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会有病人问我会不会做保胆手术?其实其他肝胆外科大夫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在回答患者这个问题以前,我要先重点回答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患者经常疑惑的问题。问题一:切除胆囊后胆汁没有怎么办?回答:胆汁的“亲人”是肝脏,胆囊不是胆汁的“亲爹妈”。问题二:听说切胆以后容易得大肠癌?回答:陈旧观点已否定,教科书已更正,循证医学无证据[1]。记得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保胆取石手术在1985到1990年那段时间里特别盛行,当时有许多医院包括许多大医院也都开展这个手术,那时不是用腹腔镜,而是小切口做,当时还有专门做保胆取石的“胆囊镜”。记得刚参加工作的头两年的时候,科里已经不做这种手术了,每月都有几个外院或我们医院做过保胆手术的患者再来做切除胆囊。随着90年以后腹腔镜技术迅速发展,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技术的成熟,近年来有些医生重新开始开展保胆取石手术。有些医院和医生专门只做保胆为特色,积累了许多病例,保胆医生2015年还提出了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2015年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了【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保留及切除胆囊的争议与共识】[2]的文章指出:尽管近年来保胆取石术在国内蓬勃开展,然而最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结石复发率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和解决。现有的文献显示出相关方面研究的科学性明显不足,有关如何防范保胆术后结石复发问题尚缺乏确定性的高推荐级别报告支持,用药物或其他方法防止结石复发的确切效果还有待技术路线设计更加严密、更长随访时间的前瞻性、多中心、大宗病例队列研究或RCT研究证实。目前尚不能确定其规范性措施的制定,是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作者引用了黄志强院士对保胆的观点:“要注意掌握适应证!”新近又有综述文章指出:胆囊切除与胃肠道癌症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3]。目前医学水平不能所有器官像零件一样更换。其实保留器官治愈疾病是每一位医生所追求的。但保胆手术一直有争议,绝大多数肝胆外科医生持反对态度,少数大夫极其推崇并大量开展。本人五年前对于保胆是谨慎态度,5年来也做了一些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的保胆取石手术,数量上与专门做保胆医生简直没法比,病例都是个人觉得适应症选择极其严格甚至苛刻的(患者主要是执着保胆者和特殊职业者如飞行员)[4]。统计随访了一下我五年来做过的病人,其结果是:术后2年有三分之一的病人结石复发,术后5年有一半病人复发。病例数量较少、选择范围窄不能全面说明问题,但结果可见一斑。尽管多数达到患者预期,但我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失望的。我也真的希望看到拥有大量保胆资料的保胆医生的前瞻性、多中心、大宗病例队列研究或RCT研究结果,但正像上面文章所说那样:多数文献无随访时间与相应时间段结石复发率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数据。我觉得对于一名熟练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的肝胆外科医生而言,保胆手术真的不是技术问题!我更关心的是若经过我做了保胆手术患者会不会复发?何时复发?没有计算公式可以测算,用精准外科理念和循证医学理念如何找到答案?现在,我本人对保胆手术持谨慎态度,反对一味盲目保胆。绝大多数患者还是适宜选择胆囊切除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也许只有极少数患者可以考虑保胆,但人群选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腹腔镜胆囊手术无论是切胆还是保胆,虽然都是微创手术,但都不是小手术。手术多需要全麻下进行,手术级别从小到大分4级,胆囊手术是3级手术,由此可见胆囊手术并不是小手术。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保胆术后因结石复发再次胆囊手术患者的手术风险较首次手术时会提高。对于胆囊功能良好想要保胆的患者而言,保胆意愿强烈并且具有一颗结石复发准备承受再次手术的心,当然还要看你的经治医生是否愿意做这种手术。从医生的角度,我觉得还是建议胆囊切除为妥。门诊再有病人问我会不会做保胆手术?我的回答是:不建议。有保胆要求的患者应该根据我上面的这些相关内容作为参考,也结合做保胆手术的医生的说法,患者可以综合考虑来决定自己的手术治疗方式。1 胆囊切除对身体有影响吗?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jijiajun_656903949.htm2 保留及切除胆囊的争议与共识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jijiajun_2491305698.htm3 胆囊切除术与消化道癌症的风险:一项系统性综述.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jijiajun_5020627632.htm4 微创保胆的选择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jijiajun_827530127.htm本文系计嘉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术后6—8小时,就可以自己或在家人的帮助下起床大小便,不要依赖便盆,次日下床活动,洗漱和进食流质或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不必等到肛门排气才进食。术后会有穿刺孔部位的轻度疼痛,一般可以忍受,如果比较敏感,可以用止痛剂。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肩背部痛,为CO2气腹所致,一般1—2天后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术后争取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术后第一天换药,术后3天可出院,术后6—7天拆线。本文系陈光彬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急性胰腺炎自然病程采用支持性治疗的话,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都会恢复而不伴局部或全身性并发症或器官衰竭,并且不会反复发作。