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谢辉 主治医师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动脉硬化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逐渐提高。内脏动脉瘤最常累及脾动脉,其次是肝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以往内脏动脉动脉瘤通常只有到破裂了才能作出诊断,但为时已晚,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健康伤害,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以及国人对健康的关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率已明显提高。有症状的动脉瘤应予及时修复,目前主流的方法是血管腔内治疗,而无症状的动脉瘤是否需修复取决于病人的年龄,手术危险性,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形态。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影像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本病,可以早期明确内脏动脉瘤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定期随访观察,在发现瘤体直径≥20mm且有增大趋势内脏动脉瘤是需要及时处理。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简捷。CT、MRA能客观地评价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DSA是内脏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除诊断用以外,在进行血管造影的同时,还可进行介入治疗。CT血管造影术(MSCTA)作为一种非侵袭性血管造影方法,已成为诊断内脏血管病变最可靠的方法。利用MSCTA诊断内脏动脉瘤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发现和诊断无症状体征的血管瘤,突显其优越性;对瘤体直径≥15mm且有临床症状或增大趋势的内脏动脉瘤可做出准确的术前评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DSA是内脏动脉瘤的最主要诊断方法,随着高清晰度DSA设备、高选择性动脉插管导丝、导管的临床应用,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诊断治疗中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特别是有不明原因出血怀疑有动脉瘤存在时应首选此检查方法,它不仅能准确定位动脉瘤部位,明确出血来源,还可同时实施栓塞疗法,立即止血。内脏动脉瘤的治疗:(一)外科手术:适用于:①全身状况良好,手术风险小的病人。②估计手术较容易解剖出瘤体,结扎瘤体供血动脉。③瘤体位于动脉主干,栓塞后器官坏死,后果严重,如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大、对患者手术耐受要求高,并且手术有较高的死亡率,血管内介入治疗有逐渐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方法的趋势。(二)血管内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尤其是栓塞精确度的提高和覆膜支架的应用,几乎所有类型的内脏动脉瘤均能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于因手术创伤导致的假性动脉瘤,再次开腹手术难度与创伤大,而且难以明确出血部位及有效地控制出血,介入微创治疗更是首选手段。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栓塞术和覆膜支架植入术。原则上,若供血动脉血流阻断后其所供养组织、器官不会出现梗塞的动脉瘤,均可采用栓塞的治疗方法,如脾动脉瘤;而对于必须保持供血动脉血流通畅的动脉瘤,则适合覆膜支架植入或瘤囊填塞的办法,如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动脉瘤、肾动脉瘤。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及患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所谓知其然,更得识其所以然,在介绍如何让您的足部远离糖尿病足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哪些因素导致了糖尿病足的发生?1. 糖尿病可以并发足部血管病变:糖尿病人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出现管腔阻塞;同时糖尿病可诱发血管壁的损伤与血液中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小板凝集增强,血管趋向痉挛,促成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局部血管的阻塞。2. 糖尿病可以并发足部周围神经性病变:(1)足部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肌肉萎缩、骨骼变形,痛、温觉减弱或消失,易被外伤或自伤引起组织损伤感染;(2)足部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足部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组织缺血脆裂而感染坏死。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旦足部有微小的皮肤伤口,极易感染,形成难愈性溃疡,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肢体坏疽,患者面临截肢。糖尿病患者在家里的正确自我护理非常关键,如果坚持下去,完全能够预防糖尿病足悲剧的发生,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1 千万别烫脚。