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畸形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常见的有漏斗胸、鸡胸、叉状肋等。家长多因为孩子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往往忽视就医和治疗,这是错误的做法。胸壁畸形绝大多数为先天性疾病,随着孩子的成长,畸形程度会越来越明显,就严重限制了心肺系统的发育,特别是漏斗胸的孩子,心肺长期被凹陷的胸骨压迫,会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活动后气促、易罹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且会造成孩子心理负担及疾病,往往表现为缺乏自自信、沉默寡言、敏感多疑,甚至有较多的自杀倾向。故有此类疾病的患儿家属须重视。
支气管肺隔离症是非功能性的肺组织团块,由异常的体循环动脉供血,与天然的气管支气管没有支气管连接。可分为叶间型及叶内型。叶间型肺隔离症常发生在胸腔、膈肌、膈下等部位,左侧多见,男女比例3:1.完全独立于正常的肺,由单独的胸膜包裹,可与一些疾病并发。在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中,约5%伴有此类问题。叶内型肺隔离症常见于左侧,好发于肺下叶中央基底段及后侧基底段。产前没有诊断出来的多表现为后天反复发作的肺炎,甚至形成隔离肺内脓肿,因此需要手术切除,而且常常是肺叶切除,必须识别和结扎来自体循环的滋养血管,通常在肺下叶韧带中发现。
准爸爸妈妈都想优生优育,所以产前b超检查不可或缺,目的为筛查一些胎儿先天疾病。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产前b超检查常见的胎儿异常----肺囊性瘤。产前B超表现为胸腔的占位,严重的会有胎儿纵隔移位、心包积液、胎儿水肿、羊水过多等,而且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和另外一种肺发育畸形--肺隔离症相鉴别。这种占位对胎儿最大的影响就是影响正常肺组织的发育、对心脏和大血管的压迫造成胎儿循环障碍、对食道的压迫造成羊水吞咽障碍。这些影响取决于占位的大小。一旦占位体积大,发生纵隔移位、静脉回流受阻、心脏受损,则可造成致命水肿。肺囊性瘤一般在胎儿28周时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临床可根据患儿的cvr值预判发生胎儿水肿的可能性。临界值为1.6,超过1.6,则发生水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提示预后不良。在28周前发现,建议每周B超检查计算cvr值。有大约25%病例会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对于巨大的单一囊肿可行囊肿穿刺吸出囊内液,有紧急减压的作用,避免水肿的发生。也有行胎儿手术切除。较小的囊腺瘤可在胎儿出生后行确诊再手术切除。为避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一经确诊均应手术切除。
美国维吉尼亚州 Children’s Hospital of King’s Daughter 的 Dr. Donald Nuss 研发的微创手术,已经取代了传统手术。是在胸腔镜导引下手术植入量身塑造的金属板( Pectus Bar ),将胸骨凹陷往外推出来做矫正手术,所有向内凹变形的肋软骨也用金属板向外推出,但是没有任何肋骨被切除,也没有胸大肌之切开。 传统的胸壁畸型手术由于手术伤口大,肌肉软骨破坏多;而且手术时间需要四至六小时,出血多。 至于现在所使用的微创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分钟,伤口小,出血少,肌肉软骨完整保留,而且住院天数也大为缩短。 除了可改善心肺功能外,也可矫正胸骨及肋骨位置,在外表美观的问题上也能顾及,这点在女孩子尤其重要。
漏斗胸概述漏斗胸是儿童最常见的胸壁畸形,是指胸骨中下部分向内凹陷,相邻的肋软骨也随其凹陷,形成外观似漏斗状的一种先天性胸廓畸形(见图1)。其发病率大约是1-7/1000。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 手术治疗1)达到手术指征:CT检查Haller指数大于3.25,最佳年龄在6-12岁2.手术方法:Nuss微创手术保守治疗-吸盘的应用1)早期干预,年龄满3个月可使用,最佳年龄3个月-12岁2)治疗方式:使用吸盘进行真空负压吸引,设定压力值牵拉日常反复使用3)适用人群:a.漏斗胸程度较轻,还无需手术治疗者b.年龄较小,不能手术治疗者c.不愿意接受手术创伤者d.手术复发者e.后天形成的漏斗胸,如心脏术后患者
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主要见于头颈部,工作中总有些家长非常担心自己小孩“淋巴结肿大”,询问各种关于淋巴结的问题。下面将说说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的那些事。淋巴结是什么?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分布全身,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常成群分布,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区域的淋巴液回流。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耳前、耳后、乳突区、枕下、颈前、颈后、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处,正常淋巴结多在2~5mm,通常触摸不到。 