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本文详细讲述了儿童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具体症状有哪些?危害有什么?抽动症行为问题有哪些?如何预防?小儿抽动症宜进行哪些饮食调理?儿童抽动症的中医是如何治疗的?抽动症能完全治好吗?海安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刘伟海安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刘伟简介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以眼部、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侯群。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弄眼、皱鼻子、撅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患儿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以4-7岁发病者最多见,12-16岁仍有发作,发病比例男多于女,约为3:1-4:1.根据临床观察,女孩发病比男孩早 ,治疗见效较男孩慢。儿童抽动症病程长,反复发作,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渐加重,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需及时治疗。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在多主张把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在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该病发病率约为1%~7%,有报告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4:1。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体质因素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精神因素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习惯及模仿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其他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也可成为诱因之一。有人认为该症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不良习惯。预防父母方面1、婚前检查。在选择配偶的时候要尽量注意有无癫痫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同时要避免近亲结婚,2、适龄结婚。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3、尽量顺产。为了避免产伤,减少脑损伤的可能,应尽量自然顺产,因为临床中发现,多动症患儿中剖腹产者比例较高。4、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5、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度过童年,切勿盲目望子成龙,剥夺孩子欢乐的童年,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创伤。6、注意合理营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孩子方面1、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不可使孩子过度劳累,让其保持充足的睡眠;2、在家庭或生活中,避免用语言直接明示患儿症状;3、在患儿抽动时不要提醒,最好作视而不见状;4、多鼓励患儿,使孩子建立自信、自尊,缓解精神压力;5、避免让孩子做剧烈运动,最好不要参加军训、长跑及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或重体力活动;6、不应过长时间的学习;7、小心选择儿童玩具。尽量避免让孩子玩含铅的漆制玩具,尤其不能将这类玩具含在口中。主要表现主要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在某一个时期内常以同一个症状为主,有时可转换为另一群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儿童抽动症以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上肢抽动症状: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下肢抽动症状: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躯干抽动症状: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其他行为异常: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接动作,甚至模仿别人、猥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吮指头、挖破皮肤,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症状或者加一组症状,或症状交替出现。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以短暂控制,入睡后症状消失,心情紧张时加重。具体症状发音抽动的具体表现通过大量临床病人的研究,专家蒋燕清抽动症说:在儿童抽动症里的发音抽动即表现为异常发音。可单独出现或与其他肌肉人抽动同时出现,发生率为79%~98.5%。引起发音抽动的最多见部位为喉部肌肉,抽动时发出爆破声、呼噜声、干咳声或清嗓子声;其次是舌肌抽动则则为咂舌声、嘘声、吱声、嘎声,鼻部抽动则为喷鼻声、气喘声、嗤之以鼻声状的发声动作或哽咽声。表现在说话时则为口齿不清、含混、异音及语音延迟、音调强弱不匀等。多在句子末尾或需要停顿时出现语言障声、嘈杂音喊出障碍部分。感觉性抽动具体表现个别儿童抽动症患者抽动发作之前表现有感觉性抽动,包括嗓子痒,眼不舒服,脖子痒,脖子痛,头晕,头疼,胸闷,有东西压肩膀急说不出的不适感。其中嗓子痒较常见,占26%。秽语表现形式儿童抽动症秽语的特点是在最不适宜的场合和地点,以罕见的、高亢的语调,毫无道理地大声表达淫秽词语。秽语多见在交谈的初始或结尾时,内容涉及性交配、排泄、亵渎性词语。国外有人用计算机模拟儿童抽动症中秽语的形式,分析发现,秽语概率发生最多的原因设想可能与“脑功能短环路”有关,使类似秽语的相关文字高概率系列出现,产生多量秽语汇。本病患者有良好的自知力,但对秽语几乎无自制力,有时为了控制秽语的出现反而呈现连串的脏话。为了防止秽语,患者常自行修正文字或乔装字语,以解脱难堪境地。另外还有精神秽语和秽语行为。精神秽语是患者头脑中重复思索某个秽语词汇,但不表达出来。秽语行为是用手势或发泄秽语的行为表达秽语内容,其手势表达的方式或姿态与个体文化教养有关。模仿现象在儿童抽动症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出现模仿现象。最常见的模仿形式是模仿人类的语言现象,还有模仿动物的鼻音、叫声、电视中特殊的声响等。还有的是重复叫唤会话的整个句子或重复叫唤自己的名字。也有人反复执行愚昧诙谐的动作如致意性接吻。呱呱叫,自发地反复出现象征胜利的"V"形手势等。故此又导致抽动症的行为紊乱问题。紊乱问题国外研究儿童抽动症较早,在1985年就有人报道精神不稳定存在于大部分儿童抽动症的病例中,认为精神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另有报道认为85%左右的儿童抽动症患者伴轻至中度行为紊乱,而行为紊乱是本病整体的一部分。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抽动症患者大部分有行为问题,但其轻、重程度不同,轻者只表现躁动不安、过度敏感、易激惹或行为退缩。重则呈现难以摆脱的强迫症状、注意力缺陷、多动、破坏行为、学习困难、睡眠障碍等。疾病的危害第一、在孩子的学业上,会有严重的阻碍。因为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会落后。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第二、在孩子的个性发展上也存在一定的影响。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第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抽动症行为问题强迫障碍(OCD)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抽动症患有强迫性障碍发病率为30%~70%。强迫障碍包括观念或强迫行为,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是以反复出现地刻板的行为或观念为其特征,强迫观念有强迫怀疑,强迫性回忆或强迫性联想,强迫行为有:强迫计数、强迫性检查、强迫性洗手、或强迫性仪式动作。抽动症伴发强迫障碍可表现为反复从事简单动作,(如反复洗手和反复多劳多得次开门,关门等)重复无目的动作,(如强迫触摸物体,对称性放置物品等),检查仪式(如多次检查锁门、关窗户等),清除身上或物体上污垢的仪式动作,频繁计数,重复写字等。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随病程延长而加重。合并多动症据临床资料来看,抽动症合并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25%~50%。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多动症症状通常出现在抽动之前,约早2-3年,并且是重度抽动患儿常见症状。学习困难抽动症患儿学习困难(LD)的发生率为25%~50%,学习困难是指儿童在适当的学习机会时,学业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成就严重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抽动症患儿的学习困难部分是抽动本身的影响。如:不能控制的抽动和发音,影响注意力集中,严重肢体抽动使患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老师和同学的鄙视和嘲笑使患儿产生厌学情绪等也是不同程度学习困难的原因,强迫障碍干扰抽动症患儿的注意力也可造成学习困难,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抽动症患儿伴有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障碍。抽动症患的学习困难是可逆的,随着病情的好转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感知觉缺陷通过国内外资料显示,多动症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感知觉缺陷,经本中心专家用多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此病患儿在空间、运动和图解技能等方面存在缺陷。情绪障碍经研究发现,部分抽动患儿表现有情绪障碍(ED),即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记忆与注意缺陷据我所专家用Halstead儿童神经心理成套量表测试30例抽动症患儿,提示有空间记忆力缺陷,专家通过进行事件相关听觉诱发电位及Knoxcube测验发现,抽动症患儿特殊注意缺陷及视觉注意广度损害。