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的概念肿瘤(tumor,neoplasm)是机体在致瘤因子刺激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基因调控异常,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形成的过程称为肿瘤形成。根据肿瘤形态结构和生物学行为,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cancer)。2. 肿瘤的分化在肿瘤中,瘤细胞和组织与其起源组织的成熟细胞和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这种相似程度即肿瘤分化程度。无论在瘤细胞形态还是在组织学结构上,肿瘤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称为异型性。异型性小,表示肿瘤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相似,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表示肿瘤分化程度低。3.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为了表示肿瘤恶性程度和发展阶段,常常进行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分级是病理学根据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异型性大小及核分裂象的多少来确定恶性程度级别。多采用三级分级法,即Ⅰ级为高分化,属低度恶性;Ⅱ级为中分化,属中度恶性;Ⅲ级为低分化,属高度恶性。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侵袭的深度和范围、局部和远处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来确定肿瘤的分期。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是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Cancer,UICC)TNM分期系统。T指原发病灶,随肿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来表示;N指局部淋巴结受累及,无淋巴结转移用T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及程度和范围的增大,依法用N1-N3表示;M指血行转移,无血行转移用M0表示,有血行转移用M2或M3表示。4.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所谓癌症即是人体正常细胞变异后失去控制并侵犯正常组织。其最大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远远超过人体正常组织,能转移,常因夺取人体正常组织的营养,很快致人于死地。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但当你真正不幸身患绝症,面对死神的威胁时,恐怕就很难泰然处之了。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癌症患者和家属,总能听到这异口同声的问话:得了癌症,还能活多久?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其答案涉及的因素非常多。首先,癌症恶性程度决定生命里程。癌症的恶性程度与生长组织来源的细胞分化程度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分化程度高的肿瘤,癌细胞生长慢,因而恶性度低,转移慢;分化程度低的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例如高分化鳞癌,治疗效果很好,早期肺鳞癌病人单纯手术可以治愈,有些甚至不用放化疗(根据病理分期);但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在确立诊断时已经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部分患者的血液中都已有癌细胞,其中大约有30%--50%的病人在2-3年出现脑转移。 所以,肿瘤细胞的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决定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速度、治疗效果。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器官的癌症,治疗结果不同。其次,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前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我们战胜癌魔的法宝。随着科学进步,早期发现和诊断癌症已成为现实,但不容乐观的是患者本人的漫不经心和掉以轻心。发现咳嗽只当炎症,痰中带血以为结核等等,胡乱吃点抗生素,不肯接受正规系统的检查和治疗。经过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辗转来到医院,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使可能治愈变成了只能进行姑息治疗。因而患了肿瘤并不等于被判死刑,早晚发现与治疗将有天壤之别。再次,治疗方式选择是关键。要想治愈癌症,首要前提是彻底清除恶变的肿瘤细胞,即以手术为基础的治疗模式。目前治疗癌症比较成熟而有效的方法,一是手术根治切除;二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三是癌症的局部治疗;四是内科保守姑息对症治疗。另外还有中医中药、生物治疗、靶向和免疫治疗。我院针对不同的肺癌依据其病理分期,有着不同的特色治疗。