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湿? 西医中我们所说的“风湿”一词,其实是源于希腊语,认为人体生命取决于血液,当人体平衡紊乱时,就会产生疼痛等病变。而传统中医中所说的“风湿”,是指“痹病”,包括“风痹”“ 寒痹”“ 湿痹”“ 热痹”“ 燥痹”“ 风寒湿痹”“ 湿热痹”。现代医学证明,风湿病绝不是这样的,它既不等同于类风湿,也不等同于简单的关节痛,更并非中医所说的风湿。风湿病主要是指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皮肤、肌肉、肌腱、滑膜等软组织的一种疾病,大多数风湿病有全身性表现,并可出现肾脏、心脏、肺脏等多个器官损害。 风湿病与免疫的关系 那了解了“风湿”,我们再来谈一下它和免疫力又有什么关系。风湿病的机制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稳态被打破,免疫细胞不能正确识别“自身”,而被当做“异常成分”攻击,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患者一般表现为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从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故又称风湿免疫病。所以说,风湿免疫病并非机体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力紊乱。 常见的封死免疫疾病 目前已知的风湿免疫疾病有200多种,常见的有20多种,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多肌痛、肌炎、皮肌炎、风湿热等等。 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见症状 风湿免疫疾病可以说是临床医学中的疑难杂症,其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内分泌、代谢、生活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明显,可以说是百形百态,常见的表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晨僵、变形,皮疹、口腔溃疡、皮肤破溃,肌肉疼痛,口眼干,腮腺肿大,反复眼睛发红,或者不明原因的体检指标异常,如不明原因的贫血、血小板、白细胞减低,不明原因的反复肝功能异常,或者反复自发流产、反复血栓史等,都有可能和风湿免疫疾病相关。 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 那是不是出现上述症状,就是得了咱们风湿免疫疾病呢?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是比较复杂的,它不是单纯根据病人症状或一项化验指标就能做出诊断,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症状,同一种疾病患者也可能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症状,所以,当出现不适症状时,必要的检查是必需的,包括化验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肝肾功、尿常规、补体以及自身抗体等,影像学检查的辅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风湿免疫疾病的误区 以前有一种说法,说得了风湿免疫疾病,就是得了不治之症,风湿免疫疾病是不死的癌症。其实不然。由于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许多患者不能坚持用药,或者有些患者因病情反复,产生悲观情绪,放弃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随着风湿免疫疾病的飞速发展,风湿免疫疾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它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一种慢性病,不必分过担心,正规治疗、规律用药、坚持随访,虽然疾病不能完全治愈,但多数患者病情是可以控制稳定,可以使患者在服用维持量药物的情况下保持“无病”状态,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的。 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 得了风湿免疫疾病是需要用药物控制的,根据疾病,常用的药物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及其它一些药物,好多人从心里上是排斥的,认为西药副作用大,进而拒绝用药或者不能坚持服药,反而去寻求所谓的“民间偏方”、“神医神药”,不仅花了冤枉钱,还耽误了疾病的治疗,有时还因为其中含有激素或者损肝、损肾成分,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副作用。说起激素,好多患者会因为激素的副作用“望激素而生畏”,其实是不用这么害怕的,许多病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需要使用激素控制病情的,如果因为一味的害怕而拒绝,那最终只能是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而导致脏器衰竭、危及生命。只要根据专科医师正确使用激素及其它药物,是可以最大化权衡药物副作用及治疗作用的,风湿免疫疾病是可控可治的,需要您长期的配合。 最后,希望广大患者朋友对风湿免疫疾病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对患者朋友来说,早期诊治,规律治疗,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极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发病率,且激素的应用可使部分患者出现继发性血糖升高,而高血糖易并发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部位感染,会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甚至加快病情发展。 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疾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相互影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患者要尤其注意日常合理饮食和运动,才能打好这场持久攻坚战,提高生活质量。 01、控制饮食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宜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 以健脾补肾,壮骨养气血为主,可食用猪、牛蹄筋、骨头汤,黄豆、瘦肉,胡椒,生姜,既补蛋白又补钙,还温补脾肾,活血通络,祛风湿痹痛; · 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香菇、黑木耳、海参、甲鱼; · 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扁豆、芹菜、山药、茯苓,对治疗疾病有利; · 风寒湿痹者,饮食宜温热,忌生冷不洁食物,可多用姜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热散寒; · 风湿热痹者,饮食以清热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可多吃丝瓜、苋菜、绿豆、冬瓜、西瓜等食物。 服药期间应注意保护性饮食,比如:蛋汤,稀粥等,避免吃韭菜、辣椒、洋葱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其中蛋白质应占总食量的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45%~50%。 除饮食合理搭配外,每餐需严格定时。并要适当选一些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的杂粮,食物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豆制品,不吃含糖分高的食物。三餐分配可为:1/5,2/5或1/7,2/7,2/7多餐的方法,以保证食物充分吸收和利用。 02、合理运动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的训练,也可降低机体对糖分的吸收,运动主要以关节功能锻炼为主: · 可手捏核桃或弹力圈,锻炼手指关节功能 · 两手握转环旋转,锻炼腕关节功能; · 脚踏自行车,锻炼膝关节; · 滚圆木,踏空缝纫机,锻炼踝关节等等。 · 锻炼时,切勿超过自已的耐受力,活动量应逐步增加,循序渐进,有晨僵者在服用镇痛药后进行锻炼,最好在餐后30分钟到1小时后锻炼,切勿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类风湿关节炎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均和自身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二者之间存在着共性及一定的内在联系。