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腔镜的广泛开展,许多胃病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一些患者检查后,拿到报告单,看到报告单上的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有的还伴有不典型增生,担心会不会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变薄,腺体破坏等组织学改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一般可有上腹部不适,胀满,痞闷,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消瘦、贫血。胃镜及病理检查根据腺体萎缩的程度分为三度。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胃大弯、胃小弯腺体正常。中度:胃窦部及胃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腺体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胃原有腺体,胃大、小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什么是肠化生?肠化生是胃粘膜上皮细胞因炎症因素的破坏,在修复过程中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和大肠型化生。小肠型化生又叫完全性化生,其上皮分化较好,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较高。而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11.3%),在肠型胃癌旁粘膜中检出率很高(88.2%),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人统计肠化合并萎缩性胃炎者占65.5%,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萎缩区的扩大,肠化的比数也增加。由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尤其是结肠型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故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定时复查,以防癌变。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是细胞病理学表现。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不典型增生分三级:异型上皮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下1/3为轻度(Ⅰ级),累及上皮全层下2/3为中度(Ⅱ级),累及全层上皮的2/3以上为重度(Ⅲ),重度不典型增生已包括在原位癌中,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属于原位癌范畴。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应积极治疗,定时复查,防止进一步恶化。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经常3-5日,甚至更长时间1次。但有的大便次数尚可,但大便干结,排出困难。也有的有便意,大便也不干,但排出困难。以上情况在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以后都属于功能性便秘。对于便秘治疗,人们常常服用果导、便塞停、大黄、番泻叶以及含芦荟的泻药。但上述药物长期服用会损伤肠神经,导致顽固性便秘和结肠黑病变。所以要尽量少用,更不能长期使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便秘调理治疗的体会,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1对不愿接受中药汤药治疗的患者,用西药和中成药治疗。其中对大便干结坚硬者用乳果糖和益生菌口服。对大便不干,排出困难者,用四磨汤口服液或西沙比利,促进肠蠕动。2中药辨证施治有很好的疗效,常见有四种症型,分型论治。(1)热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发黄,口干,有的甚至有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用麻子仁丸方加减。(2)气秘,表现为大便秘结,欲解不得,嗳气頻作,腹中胀痛,苔薄腻,脉弦。治疗用六磨汤加减。(3)气虚,老年人多见,大便不甚干,但排出困难,伴气短,乏力,汗出,舌质淡胖,脉细无力。治疗用黄芪汤加减。(4)阴虚,表现为大便秘结,干硬如栗,口干,心烦,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这一症型比较多见。治疗用通幽汤加减。
通常情况下,在有痔疮、肛裂等疾病的时候,如果没有时间及时看医生,往往比较疼痛不适,怎么样才能减轻痛苦?首先要判别是什么疾病,痔疮的疼痛通常是突然发起,疼痛较甚,与排便没有密切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常疼痛会逐渐减轻,当然如果疼痛每天加重,则必须马上去医院看专科医生。肛裂的疼痛与排便关系密切,在排便时加重,便后有不少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减轻。这两种疾病我们可以通过清淡饮食、多饮水等方法,使得大便变软,痛苦可以减轻,更有效的方法是用热水熏洗肛门,会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当然如果用时间,最好还是去医院看医生,辅助一些药物的口服和外用,会有更好的效果。以及可以避免延误病情。