然而,小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发生胰腺或胰周组织坏死,以及胰腺炎引起的并发症。这些患者总体死亡率高。 大约85%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为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其特点为炎性水肿导致的胰腺肿大。大约15%的患者有胰脏实质坏死、胰周组织坏死或二者兼具的坏死性胰腺炎。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疾病为轻度,可在3-5日后恢复且无并发症或器官衰竭。然而,20%的患者有中重度或重症急性胰腺炎且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或器官衰竭。 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坏死物积聚和包裹性坏死等。虽然胰腺炎发病后4周内就可能会出现急性胰周积液和急性坏死物积聚,但胰腺假性囊肿和包裹性坏死通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4周后。 急性胰腺炎的总体死亡率大约为5%,相比于坏死性胰腺炎,间质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较低(17% vs 3%)。 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也可发展为慢性胰腺炎。研究表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汇总患病率分别为22%和10%。首次发作后慢性胰腺炎和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后慢性胰腺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0%和36%。在有吸烟或饮酒史的个体中,慢性胰腺炎的患病率分别为65%和61%。在对年龄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干扰进行控制后,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从急性胰腺炎进展为慢性胰腺炎的风险更低(OR 0.12,95%CI 0.02-0.2)。 局部并发症之一:急性胰周积液液体积聚通常发生在胰腺炎的早期阶段。急性胰周积液没有边界清楚的包膜,通常不会引起症状,可自行吸收而不需引流。一项关于间质性胰腺炎患者的纵向研究表明,大部分急性积液在7-10日内吸收,仅有6.8%的液体积聚持续超过4周成为胰腺假性囊肿。 局部并发症之二: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是成囊的积液,具有边界清楚的炎性包膜,并常位于胰腺外,很少有或没有坏死。胰腺假性囊肿通常出现在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发病4周以后。 局部并发症之三、四:急性坏死物积聚和包裹性坏死坏死性胰腺炎最常表现为累及胰腺和胰周组织的坏死。坏死可能导致急性坏死物积聚,其包含了不同量的液体和坏死物,但缺乏明确的包膜;坏死还可能导致包裹性坏死,它是由胰腺和/或胰周坏死物积聚所形成的一种成熟包裹,这种包裹具有边界清楚的炎性包膜。二者最初都是无菌的,但是可能被感染。 局部(血管)并发症之五:内脏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PSMVT)可发生于约50%的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但在无坏死的情况下罕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所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内脏静脉血栓形成(脾静脉、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在1%-24%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影像学检查中被偶然地发现 。溶栓和抗凝等保守治疗有效。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PSMVT所致的并发症罕见。与慢性胰腺炎导致内脏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相比,静脉曲张出血等并发症罕见,因此多不需要进行预防性脾切除术。 局部(血管)并发症之六:假性动脉瘤及破裂出血假性动脉瘤是急性胰腺炎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最常受累血管为脾动脉,也可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胆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当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胃肠道出血、原因不明的血细胞比容下降或胰腺积液突然扩大时应当疑诊此病。 假性动脉瘤自发破裂会导致大量出血,动脉栓塞或手术结扎可控制出血,死亡率介于28%~56%之间。 局部并发症之七:胰性胸腹水罕见。胰管坏死断裂可引起腹腔大量液体积聚,腹水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胰性胸水多出现在酒精性胰腺炎患者,70%与胰腺假性囊肿有关。约60%的患者保守治疗有效,保守无效时须行内镜胰管支架置入或手术引流。 局部并发症之八:胰外瘘胰外瘘发生率仅为0.4%。在合并其他胰腺炎并发症患者中发生率增加,合并胰腺假性囊肿的患者胰外瘘发生率为4.5%,在感染性坏死行手术清创的患者中为40%。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有效。 局部并发症之九:胃肠道瘘漏出的胰液的消化和感染腐蚀、感染性坏死清创均可致胃肠壁坏死、穿孔而发生瘘。常见的部位是结肠、十二指肠,有时发生在胃和空肠。保守或造口术有效。 局部并发症之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定义为腹内压持续大于20mmHg,并伴有新发生器官功能衰竭。重度胰腺炎患者出现腹内压升高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风险增加,原因有积极液体复苏引起的组织水肿、胰周炎症、腹水和肠梗阻。应该通过连续测定ICU患者的膀胱压力来监测可能发生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全身并发症急性胰腺炎能增加患者基础共存疾病(例如,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肺病)恶化的风险。除了治疗这些恶化情况,还应该治疗患者其他的并发症,包括酒精戒断和高血糖症。 