睡眠障碍(SD)抽动症患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占12%~44%,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多梦、梦语、夜惊、梦魇、梦游、遗尿和磨牙及快速眼动相睡眠时间减少。睡眠障碍多发生在抽动症伴多动症行为的男孩子,年龄较小者多见,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的倾向。怒及行凶现象在抽动症家族中有明显性格特征即为性情急躁,有破坏财物及行凶现象,经本中心专家研究发现,这与抽动症的严重程度有关,现将易怒及行凶问题划分为4级。0级:无易怒及行凶现象。Ⅰ级:表现易怒,大喊大叫,打翻东西等,但未涉及破坏财物及袭击他人的行为。Ⅱ级:患者往往以破坏财物,杀死动物,伤害他人等行为发泄其愤怒。Ⅲ级:因易怒与行凶而至法律问题。抽动症患者易恕及行凶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因,由于其不自主怪异动作遭到他人讥笑或嘲讽,患者本身对躯体失去控制。二为内因:该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多巴胺可使患者在无外界刺激下表现易怒和性情急躁。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决断出焉。肝火旺盛则极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怒火,从而出现骂人或行凶现象。因此,抽动症患者易怒及行凶现象是病情表现形式,应积极用药物治疗,用压力或暴力是不能解决的。猥亵行为抽动症伴猥亵行为比其它相关行为少,大约百分之六的抽动症患者有此行为。猥亵行为往往与秽语并存,有些病人常以淫猥的手势或其它姿势代替污秽词句来表现鄙陋行为,此行为常发生在家庭中,病人直接对自己的亲人或其它家庭成员进行猥亵活动,在临床上,曾遇到过抽动症患儿喜欢用于触摸其母亲乳房。内向型性格经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300例抽动症患儿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现,内向人格和心理防御水平偏高是抽动症患儿的主要人格心理特征。内向型性格即是抽动症成因之一,又是此病大病理进程中演化的结果,首行内向人格者往往比外向人格者有更大心理压力,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前者积累的心理能量得不到适当宣泄,从而转换途径,改由各类运动性抽动强迫症状,以及抽动而发泄出来。以维持潜意识的心理平衡,随着病情发展,其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患者不能被别人理解和同情,反遭训斥、惩罚、厌恶、甚至敌视,患儿产生和加剧了自卑心理,自我强调内省,自我注意的程度也逐渐加大,纠正抽动症状动机强烈,结果适得其反,人格心理更趋内向化。伴发疾病动症伴拨毛癖拨毛癖(trichotillomania)被归为冲动障碍之列是指不能克制地拨除自己毛发行为,导致毛发明显脱失,抽动症病人偶有拨毛癖,有专家认为,拨毛癖与抽动症可能是一种疾病,拨毛是抽动症的一个特殊表现。B抽动症伴癫痫抽动症患者可以伴有癫痫发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有专家认为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神经生理解剖基础。抽动症患儿不自主的抽动,主要在清醒时发生,而常在睡眠中常消失,若患儿在睡眠中有肢体或面部小抽搐甚至全身性抽搐,应作常规脑电图检查。如描记出与临床发作同步的痛性放电,可确定诊断,治疗抽动症的同时,应再给以抗癫痫药物。C抽动症伴精神分裂症在研究中发现抽动症的病程中出现精神异常(如被洞察感、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和形体障碍等,表明抽动症患者伴有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精神分裂症及其思维障碍的基础可能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D抽动症伴偏头痛中医专家组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期偏头痛在抽动-秽语组发生率占26.6%,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偏头痛的发生率(4%~7.4%)。认为伴偏头痛的抽动症可能代表此病的一个亚型。主要发病原因是与5-羟色胺代谢功能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紊乱为基础,与偏头痛的发生机理基本相同。所以抽动症和偏头痛同时出现在某些儿童身上,可能基于两者有相似的代谢异常。在临床中见到的抽动症患儿有偏头痛时,要想到是其伴随症状。E抽动症伴有腹痛抽动症的特点是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躯干部肌肉包括胸部及腹部肌肉等,由于肌群的不停收缩、放松频繁运动,用意识难以控制,时肌群已疲劳也不停止抽动,产生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消散、分解,刺激肌内神经而感到酸痛。同样原理,肌群抽动也可引起相应的肌群酸痛,如胸痛、颈痛、上下肢痛等。轻症不用特殊处理,重者可让患儿平卧,深吸气放松,家长或医生轻轻按摩痛处即可。儿童抽动症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一直影响到他的成人时期。发病年龄与病情关系儿童抽动症有轻得之分,我们把它分为3级。Ⅰ级:抽动轻微,不影响学习与生活。Ⅱ级:抽动严重。Ⅲ级:抽动严重,并影响患者生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病人的严重程度与发病年龄有很大关系,平均发病年龄为6.9岁,症状自Ⅰ级至Ⅲ级随发病年龄增加而递增,Ⅰ级合并多动症者发病最早,平均年龄为4.65岁;Ⅲ级平均年龄为8.14岁,提示发病年龄愈晚,抽动症状愈重,愈需积极治疗。罕见症状①裸露癖:有少部分抽动症患者有裸露癖,男性占16%,女性占6%,我院专家把裸露癖分为四级:0级:无裸露现象。Ⅰ级:抚摸性器官。Ⅱ级:在家中限于家庭成员面前裸露。Ⅲ在公众前也有裸露欲及裸露行为。②遗尿:抽动症患者在后期不少合并出现遗尿现象,约占36%(28/77)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二便,如肾先天不足,失于管束,则现遗尿。③攻击性及行为幼稚:经调查研究发现,抽动症患者的行为和社会问题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年龄偏大的一组社会问题较多见。④焦虑、抑郁、纪律问题、狂躁、恐怖症、口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5-20倍。⑤少数人有自残行为,其中包括:自残容貌综合症。少数抽动症患者出现无法克制的,严重的,反复的自伤行为(亲属的),其发生率为17%~53%,自伤行为多种多样,表现为患儿自己咬伤自己或自己打自己,撞头,挖破皮肤,抓破脸等等。严重者导致永久性自残损害。自伤自残行为与抽动症的严得程度相关,自伤自残行为多发于重症抽动症病人。特点⒈儿童在抽动时快速并伴有多组肌群同时出现。⒉儿童抽动症在面部肌肉的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⒊在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而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的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⒋喉部肌肉抽动会有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情况的发生。以上为儿童抽动症的各部位抽动症状,有人会同时出现,有人会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儿童抽动症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进行短暂的自我控制,入睡后减轻或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儿童抽动症病情加重或复发。鉴别诊断风湿性舞蹈症(小舞蹈症) 儿童多见为、风湿性感染所致、以舞蹈样异常运动为特征、无发声抽动、有风湿性感染的体征和阳性化验结果,抗风湿治疗有效。 [1]肌阵挛型癫痫 为癫痫的一种类型、症状与运动抽动相似、但症状出现时伴有痫样脑电、发放无发声,抽动脑电图检查有助诊断,抗癫痫治疗有效。预防⒈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2、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⒊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⒋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⒌不可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⒍学习时间不宜过长;⒎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⒏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⒐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⒑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对于重症者应避免看电视。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使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⒒在治疗期间应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康复进度。影响儿童抽动的因素①加重的因素:对儿童抽动症患者来讲,有多种因素可诱发抽动加重或复发,其中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恐惧、过度兴奋、过度疲劳等比较常见。人多的环境中,有人注意或被他人提醒时,抽动明显加重,此外,受到批评,指责,睡眠不足,疼痛刺激及伴发躯体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发热时抽动症状也可加重,内源性过程,如:女性月经期间,或其它内分泌变化均可使抽动加重,当然,抽动也可自发地加重或减轻。②减轻因素:有多种因素可以诱发抽动症状的减轻,其中的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极度兴奋、酗酒和睡眠时较为常见,其中睡眠不仅能使抽动减轻而且还可使抽动消失,抽动症患者在完全专心某一行为上时,抽动也常会暂时消失,如弹钢琴,玩电脑游戏,观看感兴趣的节目等小儿抽动症宜进行哪些饮食调理?(一)不适宜进食过甜过咸的食物,有研究发现,糖可引起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激动、爱哭和摔东西毁财物。过咸可导致体内钾(钠)盐积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表现。另外,也不应饮用茶水、可乐、咖啡等易致精神兴奋的饮品。(二)适宜吃高钙的食物:当血清钙较低时,肌肉、神经兴奋性增强,易出现手脚抽动、夜间磨牙、易惊等症状。故宜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可适当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三)应给孩子多吃富含铁质和含锌的饮食,如蛋黄、海产品、坚果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谷类等。