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糖尿病均属于慢性疾病,长期的服药及病情的迁延容易影响患者的心情,而疾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自护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在日常中注意合理饮食及运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得了骨关节炎后,如果不加控制越来越严重,未来可能不得不面临关节置换的局面。我们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延缓骨关节炎的发展进程,尽量不让其发展到晚期。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当心关节畸形! 对于早、中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当出现急性发作时,可以进行冰敷,同时使用支具辅助行走,减少关节负担,让关节安稳度过急性期。 如果膝关节有红、肿、热、痛的现象,建议不要使用烤电或者热疗,或者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这样做不仅不会缓解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急性期疼痛感明显,也不建议患者在睡觉时将枕头垫在膝关节下方。这种行为虽然能缓解疼痛,却容易造成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使患者的腿伸不直,严重时可导致固定的屈曲挛缩畸形。 如果腿已经伸不直了(出现屈曲挛缩畸形),建议可以将腿平放在床上,在脚后跟处垫一个薄枕,双手压在膝盖上,促进膝关节伸直,缓解关节畸形。 但如果出现畸形后坐视不理,三个月后这种畸形将变成固定性畸形,膝关节后方的的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和关节囊等都会出现挛缩。这时想要解决关节畸形就非常困难了。 得了骨关节炎,注射药物需谨慎! 得了骨关节炎后,由于症状反复,患者口服药物没有明显缓解作用时,患者就可能尝试关节内注射药物等方法,其中以注射透明质酸或者激素最为多见。 虽然关节内注射激素会缓解急性炎症和肿胀,但如果反复多次注射,也会造成关节软骨的继发性损害,所以1年内关节内激素注射不能超过4次。 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只适合慢性阶段,通过增加关节内粘弹性,改善关节的润滑性。但是当存在大量关节积液时,就是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禁忌,容易加重关节肿胀。 此外,在膝关节中有一个组织称为滑膜皱襞,当反复注射药物时,滑膜皱襞受到损伤出现炎症,变得充血、水肿,久而久之就会变厚、变硬,失去原有的弹性,最后反而会对关节软骨造成破坏。因此,得了骨关节炎后,反复注射药物需要十分谨慎! 得了骨关节炎,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 对于老年女性患者,如果出现膝关节髌股关节(膝盖骨)关节炎,要特别注意避免做蹲、跪等动作,上厕所时尽量使用坐便。 当然,现在坐便器的高度对于髌股关节炎患者来说,仍然偏低,患者坐下后需要使用扶手才能艰难地站起来。 建议患者买一个马桶架,架到马桶上,这样上厕所时就能减轻对髌股关节的伤害,减缓疾病进展。 得了骨关节炎,能做哪些运动? 如果喜欢打太极、爬山等运动,建议患骨关节炎后换一换运动方式。因为这些运动对于膝关节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尤其在爬山、爬楼梯时,膝关节承受的重量是体重的6~7倍。长此以往,关节软骨会进一步磨损,加重关节病变。 建议患者可以选择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因为这些运动不会对膝关节造成过多的负担,能够维持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保证关节的活动度,进而控制疾病的进展。对于一些不会游泳的老年人,哪怕只是在水里走,也能很好地锻炼肌肉力量。 得了骨关节炎还能跳广场舞吗? 对于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场舞,由于运动幅度比较小,得了骨关节炎也可以进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能够跳广场舞,也要注意动作幅度以及运动强度。一定幅度内的锻炼能够增加肌肉力量,但如果过度,反而会造成肌肉疲劳,乳酸堆积,减弱对关节的保护。而关节软骨在没有保护或者弱保护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损伤。 因此,大家在跳广场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作幅度和跳舞的时间长短,适度即可。
关于甲氨蝶呤,许多类风湿患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明明是抗肿瘤药,怎么还能治关节炎? 不是免疫抑制剂吗,而且还会产生骨髓抑制,这药那么毒,我可不敢吃。 连续吃了两三周,总是全身无力、食欲不佳,但关节炎症状却没有缓解是咋回事? 医生总是联合甲氨蝶呤和激素,让我两个药一起吃,这可怎么行! “哎,算了算了,这药有那么多是是非非,我还是赶紧停药吧。”最终,绝大多数患者都会以这样的想理由将甲氨蝶呤残忍地拒之门外。这让临床医生和“小蝶君”都满是无奈。 一 甲氨蝶呤能不能治类风湿? 甲氨蝶呤确实是抗叶酸类抗肿瘤药,主要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合成,抑制其生长与繁殖。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市以来,甲氨蝶呤一直被用于白血病及各种癌症的治疗,直到1988年,才开始广泛用于类风湿。 目前,甲氨蝶呤已是国际上公认的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中,治疗作用最强、副作用最小的首选。它也是联合治疗中的基本药物,适合用于类风湿的长程治疗。 二 这药究竟毒不毒? 搜搜甲氨蝶呤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屏幕上就能立刻弹出了密密麻麻的一大堆,这着实让小编吓了一跳! 果然,“小蝶君”的使用广受患者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但这仍然无法动摇它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正宫”地位。那么,有哪些方法能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小编总结了以下10个用药守则: 1、甲氨蝶呤首次口服常为5mg-7.5mg(2-3片)/每周一次;如果疗效好且耐受,可每2-4周增加2.5(1片),最大剂量15-20mg/每周一次。最好每周固定时间服用。 2、开始服用的头3个月,每2周查1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以后每1~3月查1次; 3、当转氨酶水平升高至正常3倍以上,应立即停药,如果停药后还持续高于3倍以上,需要寻找其他原因。 4、对有肝炎病史的病人,要慎用或不要长期使用,并忌酒; 5、有巨幼红细胞贫血、口腔溃疡、轻度肝损害或有严重的末梢神经炎病人,可加用叶酸每天5毫克,每天3次; 6、女性病人应停用甲氨蝶呤半年至1年再怀孕,以防发生畸胎。据报道,甲氨蝶呤的畸胎发生率为30%; 7、出现较严重腹泻和溃疡性口腔炎须考虑停药,以防发生出血性肠炎和致命的肠穿孔; 8、对于甲氨蝶呤过量中毒时,可应用甲酰四氢叶酸6~12毫克肌肉注射,6小时1次,共4次,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9、合用可使该药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如保泰松、苯妥英、苯巴比妥、皮质醇、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对氨基苯甲酸、青霉素、水杨酸盐类和丙磺舒等时,应注意下调剂量; 10、如同时有腹水或胸水时,甲氨蝶呤剂量也不宜过大。 三 吃药没效果?不妨再等等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中,甲氨蝶呤属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一类。这类药物相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激素类药物而言,发挥作用的时间要慢得多,等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约需要1-6个月。 这也就是为何很多患者在服药几周后,关节疼痛的症状仍然没太大改善。这并不是因为药物不起作用,而是因为患者实在太心急啦,兴许此时药物正在体内紧锣密鼓地做演练呢。 值得骄傲的是,甲氨蝶呤已经算是这类药物中的快跑选手了。若患者按医嘱服用,在4~6周就能起效。所以,医生也恳请患者们耐心对待“小蝶君”,万不能轻易将它抛弃。 可见,甲氨蝶呤和激素的联合用药在临床上有着自己明确的疗效。两个药联合吃,绝不会像患者想象的那么可怕。 当拿到风湿科医生的处方单后,可别再质疑甲氨蝶呤的正宫地位啦。只有弄清药物的真正作用,注意避开雷区,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收获健康!
