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门诊上来了女性患者,头痛病已经17年,近一周又加重了。病人说因为头痛,17年来反复发作,曾做各种检查,都没有查出来原因,总是头痛,发作时伴头晕脑胀,眼珠胀痛,前额和头两侧疼痛,全身无力。查舌红苔黄,脉浮大。当时诊断是风热上受,引动瘀血内蕴,用中药柴胡 栀子 龙胆草 菊花 白芷 姜黄 川芎 石膏 龙胆草 金银花 连翘 共五剂。 病人第三天就打来电话,说用药第一天就不痛了,然后两天也没有发作。问余下的药用不用再服了。告诉他继续服用,把药服完。病人一月不再发作。 分析:本病属瘀热蕴积经脉,一直不愈,复因外风引动,风热上扰,肝火上升。引发头痛。所以用中药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化瘀止痛,用药当天见效。以前治疗头痛大多是镇痛药,所以不能解决根本,中药在清热解毒中,加上清泄瘀热,所以使病情得到从因治疗。
胃病,就是胃部生病了。有下面几种:轻则消化不良,中度则成胃炎,重度则形成溃疡。成了溃疡后,溃疡加深,会有胃穿孔引起死亡的危险。消化不良,出现食积,是因为吃的过多,消化不及,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胃消化不及。胃炎,就是因为食物过饱或是炎症刺激,或是过热刺激,引起胃内部粘膜红肿糜烂渗出,就是胃部发炎了。胃炎的分类:浅表型:是胃炎的轻度,或见于早期,胃粘膜表浅部的糜烂;肥大型,也是糜烂较重,胃粘膜红肿糜烂明显,发炎肿胀,胃粘膜当然肥大了。最后是萎缩型胃炎,因为反复炎症,最后粘膜由肥大变成萎缩了。打个比方,就象圆木被火焚烧时,先着火胀裂,燃烧最后,所剩不多了,就是萎缩了。重度是溃疡:胃溃疡,就是由于胃粘膜的损失,造成粘膜脱失,最后现出了胃的肌层,也就是说,胃内被炎症烧后,形成了一个坑。这就是溃疡。胃溃疡由于胃酸直接和胃肌层接触,引起胃部疼痛。因为肌层最怕受到胃酸的腐蚀了。还有一个就是胃癌。胃癌多是在炎症的基础上(包括胃炎和胃溃疡),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肿块,这个肿块不规则,肿块由于是无限制地增生,细胞分化很差,所以增生较快。原创作者:中医主任医师武学文。关于辩证:
风湿疼痛科主要治疗疾病有:(1)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风湿骨病: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风寒湿性关节痛、头痛、坐骨神经痛等疼痛类疾病。中医风湿疼痛科秉承传统,采用中医特色疗法根据个人病情辩证施治,从根本上解除病痛(1)运用传统针刺、隔物温和灸、艾灸、电针、梅花针、皮下包埋、火罐、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针灸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2)根据风湿病在肌肉筋骨的特点,发挥中医外治法的特色,采用中药外熏、药膏外敷的治疗手段,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消肿止痛作用显著。中医科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发挥,坚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突出中医诊疗特色,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显著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我科优势病种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及并发症的不同特点,因证制宜,治病求本,采用内服中药,特色针刺治疗、外用中药搽剂,中药硬膏贴敷,中药熏洗,刺络拔罐等多种中医优秀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联系电话 0371-60609727