饮食调理推荐几则汤方:1、猪肉莲子汤:用料:瘦肉125克,莲子(连心)30克,百合(干品)15克。制法:瘦肉切块,飞水去肉腥,与莲子、百合同置于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沸后转慢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后即可食用。功效:益气健脾,清心安神。适应症:适用于心脾两虚之抽动症。2、百合鸡子汤:用料:百合(干品)30克,鸡蛋2个,冰糖适量。制法:鸡蛋连壳洗净,百合浸泡约4小时后,与鸡蛋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沸后转慢火煮约1小时,捞出鸡蛋去壳后复入锅中煮约20分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功效:养阴润燥,清心安神。适应症:适用于心脾不足、心神不宁所致之抽动症,表现为抽动、烦躁、夜睡不宁等。3、水蛇淮山杞子汤:用料:水蛇120克,瘦肉30克,淮山(干品)20克,枸杞子15克,陈皮3克。制法:水蛇去皮及内脏,洗净后与瘦肉一同飞水去肉腥,与淮山、枸杞子、陈皮同置于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沸后转慢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后即可食用。功效:祛风通络,健脾柔肝。适应症:适用于肝脾两虚之小儿抽动症,尤其是抽动症状较明显者。抽动症中医如何看待?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抽动症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肝风”、“抽搐”、“瘛疭”、“筋惕肉瞤”等范畴。辨治本病,有三法。1、豁痰熄风,镇惊安神造成抽动症的原因,诸如遗传、围产期窒息、高热惊厥以及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等,但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认为痰热动风为其致病的中心环节。患者素日心脾不健,易受七情所伤,积忧久郁,更损心脾,气机不畅,津液不布,凝集为痰,痰郁化热,其邪上扰,涉肝动风,则肌肉瞤动(即小抽动),犯及神明,心失守舍,而动作则不能自主,或口出秽语。因此,治疗本病,豁痰熄风,镇惊安神,应视为正治之本。2、养心安神,益胃缓中抽动症初起之时,多为痰火动风,但延久津耗,必然导致心、肝、脾三脏俱伤,遂致精微不能濡养五脏,阴阳失其平衡,浮火妄动,上扰心神,故多见烦扰不宁,多动乱动。此类患者,除有不自主的抽动外,多表现面恍少华,消瘦纳呆,多汗乏力,四肢疲惫,睡中多惊醒,舌淡红少苔等一派心阴不足之象。若见此症,惯以豁痰熄风,镇惊安神,每多罔效。以《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加味,以养心安神,益胃缓中而取效。3、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痰火动风,乃为抽动症致病之本。但火有虚火实火之分,病久致虚,肾气不足,每多虚火上炎。此类病儿,常伴有面赤火升,唇红苔燥,口舌生疮,心烦惊悸,失眠多梦,脉多细数。其抽动的频率多为徐缓断续而作,临床治疗切忌苦寒直折,防其苦燥更伤其阴,更不宜风治风,妄投镇肝之剂。目前抽动症的治疗要在仔细分辨功能失调的脏腑及可能出现的病理产物的基础上,予以调理。中药治疗为主,辅以针灸治疗,推拿治疗,耳穴压豆,心理治疗等,也可采用几种治疗并用的方法。抽动症能完全治好吗?很多家长关心抽动症能否“治断根”(完全治好)。抽动症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孩子随年龄增长病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结局大致分为三个1/3:1 /3 的抽动症孩子在成年期抽动症状缓解,1 /3 在成年期抽动症状减轻,1/3 抽动症状持续至成年或终生。即使不缓解,抽动症并不影响寿命和智力。单纯抽动症的孩子是能够胜任所从事的任何工作的。相关阅读:详细全面讲解儿童抽动症权威策略2020
当今全球,肺肿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在临床中,导致肺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在癌症早期时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以及容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特点。目前,在新诊断出患有肺癌的病人中,有将近40%的人已经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海安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刘伟肺癌向不同组织器官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生存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了解在不同部位的肺癌转移及应对区别对患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肺癌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淋巴结、骨、脑、肝脏和肾上腺。一、骨转移骨骼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大约30%-40%的晚期肺癌患者已经转移到骨骼[3]。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差,生存期短,经过治疗后1年生存率也仅为40%-50%。一般认为,因肺循环血流丰富,脱落的肿瘤细胞会随着血流循环至全身骨骼系统,致使肺癌易于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发生位置是长骨、脊柱、肋骨及盆骨,一般会伴随一些骨相关的并发症(骨骼相关事件SREs):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根压迫、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骨转移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具有直接关系。因此,知晓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并做好预防,对降低肺癌骨转移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治疗中,对原发病灶进行有效治疗是肺癌骨转移治疗的根本。其次,常规对症治疗骨转移还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对于肺癌骨转移还没有研制出特效药,多学科综合疗法的目的是缓解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肺癌骨转移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患者的症状选择最优的方案,通过最小的毒性实现最有效的局部控制,能不断提高患者总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西医治疗:双磷酸盐等骨保护制剂、疼痛部位的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靶向药物应用、镇痛药物治疗等。中医治疗:联合中药外敷,热疗,针灸以及中医护理等。二、肝脏转移肺癌肝转移的发生率为38%~44%,预后差,多在7个月内死亡,主要死于肝功能衰竭、转移性肝癌破裂出血以及静脉癌栓。早期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临床诊断主要手段依靠诸如术前CT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出现症状时,可能包括身体右侧肋骨下的疼痛,食欲不振和恶心,可伴有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胆红素升高等表现。目前治疗方法通常是化疗,旨在治疗原发性癌症。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仅存在单个肿瘤或少数肿瘤,则可建议手术切除肿瘤。有时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这是一种阻止血液流向肝脏一部分的过程,致使存在的癌细胞无法存活。三、其它虽然上述部位是肺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但肺癌有时会扩散到胃,小肠和大肠,胰腺,眼睛,皮肤,肾脏甚至乳房。根据临床病理检测结果及患者自身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如上所述,在肺癌可能扩散的特定部位下,当只有少数转移部位存在时,治疗这些转移的目的是长期控制癌症而不仅仅是缓解可以考虑。许多研究也同样认为,对于仅有少量转移的人来说,治疗方法的最优化选择会使得一些因肺癌而患有单一转移的人有可能长期无病生存并具有优异的生活质量。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如基因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新的转移相关基因不断被发现,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也将逐步明确,可为临床提供较好的预测和诊断指标,有利于早期进行肺癌分期、尽快采取合理的治疗策略,同时,新的靶向抗肺癌转移药物的研究发现,也会进一步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最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热门阅读:肺部结节(包含单发、多发结节)权威解决策略2020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如何构筑自己最强免疫力!治愈癌症新突破,将改写癌症治疗肿瘤标志物知多少?肿瘤指标上升了,下一步该怎么办?警惕这个情况会引起肿瘤的复发转移!预防癌症的十个锦囊妙计癌症患者能活多久?为什么有人短短几月,有人却活数年甚至更久肿瘤患者到底该吃什么忌什么?肿瘤患者如何进行夫妻生活冬季肿瘤患者饮食养生注意事项,附食谱能让癌症发病风险下降50%,你做吗病理检查报告很重要,你却读不懂?淋巴结肿大要紧吗?长在哪儿最危险?会不会肿瘤转移?总结患者抗癌的成功经验(突破20年以上生存)通俗易懂—癌症病人的胸腔积液攻略运动是抗癌良药,如何运动效果最好?内附详细的运动方案癌症患者挺过了治疗,还要警惕这些“后遗症”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如何减轻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癌患者生命不息,治疗不止?真的要这样?这样好吗?如何避免过度治疗?1、肺结节篇通俗易懂让你了解什么是肺结节,怎么看良恶性,怎么处理通俗易懂的肺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方式,住院时长?恢复时间教你胸腔镜肺手术后患者和家属分别需要做什么和注意什么呢告诉你肺结节手术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多久可以恢复,对身有啥影响?教你肺结节随访复查中一定注意的!肺段切除术优缺点你还在纠结肺小结节吗?看完豁然开朗
