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自检1、对镜自照法:面对镜子,两手叉腰,观察乳腺的外形。然后,再将双臂高举过头,仔细观察两侧乳腺的形状及轮廓有无变化,乳腺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浅静脉怒张、皮肤褶皱、橘皮样改变等异常,观察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抬高、回缩、凹陷,从乳头里有无分泌物溢出,乳晕颜色是否改变。最后,放下两臂,双手叉腰,两肘努力向后,使胸部肌肉紧绷,观察两侧乳房是否等高、对称。2、平卧触摸法:平躺,右臂高举过头,并在右肩下垫一小枕头,使右侧乳腺变平。将左手四指并拢,用指端掌面检查乳腺各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改变。用右手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缓慢、稳定、仔细地触摸乳房,在左乳房作顺或逆向前逐渐移动检查,从乳房外围起至少三圈,直至乳头。也可采用上下或放射状方向检查,但应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同时,一并检查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最后,用拇指和食指间轻挤压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排液。如发现有混浊的、微黄色或血性溢液,应立即就医。3、淋浴检查法:淋浴时,因皮肤湿润更容易发现乳腺问题。方法是用一手指指端掌面慢慢滑动,仔细检查乳腺各个部位及腋窝是否有肿块。女性朋友在乳腺自查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乳腺导管内视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乳腺检查新设备,乳腺导管内视镜之于乳腺导管犹如胃镜、肠镜之于胃、肠,直观、明了。主要用于非哺乳期乳头溢液的病人,可直接观察乳管内的详细情况,可取冲洗液作细胞病理学检查、乳腺导管炎还可加药冲洗治疗。非哺乳期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为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使用乳腺导管内视镜可以检查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早期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扩张症、导管炎等乳腺导管病变。使乳管内原位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成为可能。乳管内视镜检查是将一根直径为0.75mm(0.6mm或0.95mm)的内视镜由乳腺导管口插入,并通过医用监视器一边观察乳腺导管内的情况一边向乳管末梢探进,最远可到达第四或五级乳管分支。整个检查过程约10~15分钟,无需局部注射麻醉药,患者亦无任何痛苦或不适。
乳腺钼靶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确诊率可达80%~90%。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取代它。钼靶X线平片有以下特征时,要考虑为乳腺癌:① 肿块影: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无明显界限肿块,尤其边缘有毛刺。② 钙化影:簇状细砂粒样钙化影。 典型乳腺癌钼靶X线片:
急性乳腺炎疾病预防1、避免乳汁淤积。2、防止乳头损伤,有损伤时要及时治疗。3、不要给孩子养成含乳头睡觉的习惯。很多母亲在给孩子喂养母乳的时候,总是习惯于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这是导致哺乳妇女乳腺炎的重要原因!4、多吃粗粮: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控制动物蛋白的报入,同时注意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硒是抗癌之王,能有效抑制癌细胞!5、孕期按摩保健:怀孕6个月左右就要开始以上的按摩方法,每日坚持,不仅可以通畅乳腺,使哺乳期减少疼痛,还可以降低哺乳后乳腺炎和乳腺癌的发病几率。按摩方法:1、双手上下环绕乳房,做轻柔的挤压、抚触,力度以带动整个乳房运动为宜,不宜用力过猛,避免伤及周围组织。2、每日单侧乳房按摩15分钟左右。乳腺炎的治疗乳房有红、肿、热、痛但尚未形成脓肿时,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①促进乳汁排空:当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要勤给孩子喂奶,让孩子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吃干净,必要时可用抽吸的方法排空乳房。当炎症加重,皮肤水肿,硬而发烫,呈紫蓝色,乳头水肿。腋窝处有肿痛的硬结,以致手臂不能靠到躯干,这是副乳腺泌乳过度所致。应用手法挤奶,每天7~8次,每次尽量将乳汁排空,可用油木梳背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以疏通乳腺,必要时可请外科医生帮助推拿,这是治疗早期乳腺炎,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②局部理疗和热敷:可用理疗或用热毛巾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对早期炎症有效。③应用抗生素:在上述方法无效时,应及时加用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均可。④中药治疗:中医民间有许多药方,治疗乳腺炎有显效。乳腺局部化脓时的治疗方法①让孩子只吃健康一侧乳房的母乳。②必须到外科治疗,将局部的脓肿切开引流,坚持换药,以促尽快愈合。③配合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④结合中医药治疗。
