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在幼童时特别重要我刚出生的时候,还没发育好,等到上了幼儿园(3~5岁)我们扁桃体逐渐成熟,越来越大了,免疫功能也会逐渐活跃。接触外界机会病原体机会增多,我们就要开始发威啦!幼儿园孩子之所以容易生病,其也是因为免疫器官在打训练战:认识各种陌生外来物,做好档案记录,以后就能快速将有害物消灭或阻挡在外,对于无伤大雅的外来物则快速放行。我们扁桃体和腺样体所在的口鼻处,对于喜欢乱摸乱舔东西的小朋友是病毒等最容易进来的地方,也变成了免疫系统最好的训练场。我们生产具有天然免疫力的细胞/抗体: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清除/消灭侵入身体的有害物质。在各种战斗中,我们积累了免疫经验,通过咽部淋巴环等淋巴传输组织,将战斗经验传递给各部门,让身体各部门的免疫系统也成熟起来。(所以,有种说法觉得小朋友不要养育得太精致,否则免疫器官没有锻炼过,长大了反而容易生病)在人体10岁以后到逐渐成年,我们扁桃体就可以慢慢功成身退,让位给更成熟的部队对付更复杂的入侵,我们的体积自然而然就缩小了。而我的战友腺样体,6-7岁是它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到了10岁之后它也会慢慢萎缩。总而言之,扁桃体和腺样体等在人类3-10岁的时候作用尤为显著,到了青春期后就会开始慢慢退化。扁桃体为啥自己会生病?当人体被外来敌人入侵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急性炎症的方式进行抵抗。但毕竟还是个10岁不到的宝宝,如果病菌数量太多或毒力太强,我们反复迎敌出征,又没有时间休息复原,我们的炎症细胞就会败下阵来,并且混合着病菌的崩解产物产生“化脓”现象。另外,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寄生于我们的条件致病菌会大量繁殖,一旦超过炎症细胞的抵御能力,也会产生脓液,导致化脓感染。如果我“胖”到影响正常呼吸/吞咽,或者导致打鼾等症状的时候,就需要及时就医,必要时要进行相关手术处理~一旦确认我已不再是我了之后😥我不仅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还会给你带来无穷烦恼,儿童扁桃体发炎后的处理早期发现我们充血发炎时,可以先喝一些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中成药治疗;如果病变不能控制,我们出现“化脓”现象,甚至出现脓涕、脓痰时,这时候通常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儿童扁桃体手术指征和注意点#发炎并反复发作,过于肥大影响呼吸、睡眠及吞咽等都是我需要被切除的常见手术指征。#因为我和我的小伙伴腺样体都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所以我的肥大往往同时伴有腺样体肥大,所以通常会把我俩一起切除。#如果我和腺样体同时肥大而导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有的家长一味追求保留我的免疫功能而要求只行腺样体手术或只切除某一侧比较肥大的我,手术后可能症状缓解就会不太明显。在之后患儿生活中,保留的一侧或两侧的我也可能会代偿性肥大,导致打鼾/张口呼吸/吞咽不适/说话似口中含物等症状再次发作。#与扁桃体相关的主要手术风险是术后出血。有的是术后当天发生出血,也有的是术后我的窝白膜脱落或者窝缝线脱落时引起的出血。为了减少我的术后出血,应当选用合适的手术器械、在手术当中仔细止血,术后不食用过热的、硬的食物以及避免剧烈咳嗽和清喉等。成人扁桃体发炎的原因虽然扁桃体10岁以后就逐渐萎缩了,但是器官还在,还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虽然长大了会变好,但是对于一部分成年人而言,长期熬夜/压力大/抵抗力下降或是疲劳着凉等,是使扁桃体反复“生病”的主要原因。屡次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很容易在隐窝内繁殖,诱导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反复发作。成人扁桃体手术指征#如果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者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发作病史,即便注意生活方式等诱发因素仍然难以避免其反复发作者;#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言语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者;#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病灶性扁桃体炎),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肾炎、某些皮肤病,以及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等;#慢性扁桃体炎与邻近组织器官的病变有关联时,如中耳炎、鼻窦炎、颌下淋巴结炎等;#扁桃体角化症及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扁桃体发炎可能会引起哪些疾病?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受凉或潮湿、身体衰弱、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生活、劳动环境不良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各种伴发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肾炎、长期低热等。因此,慢性扁桃体炎长期被视为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的“病灶”之一,称为“病灶扁桃体”。常见问题Q&AQ1:发现扁桃体上面有许多小洞洞,特别担心怎么办?我上面有许多小洞洞或者小的凹陷其实是我的“隐窝”,是由我表面的鳞状上皮向我实质陷入形成,每一侧的我约有6-20个隐窝(crypt)。我的隐窝向深部延伸为盲管,呈分支状,深浅不一。这些隐窝皱褶使得我表面粘膜面积扩大许多倍,面积约有295平方厘米,较咽腔全部的表面积大6倍多,这就为抗原物质和免疫器官实质之间提供了广阔的接触环境。靠近我上极的隐窝往往较大,称为扁桃体上隐窝。因为上隐窝较大,往往照镜子自己也能看到,一般无需处理。Q2:扁桃体“结石”是否需要手术?我隐窝内无粘液腺,此不同于腺样体和舌扁桃体。故当我发生炎症时,脱落上皮、淋巴细胞、白细胞和各种细菌,可堆积于隐窝开口处,此时表现为我表面有点状豆渣样物附着,称为隐窝栓塞。此时如果进行CT等影像检查,往往表现高密度的亮点,状似“结石”,而实质上其与胆囊结石、肾结石等成分上有明显不同。