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肺癌肺癌是一种生长于肺部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说的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及肺泡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发病率现已居男性肿瘤首位。肺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二、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早期肺癌通常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随着癌症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咳嗽加重或不消退、呼吸困难,例如:气促、持续性胸痛、咳血、声音嘶哑、总觉得很累、频繁的肺部感染、如肺炎、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由于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有关,因此,当您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咨询医生以确认您的诊断。三、肺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吸烟:每年吸烟包数≥30(包括曾经每年吸烟包数≥30,但戒烟不足15年);被动吸烟者:包括二手烟、厨房油烟等,时间≥20年;有职业接触史(石棉、氢、煤烟和煤烟尘等)至少1年;既往恶性肿瘤病史(淋巴瘤、头颈部癌症或与吸烟有关的癌症);有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人确诊肺癌;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矽肺、肺结核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四、肺癌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随着胸部低剂量薄层CT扫描的推广应用,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不是难题。关键在于每个人首先要有体检意识,和汽车定期保养一样,我们自己的身体也需要定期“保养”。每人每年至少全面体检一次身体,体检时应常规接受胸部低剂量薄层CT扫描。其次,身体有不舒服,特别是出现经久不愈的咳嗽、咯血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警惕肺癌发生。肺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有密切关系,早期发现的肺癌,通过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可治愈,术后不需化疗、服药等,治疗效果好;但中、晚期才发现的肺癌,不仅需要手术切除,还需要配合化疗、服药等一系列治疗,而有些患者甚至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治疗效果远远不如早期肺癌。因此,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五、肺癌的生长速度有多快?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的普及,很多人在早期被发现出来,也就是在结节阶段被发现,有人就担心,如果自己的结节是恶性的,会不会一下子突然长成晚期,失去根治机会进而威胁生命。多数病例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肺小结节的诊治指南里面,对于直径比较小,恶性倾向不太明显的结节建议1年复查一次,如果直径较大,超过8mm伴有恶性特征的结节,随访时间则缩短到3个月,也就是说多数结节,即使是倾向于恶性的,在3个月以内长成中晚期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小的。小编我见过两个肺部结节短期内长成中晚期的,但也都没有小于三个月,其中一例从无到有在8个月以内长到3cm以上,伴有淋巴结转移,最终证实是小细胞肺癌,还有一例初次检查发现肺部结节,经过9个月长到了中期,证实为分化差的腺癌。因此肺小结节不能掉以轻心,初次发现还是短期内观察比较合适,如果没有变化,可以延长间隔时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疑难感染门急诊医疗中心,24小时开诊!
乙型肝炎(乙肝)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有3亿乙肝感染者。我国流行危害严重。2006年全国调查表明,我国乙肝感染率为7.18%,约0.93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在全国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乙肝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乙肝被称为“隐匿杀手”。经常”偷偷”的导致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上图是对慢乙肝自然史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在慢乙肝患者中,每年约有2~1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在肝硬化患者中,每年约有3~5%的患者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腹水、呕血、肝昏迷,5年生存率不足40%。肝硬化患者还容易发展为肝癌,每年约有3~6%的患者发展为肝癌,5年的生存率约10%。然而,乙肝常常容易被忽视!日常中,有很多“小病大痛”,比如“牙痛”,痛起来要命。也有一些很严重的疾病,没有任何感觉,或者仅有一点点疲乏,食欲下降,这些不适症状只是冰山一角,如不引起重视往往酿成大祸。慢乙肝患者常常没有什么感觉,或仅有一些不怎么严重的感觉,比如“没胃口,身上没力气“,许多患友以为是工作太累了或者消化不良,这导致患友们的就诊意愿较低。加上一些官方体检常常回避“乙型“的筛查,患友的自知率也不高。据统计,我国慢乙肝的年就诊率只有5%。患友不主动就诊还存在一些主观认识的不足:认为乙肝治不好;怕被人知道……。导致主观上忽视,甚至逃避心理。种种原因,导致了很多不幸的结局。