乳腺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临床上需要与乳腺癌进行鉴别的疾病主要有: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1/3,国内约占50%,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好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为双侧。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经前明显,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或解除。 2.乳腺导管扩张 本病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37~50岁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可内陷,极似乳腺癌。 以下各点可与乳腺癌鉴别:①病人年龄较轻,多在40岁左右。②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少数也可为血性。③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到增粗的乳管。④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伴有疼痛,与大导管关系密切。⑤乳腺有炎性表现或有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碍史,乳房肿块可有缩小或增大的情形。⑥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⑦乳头溢液有大量的炎细胞。⑧乳腺肿块穿刺可见大量炎细胞或脓细胞。⑨腋窝淋巴结肿大,质较软并有压痛。 3.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有以下特点:①病人多为中青年妇女。②多数有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③病变都有炎症史,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④肿块局部可有发红、破溃等历史,部分囊肿有囊性感。⑤肿块针吸可见有干酪样组织,有稀薄的脓液。⑥有乳头溢液史,可为脓性。⑦少数病人的乳头溢液或针吸出的脓液,涂片可见有结核杆菌。⑧乳腺X线检查多数无异常,并有呈淡阴影者。⑨有乳腺结核与乳腺癌有并存者,约占5%。 4.乳腺脂肪坏死 主要鉴别分析如下: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肿块一般较硬,形态不规则,酷似乳腺癌。一般在临床上分2型:腺体外型,表浅,位于乳腺的皮下,形态不规则,有炎性改变,易诊断为乳腺结核;腺体内型,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缺乏特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②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肿块位于皮下,且肿块不见增长或有缩小情形,并乳腺有外伤史。转移淋巴结应做切除活检。 5.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性乳房,特别是初产后3~4周,病原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多因乳头皲裂处逆行感染所致。也可因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引起感染。 开始时乳腺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当形成坏死液化时,可有脓肿。乳房肿大,活动性强,变硬有压痛,形成脓肿时,肿块软化有波动感。同时感全身不适,寒战、高热。X线表现结构界限较明显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紊乱,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阴影,并出现索条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与乳腺癌比较:①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无卫星结节。②乳腺肿块很少占据全乳,半数以上有囊性感。③乳腺肿块较少见。④多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增高。⑤消炎治疗有效。⑥针吸多为脓液或有炎细胞,有助于诊断。 6.