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在首次急性发作后发生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一项2014年的研究显示15%的个体在12个月内被诊断新发的糖尿病。急性胰腺炎首次发作后5年,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RR 2.7,95%CI 1.9-3.8)。 器官衰竭胰腺炎症会激活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其在临床上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性SIRS患者有发生1个或多个器官衰竭的风险。器官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休克和肾衰竭)可能是短暂的,中重度胰腺炎患者在48小时内消退,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持续超过48小时。 蒲青凡采编自: 1.〈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译审:白如雪〉 Title: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uthor: Santhi Swaroop Vege, MD Section Editor: David C Whitcomb, MD, PhD Dupety Editor: Shilpa Grover, MD, MPH 2.〈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翻译:黄晓明〉 Titl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Author: Santhi Swaroop Vege, MD Section Editor: David C Whitcomb, MD, PhD Deputy Editor: Shilpa Grover, MD, MPH 3.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19th edition) 4.陈孝平,汪建平 主编. 外科学(第8版) 本文系蒲青凡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急性胰腺炎是啥病?急性胰腺炎是起源于胰腺并可累及全身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腹痛和血液中的胰酶水平升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然而,已知多种疾病都可诱发该病。 急性胰腺炎严重吗?1.发病情况 据报道,急性胰腺炎的年发病率为(4.9-35)例/10万人。在美国,急性胰腺炎是住院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超过50%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胆结石引起的。 2.病死率 该病的总体死亡率为5%,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为1.5%,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为17%。虽然所有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大约为10%(范围为2%-22%),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可能高达30%。在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中,无菌性坏死者的死亡率为12%,感染性坏死者为30%,多系统器官衰竭者为47%。 3.死亡原因 在发病最初2周内,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因通常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衰竭,而2周后的死因通常是脓毒症及其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病因之一:胆结石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胆石(包括微小胆石)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35%-40%的病例都是由胆石引起的。 1.胆源性胰腺炎好发年龄 好发于50~70岁女性。 2.胆结石发生胰腺炎概率 仅3%-7%的胆石患者会发生胰腺炎;有症状胆囊结石患者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3%~8%。 3.胆结石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1)性别:男性胆石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更大;然而,由于女性中胆石的患病率更高,所以女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更高。 (2)结石大小:与较大结石相比,直径小于5mm的胆囊结石通过胆囊管并导致壶腹部梗阻的可能性明显更大,发生胰腺炎的风险也增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二:胆泥和微结石1.什么是胆泥? 胆泥是胆囊胆汁中的黏性混悬液,可能含有小结石(直径
胆囊切除后腹泻(Post-cholecystectomy diarrhea, PCD)是怎么回事?腹泻是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统计资料显示术后1月,3月,6月发生腹泻的概率分别为65%、40%、25%,PCD发生与年龄分布呈负相关性,即手术年龄越低, 腹泻发生率越高,PCD发生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内自愈,部分可能迁延不愈,大多数病人的腹泻会在术后半年至一年消失。要确诊PCD首先得做大便常规检查,以排除肠道感染等因素,PCD的大便往往会检测出较多的脂肪滴,提示肠道的脂肪消化吸收功能不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知道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正常人体肝脏每天要分泌500-1000ml肝胆汁,它们不是完全排入肠道参加消化,而是进入胆囊储存起来。胆囊只有50ml左右的容积,不能容纳500ml的胆汁,这时候胆囊就把肝胆汁的水分吸走发挥浓缩功能,浓缩能力最大可达原肝胆汁的30倍。人体在不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时,胆囊并不排泄胆汁,但当进食高脂肪高蛋白时,需要大量胆汁参与消化,浓缩的胆汁便从胆囊排泄出来参加消化。如果胆囊切除了,肝脏每天产出的500ml胆汁便直接进入肠道不管有不有进食,由于稀薄的胆汁远远不能满足消化需要,结果导致腹胀不适,腹泻,甚而脂肪泻等。