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最关键的是防止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防止新的动脉斑块形成或加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体重、年龄(年龄>55岁)、缺乏体力活动、遗传因素等,除了年龄与遗传因素外,其他因素其实均可控制或避免。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一、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日常生活方面注意:1、戒烟、限酒2、调整血脂水平:目标值:LD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TC(血清总胆固醇)<4.1mmol/L,TG(甘油三酯)<1.7mmol/L。3、控制体重:目标值:体重(kg)/身高(m)2<254、适当体力活动: 坚持每周3-4次体力活动,每次20-30分钟,运动强度应适当,以不引起不适为原则。二、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药物方面注意:1、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抗血小板用。原则上终生服用,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部 不适、返酸、黑便等,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2、氯吡格雷:75mg/天,抗血小板用。至少服药一年,停药应该减量后停掉,不应突然停药。服药后一个月应注意复查一次血常规。如有出血不止(如刷牙时牙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3、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为调脂药物。因可稳定血管内皮细胞,防止粥样斑块进展 或减轻斑块狭窄程度,应长期服用。但因该药有肝功能损害及肌肉溶解等副作用,应定期(开始一般1次/月,稳定后可半年一次)查肝功能、心肌酶谱、血脂。若肝功能不正常,应请消化科医师诊疗,及时加用保肝药。血脂较低时应减量使用他汀类药物。心肌酶谱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4、硝酸酯类药物:副作用很小,长期可服用,但获益不大。三、心脏支架手术后保健小结: 饮食是基石,尤其要注意。体重是标尺,一定不能增。 运动应适当,坚持成习惯。心情更重要,理智待病痛。 药物需坚持,留心副作用。胸憋应就医,做份心电图。工作与休息,平衡巧掌握。身心和自然,和谐方健康。
射频消融治疗房颤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推荐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导管消融可用于预防房颤的复发(IIa类)。2006年,《中国房颤治疗目前的认识与建议》也推荐对于发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75岁,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左房直径<50mm),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目前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可达80%-90%,且入选病例多数为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故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实际有效性应该远大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约40%)。对于经验丰富的电生理中心,持续性房颤、合并心房扩大、心力衰竭以及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导管消融同样有效。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可行性毋庸置疑,对于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完成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手术时间在2小时左右,与房室结改良或右侧旁路的射频消融时间相当,对慢性房颤,消融时间也不超过4-5小时,而且,房颤所特有的手术并发症如肺静脉狭窄、脑卒中、左房食道瘘等的发生率<1%,只要在术前充分准备,了解左房及肺静脉的解剖,术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房颤导管消融也是安全的。另一常见的情况是房颤消融术后发生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在1.2%-21%(平均8%),多数见于消融后数日至数周内。环肺静脉消融线上存在传导缝隙(gap),是其发生的最主要的机制。其它的机制包括心房内大折返性房速(折返径路大多与二尖瓣峡部和/或环同侧肺静脉前庭消融线之间的左房后壁有关)以及局灶性房速。房颤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部分房速可在术后2~5个月内自行消失,可能与消融线处组织纤维化和传导缝隙逐渐消失有关。
亲爱的患者朋友,你们好!医学上讲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为了给我的患者朋友们,提供一个可信赖、方便快捷的健康咨询保障,也为了能够避免患者朋友们因为请假难、挂号难、时间少等因素导致病情一拖再拖。我开通了好大夫网站很多服务,有需要的患者可以申请使用,我每天也会抽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在网上回复你们,因为平常工作比较繁忙,有时候回复不及时也请多多谅解。另外,我如果有临时出差开会停诊,也会在此发通知,请您留意,避免远道而来扑个空。如果您还没有微信扫二维码,请扫码关注找我进行报到,填写信息即可报到成功,后期方便沟通;微信扫描二维码后有4种方式便于病情的恢复:一、治疗中有任何问题,可以网上向我咨询:网上咨询流程如下(有两种方式):1.打开微信----点击下方“通讯录”---公众号----好大夫----点击左下角“我的医生”找到我----点击“发信息”:文字向我咨询;点击“打电话”:电话向我咨询;操作如下:2.