慢性乳腺炎及脓肿 常有脓肿形成,触之为肿块,边缘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X线所见为局部致密的片状影,边界不清,皮肤稍增厚。乳腺脓肿可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致密阴影,中心部位无结构,周围可因水肿密度较淡。 7.乳腺单纯囊肿 在乳腺中部较为常见,多由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多,导致导管延长、迂曲、折叠,在折叠处导管由于缺血可发生坏死,形成囊肿,以后管壁萎缩。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致密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由于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出现透亮晕。单发囊肿为原形,多发囊肿为椭圆形,囊壁光滑整齐。 8.积乳囊肿 较少见。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囊肿。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呈灰白色,内含乳汁或干酪样物质。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见。X线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体积小,一般为1~37.5px,偶见有>75px者,边缘光滑锐利,密度稍低于脂肪。 9.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多发生于20~25岁青年妇女,由腺体和纤维组织所构成,有青春型和巨纤维腺瘤型两种,但无质的不同。该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有单发和多发2种。单发的乳腺纤维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多为较小的卵圆形肿块,月经初潮前生长的纤维瘤都可生长较大。表面光滑,质坚韧,肿瘤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在乳房内容易推动,触之有滑动感。生长缓慢,数年内可无变化,但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多发性乳腺纤维瘤表现均匀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较大的可呈分叶状,光滑,质韧,边界清楚,肿瘤中心有钙化颗粒。 乳腺纤维腺瘤外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光亮,不平滑,肉眼可见切面有多数不规则的裂隙为扩张的乳管。 巨纤维瘤X线平片可见为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呈分叶状。周围组织被压形成透亮区,肿瘤中心可有钙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张。 乳腺纤维瘤虽瘤体很小,但恶变的机会较大,因此还必须认真治疗。 10.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40~50岁的妇女,75%发生在接近乳头的大乳管内,或发生在乳头附近与乳管相连的囊肿内。可单发也可多发。瘤体很小,但常带有绒毛及较多的薄壁血管,极易出血。 临床多无疼痛,在非月经周期间自乳头溢出血性液体,肿块多摸不到,如果若扪查到肿块,多为几个毫米直径,位于乳晕区。乳瘤常呈圆形,质较硬,不与皮肤有粘连,可推动,轻压此肿瘤,即可有乳头血性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约6%~8%可癌变,故术前应做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手术应切除彻底,以患病乳管及其周围腺体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后患。年龄较大的妇女,应做乳房单纯切除。
乳腺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饮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Li(1988)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②易双侧发病;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前发病。 (2)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目前对癌基因及其产物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得出结论为:有数种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形成;正常细胞第1次引入癌基因不一定发生肿瘤,可能涉及多次才发生癌;癌基因不仅在启动阶段参与细胞突变,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癌变过程中,可能有不同基因参与。