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综合症(FAI)是近十几年发现的问题, 过去认为欧美人多见, 现在发现中国人当中也不少见。主要原因是股骨头颈部和髋臼发育存在缺陷引起关节疼痛,股骨头颈发育正常时在侧位片上本应为球状,患者的片子上看像一个手枪柄(凸轮),或者患者的髋臼前缘过度发育,引起患者运动时髋臼和股骨头颈部的撞击,久而久之会引起患者的疼痛,弹响,交锁。患者在深蹲、旋转或后伸髋关节时疼痛,如果诊断明确可以在关节镜下完成股骨头颈部的成型和髋臼前缘的成型,损伤盂唇的缝合。 髋关节疼痛得不到确诊的患者应该怀疑有此问题, 做相应的检查即可诊断和排除。
(1)注意在伤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就应尽可能开始练习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活动,为日后的步行做好准备。(2)注意增加骨折端和碎骨块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康复动作不良造成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骨不连者增加的现象。(3)术后尽早进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锻炼中要避免弯曲应力和旋转应力。(4)在跟骨连续牵引的情况下,除注意避免牵引过度会造成愈合延迟外,要适当配合进行双手支撑臀部抬起法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即练习用双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患者用力绷紧受伤腿部肌肉,空蹬足跟,然后放松,一蹬一松,反复练习,一般每日在石膏内做300次以上,直至石膏拆除。但要注意伤肢不要单独用力伸膝,以免受牵引力的影响使骨折向前成角。(5)采用夹板固定的患者可早期(2周后)练习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内外摆动的活动。方法是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每日300次以上,同时做踝关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至石膏拆除。但要注意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禁止旋转大
(1)早期康复:伤后2周内,患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骨折或移位。此期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稳定骨折。功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静力性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基础上,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既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和缓解疼痛。(2)中期康复: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患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稳定。此期除继续进行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医护人员和健肢的帮助指导下,逐渐恢复骨折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同事配合康复器械等效果更好。(3) 后期康复:也就是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愈合,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数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功能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支撑练习,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平衡性以及步态训练。注意要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患者主动参与和全面恢复的原则。欢迎到我院就诊和咨询。
骨折术后康复系列之一:锁骨骨折术后康复锁骨位于胸前方,是上肢带骨与躯干骨的唯一骨性连接结构。锁骨细长,部位表浅,容易受暴力致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损伤之一,常因未进行康复治疗以致动能活动障碍等。早期的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功能最快、最大程度的恢复,尽早的重返社会,为家庭和社会家庭减轻负担,并为患者减轻痛苦。患者的康复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周):急性期阶段主要是消炎止痛、保持肌肉容积、预防和治疗肿胀,因此康复的手段有低频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肌肉,同时进行冰敷,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以及肘关节和手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第二阶段(2-6周):术后2周时增加手指握力训练,并做肩关节外展、内收的被动运动或助力运动以防关节粘连。术后3周增加肩关节屈曲、伸展、内旋、外旋训练,以及肘部屈伸和前臂旋前和旋后的抗阻训练,仰卧位时,做头与双肘支撑的挺胸训练。内固定稳定者应尽早开始肩带周围肌群的等长训练。第三阶段:骨折愈合、去除固定时即进入第三阶段。肩关节是以个非常灵活的关节,能够进行多方向的运动,包括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水平屈曲和外展等,以及肩关节的各种复合动作等。