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方法鼻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有:(1) 简易止血法:对于出血量少、部位在鼻中隔前下部位者,可嘱患者用手紧捏两侧鼻翼,持续约10?15分钟,对于黏膜小毛细血管出血,尤其是小儿,常可取得良好止血效果。(2) 灼烧止血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具体包括化学药物烧灼。烧灼机制为破坏出血点组织,使组织凝固,血管封闭而止血,灼烧前一般可用浸有血管收缩剂的棉片放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使之短暂止血或出血明显减少,然后再迅速给予灼烧, 效果更好。(3) 填塞止血法:适用于出血较剧烈,出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显者。方法包栝前鼻孔填塞和前、后鼻孔填塞等,是耳鼻咽喉科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填塞材料最常用 的为纱条,包括凡士林纱条、碘纺纱条、抗生素油纱条等,也可辅以明胶海绵等。填塞时注意,操作时做到迅速、准确、到位、手法轻柔,避免粗糖造成黏膜血管损伤。填塞时间因病情 而定,一般不超过48?72小时,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填塞时间给予抗生素。(4) 气囊或水囊压迫法:适用于部分用纱条堵塞的患者,尤其适用血液病患者的鼻出血。气囊可用手套的指套自制,若有特殊专用的气囊更好,方法是将气囊放人鼻腔,在其中 注气或注水使之膨大压迫出血部位而止血。(5) 血管结扎止血法:对于出血严重、填塞等方法止血无效者,或外伤手术等所引起大血管破裂出血,可考虑血管结扎术,依不同情况分别可采用颈外动脉结扎术、筛前、筛后动脉 结扎术、颌内动脉结扎术等。
常见部位鼻出血好发部位:(1) 鼻中隔前下方:该处鼻黏膜内有来自筛前动脉、鼻腭动脉、上唇动脉的分支,在黏膜浅层互相吻合成网状,该处称为易出血区或利特 尔区(Little区),是常见的出血部位。(2) 鼻中隔前端底部:若该处有搏动性出血,可用手指压迫该侧上唇。如果出血减少或停止,表示上唇动脉鼻中隔支破裂,治疗时需考虑 上唇动脉结扎术。(3) 鼻腔顶部:头面部外伤时,应注意鼻腔顶部检查,血液自鼻腔顶部流下,提示筛前动脉破裂。筛前动脉在筛窦气房中走行,筛窦骨折 时可发生严重出血。
症状:鼻塞、多脓涕、嗅觉障碍、头钝痛、肿胀或肥厚、粘膜水肿鼻腔内有脓性分泌物。 联合用药:中药治鼻窦炎药+中药鼻喷雾剂+镇痛药+通气鼻贴+VC+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 用药原则 中药治鼻窦炎口服药具有清热消炎、祛风通窍的功效。 局部外用药能够迅速缓解鼻塞症状。 镇痛药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 通气鼻贴有助于速效缓解鼻塞。 VC能够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鼻粘膜的水肿。 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具有清理鼻腔作用。 温馨提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
症状:突然鼻内奇痒,连续打喷嚏,流大量的清水样鼻涕,流眼泪,眼睛痒。 联合用药:抗过敏药+中药治过敏性鼻炎药+抗过敏性鼻炎喷剂+抗过敏滴眼液+VC+钙+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 用药原则 抗过敏药是H1受体拮抗剂,能够收缩毛细血管,从而达到迅速缓解鼻内奇痒的症状。 抗过敏喷剂外用可以迅速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 抗过敏滴眼液萘敏维里面含有扑尔敏能够迅速缓解眼睛痒的症状。 VC和钙能够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鼻粘膜的水肿,从而缩短鼻炎病程。 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具有清理鼻腔作用。 温馨提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建议出行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致敏原;少食腥辣刺激食物。
症状: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咽部有异物感。间歇性声音嘶哑声带慢性充血声带的病变常两侧对称。 联合用药:中药治咽炎(口服)+咽炎喷雾剂+含片+VC+保健茶 用药原则 中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外用喷剂可以直接作用患处,舒缓不适感。 VC可以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 保健茶可以解毒利咽。 温馨提醒: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症状:全身低热或寒战、高热,咽痛,咽下时加重,向耳部放射;扁桃体充血、肿胀。 联合用药: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中药喷剂+ VC+大蒜油 用药原则 抗生素控制感染。 中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外用喷剂可以直接作用患处,舒缓疼痛。 VC和大蒜油能进一步抗炎,提高机体抵抗病毒细菌的能力。 温馨提醒: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毒细菌排出。