中医科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发挥,坚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突出中医诊疗特色,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显著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我科优势病种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及并发症的不同特点,因证制宜,治病求本,采用内服中药,特色针刺治疗、外用中药搽剂,中药硬膏贴敷,中药熏洗,刺络拔罐等多种中医优秀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优势病种:脑病优化治疗诊疗范围:中风后肢体肿胀、疼痛、麻木、孪急、僵硬、酸胀等常见并发症,眩晕、头痛、头胀、老年痴呆、失眠、记忆力下降、疲乏无力等疾病。我科室在名老中医武学文主任医师指导下,突出中医特色,对脑病多种证型、症状、临床分期进行经多年临床研究与经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不断优化、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医脑病科采用中医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部疾病,施用特色治疗,主要治疗疾病有中风、脑血管病、脑供血不足、痴呆、帕金森病、癫痫、心境障碍(焦虑、抑郁)、脑炎、脊髓病变、吉兰—巴雷综合症、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一氧化碳中毒脑病、高血压病等疾病,及其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反应迟钝、肢体麻木、无力、偏瘫、失语等症状。通过结合先进的西医诊疗技术,采用耳针法、艾条灸、拔罐法、穴位按摩法、刮痧法、湿敷法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解除痛苦,回归社会。电话 0371-60609727
三元中医学就是武学文中医大家创立的以“毒郁虚”为辩证思想的三元医学理论。在中医毒郁虚的思想理论基础上,带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三元医学理论是什么? 而中医主任医师武学文创立的三元医学理论学说,就是把中医各种理论综合起来,认为:“世界的万千疾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不离三个字:“毒、郁、虚”。 “疾病万千,不离三元,何谓三元?毒郁虚。”并认为经络的实质是“经象”,“有诸于内,必形于外”。 毒:就是有热了,上火了,血热了,湿热,伤风、伤寒了。有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造成身体的肿胀、渗出、疼痛和器官损害坏死变性的改变。 郁:就是身体的各种不流行、不通畅、即郁滞不通。包括气、血、痰、湿、食、水在体内造成的不畅或堵塞。气滞则胀,血滞则青或疼痛,痰阻则难咯或出现神志病变,湿盛则沉重,食积则不消,或大便艰。水停则胀如腹水。 虚:就是不足,即气血阴阳的不足。气虚无力,血虚则无华色,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三元医学理论的毒郁虚之间,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也不能把毒郁虚完全割裂开来。即毒中有郁有虚,郁中也有毒有虚,虚中也可以有毒有郁。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三中有一,或者三中有二,才能完整系统的认识疾病。
