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春天到了,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每年的3月到5月是儿童生长最快的月份,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这几个月“长势喜人”,所以要想孩子长高,家长应该抓住这个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一、什么是矮小症和偏矮身材 矮小症的定义: 在相似生活环境下,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1.88SD),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2SD)。 偏矮身材的定义:身高在第25百分位数至第3百分位数的人群。 ?二、矮小症、偏矮身材的危害 多项研究表明矮小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适应能力、认知和自我意识障碍,给患者带来了身心、升学、就业及婚姻等多方面的影响 三、矮小症发病率 目前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有文献报告,2016年,在武汉市抽取3-14岁共30000例儿童中,共有1640例患有矮小症,总患病率为5.47%? 4、?矮身材的病因分类 遗传性-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生长延迟、内分泌疾病、宫内生长迟缓、先天性代谢缺陷病、遗传性骨骼病、与染色体缺陷有关的矮小症、慢性全身性疾病、社会心理性矮小(心因性情感剥夺剥夺性侏儒) 五、如何发现矮小症、偏矮身材 1、如果在班级按高矮站队总是排在前四分之一,特别是前3名 2、3岁以下生长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前小于5厘米/年,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六、矮小症可以治疗吗 儿童矮小症发病率虽然高,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矮小是一种病理状况,且大多数基层儿科医生缺乏矮身材疾病的诊治知识,无法做到疾病确诊和有效转诊,早发现早治疗,可能使矮身材的儿童获得理想终身高的机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七、矮小症治疗现状 有报道中国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需要治疗的4-15岁患儿约有700万。然而目前每年就诊患者不到30万,真正接受治疗的不到3万人 八、西医治疗 1、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其病因 2、、生长激素治疗:常见适应症有生长激素缺乏症、Turner綜合征、Prader-Willi综合症、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身材、Shox基因缺乏、Noonan综合征等 3、、对于身高在第25百分位数至第3百分位数的偏矮儿童的治疗西医指南上只是建议观察其身高的增长速率,但如果这部分儿童的生长速率未获改善,一部分孩子的身高可能最终也会落入第3百分位数以下 八、中医治疗 1、中医认为矮身材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决定的,中医药干预需要辨病结合辨证,对于一些有明确病因的疾病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等需要配合西医治疗,同时通过中医辨证,调整小儿脏腑功能的不足或偏胜,并结合营养、锻炼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干预 2、中医对于特发性矮小、营养性矮小、性早熟、小于胎龄儿的治疗有优势,特别是对于担忧生长激素副作用而不愿意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且总费用低 3、“偏矮身材”的儿童更是我们中医关注的重点,此类儿童常伴一些症状,如发稀萎黄,纳食不佳,睡眠差,多动,形体消瘦,夜尿多,手足心热,盗汗等症状,表现出脏腑功能的不足或偏盛,需要中医的提前纠治,以免耽误小儿的治疗时机,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学认为矮小与肾、脾、肝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人体的生长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全赖于脾之运化吸收;肝藏血,在体合筋,肝血充足,则筋得其养,肾、脾、肝调和,则小儿生长发育正常 九、小儿中医助长疗法 1、助长推拿:容易生病的小儿可以加用小儿推拿调整脏腑,增强机体免疫力。取穴:点按印堂穴、按揉百会穴、捣小天心穴、分阴阳等 ? ? 2、助长耳穴:睡眠不佳者可加用耳穴养心安神,增进睡眠 3、助长贴: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选用经典中药配方,制成外用膏药,贴敷于相应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调理肾、肝、脾,从而达到助长的目的 4、助长膏方及膏方棒棒糖: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根据中医辩证论治方法,给予相应助长膏方及膏方棒棒糖口服,可起到健脾胃,增进食欲,促吸收的目的 十、调护指导 1、保证营养均衡,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2、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提倡在春天万物生发之际多运动,可以做一些拉升或者跳跃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可,多晒太阳 中医儿科医生简介:王晓敏,主治医师,师承武汉中医名师胡成群教授,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妇幼健康联盟中医专科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1、擅长领域:擅长运用中药及外治法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肺炎、哮喘、积滞、肠系膜淋巴结炎、鼻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及病后体质调理等 2、门诊安排:周二、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周三下午,周日上午。
厌食、挑食、积滞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家长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对于生长处在旺盛时期的儿童,厌食、挑食、积滞所造成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小儿厌食、挑食及积滞预防和调护。 一、厌食的原因及调护: 厌食:临床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特别是夏季暑湿之时,因天气炎热潮湿常使症状加重。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 (一)厌食常见的原因有: 1.喂养不当:是小儿厌食最为多见的病因。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我调节。若家长缺乏育婴保健常识,婴儿期未按时添加辅食;或片面强调营养而过食肥甘厚味,超越了小儿脾胃的正常纳化功能;或过于溺爱,纵其所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给予过多的零食及冷饮;或者是饥饱无度;或者是滥服补品等,均可损伤脾胃,产生厌食。 2.他病伤脾:患儿生病后未能及时调理,可使脾胃的受纳运化失常,形成厌食。 3.