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打喷嚏。 体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或喉部充血,水肿;扁桃腺肿大,咳嗽。 联合用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咳药+清热解毒药+含片+咽喉喷剂+鼻喷剂+ VC 用药原则 抗生素控制感染。 热镇痛药缓解症状。 清热解毒药可以清热祛火。 含片和喷剂可以缓解咽喉疼痛。 鼻喷剂可以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鼻部的各种不适。 VC可以增强体内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细菌及抗病毒能力,从而缩短感冒病程。 温馨提醒:高发季节,用食醋熏蒸法;保持居处环境适宜;不要过量饮酒、淋雨等。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别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英文名称 otolithiasis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多发群体 中年人 常见病因 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等所致 病因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检查 1.Dix--Hallpike变位试验 为前、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2.rolltest滚转试验 可诊断外侧半规管的耳石症。 治疗 1.前庭抑制剂的应用,如脑益嗪、非那根等。 2.继发性耳石症应进行病因治疗。 3.体位疗法。 4.管石解脱法。 5.管石复位法。 6.Epley复位法:本法一般只需一次,简单效果佳。 7.CH-BPPV耳石复位法。 以上各种治疗有效率不等,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如上述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眼与耳鼻喉科病 一、扁桃体炎 扁桃体内易寄生多种致病菌,而形成一慢性病灶,细菌或其产生的毒素不断进入血内。在眼部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的有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若不清除病灶,治愈后也易复发。另外,毒素还可作用于视网膜络膜及视神经而导致相应的炎症。 二、乳突炎 乳突炎常引起颞骨岩炎,眼部表现为患侧外直肌麻痹并有疼痛、畏光、流泪及角膜知觉减退。由乳突炎所致的部分海绵窦血栓形成时,眼球轻度突出及球结膜水肿。严重的并发症有限局性脑膜炎和脑脓肿。眼部改变主要有眼外肌麻痹、视盘水肿或视神经炎。出现脑脓肿时,视盘水肿更加明显,除全身有定位症状外,脓肿的不同部位也会有相应的视野改变。 三、鼻窦炎 眼眶的四壁中有三个与鼻窦紧邻,有些部位仅隔有纸板样薄壁,因此鼻窦的炎症,常可侵犯眼眶,引起眼眶蜂窝组织炎、眼眶脓肿、视神经炎等。鼻窦炎也可引起眼眶的反应性水肿,使眼睑充血水肿,眼球轻度前突等,临床上应仔细与眶蜂窝组织炎鉴别。前者反应较轻,且无明显触痛;后者炎症较重,疼痛、触痛明显。 四、鼻窦肿瘤 鼻窦肿瘤或囊肿常侵入眼眶,肿瘤不断向眼眶发展,致使眼球前突,临床上常误诊为眶内原发性肿瘤。然而鼻窦肿瘤引起的突眼,其眼球位置可因鼻窦不同而表现不一,上颌窦病变使眼球向前向上突出,眼球下转受限,额窦病变则使眼球向前向下突出,上转受限;筛窦肿瘤使眼球向前向外突出,眼球内转困难;蝶窦和筛窦后组病变多使眼球向正前方突出而无偏位,但可因视神经的受损而出现视盘水肿及视神经炎症或萎缩。鼻窦肿瘤尚可因眼外肌之麻痹,而有相应的斜视及眼球运动障碍。 五、鼻咽癌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原发肿瘤虽位于鼻咽部,但往往早期即转移,因此其原发部位常常不显症状,而因转移的症状求治。大约25~42%的鼻咽癌病人具有眼部症状,不少病人首先因眼部症状而来眼科诊治。眼部的损害可由: ①经颅底破裂孔等处侵入中凹,引起第Ⅲ~Ⅷ颅神经及视经及视神经的受损; ②经鼻腔入筛窦而后进入眼眶; ③经翼腭凹,眶下裂入眼眶。从而引起突眼,眼外肌麻痹以及斜视等症状,也可因三叉神经的受损而有眼球及眼眶疼痛,以及角膜感觉消失及麻痹性角膜炎或溃疡,也有的表现出Horne综合征。 总之,凡遇有眼眶内肿瘤或眼肌麻痹者应考虑有鼻咽癌的可能。
耳鼻喉肿瘤的常见症状 耳鼻喉各部位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征候各有不同,但综合起来,常有以下常见征候值得人们加以注意。凡是年龄在40岁以上者对下述情况应加以警惕。 1.耳后下突然长出一个小包块,虽无任何不适之感,但2~3周后并没有消失,而且慢慢长大。 2.突然发现鼻涕带血和痰中带血,虽然血量不大,也并非天天都有,同时无什么不适的感觉,2~3周后仍不见消失;或突然感到牙痛及面部麻木感、头痛,一侧听力下降或鼻塞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 3.谈话时自己感到声音在慢慢变得嘶哑,经2~3周治疗并不见好转。 4.进食时有阻塞感,特别在吃硬食时更加明显,经一般治疗不见好转。 5.一侧鼻腔有进行性鼻塞。 6.耳后、外鼻、面颊部、颈部有不明原因的肿块。 7.有耳流脓史并脓液中见血,或上下眼睑闭合不全,额红慢慢消失,吹口哨时口角漏气。 出现上述征候,应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也可进行血管减数造影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