下载好大夫软件到手机,在首页搜索我的名字“秦纲”----点击我的头像----点击“在线看病”----点击在线问诊“更多”—选择咨询方式即可;二、如果您不方便到门诊复诊的话,我也开通了好大夫在线看病的功能,您可以申请在网上看病;患者网上看病流程如下(有两种方式):1.打开微信----点击下方“通讯录”---找到“好大夫”--点击左下角“我的医生”找到我---点击“发信息”----点击“申请处方”----选择“图文问诊或电话问诊”----点击“立即就诊” ----填写病情信息----提交订单即可;2.下载好大夫软件到手机,在首页搜索我的名字“秦纲”----点击“我的头像”----点击“在线看病”----选择“图文问诊或电话问诊”----点击“立即就诊”----填写病情信息——提交订单;三、接收通知,避免复诊时远道而来扑个空;认真看我发的患教通知或者患教文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我会在我的个人网站里不定期的更新一些有关疾病专业知识的科普文章,大家可以针对各自的情况做阅览,如果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沟通的,随时在网站上留言即可,我不忙的时候会及时回复你们;四、家庭医生服务:需要长期复诊看病的老患者可申请此服务,可以长期与我保持联系,我会在休息时尽快答复;如果你距离比较远,来回医院不方便,如果您对我过去的诊治和服务还算满意和信任,并且想继续选择我作为您的首选医生,进行日常病情的了解或康复治疗跟进,您可在我的个人主页选择申请家庭医生服务,申请我的家庭医生流程如下(两种方式):1.微信:点击公众号—搜好大夫—点击我的医生—点击“发消息”—选择家庭医生即可;2.好大夫在线APP:搜索我的名字—点击医生—点击“请他做我的家庭医生”即可;在很多情况下,门诊看病时间只不过几分钟,但挂号、候诊去医院的往返时间,可能会耽误一个上午或整天时间。外地患者就更不用说了,考虑长途旅费、住宿费,至少需要几百元至上千元。尤其对于复诊患者,能够减少交通和时间成本,希望我的这些服务给您带来更多的便利。当然,如您不习惯这种方式,可照常门诊找我就诊,祝您早日康复!如果对于网站使用遇到问题可以联系网站客服人员,谢谢!
最近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随访,为方便大家,特将注意事项发给患友们: 支架术后患友:需要在出院后1月、3月、1年做三次随访。以后每年1次。第1次一般查肝功能,心肌酶,血脂,心电图,和大夫汇报血压情况,然后周四下午见病人门诊挂号调药。如果合并有糖尿病,还要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3月时心梗病人做心脏彩超,其他检查根据第|次随访定。1年时也基本按第二次时情况定。 造影未放支架患友:如果出院时排除冠心病,且不服药则不需随访。如果出院时安排服药,至少在出院1月时随访1次,随访项目包括血压情况,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随访时间为周四下午。随访时根据情况看用不用再随访。 如患友想联系大夫,可通过好大夫网,一般一至两天回复。 最后,祝大家健康、快乐!
最近在导管室做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感觉20来岁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中多数生活不规律,熬夜,肥胖,不运动,少吃菜水果。 所以提醒年轻人,不要沉迷于手机游戏,多运动,保持适当体重,规律生活,让自己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肱动脉穿刺及注意事项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秦纲一、穿刺方法1.穿刺定位⑴肱动脉在肘窝正中稍下方即肘横纹下约1 cm处分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走行于肱二头肌腱的浅面肘横纹下约1 cm处为肱骨内侧肌筋膜室远端。肱动脉穿刺点为肘横纹下0.5-1cm处,即肱动脉在肘部分叉前搏动最强处。文献报道此点穿刺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⑵上臂内侧下1/3,肱二头肌内侧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即肘横纹稍上方约2横指,此处动脉最表浅,前面只有筋膜和皮肤,穿刺容易成功。肱动脉穿刺点为肘横纹上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即间接测血压听诊器安放处。有报道认为此点穿刺成功率高。⑶超声定位肱动脉肘部分叉前。2.穿刺方法上肢平放伸直稍外展,掌心向上,肘下垫一辅料卷,找到穿刺点。避开浅静脉,避开正中神经,左手固定好动脉,尽量选择细、软穿刺导管,常用桡动脉穿刺针30-45°角沿肱动脉走向向近段方向,采用肱动脉单壁穿刺法刺入,针尾喷血流畅时置管。遇有阻力不要强行置管。遇有手指发麻时停止穿刺,退针。特别肥胖者不宜肱动脉穿刺。本人实施成人肱动脉穿刺行肾动脉照影及冠状动脉造影20余例,选择肘横纹上肱动脉搏动明显处穿刺,均行单壁穿刺,未发生穿刺并发症。3.拔管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采用本导管室自创方法止血,弹力绷带加绷带压迫止血,效果可。二、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应多饮水防止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观察手术手臂及手指有无颜色改变,感觉运动是否正常,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渗出、出血。
室性早搏在各种心律失常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都可以发生。也就是说健康人也可以出现室早,因此对于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发现室早不要过于紧张。对于偶发低危室早一般不需要担心,只有当早搏比较多时才要引起注意。偶发室性早搏属于良性室早,多由情绪激动、休息不好、过于劳累或烟酒咖啡等引起,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这种室性早搏一般在上述诱因去除之后即可消失,对身体也没有不良影响。那么是不是室早就不需要治疗了呢?以前的观点认为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果出现室早是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如心肌病、冠心病等引起的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本身并不会造成死亡。