[摘要]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传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ST组采用FST程序,主要措施包括缩短患者术前的禁食时间,术前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液体,不放置鼻胃减压管,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早期口服饮食,加强术后止痛,尽早下床活动等。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营养状态、肠道功能、并发症发生及费用等情况。结果 FST组与传统对照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肠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手术后体重下降减轻,以上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ST组的并发症并未增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按FST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加速患者的康复。[关键词] 结直肠癌 ;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fast track surgery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GUO Xiao-hua,SHI Zheng-hua,GE Yong-sheng, Dept.of Coloproctology,Jiang Su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Nan Jing,Jiang Su 210028, China[Abstrca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ast track surgery (FST) management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FST management(n=15) or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care (n=15). The FST care included shorten preoperative fasting time,no nasogastric decompressing tubes and abdominal drainage piaced,early postoperative oral feeding,multimodal analgesia,and early mobilisation.The length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medical cost,nutritional status,gut function,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FST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less medical cost,earlier first passage of flatus,less loss of body weight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group,an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morbidity or mortality between groups.Conclusion FST wa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anterior resection.[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Fast track surgery;Perioperative nursing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达到快速康复[1]。最早开展加速康复外科研究的领域是结肠切除手术,结果病人术后2~3天就可以康复出院[2]。本研究选择15例结直肠癌病人作为加速康复组,与同期传统的结直肠癌病人15例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观察结直肠癌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 资料与方法1. 1病人入选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年龄<80岁;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均为结直肠癌根治性肠切除术的病人;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有完全性肠梗阻;姑息手术或急诊手术;需要联合切除其他脏器;不同意参加快速康复手术治疗。1. 2分组本研究选择本院肛肠科自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30例行结直肠癌行根治性肠切除手术的患者,平均年龄56.4岁,男18例,女12例。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FTS组:采用一系列的围手术期处理的新方法处理(见表1);传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方法处理,两组病例做非随机对照。FTS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55.9岁,其中直肠癌前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5例,右半结肠切除4例。传统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6.9岁,其中直肠癌前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3例,右半结肠切除6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表1 FTS组与传统对照组围手术期处理的差异点时间传统对照组FTS组术前肠道准备常规进行不常规进行术前禁食整夜禁食手术前夜(20:00)口服10%葡萄糖1.0L,术前3h(6:00)口服0.5L 放置鼻胃减压管常规放置不常规放置术中麻醉方法传统全麻短半衰期麻醉药的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 手术切口的处理(上)下腹正中左绕脐不影响显露的小切口(上或下腹正中)腹腔引流常规放置不常规放置术中保温否注意保温输液控制否严格控制,防止过多术后术后镇痛自控式静脉止痛,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硬膜外止痛(减少阿片类止痛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 早期进水及进食否(等待肠道通气后开始)是(手术当日开始) 短程使用抗生素否(使用4~6d)是(仅术前及术后第1天使用) 早期拔除导尿管否(使用3~6d)是(术后48h)早期下床活动否(卧床3~4d)是(术后第1d)1.3 术后观察项目术后观察住院天数、肠道首次排气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手术1周的体重变化;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观察;治疗总费用。