在本人的日常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第一次就诊,就已经是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说,乙肝是“隐匿杀手”,需要规律的定期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如何正规规律随诊?首先,第一次就诊(首诊)很重要,建议到正规医院的肝病专科就诊其次,应规律复诊:首诊后,经医生判断病情,确定诊断。“病情稳定”的乙肝携带者,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目的是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如何由“稳定”变为“不稳定”,及早的采取干预措施。“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每3个月进行一次验血的检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彩超。肝硬化者,腹部彩超检查必须每3个月一次。最后,除了常规体检,如平时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脸色发黄,腹胀腹痛、下肢浮肿、呕血、黑色糊样大便等,均应该马上就诊。作者:蔡庆贤,肝脏内科专家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肯萨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专业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出诊信息:时间:周三上午、周四下午(中西医肝病门诊);周日下午(肝病科门诊)地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布澜路29号)
目前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案只有两种: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治疗;或者口服的核苷类药。干扰素治疗治疗有很多优点,但较核苷类口服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干扰素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20余年,在临床上已经累计了大量的经验。虽然干扰素又较多的不良反应,但总体上市可以控制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治疗和监测,整个过程还是安全的。为了更好的配合治疗,治疗前我们必须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副作用有哪些?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又称“流感样症状”,故名思议,就像得了“流感”一样,出现发热,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少等症状,常在注射第一针后4~8个小时出现,第2~3针后症状会明显减轻;各人反应轻重有很大差异,有的人可以没有感觉;有的人可能会发高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体温较高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如洛索洛芬钠片,百服宁),可以降低体温和缓解疼痛。对于上班族我们建议在周五注射,这样周末双休可以充分休息。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患者刚开始治疗时会出现食欲减少,少数患者出现恶心,罕见呕吐。继续治疗1~2周后可减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脱发,皮疹:不少人会脱发,只是在洗头、理发时梳子上挂了许多,但你依然秀发飘逸,很少会影响美容。情绪和精神症状:表现为缺少兴趣、容易激动、睡眠差;学生会感到思想不集中、记忆力暂时减退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少数病人精神压抑和忧郁,需要向专科医生反应,较轻者干扰素减量继续治疗,可同时用抗忧郁剂,症状明显者必需停药。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这是由于干扰素的骨髓抑制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疗程的头2~3个月,约25%~30%的病人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减少,长效干扰素更常见,与剂量相关。医生都会根据情况,定期检查血常规,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能遵医嘱定期检查,并及时将异常结果反映给主诊医师,还是比较安全的。骨髓抑制是暂时的,随着治疗的继续或作适当调整会逐渐好转,治疗结束后可恢复正常。肝炎活动:我们前面讲了,干扰素是免疫增强剂,可加剧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的斗争,治疗过程中,可以出现原有的肝炎活动加剧,转氨酶进一步升高,提示免疫反应增强。如果转氨酶不超过10×ULN,都是安全的。加入升高达到10倍正常值上限以上,有出现黄疸,肝功能失代偿的风险,该停干扰素,严密监测,可给予“美能,易善复”等静脉点滴,待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甲状腺检查异常:治疗中可出现甲状腺功能标志物(游离T3、T4和甲状腺刺激激素TSH)异常,可以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降低,改变较小、没有症状的病人在密切观察下,大多数仍能继续完成疗程,有明显异常的病人应停止治疗。影响血糖:虽然许多指南指出,已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可接受干扰素治疗,但因干扰素能诱发抗胰岛素自身抗体,使得病情更加复杂,患者从治疗中获益大打折扣,因此个人不建议用干扰素治疗。诱发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原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术后,这些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潜在风险较大,有可能使得原来病情加重产生灾难性后果,不建议用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总之,对于干扰素的各种不良反应已经有较全面的研究,总体上风险是可控的。