风湿和类风湿——都是关节痛,你却说不是一种病。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病理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的资计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主要特点 风湿性关节炎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 (3)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 (5)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 (6)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8)据统计女性发病率是男性2.5倍。 实验室检验项目 风湿性关节炎 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ASO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O。抗O升高仅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至于有无风湿还需根据患者年龄和其他临床表现来判断。此外,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发现抗O增高。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 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 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1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1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5、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1、类风湿因子(RF) 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60%--80%。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 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抗环瓜氨酸抗体各项RA 早期诊断指标中,抗环瓜氨酸抗体( 抗CCP抗体)特异性最高,有国内学者研究认为,抗CCP阳性的RA患者骨关节破坏程度较阴性者严重,表明抗CCP检测对预测RA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具有应用价值”。 3、抗核抗体(ANA) ANA是风湿性疾病的初步筛选试验,对风湿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因此,大部分风湿病人可出现ANA阳性,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90%——98%阳性。然而ANA阳性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尤其老年人),慢性感染,肝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 4、ENA抗体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抗体)ENA抗体包括抗Sm,RNP,SSA,SSB,Scl-70,jo-1及抗核糖体抗体等自身抗体,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狼疮(SC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R),硬皮病(SSc),干燥综合征(SS)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HLA-B27 HLA-B27是一个遗传标志物,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阳性。但需注意的是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病人就是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一般认为,HLA-B27阳性有利于使我们更多地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然而,因为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达5%左右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仅0.3%,即100名HLA-B27阳性的个体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况且AS病人中,还有10%左右为HLA-B27阴性。因此,单凭HLA-B27阳性不能诊断AS,而HLA-B27阴性也,不能除外AS。 6、抗角蛋白抗体角蛋白抗体(AKA) 对于诊断RA的特异性很高,在90%左右。初步证实AKA 与RA 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和C 反应蛋白(CRP)有关。AKA 与RF无交叉反应及相关性,因此,该抗体可以为RF 阴性的患者提供另- 一个诊断指标。临床研究还表明,AKA 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 早期甚至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出现,因此,它是RA 早期指标和预后指标。该抗体在患者滑液中的阳性率与血清的基本一致,但程度明显高于后者,提示AKA 可能在滑液局部合成并对滑膜炎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7、抗RA抗体 各项RA 早期诊断指标中,抗RA抗体尤其在RA 早期出现。有些此抗体阳性而临床难以诊断RA的患者,经随访1~3 年后,确诊为肯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抗RA抗体特异性高达90% 左右,但在RA 中的敏感性仅为35% 左右。近年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可有抗RAj抗体阳性。抗RA抗体的消长与病情及用药无关 8、其他检查 RA滑液检查 在关节有炎症时滑液量增多,滑液呈半透明或不透明,根据蛋白、细胞及碎屑含量不同是黄色或黄绿色。滑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达(2-7.5) x10/L,其中以中型粒细胞占优势,达50%~90%,细菌培养阴性,黏蛋白凝固试验凝块松散。滑液检查对RA 诊断也不具特异性。
骨化三醇等钙片是干嘛的 维生素D是通过什么来摄取的 不能晒太阳 补钙怎么办 “应用糖皮质激素,应补充维生素D” 多年来糖皮质激素(GC)在风湿病、肾病、血液病及肿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多种相关疾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GIO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GC使用初期即可发生GIOP,GC对骨密度的影响与使用时间相关。GC剂量越大,骨量丢失越多。GC无安全阈值,即使长期小剂量GC吸入治疗也可导致多部位的骨量丢失。停用GC后骨量可部分恢复,但已发生的GIOP性骨折是不可逆的。骨折与骨密度不平行,GIOP患者未出现严重骨质疏松也可发生骨折。 对于预期使用超过3个月的患者,无论GC的量多少,建议开始同时给予钙剂和普通或活性的维生素D(推荐等级A)。每日摄入钙元素1200-1500mg,维生素D800-1000U。活性维生素D包括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0.25-0.5ug/天,阿法骨化醇0.5-1.0ug/天。活性维生素D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1α羟化酶缺乏者,并还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跌倒作用。 疾病本身也在影响骨密度和骨骼质量 60例20-30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诊断初未接受治疗前,检测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发现仅有12%的患者骨量正常。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有较高的骨折风险。12.3%的SLE患者在诊断后一年内出现至少一次骨折,其风险超过健康对照人群的5倍左右。另一项中国的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无临床症状的脊椎压缩骨折发生率在20.4%,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生骨折的患者有三分之一骨密度在正常范围。 