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身高仅1.2米 生长激素的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发育过早都会造成身材矮小 三峡商报记者岳黎 通讯员 向煕明 “我们家孩子7岁了,可是他连1米都不到......”比同龄孩子矮半头,站队排列总是排在第一名,自家孩子长得矮,让不少家长颇为心焦。8月17日,一百多名家长、孩子聚集在宜昌市一医院门诊住院楼大厅。当日“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在市一医院如期开展,活动中针对儿童生长发育中存在的生长异常、性早熟、肥胖等问题进行了义诊和科普讲座,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市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凤仪表示,如今有3%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生长异常的问题。如果在班级列队里老是排在前一、二名的孩子要引起重视,不要错过最佳诊疗时机。为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生长监测。 9岁男孩身高仅1.2米 原来是生长激素缺乏 前来就诊的10岁男孩茂茂(化名)的妈妈告诉记者,去年来就诊的时候孩子9岁,身高仅1.2米,体重21公斤,比班上最矮的身高还要矮5-6厘米,现在经过了一年的治疗,身高达到了1.34米。“茂茂的身高低于三个标准差”陈凤仪说,他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造成的,经过治疗后,预测成年后茂茂身高可以达到1.6米以上。 陈凤仪告诉记者,家族性矮小,生长激素的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发育过早等原因都会造成身材矮小。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从出生到一岁可以长25厘米,从一岁到二岁可以长10厘米,这个期间是生长比较快的,在二岁以后到青春期前,每年会生长5-7厘米。三岁前可以靠增加营养、改善体质、增加睡眠、加强运动来长高。 小孩不管在哪个阶段生长速度慢了,身高就会受影响。一个标准差在4-5厘米,低于一个标准差是正常的,如果底于2个标准差就要来医院就诊,专科医生需排出一些先天、后天和内分泌的原因。家长首先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定人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 7岁女孩身材矮小乳房肿大 甲状腺素功能减退 7岁的娟娟(化名),不仅个子矮还伴有肥胖,近日父母发现她的乳房肿大,还伴有便秘等症状,特过来找医生诊断。陈凤仪告诉记者,娟娟的父母也不矮,不存在遗传性的原因,检查后孩子的促甲状腺素值已经达到了40,而正常值是6,说明甲状腺功能在减退。吃了一段时间药后,乳房恢复正常,便秘也好了,身高明显改善。 陈凤仪表示在坐诊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孩子,表现为个子小、便秘、皮肤粗糙,不仅会矮小,还会影响智力。 “早熟的孩子因为提前发育了,身高也会变矮,表现为女孩在8岁前乳房提前发育、出现阴毛,男孩在9岁前睾丸增大,长胡须、变声等,提前发育的孩子首先要排出肿瘤的可能。”陈凤仪提醒, 四岁到青春期是最佳治疗时间,因为我们会用骨龄、身高、父母身高来预测成年身高,如果男孩子预测身高在1.6米以下,女孩子在1.5米以下就算是身材矮小。孩子骨骺线闭合后就很难改变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孩子长高的可能性越大。 10岁男孩长胡须 孩子长高防止性早熟 近日,一名10岁半的小男孩浩浩(化名),暑假刚开始时还没什么发育的迹象,可假期才过半,竟在一周内两次发生遗精。上医院一查,嘴角长出小胡子、睾丸增大发育、骨龄已跑到13岁。 “孩子出现性早熟,除了跟饮食有关,语言视觉环境的污染也同样不容忽视。”陈凤仪表示,来医院就诊的孩子中出现性早熟的也不少,她提醒家长,孩子要长高,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性早熟出现。性早熟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性征发育提前,骨龄超前,骨骺提前闭合,最终导致成年身材矮小。如今电视、电影节目中激情戏太多,还有的孩子直接上网查资料,殊不知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家长一定要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 除此以外,让孩子多运动,促进身心健康,避免肥胖,肥胖的孩子一部分会出现性早熟,会影响身高,成年后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的问题。弹跳类运动能有效帮助孩子长高,可让孩子每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跳绳、篮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运动。饮食上不要吃反季节的蔬菜,少盐少油,少吃蜂蜜、荔枝、桂圆、牛初乳等,少喝碳酸饮料。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在睡前批评孩子。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睡足8-9小时以上。 如果孩子出现生长异常,家长千万不要乱投医或盲目等待,而应该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只要身高低于同地区、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低于该人群身高曲线的第三百分位(通俗地讲就是一百个这样的孩子按大小个子排队的最后三个人)医学上称为矮小症。 矮小的病因很多,只有针对病因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还不存在,以后也不大可能会存在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原因引起的矮小症。常见的矮小病因有:一、内分泌性矮小:如生长素缺乏、甲状腺素低下等,可通过生长素激发试验和检测甲状腺素确诊。应用生长素或甲状腺素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性早熟所致成年身高低也属此类。性早熟者与一般矮小不同,由于发育提前,成长期身高可高于同龄人,但生长停止也早,最终身高常常较矮。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让青春期发育迅速停止,以争取更多的长高时间,从而提高成年身高。