活动度训练时要照顾到所有的这些方向,与肩部多方向的活动相匹配,在进行活动度训练时要训练各方向角度的肌肉力量。在做运动疗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把康复治疗贯穿到平时的日常活动中。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是湘北地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岳阳市一医院东院是医院投资新建成的一所现代化医院,位于岳阳大道与旭园路交叉的东北角处,交通便捷,市内有20、24、27、41、50路公交车经过。门诊大楼共计五层,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老院门诊的4倍,整栋大楼宽敞明亮,装修一新,有着舒适的就诊环境和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服务一流的医疗服务团队。 东院门诊诊疗区位于三楼,这里分为三个区,即内科诊疗一区、二区,外科诊疗一区,开设十八个诊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康复科、中医科、肿瘤科、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心胸乳甲外科、皮肤科、泌尿移植外科、疼痛科、心理咨询门诊、简易门诊。为了使门诊病人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新老两院采取统一排班,共享医疗资源,有特约专家坐诊,有博士、硕士导师、各科室主任、正教授、副教授、老专家在东院门诊坐诊;为了让利于病人,门诊采取了一个月免费挂号的优惠条件,病人只需去一楼服务中心领取免费挂号单即可就诊。特约门诊挂号费老院为20元,东院免费,心理咨询门诊挂号费为50元,东院也免费,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健康管理中心位于医院门诊四楼,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是医院投资新建的专业性的体检机构,具有高档的装修和完整的设备,环境优雅舒适,布局合理,全程体检实现了科学化、网络化管理。内设VIP区、接待区、检查区,配备有进口彩色超声诊断仪、量子共振分析仪、骨密度分析检测仪。是目前市内医疗行业最高端的健康管理中心。 康复中心位于门诊四楼东边,治疗区面积1000余平方米,场地宽敞舒适,装修化标准,设有专门的康复门诊室、物理治疗室、作业疗法室、语言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理疗室、矫形器制作室、脑瘫儿童训练室,另外还配备高压氧治疗室等完备的现代康复评定机构。东院急诊科位于一楼、二楼,共分两层,环境优美,技术力量雄厚,抢救设备完善。配备有各种急危重症抢救监护设备,包括德国西门子MAQUET有创、无创呼吸机,日本FUKUDA PI-20多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荷兰PHILIPS PMS4735A型双相波多功能除颤仪,迈瑞PM7000型多参数监护仪,英国TIMESCO喉镜,安贝WFS-01A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凯达全自动洗胃机及各种微量输液泵和静脉泵等。目前东院急诊科可开展的项目有:血液动力学监测,创伤液体复苏,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各型休克的抢救,心肺复苏,中毒的全程救治,血压灌流,各种深静脉置管,经鼻或口气管插管等。 东院门诊负一楼、负二楼为大型停车场,有停车车位200余个,为有车一簇来院提供了停车的方便。岳阳市一医院东院设备先进,检查项目齐全。拥有德国原装进口西门子高档16排螺旋CT及1.5T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DSA),CR、DR;数字胃肠机,乳腺钼靶机、世界一流的德国原装进口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化学发光和电发光仪、美国原装进口科艺人钬激光、德国原装进口德尔格麻醉机,日本原装进口奥林巴斯胃肠镜,24人高压氧舱群等高、尖、精诊疗设备。我们将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条件为广大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
脑中风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中风后的偏瘫就是其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偏瘫的恢复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偏瘫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康复手段是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实施中有一些问题往往被忽视。中风后康复治疗在什么时候实施,在临床上很重要,它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和病人生活质量。一般发病后往往重视的是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康复治疗,待病情平稳,一些不良情况形成了,再介入康复手段往往是事倍功半。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应在病情平稳后的48h即开始: 一、康复治疗的目标及训练原则1.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结合,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2.训练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较弱肌肉力量训练。二、康复分期治疗的原则(一)急性期(0-1周):发病数日,应以抢救为主,尽早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1.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2.