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时间:2024年08月19日19:02主讲人:苏道庆副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谢谢苏医生的讲座。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准备找你去做手术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垂体腺瘤分为无功能腺瘤和有功能腺瘤,有时是偶然查体发现。依据大小分为微腺瘤、大腺瘤及巨大腺瘤,其治疗方案有临床观察、药物、伽马刀、手术及联合治疗等,要根据病人年龄、性别、有无生育要求、是否处于妊娠期、临床症状、有无合并症等综合考虑,绝不能一概而论。
直播时间:2024年07月28日19:00主讲人:苏道庆副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右侧腋下肋间皮肤触碰感觉异常怎么回事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请教苏医生,特发性震颤手术效果好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运动迟缓导致后果跌倒。帕金森患者由于四肢颤抖、平衡协调降低、运动自主性,容易发生跌倒、摔伤、撞伤等意外。便秘。由于行动困难,患者会长时间坐卧,肠胃蠕动减缓,容易引起便秘。语言认知下降。患者出现构音缺陷,讲话音调偏低或含糊不清,沟通理解能力降低,影响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受损。患者头面部及口腔内负责吞咽的肌肉的运动功能也受到损害,容易造成进食减少、营养不良、误吸等后果。随着全身各部位肌肉功能的退化,在穿衣、刷牙、吃饭、走路等日常活动时会越来越费力。6种方法延缓症状发展Part.0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管理的关键一环。及时就医,遵照医嘱,尽早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干预治疗,能有效减缓帕金森病引起的运动迟缓,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Part.02步态、平衡训练通过步态和平衡训练,患者可以主动调整身体重心,并根据视觉或听觉提示进行行走或跨越物体,从而锻炼平衡能力,改善姿势平衡障碍。Part.03肌肉力量训练重点训练核心肌群及四肢近端肌群,可利用手法和器械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Part.04关节活动度训练进行躯干与四肢各个关节全范围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重点是屈曲肌群的牵伸和胸廓的扩张运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及疼痛。Part.05手功能活动训练手指灵敏度锻炼主要是经过手指的活动来促进手指肌肉的运动,加强手部的调和性和灵敏度。(1)握力锻炼:采用各种外形的物品,如瑜伽球、塑料球、海绵球等,将其放在手心,用手指和手掌来抓住物品。能够逐步增加物品的重量和锻炼强度度。(2)揉捏锻炼:用手指和手掌揉捏各种软硬度不同的物品,如毛巾、海绵、泥土等.Part.06言语功能训练实施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通过声音及口形控制唇、齿、下颌、软腭、咽喉及口部肌肉多种运动,对着镜子发音训练,训练过程注重音量、音调、语速、语言清晰度等问题,对发音不清患者及时纠正。通过以上六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延缓运动迟缓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其长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支持。温馨提示:在进行康复和运动治疗时,除了要注意根据帕金森患者不同的行动障碍程度,选择相应的运动和锻炼,还需始终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早晨7点,准时在抖音直播间里见到了十三姨敏敏姐。帕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敏敏姐”,不仅是因为她患病15年,自己舞动13年,同时她还带领全国各地的帕友一起舞动,用舞动疗法来帮助帕友做康复训练。患帕15年,不放弃,舞动中寻找生机今年68岁的敏敏姐于15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下肢震颤,僵硬伴行动迟缓。于2年后症状加重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和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一样,她也曾多次默默流泪,觉得命运的不公平。但敏敏姐天性不服输。她告诉自己,她不仅是自己,还是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这样想通了之后,敏敏姐觉得自己要振作起来。因为帕金森病的缘故让一向爱跳广场舞的敏敏姐不得不放弃这个爱好,于是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舞动疗法,训练一段时间后她感觉身体症状减轻了不少,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敏敏姐一直坚持每日定时舞动。后来她又通过抖音平台带动全国的帕友一起舞动,无数的帕友因跟她舞动而受益。顺时而动,抓住时机坦然接受DBS手术见到敏敏姐的人,对她的感觉都是,乐观,豁达。总是面对微笑,对疾病她有种别样的云淡风清。她总是对帕友说,既然得病了,我们就应该接受,该吃药吃药,该手术手术。坚强乐观的敏敏姐在她患帕的第15个年头突然感觉病情加重,左下肢和腰部疼痛难忍,一度晚上疼得睡不着觉,用药后也没改善。在神经外科就诊后,医生建议她做DBS。不像其他的患者,在听到这个决定后往往会犹豫不定,她坚定地说:该做手术时候就做手术。于是经过多方打听和详细的比较斟酌后,敏敏姐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济南医院,由神经外科苏道庆主任为她进行了DBS手术,术后效果很好,敏敏姐非常满意。她说,现在药物减了不少,疼痛感得到缓解,而且也没有术前的抖动和异动了,总体感觉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活动更灵活了,她非常感谢苏主任及其团队。手术后的敏敏姐,在直播间里带动大家一起做健康操,跳健康舞。她说,她了解帕金森病人的痛苦,她也通过舞动疗法配合药物手术受益良多,所以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希望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看到敏敏姐的故事,能跟着敏敏姐一起舞出帕友的精彩人生。