腹痛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急剧的病理变化,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危害大、病情重等特点,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则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所以急性腹痛对医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主诉症状。掌握急腹症的常见病因和诊断步骤,是每一位临床医师的基本功。01急腹症四大常见病因急腹症的病因涵盖外科、内科及妇儿科疾病。常由腹腔内、腹腔外器官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从病理生理机制上看包括感染/炎症、机械梗阻(阻塞/扭转)、穿孔/破裂/出血、血管病变、创伤等等,最常见的是炎症和梗阻。02急腹症诊断三步走急腹症病因颇多,医生要判断引起急腹症的原因,做好临床评估,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需要有针对性地了解病史及查体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下是急腹症的诊断步骤。诊断步骤一:询问病史病史采集对于急腹症的诊断及病情评估至关重要,掌握典型病史与临床表现特点有助于早期快速做出诊断。采集病史时,应注意记录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加重和缓解的因素、伴随症状等,尤其是入院前腹痛诊疗经过,包括相关辅助检查与用药情况,可以作为入院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参考,有助于快速做出相应诊治方案。但由于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很难有充足时间完整采集病史,要求有针对性地询问,推荐如下内容作为急腹症病史采集的关键点。急腹症病史采集关键点:(1)发病诱因与既往史油腻食物可能导致胆道疾病;暴饮暴食与胰腺疾病有关;有慢性胃病史者可能出现溃疡病穿孔。有停经史的育龄女性出现下腹痛伴休克常提示宫外孕破裂,有腹部手术史患者突发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时常提示粘连性肠梗阻,有上腹部撞击伤史出现上腹部疼痛伴休克常提示脾、肝破裂等。(2)发病时间腹痛的发病时间对诊断和处理有很大帮助,一般说来,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腹痛加重,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严重的、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的腹痛多是需要手术的外科急腹症。(3)疼痛的部位一般来说,腹痛部位与病变脏器的位置是一致的。(4)腹痛的性质和程度疼痛性质往往代表病变性质。绞痛即痉挛痛,其特点是起病急骤,初起疼痛剧烈,呈阵发性,中间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一般是腔道阻塞后痉挛收缩的结果,它可以反映出梗阻的性质和程度。如果开始为绞痛,后来转成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多为在梗阻的基础上出现了血运的障碍。阵发性绞痛多见于空腔脏器如肠道、胆道、泌尿道梗阻性病变,如机械性肠梗性,胆道结石、蛔虫、输尿管结石等。持续性剧烈钝痛,咳嗽、深呼吸和大声说话均加重疼痛,定位准确,往往提示该部位急性腹膜炎。持续性胀痛常为脏层腹膜受扩张牵拉所致;按压腹部疼痛加重,如麻痹性肠梗阻、肝脏肿瘤等。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表现梗阻与炎症并存,常见于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胆石症合并胆管炎、胆囊炎等。实质性脏器病处多为隐痛,持续发展,腹腔内有炎性渗液刺激壁层腹膜引起躯体痛时,则为持续性疼痛。腹痛时有无放射痛的存在与疼痛特点常可提示病因,如肾绞痛经常从胁部放射至腹股沟区。伴放射至背部的腹痛常提示胰腺炎、腹主动脉夹层或腹主动脉瘤撕裂。(5)腹痛的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者可能是肠梗阻的表现。有无腹泻或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可鉴别有无肠炎、肠梗阻;盆腔炎症、积血时也可有多次排便、里急后重感。黑色血便可能为绞榨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等。有无发热,外科疾病一般都是先有腹痛,后有发热,而内科疾病多先有发热后有腹痛,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腹痛后很快就有高热。(6)女性月经情况女性患者一定要询问月经情况。腹痛伴月经延迟、停经,可能为宫外孕。月经周期的中间腹痛,可能为卵巢滤泡破裂出血。黄体破裂腹痛多发生在下次月经之前。诊断步骤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生命体征,通过查体初步了解腹腔脏器的情况,初步判断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急腹症查体要求简便而全面,既要快速对可能存在的疾病针对性地查体,又不能遗漏重要阴性体征。腹部查体包括视诊、听诊、触诊和叩诊。腹部查体视诊:包括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外伤可见腹壁缺损、腹腔脏器外露、伤口溢血溢液,腹部闭合性损伤皮肤淤血瘀斑处往往提示损伤脏器所在,腹壁出现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常提示重症胰腺炎,全腹部膨隆可见于腹腔大量积液、肠梗阻等。听诊:主要包括肠鸣音与腹部血管杂音,消化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往往可闻及肠鸣音活跃,一旦出现肠鸣音消失,往往提示已经发生肠坏死或肠麻痹;中腹部的收缩期喷射性血管杂音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触诊:包括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各脏器触诊、液波震颤等,当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三联征时提示炎症感染至壁层腹膜。外科急腹症的腹膜刺激症较内科急腹症明显,有扩大倾向,患者腹痛拒按,当出现Murphy征阳性时常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当出现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常提示急性阑尾炎。叩诊:包括肝、脾、肾、膀胱叩诊及移动性浊音,相应器官疾病可表现出对应脏器体表处叩击痛,移动性浊音的存在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诊断步骤三:辅助检查通过病史和查体得出第一印象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初步判断的结果,一般要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急腹症一般发生、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外科急腹症,手术常为其有效治疗方案,既要求快速而全面完善检查,又要求避免因检查耗时过久而延误病情,丧失救治机会,因此医师需要把握好检查的项目并做好救治准备。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性穿刺检查。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很多,应本着准确、不盲目追求全面的原则而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血液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尿素氮或肌酐、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等。血气分析:碱剩余、pH值和血清乳酸的检测对休克和肠缺血的诊断很有意义。血气分析特别是血清乳酸水平是急腹症诊断过程中一项简单易行和实用的方法。尿液分析:尿HCG测定有助于宫外孕的诊断。尿胆色素原测定用于急性卟啉病的诊断。尿的定性分析用于输尿管结石、尿路感染、酮症酸中毒的诊断。(2)影像学检查腹部立位X线平片:作为简单、快速、价格低廉的常规检查手段,被推荐为胃肠道穿孔、肠梗阻、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检查;怀疑肠套叠、肠扭转、结肠肿瘤,在无肠绞窄、腹膜炎的情况下可行钡灌肠X线照片。腹部平片发现高密度钙化灶有助于肾、输尿管结石,胰管结石,胰腺炎及小部分胆囊结石的诊断。X线腹部立卧位片,怀疑有肺炎或气胸,应进一步做胸片检查。超声:作为另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具有简单、低廉、无辐射、床边可行等特点,特别在妇儿及存在搬运风险患者的急腹症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作为急腹症初始诊断和筛查的优选工具。超声可用于急性阑尾炎、胆石症、急性胆囊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胰腺炎、腹腔内脓肿、宫外孕、卵巢扭转等疾病的初步诊断。还有助于对腹主动脉瘤、动静脉瘘,动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血管畸形等的诊断,以及下腔静脉血管内容量的评估。CT及MRI:虽然X线片及超声常作为首选检查,但当实质器官破裂出血、急性重症胆管炎、重症胰腺炎、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或急需准确判断腹腔脏器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时,应在病情允许下第一时间行腹部CT检查或结合使用MRI。CT及MRI在急腹症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几乎可用于所有急腹症患者,不论是实质脏器的破裂、出血、感染,还是空腔脏器的穿孔、梗阻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各部位血管细节及病变与血管关系,具有无创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在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缺血、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腹腔诊断性穿刺:也是外科急腹症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尤其适用于不宜多次搬动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当抽出物为不凝固的血液、脓液、胃肠内容物(食物残渣、胆汁、粪汁等),常提示腹腔出血、腹膜炎或腹腔脓肿、胆漏或消化道穿孔,而腹水淀粉酶高多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人到中年,身体明显感觉不如年轻时,时不时就有些小毛病,比如:腰痛,其涉及人群越来越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就连《柳叶刀》都曾发文称“腰痛正在变成流行病”,一旦发病,让人觉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恨不得抡个锤子狠狠捶几下。