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 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③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治疗用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可引起体内上述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产生相应的效应。 ④饮食成分和某些代谢产物如脂肪与乳腺癌的关系:由动、植物油引起的高脂血症的小鼠乳腺肿瘤发生率增加。在致癌剂对小鼠的致癌作用的始动阶段,增加脂肪量不起作用,但在促发作用阶段,脂肪喂量增加,肿瘤增长迅速加快。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及时清除致癌物质和致癌物诱发的突变细胞,是乳腺癌发生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大多数肿瘤包括乳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的原因之一。 (4)神经功能状况:乳腺癌病人不少在发病前有过精神创伤,表明高级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能为致癌剂的诱发突变提供有利条件。
隆乳术的新进展乳房对于女性来说,是美丽与母性的一种表现。由于先天缺陷或者后天损伤及疾病而导致乳房的发育不良或缺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对女性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带来了隆乳术以及其不断的发展。一、假体置入式。假体置入隆乳术是从本世纪中叶开始的。最早应用的材料是凝胶海绵,但长期置入后,凝胶海绵会变硬并收缩。直到1963年,Cronin和Cerow报道了他们使用的硅胶假体后,才使得隆胸术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1)手术切口a、腋前线切口:切口至假体放置层面(乳腺下或胸大肌下)路程短,组织损伤轻微,隆乳后乳房形态及位置极易控制。但是这里的切口往往会形成较大的癍痕,癍痕甚至不能被乳罩所遮盖。现已几乎不采用。b、腋窝横皱襞切口transaxillary:切口较为隐蔽,形成的癍痕细小。但由于腋窝距正常乳房位置相对较远,故损伤相对较大,操作粗糙更会损伤腋窝内组织。由于剥离形成的胸大肌后腔隙是由上至下,易造成隆乳后乳房位置偏上,乳头偏下的不自然外观。但术前合理的设计、手术剥离器及内镜的合理应用,可减少不良外观的形成[1]。c、乳晕下切口transnipple-areola:术后痕迹相对隐蔽,也可被乳罩完全遮盖。此种切口入路隆乳术,较容易充分均匀地剥离胸大肌后腔隙,但手术或多或少地要破坏部分正常的乳腺组织,而且还有损伤乳腺导管及乳头感觉神经的可能性。多用于产后或对哺乳无要求的女性。d、乳房下皱襞切口transcreaseunderbreast:此切口入路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但遗憾的是手术痕迹易外露,稍一留意即可发现。e、经脐切口Transumbilical:为内镜隆乳常用切口,只能置入充注式假体[2]。在内镜辅助下钝性分离组织,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疤痕不明显,并发症也相对较少。但手术通路长,造成隆乳区外的皮下隧道损伤,但其也可作为术后伤口引流通道[3]。(2)假体放置层次a、乳腺下间隙subglandular:现在较常用的放置层次。将假体放置在胸部浅筋膜深层后的乳房后间隙,此法出血损伤小,术后乳房触感好,适用于自身乳腺组织有一定基础的受术者,自身乳腺较少者术后假体边缘易显露。由于乳腺中乳腺导管与外界相通,细菌易通过乳腺导管与置入的假体接触引起感染,导致包膜挛缩极易形成,使乳房变形、变硬。b、胸大肌后间隙submuscular:也是现在最常用的。在胸大肌后钝性分离出一个放置假体的间隙,将假体置放与此。该法隔绝了外界细菌于假体,以及肌肉的压迫可减少形成包膜挛缩的几率,但因为胸大肌后的间隙为人为分离,容易分离不够充分,造成手术后乳房形态不佳,且由于胸大肌的覆盖,使术后乳房触感较硬。胸大肌的运动也容易使假体变形、移位或破裂,双手上举时易显露假体边缘。术者的经验及剥离子、内镜的辅助应用可降低乳房外形不佳形成的可能。c、双平面法dual-plane[4]:假体同时置于胸大肌和乳腺下。将胸大肌的下缘部分起点完全切断使其回缩,胸大肌回缩后露出部分乳腺腺体。假体的上2/3为胸大肌覆盖,下1/3直接为乳腺覆盖。有三种术型适用于不同的乳腺类型。这种方法使肌肉的收缩和腺体在假体表面的滑动三者处于动态的相互作用中,减少了假体与腺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包膜挛缩的发生率[5],也减少胸大肌对假体下部的束缚,降低了假体受胸大肌作用发生移位的概率。但会稍减少了乳房动态美感和横向移动的范围[6]。现在暂无文献报道游离胸大肌下缘起点后对胸腔和胸肌运动有影响。还有文献报道“Reversedual-plane”[7]也有很好的效果。d、胸肌筋膜后间隙subfascial[8]:胸肌筋膜(pectoralfascia)起自锁骨和胸骨,向外延伸形成腋筋膜,向下和腹外斜肌与腹直肌的筋膜相延续[9]。胸肌筋膜厚度平均为0.2~1.14mm左右[10],在其四周,筋膜明显增厚,它与胸大肌之间存在潜在的间隙。通过腋窝切口剥离这个腔隙时胸肌筋膜和胸大肌都可以保持其完整性。该间隙就可作为隆乳假体置放的位置。该法即有乳腺后隆乳术的优点,又消除了术后胸肌运动带来的不适[11]。术后乳房外形好,乳房上部弧线光滑自然[12]。