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在医学上又称小儿斜颈,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属先天性的原因有肌性斜颈和脊椎发育畸形。后天性的原因有冷风侵袭、感染和创伤导致的急性斜颈,由于眼睛斜视导致的眼性斜颈,还有一种痉挛性斜颈。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肌性斜颈。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推拿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小儿肌性斜颈如果发现的早,就可以及时的按摩纠正,不需要手术的。如果一直没注意,孩子越来越大,骨性已经长好,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而且会给您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小儿斜颈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一、病因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常见的病因如下:1、产伤出血,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2、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3、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4、感染性肌炎所致。5、遗传性疾病。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1.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而颜面旋向健侧,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严重者甚至出现颈侧弯,椎体契形变及斜视等表现。2.颈部包块 婴儿出生时并无异常,一般于生后2周左右颈部出现肿块就诊,多见于右侧。于受累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质硬,可移动,按压时婴儿哭闹。但肿块无红肿热痛的感觉。3. 颈部B超:患侧可见肌性包块。四、诊断颈部歪斜,头喜偏向患侧,晚期有头面部畸形,有胎位不正或臀位产史。颈部B超:患侧胸锁乳头肌可见包块。X线表现:颈椎未见骨骼改变。 五、治疗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越早效果越好,一般满月后即可来医院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张世卿教授提出了小儿肌性斜颈六部推拿法: 1、患儿取仰卧位,用拇指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以推擦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防止擦破皮肤,可先涂润滑剂(滑石粉,爽身粉均可)。 2、用拇指按揉患侧以放松局部再用中指、食指在患处自上而下地左右揉动,以舒筋活血、缓解痉挛。 3、用拇指、食指于患处两侧进行左右捏拿、弹拨,以消散结块、增加血液循环。 4、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切忌用暴力),使之舒通气血,分离黏连。 5、右手托扶患儿前下颌处,另一手抱住头枕部,把头略往上牵拉,然后向左右方向旋转,在旋转法施行完毕后,将头部做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摆动。用力不宜过猛,操作要柔和,速度不宜太快。 6、如果出现高低肩、脊柱侧弯、长短腿等情况,要配合脊柱软组织调整手法。 掌上君温馨提示:(1)本病当与骨性斜颈、姿势性斜颈、眼源性等斜颈相鉴别。(2)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在出生3个月以内开始治疗更好。当肿块消失后,应继续推拿,直至颈部活动正常为止。(3)亲人或者保姆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4) 斜颈患儿,还应注意检查是否伴有其他先天畸形特别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去医院拍双侧髋关节X线加以确诊)。(5)小儿不宜过早直抱,防止发生姿势性斜颈。小儿推拿,绿色疗法,常给宝宝推拿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了解更多小儿推拿知识,敬请关注上述“二维码”
久坐试试热敷方 2011-06-22 04:48 来源:温州都市报 上了一天班后,腰部酸疼,浑身不舒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医师张世卿说,可以试试热敷法。方法很简单,自己动手,用旧衣服、毛巾之类的布缝一个小布袋,然后买来盐1000克(最好用粗盐,就是大青盐),再到中药店买当归20克、川芎20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把中草药和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放在微波炉里适当加热,在临睡前放到肾俞穴上热敷15分钟左右。热敷时要注意药袋温度,不要烫伤。当归和川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杜仲和川断可以强筋骨、补肝肾,乳香和没药可以理气止疼,它们能有效地消除腰疼僵硬等不适。
新浪河南访谈访谈视频专题地址: http://henan.sina.com.cn/vod/zt/jiankangdajiangtang33/index.shtml 如果不能连接,请直接在百度上搜索http://henan.sina.com.cn/vod/zt/jiankangdajiangtang33/index.shtml