(见表2)表2术后观察指标变化情况项目FTS组传统对照组P值术后住院天数(d)5.7±1.49.5±2.1<0.01首次排气时间(d)3.5±0.44.7±1.1<0.05停止输液时间(d)4.5±1.36.5±1.6<0.05体重下降(kg)3.1±0.84.2±1.5<0.05治疗费用(万元)2.26±0.232.66±0.35<0.011.4 出院标准及随访计划出院标准:完全恢复经口进食,不需要静脉输液;口服止痛药,无痛;无任何引流或减压导管 ;可以下床自由行走;愿意回家康复。两组执行相同的出院标准。随访计划:出院后24h内,进行第1次电话随访;术后1周进行门诊随访,讨论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以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直到术后30d结束。由固定人员与患者进行联系,一旦患者有需要或有不适,可及时联系,必要时再入院治疗。2 结果 2.1 术后情况比较FTS组与传统对照组相比,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提前,停止输液时间显著提前,术后体重下降明显减少,治疗总费用显著下降。2. 2 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术后均无死亡,FTS组仅发生1例切口液化;传统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讨论本研究显示,结直肠癌采用FTS治疗,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肠排气和停止输液时间提前、术后体重下降减轻,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整加。FTS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及营养状态,而且提高了医疗的质量。目前关于结肠癌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的研究比较多,国内外对直肠癌的前切除的研究不多,对腹会阴联合切除的研究很少有报道,对结直肠癌各种根治手术综合研究报道也不多见。本研究结果显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方法同样适合于直肠癌的各种根治性手术的病人。3.1手术前减少应激反应的优化措施 有研究显示,手术前夜和术前3h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液体,可以减少病人口渴、饥饿及烦躁,并且显著地减轻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现象[3]。术前肠道准备如机械性灌肠或口服泻药清洁肠道是一个应激性反应,并将导致脱水及水电解质失衡,尤其是老年人。还有研究表示,术前肠道准备会引起肠道黏膜水肿,反而有可能增加肠吻合口瘘的危险[4]。本研究中FTS组在术前30min给予1次预防性抗生素,如手术超过2h,再追加1次抗生素,手术后地1天再使用1至2次抗生素即可,与传统使用4~6d抗生素相比,未增加感染发生率。这也符合目前有关择期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指南。荟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择期手术中,常规放置鼻胃管减压的做法应予废除,我们也发现术后不放置鼻胃管可增加病人的舒适度,而不会增加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并有可能降低术后发热、肺不张及肺炎的发生率。3.2手术中减少应激反应的优化措施 以往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一般选择(上)下腹正中坐绕脐切口,本研究FTS组中,在不影响根治切除术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手术切口,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术后伤口疼痛。另外,FTS组中部分病人,在缝合皮肤伤口时,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术后不需要拆除缝线,既可以达到美容的效果,又有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复出院。我们在FTS组手术时选择短半衰期麻醉药的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既可以使病人手术结束后很快清醒,术后又可以使用硬膜外镇痛,对病人的肠蠕动干扰较小,有利于病人在手术当天饮水或少量流质,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并进一步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术中保温,避免低温对内分泌代谢和交感反应,以及对纤溶-凝血平衡系统产生影响,减少冷刺激的不良反应。我们在FTS组病人手术中,还使用了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手术野,进一步减少创面的渗出与炎性反应。术中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既没有增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又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同样术后留置的导尿管不超过48h,就予以拔除,更加进一步利于病人的早期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合成代谢,减少肌肉丢失,改善肺功能及组织氧合,也减少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5]。3.3手术后减少应激反应的优化措施 在加速康复外科中,营养管理十分重要。也有别于许多传统概念。术后肠麻痹是影响早期进食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认为不应以肠鸣音恢复作为肠麻痹已解决的标志,患者可根据自主需要急胃肠耐受情况,自行控制饮水进食量,发挥自主神经调节作用[6]。在手术结束后5~6h就开始少量进水,术后第1天就开始少量进流质,争取第3天完全口服液体及流质,停止输液。本研究FTS组遵循少量多次、逐渐增量的原则,进行术后早期进食,并未增加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总之,影响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应激、疼痛、低温、卧床、禁食及放置鼻胃管、腹腔引流管、导尿管等引起患者不适和限制下床活动等有关。