它的危害多为室早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因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等患者,出现室性早搏时需要谨慎注意,频发性室早有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导致心绞痛、心衰的可能。这种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需要针对诱发原因进行治疗。而既往的观点认为,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早是良性的,无需处理。正因为如此,临床医生往往对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早关注较多,而对健康人群所发生的频发室早的重视程度相对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早并非是完全良性的,也需要积极干预。因为,长期频发室早可能会引起心动过速心肌病,导致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常见的是心脏增大及射血分数降低。那有多少室早需要治疗呢?一般来说现在大家公认的是当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室早超过1万次的患者需要治疗。治疗的手段有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两种治疗方可能需要结合进行,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是因其他原因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服药的可以选择射频消融。对于特定部位的室早,射频消融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一般来说,对于射频消融治疗室早的有效率在80%以上,并且安全性很好、术后恢复快。那么射频消融是如何治疗室早呢?大多数室早是心脏中有异常的激动点,而这些异常激动点位于心室,射频消融就是通过射频能量使得局部小片心肌发生凝固性坏死,进而使得异常激动点不能再发放冲动。现在在三维标测的指导下室早的射频消融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利用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某一部位释放射频电流而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的凝固性坏死,从而破坏某些快速心律失常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基本设备是X光机、射频电流发生器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仪器。局麻下将3~4根电极导管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送入冠状静脉窦、高位右心房及希氏束、右心室等部位,刺激心房和心室诱发与临床一致的心动过速,定位心动过速起源点,然后将消融用的电极导管送达已定位的起源点并与体外的射频发生器相连。放电后重复电生理检查,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且临床随访无发作,则说明消融成功。目前用该技术可治疗的疾病包括:预激综合征和房室结双经路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和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动过速。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根治率可达90%以上,室性心动过速的治愈率约在50%左右。房性心动过速、房扑及房颤的射频消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正常节律发生了异常改变,而快于正常心率(60-100次/分)的心律失常则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上以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目眩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冷汗出、意识丧失、抽搐等表现。 目前,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之一。该手术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由于射频电流对心肌局部造成损伤非常局限,约3-4毫米直径范围及深度,不会影响周围正常心肌组织,故患者术中一般无明显不适。手术大多于1小时左右完成,患者一般两到三天即可出院。 一般来说,以下心律失常可用心导管射频消融来进行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慌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预激综合症 大部分平时普通心电图就可明确诊断,如伴有心慌或房颤则应行射频消融; 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 心慌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心慌时常伴有头昏,有时有晕厥; 心房纤颤包括阵发性和持续性,反复心慌,易产生血栓而使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加。目前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率没有其他类型心动过速成功率高,但仍是房颤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室性早搏 症状明显频发室性早搏,经药物控制不佳者。 将很细的导管从颈部、大腿根部放入血管内,到达心脏发病位置后,释放射频电流,从而一次性消除“病灶”。 这种方法不开刀,创伤小,成功率极高,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除成熟用于治疗房室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外,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出现它已经成为治疗房颤非常有效的方法。
