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了。使用导管有没有风险?任何医疗手段都有一定的风险,使用导管也不例外。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导管移位、堵塞或者断裂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过医生的专业操作和细心护理来尽量避免。总结如果你正面临肠梗阻的问题,不必过于担忧。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缓解症状,其中肠梗阻导管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具体采取哪种治疗方式,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给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记住,及时就医总是最好的选择。
“确诊直肠癌了,医生居然不给我做手术,我是不是没得治了”。我们经常会有患者有这样的困惑和焦虑,尤其是当医生建议先行新辅助放化疗而不是直接手术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治疗手段,我们今天将深入探讨新辅助放化疗的意义及其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什么是新辅助放化疗?首先,“新辅助”这个词的意思是在手术前进行的一种治疗方式。对于直肠癌来说,新辅助放化疗就是在手术之前,先通过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方式来缩小肿瘤的大小,使得手术更容易进行,同时也能减少癌症复发的风险。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一点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优缺点。新辅助放化疗的优点1.提高局部控制率:新辅助放化疗可以减少肿瘤的体积,使得肿瘤边界更加清晰,有助于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准确地切除病灶,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2.改善保肛率: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如果肿瘤较大,直接手术可能意味着需要进行永久性的人工肛门(造口术)。而新辅助治疗能够缩小肿瘤,提高保肛手术的成功率,这对于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3.可能提高生存率:尽管目前关于新辅助放化疗能否显著提高总体生存率的研究结果不一,但对于某些患者群体而言,这种治疗方法确实可能带来更好的预后。4.评估治疗反应:在新辅助治疗期间,医生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进而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新辅助放化疗的缺点1.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新辅助放化疗可能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增加,如伤口愈合问题、感染等,这是因为放射线可能会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使得手术后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2.延迟手术时间:新辅助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这可能会推迟手术的时间。对于某些快速进展的肿瘤,这种延迟可能不利。3.治疗相关副作用:放疗和化疗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脱发、疲劳感以及皮肤炎症等。这些副作用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状态,也可能导致精神上的压力。4.经济负担:新辅助放化疗的费用较高,并且因为治疗周期较长,可能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5.个体差异大:不同的患者对同一治疗方案的反应可能不同,有的患者可能会经历严重的副作用,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反应较轻。了解这些详细的优缺点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在考虑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之前,应该充分讨论,仔细评估,权衡利弊,严格掌握新辅助放化疗的适应症。新辅助放化疗的适应症1.局部晚期直肠癌:对于T3/T4期直肠癌(即肿瘤已经侵犯到直肠外的肌肉层或更远处),新辅助放化疗可以帮助缩小肿瘤,使得手术更容易进行,并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2.淋巴结阳性:如果直肠癌患者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N+),新辅助放化疗能够减少淋巴结中的癌细胞数量,降低术后复发的几率。3.低位直肠癌:对于靠近肛门的低位直肠癌,直接手术可能会导致需要永久性的造口(人工肛门)。通过新辅助放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从而增加保留肛门的机会。4.高危因素:某些高危特征的存在,如肿瘤侵犯血管、神经或邻近器官,也是推荐新辅助治疗的原因之一。5.年轻患者:在一些年轻患者中,考虑到他们预期寿命较长,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肿瘤,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6.无法立即手术的患者:如果肿瘤太大或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立即进行手术,则可能先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来减小肿瘤负荷,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7.多学科评估后的决定:最终是否采用新辅助放化疗,需要通过肿瘤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肿瘤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他们会考虑肿瘤的位置、大小、病理类型、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特别注意临床分期:新辅助放化疗通常用于II期和III期直肠癌患者,而对于I期直肠癌患者,一般不推荐常规使用。患者意愿: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偏好也非常重要,医生会充分告知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势和风险,以便患者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个性化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可能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患者对特定治疗的反应,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决策。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同时也需要高度个性化的评估过程。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计划应该是量身定制的。所以在任何医生不直接做手术,而且进行新辅助放化疗时候,请务必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获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保持乐观的态度,科学对待疾病,祝大家健康!
得了大肠癌,咱们得认真对待,这病可大可小,关键是得找对方法。治疗方法多,但最靠谱的还是手术,再配合点放疗、化疗这些辅助治疗。有些朋友可能听说过介入治疗、中医中药或者生物治疗,不是说这些方法不行,但效果咋样,还得打个问号,咱们还是得听医生的。确诊后,咱们得抓紧去正规医院找胃肠外科或结直肠外科的专家,别走弯路。医生会给咱们来个全面检查,看看肿瘤大小、位置,有没有转移到淋巴结、肝、肺这些地方。直肠癌的话,可能还得做个盆腔磁共振,评估肿瘤和肛门的距离,看看能不能保住肛门。手术方面,有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两种。腹腔镜手术恢复快,创伤小,现在很多大医院都推荐这种。不过,具体用哪种,还得看医院条件和医生建议。手术后,如果病理结果说病情比较严重,可能还得做化疗,用的药物一般是奥沙利铂加5-FU或者希罗达,有的还可以加上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个新招,用的药物能针对肿瘤的特定靶点。比如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这两种药对某些患者特别有效。不过,用之前得做些检查,比如K-RAS基因突变检查,看看适不适合。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特别重要。一般是每半年查一次血液肿瘤标志物CEA、CA199,再做个胸腹部CT,一年做一次肠镜。这样的复查得坚持至少5年,5年之后就按常规的肠癌筛查来。总之,得了大肠癌,关键是找对医生,按规范治疗,别轻信偏方,耽误了病情。咱们得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治疗过程中,有啥不懂的,多问医生,多沟通,这样才能心里有底,治疗效果也更好。
今天,咱们来聊聊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那些事儿,用大白话讲,希望能让大家更容易懂。首先,结直肠息肉,就是咱们肠子里长出的一些小肉疙瘩。大部分时候,咱们自己是感觉不到它们的,通常得做体检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做检查时才发现。这些小肉疙瘩,有的可能就是普通的,不会变坏;但有的,如果不管它,慢慢长大,就可能变成腺瘤,再不管,就有可能变成癌症。咱们国家现在结直肠癌发病率挺高的,所以得注意预防。预防的方法,就是从这些小肉疙瘩开始。大部分结直肠癌,其实都是从这些小疙瘩慢慢变过来的。这个过程可能要好几年,但有的人可能进展得快一些。那怎么发现这些小疙瘩呢?因为它们通常不会引起什么症状,所以得靠肠镜来发现。特别是那些小的腺瘤性息肉,它们没啥特别症状,一般都是慢慢长大,等做肠镜的时候才被发现。但如果它们长得越大或者时间越长,变成癌症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人得过结直肠癌,或者你自己以前长过息肉,或者饮食习惯不太健康,年纪又超过50岁,那就得注意了。建议你们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检查和肛门指检。如果有问题,再做肠镜;如果没问题,五年后再查一次就行。如果肠镜发现了息肉,别担心,医生会帮你处理。如果是小的、良性的,医生可能就直接在检查的时候把它切掉了。如果看起来不太好,或者个头比较大,医生会先取一小块做检查,确诊后再决定怎么治疗。即使息肉被切掉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如果咱们的肠道环境没变,它们可能还会再长出来。所以,有过息肉的人,得定期复查。如果是良性的,开始几年每年查一次,如果没事,后面可以时间长一些再查。最后,咱们平时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那些加工的肉制品,这样对肠道好,也能减少长息肉的风险。总之,结直肠癌很多都是从小肉疙瘩变过来的,所以咱们50岁以上的朋友,或者家里有这个病史的,最好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及时处理,就能避免它变成癌症。咱们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的机会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