情志失调: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若受惊吓或打骂;或环境突变;或家长期望值过高,超越其承受能力等,均可致小儿情志抑郁,肝失调达,乘脾犯胃形成厌食。 4、另外,厌食与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如锌缺乏时味觉素合成障碍,味觉迟钝,分辨味觉的敏感度降低,可导致食欲减退。临床中对于长期厌食的小儿,我们通常建议查一下微量元素,看看锌是否缺乏。通常维生素B1、赖氨酸缺乏也会引起肠蠕动减弱,造成食欲低下。 (二)如何预防与调护呢? 1.首先我们要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饮食起居按时、有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适量,荤素搭配,不强追进食,饭前勿食糖果饮料,在用餐前15分钟要告诉孩子把活动逐渐停下来。吃饭过程中尽量不要看电视、玩玩具,最好集中注意力吃饭。同时建议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食蔬菜。建议4份青菜1份肉。肠胀气孩子避免吃土豆、芋头、藕、红薯、南瓜等胀气食物。家长应注意食物的烹调,如色、香、味要经常有变化,以提高孩子的兴趣,达到促进食欲的目的。同时母乳喂养的婴儿4个月后应逐步添加辅食。 2.在出现食欲不振症状时,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病后胃气刚刚恢复者,要逐渐增加饮食,切勿暴饮暴食而致脾胃再次受到伤害。 3最后要注意小儿精神的调护,培养小儿良好的性格,教育孩子要循循善诱,切勿训斥打骂,变换生活环境要引导小儿逐步适应,防止小儿惊恐恼怒损伤。 二、挑食的原因及调护 有的儿童对食物十分挑剔,即使一碗菜也要从中挑选喜欢吃的部分,而剔除不喜欢吃的部分。凡是有挑食习惯的儿童,一般都不可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最佳的进食状态。因为挑食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时还会抑制消化器官的正常蠕动。所以有挑食习惯的儿童,他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一)孩子挑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首先是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常饮食习惯的培养,或对孩子过于迁就与放任,助长了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2、有的家长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孩子受了偏食意识的影响而自然地加以模仿。如果父母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这也会使孩子很少吃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 3、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身体过于关注,经常强迫孩子进食某些所谓的营养食品从而引起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反感。有些父母生怕孩子营养不够,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吃。 4、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调方法,不注意颜色搭配和形状的多样化,或饮食比较单调,也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偏食和挑食的习惯。 (二)孩子一旦偏食,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纠正,纠正的方法是 1、首先要教育孩子在进食时不要挑剔,吃菜要按顺序吃,不要东挑西拣,上下翻动。 2、在饮食方面,应尽量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此刺激儿童的口味。 三、积滞的原因及调护 (一)导致积滞的原因: 有的小孩胃口很好,看见大人吃什么就想吃什么,什么都想吃。长期暴饮暴食,没有节制,导致食滞中脘,积而不化,形成积滞。临床表现为口臭、嗳气酸腐、脘腹胀满,睡觉不安神、大便酸臭或干结、舌苔厚腻。 (二)积滞的预防与调护 日常生活中,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需求,逐渐给婴儿添加辅食,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辅食既不可骤然添加过多,造成脾胃不能适应而积滞不化,亦不可到期不给添加,使婴儿脾胃运化功能不能逐渐增加而饮食难化。积滞患儿应暂时控制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尽量吃青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待积滞消除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四、中医特色疗法 1、针刺四缝疗法:主要用于脾运失健及脾胃气虚证。 2、推拿疗法:常用穴位有补脾经、揉一窝风、揉足三里、分阴阳、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推清天河水、摩腹、捏脊等,可根据不同证型辩证选穴。 3、穴位敷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特制开胃贴,敷贴神阙,每日1次。 4、耳穴贴压:常选用脾、胃、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进行耳穴贴压,可根据不同证型辩证选穴。 5、扶阳罐:可振奋脾阳,增强食欲。 王晓敏,主治医生,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师承武汉中医名师胡成群教授,擅长中医辨治小儿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反复咳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性早熟、消化不良、腹痛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省妇幼中医科中医儿科门诊时间:周二、周三下午、四、六、周日上午。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肠系膜淋巴结炎由Bremenan于1921 年率先报道,因此又名为“Bremenan 综合征”,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症状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腹痛多以脐周痛为主,其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常不固定,患儿可因外界环境、饮食、疾病等因素诱发。部分患儿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者便秘等。随着现代医疗检测设备的发展,通过腹部彩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占小儿腹痛比例约为70%。 肠系膜是由双层腹膜形成的膜性皱襞结构,起到悬挂、固定肠管的作用,是腹膜的一部分,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活动性,分布于肠道的部分血管及神经需要经过肠系膜到达肠道各处,因此,肠系膜为腹腔内重要结构,腹腔肠系膜淋巴结多集中于脐周,因此当腹腔淋巴结肿大时,肠系膜的血运及神经受到肿大的淋巴结刺激,而造成痉挛,故腹痛多位于脐周,以痉挛性疼痛为主。现代医学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生于呼吸道或肠道反复感染后,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毒素等外源性物质沿血运行到达肠系膜,从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依据: (1)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之后。 (2)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多为隐痛、钝痛或者痉挛性疼痛。发作时间无规律,可伴食欲不振、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3)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无固定范围,腹部查体可有脐周压痛或无异常发现。 (4)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经解痉、驱虫、保护胃黏膜治疗无效。 (5)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6)经检查排除外科性腹痛、感染性腹痛、腹型癫痫、紫癜性腹痛等病。 (7)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有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0.5cm,纵径>1.0cm,纵径/横径≥2。 目前西医对于本病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在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激素、解痉、改善肠道菌群等方式,但临床疗效一般,腹痛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其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归属于中医“腹痛”的范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小儿腹痛,常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中医临床辩证以“气滞血瘀型”常见。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现谈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1、中药内服:小儿肝常有余,且当今小儿生活环境优越,加之家长骄纵宠溺,情绪变幻无常,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从而肝火旺盛,容易肝气郁结。小儿脾常不足,加之本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不足,机体易感外邪或饮食不能自节,脾胃更弱,旺盛之肝木更易乘克脾土,以致脾运失健,中焦气机不利,阻滞气机,气滞则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病及血,气滞则血瘀,导致腹痛迁延不愈,日久则气滞血瘀更加明显。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散结类中药口服,疗效显著。 2、穴位敷贴:采用自制肠系膜贴,使特定中药敷贴于腹部穴位,药物可对穴位产生刺激,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发挥药物及穴位的双重功效,从而达到行气活血、散结止痛、缩小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的作用。 3、磁疗:脉冲磁治疗仪采用矩阵式脉冲磁场输出,能够对人体深部组织进行刺激,同时辅以热疗及振动按摩功能,多种物理治疗因子有效叠加,可以止痛镇静、消炎消肿,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 4、艾灸:取穴:神阙、中脘。手法以悬灸为主,采用回旋灸与雀啄灸相结合的方法,每穴每次灸5-10分钟,每日 1 次。 5、小儿推拿: (1)补脾经、揉板门、揉外劳宫、揉一窝风,150次-200次。 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用拇指罗纹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推向指根。具有健脾胃、助运化的功效。《伤寒论》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强调了补脾的重要性。 揉板门:用拇指指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揉板门能健脾和胃,通达上下之气,与补脾经配合运用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中焦气机止腹痛。 揉外劳宫:以拇指罗纹面按揉患儿手背第三、四掌骨岐缝凹陷处。可温通阳气。 揉一窝风:用拇指指面按揉患儿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不仅能发散风寒,宣通表里,而且能通经络而散脏腑积寒,为治疗腹痛的要穴。《小儿推拿广意》记载“一窝风,掐之止肚疼……。” (2) 拿肚角、摩腹,150次-200次。 拿肚角:以拇、示、中三指拿患儿脐下 2 寸,旁开 2 寸的大筋,称为拿肚角。 拿肚角以理气消滞,止腹痛,为治疗腹痛的要穴。 摩腹:使患儿取仰卧位,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顺时针掌摩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摩腹能温通腹部经络,促进消化吸收,局部的温热效应能使腹部因疼痛而痉挛紧张的肌肉得到缓解。 (3) 揉足三里,150-200次。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治腑者,治其合”,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可以调胃肠之气机而止腹痛。 (4)揉脾俞、胃俞、大肠俞,150次-200次。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胃俞: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大肠俞:俯卧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约与髂嵴高点相平。 脾俞、胃俞、大肠俞可通调阳气而止痛。 (5)捏脊,5次。 捏脊:双手拇指和示指中节桡侧面自下长强穴向上捏至大椎穴,称为捏脊。 6、饮食及心理调护: (1) 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食品及胀气食物如红薯、土豆等,少吃多餐,防止暴饮暴食。 (2) 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感受外邪,注意腹部保暖。 (3) 餐后不要剧烈运动。 (4) 腹痛剧烈或持续不减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腹部体征,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尽早确诊,采取有效措施。 (5)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痛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儿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家长要鼓励患儿保持积极心态,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改善体质,从而降低复发率,预防发病。 王晓敏,主治医生,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师承武汉中医名师胡成群教授,擅长中医辨治小儿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反复咳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性早熟、腹痛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省妇幼中医科中医儿科门诊时间:周二、六、日全天。