其实,很多腰痛都是腰椎疾病诱发的,有数据显示,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高达18%,而且在不断增加。从前患者多为30~60岁的中老年人,但目前20~40岁的患者占到了64%以上!1、腰椎间盘突出太常见、20岁后,腰椎开始退化腰椎只有5节,却负责70%以上的弯腰过伸运动,所以腰椎很容易发生退变,大约从20岁就开始了,逐步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不仅影响形态,还会阻碍日常活动。腰突的发生过程腰椎的椎体与椎体之间,有一个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组织,就是我们常说的椎间盘。它由中间半流质的髓核和外围的纤维环组成,就像面包夹着果酱一样,可以在不同姿势下发生形态的变化。如果腰椎受力大,椎间盘受到挤压,髓核就会不断挤压纤维环,导致椎间盘膨出。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起始阶段,有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人如果去做腰椎核磁共振,超过一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膨出。如果不良因素一直存在,腰椎间盘膨出就会进一步发展,髓核会突破纤维环,形成腰椎间盘突出。因此,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生活中多注意保护腰椎即可。但出现不适,可能提示腰突症,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大小便障碍、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危害。2、腰痛是腰突症的首要症状,一招自测如果腰突出现症状,往往以腰痛为首要表现,发生率为91%。这是由于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的,很可能在过度劳累后、运动后、搬重物后等时间出现,还可出现腰部活动受限、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等症状。【直腿抬高试验,自测腰椎间盘突出】直腿抬高试验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检查方法,在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阳性率可达90%以上。具体方法如下:平躺在床上,抬高双腿,如果抬高角度小于70°时,下肢就出现了放射性疼痛、麻木,或原来的疼痛、麻木加重,则可能预示腰椎间盘突出症。2、腰椎间盘突出可能是“睡出来的”生活中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很多,哪怕是睡觉,腰椎其实也在受力,而且不同姿势受力大小也有所差异。哪种睡姿最有利于腰椎健康呢?1、仰卧:容易腰痛人在直立状态时,内脏位于脊椎前方,平躺下来后,内脏就会对腰椎产生压力,腰椎压迫肌肉,就容易导致腰痛。时间长了,还可能损伤腰椎。2、俯卧:一般不推荐人在趴着睡时,头颈往往是偏向一侧的,时间长了,颈部肌肉会很紧张,容易引发颈椎病。而颈腰的肌肉有着密切联系,可间接引发腰部疼痛。而且趴着睡容易导致内脏受压,不利于内脏健康。这种睡姿一般不推荐。3、美人靠/“葛优躺”:很伤腰很多人都喜欢侧卧着靠在沙发上,这被称为“美人靠”,名字好听,但很伤腰。因为这时候的脊柱保持在侧曲状态,长期如此有可能导致脊柱侧弯,腰椎出现问题也就不奇怪了。而“葛优躺”是很多人喜欢的窝在沙发上的姿势,腰部是悬空的。腰椎受压,而且没有承托力,久而久之很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对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来说,还可能导致脊椎畸形!4、侧卧:较推荐侧卧是公认的健康睡姿,但也要讲究方法。如果腰椎、脊柱长时间处于旋转状态,不仅会增加椎间盘内压力,促使髓核向一定方向突出,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肌肉也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腰痛。如果是侧卧,建议采取右侧卧、腿微曲的姿势,双腿间夹一个枕头,有助于时脊柱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减轻对腰椎、肌肉的压力,辅助保护腰椎健康。【睡硬板床护腰?当心越睡越伤】很多人都听过“睡硬床护腰”的说法,但实际上,睡过硬的床,腰部和床之间有一个较大的空隙,部分肌肉会处于紧绷状态,腰椎不能得到有效支撑,也易发生腰背酸软劳损的现象!只有当床的硬度能贴合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时,才能起到护腰、缓解腰痛的作用。3、这些因素也是腰椎的“健康杀手”除了睡姿以外,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行为,也会让你在不经意间损伤腰椎。1、长期久坐我们常说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其实久坐也很伤腰。人站立时,腰椎是微微前凸的,这是它的自然生理曲度。而坐的时候腰椎变直,腰椎受力是站着的1.4倍,伏案工作时腰椎受力是站立时的1.8倍。腰椎间盘受到挤压,长此以往,周围的纤维环和韧带就容易发生撕裂,形成腰椎间盘突出。【建议】椅子高度要合适,保持坐下时腰背基本挺直、大小腿呈直角,而且不能翘二郎腿,每隔45分钟左右站起来活动一下。2、弯腰用力弯腰用力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常见行为,比如:弯腰提菜篮子、弯腰抱孩子、弯腰拖地等等,很多人觉得没什么,但其实这个姿势最伤腰!弯腰搬重物时,腰椎间盘受力突然增加,高达站立时的2.2倍,很容易导致髓核挤压纤维环,形成腰椎间盘突出。如果本身存在骨质疏松,弯腰搬重物还可能直接导致骨折。弯腰拖地时,脊椎的椎间盘、脊椎上的韧带都要承受很大的张力,会增加腰部的损伤几率。【建议】在捡东西、搬重物时,建议先蹲下,再起身,以减轻腰椎受力;弯腰拖地时,腰不要弓得太厉害,也不要用力过猛,可以选择长一点的拖把。3、长期穿高跟鞋穿高跟鞋虽然好看,但会使人的重心前移,不仅容易造成骨盆前倾,还会加大腰椎受力,增加腰椎间盘损伤风险,从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建议】尽量穿平底鞋,如果必须要穿高跟鞋,每次穿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个小时。4、单手拎重物或背单肩包单手拎重物或背单肩包时,力量集中在一侧,重量分配不均会让脊柱两侧受力不均,肌肉的紧张度也不同,容易损伤椎间盘。【建议】可以双手均分一下重物,或双手交替进行;背包改为双肩包,有助于腰椎受力均匀。另外,提重物时要慢慢发力,不要过度负重,凡事量力而行。5、过量进行扭腰的运动长期过量进行扭腰运动,如:高尔夫、乒乓球等,也容易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因为它们都需要腰部发力带动手臂,可能会对腰椎间盘造成扭转或挤压。已经有腰椎间盘突出现象的群体,应适当减少此类运动。三个小窍门、教你护好腰腰椎间盘是没有血供滋养的,仅靠上下椎体渗透出来的一点液体提供营养。所以,腰椎间盘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日常保护腰椎很重要。1、锻炼腰部核心肌群要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必须增强腰部核心肌群的力量,给它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平时可以适当做一做平板支撑、俯卧撑、小燕飞等姿势,有助于锻炼腰背部肌肉,辅助保护腰椎。◎小燕飞:俯卧,双手背向放好,膝盖伸直,头和腿都尽量向上翘。坚持5秒,然后放松,如此重复15遍为一组。每天2次,每次3组。◎平板支撑: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脚尖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尽可能地保持。每天2次,每次3组,组与组之间可间隔2~3分钟。也可以适当多游泳,游泳时,人体脊柱从直立状态变为水平,负担大大减少,腰椎间盘的压力也会降低,有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改善腰痛。2、用对腰带、护腰正常的传导除了依靠肌肉以外,还有30%的重量是依靠腹压来传导的。合适的腰带,能瞬间增加腹压,缓解腰部压力。建议选择3cm以上的宽腰带,扎腰带时可收紧小腹,在最舒适的松紧下再紧一格,以便增加腹压,保护腰椎。一些腰痛的朋友常常会佩戴护腰,但在使用护腰时要注意白天戴、晚上解,而且连续佩戴不能超过6周,以免出现腰背肌肉萎缩,反而不利于腰椎健康。3、推揉散筋结腰椎间盘突出反复发作时,要考虑是否是筋结在作祟。因为当腰椎附近有筋结时,会牵拉其附近的腰椎,造成骨头错位。此时筋节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便腰椎复位了也容易复发。
肝移植挽救了众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提高术后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始终是受者和器官移植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而有效防控肝移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至少需关注4个方面的问题:维护移植肝脏功能、防治原发肝病复发、防控术后新发疾病、干预可能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术前并存疾病。1 维护移植肝脏功能在肝移植术后的长期随访中,慢性移植肝失功并非偶见,其成因复杂多样,既有免疫因素的作用,也有非免疫因素的参与。严格地讲,因血管或胆管等外科并发症“迁延不愈”导致移植肝功能衰竭而需再次行肝移植,可通过精进外科技术、革新供肝获取、改进器官保存、完善手术流程等加以解决,在此不作主要议题。在核苷(酸)类似物和DAA问世前,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复发曾是导致慢性移植肝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今,只要规范、规律地应用抗病毒药物,肝炎复发已不再是导致移植肝失功的突出问题。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功能维护的“重心”渐渐趋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复发或新发)、药物性肝损伤(包括免疫抑制剂引发的药物性肝损伤)等,给移植医生提出了新挑战。自身免疫性肝病“复发”和“新发”问题,以及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涉及移植免疫领域的诸多机理;它们的医学定义、发生机制、诊断标准及医疗干预等均已成为肝移植领域的关注重点和研究热点。维护移植肝功能离不开免疫抑制剂这把“双刃剑”,移植医生和移植受者面临移植物排斥反应与免疫抑制剂毒性效应的双重困扰,渴望与追求“免疫耐受”。受者移植肝功能良好,通常表明内在免疫系统机能与外在特定免疫抑制干预在机体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实体器官移植领域,肝脏被视为免疫特惠器官,在免疫抑制剂作用下容易诱导免疫耐受,可能与肝脏含有的大量未成熟树突细胞的参与有关。肝移植受者可酌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也可通过实施包括肝脏在内的联合器官移植,减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及强度。