随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平均寿命在延长,骨折的发生对于他们的健康是种严重的威胁。与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年龄阶段都有较高的骨折风险,所有年龄及各部位的骨折风险比值为1.51。 “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 维生素D经典作用为调节钙、磷代谢及PTH分泌等。维生素D受体遍布人体各组织器官,除经典的小肠、骨骼、肾脏、甲状旁腺以外还包括:骨骼肌、心肌、乳腺、卵巢、前列腺、皮肤、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神经等等,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维生素D的不足及缺乏关系密切。很多疾病与低维生素D水平相关,如早产、HIV携带者、呼吸系统感染、佝偻病、低血钙、喉喘鸣、哮喘、1型糖尿病、食物过敏、自闭症、身体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软骨病、骨质疏松、肌少症、跌倒、骨折、认知缺陷、癔症等。 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促进成骨细胞形成骨胶原及骨基质,抑制甲状旁腺激素,抑制骨吸收。 维生素D可减少跌倒,提高膝关节伸缩力量,提高握力和跳跃测试,提高步速测试,改善站立行走平衡测试。可减少骨折风险,降低死亡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避免日晒;疾病因素导致活动受限;疾病导致多系统损伤,如肝脏、肾脏,使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 “风湿病与维生素D” 1.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多存在较低水平的维生素D 一项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该研究还发现,将57例SLE患者根据25(OH)D水平分为两个亚组,结果显示25(OH)D水平<30ng/ml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25(OH)D水平>30ng/ml组的。 2.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疾病的活动进展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CRP水平>60mg/L组的患者其1,25(OH)2D的水平明显低于CRP在20-60mg/L和<20mg/L组,说明1,25(OH)2D可能减缓疾病进展。 “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骨折” 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专家共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指出:对于预期使用超过3个月的患者,无论GC的量的多少,建议开始同时给予钙剂和普通或活性的维生素D。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并抑制骨吸收。有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对增加骨密度有益,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肌少症共识指出1,25(OH)2D3和艾迪骨化醇(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可诱导成肌细胞的分化,活性维生素D使用可增加肌肉强度和减少跌倒风险。 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是跌倒。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90%的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脆性骨折是由跌倒引起的。有学者提出“预防骨折应从关注骨质疏松症转向防止跌倒”的观点。 骨化三醇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跌倒。维生素D水平与下肢肌力相关。 54名年龄超过65岁的健康妇女,观察发现25(OH)D水平>50nmol/L其下肢肌力(膝关节伸展)明显高于25(OH)D水平<50nmol/L组。当25(OH)D浓度小于25nmol/L时,握力损失率升高超过30%,当25(OH)D浓度超过50nmol/L,无论握力还是四肢肌力下降率都显著低于低水平维生素D组。 骨化三醇可以上调肌纤维上VDR受体的表达。 活动受限的老年妇女补充维生素D4000IU/d4个月,治疗组肌细胞核维生素D受体浓度提升30%,肌纤维量提升10%。 荟萃分析表明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跌倒,平均降低跌倒发生率22%,同时可最高达49%。口服骨化三醇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口服骨化三醇治疗3年后,与安慰剂组相比,骨化三醇患者组的平均每年跌倒率下降38%。 1,25(OH)2D3可促进肠钙吸收,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减少骨折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可增加Ⅱ型肌纤维,增加肌肉强度,改善身体平衡性,减少跌倒发生,同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炎性因子表达。 综上,无论糖皮质激素剂量大小,只要预期使用三个月就需要接受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的防治。 部分风湿免疫疾病本身就引发骨质疏松及骨折,而且骨折的发生有可能发生在骨密度正常的状态下。 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普遍存在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情况,而且研究显示部分疾病的炎症、活动及进展与维生素D相关。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经过体内肝脏肾脏激活的最高活性维生素D,是一种激素。在体内有多种靶器官,有着非经典及经典生理作用。 骨化三醇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跌倒的发生,并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什么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组户型关联的侵犯脊柱、外周关节和关节周围结构的多系统性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病、炎性肠病关节病、幼年发病的脊柱关节病以及一组分类未定的脊柱关节病。存在以下共同特点:(1)有家族聚集倾向;(2)与HLA-B27有不同程度的关联;(3)类风湿因子阴性。什么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HLA-B27基因密切相关,并有家族发病倾向,但它不是一种遗传病。携带HLA-B27基因的人群于HLA-B27阴性的人群相比,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比率明显增高,同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基因的阳性率高达91%,而正常人群HLA-B27基因的阳性率仅为2-7%。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患者并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而大约1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HLA-B27阴性。因此,不能认为HLA-B27阳性者必定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而HLA-B27阴性者必定不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什么样的临床表现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过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在男性多发,近期研究提示男、女之比为2:1-3:1.但女性发病缓慢,症状不典型,病情较轻。临床上出现以下表现时,应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1)间断的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发僵,晨僵时僵硬明显;随病情的发展常伴有夜间疼痛加重和翻身困难,影响睡眠,以后发展为持续性。(2)不对称的下肢大关节炎或单关节炎。发病以膝、踝和肩关节为常见部位。(3)肌腱末端炎较常见,如跖底筋膜炎和跟腱炎、表现为足跟痛或足底刺痛。