二、遗传性身材矮小:除少数能查出家族中同患某种疾病的外,多数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三、营养性矮小:目前已少见。一般性“挑食”不至于引起身材矮小,仅见于长期慢性病的患者。此类病人不需要进行增高治疗,只要有效治疗原发病,调整营养就能长高。四、宫内发育迟缓: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低,出生后半年内未能实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也低。生长素对此类病人有一定的提高成年身高作用。五、染色体疾病:如特纳综合症、唐氏综合症等,通过染色体检查可确诊。根据病种不同治疗方法与效果不同。六、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笨丙酮尿症、粘多糖病。此类病人目前增高治疗效果差。七、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即所谓的“晚长”,这一类人群常有家族史,一般不需要治疗,最终也能达到正常身高。如疑属此类,应定期检查骨龄,并做成年身高预测。八、骨骼系统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等,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由于矮小的病因很多,目前还有不少尚不能查出具体病因者,此类医学上统称为特发性矮小。在一般检查未发现异常,且排除肿瘤等应用生长素的禁忌症后,可考虑试用生长素治疗。2003年7月,美国FDA正式批准生长素用于治疗非生长素缺乏性矮小症。但这种情况下,疗效往往不如生长素缺乏者。
怎样正确看待儿童心肌酶结果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期,特别是儿童抵抗力较差,容易感冒、咳嗽、发烧、腹泻。近段时间,到医院就医的小患者增多。在就诊过程中,对有精神面色差,心跳快、呕吐等症状的患儿,医师可能会建议做心肌酶检查。家长发现如果心肌酶检测结果中某些值比参考值有轻度升高,医生又解释说是正常的。面对家长的困惑,本月22日,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凤仪介绍说,由于目前儿童心肌酶检测的正常值范围,参考的是成人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心肌酶检测中某些指标轻度升高没有临床意义。健康的儿童在检测心肌酶谱时,检验结果也会经常出现向上的箭头,意思是比检测指标参考值要偏高一点。这是为什么呢?陈凤仪说,这与医院该项检测采取的是成人标准不无关系。不过,近年来,很多医疗机构对儿童心肌酶谱偏高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国内外文献也有明确结论:儿童心肌酶谱值普遍高于成人,并且年龄愈小,心肌酶谱愈高。200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检验科对105名1-6岁健康儿童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各项酶的上限比成人心肌酶谱参考值增高的百分数分别是:CK(肌酸激酶)与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约为15%、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升高约为30%,LDH(乳酸脱氢酶)与HBDH(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约为90%。“一般来说,各项数值显著升高,超出允许范围,才有临床价值。”陈凤仪说,遇到儿童心肌酶谱升高的检测结果,医生一般会结合临床表现,决定是否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或者采取临床干预。通常情况下,如果其他体检结果正常,无其他特殊症状、体征,医生都会认为某些心肌酶偏高是正常的。如LDH(乳酸脱氢酶)与HBDH(羟丁酸脱氢酶)波动范围较大,影响因素多,有轻度升高意义不大。现在,一天里早晚与中午温差较大,家长应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并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这是帮助孩子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陈凤仪提醒:“如果孩子精神食欲好,家长没有必要因为体检报告中的心肌酶某些值轻度升高,带着孩子反复检查。这样既增加了家长经济负担,也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童生长发育专家陈凤仪:“比比孩子身高是否正常”一月,小朋友的愉快假日又开始了。带着许多正面临成长发育中的孩子家长所关心的身高问题记者采访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童生长发育专家陈凤仪。记者:矮小症是什么?是不是病?陈主任:矮小症指儿童身高低于生长曲线图上的第3百分位或低于正常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也就是说一百个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排队站在最前面的三个。矮小症部分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另一部分是非疾病引起。疾病引起者病因包括内分泌异常,骨骼病变或其他疾病等,其中以生长激素缺乏最多。其次是性早熟导致的身材矮小,还有部分由于宫内发育迟缓或染色体异常等引起。非疾病引起的矮小症包括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矮小、生理性青春发育延迟等。记者:如何确认孩子身高是否存在问题?陈主任:判断一个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是将其身高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的标准身高进行比较,这一标准身高是从大数量有代表性的健康儿童的体格测量中计算出来,可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表示,如下表:(身高低于25th的孩子都是需要诊断治疗的)记者:何时为治疗矮小的最佳时机?陈主任:孩子矮小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药物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治疗所需费用越低。切不可等到发育后期如15-18岁,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再可能达到理想身高,发现矮小也不要乱投医乱用药,更不要抱着等孩子晚长的幻想,以免骨骺闭合,失去长高的机会。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童生长发育专家陈凤仪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周二周四上午