预防关节挛缩、变形(1)、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缓解关节疼痛,防止和减轻水肿;感觉刺激,肌张力高者—放松手法;肌张力低者—刺激的手法。(2)、体位摆放:卧位时: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包括:1、健侧卧位的体位摆放、2、患侧的体位摆放、3、仰卧位的体位摆放(3)、翻身训练:预防压疮,为做起站立打下准备,包括:1、向健侧的翻身2、向患侧的翻身。(二)恢复期的治疗(1周以后)1.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翻身→坐位Ⅰ级平衡)。2.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恢复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 三、康复治疗的方法: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2、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3、理疗:传统的理疗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4、言语的康复治疗:5、传统医学的康复: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针灸治疗在中风后应立即参与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中风的康复护理1、翻身如果病人不能自己翻身时,必须要每2小时帮其变换一次睡姿以避免褥疮的产生及患肢的痿缩。2、饮食均衡饮食,定食定量;选用植物油;少吃甜食及含钠量高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及含咖啡因的饮料。3、患肢的复健训练应照医生指示实施,有效的日常复健对病情恢复有极大助益。4、正确姿势(坐姿及睡姿)可防止组织紧缩,减少水肿现象,并有助活动能力恢复。 患者家属指导1、 告诉患者家属中风的危险因素和容易再发性2、 定时给患者翻身、扣背,由于中风病人多卧位,体位不利于痰液顺利咯出,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咳痰,避免形成坠积性肺炎。3、 给患者勤按摩、勤擦洗、勤换衣4、 给患者合理搭配营养、饮食清淡,5、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6、 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患者感冒和中暑。 中风并发症(1)肺部感染(2)褥疮(3)急性消化道出血(4)脑心综合征 (5)中枢性呼吸困难 (6)中枢性呃逆(7)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8)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步行是下肢骨折后必须恢复的一种最自然的活动。在骨折后的恢复期,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医生都急于恢复到骨折前步行自如的常人状态。可是,此期患者的患肢肌力不足、健患失衡,步行乏力,可能导致出现一些错误步态,影响一生。最常见的错误步态有以下4种。 (1)急促步态:步行时患者迅速把体重从患肢移至健肢,以至两腿支撑时间不等,其原因是缺乏信心或患肢支撑不足. (2)倾斜步态:步行时患肢僵硬,髋关节没有充分伸展,不敢让健肢落在患肢的前面. (3)回旋步态:步行时患肢外旋,身体亦稍向外侧倾斜. (4)硬膝步态:步行时膝关节僵直,消失了一伸一屈的节奏. 造成上述错误步态的主要原因是①关节僵硬、肌肉挛缩使肌肉群的平衡性遭到破坏; ②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软弱无力使患肢支撑力不足。 因此,骨折后早期的功能锻练要根据各自骨折的不同特点,注意加强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功能锻炼,为日后的步行提前做好准备。
许多人或家庭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中风或车祸、工伤,病人被送入医院急救,一两周后,病情虽然稳定下来了,却不能说话,无法与人交流;肢体功能丧失或减弱,造成活动障碍,不能行走,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接踵而至产生交往障碍、心理障碍等,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诸多不便和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自上世纪初以来的近百年时间,世界范围内的无数医学专家努力的成果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施行康复治疗。 康复被称为“第四医学”或“医学的第四阶段”,有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康复旨在通过医疗手段,使病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并最终能重新回归社会,继续作为社会中健康的一员而生活和工作。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医学康复专家委员会认为:“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一词,译自英文rehabilitation,原意是“复原”、“恢复原来的权力、资格、地位、尊严”等,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康复不但针对疾病本身,更重视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康复医学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因此在康复治疗中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来影响输出,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达到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康复治疗的介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构成四大医学。 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尿病、肥胖症等等。