“过敏进程”一词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被提出,是指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又称特应性进程,目前被公认为是呈现从婴幼儿变应性皮炎、食物过敏逐渐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发展的过程。 食物过敏为某种特定食物引发,可重复出现,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可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可导致过敏的食物常见的有: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坚果、黄豆、鱼和海鲜,以上食物与90% 以上的食物过敏相关。食物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荨麻疹、湿疹、黏膜或结膜的充血水肿、口腔和唇舌的不适或肿胀、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喘息、声哑、腹泻、腹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头痛、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呼吸、神经、心血管系统表现。 食物过敏分为: 1、速发型食物过敏:是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荨麻疹及消化系统表现最常见,可于进食后数分钟到2小时内出现,也可有眼部及呼吸道症状。婴儿期常见过敏原有鸡蛋、牛奶、小麦、海鲜、鱼、花生、荞麦和水果多见。 2、新生儿和婴儿的胃肠道过敏:主要是通过非 IgE 介导,即细胞免疫介导机制而产生。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少许便血等,最常见的致敏食物是牛奶,其他有大豆和稻米,纯母乳喂养者也可能发生这种疾病。 3、婴儿特应性皮炎:多发生于婴儿和儿童期,主要是通过 IgE 介导。常见的过敏食物有鸡蛋、牛奶、小麦和大豆。湿疹常随过敏性食物的回避而减轻,食物过敏也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 4、口腔过敏综合征:是一种由 IgE 介导的黏膜反应。常见于鲜果、蔬菜和荚果过敏。唇、舌等部位可有麻、痛、肿等现象。症状一般于24小时内消失,口唇水肿消失后不留痕迹。口腔过敏综合征常常合并花粉症,此时称之为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 5、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IgE 及非 IgE 介导的免疫反应均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主要表现为便血、腹泻、呕吐和腹痛,有些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 或)血清 IgE 升高。胃、肠镜检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6、食物蛋白介导的肠炎综合征:这是一类以非 IgE介导的肠道疾病,常见的过敏食物也是牛奶、鸡蛋、大豆、鱼、海鲜、花生、坚果、小麦等。腹泻是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进食数小时或数天后,重症者可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慢性反复发作者可有体重增长不足、贫血等现象。 7、食物依赖性运动诱发的过敏反应:是摄入某种食物后2小时内由高强度运动诱发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本病少见,青少年相对易发。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加重病情。预防该类食物过敏反应的方法是运动前2小时不要吃可能致敏的食物。 8、阿尔法半乳糖过敏:阿尔法半乳糖是猪、牛、狗等许多非灵长类哺乳动物红细胞上的主要血型物质,是引起人与哺乳动物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阿尔法半乳糖也可致严重食物过敏,过敏原并非蛋白质而是目前已知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唯一糖类结构,俗称红肉过敏,且与蜱叮咬相关。与蛋白成分过敏相比,红肉中的阿尔法半乳糖过敏常发生于进食后3-6小时,症状重,可有多系统受累,甚至休克。牛肉中的阿尔法半乳糖有耐热性,因此,即使加热烹饪处理仍会导致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任何实验室检查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审慎判断。 食物过敏的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抗过敏药有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食物回避:虽然食物回避是治疗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但国际健康协会专家不推荐通过回避未经明确诊断过敏的食物来预防食物过敏。摄入某种食物有明显症状加重的患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某种食物过敏才进行合理的饮食回避,同时注意营养咨询及定期生长发育评估。 2.1母乳喂养:部分湿疹家长予以停用母乳喂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临床上家长存在的一个严重误区,母乳是公认的6个月内婴儿的最佳食品,对于牛奶过敏的患者,在母亲回避牛奶及乳制品期间,应该鼓励继续母乳喂养。母亲产后常进食蛋、奶、鱼等滋补催乳,这些食物成分可通过母乳使婴儿过敏。如婴儿对此类食物的 sIgE 检测阳性时,母亲宜采取食物回避措施,对缓解婴儿的症状大有好处。 2.2特殊配方奶粉的选择: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患者应合理选择特殊配方。部分水解蛋白是包含分子量较大的牛奶蛋白制剂,不能治疗牛奶过敏,目前推荐用来预防过敏。然而,目前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并不能预防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但该研究有待进一步验证。深度水解蛋白分子量较小,可以用于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约 90% 已经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患者使用该配方可以避免过敏反应。氨基酸配方是将蛋白质全部由游离氨基酸所替代,不能接受深度水解配方的患者可选用氨基酸配方。另外有家长改用羊奶治疗牛奶蛋白过敏,但羊奶与牛奶蛋白有高度交叉过敏性,所以并不推荐使用。 2.3辅食添加:传统观念是等患者胃肠道系统发育成熟后添加,所以建议食物过敏患者延迟添加辅食。数十年的实践发现,推迟过敏性食物的引入时间并没有对食物过敏的发生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反之,早期添加过敏性食物有可能增加婴幼儿的耐受力,对预防食物过敏有利,新的研究显示患者无需延迟添加辅食,按照正常 4-6 个月开始添加固体食物,因为早期的食物暴露实际上可以防止过敏进展,早期形成过敏耐受。 3、 益生菌:目前有一些关于益生菌治疗食物过敏的研究,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益生菌在治疗食物过敏中起作用,但有研究表明有的益生菌有助于形成免疫耐受。 4、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是针对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 5、预防接种:有食物过敏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进行预防接种。 