这种情况发生后,通过休息、多饮水多能改善,大部分情况不需要手术。Q3:“等孩子长大了腺样体就萎缩了”,为什么还要手术?确实是,孩子出生时腺样体即存在,之后随着接触病原体机会的增多,免疫系统反复被调动,腺样体会反复肿大,6-7岁时最为显著,大于10岁后逐渐萎缩。在上述期间,为应对病原体反复入侵机体,免疫系统被反复调动,腺样体肿大发作频繁呈持续的肥大状态不能退缩,就可能长期影响孩子的正常通气,造成睡眠呼吸停顿、张口呼吸,长此以往有可能导致咽鼓管阻塞,导致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迁延不愈、颌面部发生变形等情况。在这种腺样体持续肥大导致一系列病症的情况下,手术切除就变得非常必要了,不能够消极等待,寄希望于10岁之后腺体的萎缩。如果仅仅是在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期间有打鼾、鼻塞等症状,急性炎症消退后症状消退,一般不需要手术。Q4:腺样体肥大,家长该关注孩子的哪些情况?从家长的角度判断腺样体肥大需要眼观和耳听,这对协助医师判断病情非常重要。耳听是要听孩子睡觉时有无打鼾、打鼾频率、有无憋气。眼观需要观察孩子睡觉时有无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睡眠不安、呼吸费力,体征方面关注扁桃体肥大、腺样体面容(鼻孔上翘、上唇变厚、上列牙齿不齐、小下颌等)及肥胖情况。另外,还需要关注是否有遗尿、白天嗜睡、注意力缺陷或多动、学习成绩下降、情绪行为异常等表现。Q5:医生通常如何判断腺样体肥大情况?医生通常进行鼻咽侧位X-线检查或者鼻内镜检查。鼻咽侧位片可以提供腺样体肥大占鼻咽气道的比例,是否合并扁桃体肥大等信息。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吃射线。其实,鼻咽侧位片的射线量大概是0.08mSv(毫西弗),差不多是我们十天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自然本地辐射总和,这个剂量是很小的。鼻内镜检查除了可以判断腺样体肥大情况之外,还可以判断是否合并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有的孩子尤其是低龄儿童可能不一定能配合检查。有时医生会建议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来判断,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等情况对孩子睡眠的影响。这项检查可提供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缺氧情况、体位等客观信息,对于那些对孩子睡眠相关症状信息把握不准确及纠结于是否做手术的家长可以考虑选择检查。其实,切还是不切,关键在于孩子症状的严重程度。Q6:为什么扁桃体腺样体手术之后,孩子还是张口呼吸?有的孩子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手术之后还是张口呼吸,可能和睡眠习惯、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已经造成的颌骨发育异常、还存在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因素有关,往往还需要鼻腔的药物治疗、口腔颌面外科牙齿正畸和正颌治疗等综合处理。总结面对扁桃体反复发炎的痛苦,有的人想一刀切除,一劳永逸;有的人却担心减弱免疫能力,宁可长期忍受发炎痛苦,也不愿意切除。其实,切还是不切,要根据年龄以及实际的情况,听从医生指导。如果选择了切除方案,要配合医生做好术后护理,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发烧是怎么一回事?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常常不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烧很高,有的人即使严重感染了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感冒、耳朵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引起的。这里说的“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它病原体感染。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这种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即退烧的过程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好转过程。比如普通病毒性感冒,吃退烧药就能退,几小时后体温又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反复发烧3-5天也很常见。如果引起发烧的感染是感冒病毒导致的,病毒在人体内有个生命周期,一般5-7天左右身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力自主将病毒清除,不需要药物去对付病毒,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甲型流感除外,甲型流感早期可以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果引起发烧的感染是细菌等病原体导致的,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本”的治疗。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通常情况下,腋下温度超过37.2°C,耳温超过37.8°C,口腔温度超过37.5,肛门温度超过38.0°C定义为发烧。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以及成人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或者导致死亡。因此,腋下温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玩耍、学习、工作等活动不受影响的话,没有必要使用药物去治疗发烧。可以先物理降温试试。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三种:其一是洗温水澡,通过洗澡的方式达到全身散热的目的。洗澡时,建议使用的水温是35℃~37℃。还要注意调整好浴室和其他房间的温度,不要使二者相差太多。如果其他房间的温度低于浴室温度很多,洗完澡后,要擦干再出浴室。其二是用温湿的毛巾擦身体。毛巾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7℃左右。用温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等部位。