前天,有一个病人来复诊,问我:“你上次给我用的药,是不是有凉药?”得到肯定答复后,病人又接着问:“上次开的药中,是不是又有热药?”又得到了肯定答复。病人说:“你咋恁会治病呢,寒也治好了,热也好了”“我上次来看,是因为口疮,嘴烂,舌尖烂,出了两个溃疡,反复不愈,你说是上火了。又有背上怕凉,腰痛,腿痛,两下肢怕凉,这腿上跟在水里冰着似地,你说这是有寒了,是阳虚。你给开了药,我看有凉药黄芩了、黄连、栀子、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龙胆草,我懂得一点,这是凉药。我以前吃这些药,口烂暂时好了,可很快病又犯了。还有容易反复感冒,身冷,背上怕凉,流涕,腰痛,腿上都是冷的,看你用了还有热药,有附子、肉桂、干姜、细辛、丁香,还有羌活、独活、白芷、防风。用完后,我的上火治好了,身上的冷气也治好了!我想再开点治嘴烂的药巩固一下”。病人接着说:你恁会治病啊,我这嘴烂、身上怕冷和感冒,就反复了好长时间,这一下我看是要治好了,一次就治好了!”本人的病机,就是阳虚,感受风寒,又有上火的症状,所以虚寒和上火并治,一次治愈,是因为把握病机得当,所以见效非常迅速。若是对病机和用药把握不当,寒药伤阳气更甚,热药火上浇油,寒寒热热,病情緾绵不愈。如今,证治得当,一次治愈。
反复感冒的原因是因为阳气虚常有病人,在短时间内反复感冒,感冒才好两三天,就又开始清涕,打喷嚏,流眼泪,鼻塞,头晕,全身无力,有时伴有咳嗽,全身酸困,反复发作。二月内感冒发作三次,这是因为什么呢?反复感冒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阳气虚,不能卫外固表,风邪外袭引起。引起阳气虚的原因,常由于生活规律不慎,如劳累过度,反复熬夜,或夜里失眠,或情绪不调,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感冒风邪病毒引起。感觉风寒则怕冷,肢节冷痛,头痛,鼻流清涕;感觉风热时恶风,不甚冷,咽干咽痛,甚则口苦,流浊涕,头晕身重;感受风湿时全身倦怠无力,头重如蒙,腹胀苔腻。使阳气虚加重的原因,是由于用药不当。如感冒后使用抗生素,体内白细胞大量损伤,使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或风寒感冒、体内寒湿时,过度使用寒凉药物引起。治疗风寒感冒应该使用散寒解表药;寒湿感冒时,应散寒化湿,不能使用大量的清热解毒药,使机体阳气受伤,体质更虚。治疗反复感冒的方法,是应用益气解表,温阳散寒药治疗。方药如下:黄芪 防风 白术 藁本 苍术 附子 肉桂 干姜 羌活 黄芩 甘草。用药三到五天。
有些咳嗽,吃了好多药,好长时间还是不能够治愈,病人总感觉咽喉痒就要咳,可也没有什么痰,就是不自主地随时要咳嗽。这个时候,也解毒消炎了,仍然咳嗽,也没有什么痰了,仍然咳嗽,根起在咽喉痒了,就忍不住地咳嗽了,这时候,就是肺阴不足了,可以用蜂蜜来润润肺,喝蜂蜜能解决问题。 使用方法:在杯子时倒入一两勺蜂蜜,然后冲入冷开水,用勺子搅过,即能饮用。要和吃其它东西相隔半小时以上。一天喝一到两次,一般咳嗽一两天可愈。评析:根据三元医学理论,遇到疾病要解毒,毒解了;遇到疾病要解郁,痰就是郁,化过痰了,也没有什么痰。第三个字,就是补虚。病为什么不好呢?就是因为肺阴虚没有补,所以润肺来补肺阴,咳嗽就好了。看来三元合一,是多么地重要啊。且不可认为,一解毒,一化痰,病就必好,那可不一定,治病一定要知道毒郁虚三元合一。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