无胸大肌运动引起的假体扭曲变形和双峰乳发生。假体周围软组织较多,边缘不会显现。筋膜下假体产生包膜挛缩的几率也减小[13]。但该法只较乳腺下隆乳增加一层0.5mm的组织层[14],自身乳腺组织较少的患者术后远期效果还在观察讨论种。而且术中出血较多[15],有时筋膜与胸肌不易分离[16]或分离需要较长时间,手术经验即先进的切割器械的使用可简便操作和缩短时间[17]。e、Muscle-splitting[18]:部分胸大肌后假体置入法的一种改良。于乳头平面延胸大肌肌纤维劈开胸大肌,使置入假体上下缘位于胸大肌后,中部位于乳腺后。术后乳房三维形态自然,乳头位于乳房最凸部位,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3)手术方法a、盲法:依靠手指和电刀,凭医师感觉和经验,在无直视情况下分离假体置入腔隙。该法是由于过去没有现代器械的情况下使用的,损伤大,易出血。现以不采用。b、剥离子:根据物理杠杆原理制造的分离器械,可使分离腔隙时方便省力,使分离范围充分,但也无法让术者在直视下剥离假体置入间隙。c、微创内镜:作腋下或脐旁切口,在内镜直视下分离假体置放的间隙,可以明确的游离胸大肌附着点和止血,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这是运用内镜最主要的目的之一。(4)假体材料a、公司:市面上常用且质量较好的多为外国产品,如现在销量最大的美国Allergan公司的麦格(McGhan)和美国曼托(Mentor),还有法国ES假体EUROSILICONE、英国娜高假体(Nagor)。b、内容物:包括盐水(saline),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hydrogel),硅凝胶(siliconegel),以及外囊为水凝胶,内囊为硅凝胶的双层囊假体。硅凝胶填充假体又有普通型和高粘稠度(highCohesive)硅凝胶两种。高粘稠度硅凝胶有形状记忆保持功能,即使破裂也不会流淌,彻底防渗漏。但动态美感欠佳。盐水假体几乎无生物危害性,但盐水和水凝胶假体均有透过假体囊壁被集体吸收而使假体变小的可能。更安全有效的假体材料正在不断开发研究中,如silsesquioxane-poly(carbonate-urea)urethane(POSS-PCU)Nanocomposites[19]等。c、形状:现代的假体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分圆形(Round)和解剖型(Anatomical),毛面(Textured)和光面(Smooth),高突和低突,以及可充注型、成组微小型(multipleminiprostheses)[20]等。解剖型假体如泪滴状,更符合人体乳房的自然形态,如MG的style410、Mentor的CPG300系列和Nagor的CoGelXA。毛面假体为现在流行的假体选择,圆形和解剖型假体都有毛面型。毛面假体可使人体毛细血管与假体表面生成,减少包膜挛缩的发生。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要求及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突度、基底宽度及高度,甚至可调节型假体(如Mentor的SiltexStyle6100/6200),可使术后乳房形态更加完美。这对整形外科医师的设计、审美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5)术后护理正确的术后护理有助于使术后并发症减少,乳房形态更完美。包括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上肢的制动,术后的包扎,特别是乳房上极的加压固定。术后乳房按摩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否有效还有待证实[21]。(6)并发症十全十美的假体是不存的,而基本能容忍的不足又见于各种类型的假体。现在,包囊挛缩及感染是假体置入后最严重的并发症。Baker(1975)将其分为4级。隆乳术的并发症还包括:感染、血肿、假体移位和破裂、乳头乳晕区域感觉障碍、假体表面皮肤色素沉着、Mondor’s病、泌乳和气胸等。二、注射式隆乳。(1)最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将石蜡通过注射的方法用于隆乳术,但存在严重的并发症,现已停止使用。到了50年代,开始应用液体硅胶来取代石蜡,并发症存在。(2)1997年中国引进亲水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俗称人造脂肪,商品名:英捷尔法勒),注入乳腺组织与胸大肌之间,从而达到隆胸目的。这种方法简单,痛苦小;注射量可以自由掌握。但是10年来临床上出现大量的不良事件,现也多停止使用。(3)1889年VanderMeulen首先报道了脂肪组织的自体移植。1987年Bircoll首次报道用脂肪注入的方法来增大乳房。与脂肪抽吸术应用的结合,使肥胖患者可以去脂减肥的同时使胸部挺拔。该方式材料取自自体,无排斥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强;应用注射的方式,手术简单,痛苦小;价格低。但由于注入脂肪会吸收、液化或坏死,术后乳房会缩小,经过反复注射可以达到稳定的效果。经冷柜贮藏3~6个月的脂肪可降低吸收率,使注射效果较佳。组织工程学对CAL(Cell-assistedlipotransfer)[22]及脂肪干细胞移植[23]的研究,会不断完善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减少注入脂肪的吸收,使其更具有应用价值。三、自体组织瓣移植。局部真皮脂肪瓣隆乳的技术发展并成熟于50年代,对于那些由于良性或恶变前的肿瘤而行乳房皮下切除的患者有特殊意义。包括自体臀部真皮脂肪瓣移植充填法,局部真皮、脂肪瓣填充法,各种带蒂的肌皮瓣游离移植等。而由于操作复杂,术后遗留瘢痕较多,不适用于一般地追求美感的隆乳术,常用于乳房再造。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自身美的不停追求,乳房整形美容方法将会更简便与安全,效果也会更好。
