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1] ,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然而,以往临床关注重点多集中在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忽视了这方面的管理。正所谓反「瘫」莫忘治「障」,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如何诊断治疗的?卒中后认知障碍诊断的三个要素:(1)明确的卒中诊断:临床或影像证据支持的卒中诊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2)存在认知损害:患者主诉或知情者报告或有经验临床医师判断卒中事件后出现认知损害,且神经心理学证据证实存在一个以上认知领域功能损害或较以往认知减退的证据。(3)卒中和认知损害的时序关系: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3~6个月[2]。卒中后认知障碍按照认知受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和卒中后痴呆(PSD)。二者均有至少一个认知域受损,区别在于卒中后痴呆患者生活、工作能力严重受损,而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可完全正常或轻度受损。Hachinski教授于1993年首次提出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概念;2017年,血管性认知损伤分类共识研究提出,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所有可能由血管因素导致的认知损害,强调了血管因素作为一种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病因在认知障碍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标准中要求有明确的脑血管病相关临床或影像证据,但不一定要求有卒中病史。所以说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种。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率为24%~53.4%,其中卒中后痴呆的发病率为11%~42%,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的发病率为14%~29%[3]。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的患者,如卒中后痴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9%,而同龄无痴呆的卒中患者生存率为75%[4]。除此以外,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致残率增加,照料压力显著增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下降,家庭与社会疾病负担增加 [5]。 在预防及用药方面,积极控制血管危险因素,不仅可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而且对预防痴呆有益,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积极控制高脂血症对预防卒中后认知障碍有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加社会参与程度对卒中后认知障碍预防及治疗有益。药物方面,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奥拉西坦、美金刚可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2]。参考文献:[1]MIJAJLOVIĆ MD,PAVLOVIĆ A,BRAININM,etal.Post-strokedementia-acomprehensivereview[J].BMCMed,2017,15(1):11.[2]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3]MUNTHE-KAASR,AAMS,IHLE-HANSENH,etal.Impactofdifferentmethodsdefiningpost-strokeneurocognitivedisorder:theNor-COASTstudy[J/OL].AlzheimersDement(NY),2020,6(1):e12000[2020-02-15].https://doi.org/10.1002/trc2.12000.[4]中国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委员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6):519-531.[5]ROHDED,GAYNORE,LARGEM,etal.Theimpactofcognitiveimpairmentonpoststrokeoutcomes:a5-yearfollow-up[J].JGeriatrPsychiatryNeurol,2019,32(5):275-281.
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并相应调整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届时,我国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1]。“防重症”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年人、肿瘤病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的保护力度。及时接种疫苗是最好保护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有 2.6亿老人,有5000万左右肿瘤病人,老人和肿瘤病人加起来有3亿多人。老年人如果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包括有基础疾病、肥胖等;肿瘤病人特别是正在接受放化疗的肿瘤病人;有免疫功能缺陷、有基础疾病的人以及孕妇等,上述“脆弱人群”均是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均有出现重症和危重症的可能。必须引起关注的是,高危人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往往在起病初期没有明显的新冠感染症状,但常在感染后第二周突然转为重症。病情急转直下,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高危人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及家属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到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阻止病情的发展。所以,家里有老人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阳性的家庭成员一定要做好自我隔离,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如果老人被感染,家庭成员切勿掉以轻心[2]。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重症的判断标准有四个:第一:观察自己是否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第二:在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可以用血氧仪测指氧饱和指数,看是否≤93%;第三:氧合指数≤300mmHg(毫米汞柱);第四: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至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大于50%。后面两点比较专业,一般人判断不了,建议出现前面两点的时候就可以寻求医生帮助或者去医院看看了。作为家庭来说,平时可准备一些常用的应急药品。如解热镇痛药等。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药品会造成肝肾功能损伤,因此,不同的药不能混用,不要同时服用多种解热镇痛药。发热原因不明时,不要自行乱用药,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当然,对于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首先要学会定时监测,要经常监测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并做好记录;要谨遵医嘱,规律服药,不轻易自行换药或停药,有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家人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也表明我国老年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因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比过半。慢性病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3]。研究表明,奥拉西坦可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疗效改善情况更佳[4]。当然也要调整好心情,即便“阳”了也不要心里压力过大,相信我们定将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1]《新冠病毒感染将实施“乙类乙管”行业人士称医疗基建将提速扩容》[2]《科学精准防范新冠重症》深圳商报/2022年/12月/25日/第A02版[3]张可.新冠疫情期间老年人的防控行为及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4]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