虽然干扰素治疗一般不需要住院,极大多数人可以继续工作和上学,但患者一定要做医生指导下用药,尊重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定期检查,及时反映病情。可利用“好大夫”在线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让你的医生随时能够关注你的治疗反应。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慢乙肝患者经过口服核苷抗病毒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乙肝表面抗原(两对半的第一项:HBsAg)下降。当HBsAg定量低于1500IU/ml,干扰素治疗获得治愈乙肝(HBsAg转阴)的机率(30~50%)将大大提高。2018年4月,由中国肝炎基金会发起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为珠峰项目)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许多患者对该项目进行咨询。现对咨询中常见问题进行整理、回答,以帮助大家详细了解珠峰项目。1.珠峰项目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临床治愈?珠峰项目的目的是希望符合条件的部分患者通过换用或联合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达到临床治愈。“临床治愈”:根据指南共识,慢乙肝治疗后达到HBsAg消失,即实现了“临床治愈”,真正脱掉“乙肝”的帽子。2.加入珠峰项目有何要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年龄介乎18~60岁;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超过一年;最近检查提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在1500 IU/ml及以下;乙肝e抗原(HBeAg)阴性;乙肝病毒量(HBV-DNA)<100 IU/ml。点击以下链接:测一测,看看您是否符合珠峰项目要求3.珠峰项目具体使用什么治疗方案?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将采用三种方案中的一种:①停口服抗病毒药,改为长效干扰素;②头三个月联合口服抗病毒药和长效干扰素,随后单用长效干扰素;③全程口服抗病毒药联合长效干扰素。4.项目的治疗周期多长?本项目使用的长效干扰素需要每周皮下注射用药一次,大部分患者经过前两次注射后都选择自行注射。根据具体疗效,疗程再24周-96周不等。使用长效干扰素期间,您需要至少每3个月到本院进行至少必要的访视和检查,以评价疗效、副作用等,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具体的随访间隔由您的医生确定。5.干扰素治疗有何风险?干扰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在第一、第二针注射后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在第3、4针后会逐步缓解。其次,在治疗过程当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此外,还有部分少见/罕见副作用。您无需过度担心干扰素的副作用。并非每个人都会出现上述副作用,且这些副作用是可逆的,停用干扰素后恢复,95%以上的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干扰素治疗,完成所需疗程。在整个治疗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相关副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6.干扰素如何使用?长效干扰素需要进行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或大腿外侧,每周注射一次。通过学习后,绝大部分患者可自行注射。长效干扰素需要放置在2℃-8℃的冰箱内保存。7.如果没有达到临床治愈,下一步该怎么做?对于未能达到临床治愈者,医生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判断,选择继续口服抗病毒药物还是停药观察。干扰素治疗并不会影响继续口服抗病毒药的疗效。
前一篇短文我们阐述了两种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对各自的适应人群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于“年轻的患者、希望近年内生育的患者、期望短期完成治疗的患者、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如有机会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尝试一下还是值得的。 如果您已经有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意向,我相信您对以下的问题感兴趣:什么时候是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合适时机?已经公认,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适合抗病毒治疗。个中原因其实很好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炎活动,间接反映出机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的妥协已经结束,机体开始对病毒“宣战”了。这个时候用药,相当于给斗争双方中的一方——免疫系统提供了“武器弹药”和“远程火力支援”,使我们对乙肝病毒有更多的胜算。ALT水平变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反应比较直观的指标。ALT水平较高的患者免疫反应较强,ALT较低患者免疫反应较弱。研究发现,治疗前ALT较高水平(如2×ULN,甚至5×ULN以上)、血清HBV DNA较低水平(如1×106拷贝/mL以下)的患者疗效更好。但患者免疫反应过于强烈,干扰素治疗时免疫反应可能进一步增强,有导致肝脏失代偿的风险。因此,我国和国际上相关专业学会的指南都认为ALT水平升高(2~10)×ULN是干扰素治疗的适合时机。此外,年龄也被认为是影响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一般小于40岁的患者疗效更好。