比如针对早、中期肺癌,采取手术完整切除,晚期则配合放化疗应用独具特色的个体化中医中药治疗方案,辅以局部用药、介入疗法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效果好,痛苦轻,为大批患者解除了病痛。在临床上有许多病人相信偏方、祖传秘方,或惧怕手术,害怕放疗和化疗,在小诊所和其他地方胡乱治疗一段时间,等到病情未能控制,出现转移或复发才转来专科医院,已经延误了治疗,效果当然不会理想。所以癌症患者应该认识到,应将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等治疗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最后,提升自身免疫力就是提高抗癌的战斗力。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护病人的免疫功能,也就是保护病人的抵抗力,而免疫功能下降是残留癌细胞死灰复燃的原因之一。从临床角度看,评价病人的免疫能力,可以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如体力、体质、食欲、体重、睡眠、精神状态等,总体上要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增强信心,增强体质,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加强营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服用扶正的中药,我院的中药主要是以扶正抗癌为主的,可以很好的扶助人体正气,保护免疫力。 患者和家属应该明白,“根治手术”“治愈”都是相对而言,治疗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对每一位病人来说,面对癌症都不会面无惧色,内心当然十分痛苦,但既然已成事实,忧愁痛苦无济于事,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才有继续生存的希望。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坚定“我一定能胜利”的信心,树立信心就是升起生命的风帆。其实,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如果有人再问“得了癌症还能够活多久”,我想这个答案写在患者的体内,主动权也在患者手中。癌症不能治的观念已经过去,癌症不等于死亡已是共识。生命有多久?全靠自己去追求。
据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0年6月报道 题:毗邻肺大疱原发性肺癌临床特征(作者Kaneda M等)1951年,Bass和Singer首次报道了关于肺癌与肺大疱的临床相关性,并发现3.8%的肺大疱患者伴发肺癌。此后,陆续有少量关于两者的病例报道,但肺大疱患者致肺癌的可能病因尚不明确。日本国立医院组织Mie Chuo医学中心胸心血管外科部的Kaneda教授等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相关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研究将日本国立医院1998年7月~2008年6月期间545例原发性肺癌手术病例纳入观察组,并重新评估其胸部CT.发现共有19例患者肺癌病灶毗邻肺大疱,以无肺大疱肺癌患者数据作为对照组,对每个患者的相关病程、病理和手术结果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毗邻肺大疱的发生率为3.5% ,且所有患者皆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0.8岁,均有吸烟史,平均每年吸烟50.0包。初始症状为普通呼吸道症状为5例 ,痰中带血和声音嘶哑各1例,其余12例 无自觉症状、由健康体检发现。肿瘤生长方式分为3种类型:1例肺癌生长在肺大疱内(A型,5.3%);15例癌症组织侵入毗邻的肺大疱(B型,78.9%);3例肺癌位于肺大疱疱壁处(C型,15.8%)。与对照组相比,病理组织类型中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发生率较高,且肿瘤的分化程度差,预后不良。上述研究推测,肺大疱致肺癌高发的病因可能有:肺大疱人群大多为吸烟男性,妻子身为肺癌易感人群;肺大疱致使气体交换不畅,易造成病原菌积聚,进而可伴随肺炎的反复发生。而又此类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差、预后不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当胸部 发现有低密度的阴影且毗邻肺大疱时,应定期进行复查,必要时行剖胸探查。 摘自医学参考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我国目前的肺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单纯的外科治疗已无法有效地进一步提高生存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模式。注重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模式逐步被广大胸外科医师所接受。多年的发展使普胸外科对于肺癌的诊疗达成一项重要共识:术前准确的TNM分期是选择治疗模式的科学依据,准确的分期对治疗方案的正确制订十分重要。根据准确分期治疗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要求,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准确评估和提高生存率。早期NSCLC的标准切除方式仍是肺叶切除,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对胸壁肌肉创伤小、切口愈合快,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不仅符合美容要求,术后疼痛等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是早期肺癌外科术式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局部晚期肺癌的扩大手术治疗,包括累及胸壁、心包、气管、心房、大血管、气管隆突及下段气管等。