来源:大河网-大河健康报 郭先生询问:我今年70多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可是自去年冬天开始就没食欲,饭量大减,消瘦,半年多时间体重减了十来斤了。今年6月体检,各项指标显示都正常。因消瘦明显,身感气短、没劲,于8月初又做了几项检查,检查发现“胃下垂”,中医诊断为:脾虚湿盛。我该如何饮食、锻炼?食谱加入山药、莲子 问题一:自感气短、没劲,在饮食上如何才能更合理? 专家解答:老年人突然食欲下降,出现消瘦乏力、没精神等症状,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这些表现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甚至恶性肿瘤的症状,特别是伴有贫血的老年人,应该做个大便潜血、查一下血糖和尿液等。 排除上述疾病后,若确诊为“脾虚湿盛”,气短、没劲就是其症状,老年人在秋季容易出现。在饮食上郭淑云建议,不要吃生冷、甜腻肥厚的食物,入秋后的生冷瓜果应该少吃,以免伤及脾胃。应该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薏米、莲子、红小豆、山药等。 对于胃下垂的患者,胃部下垂无力,患者一次不能吃太多,应少吃多餐。胃下垂是一种需要长期调养的疾病,这种患者多是体质虚弱、消瘦,可以肯定地说什么时候吃胖了,胃下垂自然就会好转。 推荐食补小验方:小米、红小豆、莲子、山药,四种食物熬粥,每天早晚饭服用。 胃下垂饭后稍坐再动 问题二:如何进行锻炼更好?应注意和防止什么? 专家解答:郭先生身体虚弱,气短、乏力,这些症状就决定了他承受不了强度大的运动,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心跳过快、心慌、气短严重,应该立即停下来休息。老年人的锻炼要量力而行,运动后以自感舒适为佳,身体瘦弱的老年人的锻炼提倡舒缓的运动,如慢走、散步。胃下垂的患者,饭后忌立即运动,应该坐半个小时后再走动。 专家建议,可以多做以下运动: 1.腹肌锻炼:仰卧,双腿伸直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数次,稍作休息后再重复做数次。 2.模拟蹬自行车或做下蹲动作。也可饭后卧床20~30分钟,取头部低位、骨盆垫高的姿势,使胃向上移。 3.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进行多次。 健脾利湿的按摩疗法 问题三:按摩可以健脾利湿吗?我想自己按摩,应选取哪些穴位? 专家解答:通过自我按摩也可得到改善: 1.双掌摩腹:双掌重叠抚于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腹2~3分钟。 2.三指点穴: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点揉神阙穴(肚脐)、中脘穴(脐上4寸)、天枢穴(脐旁2寸左右各一穴),每穴点揉1~2分钟。 3.拇指点穴: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点揉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左右各一穴)、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左右各一穴),每穴点揉2~3分钟。 以上方法共同起到补中益气,健脾利湿的作用。要求每天作3~4次,30天为一疗程,连续作3个疗程后,到医院做B超复查。如果症状较重或者缠绵难愈者,应该定期到医院检查治疗。 提醒:这些按摩方法普通人也可以做,有健脾和胃、助消化的功效。经常做可防止腹部脂肪堆积,有健美效果。 专家解答: 1.按摩中脘:患者仰卧,右手掌部按于中脘穴上,逐渐施力,待有酸胀感时左右旋转按摩10分钟。 2.摩脸部:患者仰卧,右掌心置于脐周腹部,左手掌叠放于右手背上,以逆时针方向摩腹部15分钟。 治疗结束时用10cm宽的松紧带束腹以防胃脘再次下垂。专家简介: 郭淑云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张世卿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张海杰 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2009年07月29日 09:07来源:大河网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10658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58岁的赵老师两个月前突发眩晕,到医院检查发现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医生按照高血压病为其治疗一个月,赵老师花了1万多元,血压是降了,眩晕却没治好。后来,他拿着颈椎X光片及化验结果找到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张世卿主任,被诊断为颈性眩晕,通过推拿治疗一周后,眩晕症状消失。 记者在采访张世卿主任时,他说,在生活中,由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患者多见,占各种眩晕的60%以上。脖子稍微一动,晕得想栽倒在地,这种被称为“跟着脖子走的眩晕”,主要是在头部转动时,由于一侧椎动脉血流量降低,而另一侧由于过度牵拉、刺激、反射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产生失代偿而引起眩晕等症状。但要注意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颈性眩晕的差别,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为主。老年患者以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慢为主。在治疗上要明确诊断,因人而异。 张世卿介绍,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分布交错密集,处于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还是脑血循环的必由之路。一旦颈椎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心脑血管和中枢神经,造成各类颈源性疾病。