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小伙子躺着进病房2020年12月份,我接诊一位30多岁年轻小伙子。2个月前因腹胀伴乏力在外院就诊,全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脏增大伴多发占位,考虑巨块结节性肝癌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充盈缺损,考虑门静脉癌栓;脾大;腹盆腔大量积液;两侧胸腔少量积液。甲胎蛋白AFP升高,为332ng/ml。属于肝癌晚期,住院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见好转。患者就诊于另一家医院,上腹部增强CT结论同前,肝脏增强磁共振提示:肝内巨大肿块,原发性肝癌考虑,并肝右静脉受侵、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局部腹膜受侵。肝门、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增大淋巴结显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血红蛋白58.0g/L(重度贫血)。行腹腔穿刺引流术,每日引流暗红色腹水200ml;行PD-1免疫治疗一次。患者乏力明显,全身营养状况极差,大量腹腔积液。经人介绍,患者救护车送至我院。此时病人骨瘦如柴,腹胀如鼓,卧床不起,平板车推入我科。二、立即为介入治疗扫清障碍1、病情诊断(1)肝细胞癌BCLC-D期,属于终末期(临终关怀阶段,最差的期别,预期生存期1-2个月)。(2)门静脉癌栓III型(侵犯门静脉主干,差的分型),肿瘤破裂,重度贫血。(3)乙肝后肝硬化,腹腔积液。2、及时处理,为后续抗癌治疗创造机会此时患者体质和肝功能不能耐受抗癌治疗,而抗癌治疗又是治疗根本,因此需要争分夺秒为抗癌治疗创造机会。首先,针对腹胀如鼓问题,原来外院穿刺的右侧腹腔管引流不畅,失去了引流作用,同时穿刺点处皮肤出现溃烂。我们运用床边超声引导,选择左侧腹水最深处穿刺点,重新放置引流管,并拔除原来的右侧引流管,皮肤消毒包扎。其次,我们进行营养支持、补充人血白蛋白、输血等内科治疗。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者腹水越来越少,营养状态逐步改善,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机会。三、肝动脉插管栓塞(TAE)治疗由于患者的肿瘤一是大、二是多,一次全部栓塞容易造成肝功能衰竭,因此分2次栓塞控制肿瘤。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图四、碘125粒子放射治疗(1)自制门静脉粒子条治疗门静脉癌栓患者增强CT和增强磁共振均显示存在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由于癌栓是肝癌高危因素,严重限制病人生命的延长,还容易造成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肝内癌细胞扩散、肝功能损害等诸多问题。于是2021.02.26予门静脉粒子条置入去杀灭门静脉内的癌细胞。碘125粒子条置入治疗图(2)肝内碘125粒子穿刺植入治疗肿瘤因为肝内及肝脏包膜、腹膜部位仍然存在血供不丰富的肿瘤活动病灶,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TAE)已经鞭长莫及。此次我们直接用穿刺针穿刺到这些肿瘤部位,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让这些粒子去杀灭癌细胞。五、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联合治疗——全身治疗压制癌细胞一是通过前期的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TAE)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病人的肝内癌细胞被杀灭了大半;二是通过门静脉粒子条置入治疗,门静脉癌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复查增强磁共振,门脉癌栓范围较前缩小。此时病人体质好转,可起床活动。肝功能明显好转,原来由于转氨酶明显升高不适合靶向药物治疗,经过系列抗癌治疗后,转氨酶明显下降。但是癌症为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疗只能控制肝内和门静脉,其他部分癌细胞则鞭长莫及,需要全身药物抗癌。于是选择靶向药物“仑伐替尼"和免疫药物PD-1联合治疗。在全身治疗同时,针对肝内情况又进行了两次肝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甲胎蛋白AFP持续下降,目前指标正常。截止2021年8月生存时间已达9个月,与入院时判若两人,下床活动,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甲胎蛋白变化趋势图六、总结与思考本例患者肝功能较差,处于肝癌终末期,病情危重,按照常规指南,推荐姑息性保守治疗。按常规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预估患者生存期不足1月。如何最大限度抑制肿瘤生长,同时保护剩余肝脏正常功能是治疗的巨大难点。