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字面上代表暑去凉来、秋天将至,但实际上,它只有预示秋天的一纸立意,徒有意,却无形。立秋节气,正好和伏天相重合,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心血管病患者在立秋之后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盛夏季节,医院急诊收治的患者居多,尤以消化道疾病、中暑为主要发病。立秋过后,气温上升幅度已经平缓,虽然白天还是会有些燥热,但好在晚上比较凉爽,有些地方的人不用开空调就能入睡。然而,正是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疾病防控的重点将渐渐发生变化。 中老年人要谨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立秋过后,一些心血管疾病,诸如心衰、心梗、脑中风、慢支急性发作、重症肺炎等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各项指标都能控制得很好,但一到气温变化不定的秋季,就容易出现血压增高的现象。原因在于血管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夏季,它处于舒张的状态,一旦遇到气温骤降的情况,血管就会收缩,导致管腔狭窄,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和血压波动,给心脏带来极大的负担。 夏秋交替的时节,气温忽上忽下,这种交替的冷热更会引发多种心脏疾病。冷环境下,血管会收缩,而热环境下,人体水分流失较多,导致血管有效循环量减少,增加卒中的发生率。心肺疾病患者逐渐增多,与季节变化不无关系。 立秋过后,虽然暑热仍然持续,但昼夜温差开始逐渐加大,此时人们容易放松警惕。实际上,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当温差超过5℃以上,就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发作。 心血管病人要未病先防 即便心血管病人没有发病,也要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 1. 坚持测血压 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化会直接影响血管的健康状态。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时刻监控血压,对于尚未发现问题的老年人,也最好每周测一次血压。 2. 关注心血管病发先兆 一些心血管病发作之前是会有一些预兆的,如心梗发作前会有胸闷、暂时心绞痛的症状;而中风之前会突然晕眩、说话困难、短暂的眼前发黑等。出现这些先兆时就该提高警惕,最好提前就医。 3. 吃得“润一点” 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多吃: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葡萄、梨、枸杞; 多喝:温热的蜂蜜水。 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4. 注意保暖 虽说“春捂秋冻”,但心血管病人和有相关家族史的人不要轻易受凉。这时是感冒多发的时候,若上述人群不小心肺部感染,则免疫力下降,也会引起各种心脏疾病,因此平时应注意保暖,并积极锻炼加强体质。 夏秋交替的时节,气温忽上忽下,这种交替的冷热更会引发多种心脏疾病。冷环境下,血管会收缩,而热环境下,人体水分流失较多,导致血管有效循环量减少,增加卒中的发生率。心肺疾病患者逐渐增多,与季节变化不无关系。 立秋过后,虽然暑热仍然持续,但昼夜温差开始逐渐加大,此时人们容易放松警惕。实际上,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当温差超过5℃以上,就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发作。 心血管病人要未病先防 经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中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多,心血管调节机制较差,身体容易出现异常,有的症状内部已经变化,外部还未显现。当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所以,了解疾病的先兆显得尤为重要。心梗的症状很不典型,有的患者表现为牙疼,有的则是左上肢疼痛,就连肚子疼、呕吐、拉肚子、胸闷、出冷汗这些不经意的小问题也有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前兆。 来源:网络
虽然很多心血管患者对硝酸甘油有大致的了解,但是对硝酸甘油的禁忌症以及正确使用方法还不是很了解。硝酸甘油常作为治疗和预防心绞痛的首选药物,想要学习硝酸甘油的正确使用方法,就得了解心绞痛。小编分享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心绞痛是指由冠心病引起的胸部疼痛和不适。有冠心病的患者心脏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堵塞,通过冠脉造影可以看出冠脉堵塞的程度以及部位,通常情况下,冠脉堵塞50%以上就可以诊断冠心病了。 冠脉严重堵塞会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胸部疼痛或不舒服,特别是在体力活动的时候。而且心绞痛往往是弥漫性不舒服,很难说清楚是那个部位痛。典型的心绞痛是胸部左侧或中部呈现压迫感、沉重感、胸闷或者紧缩感,经常说由于体力劳动时诱发,休息一会儿会缓解。 心绞痛的时间一般是2-5分钟,如果只是几秒钟的疼痛,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疼痛时间较长(达到20-30分钟),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别心梗。 1硝酸甘油为什么可以缓解心绞痛? 硝酸甘油基本上是心脏病患者随身备用的药物,也算是急救类药物,硝酸甘油进入血液以后,就会转化为一氧化氮,能够扩张心脏的冠脉血管,尤其是病变部位发生痉挛的冠状动脉,能够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量,改善心肌供血。 硝酸甘油还能扩张外周动脉血管,使血压降低,心脏负荷下降,也有利于降低心脏耗氧量。