颈椎病除了引起眩晕外,还可引起以下疾病: 颈源性高血压: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称颈源性高血压,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表现。 颈源性心绞痛:这是因支配横膈及心包的颈椎神经根受到损害,或心脏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所致。如果患有心绞痛,心电图显示正常,药物治疗无效,应想到是否为颈椎病所致。 颈源性胃炎:由于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导致机能亢进,出现幽门括约肌过度紧张,舒缩无力,以致胃、十二指肠逆蠕动,促使胆汁反流而损伤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颈源性吞咽困难:此类病症是由于下部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速度过快,压迫食管,发生炎症、水肿而引起狭窄,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食管疾病。 颈源性视力障碍: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视野缩小等。 因此,当一些患者经常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失眠、烦躁或精神抑郁、视力及听力障碍、心律失常等症状而又久治无效时,不妨查查颈椎。 如果眩晕突然加重,应立即坐下,并保持头部不动的安静状态,一般颈性眩晕突然加重的发作期在20分钟左右,之后眩晕可自行缓解。 张世卿主任说,急性眩晕过后,患者可以在家进行穴位按摩,以达到在家庭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点揉内关穴从腕部横纹处向内臂方向量3横指处,两条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通过左手大拇指点揉右臂内关穴和右手大拇指点揉左臂内关穴各1~3分钟,可有效缓解因颈性眩晕引起的恶心、心慌等症状。 ●点揉风府、风池穴脖子后仰,找到头部与脖子的连接处,正中位置就是风府穴,在风府穴点揉3分钟后,顺着风府穴向两边旁开2横指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再点揉3分钟。 ●耸肩和旋肩缓解完颈部肌肉,还要对肩部肌肉进行松解,可先从运动幅度不大的耸肩开始。耸肩时宜坐在凳子上,双手自然下垂,颈部不动上下耸肩3分钟。耸肩结束后,可做旋肩运动,先正旋后倒旋锻炼3分钟。 当然,如果眩晕症状较重或间断发生的患者,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颈性眩晕治疗的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治疗手段。 □本版撰文 记者 梁琨瑜 大河健康报
一场秋雨一场凉,小儿秋咳要提防。衣被薄,喝热汤,耐寒锻炼是良方。随着几场秋雨的降临,气温逐渐下降,因受凉而咳嗽的患儿增多。作为家长怎样才能让宝宝免受咳嗽困扰呢?下面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世卿教授给您支支招:一、咳嗽不一定吃药眼见得孩子在受罪,家长无不心急如焚,常常再三恳求医生赶快开些好药止住咳嗽。然而,孩子用了许多价钱昂贵的药物,为什么症状并没有多少好转?这其中存在善意的误会―“医生看病一定要开药,咳嗽一定要吃止咳药”。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大家逐渐认识到孩子咳嗽不一定吃药。俗话说,出汗、咳嗽、放屁,三件宝。咳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防御反射,是人体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小儿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家长一见小儿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暂时停止,但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大量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会造成气管堵塞。另外,小孩子早上起床有几声轻轻的咳嗽,这是生理现象,只是清理晚上积存在呼吸道的黏液,家长不必担心。二、治疗要对因对症,不要滥用止咳糖浆治疗咳嗽首先要找出咳嗽的病因,如果一咳嗽就用药,而不针对病因治疗只能是适得其反。所以,专家提醒,仅“对症”治疗,服些“止咳”药水是不行的,必须在“对因”治疗基础上,配合一些“止咳”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感冒后咳嗽的主要原因是鼻液后流刺激咽喉,因此治疗要对因、对症双管齐下。对因:止涕通鼻,减少鼻液后流,可选用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对症:以镇咳为主,可用无成瘾性及呼吸抑制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因一些止咳糖浆中含有可待因,这是一种从鸦片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小孩长期服用就会有依赖性,出现类似“毒瘾”发作症状。三、小儿秋季咳嗽配合推拿治疗效果好1、清肺经300次;2、运内八卦300次;2、推揉膻中200次、揉乳根200次;3、揉肺俞300次;4、分推肩胛骨100次。5、推小横纹50次;6、揉掌小横纹50次;7,从下向上捏积9遍.咳嗽怕风怎么办?推三关200次、掐揉二扇门100次。 咳嗽伴大便干怎么办?顺时针摩腹3min,推下七节骨50次,必要时灌肠。咳嗽有痰怎么办?揉天突200次,补脾经300次。配合食疗方:材料:白萝卜1个、蜂蜜操作:白萝卜切成丁放入碗中,加入蜂蜜2-3勺,浸泡4小时后,搅匀,把汁倒入杯子里。用法:用温水冲服,每天3-4次。治疗:咳嗽有痰,适合一岁以上的儿童。 