我们不建议脑起搏器术后患者进行蹦极、跳伞、滑雪等这类极限运动。在进行此类运动的过程中,很多朋友可能会出现摔落、滑倒、过度的扭转或伸展等情况,这些意外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您体内的治疗系统出现移位或损坏。当然,这并不意味脑起搏器术后患者不能进行运动锻炼。我们鼓励大家在“安全”、“适度”和“舒适”的环境和节奏下锻炼健身,这有助于提高您的心肺功能、提升身体灵活度和保持心情愉悦。以下一些实用的脑起搏器术后生活小贴士,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帕友。1、术后避免伤口感染头部切口拆线后15日内,我们不建议患者洗头,应保持切口部位的清洁干燥。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伤口处发痒,严禁患者抓挠手术切口。如体温升高,手术切口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请立即联系您的主治医生,及时就医。因染发剂容易进入毛囊,导致局部破溃电极线裸露感染,故术后慎用染发剂。2、术后注意防磁在日常活动时,帕友们应注意避免靠近产生强电磁场的设备(常见的是医用核磁),靠近强电磁干扰源会使刺激器关闭。电视、冰箱、电磁炉、手机、收音机等日常家用电器设备皆可正常使用,一般不会对日常生活有影响。医疗的多数检查治疗项目也不受影响,比如:X片、B超、CT等,脑起搏器在开机状态下可以正常进行检查。脑起搏器电刺激会干扰心电图的记录,所以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关机;在进行钻牙治疗时需要关机。3、术后药物管理脑起搏器虽然疗效显著,但不能完全取代药物,多数患者术后药物剂量可减少30%-70%,极少数患者无需服药治疗。术后1-3个月脑起搏器刺激参数尚未上调至最佳参数时,患者应该按照之前自己服药的种类和药量服药,除非出现严重的异动症状,否则不要减少药量,如果异动严重,请尽快联系程控医生,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药物调整。脑起搏器治疗是目前帕金森病最先进的控制和改善症状方法,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不能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起搏器本身,还需要开机后及时配合康复锻炼,配合医生进行药物和参数调整。通过术后良好的自我管理,以及稳定和愉悦的情绪心理,合理的预期目标,快乐地享受帕金森病的第二个“蜜月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摔倒的困扰。然而,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帕金森患者减少摔倒的风险。以下5个方法,让您和身边的帕金森患者更安全。平衡训练坚持平衡训练可以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开始时,患者可以从坐着锻炼开始,逐步过渡到直立、无支持的体位。还可以在家中设置专门的平衡练习区域,用泡沫垫或平衡板等辅助器材来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调整步伐小步前进,避免跨步帕金森患者的步态不稳是导致摔倒的常见原因之一。正确的步行技巧和姿势,可以改善患者的姿势控制和行走能力,我们建议患者在行走时采取小步前进的方式。可以在家中设置跑步机或步数计,督促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步行训练,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借助扶手借助家具或墙壁的力量支撑身体在家中或公共场所设置扶手,可以帮助帕金森患者在行走或上下楼梯时得到额外的支撑力量。此外,还可以借助墙壁或家具的力量支撑身体,缓解肌肉负担。环境安全在浴室内放置防滑垫,浴缸、马桶处设置扶手。选择防滑、舒适的鞋子和衣服穿着不合适或防滑性能不佳的鞋子和衣服会增加帕金森患者摔倒的风险。我们建议选择应合脚、平跟、防滑鞋子,以降低摔倒的可能性。保持视线清晰定期检查视力,佩戴合适的老花镜或近视镜,帕金森患者的视觉障碍也是导致摔倒的原因之一。保证室内光线充足且不刺眼,同时避免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活动,以减少视觉障碍带来的风险。在这里特别提醒帕金森患者一定要与医生、家人保持沟通,及时寻求帮助。有问题时向医生描述症状和问题,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多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日常生活和情感问题,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首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药物蜜月期”过后为帕金森病治疗的第二个阶段,即脑起搏器治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DBS)被称为帕金森病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它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虽然如此,但DBS有自己的手术窗,即手术只有在疾病的某些阶段进行,早于或者晚于这个阶段可能都无法带来满意的长期疗效。很多帕友或家属对DBS手术治疗时机存在误区,认为手术一定要到了药物完全无效的时候或者患者无法自理,甚至卧床阶段才应该考虑手术治疗,这样做就贻误了手术时机,也就是错过了手术的“窗口期”,不要说无法手术,即使强行手术,往往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抓住手术时机至关重要。目前多数专家认为帕金森病的手术时机应是患帕金森病4年以上,H-Y分级达到2.5级,药物开期存在轻度平衡问题,同时伴有如异动症、运动波动等药物并发症。通俗点讲,就是吃了美多芭等药物后,患者出现了手舞足蹈等动作或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此时接受DBS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控制和生活质量改善等,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可以明显地推迟和减慢帕金森病的病情进展;有利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长期症状控制。总之,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评估、术中靶点的选择,术后程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手术的效果。但其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术后疗效尤为重要,错失DBS的最佳手术时间窗将降低治疗效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并不是万能的,部分症状,尤其是大部分非运动症状并不能通过手术缓解;术后病人仍需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不仅有运动症状,还有不同程度的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相关。