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泡5分钟即可,用白毛巾擦干。洗脚水的温度在40℃,就是用手摸上去不烫(有感觉障碍者可让家人帮忙或用温度计测)。民间常提倡用热水烫脚,认为热水烫脚可以解乏,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为了避免烫伤,建议用温水为好。保持足部及足趾之间的干燥,易出脚汗的患者,选用无刺激性的干粉,擦干足后应用。2. 足部干燥者涂抹护肤品,防止皮肤干裂。3. 感觉不可信,务必每天检查双脚。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学会正确观察足部是否健康或已有隐患。由于糖尿病人存在皮肤感觉障碍,因此千万不可相信自我感觉,必须仔细检查足部有无异常。如患者视力严重受损,家属应帮忙;如果患者年纪大,可以借助镜子检查。足底部受压部位是检查的重点,还需观察足趾和趾间皮肤。如足部皮肤出现红肿、水泡、溃破或糜烂,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笔者门诊一位糖尿病足患者,因在“脚摩房”修脚引起感染,未及时就诊并发足部严重感染和坏疽,最后只能做前半足清创截除术。4. 及时修剪趾甲。修剪趾甲要平,不要剪出血。年纪大的病人可请子女帮忙。有些病人趾甲非常厚,可以请专业人员用特制的趾甲剪剪平趾甲。5. 胼胝不随便剪。当发生胼胝时,首先注意不要自己修剪,因为极可能剪破。有条件的病人可以穿特制的治疗鞋,鞋子用特殊的弹性材料做鞋面,柔软的厚底,配上特制的鞋垫,可以分散足底的压力,减少胼胝的形成。如果不能买治疗鞋,可以买宽松、舒适的软底鞋。不要经常穿布鞋,因为布鞋可能造成足跟的胼胝。6. 鸡眼得请医生对付。出现鸡眼,一定请专业医生治疗,千万不要让街头修脚的人修。7. 选择松口的纯棉袜子。袜子太紧会影响足部血液循环,不能穿有破洞或补丁的袜子,也不能穿不吸汗的尼龙袜,要穿着干净舒适的棉袜。8. 鞋子宜宽大一些,透气性要好一些。新鞋初穿时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旧鞋也要定期检查。穿新鞋第一天不要超过半小时,第二天穿不要超过1小时,然后逐渐延长穿新鞋时间。鞋跟不可过高。9. 避免烫伤。不能用电褥子和热水袋取暖,不洗桑拿浴,不用温热型的家庭用理疗仪。10. 避免冻伤。外出锻炼穿保暖的鞋子,如果鞋子被雪水打湿应及时更换。11. 避免不良行为。首先是戒烟,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严重者容易有周围血管病变;其次不要长时间翘二郎腿,以免阻碍下肢血液循环。12. 因某些创伤造成感染,哪怕是发生小的破溃后也要马上用生理盐水清洗,用无菌纱布包扎。13. 水泡破后,易引起细菌感染、溃烂,形成蜂窝炎。防止出水泡的最好方法是不穿过紧的鞋子,避免烫伤,避免过度摩擦。14. 就医时,提醒医生检查一下您的脚。趾甲嵌在肉里时请医生帮忙。当出现甲沟炎时马上就医。15. 控制血糖极其重要,尽可能将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到正常范围。如您已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足”,除了上述的护理事项外,还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综合的治疗:1.严格控制血糖:如口服药物不能很好控制血糖,建议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使用胰岛素皮下规律注射。2. 抗感染治疗:必须及时及早进行治疗,避免足部感染的蔓延扩大。3. 足部的清创:足部的感染部位如有多量的渗出并有恶臭出现,必须在正规医院进行感染坏死组织的清除和引流。4. 足部血管的检查:必须到血管外科门诊检查足部的动脉血管是否正常。如发现有狭窄或闭塞,都应进一步进行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使病变血管再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都关爱自己的双足,相信通过医生指导和您坚持不懈的自我护理,终将使各位远离糖尿病足的困扰。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颈动脉斑块可以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脑卒中发生。此外,动脉硬化斑块上微小胆固醇粒子游离或微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也可产生一过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等临床表现。1954年,Eastcott为一例反复发生TIA 病人检查,发现其一侧颈内动脉闭塞。Eastcott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使病人脑部缺血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手术获得很大成功。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关于颈动脉狭窄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可以使有症状或无症状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获益。 2004年,美国实施CEA手术20万例,每年通过CEA能避免约11万例卒中发生。 至今全球已完成CEA手术超过一百万例。CEA在直视下,通过外科方法可以彻底去除颈动脉斑块,通畅管腔内血流,改善大脑供血,对避免中风发生有确定作用。而已发生脑中风的患者,如果尽早实施这项手术恢复脑部供血,受损区域脑组织功能也有可能恢复。与溶栓治疗相比,无疑又多了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且溶栓治疗需要把握时间窗,脑细胞耐受缺氧的时间有限,一旦超出时间窗,脑细胞的坏死便会不可逆。而通过CEA则可以提前起到预防中风发作的作用。对于哪些病人适合颈内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呢?我们认为,一是颈动脉狭窄严重,大于70%,6个月内有一次或多次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轻度脑卒中,或渐进性短暂脑缺血发作者,手术预防效果最好。