儿童使用干扰素较成人有更好的疗效,而且耐受性更好,更安全。对于反复转氨酶升高的少年儿童,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首选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必须根据体重调整干扰素治疗剂量,密切监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副作用有哪些?干扰素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20余年,在临床上已经累计了大量的经验。虽然干扰素又较多的不良反应,但总体上市可以控制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治疗和监测,整个过程还是安全的。为了更好的配合治疗,治疗前我们必须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又称“流感样症状”,故名思议,就像得了“流感”一样,出现发热,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少等症状,常在注射第一针后4~8个小时出现,第2~3针后症状会明显减轻;各人反应轻重有很大差异,有的人可以没有感觉;有的人可能会发高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体温较高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如洛索洛芬钠片,百服宁),可以降低体温和缓解疼痛。对于上班族我们建议在周五注射,这样周末双休可以充分休息。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患者刚开始治疗时会出现食欲减少,少数患者出现恶心,罕见呕吐。继续治疗1~2周后可减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脱发,皮疹:不少人会脱发,只是在洗头、理发时梳子上挂了许多,但你依然秀发飘逸,很少会影响美容。情绪和精神症状:表现为缺少兴趣、容易激动、睡眠差;学生会感到思想不集中、记忆力暂时减退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少数病人精神压抑和忧郁,需要向专科医生反应,较轻者干扰素减量继续治疗,可同时用抗忧郁剂,症状明显者必需停药。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这是由于干扰素的骨髓抑制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疗程的头2~3个月,约25%~30%的病人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减少,长效干扰素更常见,与剂量相关。医生都会根据情况,定期检查血常规,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能遵医嘱定期检查,并及时将异常结果反映给主诊医师,还是比较安全的。骨髓抑制是暂时的,随着治疗的继续或作适当调整会逐渐好转,治疗结束后可恢复正常。肝炎活动:我们前面讲了,干扰素是免疫增强剂,可加剧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的斗争,治疗过程中,可以出现原有的肝炎活动加剧,转氨酶进一步升高,提示免疫反应增强。如果转氨酶不超过10×ULN,都是安全的。加入升高达到10倍正常值上限以上,有出现黄疸,肝功能失代偿的风险,该停干扰素,严密监测,可给予“美能,易善复”等静脉点滴,待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甲状腺检查异常:治疗中可出现甲状腺功能标志物(游离T3、T4和甲状腺刺激激素TSH)异常,可以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降低,改变较小、没有症状的病人在密切观察下,大多数仍能继续完成疗程,有明显异常的病人应停止治疗。影响血糖:虽然许多指南指出,已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可接受干扰素治疗,但因干扰素能诱发抗胰岛素自身抗体,使得病情更加复杂,患者从治疗中获益大打折扣,因此个人不建议用干扰素治疗。诱发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原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术后,这些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潜在风险较大,有可能使得原来病情加重产生灾难性后果,不建议用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总之,对于干扰素的各种不良反应已经有较全面的研究,总体上风险是可控的。虽然干扰素治疗一般不需要住院,极大多数人可以继续工作和上学,但患者一定要做医生指导下用药,尊重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定期检查,及时反映病情。可利用“好大夫”在线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让你的医生随时能够关注你的治疗反应。应该选择哪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面我们讲过,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а干扰素有2种:一种是普通α干扰素,隔天注射一针;另一种是进口的聚乙二醇а干扰素,俗称“长效干扰素”,每周注射1支。一般来说,普通干扰素价格在40-80元/支之间,而长效干扰素在1000元/支左右。价格相差如此悬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目前上市的2种长效干扰素分别是派罗欣和佩乐能。均是在普通干扰素上联接一些没有生物活性的聚乙二醇大分子,使得分子量大大增加,全身组织间隙分布减少,肾脏清除率降低,使在肝脏和血液中的时间延长。如:派罗欣一次注射肾脏清除率只有普通干扰素的1/100,半衰期(清除一半)为65~77小时,注射1周后仍能较好的维持其药效,因此可以将给药的间隔延长到每周一次。本文系蔡庆贤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治疗目标从1965年“澳抗”发现以来,我们跟乙型肝炎的斗争从未间歇。