1、全球每年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2、每26秒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出患乳腺癌!3、几乎每1分钟有一名女性死于乳腺癌4、临床发现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4岁。中国已经成为乳腺癌“高发区”!二、例子:1、陈晓旭2007年5月,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从此林妹妹在人间消失,惊悚的结局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叶凡2007年,《遇上你是我的缘》歌曲演唱者叶凡,因患乳腺癌,在深圳去世,享年38岁,乳腺癌粉红杀手再次夺走了年轻美丽的生命。3、郭健著名瑜珈师,行右乳全切手术,中国第一人正面裸胸照!4、宝咏琴香港第二富婆,因患乳腺癌,不幸离世。留下巨额资产,正如2009年春晚小品上,小沈阳说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死了,钱没花了!”5、蔡琴(94年行右乳手术)、汪明荃(患甲状乳癌)、叶丽仪(《上海滩》歌曲演唱者,行右乳全切)、奥黛丽-赫本(93年1月20日因乳癌病逝)、南希-里根(美国第一夫人,乳房切除)专家警告:每4个乳腺增生患者就有1个可能成为乳癌乳房疼痛是得了乳腺癌?错! 乳房疼痛的女性,实际上80%患的是乳腺增生或乳腺炎,而乳腺癌很少通过疼痛,多是通过触摸乳房发现有块状物并通过医生而确诊的。 警示一: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的疼痛程度随着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经前期加重,月经后缓解。其他还表现为有乳房肿块,增生肿块的大小也会随月经发生周期性改变。乳腺增生的肿块呈片状、块状或颗粒状分布,大小不一,活动度好,和周围组织没有粘连。与之相反,乳腺恶性肿物则常呈现进行性增长,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发生明显粘连。警示二:乳腺炎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尤其容易发生在产妇的产褥期。乳房剧烈疼痛,并伴有乳房红肿,有明显触痛发热等炎症表现。 特别提示:腋下痛要想到乳腺癌的可能 乳腺癌早期,其症状往往并不明显,但因为乳房的血液及淋巴分布决定了乳房与腋窝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腋窝往往成为乳癌转移的第一目标,所以腋下痛要想到乳腺癌的可能。除此以外,乳腺癌早期还是有特征性改变的,如乳头有分泌物溢出、乳头内陷、乳房出现肿物。肿物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变)与色素沉着等。胸部问题如何诊断?①乳房过小,心脏不好;乳房过大,肺不好。②乳头乳晕颜色黑:肝火旺,肝气郁结,代谢差③乳头乳晕淡白……气血不足,循环不畅,脾胃虚④乳晕颗粒形状:乳房内毒素堆积,内循环及排毒不好⑤副乳:腋下淋巴结不畅,内衣穿着不恰当⑥乳房青筋:肝火旺,性情急,脾气暴躁⑦乳房下垂萎缩:肝脾失调,肝主筋,脾主肌肉,生化气血⑧乳房上有痣:红痣为脂肪癌,黑痣为气血和毒素代谢差⑨乳房上有斑:内分泌失调,气血不调,毒素堆积⑩乳头内陷:是一种较常见的乳头畸形,其形成的原因多为先天性,少数继发于感染、创伤、肿瘤等。局部难以清洗,易存积污垢、继发感染,引起炎症,妨碍哺乳。有的甚至是恶性肿瘤在乳房上的外在症状。排毒系统不好,肠胃功能下降。乳房自检镜子前检查:站在镜子前,双手垂下,看看乳房外观是否正常,乳头有无凹陷、皮肤有无皱缩、隆肿等现象,轻轻捏乳头有无分泌物。接着检查腋下有无肿块。最后,将双手高举过头,反复再做一次。平躺检查:仰卧床上,乳房丰满者可放置一个小枕头或者折叠的毛巾在左肩下,让左手枕在脑后,将右手的手指并拢伸直,轻压左边乳房,做小圈状按摩。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不可改变,至少按摩3圈。按照这个方法改用左手检查右边乳房。这个办法除了可以检查乳房之外,还是很好的按摩方法之一。每个女性都应该长期坚持,可以起到预防乳腺疾病的作用如何预防乳房疾病乳房既是女性的骄傲,也是女性的烦恼。傲人的乳房增添女性的迷人气息,但是乳房疾病高发又日渐成为女性健康困扰。现代女性必须掌握乳房保健的健康知识,让健康的乳房成为你一生的自豪。 1、忌粗暴性生活女性的乳房虽然不是专门的性器官,但它属于女性第二性征,是女性性敏感区之一,在两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对于男性来说,女性丰满的乳房可以使他们通过视觉和触觉产生性兴奋。对于女性而言,男性抚摸乳房,可以引起她们的性欲,使她们产生性快感。乳房受外力挤压,有两大弊端:一是乳房内部软组织易受到挫伤,或使内部引起增生等。二是受外力挤压后,较易改变外部形状,使上耸的双乳下垂等。 2、忌多次人工流产 你可能觉得避孕和胸部健康完全没有关系,但是专家告诉你,多次人工流产易引发乳房癌。