病人就诊时述说病情,要有一定的讲究。病人把自己的可能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用药经过,讲给大夫听,大夫给你提出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大约费用等等。复诊时,说话也有也技巧。复诊时不要一上去就说:“我现在还是不好,还什么什么”,这样会让大夫反感,怕对你以后治疗不利。你应该说:用药后,哪些症状没有了,哪些方面轻了,哪些方面还没有轻,又发现什么问题,现在还有什么问题一一告诉大夫。千万不要说:“我怎么现在还有什么什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不好,我怎么身上还有什么症状,是不是你药引起的”等等这样一类的话。你说这话的时候,可能你的病大部分已经好了,只余一点点什么症状,你只关心没有好的症状,不把已经好的症状告诉大夫;这样一定对你以后的治疗不利。还有一些病人,四五个月共来治疗过二三次,每次开三五天的药,每次治疗的病也不一样。假若第一次治疗的是水肿,第二次来治疗的感冒,第三次来治疗的是咳嗽,每次用药都治一次好一次。又过了几个月来了,开口就说:“我来调理过半年了,,怎么还没有好?我现在脚怎么肿了!”大夫给你治疗一次好一个病,但也不能保证你以后不生任何病。大夫就诊的病人又很多,你说这不是故意来找事儿的吗?我认为大夫应有好脾气,但病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不要以为是病人了就总是有理,要知道大夫对你治疗不能增加成就感,对你治疗也就没有意义,你大可到别处治疗脚肿。治病治好过一月不发就算好了,不可能管你一生不发。因为人总会老的,没病也会生病的,不尊重医生就是不尊重自己,你把至重之体交由医生,难道你能对医生不尊重吗?医生也是人,病人说的好听话,听多了也就顺了,听过就忘了,但对一点点不爽的事儿,是会铭记于心的。
[文献摘要] 中医学以阴阳理论为基础,难学难懂,学医一生,不知所终。但三元医学理论把中医学搞的简单化了,清晰明了,病因、病理、病情分型都是“毒郁虚”三个字,学中医用中药不再难。中医理论从阴阳的二元论上升到毒郁虚的三元论,中医变得简单明白,是中医界的好事情。 关键词: 三元 医学理论 毒郁虚 武学文 绪论 三元医学的中医看病时,先分是毒、是郁、还是虚,还是三者有二,或者兼俱。再细分是什么毒?是什么郁?是什么虚?有毒则解毒。有郁则泄之行之畅之舒之达之活之,虚则补之。分清毒郁虚,就知道用什么方法和药物治疗了。所有的疾病无非是有毒、炎症了,郁阻不通了,虚弱不足了,治病只有这三大法,没有别的方法。把中医所有医学理论全部概括至此,学中医简要明捷。 三元病因学、三元病理病机学、三元辨证治疗学,都是毒郁虚三个字,易学、易懂、易记、易用。 一 毒 毒:毒所在的病位不同,有不同的炎症和毒素表现。凡各脏腑、各器官、四肢百骸,如有难受痛苦之处,先考虑炎症和毒素病变。各种红肿高起渗出、疼痛、细菌病毒等各种感染、无菌性炎症、物理、化学伤害,或微生物毒素侵害,引起器官变性和机能失调,或漫肿无头,肿胀疼痛者。毒可以发于内脏,也可以发于皮肉筋骨。有寒毒(暗红色,淡红色,不热、漫肿无头)和热毒(红肿高大)的不同。还有人体千种器官、各自症状为主的毒。下面是毒的分类: 1.1风毒:感冒(风寒、风热、风湿),风毒多侵及头面眼目部,流涕、喷嚏、鼻塞伴有寒热为主症。怕冷流清涕为风寒感冒;流清水鼻涕但不冷,可能是过敏性鼻炎;不怕冷流涕,咽干咽痛,为风热型感冒。还有身困、肢节重滞舌苔厚腻的湿浊型感冒,属于胃肠型感冒。另外,皮肤的过敏引起的风团,风邪病毒引起的风疹也属风毒。 1.2火毒:就是上火了。多发于头面部,可见头痛头晕,眼目红赤,口舌生疮,口干口苦,咽部疼痛,耳鸣耳聋。病人头痛了,头昏了,头晕了,伴全身无力,嗜睡,但睡中易醒,肢体困倦,清晨起床后头晕无力。 1.3热毒:就是有热了。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表现者,不怕冷。因各种感染或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变态反应,对身体损害很大,伤害最速,可有各种脏腑和器官的毒。热毒可见于各器官,现列举两种: 1.3.1 心毒、脑毒、神经毒:或有发热,心率快,以神志失常为主要表现者,见心悸,胸闷,发热,失眠,重则悸动不宁,称为心脏炎属心毒;四肢抽动,颈项强直,眼目上吊, 感冒或发热后出现,实为脑内肿毒或脑水肿为脑毒。因心藏神,供血于脑,所以心脏受损、脑部神经受损的病变,可认为毒入心神,神识不清。神经受损则麻木和感觉迟钝。分心脏毒,脑毒,神经毒。毒的部位:根据脏腑定病位,毒的位置加上毒的性质,就是诊断结论。 