(4)臀部或髋关节痛。(5)眼的色素膜炎、结膜炎。(6)骶髂关节和椎旁肌肉压痛阳性,脊柱各方向运动受限。(7)胸廓扩张范围缩小及颈椎后突。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表现有哪些?强直性脊柱炎受累的关节包括中轴关节(骶髂关节及脊柱关节)和外周关节。(1)骶髂关节 表现为间断的持续的腰骶部或臀部疼痛和发僵,常伴有夜间疼痛加重或翻身困难,影响睡眠。晨起时僵硬症状明显,活动后可以缓解,查体可以发现双侧骶髂关节压痛明显。(2)脊柱 累及脊柱,包括腰椎和颈椎,患者常主诉有腰背部疼痛及腰部的活动受限,体检可以发现腰部各方向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腰椎脊突压痛阳性,椎旁肌肉痉挛,压痛明显,晚期肌肉萎缩,脊柱完全强直,僵硬如弓,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困难。(3)外肘关节 30-40%脊柱炎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状,女性及青年较常见。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受累居多,肘、手及足的小关节偶有受累,呈非对称性,单关节或下肢大关节受累者居多,除髋关节外,其他的外周关节炎常为一过性的,几乎不引起骨质破坏,很少发展为关节变形。髋关节受累者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痉挛,可发展关节强直,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有哪些?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表明,HLA-B2702、HLA-B2704和HLA-B2705等是本病的易感基因。环境因素中,感染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最为密切,特别是肠道及泌尿系统的克雷白杆菌和衣原体感染。哪些检查可提示有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以下检查可提示骶髂关节炎的可能:查体:(1)直接压迫骶髂关节时,患者感到有局部的疼痛;(2)“4”字试验时,患者臀部出现疼痛;(3)骨盆侵压试验时,患者感到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是帮助诊断骶髂关节炎的主要方法:(1)X线摄片是最实用而可靠的方法。正位片和双斜位片上,典型的骶髂关节炎可表现为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密度增高、骨质糜烂、囊状改变、关节边缘呈锯齿状等。晚期可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融合。(2)CT、MRI对早期的骶髂关节炎的诊断较X线敏感,且假阳性率低。(3)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见双侧骶髂关节的核素浓聚,对诊断有帮助。如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当患者有腰背痛病史,并出现活动后疼痛缓解、休息不能减轻;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胸廓扩张范围缩小时,应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X线提示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支持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何种情况下需外科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关节受累造成的关节间隙变窄、消失或关节强直,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致残是主要原因。关节强直给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需长期卧床。为了改善关节的功能、缓解患者的痛苦,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外科手术治疗,严重的脊柱畸形可行手术矫正。功能锻炼在强制性脊柱炎的意义是什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主动参与各种治疗,与医师合作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意义在于使病变的脊柱及关节维持在最好的功能位置,增强椎旁肌腱的力量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影响强直性脊柱炎预后的因素有哪些?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存活期和一般人无差别。然而骨折、心血管系统受累、肾淀粉样变性等严重的并发症状会使某些患者的生存期缩短。影响预后的因素有:(1)受教育水平低,对疾病认识不足;(2)没有及时正规治疗;(3)合并色素膜炎及内脏受累者;(4)脊柱受累较早者;(5)髋关节病变严重者。药物治疗(一)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可减轻疼痛、晨僵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应结合病情选用,用药1-2周效果不明显时,可换用其它品种。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溃疡、皮疹及肝肾损害。(二)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此类药物有可能延缓或停止本病的进程。常用药物有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及羟氯喹等。柳氮磺吡啶主要用以治疗中轴关节炎为主的强直性脊柱炎,现认为对以中轴关节炎为主的强直性脊柱炎也有治疗作用。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提示本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治疗期间需观察药物对血细胞、肝、肾及肺的影响。(三)糖皮质激素:用于伴有虹膜睫状体炎者,需要局部甚至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滑膜炎对局部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四)生物制剂:此类药物可迅速缓解关节肿痛、腰痛及晨僵,并可能延缓或停止本病进程。常用药物有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托珠单抗等。对外周关节和中轴关节均有效。虽然药物的应用可以明显缓解病情,但对维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变形效果还很有限。我们必须通过加强锻炼、合适的物理治疗、规范日常行为来进行补充。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一、体态和姿势(1)坐位:坐椅选硬座和高至头部的硬靠背,并有扶手,调整椅子高度,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身体向前弯曲,胸直立,常活动脊柱,通过坐直和向后活动肩来伸展脊柱,避免坐低而柔软的坐椅或沙发。(2)站立: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不要以一种姿势站立或坐得过久,要常散步和舒展身体,或平卧15~20分钟(仰卧,双腿向下悬垂),如必须保持一个姿势,应尽可能多地活动和伸展关节。(3)睡眠:尽可能仰卧位,避免屈曲畸形,床的选择用普通床(应牢固,不下陷,不太硬),床垫内部可有弹簧,但边緣应坚固,可在床垫和床板间放硬纸板或胶合板,选时先在床垫上躺20分钟,看是否舒适,枕头尽可能低,选择低枕头或无枕头,防止颈椎畸形。二、坚持锻炼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在控制关节疼痛的同时,应及时谨慎而循序渐进地行关节活动。急性期让受累关节轻柔地被动活动,以刚出现疼痛为度,每天1~2次,不运动时关节置于功能位,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坚持脊柱四肢的伸展运动,渐增加次数、持续时间及频率。慢性期以运动后疼痛持续时间<2个小时为度,至少每天做一组深呼吸活动,以维持胸廓活动度,较合适的运动有慢跑、游泳和打太极拳等,游泳是最好的运动,用多种方式游,要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如摔跤等。运动时,应穿有缓冲作用鞋垫的训练鞋,有髋关节病变者,要坚持功能锻炼,减少致残。应积极进行常规体疗,根据病人的病情制定一套适合的体疗操。三、饮食起居吃高蛋白质、高营养的食物如肉类和鱼类,也要吃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饮牛奶以补充钙质,保持营养的均衡摄入,避免超重加重关节负担,不吃不洁的食物,不喝生水,防止引起腹泻。在服用非甾类抗炎药和甲氨喋呤期间,应禁酒。晚期有胸廓受累者,避免过于饱食和穿紧身衣。