春季是否是孩子长高最佳时期?——专访宜昌市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生长发育专家陈凤仪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季节,民间素有“春天小伢长得快”之说,在这个季节里,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否正常长高,又如何能让孩子长得高长得快,带着家长们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生长发育专家陈凤仪:1、记者:矮小症是什么?是不是病?陈主任:矮小症指儿童身高低于生长曲线图上的第3百分位或低于正常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矮小症部分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另一部分是非疾病引起。疾病引起者病因包括内分泌异常,骨骼病变或其他疾病等,其中以生长激素缺乏最多。其次是性早熟导致的身材矮小,还有部分由于宫内发育迟缓或染色体异常等引起。2、记者:如何确认孩子身高是否存在问题?陈主任:判断一个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是将其身高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的标准身高进行比较,这一标准身高是从大量有代表性的健康儿童的体格测量中计算出来,可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表示。一般来说婴幼儿期(3岁以下)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儿童期(3岁-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青春期生长速度5-7厘米/年,即为生长发育迟缓。3、记者:何时为治疗矮小的最佳时机?陈主任:孩子矮小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药物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治疗所需费用越低。切不可等到发育后期如15-18岁,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再可能达到理想身高,发现矮小也不要乱投医乱用药,更不要抱着等孩子晚长的幻想,以免骨骺闭合,失去长高的机会。4、记者:导致矮小的病因有哪些?发现孩子矮小怎么办?陈主任:一种是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主要表现为胎儿期生长激素近乎正常,但在出生后生长减缓。儿童身高的增长自幼年期直至青春期均明显地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健康儿童;一种是特发性身材矮小,是儿童期导致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它是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的身材矮小;一种是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和(或)身长低于同胎龄正常参考值两个标准差的新生儿。这种病症的发生率在人类胎儿中占有3%~10%,中国是7.5%。还有性早熟、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等。家长们发现孩子身材矮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可做相关检查查明导致孩子矮小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干预效果好。只要及时就诊,多数矮小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如果错过治疗实机(骨骺闭合),这些孩子将终生与“矮小”为伴。5、记者:春季是不是孩子长高的最佳时期呢?陈主任:一年四季中,孩子在春季的生长速度最快,尤其是在4-5月份。对于身材矮小的孩子来说,春季是其实现生长追赶的黄金时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排除各种阻碍儿童生长发育的疾病,结合儿童春季生长发育的特点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促长治疗。孩子最佳的长高时间只有短短几年,家长不应有“等待”的心理。在长个的关键时期(3-12岁)接受正确的长高指导,培养正确的饮食、运动、睡眠习惯,其身高将比自然生长平均高出15--20厘米。
孩子的身高 您关注了吗?孩子如何才能健康成长,健康成长取决于哪些因素?这是各位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要让孩子达到理想的身高,合理的营养、科学的运动、定期的监测都不容忽视,家长应多注意孩子的身高问题。孩子从出生到骨骺闭合、青春期发育结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特别关爱,使他们健康成长。由此,记者请到了宜昌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生长发育专家陈凤仪主任为大家解疑,陈主任认为应关注孩子生长发育的以下过程。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近日,一位家长感慨地告诉记者,他读高二的女儿15岁,成绩优异,但是身高只有1.35米,他很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升学,他曾经到省儿童医院为孩子检查骨龄,医生说,他女儿的骨骺只差一点就全部闭合,身高可能在1.37米左右,他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记者在医院还了解到,前来就诊的类似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专家认为主要是许多家长不清楚、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如何才能正确把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陈主任告诉记者,关注孩子的身高越早越好,特别是对遗传背景不佳(即父母身高都不很理想)或者有身高特殊意愿的孩子而言,在他们出生时就应该开始特别关注。