1.3.2 肺脏热毒:见咳嗽,胸痛,咯痰或咯血,呼吸困难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轻则咳嗽,重则引起肺脓肿,肺炎,胸膜炎,胸水等。 1.4 湿毒:胃肠道或肝脏毒性。在胃见呕吐,恶心,泛恶。在肠道多腹泻,腹痛。多因受自然界湿浊引起,宜芳香化湿,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有明显的口干口苦为热症,有明显热象为湿热,无热象为湿阻,胃炎肠炎、痢疾多属此类。宜解毒利湿;肝炎胆囊炎,按湿毒对待,肝胆疾病的炎症类,呈毒性症状者。 还有女性的阴道炎一类感染性疾病、皮肤病溃汤渗出,按湿毒对待。 1.5 淋毒:多见于膀胱热和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男科炎症前列腺炎,所见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者,重则伴有水肿,发热。是湿热淋证毒邪引起,治疗清热利淋。 1.6 疮毒:就是生疮了。多发于体表皮肉筋骨,以恶疮、溃疡为多见。发于内脏者,因脏腑肿胀引起,如肺痈,已见于肺毒中,肠痈,即阑尾炎、肝痈,盆腔炎等。疮毒可见于体表,也可见于内脏部位。古有“病怕有名,疮怕无名”,看来无名肿毒很可怕,如肿瘤恶疮的感染。 1.7 血毒:就是血热。多伴风毒或热毒病中,血毒是以出血为主要表现者。如皮肤潮红成片,眼目红赤,或斑疹隐隐,为毒在营分,为血毒轻症;若引起出血时即为毒在血分,如鼻出血,脑出血,尿路出血,皮下出血,痢疾出血,即血毒症。血毒可伴有心烦的症状,重则出现神昏。 1.8 (瘟)疫毒: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各有其症状特点,但大以上面所见的毒邪为症状表现。根据病原体不同,有痨毒(结核病)、疟疾,非典、流感、黑热病、艾滋病等。 1.9 寒毒:肢节寒痛,缺血性坏死,腹部寒痛。颜色发暗,喜温怕凉,不红而肿,疮面色淡或疮久不愈合。 二 郁 郁:郁就是郁滞不通、不顺畅。分气、血、痰、脂、湿、食、水的不同,情志为气郁之首。简单言之,郁就是不通,气滞则胀满,血瘀则痛而青,痰阻则咯痰不利,或喘鸣,或窍蒙神迷;湿阻则身困苔腻,呕吐腹痛腹泻,食积不化则腹胀食少,嗳腐。水停则胃肠有水声,胸胁悬饮咳痛,或身体水肿。脂郁则出现脂肪肝、血脂高和心脑血管疾病,还多见于糖尿病的并发症。 2.1 气滞:以情志不畅,易受情绪因素诱发,见胀、满不舒,影响消化功能或身体各脏机能不畅。 2.2 血瘀:以痛、青、脉络紫滞、血管怒张或形成组织结块等为主的血循环不良病变。 2.3 痰阻:咳嗽吐出者为痰,血中粘稠为脂痰,或因癫疾痰声漉漉,伴神志障碍者,为心神窍闭的风痰。或痰结引起肿大成核者。 2.4 水肿:见于皮肤四肢眼目水肿,或胸腔等身体组织各处的积液者。 2.5 食积、便秘:常见于消化不畅,或排便不畅。 2.6 湿阻:以头晕,腹胀,食少,身重脘腹闷胀,苔腻为主症。分湿热、寒湿、湿浊。 2.7 脂郁:包括血脂升高引起的血管硬化、供血不畅所出现的各种心脏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及梗塞。 三 虚 虚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 3.1 气虚乏力,以倦怠疲乏为主表现。 3.2 血虚,面色无华,爪甲仓白无血色,或心率快,动则心悸; 3.3 阴虚,生内热,津液不足,干燥或眼目干涩,手足心热为阴虚火旺; 3.4 阳虚则外寒,阳虚身冷,身体机能下降。或腹部冷痛,或肢体冷痛,或阳萎、疲乏怕冷等各种以冷和机能下降为主要表现。 身冷遇热即减与风寒感冒不同。 有毒了,郁阻了,体质虚了。万病丛生,不离其宗,根在毒郁虚。见知知源,毒郁虚,中医理论一文知之。 四 临证大钢 应用要决: 4.1 病位加病性就是诊断结论。 一是定病的性质,即分清毒郁虚,再定病位。病位加上病性(毒郁虚)一旦确定,诊断一经确立,就知道如何治疗了。疾病即有器官的变性,诊病先考虑毒,细分是什么毒?哪里器官毒?是什么郁?郁在什么地方?是气郁?血瘀?痰郁?脂郁?