毛巾擦身体降温的原理是让皮肤血管扩张,让他体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而且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时,沾在身上的水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其三是少穿少盖少包裹。另外,发烧的时候要记得多喝水,水分排泄的过程可以加速体内热量的排出。但是一定要少量多次地喝,不要一次喝太多,否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家有宝宝的人可能都会有同感,给宝宝喂白开水太难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些宝宝过早地接触到了糖、蜂蜜这类东西,就不愿意喝白开水,因为人在接触了有味道的东西后,会本能地倾向于尝到滋味。为了让宝宝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要尽量避免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糖水和果汁。宝宝发烧时,会浑身无力,情绪也不好,胃口也不好,就更不想喝水了。这时,家长就要想办法。对非常小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药用滴管,像喂药一样去喂水,把滴管插到宝宝嘴里,往里面挤水,少量多次地喂,虽然家长辛苦点,但能保证把水及时喂给宝宝。鼓励大一点的宝宝多喝水,可以和他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喝水,或者跟他玩干杯的游戏,或者跟他玩谁喝得多谁赢的游戏。宝宝在趣味游戏中是很容易接受你的建议。腋下温度超过38.5°C的患者,我们推荐使用退烧药退烧,主要目的是缓解发烧给人带来的不舒服,以便患者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全球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实惠退烧药是两个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 和 布洛芬。一,对乙酰氨基酚:首选退烧药,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好比一个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这个人的各种绰号的关系一样。它们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5次。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公斤,则每次能给的剂量范围是100毫克-150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毫克的滴剂,那150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公斤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常规推荐剂量为每次500毫克或650毫克,每4~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单次最大剂量1000毫克,一天最大剂量400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90%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口服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有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所以,一般口服的最大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次15毫克,用栓剂的时候,用的剂量就要相应大一点,每公斤体重每次最大剂量可以用到20毫克。栓剂在中国用得不多,导致一些家长以为中国没有退烧栓剂,所以会到网上海淘。其实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海淘回来的药,说明书是用当地的语言写的,很容易误用。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在网上淘了一盒对乙酰氨基酚栓,买来后放在家里的药箱里。有一次她不在家,家里的老人刚好发现宝宝有点便秘了,就给宝宝用了。因为老人看不懂说明书,在惯性思维下,以为栓剂就是通便的,结果用错药。所以再次提醒家长们,对乙酰氨基酚的栓剂国内其实是有的,可以在药店买得到,不必海淘。二,布洛芬:备选退烧药,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退烧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芬必得等。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用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毫克-10毫克,每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成人常规用量为每次200~40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最大剂量2400毫克。不超过最大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三,持续高烧不退,才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即对乙酰氨基酚最多5次,布洛芬最多4次。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也要少量多次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孩子腺样体肥大,一定要做手术吗?ENT学术在线 2022-04-0419:40耳鼻喉医师急招岗位汇总,点击直达来源:CARC腺样体肥大近年来渐渐被爸爸妈妈们注意到了,因为它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腺样体肥大不仅会引起孩子口呼吸,进而影响颌面部发育,导致变丑;还会引起孩子睡觉打鼾和呼吸暂停,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而导致孩子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生长发育障碍!腺样体是怎么肥大的?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鼻子和口咽之间)的橘瓣样组织。一般来说,宝宝3岁时腺样体开始迅速生长,到6岁左右进入平台期,10岁左右逐渐萎缩。