这是因为孕妇人工流产后,妊娠突然中止,体内激素水平突然下降,迫使刚刚发育的乳房突然停止生长,使得腺泡变小甚至消失,乳腺复原。然而这种复原通常是并不完全的,容易造成乳腺肿块和发生疼痛,并可诱发乳腺疾病,反复多次的乳腺病变又可成为乳癌的重要诱因之一。3、忌戴不适身乳罩 切忌配戴不合适的乳罩,或干脆不配戴乳罩。选择合适的乳罩是保护双乳的必要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选择型号适中的乳罩,配戴乳罩不可有压抑感,即乳罩不可太小,应该选择能覆盖住乳房所有外沿的型号为宜。乳罩的肩带不宜太松或太紧,其材料应是可少许松紧的松紧带。乳罩凸出部分间距适中,不可距离过远或过近。另外乳罩的制作材料最好是纯棉,不宜选用化纤织物。有些少女常常不配戴乳罩,认为乳房未长成,故不必戴乳罩。其实想错了,若长期不配戴乳罩,不仅乳房易下垂,而且也容易受到外部损伤。只要乳罩配戴合适,就不会影响乳房的发育,有利无害。4、忌饮食过度素食 饮食可控制身体脂肪的增减,营养丰富并含有足量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食品,可使身体各部分储存的脂肪丰满。乳房内部组织大部分是脂肪。乳房内脂肪的含量增加了,乳房才能得到正常发育。有些女青年,一味地追求苗条,不顾一切地节食,甚至天天都以素菜为主,结果使得乳房发育不健全,干瘪无形,那么其他养护措施也就于事无补了。 5、忌过多刺激乳房 乳房周围微血管密布,受过热或过冷的浴水刺激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果选择坐浴或盆浴,更不可在过热或过冷的浴水中长期浸泡。否则,会使乳房软组织松弛,也会引起皮肤干燥。 6、忌乳房不够洁净 女性乳房的清洁十分重要,长时期不洁净会引起麻烦,如出现炎症或造成皮肤病。因此,必须经常清洁乳房。 7、忌少做胸部按摩 适当的胸部按摩不但可以按摩可以舒缓乳房的紧绷感,使乳房更加丰满,并且有效避免肌肤松弛,延缓乳房衰老,更重要的是,经常胸部按摩还能及时发现肿块等乳房病变,从而能够及时就医。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好发于一些长期处于精神压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这话并非危言耸听!精神、心理因素虽然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人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发生率。然而,如果说心情的好坏可以人为调节的话,那么一些外部的“伤害”却是人们躲避不了的。环顾我们周围,电子污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电器辐射。高强磁场可以使一种叫氡的元素在人体周围大量积聚,从而有可能导致人体跟40多种癌症发生联系。海参,从来都是滋补类中的好东西。最近,美国研究学者从海参中萃取出了一种物质,这种化合物能够有效阻碍某些人类癌细胞的生长(包括胰脏癌)。我国的不少中医学家也先后表示过,海参具有很强的功效来对抗电磁辐射和氡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峰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中指出: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海参的补益作用非常强。从中医理论来讲,海参可以滋补肝肾,滋阴润燥,养血,因此在放疗期间它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可以迅速的提升人的体力,提高免疫力。而且海参本身就含有一种叫海参毒素的物质,不仅能抑制霉菌的滋生。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起到防癌和抗癌的作用。另外,海参中所含的碘是构成人体甲状腺素必不可少的元素;所含的钒可参与血液中铁的输送,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所含的硫酸软骨素成分可以抑制肌肉的老化,有抗衰老的作用;所含的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本身就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据国家医学界最新研究资料,癌症患者体内的硒含量比正常人低3到6倍。大量药理研究也证实,优质海参体内还含有丰富的海参粘多糖。可以提高人体巨噬细胞数量和它的吞噬能力,减少体内癌细胞的总量,防止癌症发生。对患者来说,能减少癌细胞的复制,对晚期癌细胞转移起到抑制作用。海参可以提高癌症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减少术后感染,加速伤口愈合。因此海参广泛应用于肝癌、胃癌、乳腺癌、淋巴癌、子宫癌、直肠癌、血癌、骨癌、脑癌、鼻咽癌的治疗及术后患者的康复。所以海参被称为“抗癌之王”。