腕骨骨折康复临床上,腕部骨折愈合时间为5~6周,因此,腕部骨折后固定一般6周。早期复位可以减轻不适与肿胀。腕部固定不能过屈与尺偏,以减少正中神经在腕管的压迫。粉碎性骨折或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可用牵引装置,既利于骨折的复位,又利于手指的活动。悬吊常常妨碍整个上肢的活动和静脉回流,结果造成肩-肘-手综合征,故最好少用。早期手指活动,要求到远端掌横纹,让所有掌指关节充分活动。所有不固定的上肢关节均应经常进行全范围的活动。患手频繁举过头顶及手反复主动握拳与放松练习,促进循环与消肿。
为便于临床康复治疗,骨折康复大致以时间划分为骨折固定期(早期)和骨折愈合期(后期)两个阶段。1、骨折固定期(早期) 持续肿胀是骨折后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康复治疗重点是消除肿胀,控制疼痛。⑴抬高肢体:肢体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平面。⑵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是消除水肿液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费最少的方法。1)患侧上肢未被固定关节的各个运动轴上的主动活动,必要时给予助力。每次10min左右,每天数次。注意逐渐增加活动强度,以免影响骨折端的稳定。上肢应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手功能位。2)当骨折复位基本稳定,软组织基本愈合时,进行固定部位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对合有利骨愈合。每次练习10min左右,每天数次。3)关节内骨折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这可促进关节软骨面的修复塑形,也可减轻关节内粘连。一般在固定2~3周后,进行损伤关节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4)健肢和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合并症发生。⑶物理疗法:作用:减轻肿胀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形成,减轻粘连、软化瘢痕。1)超短波:患部对置,骨折1周内无热量,1周以后微热量,每次10~15min。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内固定物时禁用。2)紫外线:骨折局部,亚红斑量或红斑量,每天或隔天1次,3~5次为1疗程。如局部石膏固定,可在健侧相应部位照射。3)磁疗:选用脉冲电磁疗法,患肢位于环状磁极中,或采取患区对置法,每次20min,每天1次,20次为1疗程。4)超声波:适用于骨折延缓愈合的患者。骨折局部接触移动法,0.5~1.0W/㎝2,每次5~8min,每天1次。5)石蜡疗法:适用于骨折愈合后,盘蜡法,温度42℃,每次30min,每天1~2次。继蜡疗后进行关节被动或主动运动,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6)水疗:适用于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可选用水中运动或漩涡浴等。7)按摩:在骨折部位近心端,使用向心性手法进行按摩。⒉、骨折愈合期(后期) 治疗目的是消除残存的肿胀,软化和牵伸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及训练肌肉的灵巧度。⑴物理治疗:蜡疗、红外线、短波、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碘离子导入软化瘢痕,松解粘连。⑵按摩:继热疗后进行,并着重于深推和按压,以牵伸粘连纤维及消除残存的肿胀。与早期相比,后期的治疗手法应增强,通过按摩可减轻疼痛。揉捏和摩擦引起肌肉内的活动,有助于牵伸粘连以获得更大的运动范围。⑶运动锻炼:根据骨痂形成及内固定牢靠程度,开始主动运动。1)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肢体去掉石膏之初难以自主活动,可采用助力运动,随着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可减少助力。对严重的组织挛缩及粘连进行主动运动及助力运动无效者,可采用被动牵伸或关节松动术,但牵伸应平稳、柔和,不应引起明显疼痛和肿胀。切忌暴力,以免造成组织新的损伤。2)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活动轴方向的主动运动。运动幅度应逐渐增大,在患者耐受范围内进行,每天数次,每次约30min。3)肌力和耐力练习:肌力为1级时(MMT),可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方法。肌力为2~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做助力运动时,助力应小,以防止被动运动代替了患者自主练习的主动运动。肌力达4级时,应进行抗阻运动练习,以促进肌力最大限度的恢复。(4)支具和矫型器的应用:闭合式骨折应用支具既能稳定手骨折部位,又提供功能活动,有利于骨折断面的接触,促进更多骨痂生成。但骨折部位上下关节长时间的稳定制动对骨愈合是有害的。当关节挛缩严重时,为维持治疗效果,可在治疗间歇期内用支具或矫型器固定患肢,以减少纤维组织的弹性回缩。随着关节ROM的改善,支具和矫型器也应做相应的调整。(5)作业疗法:根据骨折后患者具体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和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有助于患肢功能和技能恢复的作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