本患者经过肝动脉栓塞、门静脉粒子条植入、肝内局部病灶的粒子植入、靶向药联合免疫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肝动脉栓塞是治疗晚期肿瘤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瘤体供血动脉,使瘤体缺血、坏死或缩小,缓解局部及全身症状,让肿瘤趋于稳定,采用分次栓塞的方法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栓塞后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同时口服仑伐替尼联合控制肿瘤生长。(2)门静脉癌栓作为肝癌的高危因素,据相关研究报道,不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4个月,而不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时间为10-21个月,针对门静脉癌栓要做到尽早、全覆盖的治疗,碘125粒子条可覆盖全段癌栓。(3)患者局部肿瘤突出肝脏包膜、腹膜受侵,多次栓塞后瘤体大部分灭活,而该区域肿瘤仍具有活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是在CT、超声等影像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杀伤的内照射治疗。外放射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和贯穿人体,对人体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该患者体质差,属于肿瘤终末期,与外照射治疗相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碘125粒子是相对安全、有效、可控的治疗方式: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剂量高,辐射半径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4)局部介入治疗后,肿瘤细胞被杀伤后释放抗原,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让免疫治疗有的放矢。(5)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实现双重阻断促进血管正常化,增强抗肿瘤免疫应。仑伐替尼重塑免疫微环境,与抗PD-1抗体强强联合。仑伐替尼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联合抗PD1抗体对免疫细胞群的影响叠加;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早期活化的CD8+T细胞增多,靶面联合治疗协同增效,起到1+1>2的疗效。总结:肝动脉栓塞对于肝癌局部病灶能够迅速起效、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处理高危病灶,门静脉粒子条对门静脉癌栓疗效切确。以"靶向联合免疫"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新时代下,多种介入方式的联合,结合靶向、免疫的治疗方案疗效突显,如何有效的将多者联合,使更多患者获益,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吴孝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师从肿瘤专家朱世杰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擅长肺癌、肝胆癌、胃肠癌等常见肿瘤微创介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癌性胸腹水、梗阻性黄疸的穿刺治疗。好大夫网上诊室https://wuxxdf.haodf.com)
我是一名教师,今年62岁,已经退休。由于长期伏案备课、批改作业,2012年不幸患上了颈椎病。初期症状表现为间歇性,发作时从后颈窝突然冒出一股凉气,一直通过脊柱往下传,顿时两眼发黑、心慌、头晕、站立不稳、脖子僵硬。当时自认为是工作劳累所致的偶发症状,过几天就会好的。哪知随后症状出现越来越频繁,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怕吵闹、不能与别人说话、不能走路,严重影响了工作。2013年到当地第一家医院就诊,通过拍片、做CT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颈椎病,即颈椎退行性变化、骨质松疏、骨质增生,增生的骨刺压迫血管。经过两周的住院治疗,打针扩血管和服药,症状有所缓解。心中窃喜,以为通过这次治疗,颈椎病会慢慢好起来。然而好景不长,回家休养不到三个星期,症状复发,严重如初。继续服药根本不管用,又只好请病假在家。这时候情绪开始低落、食欲不振,病情随之加重,睡觉不能躺下,躺下后就出现天旋地转,胃部翻江倒海,恶心呕吐。只能半卧位靠在床头,一点一点往下挪,真是生不如死。难道一个常见的颈椎病就这么难治吗?心中不禁疑惑。这样长期在家也不是办法。于是到了第二家医院(上级医院)疼痛科找专家就诊,又经过一套CT、拍片等相关检查,结论与第一家医院大致相同,颈椎病诊断明确。专家建议要做一个微创手术,就是用一根细针穿刺治疗。为了让颈椎病早日康复,于是就在该院做了微创手术。住院半个月,感觉有些好转,便带了一些药物回家休养。医生嘱咐,回家不能马上工作,该病需要慢慢恢复,恢复期至少半年。