食物过敏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逐渐好转,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渐耐受婴儿时期过敏的食物。婴儿期对于鸡蛋、牛奶、小麦、大豆等食物过敏的耐受性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获得,但是,对荞麦、花生、坚果、贝壳类和鱼的过敏却很少获得免疫耐受。一般而言,过敏原种类多、IgE 抗体滴度高、有过敏史、有其他过敏性疾病者可使免疫耐受获得延迟。 王晓敏,主治医生,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师承武汉中医名师胡成群教授,擅长中医辨治小儿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反复咳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性早熟、腹痛、腹泻、湿疹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省妇幼中医科中医儿科门诊时间:周二、三、五、六、日全天。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一种较常见的行为异常性疾患。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为临床特征。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潜在的慢性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多发的、刻板的、无节律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恃征。本病抽动形式多种多样,轻者可仅表现为眨眼、耸鼻、努嘴、清嗓子、摇头、耸肩、鼓肚子、四肢扭动、扭头、踢腿、自言自语等症状。 对于多动症、抽动症,中医古书籍中尚无明确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及病因病机,可归属于“肝风证”“慢脾风”“瘛瘲”等范围内。本病的中医病因有感邪、产伤、情志、禀赋不足等,基本病机为阴虚阳动,虚实夹杂,病位为肝,与心、肾、脾、肺密切相关,发病机制有四:(1)心肝火旺,风动痰扰,发为抽搐;(2)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肝旺乘脾,致脾土失运,无以濡养肌肉筋脉,发为抽搐;(3)肺为娇脏,易感外邪,外邪引动内风,风动则搐搦不已;(,4)肾精不足,肝阴失养,阴虚风动。 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神经末梢受到推拿手法的刺激,可以产生抑制或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机体的各种反应被反射性引出,从而使原本处于紊乱状态的神经系统达到大致平衡而起到治疗作用。同时也可通过推拿手法刺激某些相应的感受器来干预植物神经系统,使与之相对应的器官功能产生变化,来调节内分泌及内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推拿因其疗效良好,加之具有安全性、无痛无创、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易于被患儿接受。本文介绍的小儿推拿手法是从各家推拿手法中吸取合理部分,以平息头面五官四肢的风症,达疏经通络,调理脏腑平衡的主旨思想,是治疗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的一套可行的治疗方法。 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的推拿手法: 一、主穴: 1、 头面部选穴操作: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揉百会、各150次。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乃为孙重三老先生常用治疗小儿头面诸疾和外感病症的四大手法,此法在此主要作用为祛风通络、养血柔筋、醒脑开窍,安神定智。百会平肝熄风、升阳举陷、健脑宁神。 2、手部选穴操作:清肺经、清肝经、补脾经,捣小天心100次。清肺经、清肝经 、补脾经可泻肺热、清肝火、健脾胃,捣小天心镇惊安神之功。 3、按揉合谷、太冲、太溪各100次。合谷,又名虎口,面口合谷收,适用于治疗一切头面部疾病,具有调理气血、解表止痛的作用,太冲穴,有平肝熄风、调理气血,疏肝解郁之功。补太溪,可调补肾气,益肾强志。 4、拿风池100次。拿按风池能疏风行气通经活络。 5、捏脊 5 遍。脊柱是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通过捏脊法自下而上的良性刺激,使之具有调阴阳、理气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等功效,可预防抽动症状的出现。 二、配穴: 1、眨眼皱眉:揉睛明; 2、鼻部抽动明显者:揉迎香; 3、耸鼻:揉印堂; 4、嘴角抽动明显者:运地仓、颊车; 5、耸肩:拿肩井; 6、仰头或点头:推桥弓; 7、清嗓:揉天突; 8、腹部肌肉抽搐:揉中腕。 王晓敏,主治医生,儿科硕士,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师承湖北知名儿科专家胡成群教授,曾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工作多年,现作为人才引进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从事中医儿科工作,擅长中医辨治小儿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反复咳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腹痛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省妇幼中医科中医儿科门诊时间:周二、六、日全天。
一、概述 儿童中枢性性早熟(CPP)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提前启动而导致女孩在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的一种常见儿科内分泌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本病发病率有逐步增高的趋势。性早熟多发于女孩,发病率约为1/5000~1/10000,女孩约为男孩的5~10倍。 二、诊断要点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 2、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达青春期水平。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如果第二性征已达青春中期程度时,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可作为初筛,如>5.0IU/L,即可确定其性腺轴已发动,不必再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GnRH激发试验:本试验对性腺轴功能已启动而促性腺激素基础值不升高者是重要的诊断手段,GnRH可促使性腺激素分泌释放增加,其激发峰值即可作为诊断依据。GnRH激发试验方法:常规用GnRH (戈那瑞林)2.5μg/kg或100μg/m2静脉注射,于0min、30min、60min时采血样,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 3、诊断CPP的LH激发峰值的切割值:取决于所用的促性腺激素检测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时,LH峰值在女童应 >12.0 IU/L、男童 >25.0 IU/L、LH峰/ FSH峰>0.6-1.0时可诊断CPP。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时,LH峰值>5.0 IU/L、LH峰/ FSH峰>0.6(两性)可诊断CPP。