而非运动症状通常与非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相关,多表现为睡眠障碍、抑郁、淡漠、焦虑、排尿问题、便秘、幻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一些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能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往往比运动症状对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大。在诸多非运动症状中,很多帕金森患者经常会说有头晕的情况。患者的主观头晕感觉被认为是一个模糊词汇,包括虚弱、头昏、眩晕和失衡。头晕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是23-30%。在PD患者中发生率为48-68%。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头晕的原因有哪些?1、帕金森病本身会影响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功能失调,导致站立时血压偏低,即所谓的直立性低血压,从而导致头晕。甚至突然失去知觉,倒在地上,所谓晕厥。有些病人还会因餐后低血压而头晕。但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通常不会出现在疾病的早期。2、部分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有诱发头晕的不良反应或加重直立性低血压,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3、帕金森病患者多为老年患者,通常会伴发一些其他容易引起头晕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所以,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一些相关检查,对症治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因为直立性低血压引起的头晕较多见,那么,如果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应如何应对呢?1、要注意监测血压,仔细观察每次出现血压下降的征兆,比如头晕、眼前发黑等,这样可以有效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进一步损伤如跌倒等的发生。2、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穿衣服等事情最好坐着进行。3、如果不得不站立较长时间,可以原地踏步或者通过翘脚趾、屈膝盖、两腿交叉、蹲起的方式略做活动。4、切勿突然改变体位,比如突然从床上坐起或突然站起来等,一步一步来,不要心急!先在椅子或床上坐一会,两腿垂下来几分钟,再慢慢站起来活动。低头弯腰或者伸手够东西时一定要慢,最好扶着点儿东西。5、不要在太阳下久坐及泡热水澡,屋内保持凉爽,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脱水。6、少食多餐,在征求医生意见后,可适度增加盐分摄入。7、晨起前先饮水。8、睡觉时适度抬高床头15~23cm,这样相当于睡觉时就保持头部略高位,可以有效缓解体位过度变化。9、如果感觉头晕或眼前发黑,赶紧躺下,或者坐下、头低位放在两膝之间(就是尽量让头的位置放低),当症状缓解后再慢慢站起来。10、使用弹力袜或腹带。11、仔细观察用药与头晕、低血压的关系,有些药物空腹服用时对血压影响更大,应详细告知医生你的基础病及用药情况(比如高血压病史、是否服用降压药等),与医生共同探讨是否调整药物使用
秋冬季,外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流阻力增加,肢体也会变得僵硬,老年人关节、骨质增生等疾病加重、穿衣加厚行动受限等都是导致帕金森病症状加重的主要因素。这个季节如果症状加重,帕金森病患者应该怎么办?1、营养均衡,饮食与药物要合理饮食上,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更应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提供热量。如果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会影响多巴胺类药物的吸收,应注意每天膳食蛋白质的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控制。药物应该在饭前一小时,或者饭后一个半小时服用最佳。2、衣服好穿脱,保暖避免感冒帕金森病患者一般会有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行动困难等问题,特别患者在做精细动作的时候,症状会加重,穿脱衣服、扣纽扣等会变得困难,我们建议穿一些方便穿脱的衣服。北方冬季有暖气,室内室外温差大,外出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再加上不停的震颤、僵直,让患者容易出汗,所以贴身的衣服尽量选择棉质易吸汗的,出汗后也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感冒。尽量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不要穿橡胶或生胶底的鞋子,因为鞋子抓地过牢时,可能会使患者容易发生跌倒。3、积极康复锻炼,预防跌倒在冬季,患者往往很难坚持康复锻炼,家属可以陪伴患者在室内进行康复训练,如慢走、打太极等。也可以准备一些室内锻炼器材,或者进行广播体操锻炼。家属提醒患者康复时要纠正步态,调节姿势,及时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避免跌倒等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还有就是要在有药效的时候进行锻炼,要循序渐进,把握好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运动心率不宜超过170,运动量为每周3次,每次30分钟。4、症状加重,及时调整用药发现自己出现帕金森病症状加重就应该及时就诊,尽早治疗,掌握疾病治疗的关键时机。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药物的服用剂量和多种药物联合的治疗策略,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复方左旋多巴(西莱美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5、及时手术治疗,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帕金森病,逐渐会效果变差,失去药物调整的空间,及时加药、调整用药时间、多种药物联合仍然没效,这种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手术为患者开启了二次“蜜月期”,持续的电刺激解决了患者药物效果衔接不上、加药异动、减药无效等问题。总之,帕金森病患者在每年秋冬季比较难熬,及时的生活方式调整,药物调整、手术治疗及康复锻炼,能够帮助患者安然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