二是有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三是已发生脑卒中但恢复较好者,若有颈动脉狭窄,在首次发作后3~4年,将有20%~45%会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应予手术治疗。四是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质地不均,或有溃疡、斑块内有出血都应高度警惕,并及早手术。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1997年已达到200/10万,超过300万人。存活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劳动力丧失。对此我们应该重视脑卒中的防治,加强对高危病人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规范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指征,完善围手术期的评估监测,更好地推动这项手术的开展。
夹层动脉瘤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者高发疾病,而且夹层动脉瘤是种极凶险的疾病,引起猝死的凶险度远超任何肿瘤,因此大家要了解夹层动脉瘤相关知识。专家表示,突发胸痛、腹痛或是夹层动脉瘤早期症状,如果出现症状应马上动手术。国内每年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人数至少达到5万例,主动脉夹层往往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相关资料显示患者送达医院前死亡21%,24小时死亡率50%,1周内死亡率68%,严重危害到国人健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夹层动脉瘤主因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很复杂,常见的诱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妊娠、严重外伤、马凡氏综合征等,其中,以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最多见。据统计,80%~90%的夹层动脉瘤患者合并有高血压,且发病时一般已有10~15年的高血压病史。主要是因为高血压会促进中老年人的主动脉退行性改变,从而降低动脉壁各层组织间的黏合力,引起并加速夹层动脉瘤的形成;而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加剧主动脉中膜的退变和破坏,刺激长瘤。夹层动脉瘤四个预兆需警惕1、突发性胸痛:临床上,有90%的病人首发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的、进行性加重的剧烈胸痛,疼痛常在做某些突发动作时出现,如提重物、打篮球及异常激动时,甚至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也可诱发,由于呈刺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病人往往不能忍受,此时大汗淋漓,有濒死感,甚至因疼痛而昏厥。2、胃肠道症状:若夹层波及主动脉远端,病人可有腹痛、呕吐、呕血及便血等症状。3、休克:病人面色苍白、大汗、精神紧张或晕厥,四肢末端湿冷,但血压多能维持在高血压范围内或略有下降。4、精神神经症状:若血肿累及颈动脉或无名动脉开口处,可表现为一时性脑缺血,甚至脑卒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动脉夹层以往的治疗主要是传统手术为主,创伤巨大,死亡率高达15%~26%,截瘫率25%,而且高龄、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耐受,很多病人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中远期效果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主动脉夹层外科蓬勃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主动脉腔内移植物和主动脉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使主动脉夹层外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创时代。腔内治疗是主动脉夹层治疗的一种新方法,突出的优点为创伤小,可将死亡率降低至5%,截瘫率降至0.8%,因而快速成为主动脉夹层治疗的主要发展趋势。但作为一种新方法,其中远期效果尤其是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腔内隔绝术 夹层动脉瘤并非肿瘤,所以其治疗目的是预防破裂而不需切除病变血管。腔内隔绝术的“腔内”是指手术在动脉腔内完成,它不需开胸,仅需介入治疗,将内含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箭头),用合适规格的人工血管的导管,由股动脉导入,到达主动脉病变部位后,将人工血管从导管中释放出来,带有镍钛合金支架的人工血管便会自动撑开,牢牢固定于主动脉内壁,并将裂口完全封闭,人工血管就像坚固的盾牌一样,将高速高压血流阻挡在外,杜绝了动脉瘤破裂的后患。这一点也被形象地称为“隔绝术”。假腔内残留的“静止”血液会逐渐血栓化,并最终机化为疤痕。