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是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其作为抗原递呈分子直接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并间接调节固有免疫应答。现认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复杂,即使施行“免疫特惠器官”——肝脏移植,也应关注供受者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型的适度匹配,以适当规避免疫抑制剂应用的”Over-dose”, “Over-time”, “Over-lap”现象,摸索维持移植物功能长期稳定的较低免疫抑制剂剂量,减少药物毒性,有助于提高肝移植受者中远期疗效。以慢性排斥反应为代表的移植物慢性失功是器官移植术后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器官移植领域备受关注的待解难题。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未明,迟发、隐发或难治的急性排斥反应,HLA相容性等体液免疫因素,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以及慢性病毒感染等可能与其相关。就发生机制而言,慢性排斥反应有别于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涉及抗体、补体、内皮细胞增生等要素。供体特异性HLA抗体,尤其是IgG3亚型,可能是引发肝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有研究提示,慢性排斥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体(DSA)表达率达92%;移植肝功能状况不仅与DSA的表达相关,还与DSA IgG亚型有关。这些发现并未给出针对慢性排斥反应的明确解决方案,但提示预防和控制相关风险因素有助于减少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而合理应用他克莫司等强效免疫抑制剂或可减少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的发生。2 防治原发肝病复发21世纪以来,我国快速进入了规模化开展临床肝移植的时代,HBV或HCV相关终末期肝病作为成人肝移植主要适应疾病延续至今。在强效抗HBV核苷(酸)类似物和抗HCV的DAA未获临床应用的年代,防控肝移植术后肝炎复发曾是国内外肝移植领域的核心问题与攻关方向;而今,肝细胞癌(HCC)已成为我国成人肝移植最主要的疾病构成,HCC复发跃迁为防治肝移植术后原发肝病复发的重大现实课题,针对肿瘤复发风险施行个体化防治是当前提高HCC肝移植疗效的有效策略。2.1 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因素血循环中HCC分子标志物可用于预测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风险,血清AFP和PIVKA-Ⅱ已常规用作HCC的评估指标,其消长情况可间接反映体内瘤负荷变化,可用于阳性者的术前评估与术后复发监测。近年,循环肿瘤细胞的直接检测技术已用于临床,或可成为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精准预测工具。微血管侵犯(MVI)是HCC转移、复发的重要前提;基于病理检查的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MVI及Ki-67阳性比率是移植术后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结节型HCC的癌灶间异质性可用于判别HCC的肝内转移,肝内转移型HCC分化程度低,多存在MVI,易发生移植术后HCC复发;与肝切除相比,肝移植治疗多生发中心的多结节型HCC更具优势。系列回顾性研究提示,供肝冷保存时间或移植术中温缺血时间,也与HCC肝移植术后早期复发事件相关。肝移植手术操作引发肿瘤微转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临床问题。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减轻瘤负荷、封闭瘤床血液循环的桥接性治疗,或益于减少术中微转移。免疫抑制治疗可增加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而合理制订和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干预手段。m-TOR抑制剂是一类具有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CC复发。2.2 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策略针对风险要素开展全程、综合、有效的医疗干预是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基本防治策略。设立适应证标准是依据复发风险与生存预期而采取的前置性风险控制;术前风险评估及预处理、术中无瘤技术、术后个体化免疫平衡动态调控、严密随访及复发干预等,是全程各阶段防控的主要任务。因供肝短缺所致等待时间延长,可使HCC肝移植候选者退出率达25%~40%;多数移植中心会在移植等待期施行辅助治疗,以延缓肿瘤进展,包括TACE、TACE联合射频消融、肝切除等。手术操作可引发多种方式的肿瘤播散,血行性转移是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最常见形式,移植术中应设法减少对病肝与肿瘤占据区域的扰动,“HCC肝移植无瘤操作”的原则与细节值得重视与研究。治疗HCC的常用抗癌药物分为传统化疗药物与分子靶向性药物。索拉非尼防控HCC肝移植术后肿瘤的长期疗效尚待评判,服用数月后可呈现临床耐药,而瑞格非尼、仑伐替尼等新型靶向药可作为候选替代药物。另据报道,针对复发病例的卡培他滨节拍式化疗耐受性好,并可获得与索拉非尼相当的临床疗效。当前,肿瘤免疫治疗进展迅速,但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移植受者较难发挥作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常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但无疑会增加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风险与纠治难度,以其治疗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尚需审慎探索。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努力实现对复发病灶、高危病灶的有效控制,可延长生存时间与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个性化遴选干预措施,包括肿瘤切除、TACE、射频消融、外放疗及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3 防控肝移植术后新发疾病绝大多数的肝移植术后新发疾病被认为与应用免疫抑制剂相关,可划分为非肿瘤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3.1 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ODAT)在非肿瘤性新发疾病中,NODAT是影响肝移植受者远期生存的最主要继发疾病,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管理及干预措施等临床问题始终广受关注。NODAT是肝移植术后多种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代谢综合征、感染等的促发因素,并且在其衍生疾病群中发挥关键作用。根据CLTR数据,肝移植受者10年生存率不足60%,而NODAT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诊疗标准》在对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中设立了“移植后糖尿病”,推进了NODAT的诊疗标准化。该标准提出如下诊疗建议:(1)肝移植受者,应在稳定应用某一免疫抑制剂方案、并排除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导致的高血糖反应情况下,筛查高血糖;(2)首选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诊断NODAT;(3)在选择免疫抑制剂方案时,应首先考虑对受者和移植物的生存结局最为有利,而不是发生NODAT的风险。在肝移植受者的远期管理中,遵循这一标准十分重要。首先,遵从诊疗标准,才能使来自循证医学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实践;其次,也有助于获得具有可操作性与广泛代表性的明确证据,进而改进NODAT诊治。不是所有术后高血糖的肝移植受者均将发生NODAT,基因检测可能对预测发病风险有意义,目前仅被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用于特定人群。防控NODAT应施行早期综合干预,包括术前控制受者体质量、术后早期控制免疫抑制剂剂量、优化免疫抑制剂方案、应激状态下使用胰岛素减轻胰岛负担以及受者生活方式指导等。若NODAT发病机制中存在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考虑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药物,而肝移植术后联合或序贯胰岛移植等新技术可能给糖尿病治疗带来新曙光。3.2 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移植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旨在避免机体对异己器官的免疫识别与排斥,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机体对异变细胞的免疫监视与清除,并对肿瘤的发生与演进带来不利影响。临床上,应依据移植受者新发肿瘤的风险因素与发病特点开展针对性防治。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包括传统因素(如吸烟、日晒、癌症史)与特有因素(包括免疫抑制、致癌病毒及移植适应疾病等)。移植患者罹患新发恶性肿瘤的风险为一般人群的2~7倍,但发生各类别肿瘤性疾病的风险并非一致;其常与致癌病毒感染有关,如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卡波氏肉瘤,当发现新发肿瘤时,多处于进展期而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受者自身因素、免疫抑制状态与外界环境因素三者的相互作用,形成肿瘤发生的风险;免疫抑制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风险越高。临床研究发现,免疫抑制强度和持续时间,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相关;在防治新发肿瘤中,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至关重要,致癌病毒所致新发肿瘤可能更具免疫原性,停止或减少免疫抑制,肿瘤可退化或消失。移植术后新发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种器官与组织。移植术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是继发于移植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一类特殊的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EB病毒感染常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其可起源于宿主,常表现为多系统疾病,或可因供体引发,常局限于移植组织。