按照医生的话,回家静养半年。可半年过去了,症状并没有减轻多少,仍然时有头晕、心慌、怕吵闹、走路不稳,还是不能工作。发病将近一年时间,住了两次院,但没有好转迹象。这时只好求助,访问患过颈椎病的熟人、朋友,咨询他们什么医院治疗效果好,终于得知当地第三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做按摩推拿有很好疗效。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该医院。该医生看了我以前的病历资料和检查结果,根据目前病情,制定了一套以牵引、按摩为主,打针、吃药为辅的治疗方案。就这样又住院治疗,前后住院一个月左右,有效果,大致症状好了百分之八十,医生说可以出院回家休息。但回家后好景不长,颈椎病症状又复发如初了。静养在家,回忆一路来的治疗过程,觉得理疗确实有效果。如果长期理疗,说不定就会治好。但长期住院做理疗又不现实,能不能根据理疗原理,创造一种自我理疗法,进行长期治疗,这样既不需要住院,又不用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于是根据自己病情特点,摸索制定了“五法康复理疗方案”,并且坚持不懈进行,目前已经痊愈。具体介绍如下。一、后仰远视法。每天伏案工作40分钟的时候就休息10分钟。站立临窗,双手十指交叉,托住后脖子,头用力往后仰,眼睛看窗外远处,坚持该姿势5到8分钟。二、双臂上举法。人站直,目视远方。头稍微后仰,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收腹。两臂轮流上举,手臂上举时尽量用力伸直。每只手臂上举100次左右,上举频率为每秒一次。一日做两次该理疗法,时间可灵活安排。三、慢跑叩齿法。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喝一杯温开水,出门慢跑30至40分钟。一边跑一边叩齿。慢跑时全身肌肉尽量放松,双目平视前方,舌头抵住上齿根部,轻轻叩齿。叩齿产生的唾液下咽。四、抬脚俯撑法。此法与俯卧撑基本相同。只是在做俯卧撑时,把双脚放在小凳子上,身体后部分要高于前部分。每天两次,每次做30个左右。注意饭后一个半小时内不能做。开始做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五、身体倒立法。头和双手同时着地,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再把身体重心慢慢转移到头部。此时双手用力让双脚离地、抬起,慢慢向上伸直,倒立1到2分钟。初学时,有一定困难,必须有人辅助,完全学会才能一个人独立进行,每日两次即可。本人按照五法康复理疗方案坚持一年多时间,颈椎病不知不觉就好了。现在头不晕、心不慌,没有恶心呕吐,一切正常,生活又充满了乐趣。曾经有人问我,你独创的颈椎病五法康复理疗方案有如此好的效果,究竟有没有道理。他们似乎不太相信,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一般颈椎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颈椎曲度被破坏而导致的。比如长时间夹着脖子打电话、长时间低头办公、用电脑和手机。这一类低头族容易使颈椎病曲度弧线处于屈曲位,椎体上后蹦韧带长期牵拉,容易造成颈部肿胀、肥厚、钙化,椎管狭窄、血流不畅,使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我创制的五法康复理疗方案就是针对以上情况制定的。比如后仰远视法,就是让颈椎屈曲度恢复原状,长期坚持做,既能治病,又能防病,一举两得。又如抬脚俯撑法、身体倒立法,是针对椎管狭窄、大脑供血不足而设计的,长期做,让血液倒流,强健血管,大大改善脑供血供氧。五法康复理疗方案不受天气、场地、时间限制,易学易做易会。不仅对颈椎病有疗效,而且对慢性咽炎、鼻炎、胃炎有一定康复作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吴孝雄整理,本文提到的五法康复理疗方案仅供患者参考)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十章:癌症生活常见问题释疑 第1节: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科学家研究发现日本癌症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移居西方的日本人,其癌症发病率会在一、二代内接近西方人,这似乎表明西方生活方式有促癌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分析,癌症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起居疗法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来防治癌症、促进康复。合理饮食与坚持运动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介绍日常生活中其他防癌措施。消除致癌因素,可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试想,长期吸烟的肺癌患者,如果不戒烟,肯定不能彻底治愈癌症。1.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1)避免口腔炎症。口腔炎症为癌细胞提供肥沃土壤。