如LH峰/ FSH峰>0.3,但1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ml,并随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增大。 5、线性生长加速。 6、骨龄超越年龄1年或1年以上。 7、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8、以上诊断依据中,1、2、3条是最重要而且是必具的。但是如就诊时的病程很短,则GnRH激发值可能与青春前期值相重叠,达不到以上的诊断切割值;卵巢大小亦然。对此类患儿应随访其副性征进展和线性生长加速情况,必要时应复查以上检测。CPP的诊断是综合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符合为GnRH依赖性,临床随访性征发育呈进行性有重要意义。 三、辅助检查 常规作性激素全套、子宫附件及乳腺彩超、头颅 MRI检查。GnRH激发试验(GnRH激发试验能大体上鉴别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但应鉴别以下情况:1、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即部分中枢性性早熟(PICPP),GnRH激发后FSH明显升高(正常青春前期女童激发后也会升高),但LH升高不显(多数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无任何临床先兆表现的情况下,PICPP会转化为CPP,因此,诊断PICPP后需定期随访,尤其是对乳房反复增大或持续不退者 必要时重复激发试验。2.由非中枢性性早熟转化而来的CPP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必须在治疗原发疾病过程中注意监侧CPP的发生。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伴发的性早熟是性早熟的特殊类型,早期患儿的血LH基础值升高,但在GnRH激发后不升高,病程较长后才转化为真正的CPP。身材矮小是其重要特征。) 四、治疗 (一)中医辨治 1、阴虚火旺 证候 女孩乳房发育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提前来潮;男孩生殖器增大,声音变低,有阴茎勃起。伴形体消瘦,面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补肾阴,清泻相火。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 2、肝郁化火 证候 女孩乳房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来潮;男孩阴茎及睾丸增大,声音变低沉,面部痤疮,有阴茎勃起和射精。伴乳房胀痛,胸胁胀闷,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 3、痰湿壅滞 证候 女孩乳房发育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提前来潮;男孩生殖器增大,声音变低,面部痤疮,有阴茎勃起。胸闷叹息,带下增多,大便秘结或稀溏,口中黏腻,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散结。 方药 二陈汤加减。 (二)西医疗法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国内目前可供应儿童用的缓释型 GnRHa制剂有曲普瑞林和醋酸亮丙瑞林。 2、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GnRHa治疗头半年的生长速度与治疗前对比改变不明显,半年后一般回落至青春前期的生长速率,部分患儿在治疗1-2年后生长速度<4cm/年,此时GnRHa继续治疗将难以改善其成年期身高,尤其是骨龄已≥12.0岁(女)或13.5岁(男)时。减少GnRHa治疗剂量并不能使生长改善,反会有加速骨龄增长的风险。近年国际上多采用GnRHa和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用以克服生长减速。 3、对于非特发性CPP,应强调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如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合并CPP者应同时给予皮质醇等。 (四)中医特色疗法:通过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法、针刺疗法、艾灸疗法、小儿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调整患儿体质,改善体内内分泌的环境。 五、预防与调护 1.预防 (1)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量环境激素,如使用了含有催熟剂的饲料喂养的鸡、鹌鹑、鱼、虾、黄鳝等。禽肉中的激素残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如鸡脖和鸭脖;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人参、蚕蛹、鸡胚、胎盘、蜂王浆、雪蛤、蛋白质粉、花粉制剂等滋补品;含有添加剂的功能饮料等。 (2)大人应妥善存放避孕药物、丰乳美容产品、成人化妆品,避免孩子误服或接触。 (3) 光照过度,特别是夜间长时间光照会影响大脑中的松果体的正常工作,可能导致促性腺激素的提前分泌,从而导致性早熟,所以不要给孩子开灯睡觉。 (4) 避免孩子过早接触传媒信息(包括成人影视、纸质传媒、色情网站等)。 (5)双酚A的暴露可能与性早熟的发生有关系,有些不良习惯需要避免,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使用塑料水杯盛装热水或酸碱性饮料、将金属易拉罐装食品带罐直接放置热水中加热食物,以及经常食用各种易拉罐装食品及塑料瓶装矿泉水及饮料等。 2. 调护 (1) 运动有利于孩子骨骼的生长,它可以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长高。患儿最好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打球、游泳、跳绳、跳高、跳远、摸高等、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 (2)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异常体征,如乳房有硬结,乳晕色素加深,出现短小的阴毛等。如果发现孩子的性发育有异常,要做到早发现早就诊,避免孩子成年矮身材。 (3)对患儿要详细解释,说明中枢性性早熟发生的原因和治疗策略,做好精神安慰,解除其思想顾虑。 王晓敏,主治医生,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师承武汉中医名师胡成群教授,擅长中医辨治小儿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反复咳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性早熟、腹痛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省妇幼中医科中医儿科门诊时间:周二、三、五、六、日全天。
