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做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首选用药,已被广大病友广泛接受,但是阿司匹林何时服用一直困扰着大家,今天我就谈谈阿司匹林的最佳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的的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它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而血小板寿命约7~14 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因此,阿司匹林只要每天口服1次即可产生持续性的作用。 那么每天一次的阿司匹林是早上还是晚上服用呢?之前提到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的,因此,只要坚持服药,任何时间点都是可以的。但是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的事件高发时段为清晨6:00—12:00点,清晨血小板更活跃,而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 小时达到血药高峰,如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而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因此睡前服药可以更好的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最让人望而生畏的是“胃出血”,因此很多患者会提出 阿司匹林是空腹还是餐后服用呢?是不是饱腹时服药可以防止胃出血呢?目前临床常用的阿司匹林为肠溶或肠溶缓释剂型,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在饭中或饭后服,肠溶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阿司匹林并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因此,建议阿司匹林肠溶或缓释片最好空腹服用;当然,阿司匹林平片因为直接作用于胃壁,建议在餐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损伤。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建议阿司匹林肠溶或缓释片一天服用一次,长期服用,最佳服用时间在每天晚上20:00-22:00。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临床上诊断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卒中临床常用的诊断分类名词较多,包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卒中起病突然,常见的症状包括:意识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或没有力气、言语含糊、头晕、喝水呛咳、看东西重影等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目前脑卒中在中国已上升为第一位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人,近一半死亡,平均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而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80%的人会留有不同程度残疾,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生活不能自理。全国每年用于脑血管病的直接治疗费用大于100亿元,每年因脑卒中的支出则超过了200亿元,是当今危害公众健康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脑卒中是可以早期预防的。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民众对脑卒中防病治病知识十分缺乏,对脑卒中应该早期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因此常常导致严重后果。很多人在发生脑卒中后往往延误治疗时机,重者丧失生命,轻者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造成终生遗憾。因此,充分认识脑卒中的严重性,提高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脑卒中发病率与气候关系密切,随着冬季的不断临近,昼夜温差变化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大幅度增加。每年进入冬季,只要气温一下降,不少老人就会因防备不及而发生脑卒中。因此,特别是对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不但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控制,还要在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常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晒太阳,天冷时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发生脑卒中时应及时转到就近的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黄金时间。了解了卒中的严重性,尽早对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的发生,这在医学上称之为“一级预防”,目的是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各种致病的危险因素,防止发生卒中或推迟发病年龄。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有年龄、性别、种族、家族遗传性等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更多的是如下这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体力活动减少、高盐、动物油高摄入饮食、超重、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感染、眼底动脉硬化、精神紧张等。首先,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将使脑卒中死亡率下降58%,因此,我们要定期监测血压,年龄高于35岁(包含)者至少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则应该经常测量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进而使得血压降至140/90mmHg 以下;患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曾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房颤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应引起房颤患者的充分重视,及早进行卒中预防风险评估,综合患者意愿、出血风险和抗凝检测条件决定抗凝药物的使用。糖尿病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另外我们应常规检测胆固醇水平(3-6月),尤其针对导致血管硬化的“坏小子”——低密度脂蛋白(LDL-C),如果LDL-C>150mg/dl(3.9mmol/L)应该积极进行生活方式改善或启动他汀类降脂药物进行治疗;但针对于颈部或颅内血管有斑块的患者,不管胆固醇水平是否正常均推荐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同时我们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者要有有效的、可行的戒烟方案进行戒烟;酗酒者应适度饮酒;每天半小时的适度体力活动;饮食清淡,控制总量,多吃蔬菜、水果、谷类,适量牛奶、鱼、豆类、禽类和瘦肉,并且保持乐观心态,生活规律,注意温差变化等等,只有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进行积极预防,才能有效控制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治疗强调一个就医时机,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6小时后则缺血脑细胞出现坏死。如果脑梗死的病人在3~6小时内施以溶解血栓治疗,就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出现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不仅显著减少了患者死亡及严重残疾的危险性,而且还大大改善了生存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目前世界公认惟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时间就是大脑,所有怀疑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后应该尽快到上述11家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救治,争取良好治疗时机。同时针对于发生卒中的患者要积极改善预后,防止卒中复发,这在医学上称之为“二级预防”,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时间就是大脑,广大居民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延缓卒中的发生,减少卒中所带来的残疾,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治疗脑血管病越早越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轻脑血管病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或后遗症,如果在家耽误时间或者心存侥幸,不及时去医院治疗,后果将十分严重。一旦在家中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应尽快拨打120,并与医院联系;但是此时切勿扶起病人,并自行用药,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至床上,但是不能为了叫醒病人而摇动其身体或者头部,解开病人衣领,取下假牙,防止引起窒息。如果病人出现呕吐,应将病人的头歪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内而造成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如果出现抽搐,应注意保护,防止病人跌伤,不能用力挤压病人身体,以免出现骨折、关节损伤等,造成不必要的后果。不宜长途运送病人,最好就近治疗。本文系杨红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生活规律,调节你的起居活动适应你的生物钟。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四肢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大的波动。 温水洗漱后,饮白开水一杯,冲洗胃肠,降低血液粘稠度,通畅血循环,降低血压。二、适当晨练 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均不可取;散步、作柔软体操、打太极拳,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 三、耐心排便,切忌屏气用力,否则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要坐便,这样可持久;多吃蔬菜、香蕉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克服便秘。 四、中午小睡,即使睡不着,也应闭目养神,晚上按时就寝,睡前温水泡脚,然后按摩双足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五、转变性格,下决心改变脾气暴躁的性格;放松紧张情绪,缓解应激反应;学会休闲,会劳逸结合;性格开朗,达不到的欲望,不要苛求。 六、摒弃恶习:戒烟、忌酒、勿饮咖啡,更不要长时间打麻将。 七、限钠摄钾,补充钙镁:应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增加钾的摄入,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克以上的钙,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 八、勿乱投医滥用药:庸医害人,不胜枚举,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要知道,心脑血管病用药,最讲究“个体化治疗原则”,绝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用药经验。尤其那些镇静药、降压药、抗凝药、溶栓药等,用之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你还是要去有条件的医院看医生,与医生全面合作,按照医嘱用药,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防止中风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