根据2013年度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上报告的两项随机试验结果,对于初始表现症状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手术摘除原发肿瘤及其累及淋巴结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第一项试验招募350例初始化疗后缓解的印度患者入组。第一作者Rajendra Badwe博士在会议中报告称,无论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还是仅接受了更多的全身性治疗,大约20%的患者5年后仍然存活。Badwe博士是印度孟买塔塔纪念医院的院长。尽管手术后局部区域控制率更高,但远处进展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些数据支持Bernard Fisher博士及其同事20多年前的临床前数据,表明完整的原发肿瘤可以抑制远处转移瘤的生长(Cancer Res. 1989;49:1996-2001 )。Badwe博士认为,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局部区域治疗原发肿瘤并不能改善总生存率,因此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这项研究的生物学意义提示手术摘除这些患者的原发肿瘤可能促进了远端转移瘤的生长……这是第一次在人体研究中找到证据证明局部区域治疗对远端转移瘤有明显的动力学效应。在第二项试验中,研究者纳入293例未经治疗的新发(de novo)转移性乳腺癌的土耳其患者。第一作者Atilla Soran博士作为土耳其乳腺疾病学会联盟的代表在会上发言称,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或仅接受全身性治疗的中位生存期的差异大约为3.5年,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提示,手术治疗单发骨转移患者有生存期优势,但却缩短了多发肝转移或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局部区域进展率仅为全身性治疗组患者的1/5。Soran医生认为,早期随访数据显示,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还需要开展更长时间的随访。有可能存在重要的亚组差异。从现有数据来看,原发肿瘤的局部治疗似乎并不能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正在进行中的试验在设计上所使用的假设。预设的合并分析可能需要产生足够的检验效能以检测出更小的差异。研究者认为,在患者诊疗方面,很明显必须保证患者了解原发肿瘤的局部治疗在改善生存率方面确实没有什么优势。因此,除非患者正在参与临床试验,否则对于无症状的肿瘤患者不应给予这种治疗。这种治疗在局部控制率方面可能有优势,但需要更多的相关数据。印度试验一项在2005—2013年期间开展的印度试验招募了新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入组,所有受试者均对单纯蒽环类药物化疗或者与紫杉类药物联合化疗有完全或部分应答。受试者经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局部区域治疗(乳房肿瘤切除术或乳房切除术伴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加胸壁或乳房和淋巴结放疗)或者不接受局部区域治疗(作为对照)。只要有指征,两组患者均可接受激素治疗。对照组大约10%的女性患者接受了姑息性乳房切除术,原因是即将发生乳房真菌感染或疼痛,这也是研究方案所允许的。16%的HER2阳性患者没有接受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除此之外其他患者都接受了当代治疗。结果显示,中位总生存期大约为18个月,局部区域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19.2%,对照组为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的患者亚组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组间差异。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采用的是单侧优效性设计。因此不能观察到2.5或3个月的差异,或者总生存率上4%的差异。手术治疗组出现局部无进展生存事件的风险更低,但远端无进展生存事件的风险同样更高。土耳其试验该项土耳其试验命名为“MF07-01”,于2008—2012年展开,受试者均未接受过治疗,经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单纯全身性治疗或者原发肿瘤手术治疗(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以及随后的放疗(如有指征),加全身性治疗。所有患者均按需接受激素治疗,HER2阳性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Soran声明试验无利益冲突,他在会议中报道称,中位随访18个月后,初始手术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6个月,初始全身性治疗组为42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在非预设的亚组分析中,大部分亚组患者的结果都是相似的。然而,手术延长了单发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但却缩短了多发肝转移或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初始手术治疗组的局部区域进展率大大低于初始全身性治疗组(0.7% vs. 3.6%)。(转载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