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被误诊的腰痛——骶髂关节炎13岁的小宇,是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1个月前下楼梯时不慎摔倒,当时没有太在意,但1天后出现腰骶部疼痛难忍,不敢行走等症状。小宇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给予膏药贴敷、口服镇痛药物治疗。然而,经过一周的治疗,小宇的病情非但没有明显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最近两周已无法行走,每天上课时只能由父亲将其背进教室。初三学业紧张,心急如焚的父亲四处打听,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淄博三院疼痛科治疗腰腿疼有独到之处,于是带着孩子来到我院疼痛科门诊,门诊医生仔细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骶髂关节扭伤,骶髂关节炎”。第二天,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已归,无明显治疗禁忌,疼痛科医生给小宇进行了双侧骶髂关节注射及内热针治疗,治疗结束后,小宇说疼痛几乎减少了70%,并且能在医生的搀扶下走路了,小宇和父亲满脸笑容,对治疗效果连连称赞,说终于看对了地方。骶髂关节炎是产生腰痛的原因之一,约占腰痛来源的5-10%。骶髂关节炎是骶髂关节出现炎性反应,骶髂关节扭伤及错位的患者往往伴有骶髂关节炎,也可以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骶髂关节炎。长时间不良姿势引起骨盆旋移的腰痛患者也常常伴有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顾名思义就是连接骶骨和髂骨之间的关节,是骨盆环三个关节中的主要部分,是脊柱与下肢间联系的枢纽,该关节活动度小,但其承受上半身的全部重量,为力量的缓冲带。久坐、习惯跷二郎腿、运动量少和肥胖的人群发病率较高。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相类似,因此一些腰痛患者经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 ,这样导致腰痛看了多年也一直不见好转。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表现:1、疼痛: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可因疼痛而受限。2、晨僵和粘着感: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时间比较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粘着感指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活动时感到僵硬,如粘住一般,稍活动即可缓解。3、其他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挛曲、不稳定、休息痛、负重时疼痛加重。由于关节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痉挛和收缩、关节囊收缩以及骨刺等引起机械性闭锁,可发生功能障碍。骶髂关节炎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保护关节功能,以防残废。目前我院疼痛科开展骶髂关节阻滞治疗,穿刺到位可行消炎镇痛液注射、射频、内热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治愈率高达90%以上。淄博三院疼痛科的医生指出如果出现腰痛等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张女士今年62岁,二十天前晚上散步时不慎扭伤右膝关节,第二天晨起感觉膝部行走时不受控制,走路打软腿,当时也没在意,贴了膏药,不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逐渐加重,上楼梯时用不上劲,下楼梯容易摔倒。每到夜间彻夜难眠,患者迫切希望摆脱病痛折磨。经四处打听,得知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修复膝关节损伤韧带有独到之处,遂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医院就诊。在疼痛康复科门诊医生给予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性损伤(未全部断裂)。住院后疼痛康复科医生经过讨论,决定在超声引导下行PRP(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治疗。第二天,在疼痛康复科治疗室内,超声科医生通过超声探头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平台髁间棘附着处信号不均匀,与核磁共振片子对照,明确了张女士交叉韧带损伤点就在此处,并且准确标记出了距离皮肤垂直距离。疼痛康复科医生用穿刺针直接穿刺至韧带损伤处,将已经准备好的PRP5ml注入到交叉韧带内,整个治疗过程在30分钟内结束。卧床5天后,张女士起床走路明显感觉到自己膝盖稳定了许多,疼痛感减轻了一大半。间隔10天后又为张女士进行了第二次治疗,出院回家休养。20天后张女士自己走着来院复查,她满脸笑容,连连称赞这种疗法神奇,说久违的“健步如飞”又回来了,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了。PRP(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自体血多次离心、活化提取而成的,经权威检测其内血小板浓度高于正常3-6倍,并含有大量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等物质。高浓度的生长因子有促进伤口、组织愈合及细胞再生的功能,因此PRP也被称为自体“干细胞”。早期应用PRP治疗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发现,在应用PRP后,治疗受试者总治疗时间从预期的35-49天减少到21天。在交叉韧带重建过程中,PRP在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内聚集并脱颗粒,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其中生长因子能刺激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功能,促进胶原蛋白形成和增强伤口的拉伸强度,可以使损伤的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强度更高,因此PRP可促进交叉韧带损伤后快速修复。在以往治疗过程中术者多根据解剖结构和穿刺手感去定位损伤部位,不可避免存在人为偏差。通过和超声科医生反复交流,超声定位引导可以让治疗部位变得更加精准,超声监测下损伤部位及距离皮肤距离一目了然,使穿刺变得特别简单、准确,每一步操作都清晰明了,使得PRP直达损伤韧带,修复效果显著提升。张女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短短一个月内疼痛康复科联合超声科为九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了精准PRP治疗,都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