与此同时,硝酸甘油可以扩张静脉,使得回到心脏前负荷的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和降低心脏耗氧。 也就是说,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静脉和动脉),增加了心脏的供养供血,降低了心肌耗氧,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状态,缓解了心绞痛症状。 硝酸甘油通过“开源加截流”的方式解决了供需矛盾,既增加了心脏的血供,又降低了心肌耗氧量。 2硝酸甘油服用不当会致命 因为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动脉血管,使得血压降低,我们以前讲过,相对于高血压,血压过低其实更可怕!当血压过低时,人体的重要脏器因为供血供养不足而出现功能衰竭的情况,比如: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 硝酸甘油是一把有利有害的双刃剑,用好了是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物,用不好的话,会出现低血压,导致人体出现晕厥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还有,心绞痛和心梗出现的症状极其相似,但是心绞痛持续的时间短一些,如果舌下含服了硝酸甘油以后胸痛没有得到缓解,那么就需要赶紧就医,心梗的可能性更大,心梗需要即可就医,刻不容缓,时间就是生命。 硝酸甘油用好了是好药,用不好是毒药,所以,在服用硝酸甘油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哪些人适合服用硝酸甘油,哪些人不适合服用硝酸甘油。 3硝酸甘油使用人群 1、已经确诊冠心病和存在心绞痛的患者。 2、曾经因冠心病住院,行介入手术或者冠心病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 3、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 4、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 如存在三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有: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遗传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 5、高危患者遭遇高度应激情况,如:高强度、高紧张度工作等。 4哪些人群不适合服用硝酸甘油? 1、休克、虚脱或者低血压患者(收缩压小于90mmHg禁用) 2、心动过缓(心率小于50次每分)或者心动过速(心率大于100次每分)。 3、某些患心脏疾病患者,包括心律失常患者(如房颤)、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肺栓塞等。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或者严重主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心绞痛,使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症状,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绞痛,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进而导致严重后果。 4、既往24小时使用过西地那非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患者,如果再服用硝酸甘油的话,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压。 5、舌下含服1片无效甚至加重的患者,或者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宜再服用硝酸甘油。 这类患者过量或者不适当地含服硝酸甘油,血压会更加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变得更大,可能会诱发休克,甚至死亡。 6、各种与心脏病无关的胸闷、胸痛、胸部不适者。经常生闷气的朋友,容易出现这类情况。 5硝酸甘油服用方法有哪些?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胸部不适或者胸痛,首先要辩证,而且硝酸甘油一定要舌下含服,不能吃进去,否则会被肝脏化解掉。 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一定要避光保存,未过期、未变质的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会有发麻的感觉,如果不麻,那就不要服用了,说明已经变质了。 而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时,方能继续服用,最多含服三片,间隔至少5分钟,当症状缓解后,尽早去医院就诊。 6如何判断硝酸甘油有效?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症状在1-3分钟内完全缓解才叫有效,如果半小时内才缓解,或者丝丝拉拉的不舒服,那说明只是胸部不舒服,不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或者根本没有冠心病,辩证很重要。 如果5分钟后还不缓解甚至加重,说明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或者发生了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严重情况,应该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刻不容缓。 这时只要尽早完全开通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或者溶栓),恢复心肌血流供应,才能真正挽救心肌、挽救生命。 总而言之,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但不能当成救命的万能药,否则会要命的。 