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呵护好心脏
患者提问:疾病:房间隔缺损病情描述:最近半年易感冒,无其它不良反应。在体检时,心电图反映有问题后找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时确诊。希望提供的帮助:1,请问是否可以进行封堵术治疗?2,治疗的主要风险是什么?有可能有生命危险吗?3,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是多少?4,治疗后多久可以正常工作学习?5,封堵器是否终身都不会坏,还是有一定使用期限?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马浩回复:您好!房缺的治疗现在有两种方法:介入和开刀,各有利弊。如果是介入,需要缺损远离腔静脉开口、肺静脉开口、房室瓣,否则的话封堵器会损伤这些结构,那就小病变成大病了。介入封堵也是这几年才刚刚开展,二三十年的远期效果还不清楚,到底终生会不会坏,现在还没有定论。而且封堵器是金属异物,长时间放置心脏里面是否对心脏有远期影响,现在也不清楚。开刀的方法效果确切,心脏内不会存留异物,远期效果理想,手术后就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了,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只是相对介入来说存在刀口的问题,我们这都是小切口美容缝合,相对来讲没有那么大的瘢痕。另外,您的心电图提示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只有55次/分,心率偏慢,如果介入注意封堵器压迫传导束,否则心率会更慢。如果您方便可以来我们医院详细检查来决定哪种方式更适合您,也可以参加我们的先心病扶贫救心活动,整个住院时间在10天左右,费用大约在2万5到3万元左右。患者真情寄语:您的回复对我帮助太大了!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马浩回复:不用客气!
1.瓣膜置换术后需要如何抗凝?机械瓣置换术后需要终生抗凝治疗,也就是服用华法林;生物瓣置换术后如果没有心房纤颤(房颤),患者需要抗凝治疗6个月;生物置换术后如果有房颤,就需要终生抗凝治疗。2.华法林的用量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般推荐剂量为2.5-3mg,然后定期抽血化验抗凝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华法林的用量。3.抗凝化验检查是指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由于前两项检查结果不是十分稳定,目前抗凝药的调整主要是依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4.普通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一般在0.8-1.2左右;换瓣术后患者需要通过服用华法林,将INR值提高到1.8-2.2之间。如果是三尖瓣置换术后患者,INR值需要维持在2.0-3.0之间。当INR低于1.8时,在昨天用量基础上,华法林增加1/4片;当INR大于2.5时,在昨天用量基础上,华法林减少1/4片;当INR大于3.0时,当天停药一次,次日复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决定用药量。 5.华法林完全起效需要3天左右,所以当天检查的INR值反映的是3天前口服华法林的疗效。出院后早期需要经常复查INR,第一周至少要测定2次;第二、三周可以减至1次左右;以后随INR趋于稳定,逐渐减少测量次数;即使INR稳定的患者,也建议每1-2月复查一次INR。6.华法林需要每日服用一次,建议相对固定服药时间和INR检测时间。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脏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心脏疾病死于非命。人们一旦患有心脏病,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心内科医生,但是很多心脏病仅仅依靠药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心脏的器质性病变,这时就需要心脏外科的手术治疗了。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心脏外科手术呢?(1)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千分之七到八左右。我国约有400多万先心病患者,其中有2/3的儿童未能得到诊治。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等四类疾病较为多见。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必须经过心脏外科手术后才可以治愈。(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风湿病变累及心脏瓣膜的一种心脏病。在外科成人心血管疾病中,风心病约占40%,女性多于男性。风心病常累及二尖瓣,有时同时累及主动脉瓣,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心慌、憋气甚至下肢水肿的表现,药物只能缓解一时的症状,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行换瓣手术治疗。(3)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的表现,严重者导致心肌梗塞。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冠心病的治疗手段通常有药物、支架介入、搭桥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远期效和最佳的生存质量。(4)大血管疾病。大血管疾病是指自心脏发出的胸主动脉血管病变,发病率较低,但大多病情较凶险。常见的大血管疾病主要有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瘤及大动脉炎,其中以主动脉夹层最为凶险,一旦撕裂瞬间造成病人死亡。大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辅以介入支架治疗。(5)心脏肿瘤。心脏肿瘤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以心脏粘液瘤为主。症状以心慌憋气为主,也有一些病人出现发热和栓塞的表现。确诊可以经过心脏超声检查。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摘除。(6)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炎以结核性为主,早期以心包积液的表现为主,慢性病变会导致心包钙化增厚,限制了心脏的活动,出现肝大、下肢水肿的症状。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以手术剥离病变心包为主,辅以抗结核治疗。
接受搭桥手术有一定的手术适应症,自1967年世界上第一例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以来,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其近期和远期效果已经获得世界范围内大量病例和长时间随访的证实。搭桥手术主要的原则是最大可能的改善心肌缺血,减少患者的风险。在选择治疗时要考虑到病变情况。 目前研究证实应该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主要情况包括: (1)左主干病变,狭窄病变大于50%。 (2)等同于左主干病变,即左前降支近段及左回旋支近段明显狭窄(≥70%以上)应选择搭桥手术。 (3)合并糖尿病的两支以上血管病变,尤其是两支血管病变中有前降支近段狭窄。 (4)三支或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伴有左心功能减退,应行搭桥手术。 (5)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 (6)合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机械并发症如腱索断裂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或合并室壁瘤者。 (7)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无效,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梗后心绞痛;无Q波型心肌梗死。 (8)部分介入治疗失败或出现急性并发症者,如严重的冠脉损伤等。 总之:搭桥手术基本适应证是心肌缺血症状内科治疗未能控制的患者,一般而言病人症状严重缺血范围越大,狭窄程度越重,搭桥效果越好。 若冠状动脉病变呈弥漫性,远端冠状动脉无法搭桥手术,严重的心脑肺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创伤打击者为手术禁忌症。
心脏是供应全身血液循环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脏本身同样也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供应心脏血运的血管叫做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包括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又分为前降支和旋支。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供应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自身的血液供应减少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肌病变,心肌严重缺血会造成病人“猝死”即突然死亡。 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有心慌,心前区发闷,憋气,阵发性的胸骨后压榨性的疼痛即心绞痛,左臂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有的病人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的胸痛,这类病人往往伴有急性的心肌梗死,有生命危险;有些人没有什么症状,在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发现,称为隐匿型冠心病或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和EBT检查有助于诊断冠心病,冠脉造影对于冠心病能提供确诊依据。 冠心病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血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和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分别具有一、二、三项主要危险因素的人,与没有这些因素的人相比,其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二、四、八倍;体力活动过少、缺乏体育锻炼、体重超重、糖尿病、精神紧张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均被列为次要危险因子。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分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支架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冠脉搭桥术)适应症更广,避免了短期再狭窄或阻塞,晚期通畅率高,其治疗效果肯定,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冠脉搭桥术是应用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所应用的血管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或桡动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