春天,气温回升,柳絮飘飞,春花烂漫。在这百花齐放的美好时节,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美景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回避的过敏原。近日,多位患儿家长通过网络平台咨询到省妇幼中医科儿科主治医师王晓敏,“医生,我的孩子早上一起床、就不停的打喷嚏、流鼻涕”、“医生,孩子最近鼻塞厉害,晚上睡觉鼻子不通气,很难入睡”、“孩子近日鼻子痒、都揉的流鼻血了,眼睛也痒,怎么办?”王医生介绍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为临床多发疾病,可常年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致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为主,亦可伴有眼痒、咽喉不适、听力障碍、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倦怠、鼻出血等。鼻部体征(前鼻镜检查)见:鼻粘膜苍白、充血、或呈浅蓝色,尤以下鼻甲最为明显。本病具有慢性迁延、易复发等特点,小儿过敏性鼻炎还容易合并支气管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王医生说引起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因素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致敏原,它是诱发本病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吸入性(空气中的尘螨、花粉、真菌、皮屑等)与食入性(牛奶、虾蟹、鱼蛋等),以及其他一些刺激物(烟雾、油漆、化妆品、香料、驱蚊剂、除虫剂)等均可成为致敏原。二是遗传因素: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此种体质的患者对变态反应的敏感性很高,是由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其体内能产生比正常人高出很多的IgE抗体,但由于致敏原的多样性导致目前无法确定主要易感基因。遗传学调查表明若父母亲双方仅有一方有过敏性病史,那么他们生育的子女将有30%的几率患病,若父母双方同时都具有过敏性鼻炎病史,那么他们生育的子女将有50%的几率患病。对于本病的治疗,王医生介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中医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鼻炎不只是鼻子的问题,也不只是呼吸系统的问题,而是免疫力下降、正气不足在鼻部的体现,故采用急则治标,缓则固本的原则。用药时或宣肺通窍,或健脾祛湿,或温肾益气,在辨别虚实寒热前提下时刻注意保护孩子的正气,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截断其疾病进程,以达到治愈鼻炎的目的。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以中药汤剂、中药颗粒剂辨证论治为主,外治法包括鼻炎贴、鼻炎灸、足浴、小儿推拿等。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学中属“鼻鼽”范畴,鼻鼽病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大多医家认为鼻鼽是肺、脾、肾三脏虚损,风寒异气之邪乘机侵袭所致,临床上以虚症多见,除过敏性鼻炎症状之外,常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纳差、气短、多汗、易感冒等症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王医生说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其“未病先防”非常重要,小儿脏腑娇嫩,不耐攻补,既要防止邪气滞留,又要避免损伤正气,使其顺应天地四时、适应环境及生活的各种变化。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除了治疗之外,我们如何应用中医的方法进行预防与调护呢?王医生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一、保持环境卫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家里的沙发套子、窗帘、床单、被褥、空调滤网要经常洗晒,毛屑过敏者不要养宠物,花粉过敏者不要养花,不接触刺激物,如油烟、油漆、化妆品、香料、驱蚊剂、除虫剂等。二、小儿推拿手法: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能宣肺通窍、扶正祛邪、调节脏腑的功能,并提高免疫力。常用手法:1、开天门50-100次,功效发汗解表、开窍醒神;2、揉太阳1分钟,功效开窍醒脑、缓解头痛;3、揉迎香2分钟,擦鼻翼50~100次,功效疏风解表,改善鼻部的血液循环,起到宣通鼻窍的作用;4、揉合谷2分钟,功效通经活络,配合迎香疏风解表,宣肺利窍;5、拿风池5次,功效疏散少阳风热、清头目、利官窍。三、盐水洗鼻:准备生理盐水,应用专门的鼻腔冲洗装置,对鼻腔进行冲洗。四、保护鼻粘膜,防止鼻出血:对于鼻痒患者,可以用红霉素眼膏搽鼻腔,尽量不要揉鼻子,痒的时候可以捏鼻梁缓解。对于反复鼻出血的孩子,出血时可以用干净的棉球压迫止血,不要在太阳下爆晒,尽量不揉鼻子。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活动,增强体质。从被窝出来接触到冷空气后可以用热毛巾敷鼻梁或者喝杯温开水保持鼻部温暖。在户外则可通过戴口罩等方法尽量帮助鼻部保暖。六、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酸甜及鱼虾等海鲜食物。七、在过敏性鼻炎发作期,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要关心、安慰病儿,减少心理压力及恐惧感,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王晓敏,主治医生,儿科硕士,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师承武汉中医名师胡成群教授,擅长中医辨治小儿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反复咳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腹痛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省妇幼中医科中医儿科门诊时间:周二、六、日全天。
2024年4月1日起,省妇幼中医科王晓敏医生坐诊时间调整为周二全天、周三全天、周四全天、周五下午、周六全天、周日上午。如果就诊需要提前关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在预约挂号栏目预约:预约挂号——中医科—王晓敏(中医儿科),预约成功即可按预约时间到中医科5号中医儿科诊室就诊。如当日挂号,可以在当日挂号栏目挂号:当日挂号——中医科——王晓敏(中医儿科)。临时停诊挂号系统会有显示。
4岁的鹏鹏近一年来反复呼吸道感染,每个月都会生病,有时候是感冒,有时候是咳嗽,近半年来甚至因为3次肺炎住院,妈妈说孩子幼儿园的学费都白交了,基本上上几天学就要请假,最后索性就不去了。孩子不能正常上学,天天要往医院跑,家长也不能安心上班,因为孩子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家老小苦不堪言。鹏鹏也因为反复生病变得面黄肌瘦、跟同龄的孩子相比,身高体重都不如别人,人也没有精神,一家人心急如焚,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鹏鹏妈妈下定决心要带孩子调理体质,最近,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王晓敏医生的诊室里,就聚集了这样一群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们。 “医生,我的孩子老是反反复复生病,该怎么办?” “医生,有办法让孩子少生病吗?” “医生,我的孩子病了这么久,体质能调理过来吗?” 面对焦虑不安的家长,王医生告诉大家,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可以调理好的,这类患儿被称为复感儿,复感儿通常来说在一年内反复患上、下呼吸道感染,并超过一定的次数,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现象。 王医生介绍小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诸多原因易继发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反复感染又会损伤免疫功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认为禀赋不足,体质柔弱是发病的内因。