起搏器,其实是指整个起搏系统。起搏系统由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及程控仪组成。其中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线植入人体。起搏器由安装在金属盒中的电路和电池组成。起搏器在需要的时候向心脏发出微小的电脉冲起搏电极导线由绝缘导线组成,负责向心脏传送微小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程控仪通常放在医院或诊所里。护士和医生可以通过程控仪这一特殊计算机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并在需要的时候调整起搏器的设置。起搏系统的这三个部分协同工作,以帮助改善心动过缓的症状。起搏系统能使心脏加快跳动,以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通过提高心率,心动过缓的症状通常都能得到缓解或消除,这意味着病人可以增强活力,减少气急的症状。一般地说,起搏治疗是针对心动过缓的一种治疗法,并不能根除心动过缓的病因。因此,起搏系统并不能防止其它的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等)或心衰等的发生。迄今为止,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手段。这一伟大的技术已使逾2百万人在过去的50年中受益。正是有了起搏器,患有心动过缓的病人可以期盼象正常人一样地生活。第一部分:起搏器起搏器是整个起搏系统的“动力”部分,它的电子部分可以决定何时发送微小的电能,即起搏脉冲。起搏器由钛金属外壳及内部的电路和电池组成。电池起搏电池提供起搏所需的能量(即微小电脉冲)。这种微小的、密封的锂电池通常能工作数年。当电池耗尽时,整个起搏器需要被更换。电路起搏器的电路就象一台微型计算机。电路将电池能量转换为病人感觉不到的微小电脉冲,电路控制电能释放的时间和数量。连接口该部分位于起搏器金属外壳的上端,为透明塑料件。连接口是起搏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的地方。历史回顾自1950年,世界首例起搏器植入以来,全球大约有2百万人已经从这一伟大的发明中受益,而从1985年起,大量的新技术为病人带来了莫大益处。例如,新技术能根据病人的活动状况(例如运动),自动对起搏器进行调节,以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极大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今天,通过运用微电子技术以及更光滑更轻质的金属,起搏器正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比以前更趋流线型。起搏器是多功能的,且能在随访的诊所或医生办公室里对其设置作出调整,以使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第二部分:起搏电极导线起搏电极导线是连接至起搏器的一段绝缘导线。为适应人体运动的弯曲和扭动,以及心脏本身的活动,起搏电极导线非常灵活。起搏电极导线主要有两项功能:1、传输由起搏器发送至心脏的微小电脉冲。2、将心脏的电活动传回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由四个部分组成:1、连接针脚:指电极导线插入起搏器连接口的部分2、电极导线体:指将电能从起搏器传至心脏的一段绝缘金属线。3、固定结构:电极导线头附近将电极导线固定于心脏肌肉的结构。4、电极导线头:至少有一个电极导线头位于电极导线的顶端。电极导线头将起搏器传来的电能传至心脏组织,同时将心脏电活动信息传回起搏器。起搏器放置于何处:心脏内还是心脏外?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电极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并被引导至右心房或右心室。这种电极导线称为“心内电极导线”或“经静脉电极导线”(因其通过静脉插入)。有时候电极导线附着于心脏外壁,这类电极导线称为“心外电极导线”。心外电极导线通常用于儿童,因为其身体还会生长。如果正好有另外的手术进行且此时心脏外壁容易放置电极导线的话,则也可能采用心外电极导线。电极导线附着在心脏组织上时的药物治疗。无论采用心外电极导线或心内电极导线,电极导线在心脏组织的附着处会产生炎症反应。就象您的皮肤在割破时会红肿,并且会结痂一样,当电极导线放置入心脏时,会发生同样的反应。通过在电极导线尖端处施以药物,美敦力“CapSure起搏电极导线”能减少这种炎症的发生。在电极导线尖端所涂的药物叫做类固醇的激素。其用量非常微小(少于1毫克)通常涂在电极导线尖端。当电极导线固定于心脏时,通过缓慢释放药物,可将电极导线端与心脏组织间的结痂可能性降至最低。通过减少结痂组织,起搏电极导线能更有效地工作。根据治疗需求,可能需要植入一根或几根电极导线。第三部分:程控仪程控仪是用于监测和调整美敦力起搏器的一种特殊计算机。在病人住院或随访期间,医生或护士将磁性棒(或程控电极导线)放置于起搏器上方,这样使得程控仪能够:从您的起搏器接收信息。从起搏器收集的信息可显示您的起搏器和您的心脏是如何工作的。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是否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将指令传送至起搏器。当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医生或护士能够将指令传送给起搏器——而无需任何手术。程控仪是可以帮助改善您心脏条件的起搏系统的一部分。而起搏系统由程控仪,起搏器以及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即心脏支架手术,是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狭窄的血管内,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1-2处狭窄且放支架容易可选择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适应症(1-2处狭窄且放支架容易可选择介入治疗) 1.急性心肌梗死 2.心绞痛(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药物医疗效果欠佳,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管有75%以上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