椎体侵犯的扩大切除手术不易完全切除,需要脊柱外科医生协助完成手术。《2007中国肺癌临床指南》强调了手术性质,将手术明确定义并且分为完全切除、不完全切除和不确定切除。特别强调了孤立性转移应作为Ⅳ期肺癌的一个亚型进行处理,给予更积极的治疗处理。对于肺癌孤立性转移瘤应与相应外科合作,如神经外科、腹部外科、骨科等。显而易见,新的治疗指南放宽了手术适应症,强调个体化治疗,给很多以前划入晚期的患者重新打开了希望之门。但目前病人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治疗的方法更是知之甚少。目前肺肿瘤治疗的现状我们可以用“三个三分之一”来描述:第一,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肺肿瘤病人时被“吓死的”。由于肺肿瘤高死亡率的影响,有些患者得了肺肿瘤以后,本来可以活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因为不了解肺肿瘤的治疗手段,也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分期,终日恐惧疾病、害怕治疗。受朋友、亲友死于肺癌的影响,对医生医疗术语的误解,生活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困难,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都使得病人整天生活在恐惧当中,吃不好、睡不香,最终影响到生活质量,甚至活活被自己“吓死了”。第二,还有三分之一的肺肿瘤患者给“治死了”。这部分患者接受了不科学、不正当的治疗:明明有些肺癌患者做完手术证实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必需要做一些术后辅助治疗,比如放疗、化疗,中医中药、免疫、靶向治疗,可是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们的家属为了不让病人知道病情,把有效的治疗手段全给放弃了;还有一些肺癌病人根本不接受科学的治疗,迷信一些“夸大宣传的保健品”,甚至找一些特殊的“偏方”治疗,耽误了病期,延误了治疗。这样,不是过重的治疗,就是过轻的治疗,最终把病人给“治死了”。当然,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肺癌患者确属晚期。 面对我们所知的这“三个三分之一”我认为,不应该单纯为了治疗而治疗,应该相信我们的主治医生,他们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会针对你的病情给你“量身定做”一个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不是病人自己在网上寻找所谓的希望,这样盲目的“抄袭式”治疗不是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还不如不治疗!总之,患者应该端正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要讳疾忌医。尽可能到大医院去做全面的检查,需要手术就手术,切不可“讳疾忌医”,因为害怕而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取自文摘
据《Interactive Cardio Vascurare and Thoracic Surgery》(2010年7月)报道,外科治疗仍然是T4N0、T4N1等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T4期肺癌是指肿瘤侵犯大血管、心脏、隆凸、脊柱、胸壁等脏器,分期通常较晚。以前,T4的肺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通常难度较大,不建议手术治疗。然而对于T4N0以及T4N1期肺癌患者,是否有手术机会?是否手术仍具有积极意义?来自英国Brighton and Sussex 医学院的Anthony Chambers 教授等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此类问题做了非常有说服力的回答。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并提取数据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他们认为对于仔细的选择过的没有纵膈淋巴结侵犯的T4期肺癌患者(T4N0和T4N1期非小细胞肺癌)先期手术有利于生存率的改善,同时还发现肿瘤侵犯不同的重大脏器结构,预后有着显著差异。如侵犯肺动脉(5年生存率52.8%)相对于侵犯其他纵膈结构(左心房、上腔静脉、主动脉、隆凸以及食管等)有着较好的预后。另外研究者还发现,最有决定意义的影响预后因素分别为:切除是否完全,和患者的N分期。有研究报道肺大血管单独受侵较其他T4期肺癌患者生存率高很多。多发叶内病变包括多发叶内转移及多原发非小细胞肺癌与侵袭性T4期肺癌有着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据报道有卫星结节的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48、2%-57%,证实了TNM分期中同侧多发结节T4期病变应该改为T3期。尽管有人认为局部侵犯重大结构的患者预后较差,但是研究一致表明T4N0和T4N1肺癌患者首先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率,推荐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咯血的祸首是谁?据统计,医学上引起咯血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肺癌、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咯血是肺癌的常见症状,肺癌癌灶血运丰富,常因为粘膜表面受损发生溃疡引起血管破裂而有痰中带血丝或咯血。