经历过“联用多种护肝药物仍无法降低活动性慢乙肝转氨酶水平”的无奈,“拉米夫定”刚上市时候的欢呼雀跃和盲目接受;以及在病毒耐药和停药反跳出现后的束手无策和惶恐,“矫枉过正”的抵触抗病毒;在大样本的观察和循证医学的帮助下,我们也目睹了大批患者在持续性抑制乙肝病毒之后获益,提出了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一系列治疗适应症。 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以及国际各大指南均对慢乙肝患者治疗的目标做了相同的阐述,“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能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必需抗病毒治疗”已经很不容易。但是想要抗病毒治疗,还必需知道一些抗病毒药物的基本知识。2、那些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并不是所有HBsAg阳性者,均需要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上分为几种类型:① 仅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而乙肝病毒(HBVDNA)阴性,肝功能正常者,称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② HBsAg和HBVDNA阳性,肝脏酶学(ALT)正常者,称为慢性HBV携带者。③ HBsAg和HBVDNA阳性,肝脏酶学(ALT)正常者,HBeAg可以是阳性(大三阳)也可以是阴性(小三阳),称为e抗原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对于前两者,发展为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小,暂不列为抗病毒治疗的适应人群。(之所以说暂时,是由于治疗手段的极限,如果将来有一种药物可以轻松的将慢乙肝根治,那我们就要修改这一条适应症了。属于分类③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较大,是我们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人群。而临床上为了明确这个适应症的可操作性。又进一步对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作进一步的规定,满足下面2个条件可进行抗病毒治疗:“(1)HBV DNA水平:HBeAg 阳性患者,HBV DNA ≥20 000 IU/mL(相当于105 拷贝/ml );HBeAg阴性患者,HBV DNA ≥2000 IU/mL(相当于104 拷贝/m l );(2)ALT水平:一般要求ALT持续升高≥2×ULN(超过3个月);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2015年《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3、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有哪些?目前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案只有两种: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治疗;或者口服的核苷类药。干扰素又分为长效干扰素:进口的派罗欣与佩乐能,国产的派格宾和特宝干扰素。普通干扰素有许多品牌,赛若金、运德素、安福隆、凯因益生等。核苷类药国内上市的有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德福韦(贺维力、代丁、名正等),替比夫定(素比伏),恩替卡韦(博路定,润众,天丁等)和替诺福韦。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医院以“纳米”、“臭氧”、“基因”、“生物疗法”等为宣传噱头,欺骗患者缴纳高额的治疗费用。(曾经受到一位患者,在某军队医院接受一种叫做“臭氧疗法”的根治乙肝治疗。具体过程就是,先给患者口服核苷类药物,然后采集患者血液约200cc,将血液跟“臭氧”混合接触半个小时后,再回输给患者。收费不菲。该患者治疗半年,花费了3万元后,被告知“乙肝”已经治愈,可以停用了口服的核苷类药物了,结果停药后患者出现病毒反弹,肝炎活动,出现黄疸,幸亏来到我科住院,重新用上规范的抗病毒药物才得以控制。)所以广大患者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受到蒙骗。4、干扰素针剂和核苷类口服药各自有什么优缺点?核苷类药的抗病毒作用较强,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且对大多数病人都有效。每天只要1片药,很方便,不良反应很少。然而,核苷类药需长期服药,维持治疗才有维持效果,不能随意停药。即使血清转氨酶已经正常、病毒转阴了,这时候停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复发,长期使用还可能发生耐药性。因此,2015年《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推荐,对于决定接受核苷类药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首选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这类强效,不容易耐药的药物。并且要求长期治疗(至少5年以上),治疗时间越长获益越多。干扰素治疗的优点是有固定的疗程(一般为12个月),通过激发病人的免疫获得疗效,停药后疗效相当稳定,无耐药和停药等问题,并且清除“大三阳”的效率更高。但是使用干扰素治疗较核苷类口服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一般用于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能按规定作相关检查,同样是安全的。5、哪些患者更适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一般认为,相对年轻的患者、希望近年内生育的患者、期望短期完成治疗的患者、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应优先推荐疗程相对较短且相对固定的干扰素治疗。退一步讲,即使干扰素治疗没有达到满意的治疗终点(即“大三阳”清除,病毒转阴,肝功能正常),也可以再使用口服核苷类药物继续治疗。年轻的患者可以先使用干扰素搏一搏,成功的话可以实现满意的终点,甚至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终点,“HBsAg转阴,乙肝治愈”。