大部分孩子在13~14岁时,腺样体基本恢复正常大小。虽然是小小的一块肉,但它像一只盾牌,如果有病菌入侵,它就是第一道防护墙。开启”战斗状态“的时候,它就会肿大起来,病体被清除,就会慢慢恢复。如果经常有病菌侵蚀,那它就容易被反复刺激,再也缩不回去了。这就是腺样体肥大的原理!这几种情况,也会引起腺样体肥大急慢性鼻咽部炎症,炎症反复刺激腺样体。有急慢性鼻腔、鼻窦炎症时,鼻腔内的分泌物向后倒流,反复刺激腺样体。 各种病毒、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慢性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也可导致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会有啥后果?腺样体肥大的害处,可真不少。简单说就是:长得丑、长不高、经常生病、智商落后。01、长得丑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长期用口呼吸,面部的发育会变形。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这就是所谓的“腺样体面容”。02、长不高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就不能吸入足够氧气。还会导致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咳嗽,甚至是夜惊的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这些都会影响孩子长个。03、经常生病腺样体肥大堵住鼻腔后,会导致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阵咳嗽,容易患气管炎。容易患气管炎,也容易患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所以这类孩子常常会有病发鼻炎鼻窦炎。严重者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04、智商落后腺样体肥大严重的娃,不仅身体抵抗力下降,智商也会落后于同龄孩子。所以说腺样体肥大绝对不是小事,样样都是致命的伤害呀!如果家长发现不对劲,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去检查,千万不要拖!怎么判断孩子腺样体是否肥大?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三类症状,要及时带到医院检查:频繁打呼噜呼吸暂停张口呼吸/反复憋醒。如果几种都中了,那你可以考虑腺样体肥大了!孩子腺样体肥大一定要手术吗?不一定。并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必须手术治疗。不用治疗如果孩子腺样体肥大,但没有鼻塞、打呼噜、张口呼吸、听力异常等症状,可以先不治疗,等待自愈。保守治疗如果娃鼻塞流涕、睡眠打鼾等症状不严重,不憋气的话,可以在专业儿科耳鼻喉医师的评估后,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如果孩子腺样体肥大,还有这些情况,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引起睡眠呼吸暂停;引起慢性鼻塞、习惯性口呼吸;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生长发育不良,或颌面部发育异常。不过,即使医生开了手术通知单,也有家长不死心:孩子大了腺样体也会萎缩,手术一定要做吗?还是要!只要有手术指征,就建议做。而且还要及早做。孩子长大后,腺样体确实可能会自行萎缩。但是,如果等待期间,孩子出现不可逆的腺样体面容、生长发育延迟,那你后悔都来不及了!所以,粑粑麻麻们记住这个时间段:腺样体肥大手术,最佳年龄为3~7岁。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腺样体面容,建议在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同时,到口腔正畸专科纠正口腔错合畸形,进行相关功能训练,纠正口呼吸的习惯。切除腺样体后孩子抵抗力会下降吗?想多了。人体的免疫器官众多,单单咽部淋巴环的内环就有7个淋巴组织,腺样体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手术也不是把腺样体全切掉,只是将它缩小到不影响正常呼吸。手术过后,周围的淋巴组织就会很快代偿性增生,弥补它们的功能。所以,不用太担心。那么切完后会复发吗?▽有,但非常非常少见。术中一般不会完整切除腺样体。术后,会有部分孩子的腺样体会再长出少许。但基本都在正常范围内。而术后复发再次引起症状的,非常少见。总之一句话说完,对照这些特征,如果孩子有疑似腺样体肥大情况,一定尽早就医,不要拖。李海云医生评述:年龄越小的患儿腺样体越需要切除彻底,否则复发几率还是挺高的。需要医生有扎实的手术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并且不断学习进步,固步自封不可取。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系指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江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陈金湘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或鼻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不少见。近年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者,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感染来源于扁桃体隐窝,或通过飞沫感染和直接接触等途径由外界传染。炎症多从隐窝开始,再蔓延到整个扁桃体。淋巴生发中心形成多发性小脓肿。小脓肿不与隐窝相通时提示由血液循环感染引起。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acute catarrhal tonsillitis)多为病毒引起。病变较轻,炎症局限于粘膜表面,表现为扁桃体表面粘膜充血,无明显渗出物,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2.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 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acute follicular tonsillitis)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淋巴滤泡,引起充血、肿胀甚至化脓。在隐窝口之间的粘膜下,可呈现黄白色斑点。3.