苏大叔,一位脉管炎患者,入院时右下肢皮肤大面积紫黑色素沉着,经过三次PRP治疗后,右下肢皮肤颜色逐渐变浅。 相关链接:正常人全血的血小板PLT浓度一般为(100~300)×10^9个/L。通过特殊的离心技术将定量的全血分离,分离后的血小板PLT浓度提高到全血浓度的3倍以上的血浆,就叫“富血小板血浆”也简称为PRP。通过采集自身的静脉血液,经过离心分离技术,分离出高浓度的PRP,把PRP注射到皮下真皮深层。由于血小板里面富含6种生长因子血小板的生长因子分类①,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可以刺激胶原再生。②,EGF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修复上皮细胞,促进表皮再生。③,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④,FGF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激发活细胞,促进组织修复。⑤,TGF-B转化生长因子:可以调节细胞组织生长。⑥,SDFI-alph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刺激免疫反应。浓缩的富血小板血浆,主要具有促进细胞再生与修复的功能。 这种再生技术还适合中轻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袖损伤、肩撞击症、肩周炎、网球肘、跟痛症、早期股骨头坏死、关节劳损、肌腱韧带软骨损伤及其它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咨询微信:jjyytwys
1839年,德国化学家Schonbein(1799~1868)在巴塞尔发表“电解水过程中阳极的气味”,将这种刺激性的气体命名为臭氧(Ozone)。1857年,Von Siemens发明了第一台臭氧发生器。直到1988年,意大利医生Verga开始应用臭氧注入腰大肌及椎旁间隙治疗腰腿痛。1998年,Muto等报道将臭氧注入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为78%。1994~2000年,Albertini报告6665例多中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结果,优良率80.9%。臭氧的理化性质及治疗原理1、理化性质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有浓烈特殊臭味的气体,极不稳定,在空气和人体组织中易分解为O2+ O-。与氧气相比,臭氧具有比重大、有味、有色、易溶于水、易分解等特点,常温下半衰期约20min。由于O-原子非常活跃,因而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该作用在瞬间完成,无长期残留。2、治疗原理(1)氧化髓核内蛋白多糖:髓核内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多糖带有负电荷,可吸引正电荷至髓核基质内,即具有固定电荷密度的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髓核基质内离子的分布,使髓核基质产生高渗透压,是髓核含水量高达85%的主要原因。臭氧注入椎间盘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髓核细胞膜和细胞内结构破坏,造成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下降或丧失,使髓核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份丢失,髓核体积缩小。因此,有人将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方法称为臭氧消融术(ozone chemonucleolysis)。(2)抗炎作用: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压迫硬脊膜、神经根及周围静脉,引起回流障碍,出现渗出和组织水肿。纤维环断裂后释放的糖蛋白和β蛋白等作为抗原物质,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无菌性炎症。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回流,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3)镇痛作用: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神经根,刺激椎间小关节突、邻近韧带和椎间盘表面存在的神经末梢释放致痛物质(如P物质、磷脂酶A2等)产生疼痛。臭氧注射后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捎,并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从而达到镇痛作用,这是臭氧治疗软组织痛的依据。臭氧在临床中的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何晓峰等动物实验显示27.5ug/ml以上的O3-O2混合气体引起髓核组织的间质性水肿,细胞胞浆的嗜酸性变和细胞核的皱缩,出现髓核细胞退行变,髓核体积缩小。在术后第5周时,髓核内细胞结构消失,髓核基质被纤维连接组织替代,此时取得最好疗效。臭氧浓度在30-60ug/ml时髓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达到70ug/ml时则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性改变而不宜采用。 2000年南方医院何晓峰教授将该技术引入国内,至2004年6月共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0例,有效率75.9%。目前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疾患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全国各地医院正在广泛开展,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是目前最安全的介入治疗,国内外资料记载人类应用臭氧多年以来尚未发现致残和死亡报道。另外臭氧本身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具有创伤小、零感染、费用省、安全系数高的优点,除此之外,臭氧还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引起的滑膜炎、关节积液、关节僵硬疼痛、粘连性的肩周炎、软组织肌纤维炎、糖尿病皮肤溃疡等。自2007年淄博三院疼痛科和影像科合作由北京301医院引进臭氧治疗技术开展至今共治疗各类疼痛病人超过2400余人次,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600余例,颈椎病22例,膝关节炎超过1200余人次,背部软组织疼痛病800余人次,肩周炎200余人次,治疗有效率在92%以上。臭氧治疗后的康复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术后失败综合症(FBSS)患者,术后卧床1天,下床后活动应循序渐进,注意应用颈领或腰围保护。1个月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颈椎或腰椎剧烈运动;术后2~3个月,逐渐锻炼颈、腰部肌肉,逐渐增加脊柱的活动度;3个月后,达臭氧治疗最佳恢复状态,疗效优、良者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疗效欠佳者回医院复查。骨性关节炎引起的滑膜炎、关节积液、关节僵硬疼痛、粘连性的肩周炎、软组织肌纤维炎的治疗后注意局部保暖,避免治疗部位过度活动和劳累,加强局部肌肉韧带的功能锻炼。展望医用臭氧用于疼痛病临床治疗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逐步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随着医患双方的认同度增高,臭氧注射这一绿色疗法必将为更多的疼痛病患者解除痛苦。疼痛科 靖刚 周蕾 李娜20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