如果突然咯血,而且咯血一直不停,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与恐惧,朋友及家属看到也为此担心,有时不知所措。应该怎样及时处理呢?对小量咯血的病人可口服些中药等止血,必要时也可根据医嘱使用止血药物治疗。而大咯血可以引起休克,血块阻塞气道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这时应首先使病人平卧休息,头偏向一侧,使血液可以顺利流出,防止阻塞气道,同时及时求助医生。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常可追查到童年曾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的病史。支扩的典型症状有三:一是慢性咳嗽,二是大量脓痰,三是反复咯血。可以用“咳,咳、咳,曲颈向天歌,痰、痰、痰,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歌谣形象描述。咳嗽、咯痰在体位改变时(如起床时或就寝后)最明显,痰量每日可达100毫升以上,呈黄绿色脓样,有时有恶臭味, 让人闻而远之。若有兴趣,收集全天痰液静置于有水的玻璃瓶中,数小时后可看见一幅水下奇观:水面为泡沫,下悬脓性分泌物,好似浮萍覆盖,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好似海底矿藏和生物。若有反复继发感染,可引起全身毒性症状,如发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肺结核多由于结核空洞侵及血管引起咯血,而大咯血也是肺结核主要的症状之一。目前,咯血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状况治疗原发病、止血、防治并发症、维持患者生命功能。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止血药。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咯血,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是治疗原发病的主要方法。目前我院胸心外科利用进口奥林巴斯纤支镜,明确诊断,采取镜下止血和手术切除病肺相结合的先进技术,已成功抢救多例大咯血病人,使其重获新生,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天天挤公车,不挑食,还经常和家人一起吃火锅。昨日,我市一长寿肺癌老人王大爷告诉在场的病友,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据统计王先生是我市少有的一位肺癌术后存活14年的人,他创造了医学的辉煌。70岁的王大爷以前是个医生,他每天至少吸烟20-30支,烟龄已有50年,人虽瘦一点,但“从来不生病”。最近两年来一直有些咳嗽,没有痰,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和止咳药也不见好转。1996年3月的某一天,对于王老先生一家来说,是一个痛苦、难忘的日子。那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但他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70岁的王大爷被查出患肺癌,欢快的心情顿时化为乌有。他动用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托遍了关系,在辗转北京、天津、济南各大医院后,他最终决定:在家乡找知名专家郑立军主任做手术。他对郑主任说“郑主任,我就拜托你了”!经历了常规的制定手术方案、签订手术协议书等一系列手术准备后,他被推进了手术室。无影灯下,王大爷的右肺癌被彻底切除,胸腔淋巴结被“连根拔掉”。经历了手术、麻醉、失血,回复后的王大爷虽然消瘦一点,但还是显得比较轻松。手术后第三天,王大爷就能下地行走了。“癌症并不可怕,我没有被吓倒,我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干了一辈子医生的王大爷说。手术后,王大爷虽然经历了放疗和化疗,但14年来,他一直健康的生活着,他经常告诉身边的人:“很多癌症患者不是病死的,而是被病情吓死,在病情和精神双重打击下死亡。” 出院后的14年内,医护人员每月与他联系一次,询问康复情况;王大爷也每年来医院复查。在医院里,他认识了医院院长、外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和可爱的护士们,并与他们都成了亲密的朋友。他经常跟病友们说:“癌症让许多人不寒而栗,成了他们内心最恐怖的烙印。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一脚踏进了鬼门关,拒绝治疗;还有人虽接受了治疗,但不主动配合,结果导致病变复发或者贻误最好的治疗时机而抱憾终生。其实,随着科学的日新月异,治疗手段日益完善,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再加上中医中药这只生力军,都能使癌症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与正常人一样生活”。结合自己多年的抗癌经验,王大爷说:“要切实抓好两综合,三心”!1、对癌症的综合治疗。根据每个病人的体质、病种、病情、病期不同,选择合适、合理的治疗手段。2、对全身各环节的综合治疗措施。根据客观规律,制定心理康复、饮食疗法、机体锻炼和功能培训等康复方案。没有哪种措施能一劳永逸,故综合治疗不是简单的组合搭配。三心就是:首先要有信心,患者要有信心,不受世俗偏见的干扰,在治疗中发挥主动性;其次家属要有耐心,时常鼓励病人与疾病抗争,安排好生活,保证营养,而不是道听途说去找“华佗再世”的街头游医,以免人财两空大伤元气;再就是要找有责任心的专科医生,全面考虑疗效、费用和时间,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走出死亡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