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 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acute lacunar tonsillitis)时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充塞由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组成的渗出物,并自隐窝口 排出。有时隐窝口渗出物互相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拭去。临床常将急性腭扁桃体炎分为 2 类,即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后者包括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 2 种类型。临床表现三类扁桃体炎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只是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较轻。症状:1.全身症状 多见于急性滤泡性及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腹泻。2.局部症状 剧烈咽痛为其主要症状,常放射至耳部,多伴有吞咽困难,婴幼儿表现为流口水。部分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转头受限。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体征病人呈急性病容。局部检查见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严重,腭扁桃体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但不遗留出血创面,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并发症局部并发症由于炎症波及邻近组织所致。常见者为扁桃体周蜂窝织炎、扁桃体周脓肿、咽旁脓肿,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淋巴结炎等。全身并发症急性扁桃体炎可引起全身各系统许多疾病,常见者有风湿热、急性关节炎、心肌炎及急性肾炎等。一般认为并发症的发生与各个靶器官对链球菌所产生的Ⅲ型变态反应有关。疾病治疗一般疗法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及镇痛药。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故病人要隔离。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可使用开刻立(西吡氯铵含片),进行局部的杀菌消炎,消肿止痛,它是一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杀灭大部分口咽细菌,也可杀灭部分有包膜的病毒。全身治疗:青霉素应属首选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如有条件可在确定是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采用抗生素。手术治疗如多次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二周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疾病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急性咽喉炎为咽喉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声带的急性炎症,常累及咽喉部淋巴组织,为呼吸道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急性咽喉炎常因受凉,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而引发本病。主要是病毒、细菌感染或两者的混合感染,病原微生物主要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部分患者可由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引起。后期以细菌感染为主。也可因职业粉尘吸入过多而致,或急性鼻炎和急性扁桃体炎加重而致。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初起出现咽部干燥、灼热,继之疼痛,吞咽及咳嗽时加重,并可出现声音嘶哑,讲话困难,有时伴发热,全身不适,关节酸痛,头痛及食欲不振等。检查口咽及鼻咽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腭弓及悬壅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壁红肿;表面可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可出现肿大并伴有压痛。 治疗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以对症处理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1.对症治疗可含服开刻立(西吡氯铵含片)对症治疗,该药是一个非抗生素类广谱杀菌消炎药,可杀菌消炎,消肿止痛,改善咽喉不适。 2.抗菌药物治疗如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等细菌感染证据者,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和经验用药,可选口服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3.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2天一般无需应用。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有较广的抗病毒谱,对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均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可缩短病程。 4.中药治疗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均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一定不要吸烟,饮酒,不要熬夜。改善营养,预防感冒。 2.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3.