戒烟很重要,因本病常累及脊柱和胸廓,造成肺容积减少,易气短,吸烟可加重气短,另外,本病一般不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但吸烟可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四、心理因素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康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和失望等。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因为不良情绪使康复锻炼的积极性降低,另外不良心态引起的负性心理应激,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与系统,通过内分泌系统影响全身,也不利于疾病恢复。五、预防感冒在流行季节(春秋)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感冒者密切接触;可进行预防接种,如每年1次的流感病毒和肺炎球菌接种等;保持居家的清洁卫生,适当通风;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六、生育疾病本身对病人的生殖功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服影响生殖的药物如雷公藤等,可导致闭经或不育;服用柳氮磺吡啶的男性患者,会出现可逆性精子减少,但一旦停药,可恢复。已发生关节或脊柱畸形、生活不能自理的晚期女性病人,应慎重考虑怀孕和分娩。如无严重脊柱畸形,女性怀孕不成问题,但如有严重臀部畸形,可能需剖腹产,妊娠期间,站立时应经常变换体位。妊娠头12周和最后4周及哺乳期停服非甾类抗炎药,孕3个月后,可在温水池里进行水疗最理想。大同市五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安排表大同五医院风湿免疫科预约咨询电话:18935214033(15:00-18:00)大同五医院风湿免疫科微信号:dtwyyfsmyk(长按后识别图中二维码,敬请关注)
1.什么是干燥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泪腺及唾液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中老年女性多见,常见表现有口眼干燥,腮腺肿大、猖獗龋齿及系统性损害,血清中常存在抗SSA、抗SSB等多种自身抗体,可分为原发干燥综合征及继发干燥综合征。后者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性激素水平有关。(1)遗传因素:患者有家族聚集性,患者的HLA-DR3、HLA-B8及HLA-DRW52基因频率高。(2)免疫因素: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及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提示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3)病毒因素:现认为与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HIV病毒感染有关。(4)性激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提示性激素参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3.干燥综合征的外分泌腺表现有哪些?(1)口干燥征表现:口干、舌干、舌体、干裂、镜面舌,说话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需喝水,反复口腔溃疡,猖獗龋齿及反复的腮腺、颌下腺肿大。(2)眼干燥征表现:眼干、畏光、泪少、异物感、甚至无泪。常发现眼炎,眼内眦常有丝状分泌物。(3)其它外分泌腺表现鼻腔、咽喉及气管干燥;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亚临床型胰腺炎,皮肤干燥及阴道干燥。4.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表现有哪些?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表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心律失常、肝功能异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肾小管酸中毒、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雷诺现象、紫癜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肌痛、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关节痛。另外,假性淋巴瘤和淋巴瘤的发生率也增加。5.诊断干燥综合征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干燥综合征存在高球蛋白血症及多种自身抗体。常见的化验异常有抗核抗体阳性、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及抗a胞衬蛋白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y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等,但上述化验异常也可见于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其中对干燥综合征诊断较为特异的是抗SSA抗体、a-胞衬蛋白抗体及抗SSB抗体,而抗SSB抗体的特异性高于抗SSA抗体。6.唇腺活检及腮腺造影对干燥综合征诊断的意义如何?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但三个基本点是诊断基础。即眼干燥症的客观证据、口干燥症的客观证据及ANA、RF、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而唇腺活检及腮腺造影是诊断口干燥症四项客观证据中的两项重要依据。故二者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7.如何诊断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繁多,尚未统一。目前多采用2002年提出的欧洲干燥综合征诊断标准。包括眼部和口腔的自觉干燥症状,眼部体征,下唇腺病理示淋巴细胞浸润,唾液腺受损血清抗SSA或抗SSB抗体阳性等。该标准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敏感性为96.1%,特异性为94.2%。另外,在诊断干燥综合征前必须除外头棉布颈部放疗史、丙肝病毒感染、AIDS、淋巴瘤、结节病、GVH病及抗乙酰胆碱药的应用。8.干燥综合征应注意与哪些疾病鉴别?干燥综合征应与同样有多系统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相鉴别;应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相鉴别;应与具有口干、眼干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糖尿病、尿崩症、淋巴瘤及结核病等,同时还应除外由于药物因素所致的干燥症状,这些药物有抗胆碱类药物、利尿剂、利血平、心得安、阿米替林及美西律等;应与可引起唾液腺及腮腺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淋巴瘤、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当干燥综合征以某一系统损害为主时应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9.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主要药物有哪些?干燥综合征的用药主要成分为对症的药物和系统性治疗的药物两大类。前者包括人工泪液、口腔外用护理产品、心漱平、非甾体抗炎药、钾制剂及生津的中药等,当干燥综合征出现血管炎及肺、肾、神经、血液等多系统损害时可根据病情选用系统性治疗的药物如羟氯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及麦考酚酯等。)10.干燥综合征可否完全缓解?干燥综合征患者如能进行早期诊断,针对有无脏器受累制订正规的系统的治疗方案,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缓解。大同市五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安排表大同五医院风湿免疫科预约咨询电话:18935214033(15:00-18:00)大同五医院风湿免疫科微信号:dtwyyfsmyk(长按后识别图中二维码,敬请关注)