外因或因喂养不当,调护失宜;或少见风日,不耐寒热;或用药不当,损伤正气。她强调对于这一类的孩子,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进行治疗。对于初次就诊患儿,除了治疗当下疾病之外,还应该通过四诊合参找到病根之所在,在后期调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病根进行调理,以减少发病次数,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除了药物治疗外,王医生强调,家里的预防调护至关重要!她介绍了一套复感儿的中医调护方法: (一)饮食调护: 小儿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能自节,父母及长辈害怕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进食过多鱼肉蛋类食品,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受损,内生积滞,积食容易生痰、生内火,积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咳嗽、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王医生说临床所见复感儿积食特别常见,常伴有舌苔厚,口臭,大便干结、睡觉不安神,喜欢趴着睡,食欲差,腹胀等积食表现。明代医家万全提出“节戒饮食”是小儿防病的关键!王医生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饮食调护需做到: 1、不要强迫孩子吃东西,有的孩子胃强脾弱,虽然已经积食,但还是很想吃东西,这个时候就需要限制他的饮食。 2、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4份青菜1份肉。 3、晚餐不要吃得太饱,7、8分饱即可。 4、2岁以上的宝宝睡觉前最好提前半小时喝牛奶,不要喝了马上睡觉。 5、忌食生冷、辛辣、油炸、甜腻等难于消化的食物,忌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二)防感推拿:可每日做1到2次。 1、补肺经(无名指指末节罗纹面)、补脾经(拇指指末节罗纹面)、补肾经(小指指末节罗纹面),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各200次。 功效:健脾补肺益肾。 2、分推膻中50-100次:膻中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以两拇指指端自穴中向两侧分推至乳头。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3、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中心,将手掌置于腹部,在皮肤表面做顺时针回旋性摩动。 功效:健脾理气,和胃消食。 4、捏脊3-5次: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 功效: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三)生活起居: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孩子被动吸烟。复感儿多为高敏体质,空调滤网、床单、被褥、沙发套、窗帘等经常洗晒,不要养宠物和花草。 2、适当锻炼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可进行跆拳道、武术等。 3、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汗多的孩子及时更换隔汗巾及衣服。 4、尽量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场所比如商场、超市、密闭游乐场等地方玩耍,家庭成员有呼吸道感染症状需要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5、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6、定期预防接种,如在流感高发季节提前接种流感疫苗等。 (四)情志调护:小儿多“心、肝有余”,加之反复生病,多放纵任性,稍有不遂,则烦躁易怒。家长因孩子长期生病紧张焦虑,其情绪也会影响孩子,不良的情绪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王医生建议复感儿家长应了解孩子所患疾病的特点,消除自身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使其能够保持愉悦心情和乐观心态,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生简介 王晓敏 主治医师 师承武汉中医名师胡成群教授,现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青年理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中西医结合专科分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妇幼健康联盟中医专科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1、擅长领域:擅长运用中药及外治法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肺炎、哮喘、积滞、肠系膜淋巴结炎、鼻炎、腺样体肥大、抽动症、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及病后体质调理等 2、门诊安排:周二、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周三下午,周日上午。
积食是由乳食停积脾胃所致的一种病症。按照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能自节,父母及长辈害怕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进食过多肉类、蛋类食品,容易形成积滞。积食容易生痰、生内火,所以积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咳嗽、出汗、发热等症状。为了孩子少生病,防治积食特别重要! 如何判断小儿是否积食?首先看舌苔,如果舌苔厚腻,特别是舌根处厚腻,有的不仅厚腻而且发黄,说明积食已久,已经郁而化热。其次看口气,如果宝宝这几天口气特别重,表示孩子积食。然后看大便,孩子大便几天1次,而且便质比较干结或者大便有酸臭味。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孩子的睡眠和食欲,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积食的孩子睡觉不安神,喜欢趴着睡。如果孩子平时食欲好,近几日食欲欠佳,而且肚子摸起来鼓鼓的,说明孩子已经积食了。 如何预防孩子积食呢?“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不要强迫孩子吃东西,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一般我们讲4份青菜1份肉。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一般7、8分饱就够了,2岁以上的宝宝睡觉前最好提前半小时喝牛奶,不要喝了之后马上睡觉。同时忌食生冷、辛辣、油炸、甜腻等难于消化的食物。忌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如何治疗孩子积食呢?如果孩子已经积食了,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饮食,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这时候只能吃点稀饭、面条、青菜等易消化的食物。有的孩子胃强脾弱,虽然已经积食,但还是很想吃东西,这个时候就需要限制他的饮食,让他尽量的少吃一点。如果控制饮食仍不能缓解,则需要中医辩证施治,对症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