肝移植术后PTLD总体发病率约为2%,远低于小肠移植。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或对PTLD的发生构成影响,应用ATG或OKT3、环孢素、硫唑嘌呤较其他免疫抑制剂易发PTLD。移植医生应针对肝移植受者遴选合适的免疫抑制剂方案,避免免疫抑制过度;诊治PTLD时,是否检测到EB病毒与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不重要;当发生PTLD时,应与相关领域专家密切合作,进行正确的分型、分期和治疗。肝移植术后新发呼吸道肿瘤主要为肺癌,常有吸烟史,但戒烟后风险持续时间并未明确;术后新发肺癌的平均间隔为42~50个月。移植受者最常见的新发消化道肿瘤为结肠癌,风险增加2倍,其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但远逊于普通人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肝移植受者新发结肠癌风险高,其与炎性肠病相关。移植术后新发生殖泌尿系肿瘤(宫颈、外阴、膀胱和肾脏)的风险增加;罹患宫颈癌风险明显增高而其他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相关癌症(外阴、阴道、肛门、阴茎)的发生风险也相对升高;罹患膀胱癌的风险增加,但常在移植10年后发病。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癌症相关病死率高、总体预后差。癌症筛查对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至关重要,其有助于提升治疗反应性。癌症筛查应始于移植术前,并贯穿于移植术后随访的全程。肝移植候选者均应进行HCC术前筛查,移植术前针对结直肠癌、乳腺癌及宫颈癌筛查宜遵循一般人群的筛查指南,而HHV-8抗体筛查有助于辨识移植术后罹患卡波氏肉瘤的风险。移植术后癌症筛查多建议采用一般人群的指导方案。为预防皮肤癌,建议每年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宫颈癌筛查应贯穿于女性一生,在初次性行为后1年内开始,但不得迟于21岁;呈阳性结果时,应按一般人群处理。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可增加发生肝癌的风险,此类移植受者应常规抗病毒治疗,并监测病毒复制载量及肝癌的血清学标志物。为早期预防PTLD发生,应考虑对供体阳性、受体阴性的移植受者进行EB病毒DNA筛查;通过早期发现EB病毒血症,继而减少免疫抑制剂、施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PTLD的发生。在移植受者罹患癌症时,应考虑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权衡排斥反应与癌症转移、复发的风险。化疗期间可临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并在治疗后以较低剂量逐步恢复;并不建议自动切换为mTOR抑制剂为主的方案,这与移植物存活率降低以及副作用有关。实验数据和临床试验均表明,减少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可降低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而使用mTOR抑制剂与低剂量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应个性化决定,一些研究者支持低剂量联用,以尽可能量减少毒性。4 干预肝移植术前并存疾病在肝移植术前并存疾病中,一部分并存疾病为终末期肝病伴发的感染性疾病,其扮演着促发肝功能急剧恶化的主要角色,并明显增加了肝移植手术和围术期管理的困难与风险,当此类病例度过危险期后,其中远期生存常不受影响。而另一部分并存疾病是一类与终末期肝病直接相关的疾病群,例如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相关心肌病、肝肾综合征(HRS)、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或肝脑脊髓病等。构成此类并存疾病的大部分疾病,会伴随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而形成自然痊愈或显著缓解的临床转归;而其中少部分疾病不仅未能痊愈与缓解,还将对肝移植受者造成持续不利影响。此类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如何辨识与预测这些并存疾病对移植肝功能和受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程度,并据此形成是否需要施行某些必要的生命支持或接受联合器官移植等的临床决策。肝移植候选者等待移植期间发生肾功能不全,正是临床医生遭受此类问题困扰的典型例证。晚期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波及肾脏,造成肾动脉供血不良而发生肾功能不全,HRS是其不良后果之一,但并非全部。肝硬化合并Ⅰ型HRS者的病死率达36.9%,不经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故此,HRS发生既是终末期肝病急需肝移植的临床表现,又是围术期肝移植受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发生HRS的初始阶段多表现为功能性损害,尤其在合并Ⅱ型HRS时,经及时治疗或接受肝移植后,其功能多可恢复而不遗留肾脏器质性损害,也不影响肝移植受者的远期预后。但对于Ⅰ型HRS和某些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Ⅱ型HRS而言,则容易遭致肾脏慢性器质性损害,其后果不仅会给肝移植术后的早期恢复带来风险,甚至会给肝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增添威胁。肝移植术前,需对此类病例施行及时治疗和动态评估,以期准确评判肝肾联合移植的指征。5 小结移植物失功、原发病复发、移植继发病仍是器官移植领域亟待破解的三大难题。肝移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的成因十分复杂,其既与移植受者的适应疾病及以围术期为核心的早期事件密切关联,又与移植后医患互动的长期性、连续性诊疗服务形成必然联系。防治肝移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是移植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注重与加强肝移植受者的终生性随访,动态辨识与缜密防控个性化风险,科学指导与持续管控重大慢性疾病是整体提升肝移植长期疗效的关键。构建系统化学科体系,重塑领域内管理模式更是完善与改进我国器官移植受者长期管理的重大课题。
本文讲述了植物神经紊乱最好怎么治疗?中医、西医都怎么治疗的?日常预防措施有哪些?1、精神心理治疗:即调整心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反馈性地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功能,这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另外,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关键还在于建立信心,顺应自然,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疾病、实际生活中的挫折与病痛,发挥个人优势,克服性格弱点,振作精神,适当进行解脱方式,寻求心理支持,保持生活规律及足够的睡眠,一般说来,经过2~3个月的生理、心理调适及合理用药,综合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可以有显著改善的。2、去除诱发因素:如精神刺激、紧张、公共场合、不良情绪、过度劳累、饮食、避免回忆以往事件、百度查病、胡思乱想等,一切可诱发与加重植物神经神经功能症状,都应注意避免。3、体质锻炼:体育运动能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大脑功能,运动能明显改变人的情绪,坚持长期锻炼,能增强体质、使心率减慢,心血管功能改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增强,使植物神经功能逐渐恢复。这也是治疗功能性疾病的有效处方。4、药物治疗:药物为辅助治疗,不应长期依靠药物治疗。(1)西医治疗西医常用药物分为调节神经功能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1等)和对症治疗药物(如普萘洛尔、苯二氮卓类药物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2)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疾病特别强调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 即“因人制宜”,正所谓“一人一方,千人千方,治病必求其本”。善于抓住疾病的本质,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临床疗效更加确切。这样才能掌握中医治病的核心和真理,做到循法处方,随证施治。安神清脑方剂三段式治疗植物神经紊乱第一阶段:治疗以补益心脾,调和肝脾,安神理气荣脑醒神提高睡眠质量。第二阶段: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健脑利窍,温补心阳,补益心气降低脑兴奋度使情绪稳定,缓解大多躯体症状。第三阶段:清胆化痰,清暑益气,健脾疏肝,除湿醒脑,健脾祛湿,开窍醒神从而治愈植物神经紊乱从中医角度,该病临床症状多样、证型复杂,中医治疗目前依各家辨证施治,患者需就诊听从中医师的指导。日常预防措施生活不规律、不良心理状态、情绪压抑、过度疲劳是患植物性神经紊乱的主要病因,因此,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性格内向的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植物性神经紊乱: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不要颠倒生物钟,睡前洗脸,早睡早起,不熬夜,积极地参加可纾解压力的社交活动,事实表明,规律性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良好心境。2、锻炼身体: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要把自己闷在家中,多参加体育锻炼、娱乐与休闲,如散步、打球、爬山、蹦迪、打游戏等。户外活动和锻炼身体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也可以培养良好心态,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调节神经功能,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对疾病预防也是非常关键的。3、及时调理情绪:遇到烦心事情绪低落时,不要憋在心里,而应想办法疏泄出来,可以自我调节,也可以找朋友倾诉一下,或者大哭一场,把心理的郁闷疏泄出来,会觉得轻松很多。这对心理保健也大有好处。4、科学饮食培养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规律饮食,平衡营养膳食即可,避免较多饮用咖啡因、酒精、碳酸饮料、油腻生冷等刺激神经的饮食,减少吸烟次数。