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会产生一些致癌物,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牙根管、坏死的牙齿及齿槽邻近组织等口腔炎症是促癌危险因素。(2)避免阳光不足。2005年著名医学杂志《癌症研究》发表文章称,美国癌症专家研究发现:经常晒太阳的男性比不经常晒太阳者患前列腺癌几率低一半。200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了4千名女性后发现,常晒太阳能使乳腺癌风险降低一半。此外,乳腺癌患者大多缺乏维生素D,易发生转移,而晒太阳可获取90%的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癌转移。对白色皮肤人群,一般晴天中午花10~15分钟让50%皮肤晒太阳,体内就可安全地光合出足够维生素D。(3)避免夜间工作。褪黑素可预防癌症,过多暴露在人造光照射下,会阻碍人体分泌褪黑素,使其含量偏低,增加患癌风险。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Schernhammer博士及其同事研究指出,夜班工作者褪黑素水平低,患乳腺癌和大肠癌风险高。(4)避免睡眠不良。微弱灯光会扰乱褪黑素、血清素等睡眠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分泌,不利于防治癌症,建议在黑暗中睡觉。人们最佳入睡时间应该是晚上9点,因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入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建议早睡。熬夜还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不利于癌症治疗与康复。临睡前避免看电视或电影等视频,以减少夜间觉醒次数,提高睡眠质量。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也防癌,2008年美国James McClain等科学家研究显示夜晚睡眠时间超过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下降47%。(5)避免或减少手机辐射。手机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无处不在,其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影响。2004年瑞典Kundi等专家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使人患脑癌,2008年以色列女医生Sadetzki的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导致口腔癌。手机辐射与失眠有一定关系,睡眠时最好关掉手机或让其离开床边。(6)避开二手烟。美国国家环保局认为二手烟是引发癌症的危险因素。(7)化妆品、护肤品、指甲油、洗发精、染发剂避免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和“苯甲酸酯”类产品,因其有致癌作用,建议使用纯天然有机产品。(8)避免佩戴人造珠宝,因其可含镍,为有毒金属。(9)避免干洗后立即穿衣。衣服干洗后最好在户外通风处晾晒一天,以释放或挥发衣服中三乙烯等有毒化学物质。(10)避免洗澡时直接用水。建议使用淋浴过滤器,因其可去除“氯”等有害物质;避免使用聚氯乙烯(PVC)浴帘,因其会释放多种有毒化学物。(11)避免使用塑料制品。因其可含多氯联苯、二噁英、苯乙烯、双酚A、邻苯二甲酸盐、多溴联苯醚等化学毒素和镉等有毒金属,可选玻璃或陶瓷制品替代。(12)避免使用水晶玻璃。因其含有的铅会溶出来,铅为有毒金属。(13)避免地毯毒素。新人造地毯含上百种化学毒素,几个月后才能释放干净。可将其放置在良好通风处,以加速毒物释放,或使用无毒地毯。(14)避免使用含铝的发酵粉。因铝为有毒金属。(15)避免不锈钢锅。因其含有的镍会溶入食物中;避免铝和铁佛龙制品作为厨具;建议用铁、碳素钢、玻璃、钛金属制品来替代。(16)避免使用不锈钢或塑料保温瓶。建议使用玻璃内胆保温瓶,而且玻璃导热更慢,效果更好。(17)油漆常含镉和铅,尤其旧漆,应避免接触。(18)避免接触公共绿地、草坪、高尔夫球场等场所。因其是铅、砷等有毒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回到目录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九章:运动是广谱抗癌药 第3节:实施方法3.实施方法运动适用于每个人,如何实施最为关键,应该遵循以下五大法则:(1)适量发明“增氧健身法”的法国健美专家肯库伯说,运动一旦超过极限,人体免疫系统将受到损害,并丧失抵抗疾病的能力。“适量”是首要原则,但多大运动量比较合适?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可用“代谢当量(MET)”来表示,“1MET/小时”指安静地坐1小时消耗的氧气,运动越剧烈,“MET/小时”的数值就越大。运动﹣﹣→MET/小时散步﹣﹣→2乒乓球﹣﹣→4.5玩乐器﹣﹣→2慢跑﹣﹣→5桌球﹣﹣→2.3下楼梯﹣﹣→5.2快走﹣﹣→3.5羽毛球﹣﹣→5.5跳舞﹣﹣→4爬山﹣﹣→8骑自行车﹣﹣→4上楼梯﹣﹣→9游泳﹣﹣→4.5跳绳﹣﹣→12每周运动量是指一周内所有运动项目的“MET/小时”值乘以“运动小时数”之和。比如一周内打羽毛球累计2小时,跳绳累计1小时,那么羽毛球MET值为5.5×2=11,跳绳MET值为12×1=12,一周代谢当量总计为11+12=23MET。