本研究根据近年来对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优化研究的进展而设计,因减少了应激反应,故加速了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加速康复外科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外科医生、护理、麻醉等多学科的合作,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本研究得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研究所江志伟教授的支持,特此感谢!参 考 文 献[1]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31-133.[2] BASSE L,Hjort JD,Billesbolle P.et al.A clinical pathway to accelerate recovery after colonic resection[J].Ann Surg,2000,232;51-57.[3] Soop M,Nyren J,Myrenfors P,et al.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 treatement attenuates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insulin resistance[J].2001,280(4);E576-83.[4] Slim K,Vicaut E,Panis Y,et al.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of colorectal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J].Br J Surg,2004,91(9);1125-1130.[5] Kehlet H,Wilmore D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 [J].Am J Surg,2002,183(6);630-661.[6] Luckey A.Livingston E,Tache Y.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J].2003,138(2);206-214. 作者简介:郭晓华(生于1966年02月,江苏省常州市),副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的研究。作者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E-mail:xhguo660228@sina.com
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是多种肠道细菌混合感染造。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脓肿部位浅在的,局部红肿热痛等症明显,感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不明显,检查见局部红肿,触痛明显,中央有波动感。容易确诊。 脓肿部位较高较深的,局部症状往不明显,以坠胀、酸痛,不适等常见,而感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突出,检查局部视诊多无异常,。指诊可找到压痛区,或直肠结扪到肿块区或丰富区域,穿刺可抽出脓液。血管增高明显。 若肛周多个间隙联合感染,则局部与全身症状显著,血象异常增高。 发病年龄以20-40岁居多。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中医又称为:肛门痈疽。脏毒肛痈,盘肛痈,悬疽坐马痈、跨马痈、灌口痈,等。 该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如误诊或处理不当,常可导致肛周广泛的组织破坏,甚至引起败血症乃至死亡等。因此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立即住院治疗。 肛周脓肿的病因,多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味,湿热内生,热毒结骤肛门。或因肛门肌肤损伤,感染毒邪,瘀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肉腐败而成。据我院近两年来的住院肛周脓肿患者的病因调查,发作时有明显诱因者达70%,其中: 因食辛辣香燥54.4% ;饮酒 20.6%; 过度劳倦 8.8%; 久坐不动 4.4% ;坐卧湿地 4.4% ;食油腻 2.9% ;受寒 2.9% ;随月经而发 1.5% 。脓肿如未及时治疗,常有以下三种结局: 1、沿括约肌间隙进一步漫延; 2、以肛周皮肤穿破排脓→肛瘘; 3、脓液以肛窦或肠毕穿出→内瘘;4、自行愈合的可能性极小。肛周脓肿的分类 ,以提肛为界提肌以上为高位,以下为低位。 1、低位肛周脓肿:位于提肛以下的间隙。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 。又有(1)肛管前(后)浅间隙脓肿; (2)肛管前(后)深间隙脓肿; (3)坐骨直肠间隙 ;(4)肛门周围间隙 ;(5)低位括约肌间隙 等五种类型。2、高位肛周脓肿:;位于提以上,以寒线。,高热、乏力、腺块等全身症状为主,血象高。局部症状相对较轻。常有 (1)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2)直肠后间隙 ;(3)直肠膀胱(子宫)间隙; (4)高位括约肌间 等四种类型。3、联合间隙脓肿又称为复杂性脓肿 :脓肿累及2个以上间隙者。全身与局部反应均重。常有 (1)低位联合间隙脓肿; (2)高位联合间隙脓肿 ;(3)高低位合并间隙脓肿和(4)直肠粘膜下脓肿四种类型。肛周脓肿的治疗: “脓成决以刀针”切开排脓当首务。之后而结合滑热解毒除湿、抗菌、对症等治疗。手术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 (1)分期手术治疗 (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目前不少规模不大的医疗机构仍然以此方法为主),表浅而单纯性脓肿,可不用麻醉或局麻下于脓肿中央切开排脓即可。 脓肿深大或多间隙联合感染者,用利多卡因作区域麻醉,肛门松驰后,行切开排脓术。切口方向应视脓肿的大小、位置不同,作用放射状切口的方法。 排脓后,依次用双氧水、盐水,0.5%灭滴灵或庆大霉素冲洗脓腔。检查无发出出血,伤口留置橡皮引流。 待急性炎症消退,脓腔收缩变化形成瘘管后(一般3个月左右)再作二期手术-肛瘘根治术。 (2)脓肿一次根治梗 (我院99%的病人多以此方法为主) 麻醉成功后,通过指检、探针、美兰染色等方法确定脓肿的部位、范围、内口。 低位脓肿,作放射状切口连同内口一并切开,搔刮脓腔,冲洗伤口,缝或不缝合伤口视情况而定。伤口内用凡小林纱条压迫引流。 脓肿累及肛直环以上,则痔肛直环以下脓腔全部切开,显露肛直环,将一橡筋从脓腔穿出内口,拉紧并结扎橡筋。 若属马蹄形脓肿,则于肛门两侧作弧形切口,在肛管后侧作以行切口,并行内口挂线引流,然后搔刮冲洗脓腔,缝合远端,近端上凡士林或橡皮引流。 肛脓根治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定位准确。术前明确部位、范围、内口。可在麻醉下通过指诊、穿刺等确定部位。通过肛门钟、指诊、探针、染色等确定内口。内口不明,宜分期治疗。 (2)切口不宜过大,能充分引流即可。脓腔应充分打开,不留死腔。术中可用指探查、分开脓胀内口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3)手术要注意肛门功能的保护。不主张对括约肌或肛直环的一次性切开、尤其高位脓肿受累的括约肌或肛直环较多,切开必然导致肛门失禁。故挂线法值的提倡。远端要伤口深大者,宜缝合,其一可加速伤口愈合,缩小疗程;其二可减少疤痕面积,减小肛门畸形。实践证明,只要操作准确,脓腔、原发灶清理干净,近端伤口引流通畅,是不会感染的。 我院还在术后早期应以清热解、利湿排脓的中药熏洗,能够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预防肛周脓肿,主要是尽量不饮酒、清淡饮食、避免久坐、久蹲和过度劳累。
——附33例放射性肠炎治疗小结郭晓华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经过盆腔放射性治疗后,有不少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下坠的症状,称之为“放射性肠炎”。中医临床上有许多报道,治疗效果差异很大,就其原因,可能是对“放射性肠炎”疾病在中医疾病范畴上认识的差异有关。我们在临床上,抓住本病的主要症状“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下坠”与中医“痢疾”主症的高度一致性,以“痢疾”来辨证论治,2007年3月~2009年3月共治疗33例放射性肠炎,取得良好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直肠癌29例,卵巢癌2例,子宫癌2例。男14例,女19例。接受盆腔放疗:15MeVX线,50Gy/20~25次,连续28~32d。1.2诊断标准卫生部医政司主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1)有盆腔放疗史;(2)肠道症状: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下坠;(3)直肠指诊:直肠前壁组织僵硬,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狭窄,指套染血;(4)纤维肠镜或直肠镜检查: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质脆、有点状或片状出血,或有组织坏死征象。1.3疗效评定治愈:症状消失4周以上,大便正常,潜血阴性,直肠指诊未见黏液、血迹,直肠镜检恢复正常或仅有肠黏膜纹理不清;好转:临床症状好转或症状消失后反复,肉眼血便消失,潜血阳性,直肠镜检可见肠黏膜轻度充血水肿,有少量点状出血;无效:临床症状及直肠镜检均无改善。1.4治疗方法与疗程1.4.1中医辨证阴虚湿热型—阴虚痢28例,方药为:黄连、阿胶、当归、赤白芍、沙参、石斛、丹皮、地榆炭、甘草、炮姜;脾虚湿热型—休息痢5例,方药为:葛根、党参、白术、苦参、黄连、麦芽、山楂、赤芍、陈皮、干姜、甘草。均为水煎口服。1.4.2疗程中药水煎内服,1个月为1个疗程。1.4.3随访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2. 结果治愈27例(81.8%),好转6例(18.2%),无效0例。3. 讨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散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医内科学中共有三大类:泄泻、痢疾、霍乱。在中医临床上,除霍乱外,泄泻与痢疾这两类疾病,包含现代医学中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肠炎疾病,每遇肠道炎性疾病,在书写病案时也习惯将这类疾病归属于中医泄泻、痢疾等范畴,运用中药时往往是用现代医学的思维套用中药,结果常常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甚至因为中药效果不好,干脆直接运用西药,这种现象在许多中医医院内、外科或者肛肠科并不少见。其实,中医内科学之所以要分泄泻、痢疾两个疾病,是按照中医辨病辨证分析得出,这两类疾病在病因病机上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按照中医治疗疾病的思维,首先是辨证(病),然后才是辨证论治,只是我们在学习中医时过于强调辨别证型而忽视辨证(病),甚至于到目前的报道上还常常热衷于不同疾病因为证型相同而用同样的方剂治愈了。但是,我们认为中医的辨证(病)与西医的诊断一样重要,如果辨证(病)错误、就象西医诊断错误,即使侥幸治愈某个患者也是偶然的。其实中医内科学的每个疾病的章节里都有类证鉴别,这里的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病。中医内科学分别在泄泻、痢疾两个疾病中已经详细而有简要的说明了它们的主要症状和主要病机了。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为特征,脾虚湿胜是导致本证发生的重要因素;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液为主证,本病发生的原因与感受时邪(湿热、疫毒、寒湿)及饮食不节有关,气血与时邪相搏结,肠道气机阻滞,脂络受伤,气血凝滞。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放射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与中医痢疾的主证几乎完全相同,我们以痢疾的辨证分型,放射性肠炎有84.8%患者以阴虚湿热型为主,即为痢疾中的阴虚痢;还有约15.2%的患者与脾虚湿热型,即为痢疾中的休息痢。由于我们辨证(病)正确,分型客观,再分别以中药方剂驻车丸和理中汤合治痢散加减,因而获得了81,8%治愈率和18.2%好转率。当然我们在治疗放射性肠炎过程中发现症状越重疗效就越好,症状越轻疗效却越差,这可能与中医所说的病久缠绵、病机复杂、虚实夹杂有关吧,这也是我们以后在临床还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或者是否结合现代医学增加肠道有益菌群能否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