避免接触粉尘、烟雾及刺激性气体等。 4.年老体弱易感者应注意防护,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外出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最安全经典的退烧药2014-12-22 10:25来源:丁香园作者:冀连梅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皆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适用于 3 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会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 15 毫克,每 4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 4 次。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 10 千克,则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是 150 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 100 毫克的滴剂,那 150 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 1.5 毫升,也就是说,一个 10 千克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 1.5 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液体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实际上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布洛芬适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 缺乏症患者退烧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芬必得等。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次每千克体重 10 毫克,每 6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 4 次。成人常规用量为每次 200~400 毫克,每 6~8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 4 次,一天最大剂量 2400 毫克。不超过最大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持续高烧不退,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 4 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像洗温水澡或温湿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作者:冀连梅
哺乳期妈妈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得已使用了哺乳期禁用的不安全药物,需要暂停哺乳。即使用药结束,恢复哺乳的时间也有讲究。根据药物在体内清除的理论,每一种药物都会有半衰期,通常会在药品说明书里注明,一般认为经过5个半衰期左右药物就能从体内完全清除,就可以恢复哺乳了。例如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说明书里标注的半衰期是6 个小时左右,5个半衰期的时间药物在体内基本清除,因此用半衰期的数值6 乘以5,就能算出大概30 小时药物可以从身体里清除完全,也就是说吃药后30个小时左右可以恢复哺乳。另外,药物剂型通常分为速释剂型和缓/ 控释剂型,以片剂为例,普通片通常都是速释剂型,需要一天多次吃药。缓/控释片通常为长效剂型,常规一天吃一次药就行。因此,哺乳期妈妈用药时,应选择速释剂型,尽量避免缓/控释剂型,以防止药物在母体内停留时间太长。哺乳期妈妈另外要注意的是,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他们对流感的抵御能力更需要依靠妈妈,因此推荐哺乳期的妈妈接种流感疫苗。同理,为了防止家人患流感而把病毒传染给小宝宝,家中照顾宝宝的看护人员也应该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哺乳期拍片和看牙也让很多妈妈纠结。事实上,做CT、X光和核磁共振的过程中,身体会承受一定的辐射,但它不会影响之后的哺乳,妈妈可以不用担心。补牙的过程中会用到麻药,但补牙使用的麻药在体内代谢很快,也不会影响到吃母乳的宝宝。哺乳期外用药使用须知关于外用药的使用,哺乳期妈妈们的问题更多。“冀老师,我的脚气发作啦,又痛又痒,还在哺乳期,请问可以用啥药啊?”大家都知道达克宁可以治疗脚气,它的有效成分是硝酸咪康唑,这个成分外涂基本上不进入乳汁,因此哺乳期局部外用不影响哺乳。“请问哺乳期乳房皮肤湿疹(非乳头非乳晕部分)可以用药吗?会进入乳汁吗?”哺乳期妈妈患湿疹的也很多,哺乳期湿疹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可以参见第086页“湿疹的护理和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一节,那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成人湿疹的治疗和护理。哺乳期可以选择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或莫米松之类激素强度稍弱的激素,但要注意应短期小面积使用,要在喂奶后涂,别让宝宝皮肤接触到,尤其别让宝宝吃到。如果给乳房上的湿疹抹药,喂奶前需要把药膏彻底清洗掉。“请问药师,乳头被宝宝咬伤,为避免感染,能否涂抹金霉素软膏或百多邦,并于下次哺乳之前洗净?”几乎每个哺乳期妈妈都有乳头被宝宝咬伤的经历,治疗宝宝的咬伤通常推荐使用羊脂膏,这个药膏即使被宝宝吃进去也没事。如果买不到,也可以哺乳后立刻涂少量金霉素软膏或者百多邦,下次哺乳前洗净,别让宝宝吃到或宝宝皮肤接触到。我们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个4个月大就患水痘的宝宝,病因是由于妈妈得了带状疱疹。这里特别想提醒一下哺乳期妈妈:引起水痘的病毒和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是同一种病毒。哺乳期妈妈若得了带状疱疹要避免与宝宝亲密接触,但治疗带状疱疹的阿昔洛韦哺乳期使用是安全的。