“梦想总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乙肝病毒感染能导致一系列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在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中,核苷类似物因其强效的抑制病毒作用和低毒副作用而受到临床广泛使用。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核苷类耐药问题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根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 拉米夫定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耐药率24%,5年耐药率高达70%。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2年耐药率25%。即便是恩替卡韦,治疗3年时耐药率仍有1.7%。耐药是怎么回事,乙肝病毒为什么会对核苷类药物“耐药”呢?这涉及到分子病毒学,不大好懂。简而言之,乙肝病毒是一条很长的脱氧核苷酸链,它会在聚合酶的帮助下不断复制。核苷类药物可以阻断这个酶的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刚开始服药时,核苷类药物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但在这种药物的压力下,病毒会逐渐的发生变异,逃避药物对聚合酶的影响,也就是发生了耐药变异。耐药意味着某一种核苷类药物对病毒不再有效,一旦发生耐药原本下降或转阴的病毒会出现反弹增高,这也会导致疾病的进展。而且,病毒对一种核苷类药物耐药并不只是减少了一种可用的药物,还会牵连其他多种核苷类药。譬如一旦拉米夫定耐药了,同类的替比夫定和也会耐药,这就是医生们所说的交叉耐药;而且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同类的药物会交叉耐药,对于不同类的药物,例如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而言耐药发生率也会提高。显然,耐药问题对于核苷类药物难以避免且危害严重,目前在我国,随着核苷类药物的应用的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已不容忽视。为了积极应对这一问题,首先,在初始治疗时,对于适合干扰素治疗优势患者应给优先予干扰素治疗,争取通过有限疗程实现治疗成功,从源头上避免耐药问题;其次,对于已接受核苷类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一旦发生耐药应合理加药或换药,避免交叉耐药,多药耐药出现使后续方案更为复杂和困难。
肺炎是因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气道终末端或者肺泡与肺间质的炎性反应,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细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常伴含气支气管征,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多叶外周性分布的磨玻璃影伴碎石征及间质增厚,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双下肺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炎性反应伴细支气管壁增厚。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是最为常见的肺炎类型,它是由不同菌种感染而导致的肺部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咳嗽、寒颤、高热和咯脓性或铁锈色痰等,主要发病机制为定植在肺部的细菌损伤肺泡壁引起的渗出性炎性反应,病理上表现为细支气管及肺泡内被大量渗出物所充填,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在大片肺实变影的衬托下,未充填渗出物的支气管穿行其中,表现为含气支气管征。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viralpneumonia)在临床并不少见,主要致病源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成人中流感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等。病毒性肺炎是间质性改变为主的肺炎。肺磨玻璃影为肺内片状稍高密度影,其内肺纹理显示较清晰,病理上为肺泡间及细支气管的结缔组织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造成肺泡壁加厚,但肺泡腔单纯呈轻度炎性改变,其内仅含少许渗出的炎性细胞与浆液。碎石征为肺内胸膜下区多发的大小不一小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呈碎路石样分布,边界较清晰,其病理上表现为肺间质较多的液体和细胞渗出。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大小约200nm,可通过分泌物和空气传播,引发局部流行。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发热和咳嗽症状重,而体征表现相对较轻,缺乏特异性。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的确诊依赖于特异性抗体检测,但其早期常呈阴性,因此CT检查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征象上,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在磨玻璃影、间质增厚等征象上存在重叠,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给鉴别造成一定困难,但支原体肺炎双下肺分布居多,且支原体肺炎的支气管壁增厚这一征象与其余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其病理基础可能与支原体侵犯肺间质、导致细支气管黏膜水肿、多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参考文献:[1]赵志勇,郑昊宇,张巍.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分析与鉴别[J].武警医学,2020,31(09):774-777.