来源: 医考之声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复方丹参滴丸,都是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药物,这两个药物是不是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功效呢?是否可以一种药物替代另一种药物呢?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种药物。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用于抗血小板凝集,减少心血管血栓风险事件的首选药物和基础药物。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做了搭桥手术或放了支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没有发作心血管疾病,但是存在心脏病家族史、肥胖、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诸多心血管疾病风险,经过综合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0年内超过10%概率的高危风险患者,都是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抵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 因此,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复方丹参滴丸是我国研制开发的复方中成药制剂,在心血管患者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组方中含有丹参、三七、冰皮三味中药,丹参活血祛瘀,通痹安神,三七理血止痛,改善心肌供氧量,冰片善于串走,利于药性的迅速发挥,同时还有提神止痛之功效。 因此,这个药物的主要功效,是用于有冠心病心绞痛问题的朋友,改善心肌缺血造成的心绞痛的问题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用于缓解血瘀胸痹型心绞痛的中成药物。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这两个药虽然都是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从作用范围,适应人群,适应症方面,并没有太多的重合,区别还是很大的。 有的朋友相信中医,比较害怕西药的副作用,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医生给我开了阿司匹林,让长期吃,我怕有副作用,我常吃的丹参滴丸也有活血的作用,能用丹参滴丸代替阿司匹林吗? 虽然丹参滴丸从药理药效上来说,也有一定的抵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粘稠度等方面的作用,但其不论是从明确的药理作用上,还是临床应用上,这都不是丹参滴丸的“长项”,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想要预防血栓风险,还是交给“阿司匹林”更靠谱!因此,不建议您用丹参滴丸,来替代阿司匹林。 除此之外,关于这两个药物,再给大家以下3个小建议: 1. 这两个药物可以一起吃吗?当然是可以的,阿司匹林可以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丹参滴丸能够缓解冠心病心绞痛问题,是可以一起服用的,但由于丹参滴丸也有一定的抗血小板作用,两药同服,要更加注意出血倾向和出血风险。 2. 这两个药推荐服用周期有差异,对于阿司匹林来说,如果确实属于适应症人群,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应该长期服用;而丹参滴丸中的冰片、丹参都是凉性的,一般不建议长期服用,可以服用3个月后,停用一段时间,再继续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3. 服用药物都要注意用药风险,阿司匹林主要的风险还是出血的风险,这个风险,应该在服药前就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对于确需服用的情况,在服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监测,需要服药保护胃黏膜,也要服药保护;丹参滴丸的主要风险,就是引起胃寒的问题,对于有本身就有胃寒问题的朋友,就更要注意慎用 来源:头条号李药师谈健康
目前,为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上有许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但是,一项涉及6.8万名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超过1/10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方法不恰当。 01 阿司匹林药效,男女有别 阿司匹林药效,男女有别:能够帮助女性预防卒中,帮助男人保护心脏。 阿司匹林具有降低男性心脏病和卒中发生的双重效果,但对45岁~65岁的中年女性而言,阿司匹林能帮助女性预防卒中,却不能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只有那些超过65岁的女性,阿司匹林才有明显的双重预防效果。服用后发生卒中和心脏病的风险可分别降低30%和34%。绝经期前,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女性,无需服用阿司匹林。 02 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尽快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可使患者死亡风险减少23%;如果能与早期溶栓药合用,可使死亡率下降40%~50%。病情稳定后,患者应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毫克。 65岁以下的心房颤动患者: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了预防卒中,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每日300毫克。 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上述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者,阿司匹林的有效性不如新型口服抗凝药,并且可导致较多的出血副作用。 