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但年轻人也偶尔可见———腹主动脉瘤的高发人群与危害腹主动脉瘤属于动脉局部扩张性疾病,是动脉壁局部的异常扩张和膨大的结果,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的患病率占主动脉瘤的63%—79%,大多数腹主动脉瘤系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一般位于肾动脉远端,延伸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常波及髂动脉、偶尔位于肾动脉以上部位,又称胸腹主动脉瘤。大多数腹主动脉瘤都是无症状的,很多病人都是无意中或在体检时发现腹部的中央搏动性包快,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吸烟者、有动脉硬化性疾病者应定期行主动脉及周围动脉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最简单,方便,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瘤体破裂、远端脏器栓塞和邻近脏器受压。腹主动脉瘤犹如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50%-80%。腹主动脉瘤能否破裂与瘤体直径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有研究表明:该瘤体的直径小于4厘米时,其破裂的发生率是10%;该瘤体的直径大于5厘米、小于10厘米时,其破裂的发生率是30%~50%。该瘤体的直径大于10厘米时,其破裂的发生率是80%。所以,目前临床上将瘤体直径达到5 厘米作为实施手术治疗的统一标准。但即使该瘤体较小,同样也有发生急性破裂的可能。因此,腹主动脉瘤患者还是要尽早进行手术。瘤体较小的患者,应定期做影像学检查(如B超检查),一旦出现了瘤体增大的趋势,建议及早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减少腹主动脉瘤破裂率和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以防出现严重后果。
“老烂腿”的原因人体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至身体各个部位的通道。由于动脉内壁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可以造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这个过程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由此导致动脉缺血。当人体腿部肌肉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后,活动时可感觉腿部乏力、酸胀及疼痛,这称为下肢动脉缺血,医学上定义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有时,动脉管壁上斑块的表面会发生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可以阻塞远端小血管,导致腿部突然的疼痛、麻木等急性缺血症状发生。动脉“堵塞”时间过久,可以造成足趾和腿部组织肌肉严重缺血,皮肤溃烂,即导致“老烂腿”的发生。疾病的症状症通常有以下这些症状: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下肢血液供应减少,不能满足活动肢体所需的高血流量,小腿或足部出现酸痛,但休息片刻后即可缓解不适。如再行走后,上述症状重复出现。静息痛动脉病变严重,肢体严重缺血,下肢动脉供血不能满足、腿的需要,因此即使休息时,肢体仍有疼痛。组织坏死下肢动脉缺血持续加重,腿、脚组织出现营养障碍,发生皮肤溃破,组织坏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可纠正● 高血压● 吸烟● 高脂血症● 肥胖● 静坐的生活方式不可纠正● 年龄和性别● 糖尿病(DM)、30-50% 的糖尿病患者同时罹患下肢动脉病,截肢率是非糖尿病者4倍● 家族史诊断方法检查足部动脉的搏动● 踝部动脉压力与上肢动脉压力的比值● 血管超声检查● 血管CT 和MR(核磁共振)检查● 血管造影“老烂腿”的治疗———血管重建术有2 种方法可以重建下肢动脉,增加下肢血液供应。1. 下肢动脉“搭桥”术,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选用自身的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跨过闭塞狭窄血管,将“堵塞病变”近端的血液引至病变远端。2.血管腔内治疗。病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肤局部麻醉,经大腿根部或手臂上动脉穿刺,将一根纤细柔软的球囊导管插入下肢,置于狭窄病变处,通过压力泵缓慢加压,导管上的球囊膨胀扩张,将管腔内斑块挤压后紧贴至动脉管壁上,当球囊导管撤出后,病变动脉管腔得以通畅。为防止扩张后动脉管腔再狭窄,部分病例需在血管内置入支架,使斑块固定于动脉内壁上,从而保持动脉管腔的长期通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它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除了碘过敏和极度危重病人外,几乎所有“老烂腿”病人都可适合血管腔内治疗。治疗成功后病变下肢恢复血流,酸痛症状消失,结合局部清创治疗,“老烂腿”可以被治愈。自2006年末,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至今已积累数千例治疗经验,使无数条“老烂腿”和“脉管炎”逃过“一截”,治疗成功率达到90%以上。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袁建立合理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充分透析的基本条件袁可以明显减少其相应的并发症袁延长使用期限袁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袁降低医疗费用支出遥肾功能衰竭病人需要进行规律的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血透通路即俗称的瘘管是维持他们的生命线,如果血透通路不畅或闭塞,无法血透或无法达到要求的透析量,则面临着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建立和维护血透通路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展建立血透通路的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血管外科,在我院肾脏内科的支持和配合下,在血透通路的建立和疑难杂症的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已积累数千例病例,年均手术达500 例,手术成功率超过95%,来诊治的病例遍及海内外。