四、孩子久咳不止如何调整饮食? 有的孩子经常咳嗽,而且最让家长着急的是吃药和打针不太管用。孩子久咳不止与饮食不当有直接关系,要止住孩子久咳就得纠正不当饮食。 首先要避免让久咳的孩子食用荤腥、辛辣食品。中医理论认为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助湿生痰,引起过敏反应,加重咳嗽病情。辣椒、胡椒、生葱、芥末等辛辣之物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使咳嗽加重,也应避免食用。 其次,咳嗽伴有发热时,应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可根据季节不同选择白开水、凉茶、白菜汤、鲜果汁等,同时应注意给孩子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适量的蛋白质。 再次,饮食宜清淡,忌咸、腻和刺激性食物,可多食新鲜蔬菜、豆制品,并适当增添少量瘦肉。 五、儿童秋季咳嗽如何预防?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注意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要忌糖、甜食、冷饮等。其次,虾、蟹、冰冻海鱼等含大分子蛋白容易导致过敏,不宜多吃。 4、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5、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臭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6、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7、由于很多慢性咳嗽与过敏有关,因此咳嗽患儿不要接触过敏原,如:烟雾、尘埃、宠物、花粉、冷空气、油漆、过敏性的药物、食物等。再次,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新鲜,患病后切勿滥用抗生素。小儿推拿,绿色疗法,常给宝宝推拿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了解更多小儿推拿知识,敬请关注上述“二维码”
天气渐冷,走在街上人们会把手放进口袋里,脖子缩进衣领。但这样做并不能驱走寒冷,或许会感到更冷。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张世卿说,通过扩胸运动等几个简单的小动作可以让身体很快暖起来。 扩胸运动的取暖效果很好,冬天人体血液循环较慢,这是许多人感觉冷的原因。因此,当大家在做扩胸运动时,肌肉收缩挤压静脉,使静脉回心血流加快,还可增加心肺功能,这样对于驱走全身的寒冷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手指按压也会感觉温暖,左右手五指相对,掌心空出,双手曲于胸前,双臂要适当紧张,然后稍用力相互按压。双手包括胳膊都会发热,而且很舒服。 多蹦多跳其实也可起到按摩涌泉穴生热的作用。《健康时报》
工作压力大加之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过快、睡眠不充足,久而久之,许多人常常感觉身心疲惫。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传统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张世卿指出,这类人群主要是由于脑疲劳引起的,经常感觉疲劳的人不妨多吃一些酸枣,对缓解疲劳、神经衰弱有明显的作用。 张世卿主任说,酸枣在中药房是作为一味中药来使用的,常见的中药“镇静安眠丸”,就是以酸枣仁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中医认为,酸枣性平、味甘酸,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作用。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很早就有记载,酸枣可以“安五脏,轻身延年”。因此,从事脑力劳动或者出现疲劳的人群如果经常食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对治疗心烦、多梦、神经衰弱都有较好的作用。 虽然品尝新鲜酸枣的时期刚刚过,但用它加工的饮料、食品却很多,如酸枣汁、酸枣粉、酸枣糕、酸枣酒等,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也可以到中药房买来酸枣干或酸枣仁,自己在家泡水或煮粥喝。
2008-9-12大公网「立秋」早已過去,天氣逐漸由熱轉冷,中醫認為秋天陽氣漸衰、陰氣漸盛,因此人也應適當地進補以使體內的陰氣旺盛,達到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目的。酸甘化陰 少吃辛辣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推拿科副主任醫師張世卿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說,中醫有「酸甘化陰」之說,因而入秋後,大家可多吃些酸味、甜味的果蔬,如甘蔗、蘋果、西紅柿、橘子、檸檬以及蜂蜜等,均可起到滋陰養血、生津補液的目的。另外,有兩道較為常見的食療方,分別是「蓮子八寶粥」和「西湖牛肉羹」都具有滋陰的效果,而且兼有養顏的功效。立秋後應盡量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蒜、韭菜等。因為中醫認為五味(甘、苦、酸、辛、鹹)中的辛多入肺,易助肺氣,而秋天人體的肺氣本身就比較旺盛,因而多食易出現皮膚乾燥、起皺、皸裂甚至口乾舌燥等症狀。山楂百合麥冬石斛茶張世卿說,如果有的人已經出現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不適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一些中草藥進行調理,有一道湯劑叫「滋陰潤肺湯」,它的組成如下:山楂10克,百合15克,麥冬15克,石斛10克,甘草6克。許多喝過中草藥的朋友對中藥湯劑的苦味難以接受,可是,以上這服湯劑卻是酸味的,與上面講的「酸甘化陰」是一致的。並且,由於以上方劑中的幾味藥藥性相對較平,因此成年人可適當服用,也可取方劑中的任意1-2味藥泡茶,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太極散步?點揉穴位對於秋季的運動健身,張世卿說,中醫認為秋季應以靜為主,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過度耗損津氣,可選擇太極拳、散步等運動項目,並且鍛煉的時間不要過早。另外,秋季養陰,有兩個穴位不得不提,它們就是天突穴和廉泉穴。提到穴位,沒學過中醫的人可能都比較「頭痛」,可是這兩個穴位卻非常好找。天突穴位於喉結下方的凹陷處,廉泉穴則位於喉結上方的凹陷處,中老年朋友閒暇時經常用大拇指進行點揉,可起到養陰生津、潤肺化痰的作用。