因为孩子在母亲子宫内的营养及发育状况会直接影响他出生后的生长发育。但是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在孩子发育前并不需要为他将来的身高担心,只要发育那段时间能正常长高就不会比别人差,等到孩子该长高却仍然没有长高的迹象时,家长才开始着急,而此时,大多孩子的骨骺已经或者将要闭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陈主任提醒广大家长注意:孩子健康成长取决于多种因素,合理的营养、科学的运动和定期检查,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合理营养是基础宜昌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生长发育专家陈凤仪主任说:合理的营养搭配是维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身高的增长或智力的发育,只有良好的营养才能使儿童的遗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喂养才能使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如何科学地喂养?陈主任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能更好地给婴儿提供多种营养,更容易被婴儿吸收,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没有母乳的,可选择配方奶,也可使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当婴儿长到4~6个月时,应当为婴儿添加泥糊状食物,并逐渐过渡到半固体、固体食物。在这一阶段,让婴儿尝不同味道的食物,由少至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1岁以内母乳或配方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最重要,1岁以后的幼儿期(1~3岁)可以一日四餐(奶类2次、主食2次),两餐之间适当加些点心、水果,每天的奶量可保持在半公斤左右。通过这一阶段的喂养,避免孩子偏食、挑食,使其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这样有利于孩子通过合理膳食获得正常营养,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基础。科学运动是重要条件在保证孩子科学膳食营养的前提下,科学运动能促进孩子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活泼自信。科学的运动还能调整身体形态,使身体比例更合理,身高更理想。运动能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骺骨细胞的生成,使干骨生长,骨密度增高,从而增强骨骼强度。经常科学运动,能使肌肉体积和肌肉质量增加,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提高肌肉的运动速度和耐受力。同时,运动会消耗摄取的多余热量,使身体中的脂肪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有助于孩子增高的运动有:跳高、跳绳、篮球、排球、跑步、单双杠、引体向上、健身操、游泳、跑步等。定期监测是重要保证宜昌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生长发育专家陈凤仪主任告诉记者:生长监测是指对一个儿童在特定的年龄段反复测量身高和体重。每一次测量的身高、体重值反映的是当时儿童所处年龄的生长水平。儿童的生长速度是判断是否有生长障碍最直接、最简便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时期内连续测定身高,可以看出身高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家长至少应该每半年给孩子精确测定身高、体重1次,并仔细地记录和保存数据。因为这些数字不仅记载了孩子成长的足迹,更反映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状况。另外陈主任还建议,家长还应该定期给孩子做体检,把不同时期的测定数据记录下来,将几次描记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个简单的生长曲线图。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呈平稳上升趋势,就表明生长速度正常;如果曲线变化不大或下降,就说明孩子的生长可能出了问题。从数字上估算,如果0~3岁以下幼儿生长速度小于7cm/年、3岁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小于4~5cm/年、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4.5~5.5cm/年,可以明确诊断为生长发育迟缓,家长应尽早把孩子带到医院内分泌科检查,查明孩子发育迟缓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别错过两个长个高峰人体共有两个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年增幅达20-25厘米,第二个突增期在发育前,年增幅达8-10厘米,此时也是调整身高的最佳时段(尤其是女孩子)。突增期的长短有南北差异,通常南方小孩的突增期只有2-3年,比北方的孩子要短。女性从10岁左右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大约12岁迎来初潮后长高随即放慢。一般情况下,女孩在月经初潮后开始缓长,发育后的缓长期为2-3年,总长幅3-5厘米左右;男孩在发育突增结束后开始缓长,发育后的缓长期为3-4年,总长幅6-8厘米左右。因此,理想身高关键是在缓长期前的长幅要达到或超过标准长幅。身高的增长过程主要受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调节和控制。孩子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此期间每年身高增长5-6厘米。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生长再次加快。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则会引起身材矮小。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会引起身材矮小。另外,性激素可引发青春期生长加速,在促进性成熟的同时使骨骺成熟加速,故性早熟可促使骨骺过早闭合,导致身高停止增长。