肠镜可以观察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至回肠末端的肠道黏膜,主要用于诊断结、直肠炎症,良恶性肿瘤,息肉,憩室等疾病。肠镜检查前、后需要注意什么?适应症: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便血和持续性便潜血阳性。存在下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腹部包块、大便习惯改变等可疑结直肠疾病。钡剂灌肠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不能定性。炎症性肠病做鉴别诊断或需要确定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等以及治疗后的复查。结直肠肿瘤术后或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定期随访。禁忌症:除胃镜检查的禁忌症外,还包括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对肠道清洁剂成分过敏等情况。检查前准备:同胃镜检查相似,但是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早晨降压药物照常服用。糖尿病患者检查日晨暂停降糖药或胰岛素。检查前1天应低渣饮食(如稀饭、面条、面包、鸡蛋羹等),以提高肠道准备的清洁度,前1天晚餐后禁食(可以饮水)。肠镜前需完善的检查同胃镜。肠道准备:由于过多的肠道残留物会在检查时影响医生的判断,因此肠道准备的目的在于清除肠道内容物,充分暴露肠道黏膜以便观察。肠道清洁剂的种类方面,目前国内多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50%硫酸镁等清洁肠道。服药后需来回走动,否则会影响清肠效果。如有严重腹胀或不适,可放慢服用速度或暂停服用,待症状消除后再继续服用,可以观察大便性状判断肠道准备效果,若排出大便为清水样,说明肠道准备充分。对于不能获得充分肠道清洁的患者,可以行清洁灌肠或再次进行加强的肠道准备。检查后:出现轻度腹痛、腹胀为正常现象,与检查时注入空气等操作有关,无需紧张。若出现严重的腹痛、腹胀或便血,需及时就诊。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后即可进食、水,尽量食用软食,如稀饭、鱼类等,避免高纤维及辛辣食物。结肠镜检查的并发症和风险主要包括穿孔、出血、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操作不成功及肠道准备过程中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等,但也都可以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谨慎规范的操作尽量避免。
医生,给我开个胃镜!!!!你不是刚刚做过,都做了10次+了,每次都是“浅表性胃炎”,怎么还要做?我吃了药还是不好啊,会不会变严重了。。。“浅表性胃炎”说明你的胃很健康,基本没有啥问题。总是不好,可能不是胃的问题。不,他们说,胃镜至少每年做一次。。。他们是谁?是医生吗?是我隔壁邻居,他说。。。啊。。。。。胃病没有好,往往不是胃病变严重,而是看错了病。所以可能是白做了!那,到底多久做一次胃镜才对呢?神奇的“隔壁邻居”说得对吗?其实,做得多,不如做得好。本文教你如何做胃镜?多久做一次比较好?普通好还是无痛好?当初不懂,后悔选错!根据不同的胃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大家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1、多久做一次胃镜?这个时间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如果没有不舒服可以不用复查,复查时间就看你有没有新的不舒服。(一般你的不舒服和这些胃炎没啥关系);萎缩性胃炎:如果只有萎缩,没有肠化或者异型,1-2年复查一次;如果有中到重度萎缩,还有肠化,每年做1次;如果有中度异型,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有了重度异型,要先让病理专家把结果再看一下,因为和癌关系很密切;胃溃疡:即使活检结果是良性,一般3个月左右也要复查;胃息肉:需要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决定什么时候复查胃镜;活检病理:中-重度异型增生(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和消化科、病理科医生沟通,密切观察,因为离“癌”比较近。胃癌手术后:一般半年复查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所以,不同情况需要不同考虑,时间都是不一样的。1年,这个数字看起来简单,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2、做得多,不如做得好胃镜做得次数多,就可以不留死角?不!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质量。所以,不要纠结多久做一次,要重视做好每一次胃镜,高质量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质量高低的区别:质量低:一直恶心配合不好看不清;满眼是泡泡;胃里还有好多吃过的东西。。。质量高:胃里面干干净净,看得清楚;配合很好,慢慢观察。所以,一次高质量的胃镜>N次低质量的胃镜。你希望的是什么?一定是医生慢慢地、仔细地、不留死角地观察你“干净”的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怎么做:1、无痛还是普通:从检查质量上看,优先选择无痛。因为即使是配合度很高的人,也难免会恶心。这一恶心,看不清不说,医生也看着你可怜,还是赶紧结束吧,所以无痛检查是首选。2、不是越快越好:一分钟,真的很快,但这么短的时间真得可以看清楚吗?一次胃镜的检查时间在5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所以在检查过程中不要催医生快点做,做得快不等于做得好!慢工出细活。。。3、检查前准备好:做胃镜前多花点时间把胃洗干净,这样才能看得更清楚:1)去泡去黏液:减少胃里的泡沫和黏液,万一这些泡沫和黏液下面就藏了个东西呢?特别还是那个坏家伙。所以,要喝点药(比如二甲基硅油、西甲基硅油、链蛋白酶什么的),把胃打扫干净。2)饮食控制好:在检查前按照要求进行准备:8-12个小时不要吃东西,3个小时不要喝水。特别是胃肠动力比较差的人,更要注意。如果胃里还有东西,你是让医生是看你的胃,还是看你昨晚吃的夜宵呢?3、不同情况复查胃镜的时间不同;胃镜的检查质量才是防癌关键;从我做起,给胃好好洗个澡。做胃镜,是普通胃镜好,还是无痛胃镜好?怎么选才对?1、普通胃镜优点:相对方便:不用做太多的准备、也不一定要家属陪同,一般只要没有吃早饭,就可以做。适用面广:因为不用做麻醉,所以风险相对小一点,大部分人都能做。比较爽快:虽然做的时候有百般不舒服,但做完后一般除了有喉咙不舒服,其他都还好。缺点:百般难受:从进入嘴巴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忍不住的恶心,鼻涕眼泪一大把,越是害怕越是恶心,都有一种伸手拔镜子的冲动。除非你对此毫无反应。。。容易损伤:正因为你恶心不舒服,所以镜子很容易就碰到你的”黏膜“,造成损伤、出血。影响观察:只要你一打恶心,胃就缩成了一团,啥都看不见,只有继续”打气“等待;看着你这么难受,医生哪里忍心慢慢做、好好看,赶紧做完结束吧。2、无痛胃镜优点:睡个大觉:整个胃镜的过程,你都在睡觉,啥都不知道,只是在做美梦;损伤较小:正因为你不会有恶心不舒服,所以镜子可能造成的损伤机会也小了很多;看得仔细:你在做梦,不会妨碍医生看你的胃,他们就可以定定心心好好看你的胃,万一发现了什么也可以仔细观察,做个活检,没有人催。降低风险:因为普通胃镜会有刺激,血压和心率会突然增高,无痛就没有这个烦恼了。缺点:相对麻烦:和普通胃镜不同,它有一些特别的准备要求(做之前6小时不吃2小时不喝、要有家属陪同、做完后不能开车。。。)有点风险:毕竟是全麻,要打麻药,风险比普通是要大点的,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麻醉有风险。做后头晕:尽管做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做完后会有头晕,就像喝醉酒了一样,但很快就好了。有点点贵:和普通胃镜比起来,它有点贵。3、有啥不同相同点:都要插管即使是无痛胃镜,也一定是用一根黑色的管子(不到1厘米粗)从喉咙面插到胃里去看,不插管那就不是胃镜了。不同点:一个醒着的,一个睡着了普通胃镜是局部口咽麻醉,一般是”利多卡因“什么的。所以只是咽喉部有点麻麻的,但你还是一直醒着的,听得到医生说了些啥;无痛胃镜是全身静脉麻醉,一般是叫”丙泊酚“什么的。所以你是睡着了的,医生做了什么你是不知道的,你一直在和周公约会。4、做胃镜真的伤身体吗?多久做一次合适?●普通胃镜的检查是怎么做的?1、检查前:检查前至少8小时不能吃东西,难道让医生看你昨天吃的什么嘛?而且胃里的食物容易导致恶心呕吐增加损伤的机会。为了减少检查中喉咙的不舒服,会在检查前约3分钟左右口服咽部局麻药物,这个药会有点麻麻的感觉,有的人会感到恶心,这是第一个不舒服的时候。2、检查中(1):先换上宽松衣服,向左躺着,双腿稍微弯曲。当医师把胃镜从嘴巴里含着的塑胶器伸入时,应全身放松,做吞咽动作,使胃镜顺利通过喉咙进入食管。在通过喉咙时会有数秒感觉疼痛,想呕吐,这是第二个不舒服的时候。3、检查中(2):胃镜进入食管后,请不要做吞咽动作,而应改由鼻子吸气,口中缓缓吐气,口水自然流出来。随着镜子进入胃、十二指肠,为了观察清楚需要充气,会有胀气、恶心想吐的感觉,放松心情,保持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动作,这是第三个不舒服的时候。4、检查后:全部检查完后,你还会有点胀气,喉咙口麻麻的感觉有什么东西,感到恶心或者想咳嗽,稍微休息会就好,这是最后一个不舒服的时候。●伤身体的说法从哪里来?从胃镜的检查过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四个不舒服的时间点,其中第三个不舒服的时间比较长,第一个不舒服的地方是在进入喉咙口,最主要的反应是恶心呕吐,有的病人做完后会发现镜子上有”血“,或者吐沫带血,”伤身体“的说法就出来了,那事实是怎么样的?怎么会有出血的呢?1、进入喉咙口时如果过于紧张不配合会导致进入食管比较困难,反复喉咙刺激后会出现水肿出血,这是有”血“的第一个原因了;2、胃镜检查过程中如果反复呕吐,贲门黏膜也在反复上下”扯动“,这就和酒喝多了呕吐一个道理,次数多了就会有出血,这是有”血“的第二个原因了;3、胃镜检查过程中如果反复呕吐,胃黏膜会和胃镜反复接触,导致的黏膜擦伤,但这不会导致出血。4、胃镜检查结束后,如果仍然去咳嗽、呕吐,就会加重黏膜损伤的程度。大部分都是因为太紧张,不配合导致的。●如何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从1、2两点中我们已经明白了胃镜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伤身体”。这些损伤往往都是因为配合不够,反复呕吐造成的,为了减少这种发生,我们不是拒绝做胃镜,而是:1、胃镜检查前多沟通减少紧张,多练习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动作;2、当胃镜到达喉咙口时,按照医生的指示做吞咽动作;3、胃镜在检查过程中感到胀气不舒服,反复做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动作,有不舒服向医生护士打手势,不要去拔镜子;4、做完胃镜后,不要总感觉镜子还在喉咙口,想去把它吐出来。5、如果实在害怕可以选择无痛胃镜,无痛胃镜就没有了恶心不舒服,减少可能出现的“损伤”。而且可以对于可疑的病变反复观察防止遗漏病变,是很好的选择。一场美梦做完,一次胃镜检查就这样结束了,没有了“伤身体”的担心~~总结1、普通胃镜相对简单,但百般难受影响观察;2、无痛胃镜相对复杂,但没有痛苦观察仔细;3、两种胃镜都要插管,一种醒着一种睡大觉;4、如果没有麻醉禁忌,无痛胃镜是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