03 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时机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出血。对于有活动性溃疡病的患者,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消化道出血。 高血压患者应在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下降至140/90 mmHg以下时,再开始使用阿司匹林。否则,如果血压未得到控制时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04 肠溶片是餐前还是餐后服用 肠溶阿司匹林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顺利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如在餐中或餐后服,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阿司匹林药物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在空腹服用,但是前提条件是选用肠包衣好的肠溶阿司匹林片。 05 阿司匹林是早晨还是晚上服 有人讲,夜间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应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又有人说,清晨是心肌梗死或脑卒中高发时段,阿司匹林应清晨服。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没有科学根据。 阿司匹林对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性的。虽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只有15~20分钟,但其抗血小板作用却可以持续7~10天(即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此角度来讲,每天任何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如果夜间血压高,难以控制,需用多种降血压药物时,可将其中一种降压药物放在睡前服,并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降血压的作用。 06 时刻牢记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 低剂量阿司匹林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肠道出血)等。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这些应引起广泛地重视。 阿司匹林服药后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3个月时达高峰。应提醒患者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一旦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或血红蛋白降低应立即停药。 另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07 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是指一部分一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发生了卒中或心肌梗死。这种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兴趣。但至今很难界定哪个患者的确存在“抵抗”。 不少学者认为,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抵抗”,不如称之为“无效”。不可因为这一不能明确界定的现象导致需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高危患者对使用阿司匹林产生怀疑和用药的延迟。 德国一位药理学专家说过,一个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如果因为担心“阿司匹林抵抗”而拒绝服用阿司匹林,那才是最明确的“阿司匹林抵抗”。 来源 :药评中心
据路透社健康信息报道,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观察到,单纯的导管原位癌(DCIS)行乳房肿瘤切除术后不做放疗,在局部复发的病例中没有获得提高乳腺保存的机会。与之相反,Eileen Rakovitch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在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在乳房肿瘤切除术后,大多数局部复发都是通过挽救性乳房切除术来治疗的。 “众所周知,为DCIS进行保乳手术(BCS)后,增加放疗可以降低个体患局部复发的风险。”来自多伦多大学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和桑尼布鲁克健康科学中心的Rakovitch医生指出。她解释说,赞成省略放疗的一种说法是说那些继续发展的乳腺癌复发病灶,能够采用进一步保存乳腺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会最大程度减少接受放疗的病人数量,达到保存双侧乳腺的高比例。 “双侧乳腺保存是患有DCIS女性生活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然而,关于局部复发的管理数据却很少,特别是那些相对于乳房切除术,实际上接受了乳房保留手术而经历局部复发的患者更是如此,与省略放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双侧乳房长期保存率更高。”Rakovitch医生补充说。 为了进行调查,研究人员分析了安大略省3303名患有DCIS的女性,关于局部复发的治疗和乳腺的长期保存率。有一半的人单独进行了保乳术(BCS);一半的人接受了保乳术加辅助性放疗(RT)。 