艾滋病也可以测核酸! 在“新冠时代”,核酸检测已经成为大家并不陌生的词汇和医疗活动。那么,您知道嚒,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在艾滋病的诊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情况需要做艾滋病的核酸检测呢?艾滋病的核酸检测要怎么做呢?1.(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艾滋病的核酸检测呢? 艾滋病的主要筛查方式仍然是抗体检测,因为目前的抗体检测技术已经非常便捷,有时甚至不需要采血,可通过采集尿液、口腔粘膜渗出液进行检测。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核酸检测呢? 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时间较短,即处在抗体检测的窗口期时(3-6周),窗口期检测抗原抗体结果可以显示为阴性,或者在进入艾滋病发病期,感染者免疫功能已被严重破坏,人体产生的抗体滴度和种类不能满足诊断要求时,可以通过检测核酸来尽快的判断感染状况。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也需要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载量的检测,用于判断体内的病毒是否得到了有效抑制,根据情况进行耐药检测,以便分析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携带的耐药位点,为医生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2.(二)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什么样品? 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是人的免疫细胞,所以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等免疫细胞丰富的地方。所以,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不同,艾滋病病毒的核酸检测需要采集血液,而不能通过咽拭子、唾液等标本进行检测。3.(三)艾滋病的核酸检测有哪些类型? 艾滋病病毒的核酸检测分为很多种,有定性检测、定量检测和耐药检测。其中,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都是检测血液或者免疫细胞中存在的艾滋病病毒的核酸成分,若检测到病毒核酸的存在,则可判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定性和定量检测的不同点是,定量检测还可以报告血液中艾滋病病毒的含量,用于判断感染者的感染状况、传播风险和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效果。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检测则与前两种不同,可以通过基因测序分析感染者携带的艾滋病病毒基因上是否带有目前主要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位点,为医生给感染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门急诊医疗中心,24小时开诊!24小时开展HIV核酸检测!
瑞士伯尔尼大学Kolly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吸烟是HBV/HCV相关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生存率降低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者们应用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接受随访的一个前瞻性HCC患者队列的数据,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控制混杂变量,通过Kaplan-Meier分析,对吸烟和不吸烟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评估吸烟对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总共纳入238例HCC患者,在纳入研究时,64例为吸烟者,174例为不吸烟者。吸烟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不吸烟者(HR:1.77,95% CI:1.22~2.58,P=0.003)。根据患者的基础肝病进行分析,吸烟对HBV和HCV相关HCC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影响,在该亚组患者中,吸烟是患者生存率降低的独立预测因素(HR:2.99,95%CI:1.7~5.23,P<0.001),对混杂变量进行校正后,吸烟仍然是患者生存率降低的独立预测因素。“抽烟喝酒”作为一对相随相伴的个人不良嗜好,常常困扰着我们的患者。“喝酒伤肝”已有定论,然而,“肝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吸烟?”。这个研究似乎部分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吸烟虽然不会直接损伤肝脏,但是,肝病患者吸烟之后,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发各种心血管和肺部疾患,大大增加肝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肝病”和“吸烟”这两个因素加在一次,虽然1+1不一定大于2,但是肯定大于1。原文链接:Kolly P, Knpfli M, Dufour JF. Effect of Smoking on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Int. 2017 May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