建立血透通路的方法将动脉与上肢浅表静脉通过手术连接起来,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即瘘管(图1)。这样浅部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血透时,直接穿刺浅静脉,使血流量达到透析的要求,而且可以反复穿刺,以进行规律血透。这种方法是临床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小,使用时期长。当患者上肢肥胖自身没有合适的浅表静脉过细、不连续,动脉硬化、动脉狭窄,拟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即将一段40 厘米长的人工血管埋于皮下,两端分别连接于自体动、静脉(图2),血透时,穿刺于皮下人工血管即可。因为人工血管有6mm 直径,很容易穿刺。人工血管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膨体,不用担心被机体排异。提前建立血透通路的必要性无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还是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都不能马上使用,而是需等待一定时间。自体动静脉内瘘需等内瘘“成熟”,即和动脉相接的自身浅静脉扩张、静脉壁肥厚,才能穿刺血透,一般需术后4-8 周,否则静脉壁太薄,静脉过细,穿刺困难,过早穿刺穿刺点不容易回缩止血,导致大出血或者为止血加压过紧而瘘管堵塞。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理论上术后无须等待血管“成熟”,立即可以穿刺,但往往手术后局部肿胀,无法摸清人造血管走行,并且人造血管与周围组织尚未愈合,穿刺后容易发生血肿并继发感染,影响内瘘的使用,因此,一般术后一月使用。一般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可达十余年。■ 血管超声检查的意义术前血管超声可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动脉、静脉,探查血管有无狭窄、闭塞等病变,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使用可监测瘘管的狭窄情况,如狭窄>50%,可及早采用球囊扩张或置放血管内支架的方法早期干预,降低血栓的发生,提高瘘管的使用寿命。■ 血透通路的并发症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内膜增殖、假性动脉瘤、肢体远端缺血、心衰等。一般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透通路手术后的护理血透通路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没有一条通路能维持终身,因此内瘘的正确使用、细心护理对延长使用期十分重要。学会判断内瘘通畅的方法,即在吻合口和静脉侧局部可扪及搏动、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如果震颤、搏动和杂音消失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术后早期,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促使内瘘尽快成熟,可做一些健瘘操,如挤捏橡皮圈,可以用或不用止血带以增加血流,加速新制作的自体内瘘成熟。
脉管炎是不治之症吗?脉管炎是一种较顽固的血管疾病,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最终都得截肢,由于是双侧病变,不少患者甚至双下肢高位截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科技发展,近年来微创技术的迅速提高,使原来被认为是“禁区”的脉管炎小腿病变,也能得到很好治疗。所以,只要早期规范治疗,护理得当,正常生活完全可以达到。什么叫脉管炎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与细菌感染没有关系,主要侵犯中小动脉,多发生于下肢,被侵犯的动脉呈节段性狭窄、闭塞,形成血栓阻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出现缺氧,失去营养、发生溃烂、坏疽。患脉管炎的高危人群是吸烟者(尤其是青壮年男性)、精神紧张者、营养不均衡、寒冷潮湿地区居民、家族遗传因素。绝大多数发生于20-40 岁的男性,女性很少见。脉管炎有哪些表现?早期症状一般仅有下肢没劲,走路酸胀,或肢端发凉、怕冷,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特征性疼痛,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走一段路小腿肌肉或足底出现酸胀无力、或程度不等的疼痛,经短暂休息可缓解,再走同样的距离又会出现同样的疼痛。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夜间疼痛,白天痛轻,入夜加重,疼痛剧烈难忍,患者常抱膝而坐,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常常整夜坐到天亮,一分一秒苦熬通晓,可有情绪不安,头晕腰痛不适。如果还不能得到正确治疗,就会进入坏死期,出现肢端溃疡、坏死,肢端变黑、象干树枝一样,有的自行脱落,脱落后,常遗留溃疡而经久不愈。中医学根据这个特征叫“脱疽”,全身常伴有发热、口干、食欲减退、失眠、便秘、尿黄赤等症状。脉管炎的治疗主要着重于改善和增进肢体血液循环,解除和减轻疼痛,挽救肢体。1.保守治疗●一般治疗:除禁烟外,尚应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也不能过热,以免组织缺氧量增加。●药物治疗a、中医中药b、血管扩张药c、抗生素和镇静药d、其他: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高压氧疗法等。2.手术治疗对于血管阻塞主要有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搭桥术。动脉搭桥术是通过自体或人工血管搭一“血管桥”,跨越血管阻塞段使近端的血液通过“桥”流到远端的缺血段,恢复远端肢体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血管腔内成形术不需要开刀完成了手术的效果,是通过一针眼插入球囊导管对狭窄或阻塞的血管进行扩张,使血管内膜重塑,增加血管流量,改善远端血液供应,必要时可能还需植入血管支架。