根据2017年8月3日的《乳腺》在线报告,仅用BCS治疗的女性比接受BCS加RT治疗的女性更有可能出现局部复发(20.8%对比15.5%;P < 0.001)。乳房切除术用于治疗57.4%单独BCS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和67.6%接受BCS加RT后局部复发的患者,相比那些单独BCS治疗的患者,接受前期BCS加上RT的患者有较高的双侧乳房10保存率(87.3%对比82.7%;P = 0.0096)。 “我们发现,人们普遍相信,大多数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都应该接受挽救性乳房切除术,不管她们最初是否接受过放疗。单纯DCIS保乳术后省略放射治疗,并没有带来更大的长期保存乳腺的机会。”Rakovitch医生说,“事实上,我们发现接受放射治疗的女性,尽管有较高的风险因素,但在治疗方面的复发风险较低,而且与单独BCS治疗的女性相比,10年内有更大的可能性维持双侧乳房保存。” “我们的发现提示,”Rakovitch医生说,“病人的选择偏好在局部复发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乳房保存更大可能性的争论,不应该成为决定保乳术后省略放疗的一部分理由。”张医生评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治疗原则和特点在中国和欧美有些不同,欧美的女性确诊为DCIS后,出于乳腺外观的需求,更倾向于选择保乳术。而保乳术后是否辅助放疗一直存有争议,虽然已经有多项研究证据提示保乳术加术后放疗的局部复发率比单纯保乳术低,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很多患者对术后放疗依然有顾虑而不愿选择。那临床医师有没有可以预估保乳术后复发风险的指标呢?目前只有美国提出的VNPI指数可以借鉴,但是这个依据肿瘤大小、年龄、手术切缘和肿瘤细胞核分级制定的指数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缺乏前瞻性研究的证据,VNPI低危组是否可以省略放疗存在争议。这篇报道里的回顾性研究就是针对双侧乳房长期保存率的关注点,来探讨辅助放疗的意义,建议不要省略辅助放疗。目前中国的DCIS女性患者选择保乳术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相比于欧美仍然很低,选择全乳切除术的比例较高,即便选择保乳术的患者,基本都要做术后辅助放疗。所以中国的DCIS患者的治疗后局部复发率低于10%,这得益于国人对肿瘤复发危害的高度重视。当然,希望未来能找到适用临床选择的复发风险预估指标,进一步准确选择省略术后放疗的患者群,满足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求。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痔疮又可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一、内痔 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块,称为内痔。又称“里痔”。内痔是肛管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其临床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多发生于成年人,婴幼儿罕见。 1.临床表现 ⑴症状 ①便血 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排便时出现手纸染血,甚者可出现点滴状出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颜色鲜红,多无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常因饮酒、疲劳、便秘、腹泻等诱因使症状加重。 ②脱出 随着病程延长,痔核会逐步增大,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脱出物颜色鲜红或灰白,若不及时回纳,局部肿胀可加剧。 ③肛周潮湿、瘙痒 痔核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溢于肛门外,故自感肛门潮湿;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易引起肛周湿疹,瘙痒不适。 ④疼痛 脱出的内痔发生嵌顿,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糜烂坏死,可有剧烈疼痛。 ⑤便秘 常因恐惧出血,人为地控制排便,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或造成习惯性便秘;长期便秘或粪便干燥,容易擦伤痔核表面黏膜,引发内痔出血,二者互为因果,导致病情加重。 如出现长时间、大量的出血,又未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引起失血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肛门内痔核脱出,如不能及时自行或手法复位,易导致脱出物肿胀、疼痛加剧,发生嵌顿,甚则血栓形成或水肿,经常磨擦刺激,可引起局部破损、糜烂、渗出味臭等。 2.内痔的分期 根据200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组《痔诊治暂行标准》将本病分为四期。 I度内痔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无内痔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度内痔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伴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 Ⅲ度内痔 便时带血,滴血,伴内痔脱出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脱出,须用手回纳。 Ⅳ度内痔 内痔脱出不能回纳,内痔可伴发绞窄、嵌顿。 二、外痔 外痔是指发生于肛管齿线之下,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破裂或反复炎症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临床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由于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及其过程不同,可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 1.