要如何缓解腹泻这种症状呢?第一、饮食应该以清淡少油为主,少食多餐,吃容易消化的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半流质再逐步到普食;第二、可以用消化酶如达吉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益生菌,思密达等缓解症状。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现胆囊不光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还具有复杂而重要的免疫功能,并且在维护肝外胆管流体力学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胆囊切除术也应该慎重考虑,当然萎缩胆囊、胆囊癌、胆囊息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反复发作胆囊炎等疾病还是应该行胆囊切除,这些情况切除胆囊利大于弊。本文系李嘉鑫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来自英国研究者的建议,胆囊息肉患者的随访策略应依据息肉的大小来制定,息肉的大小会影响预后和癌变可能。 直径较大(7mm)的息肉与直径 5mm 的息肉相比,更容易在随访期间增大。 直径大于 10mm 的息肉更可能是恶性的,或有癌变的可能。 大部分胆囊息肉倾向于恶性的,仅有少数是腺瘤样的。此外,超声诊断胆囊息肉仍有难度,许多诊断为胆囊息肉的其实是胆囊壁的结石或胆固醇性息肉。 小于 5mm 的息肉“几乎可以忽略”,而大于 10mm 或进行性增大的息肉应行胆囊切除,对 5 到 10mm 之间的息肉应给予随访。 建议年轻的患者若不能保证长期坚持随访监测,则小于 10mm 的息肉也需行手术切除。 最后,研究者提出,“所有显示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都需要肝胆学科小组举行会议讨论,以加强和规范该种情况的治疗方案”。 本文系段斌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关于胆囊手术,我们总结了几个主要问题,和大家分享。 有图有真相哦~ 胆囊结石,开还是不开? 1.年轻患者,结石不大,无症状,可暂不手术,注意饮食,定期随访复查; 2.有右上腹痛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人,原则上均建议手术。 3.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的,即使无症状,条件允许也建议尽早手术,因为一旦急性发作风险很大; 4.体检发现有胆囊萎缩等怀疑有恶变风险的,尽早手术。 什么时候手术比较合适? 一般建议不痛的时候开,急性发作的等炎症控制后 1~2 月再开比较合适。因为这时胆囊没有炎症水肿,手术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保守治疗无效的须急诊手术,但风险要大很多。 微创,还是开放? 我只想说,一个是高清放大多倍的视野下精细操作,一个是深邃的小切口里用手去掏,毋庸置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是几十年国际上的金标准。当然,在腹腔镜下手术有困难的还是需要开放手术作为补充,那时切口也一定不会很小。 胆囊切除手术怎么做?微创能开干净么? 因手头工具有限,将就看看简笔画吧: 一起看图。只说明一点,胆囊切除的过程,微创和开放手术完全一样。区别在于微创的腹壁穿刺口小,我们会把胆囊放在取物袋里取出,有时因为结石过多过大,或胆囊水肿,我们会把标本剪碎方便取出。但胆囊切除的时候确定是完整的,不是一块一块切除,也不会有残留。我可以保胆么? B 超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单发或少发结石,术中必须胆道镜或胆囊镜明确没有残余结石或泥沙,否则,结石复发是保胆术后最大的痛。 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有什么区别 继续看图,生长位置不一样,有些病因也不一样。 部分胆管结石是胆囊结石经胆囊管掉入胆管的,称继发性胆管结石,而原发性胆管结石复发率较高。 胆总管结石可能造成胆管梗阻,影响肝功能等,原则上都建议手术治疗。 为什么胆管结石手术要放引流管? 因为胆管是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肠道的唯一通路,所以胆管结石无法像胆囊结石那样可以简单切除。 当胆管切开取石再缝合后,愈合的时候因为切口收缩可能会造成胆道狭窄,所以我们常规在胆管内留置一根 T 形管,防止狭窄和胆漏。 目前 T 管一般要留置 2~3 周,造影没有狭窄或结石残留后方可拔除。 ERCP 是什么? 胆总管结石有另一种治疗方法,经胃十二指肠镜找到胆管进入肠道的开口,逆行插管,将胆管内的结石取出(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因为无需切开胆总管,也不用留置引流,是一种很好的微创治疗方式。我们建议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可分两步走,先行 ERCP 取出胆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达到最小的创伤和最快的恢复。 但相对费用较高,而且 ERCP 并不能保证 100% 成功。 胆囊切除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胆囊的生理功能是浓缩和贮存胆汁,所以胆囊切除后的短期内需低脂饮食,一般 2~3 月后胆管会代偿性扩张起到部分胆囊的作用,那时可基本正常饮食,对生活没有影响。 所以胆囊切除术后复查发现胆管轻度扩张都属正常,不必担心。 注:本文引用丁香园 。作者:张彬。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囊肿切除+胆肠吻合系治疗该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如长期未经治疗;有发生慢性胆管炎、囊肿内结石、甚至部分患者可诱发胆管Ca之危险。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近年来全腹腔镜下手术两种。腹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图像放大、操作更精细、恢复快、美观等优势。不足:手术时间略长、费用偏高(与开腹相比)。后者只有部分大型综合医院可以开展此类手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大多数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不适。但是,约5%~18%的病人手术后会出现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不成形甚或呈水样,而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则会加重腹泻。