1.什么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含量异常升高。当血中尿酸(盐)浓度过高时,即可析出,形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脏等组织,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称为痛风。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关节滑液内出现尿酸钠结晶,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和残疾,泌尿系结石及肾功能衰竭。根据病因,临床上将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风约1%-2%是由于酶缺陷引起的,而大多数的病因尚未阐明;继发性痛风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已达13.3%,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患者一般在绝经期后发病,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作的诱因有哪些?诱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进食高嘌呤饮食等)、家族遗传史、肥胖、药物诱发(如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维生素B1、胰岛素、青霉素、环孢素等)、创伤与手术、放疗、急性感染以及精神紧张等。高尿酸血症常与多种疾病伴发,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肥胖及脂肪肝等,称为代谢综合征。3.痛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多数痛风发作无前驱症状,少数于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低热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多因午夜足痛惊醒,疼痛高峰约在发病48-72h,如刀割或咬噬样。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和周围震动。60%-70%患者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背、踝、指、腕、肘及膝关节。肩、髋、脊椎等关节则少见。反复发作逐渐影响多个关节,当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痛风性关节炎有以下特征:1)45-50岁男性多见;2)饮酒、高嘌呤饮食可诱发;3)首发部位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下肢关节受累多于上肢;4)常在夜间骤然发病,疼痛剧烈,难受;5)再次发作多为单关节或多关节交替发生;6)有自限性,不经治疗约一周左右炎症可自行缓解。一般反复发作,间歇期关节可完全恢复正常;7)急性发作时多伴有血尿酸水平增高;8)非甾体抗炎药及秋水仙碱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痛风发作。4.何为痛风石?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淀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异物样反应,任何部位、组织均可有尿酸钠沉着。最常沉积的部位是关节内及其附近,如软骨、骨、滑膜、关节囊及皮下组织等处。典型的痛风石发生在耳廓及第一跖趾关节周围。任何关节均可累及,主要侵袭下肢远端关节、膝关节周围、髌下囊,亦常沿前臂尺骨表面形成瘤状或囊状位于鹰嘴区域,或梭形、瘤囊状向跟骨扩大。偶可沿胫骨表面皮下发展。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当血尿酸高于535微摩尔每升(9mg/dl)时,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在组织、关节腔内沉淀造成痛风。但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终身不发生痛风,仅有5%-12%的患者可发展为痛风。尿酸结晶可在肾盂、输尿管或在肾小管及肾间质沉淀,形成肾结石,造成肾损害。一般认为,血尿酸水平低于8-9mg/dl时,不需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肥胖,高嘌呤及高热量饮食、酗酒、过度劳累、创伤、受湿冷及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血尿酸水平过高时应使用降低尿酸的药物。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或伴发病者,应根据病因及时对症治疗。如果有下列情况:1)有痛风家族史,尿酸性肾结石和排尿量降低者;2)排除诱因后血尿酸高于535微摩尔每升(9.0mg/dl)者;3)尿酸排泄量每24小时>5.948毫摩尔(1000mg)者;4)有尿酸性肾结石或急性尿酸性肾病者;5)有痛风狼疮症状者;6)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上述情况均应给予治疗。高血尿酸者应定期检查或考虑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6.痛风病人应如何控制饮食?一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需选含嘌呤低的食物,尽量避免高嘌呤食物,食物中嘌呤的含量规律:内脏>肉、鱼>干豆、坚果>叶菜>谷类>淀粉类、水果,每日嘌呤限制在100mg-150mg以下。但最近有研究表明,即使严格限制饮食也只能使血尿酸水平下降15%。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减轻体重和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痛风病人的饮食以控制在正常人食量的80%-90%左右为妥,可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及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来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利于血尿酸的排泄。蛋白质的摄入应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鸡蛋等,维生素C具有显著的促尿酸排泄效果且有竞争性抑制尿酸重吸收功效。蔬菜水果多属碱性食物,可以增加体内碱储量,使体液PH值升高。关节液中PH值上升至6以上时,尿酸多呈游离状态,很少形成尿酸盐结晶。尿液PH值升高,可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和促使其溶解,增加尿酸的排出量,防止形成结石或使已形成的结石溶解。而且蔬菜水果多富含钾元素,钾可以促进肾脏排出尿酸,减少尿盐沉积。患者应保证液体摄入量维持在每天2000ml以上,以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3000ml,促进尿酸的排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大量摄入可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聚集,从而抑制尿酸的排泄;乙醇还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使尿酸合成增加,使血尿酸明显增高,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饮酒与高尿酸以及痛风发病的相关性得到公认,血尿酸值与总酒精摄入量呈正比,每日酒精摄入量每增加10克,痛风的危险性增加1.17倍,啤酒具有最显著的相关性。但是葡萄酒与高尿酸没有明显相关性,不增加痛风的风险。还有研究显示,每日饮用葡萄酒可以使尿酸保持低水平。牛奶尤其是低脂奶可以降低血尿酸。其机制可能是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可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因此,低脂奶对痛风有保护作用。但酸奶中含乳酸较多,乳酸与尿酸竞争排泄,对痛风病人不利,故不宜饮用。7.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如何治疗?治疗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急性发作的症状,去除诱发因素。急性期应尽早治疗,使症状迅速缓解,防止迁延不愈。患者应卧床休息,减轻因运动引起的疼痛,抬高患肢,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恢复,至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1)非甾体抗炎药:急性痛风关节炎确诊后应立即给予消炎止痛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镇痛药及糖皮质激素,同时受累关节应冷敷及避免活动。上述治疗过程一般持续约1-2周。在药物选择上,NSAIDs因起效快且副作用小应作为首选,而同时存在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危险的患者建议给予COX2选择性抑制剂,但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要慎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2)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但起效较NSAIDs慢,且存在腹泻及骨髓抑制等严重副作用,在老年患者中更突出,建议秋水仙碱用法为0.5mg/次,一天给予2-3次,密切观察患者副作用。