特别是仁济医院近年开展的小而长球囊技术,使原先认为是禁区的小腿狭窄血管也能达到良好的再通效果,极大地挽救了脉管炎患者的病肢。此方法具有微创,无刀口(如果说有“刀口”的话,那就是一打针的针眼)、创伤小、恢复快、无痛苦、费用低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脉管炎的预防1、戒烟限酒吸烟是脉管炎的一个重要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是缩血管物质吸烟后可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手指或脚趾皮温明显降低。因此,预防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首先要积极戒烟。俗话说:要烟不要脚,要脚不要烟。绝对戒烟是遏止病情变化的重要措施。2、肢体保暖尤其是冬春季应避免受寒、潮湿,尽可能少在室外长时间停留和工作。每天用热水洗手、洗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擦干后外擦凡士林、甘油等。禁用冷水或过热水洗脚。过热,也会促进病变进展。3、预防外伤平时应穿松软的布鞋,适当透气,使脚处于温暖干燥环境;修剪指(趾)甲时,要特别留意,不要剪的过深。防止轻微外伤引起严重后果,有了坏疽或溃疡后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切莫自行用药、修剪造成更大的后果;即使是通常不予重视的霉菌感染,如足癣等,也会对患肢造成威胁,因此,避免足部碰撞、压伤,一旦发生外伤或足部霉菌感染应及时治疗。4、良好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可多饮水,平时多食黑木耳。坚持运动锻炼也十分重要。5、坚持药物治疗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狭窄的动脉完全阻塞。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控制高血压和血糖。6、加强锻炼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而且使肢体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侧支开放,活动量要适当。因为患肢本身处于缺血状态,过度活动时必然加重症状。方法:患肢作高举下垂运动,如Buerger运动,即病人平卧,先抬高患肢45度以上,再在床边下垂2-3分钟,然后放置水平位2分钟,并足部旋转,伸屈活动,反复活动20 分钟,每日数次。或作单纯步行,行走速度、距离,都以不产生肢体疼痛为度。
一个人正常的血压在100~140(收缩压)/60~90(舒张压)mmHg 范围内,一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础血压,当在剧烈运动、过度兴奋激动、愤怒等情况下,其血压会有一过性高于基础血压的现象,这是肌体应激反应所造成的,属于正常的血压波动。但是当人们的收缩压持续高于140 或舒张压高于90mmHg 时,就要警惕病理性高血压。与病理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动脉硬化等,但绝大多数人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因此称为“原发性高血压”,还有少数人能明确病因的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就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约占5%左右。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高血压常有顽固、不易控制的特点,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均可造成高血压,如果不治疗,会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人肾动脉狭窄解除后血压能恢复正常。因此及早查找高血压病因、及时治疗肾动脉狭窄对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肾动脉狭窄的致病因素、特点和治疗:1、动脉硬化多见于6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长期高脂血症及肥胖者更易发病。CT等影像学检查常可见肾动脉起始处的硬化斑块和短段狭窄,多同时伴有主动脉、髂动脉等部位的硬化斑块;B 超常可发现肾动脉血流速加快。肾动脉如果长期严重狭窄,不仅导致顽固性高血压,而且易引起肾脏萎缩和功能衰退。因此,一旦发现因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应早期治疗。目前采用较多的治疗是通过血管腔内介入的方法植入肾动脉支架,这是微创手术,相对安全有效。同时应配合降血脂等药物治疗。2、多发性大动脉炎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以女性为主,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动脉炎除累及肾动脉外,还可累及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全身大动脉。根据病变累及部位,病人可有高血压、上肢无脉、体位性头晕等脑缺血表现。体格检查听诊时,常可在血管狭窄部位体表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CT等影响学检查常可见肾动脉较长段的变细和狭窄。大动脉炎在活动期时还有血沉和CRP 等血液指标异常增高,此时不宜进行手术干预,应先予以药物治疗,控制大动脉炎的活动,有些因动脉炎症性水肿导致的动脉管腔狭窄会因水肿消退而症状减轻。大动脉炎后期,动脉壁由于纤维化而变硬,此时植入支架可能疗效不佳,而且因支架对血管壁的刺激容易引起再狭窄。这类病人治疗比较棘手,如血管条件允许,可尝试动脉搭桥手术。如果您患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请先进行B 超、CT 等检查,以及时发现肾动脉狭窄并及时治疗,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