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生与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传统开腹手术切除与腹腔镜切除)无关。一、原因胆囊是一个储存、浓缩胆汁的器官。肝脏每天产生约700~1000ml胆汁,先通过胆管储存到胆囊内,并由胆囊对其进行浓缩5~10倍,然后在进食时由胆囊收缩将浓缩的胆汁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以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造成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1、胆囊切除以后,由肝脏产生的大量胆汁就会直接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这样就会导致胆汁酸吸收不良而过多地进入结肠,过多的胆汁酸进入结肠后可刺激结肠粘膜分泌水分、电解质,严重者就可引起腹泻。2、过多进入结肠的胆汁酸亦可刺激结肠蠕动,加速肠内容物通过结肠,从而加剧腹泻。有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肠内容物通过结肠的时间由51小时缩短至38小时。3、由于胆汁酸损失过多,在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肠内胆汁酸浓度不够,可导致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障碍,加重腹泻。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泻的患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治疗。1、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避免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免人体的神经功能发生紊乱。2、要注意饮食,应尽量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避免肥腻、油炸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般的止泻药物,如思密达、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等。此外,可服用胆络胺(cholestyramine),这是一种不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它通过结合肠腔内胆汁酸而发挥作用,一般每天口服4~16克。4、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这种腹泻多出现在术后3~6个月内,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腹泻的症状会明显好转。这可能是由于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会逐渐代偿性扩张,代替了部分胆囊的功能。
说起“胆氏三兄弟”,大家肯定对它们不陌生,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胆固醇。尤其中老年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谈起“胆固醇”,在很多人心中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但事实上,“胆氏三兄弟”其实并不个个都是“坏小子”。老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名HDL-c),绝对是忠厚老实,它总是帮着“心血管”把家里的垃圾运走。而老二和老三就不怎么老实了,是整个家门的不幸,一个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名LDL-c),一个叫“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名VLDL-c)。这俩小子专门去人家“心血管”那儿捣乱,弄得鸡犬不宁,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都与它俩脱不了关系。如果说老三只是个帮凶,那么老二坏起来,真的是要命。 但胆氏兄弟可不能一棍子打死,它们对整个人类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第一大贡献就是构成细胞膜。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要是细胞没了细胞膜,就像鸡蛋没了皮,一滩浆汁,不成体系。没有胆固醇,就没有细胞,更不会有人类的存在。第二大贡献是胆固醇参与形成胆酸,进而将肉里大的脂肪颗粒分解成细小的颗粒,进一步交由胰酶处理。假若没有了胆固醇,只要你吃鸡鸭鹅鱼肉,绝对会闹肚子。胆固醇的第三大贡献便是激素,激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胆固醇是构成性激素的主要成分,是传宗接代的始发点,可以说,没了胆固醇,人类就不可能存在。 既然胆固醇对人类贡献这么大,那它又是怎么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的呢? 原因是胆氏三兄弟在人体这个大家庭里是相互斗争的,永远不会Get到一个点上去,一个往东,一个往西。老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把心血管系统里的坏东西拉到肝脏消灭掉,而老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老三“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总是去捣乱,把心血管系统搞得乌烟瘴气。 在年轻人里,这三兄弟势力均衡,彼此抗争,谁也不输谁。但在老年人群体中,老二老三很容易占上风,而老大总是受欺负。随着老二老三势力不断增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显著提高。既然如此,对于老年人来讲,确实该采取些措施削弱老二老三的势力,提升老大的功能。 就现在技术而言,老三势力比较隐蔽,不容易监测,只能多监视一下老二的动静了。一般老年人,如果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一般把老二的势力控制在3.4 mmol/L以下就可以了。假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一般需要控制在2.6 mmol/L以下。此外,还要戒烟限酒,减少食用动物内脏、蛋黄,多吃蔬菜水果菌藻类,必要的时候服用降脂药物。通过这些途径,或许才能削弱老二老三的势力,控制其帮凶,稳住老大的家庭地位,进而降低对心血管的威胁。 这样,心血管的问题才会随之减少。 由此可见,胆氏三兄弟恩怨已久,只有胆氏三兄弟势力相当,不给老二老三“膨胀”的机会,让憨厚的老大在家里站稳脚跟,人体这个大家庭才能平静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