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常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明确诊断相对困难,部分人群需要通过心肌活检才能确诊。心肌炎发病急缓不等,有部分患者发病隐匿,症状较轻;相反,极少部分人群发病急且危重,呈爆发式,患者病情可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据研究报道,心肌炎总人群发病率0.1-0.2%,儿童和年轻人群发病率较高。心肌炎致病因素:大部分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病史,少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确的感染病史。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心肌炎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亦可导致心肌炎症性损伤,如免疫系统激活,长期口服抗抑郁药物或者靶向药物等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升高,心脏功能下降,诱发心肌炎。心肌炎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病情轻的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表现为一过性胸闷不适。而对于病情较为急重的患者,可同时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其中胸痛是心肌炎人群主要感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和心力衰竭的表现,表现为活动时胸闷、气短,不能平卧,甚至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需要积极抢救治疗。心律失常或房传导阻滞是心肌炎患者另外一个重要的表现,可发生在心肌炎的任何阶段。室性早搏是心肌炎患者最为常见的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部分较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出现高度或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积极提高心室率和对症处理。心肌炎临床诊断:心肌炎患者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前驱期感染病史尤为重要,联合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升高,炎症指标升高,可以诊断;如要确诊则需要进行心内膜活检。近年心肌核磁共技术的成熟为确诊心肌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并且能提供危险分层,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心肌炎临床治疗:心肌炎急性期,患者首先要积极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免疫力下降甚至再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饮食上应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其次要针对症状治疗,患者如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可口服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剂,利尿剂等改善心衰症状;对于出现心律失常患者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出现严重的传导阻滞患者,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避免过早的植入永久起搏器,因为大少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的心律。综上所述,心肌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肌急性炎症,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可通过积极的生活调理及药物治疗基本恢复;而对于部分迁延不愈的患者,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佳。因此,及早识别因为心肌炎是治疗的关键。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据报道,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5-18亿人口为高血压患者,约总人群的30%,绝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控制血压。最新美国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高血压人群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中国最新版高血压专家共识建议:高血压人群首先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以将血压进一步控制在130/80mmHg以内。因此,熟悉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和常见的作用是必要的,在此,笔者对于常见高血压药物进行简单科普。目前市面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等,根据高血压的指南的建议,基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适应范围,将药物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钙通道阻滞:主要是地平类降压药,由于其广泛的适应范围,较少的药物毒副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中效和长效制剂,代表性药物包括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是中老年患者首选药物;据报道,氨氯地平原研药物是世界第一大处方药,每年花费约2500万美元。地平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血管扩张导致浮肿,主要表现为踝部肿胀;此外头痛症状相对常见,但是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明显副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是指普利类降压药物,也是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其中代表性药物是短效制剂卡托普利和长效制剂贝那普利等,特别是对于合并心脏相关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医师通常会首选此类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保护靶器官,抑制心肌重构和减少蛋白尿。而ACEI类药物主要的毒副作用是咳嗽,发生率大约10-30%,部分患者因为难以耐受的持续性咳嗽被迫换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主要是指沙坦类降压药物,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达到降压目的,药物的保护作用与AECI相似,但是单片制剂降压效果不如ACEI;近年来新型的ARB类药物不断的开发,降压效果较早期药物明显增强。有制药公司根据药物的特点,将ARB联合CCB或利尿剂制成复方制剂,大大提高降压疗效。利尿剂,包括中枢性利尿剂和外周利尿剂,通过减少机体容量达到降压目的,常用的药物吲达帕胺和噻嗪类制剂,此类药物主要副作用降低血钾浓度;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多与ARB制成复方制剂,减少药物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指洛尔类,可以选择性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相结合,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减慢心律,达到降压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单独使用此类药物降压效果相对较弱,多联合CCB等达到1+1>2的效果。近年来,新型的降压药物,如诺欣妥(厄贝沙坦沙库巴曲)逐渐被推到临床一线,是年轻的患者的首选药物;但是由于其降压起始剂量较大,可调范围较小,因此较严重高血压患者慎重选择。当α受体激动剂是老年男性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