炎性外痔 多见肛缘皮肤破损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 2.血栓外痔 好发于肛缘外截石位3、9点,以中年男性居多。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逐渐变硬,活动性好,可移动,分界清晰,触痛明显。 3.静脉曲张性外痔 排便时或久蹲,肛缘皮下有柔软青紫色团块隆起,可伴有坠胀感,团块物按压后可消失。 4.结缔组织性外痔 肛门边缘处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无疼痛,不出血,仅觉肛门有异物感,偶有染毒而肿胀时,才觉疼痛,肿胀消失后,赘皮依然存在。 三、“内忧外患”的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生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位处,以11点处更为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为在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无明显分界,临床上见到的以混合痔为主。
宝妈问:崔医生您好,我家宝宝今天已经30天了纯母乳喂养,大便一直稀,有水也有些粘稠的,最近这两天发现宝宝还会拉泡泡,放屁还会带出便水,黄色的,放屁声音也很大,每次拉粑粑宝宝都会闹,拉完之后就不闹了。我想请教一下崔医生,宝宝这种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拉泡泡就是乳糖不耐受?做哪种检测可以确定是不是乳糖不耐受?若是吃乳糖酶是吃哪一种呢?孩子出现乳糖不耐受大人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期待您的回复。 崔大夫解答:母乳富含低聚糖,一种可溶性纤维素,为肠道正常菌群,特别是双岐杆菌的食物,但可至大便偏稀,所以母乳喂养儿大便多偏稀。只要婴儿生长正常不要担忧大便性状。生后2-3周至4-6个月是肠绞痛高发时间,会出现胀气,排便费劲,大便带气泡,阵发/定时哭闹,但体重增长正常,属良性发育问题。 乳糖不耐受会出现稀水便和排气过多,多继发于肠道损伤后,如轮状病毒胃肠炎;肠道过敏等。外源性乳糖酶或无乳糖配方有暂时效果。继发乳糖不耐受会于原发疾病好转后几周逐渐痊愈。但是对小婴儿来说,肠绞痛常见,与肠道发育不成熟有关,也会出现以胀气为主的现象,西甲硅油会有明显效果。 腹泻期间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可通过尿液检查,也可通过服用外源性乳糖酶诊断性治疗。服用乳糖酶,若有效即可诊断,并坚持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服用乳糖酶1-2周;原发性乳糖不耐受需服时间较长,临床中少见。注意:1、发现有乳糖不耐受并不意味是原发性;2、选用不含牛奶成分的乳糖酶。
为什么小宝宝总是喜欢摸耳朵、揪耳朵、抠耳朵、甚至打耳朵? 作者:陶礼华 主任医师 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 来源:湖南省儿童医院 1.是否患有中耳炎 一些病毒与细菌常常隐藏在我们的体内或体表,当宝宝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它们会进入中耳引起感染。这时耳朵难受不舒服,宝宝就会揪耳朵打耳朵。 为什么宝宝容易患中耳炎呢? 它与孩子耳部的解剖生理密切相关。我们的身体里有一根细细的小管连接耳朵与鼻咽部,叫做“咽鼓管”,婴幼儿时期,咽鼓管的发育不完善,形状又短又直,管腔相对较宽,咽鼓管的一端即鼻咽部开口处就几乎与鼻底相平,由于咽鼓管的这一特点,鼻咽部的细菌、病毒及痰液等很容易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特别是婴儿呼吸道感染,更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中耳炎发病率较高,许多宝宝都有过中耳炎的经历,当宝宝抠耳朵时首先要排查中耳炎。 2.耳道里是否有“耵聍” 有些时候宝宝喜欢抠耳朵,可能是耵聍晃动引起嗡嗡的响声、或者耵聍堵塞后产生耳闷、听力异常等现象。 “耵聍”是怎样炼成的? 耵聍俗称耳屎,每个宝宝耳朵里或多或少都有耳屎,它是由耳道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东西,大多数呈薄片状,少数如粘稠的油脂,俗称“糖耳屎”。平时这些耵聍在耳道内,粘附外来灰尘,并滋润保护耳朵皮肤。正常情况下耵聍借打哈欠、吃东西等下颌运动自行排出。有些孩子可能出现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外耳道的现象,称耵聍栓塞,俗称“铁耳屎”。 发现耳屎堵塞孩子耳朵怎么办? 当宝宝常常揪耳朵时,家长可用小电筒观察是否有耳屎阻塞。若流出来的糖耳屎,用棉棒轻轻擦干净就行了,薄片状的耳垢不必理它。用棉签掏耳朵,很容易将耳屎推到里面去,甚至还可能伤害鼓膜。铁耳屎还是找医生帮忙取为好,一般需要软化的滴耳液和专用的工具,耳屎取出问题就解决了,不需要使用药物。 3.是否过敏引起了湿疹 宝宝的皮肤娇嫩,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很弱。若宝宝经常揪耳朵,妈妈要看看宝宝是不是有这些情况:耳朵皮肤稍稍发红,部分地方有潮湿感,有些还黏黏糊糊的,一些宝宝的耳朵孔里可能有淡黄色液体流出,估计孩子是皮肤过敏患湿疹了。皮肤一般痒感明显,因此小儿会搔抓耳部,有些宝宝的湿疹会扩展到脸颊部、头皮及驱干皮肤,影响睡眠和食欲。 耳朵长湿疹怎么护理? 建议妈妈给宝宝买棉质衣服,它刺激小,吸汗能力强,适合宝宝娇嫩的肌肤。过敏体质的宝宝食物应清淡而富有营养,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注意保持房间的清洁,房间角落、床下这些容易积灰尘的地方要打扫干净。带宝宝出门玩时,尽量远离花丛,少接触猫咪、狗狗等小动物。 4.异物进入引起不适 有时候宝宝喜欢揪耳朵,可能宝宝是吐奶后的奶渍、哭闹后的泪水、洗澡洗头的水流入耳道内;有时候宝宝出牙会有耳朵的轻度不适感;有时候可能是好动的宝宝对自己身体的探索与体验;个别情况是小昆虫飞到耳朵里等等。 如何缓解宝宝耳朵的不适感? 