总之,哺乳期用药的使用原则是:尽量避免使用哺乳期不安全的药物;有自愈倾向的疾病能不用药就不用药;患病需要用药时,不要硬扛,尽量选择哺乳期安全的药物;一旦使用药物,要按照成人正常剂量服用,不要随意减量;尽可能选择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品,避免复方制剂;尽可能选用速效剂型而避免长效剂型;能用外用药解决问题时,不选口服药;服药时间应该以哺乳后立刻服用为最佳,或者在宝宝最长的一轮睡眠之前服药;为了自己,也为了宝宝免受流感的侵袭,建议哺乳期妈妈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宝宝哭着抓耳朵,可能得中耳炎了婴幼儿急性中耳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在临床上仅次于感冒,也是感冒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来自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儿科医生开出抗生素处方最多的疾病就是急性中耳炎。很多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中耳藏在耳朵里头,病菌是怎么跑进去的呢?答案很简单:人的鼻咽部与耳部是通过咽鼓管相连的,婴幼儿的咽鼓管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正好与中耳相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引起急性中耳炎的细菌常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急性中耳炎的病毒常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尽管病毒也可以导致中耳炎,但总的来说,急性中耳炎仍以细菌感染为主。急性中耳炎患儿常常表现为耳朵疼痛,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朵,伴发热、拒绝吃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能见到脓性黏液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只要及时治疗一般都能痊愈并且不留后遗症。对于婴幼儿急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2013年初美国儿科学会更新了《儿童急性中耳炎诊治指南》,为6 个月~12岁儿童的无并发症急性中耳炎提供诊断和治疗的推荐意见。这些推荐意见是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提供了更严格的急性中耳炎诊断标准,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主要的诊断推荐意见包括:第一,当出现中度至重度的鼓膜膨胀或非急性外耳道炎引起的新发耳漏时,才应该被诊断为急性中耳炎。第二,轻度鼓膜膨胀和时间短于48小时的耳朵疼痛,或剧烈的鼓膜膨胀时,可能为中耳炎。对于不能说话的孩子,抓耳朵、拽耳朵、蹭耳朵或揉耳朵可能表明耳朵疼痛。治疗中耳炎的用药选择治疗中耳炎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因病施治。主要的治疗推荐意见包括:第一,双侧或单侧的急性中耳炎,并伴有严重的症状或体征(如中度或重度耳痛,或者耳痛时间在48小时以上,或者体温39℃及以上)的患儿应该使用抗生素。第二,对于6~11个月的患有双侧轻中度中耳炎的患儿,医生应该开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6~11个月的患有单侧中重度急性中耳炎的患儿,医生可以开抗生素进行治疗,也可以在家长同意的基础上,暂时不用抗生素,但需要密切随诊。一旦患儿症状恶化或者48~72小时内症状没有改善,就要开始使用抗生素。第三,细菌性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应该将阿莫西林作为首选抗生素,推荐的剂量是每千克体重每天80~90毫克,分两次服用。这个推荐剂量比中文药品说明书上给出的剂量大很多,因此不能单纯按说明书给药,按体重给药更科学。也可以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这是个复方制剂,其中的阿莫西林为主要起效成分,其中的克拉维酸钾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用于和致病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以防止它破坏阿莫西林的效果,从而提高阿莫西林的疗效。第四,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推荐鼓膜置管,而不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第五,对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应该包括对疼痛症状的评估,如果有疼痛,应该使用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减少疼痛。全方位预防中耳炎预防婴幼儿急性中耳炎的措施包括:预防感冒。正如上面对病因的叙述,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致病菌便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采用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可能引发疾病,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流出,到达咽鼓管后反流至中耳内,从而诱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生理性盐水滴鼻或者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喷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进嘴里,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奶汁易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妈妈们给宝宝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宝宝抱起呈斜位吸吮奶汁。根据疫苗接种时间表为宝宝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每年的流感疫苗,对预防中耳炎有一定的作用。妈妈们应该积极进行纯母乳喂养,至少喂到宝宝6个月大,以此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预防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