便秘的自我推拿与预防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一般原因有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食物内纤维素含量太少,粪便内水分过分吸收,造成大便干燥而排出困难;②不良的排便习惯,如不按时排便、长时间抑制便意;③长期以结肠刺激性泻药治疗;④妊娠、老年和营养不良及长期卧床患者。⑤肠道肿瘤等。所谓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还有排便不通畅、费力、粪便干硬等表现。在肠道有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时均会发生便秘。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便秘在程度上有轻有重,在时间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长期便秘者不仅出现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心烦失眠和头昏等症状,而且还可诱发或加重痔疮、肛裂、脱肛、前列腺肥大等疾患,甚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猝死的发生。因此,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便秘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找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免延误原发病的诊治。便秘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直肠指检、X线检查(钡餐检查)、结肠镜检查等。对于功能性的便秘患者建议做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养成定时起居的习惯,不要轻易改变生活规律。无论有无便意,均应养成每天早餐后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是晨起喝杯温开水或淡盐水以促进肠蠕动。2、多吃含渣滓较多的食物,特别是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因为这类食物既可供给人体丰富的维生素C,又能提供足够的食物残渣,刺激肠壁,促使肠蠕动加快, 使粪便易于排出体外。3、多吃些新鲜水果,如苹果、梨等。此外,蜂蜜、决明子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一般说来,辣椒、浓茶、酒类等刺激性食品不利于大便的通下,不宜食用。二、适当的运动锻炼早上起来可以散步、慢跑、做体操,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在办公室里多做半蹲动作,也可以锻炼腹肌张力,弥补运动不足。这样可以加强腹肌收缩力,促进胃肠蠕动和增加排便动力。三、采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每天花费10分钟,也会起到一定效果。1、揉腹:睡在床上,全身放松,将两手手心叠放按于肚脐上,先按顺时针方向揉100次,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揉100次,揉时用力适度,动作轻柔,呼吸自然。2、腹部按摩:睡在床上,双腿弯起来,腹肌放松,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用拇指以外的四指指腹,从右到左沿结肠走向按摩。当按摩至左下腹时,应适当加强指的压力,以不感疼痛为度,按压时呼气,放松时吸气,每次10分钟左右。揉腹和腹部按摩可随时进行,但一般选择晚上入睡前或晨起时,揉腹前应排空小便,不宜过饱或过于饥饿的情况下进行。3、指压点穴:大便未出时,用中指点压在神阙穴(即肚脐),按顺、逆时钟各按摩20次,然后轻拍肚子20次。大便将出不出时,用右手中指压迫会阴穴(二阴之间中点),或长强穴(尾骨尖下0.5寸,于尾骨端与肛门中点取穴)。 便可助大便缓缓排出,心情要轻松,千万不可焦急。此外,坐在马桶上,静神,深呼吸,引意念于肠,做提肛运动15次,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排便效果。 四、对于便秘的病人,也可以选用下面几个食疗方进行调治:1、粳米芝麻粥:用黑芝麻适量,粳米100克。做法是将黑芝麻淘洗干净,晾干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 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即成。常食有效。2、无花果大米粥:将大米5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待粥沸后放入无花果30克即成。喝粥时调入蜂蜜。3、菠菜粥:用新鲜菠菜250克,食盐、麻油少许。做法是将菠菜洗净,待锅中水煮沸,放入食盐,再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烫约3分钟取出,加入麻油拌匀即成。常食有效。4、雪梨茶:做法是将北杏10克,雪梨1个,白砂糖30~50克,同放碗中,加适量清水,隔水蒸熟(1小时)即成。喝汤吃梨,常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