对因处理 中耳炎: 尽快到医院看医生,早期用药,消炎止痛,耳朵不舒服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耵聍: 前面我们说过了耳垢的形成,一般而言不必理它,多数会自己出来的,只有“铁耳屎”要滴入软化液,使用专用的工具把耳垢取出来,揪耳朵的问题就解决了。 耳朵痒: 过敏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日常使用中性皮肤清洁品,经常使用婴儿适合的保湿润肤液,减轻皮肤痒等不适感。如皮肤过敏引起了湿疹,及时抹擦宝宝湿疹膏即可。 预防做好日常护理 1、衣着宽松,以棉质品为好。平常避免头部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天气热或活动后,孩子头部容易流汗,及时抹干汗水,避免汗渍刺激耳朵皮肤。 2、平衡饮食:选择孩子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应逐渐增加品种,先试一种,待3-5日婴儿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量由少到多,由淡到浓。过敏体质宝宝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3、勤洗澡、剪指甲: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宝宝皮肤皱褶处如耳根部、颈脖、腋窝、腿根部容易积垢,洗澡不仅清洁皮肤,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宝宝的环境适应能力。剪短指甲可避免宝宝搔抓皮肤导致感染。
大便带鲜血是痔疮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不能一见便血就以为是痔疮出血,因为许多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便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如消化道疾病中上消化道的溃疡及癌症,下消化道的小肠疾病,急性坏死性小肠、伪膜性肠炎、大肠疾病则更多。如大肠癌、溃疡性大肠炎、大肠憩室炎、直肠息肉、肠套叠、克隆氏病等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的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等等。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内痔与肛裂是导致大便带鲜血的最常见疾病,其他会引起大量便血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血液系统疾病等相对较少见而容易鉴别,因此患有痔疮的人通常会认为大便带鲜血就是痔疮,并习惯于此类的出血而不予处理。然而大便出血经常有隐藏更重大疾病的情况,诸如可怕而又常见的大肠癌。而随着社会人口的高龄化,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逐渐西化,环境的进一步污染。患有此类疾病的人愈来愈多。故特别应该加以注意。因此,遇有大便出血的情况时,不要自我断定就是有痔疮所致,而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对症下药",否则,用错药还算小事,贻误病情后果就难以想像了。 对于便血,儿童与成人所患疾病有很大不同的。儿童便血基本上都是良性疾患,成人大便带鲜血,不痛的话,最常见的就是内痔出血,带一定要认识到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癌也是常见的引起无痛性便血的疾病,尤其是直肠癌,更有年轻化,发病率不断增高化趋势,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直肠癌的误诊率很高,大多就是因为有些临床医生和患者都重视不够的结果。成人便血如合并有疼痛,最常见的是肛裂,另外肛隐窝炎也会引起少量便血伴疼痛,不过肛隐窝炎还同时会有其他症状如排便不尽、灼热、坠胀、黏液和总有便意感,而且对抗生素敏感。 在门诊时经常遇到两种就诊病人,一种是一 见便血就心情紧张,思想恐惧,担心的不得了。而另一种则认为便血是“小病”不予理睬,结果耽误了病情,这都不是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长期便血较多会导致慢性贫血,主要见于那些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的病人,这种出血通过手术即可治愈,最好不要拖延。因为我们临床上见到好多病人最后都是通过手术治疗,并且输血来纠正贫血的。 需要做的检查就是门诊常规的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如果肛门镜检查无法确诊的话,建议做电子结肠镜检查等,上消化道出血还需要做胃镜检查等,另外还有CT、胶囊内镜检查等等。门诊上每年都能遇到因为害羞检查,一直延误病情导致最终变成肿瘤晚期的患者。 治疗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处理,便血较多的痔疮和肛裂出血建议手术治疗。如果便血不多的内痔出血可以肛门塞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口服槐角丸效果较好。结肠息肉和肿瘤等都要尽早处理,能手术的尽快手术。肠道炎症需要药物灌肠或者内服药物治疗。如果因便血导致重度慢性贫血者,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输血治疗,因为单纯靠饮食营养是补不回来的。所以说有问题要早发现早治疗,初期很简单的病情可能需要一盒药物就可以治愈,到最后拖延成需要输血手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肛肠病防治交流。 我们会定期发布肛肠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希望对您和家人的健康有帮助。 有疑问请留言,欢迎批评指正。
初期肛裂用药及改善便秘往往可以自愈。用药可以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太宁膏)或者湿润烧伤膏等,便秘可以通过饮食,多喝水,运动,顺时针按摩腹部,再有可以用药物乳果糖,麻仁润肠丸等。如果大便非常干燥难解,不用太用力解以防再次撑破肛门,可以用开塞露肛注辅助通便。 再有养成每天排便至少一次习惯,便后及晚上睡觉前温水清洗肛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