儿童浅表淋巴结为什么会肿大? 如果能够触摸到浅表淋巴结,通常说明已经肿大了。那么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有哪些? 1、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急、慢性炎症:如牙髓炎引起的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下肢软组织炎症可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2、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4、组织细胞增生及代谢异常。 家长如何快速判断儿童浅表淋巴结的一般情况? 家长若无意中发现儿童身体上述浅表区的“坨坨”需注意其哪些情况呢?触摸时应将指腹紧贴皮肤表面由浅入深触摸“坨坨”,注意“坨坨”所在部位、数目、大小、质地软硬程度、是否可以移动,触摸时注意儿童表情,是否会躲闪、哭闹等以判断是否压痛。大小可以用花生米、蚕豆、鸡蛋等物品类比。家长还应观察邻近皮肤是否有破损、红肿等。 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了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淋巴结肿大在儿童耳后、颈部、枕后非常常见。一般1至数个可滑动的无压痛的蚕豆大小的淋巴结多位于耳后、乳突区、枕下及颈后区域,多无明显实际意义,无需特殊治疗。 有压痛的淋巴结多为感染所致的急性淋巴结肿大,感染控制后会缩小甚至消失。 如果肿大淋巴结伴有局部皮肤红肿、有波动感,说明局部可能形成脓肿,此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引流。 若淋巴结固定、不移动,说明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此时需进一步明确原因。 如果淋巴结肿大越来越严重、数目越来越多、无压痛感、摸上去较硬或活动度不好者应及时检查排除淋巴瘤、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总之,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了先别慌,可先自行触摸了解其一般情况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及时去医院就诊。
化脓性胸膜炎简称为脓胸;急性脓胸,是胸膜的急性感染使胸膜腔积聚了脓液。 病因:肺炎引起者最多。肺内感染如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也可并发脓胸,少数由邻近脏器或组织的感染蔓延而来。 临床表现:发病后突然气急、高热、脉速、咳嗽、胸痛、全身无力,甚至休克。多数是在肺炎好转后,又突然出现上述症状。麻疹或脓毒血症继发的脓胸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 脓胸患儿还多有营养不良及贫血。 诊断: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引起的致密影,CT检查更为直观和有说服力,最为常用。 胸腔穿刺抽吸出脓液可确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治疗:早期控制感染,胸穿或闭式引流术排脓,以促进肺膨起,恢复功能。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若经4-6周治疗肺仍不张,需行胸膜纤维板剥
近期,我科成功处置一名前上纵膈肿物的患儿!患儿只有1岁2个月,无意中被家长发现颈部一个包块,且有增大的迹象!经检查,为前上纵膈的一个肿物,已经挤压气管移位,且紧贴在主动脉弓及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如不及时处置,肿物会越来越大,造成气管及大血管的压迫!好在肿物有一部分以已经越过胸骨走到胸骨上窝。经过周密的准备,仅在颈部做了个切口即将肿物切除,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创伤!纵膈肿瘤是小儿易罹患的胸科疾病,位于前纵膈的多为胸腺瘤、畸胎瘤、脂肪瘤,中纵膈多见于淋巴系统来源的肿瘤、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后纵膈多见交感神经来源的神经母细胞瘤,且有一部分肿瘤还是恶性的!起病较隐匿,临床表现不一,多见的是上腔静脉压迫、胸痛、胸闷、咳嗽!多在因其他疾病行胸部X光检查是发现。
先天性胸骨后疝是一种最少见的先天性膈疝类型,发病率约占所有膈疝的1%~6%。是因为隔肌胸骨部和肋骨部融合障碍形成缺损所致。 疝内容物包括横结肠、大网膜、小肠、肝、脾等。多数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超过一半的病人是由于不相关的问题行胸部或腹部x线检查时发现。 疑似病例可进一步行消化道钡餐造影、CT及MRI检查。因为存在发生肠绞窄的可能,本病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一经确诊,均需手术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经胸或经腹开放修补手术。目前首选腹腔镜下微创手术。 本文系王合锋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