湿郁?食积?水停?分而治之。虚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分而治之。有毒则解毒。有郁则泄之行之畅之舒之达之活之,虚则补之。治病只有这三大法,没有别的方法。导之、引之是什么法?也是治郁之法也,余类仿此。如心火,脾湿,肺热,心血瘀阻名词,有病的位置,有病的性质,这就是诊断结论。有了诊断结论,自然就有了治疗的方法,就有相对应的药物。 4.2 三元合一 大道归元 上善若水 三元合一就是对疾病要毒郁虚统盘考虑,毒郁虚三个字一个不漏地过滤一遍,才做好三元合一。毒郁虚中或只有一种,或有两种,或三种都有,用排除法,逐一考虑,综合分析,做到不误诊不漏诊。根据病人的表现,辨别症候,先分是毒,是郁,还是虚,还是三者有二,或者兼俱。理论溶合,象水一样溶于心中,化为无形,做到大道合一,上善若水,一是至大之数,实现三元理论的最高境界。 4.3 三元之中还有三元,毒郁虚中有毒郁虚。如病人疲劳无力,看是气虚,实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血郁,也可能是病人有高热的热毒证;再肝炎病人的疲乏无力,看似气虚无力,实则是湿热毒证引起的无力。所以三元之中还有三元,毒郁虚中有毒郁虚。三元中还各有毒郁虚,综合分析。 五 三元道: 掌握以上三元,就是三元道!要想全道,武学文的道必须武术、医道和做人的道。 武术以李小龙大道若无的武术理念,练武学文的大翔功;学三元医学理论,质朴无邪,回归本元,无欲无求、有益社会的道学思想为主。 毒郁虚,西医的必学课,中医大学生的提高课。三元医学思想学中医,学成快,容易用,效果好。此一节毕之矣! 西医的各种检查检查方法是中医诊法的延伸和发展,结合应用,不必排斥,如B超、CT是中医望诊的发展,它丰富了中医学的诊断内容,生理病理解剖诊断学。 六 应用举例: 6.1 例如咳嗽病人,先考虑毒。古中医理论阴阳理论来辩证分型在中医内科中分外感和内伤,外感分风热、风寒、凉燥、温燥引起的咳嗽,而内伤咳嗽又分肝火犯肺、痰热犯肺、痰湿内阻、肺气不足、肺阴不足等类型。因此,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看了,得出不同的结论,辩证用药都不一样,失误的就多,辩证标准没有统一性。让西医来学中医辩证,真是头痛,一个处方治相同的病,此人有效而别人没效。而新医三元医学就不同了,病因、病理、诊断、辩证只有三种,对付咳嗽,只是解毒、化痰,化痰即祛郁,虚人无力有喘再补虚,治咳尽之矣!辩证从毒开始,一毒统天下,毒去咳嗽自愈。 6.2 如一个病人上腹痛,第一个医生看完诊断为:“气滞”,给理气药治疗无效;再换一个医生,诊断为“消化不良”,给消食药治疗无效。病人三诊,第三个医生诊断为“胃平滑肌痉挛”,用解痉止痛药治疗无效。第四诊到三元医生这里,诊断从毒郁虚开始首字是毒,做超声检查也印证了病人实为:“胆囊炎已化脓”,治疗以解毒消炎为主,治病直接治到了病根上。理气、消食、化瘀为瘀治郁为辅,用药效果大不一样。 结论:“读书破万卷,临证却茫然”,是中医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好多同学为此改行,因为中医辩证用药难以把握,难以有同一的疗效。中医的辩证问题,是困扰医生的大问题,也是制约治病效果的大问题。 病位诊断,参用西医,病情辨治,不离毒郁虚.治病以毒副作用小的中药,这就是三原医学新中医的特点。 作者资料 作者 武学文 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通讯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南五路 收件人 武学文 邮编 450007 电话 0371-60609727 作者简介 武学文,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为了中医简单易学实用,抛弃阴阳理论束缚,创立三元医学理论。1963年生,原籍登封市人。从小在家随父亲习医认识草药,198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