3)糖皮质激素可用于不能耐受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以及上述药物疗效不佳的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可用于大关节受累的急性单关节炎。而小关节或多关节炎受累患者,糖皮质激素可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4)急性期患者一般不主张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等,以避免加重关节炎症状,并使痛风关节炎发作时间延长。但是在关节炎发作前已经应用别嘌呤醇的患者,急性发作期可以继续使用。阿片类镇痛可用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发作期患者,以辅助其他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8.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慢性期如何治疗?1)依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停止使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可以使部分患者发作次数减少。对于存在痛风石的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尿酸结石的患者、痛风反复发作的患者以及必须继续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应该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而对于无合并症的患者,若在1年内关节炎再次发作,可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降尿酸药物一般在急性炎症控制1-2周后开始应用,血尿酸应维持在≦360微摩尔每升。2)关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一般认为无合并症患者首选别嘌呤醇治疗,该药物起始剂量宜较低(50-100mg/天),可每2-4周增加50-100mg,直至血尿酸降至理想水平。苯溴马隆可用于有轻到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尿酸排泄障碍患者、不能耐受别嘌呤醇或别嘌呤醇疗效不佳患者。3)对于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来说,可考虑应用氯沙坦和非诺贝特,上述药物同时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4)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日)不影响血尿酸水平,而用于镇痛的大剂量阿司匹林(600-2400mg/日)则抑制尿酸排出,因此,对痛风患者应避免应用。积极防止相关疾病:许多相关疾病常与痛风合并存在,如肥胖、糖耐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需积极进行治疗。肥胖者注意缓解减轻体重。高血压者需要注意避免应用可能导致尿酸升高,而诱发痛风药物,如北京降压零号、速尿等。此时需要换用其他药物。复查和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水平及尿液PH值及泌尿系统彩超。如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应同时复查相关疾病指标,综合治疗。大同市五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安排表大同五医院风湿免疫科预约咨询电话:18935214033(15:00-18:00)大同五医院风湿免疫科微信号:dtwyyfsmyk(长按后识别图中二维码,敬请关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示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SLE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伴有全身症状(发热、疲倦、乏力、体重减轻),皮肤及粘膜损害(蝶形红斑及盘状红斑),骨关节和肌肉(疼痛、肌痛、肌炎),神经系统(神经障碍、癫痫发作、严重头疼等),肾心血管、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眼等均有表现。故SLE的日常护理及自我保健意识有为重要。皮肤护理除常规皮肤护理外、预防压疮外,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洗,忌用碱性肥皂;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外出时采取遮阳措施,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如染发烫发剂、定型发胶、农药等;避免服用易诱发风湿病症状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胺、井屈嗪等。适合饮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多种微生素及钙的食物。狼疮患者50%以上有明显的肾脏损害,蛋白质异常,大量的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因此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补充的蛋白质要以动物性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等。食入量要适当,瘦肉每天每人不少于2两,鸡蛋不超过两个。如果食入量过多,病人不但不能完全吸收,还增加肾脏负担,肾病尿蛋白阳性患者,最好少食或不食用豆类及豆制品。从临床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在形成低蛋白血症同时,有的还形成高脂血症,特别是当患者伴有发热时,消化功能降低,故宜多吃清淡容易消化食物,不宜多食富含脂肪的大鱼大肉。侵害肾脏的患者,大多伴随水肿,在单独采用激素治疗时,又会导致水钠潴留,因此要限制食盐摄入量,给予低盐饮食,以免水肿症状加重。禁忌饮食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确有某些食物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具体如下:1、羊肉、狗肉、马肉、驴肉、鹿肉等近来少食,病情活动时易加重。2、菠菜能加重狼疮肾炎的蛋白尿和管型细胞,并易引起尿结石。3、菜花会加重脱发。4、香菇、芹菜能增加光敏感。5、辣椒、青椒、大蒜、大葱等辛热食物不宜多食。6、高脂血症者应少食猪肉、猪油、猪内脏、鸡油、肥鸭、肥鹅、肥牛、羊肉、带鱼等,以及含糖量高的食品。7、不宜饮酒及药酒、补酒,不宜吸烟。8、海虾、海蟹等容易引起过敏食物。9、烟熏食物及辛辣刺激食物。疼痛的护理急性期关节肿胀伴皮温升高时,应卧床休息,采取舒适卧位,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以减轻痛苦,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非急性期鼓励其尽量生活自理,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休息与活动在疾病缓解期,应逐渐增加活动,可参加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心理调适病人及家属药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本病并非“不治之症”,若能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病情可以长期缓解,过正常生活。故离不开家属的精神支持及生活照顾,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复查和随访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比其他疾病,它的严重性患者应该清楚,目前此类疾病还不能治愈,为了时病人长期控制良好,减少复发几率,也应该定时找专科医生随访和坚持。以避免病情复发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最好的复查方案:1、初次就诊的患者1月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24h尿蛋白、尿红细胞位相、抗ds-DNA、补体、免疫蛋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指标。更好的评估病情转归情况及密切的评价患者有无加用新药物出现的副作用。2、多次复诊患者建议每2个月复查上述指标,评估病情控制病情。3、待病情缓解后维持治疗期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是长期治疗的最佳复查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