专家建议,首先对照一下身高平均标准,当您的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身高的平均水平5厘米以上即为身材偏矮。另外,还可回忆一下孩子的生长记录,如果您的孩子在婴幼儿期(3岁以下)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儿童(3岁-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可认为孩子存在生长迟缓。这两种情况均需尽早查找原因。影响长高的原因有哪些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多种,生长的基本过程受遗传因素的调控,而基因的表达又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若能清除影响基因表达的不良因素,孩子最终能获得应有的遗传身高。黄医生说:“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身高增长过程经常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良因素通常包括———营养因素,如长期的挑食、偏食或不合理的饮食、锌元素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精神心理因素,如不良的家庭、社会因素,紧张的学习,缺乏睡眠或晚入睡等。这些不良因素可导致儿童精神压抑,影响生长轴功能;其他因素影响身高的其他因素,有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专家特别提醒家长注意孩子性早熟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普遍有性成熟提前的现象,如果男孩在9岁以前有睾丸阴茎增大、阴毛出现的现象,女孩8岁之前出现乳房发育甚至来月经,说明孩子属于性早熟。这个时候,由于性激素的刺激,个子虽然猛往上蹿,骨骺却提前闭合,生长提早停止,最终可导致成年身材矮小。长高“三步曲”,让孩子摆脱矮小烦恼面对孩子身高不理想的问题,家长既不能“急病乱投医”,也不应置之不理、听其自然。广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的专家指出,科学的做法是长高“三步曲”:第一步是科学检测孩子骨龄:骨骼年龄,简称骨龄。骨龄能精确的反映人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段的身高状况。在检测骨龄的基础上,可以较准确判断孩子未来几年的身高长势,同时,也可以科学判断孩子的最终身高。同样年龄的孩子,骨龄不一定相同,长高潜力差异也会很大。如果家长不搞清楚孩子的骨龄,将来孩子变成矮个子,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第二步是在专家指导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高生长可以分为发育前、发育中、发育后三个生长阶段。处在不同长高阶段的孩子,长高的影响因素及侧重点各有不同。在专家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身高及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不应依靠“想当然”或“道听途说”来指导孩子。第三步是采取针对性手段解决孩子身高不理想的障碍:孩子长高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遗传、骨龄、疾病、情绪、运动、饮食、营养吸收、睡眠、发育、内分泌状况等等。每个孩子的长高障碍各有不同,要科学的检测,全面分析、准确判断孩子身高不理想的障碍,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在专家指导与孩子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让孩子科学长高。
很多身材矮小的患者,除了身高较矮外,没有其他任何不适症状。由于生长发育慢,平常生病都很少,多数智力发育也正常。其实,只要身高低于同地区、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低于该人群身高曲线的第三百分位(通俗地讲就是一百个这样的孩子按大小个子排队的最后三个人)医学上称为矮小症。同时3岁至青春期前每年生长小于4~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小于5~6厘米称为生长发育迟缓。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潘嘉严以上两种情况均属病理状态,目前多数已能找出病因。常见的矮小病因有:一、内分泌性矮小:如生长素缺乏、甲状腺素低下,可通过生长素激发试验和检测甲状腺素确诊。性早熟所致成年身高低也属此类。性早熟者与一般矮小不同,由于发育提前,成长期身高可高于同龄人,但生长停止也早,最终身高常常较矮。目前内分泌性矮小治疗效果很好。二、遗传性身材矮小:除少数能查出家族中同患某种疾病的外,多数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三、营养性矮小:目前已少见。一般性“挑食”不至于引起身材矮小,仅见于长期慢性病的患者。此类病人不需要进行增高治疗,只要有效治疗原发病,调整营养就能长高。四、宫内发育迟缓: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低,出生后半年内未能出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也低。生长素能对此类病人有一定的提高成年身高作用。五、染色体疾病:如特纳综合症、唐氏综合症等,通过染色体检查可确诊。根据病种不同治疗效果不同。六、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笨丙酮尿症、粘多糖病。此类病人目前增高治疗效果差。七、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即所谓的“晚长”,这一类人群常有家族史,一般不需要治疗,最终也能达到正常身高。如疑属此类,应定期检查骨龄,并做成年身高预测。因为现在的儿童比上一代人的发育已明显提前。目前有不少西方发达国家规定正常生长期儿童每两年检查一次骨龄。八、骨骼系统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育、成骨不全等。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病如:肾性佝偻病、颅脑损伤、肿瘤等。现在有很多家长,甚至一部分医务人员,对身材矮小存在一定误区。要么认为都不可治或不需要治,要么认为反正孩子有“早长晚长”之分,不用急。我们门诊就常常遇到等到孩子不长了,发现身材矮小才来求治者,此时一切为时已晚。因此,在发现孩子身材矮小时,不要一味的地等待,应及时做相应检查,治疗越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