防治癌症,必须需要一定运动量才有效,而其大小,一般根据癌症部位而定。当癌症位于皮肤、肌肉等浅表部位时,较小运动量就能起效。如2005年Holmes等医师研究认为,乳腺癌患者每周至少9MET运动量。癌症往内脏深处发展,就需要更大运动量才能激活组织层。如1998年哈佛大学Giovannucci等人研究显示当前列腺癌发展到腹股沟深处时,每周需要30MET运动量;2007年Pratap和Schroy Ⅲ的研究认为结肠癌患者每周要进行两次18MET运动量。每次运动不宜剧烈,运动停止头5~10秒测量手腕部桡动脉搏动次数。运动后合适脉搏=(220-年龄)×50%~70%。比如60岁患者运动后合适脉搏=(220-60)×50~70%=80~112次/分。自我感觉也可以用来评估运动量。运动量﹣﹣→自我感觉不足﹣﹣→无汗,无发热感,心跳、呼吸无明显变化。适宜﹣﹣→稍微乏力,休息后恢复;微汗;呼吸轻度加快,不影响讲话,无明显气促;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好。过大﹣﹣→明显乏力,大汗淋漓,胸闷,既往不适明显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2)因人而异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有的人体质比较弱,那就选择低强度运动;有的人体质比较强,那就选择高强度运动。不论是何种强度的运动,都要保证有适宜的运动量。若运动强度较低,那运动时间就相应延长,反之时间就可缩短。如果病人大部分时间卧床,可做推拿按摩、关节锻炼等床上运动。只要留心,运动抗癌随时随处都可实施。患者要根据性别、年龄、疾病、治疗、体质等具体情况来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制定个体化方案,不要盲目跟从别人。需要注意,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不适宜做弹跳运动。腋下淋巴结清扫手术后,不适宜剧烈的胳膊运动。癌症骨转移时,不适宜跑步。化疗或放疗2个小时内应避免锻炼,否则会增加治疗副作用。当患者有头晕、疼痛、心律失常、心跳过快、抽筋、气喘等不适时,需要与医生沟通,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3)循序渐进长期不运动,细胞所处的环境就会变得拥挤不堪,养分难以传递进去,废物堆积难以排出。运动能改变细胞环境,为细胞带来更多氧气,清理和疏通阻塞的废物,是一个“排毒”过程,如锻炼不经常使用的肌肉时会有疼痛感觉,这是乳酸被排出造成的。如果起初过量运动,积累的废物突然被排出,会引起全身不舒服,尽管坚持规律锻炼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觉会消失,但它会延缓运动的抗癌作用。此外,初始运动量过大还会扰乱细胞抗氧化系统,加大受伤风险。因此,运动抗癌需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加大运动量。(4)动态调整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要接受多种治疗。所处的时期不同,运动方案也不同。如放疗住院期间,可在医院里散步、练太极、踢毽子,在病床上做按摩;放疗结束出院后,根据具体情况,可制定晨跑、跳舞、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总之,在治癌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体质、不同环境,灵活调整运动方案。(5)持之以恒科学研究证实,一次运动训练的效果可持续24~48小时,每日锻炼或隔日锻炼,才能起到抗癌作用。患者要坚持不懈,把体育锻炼当作吃饭、睡觉一样,视作生存的必需。运动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锻炼方式对于防癌治癌意义不大。回到目录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八章:从心治癌不求人 第8节:生命意义疗法8.生命意义疗法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活得有价值、活得开心,值得深思。尽管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我们认为,人都要经历痛苦和快乐,只是有的人痛苦多一些,有的人快乐多一些,生命的意义在于减少痛苦,增加快乐。针对癌症患者和家属,建议如下:(1)节制欲望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人痛苦的根源来自欲望。一个旧的欲望通过努力而实现后,立即会产生一种更高的、新的欲望,为了使新欲望得到满足,又要经过痛苦的努力过程。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总会有欲望伴随,总会有痛苦存在。控制住欲望,就能从根源上有效减轻痛苦。控制住金钱、美色、权力、荣誉、物质等欲望,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知足者常乐”。(2)无私奉献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自己所得,而在于无私奉献,俗话说“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曾经询问一个患者家属,有没有不求回报地真心帮助他人,家属回答说没有。无私奉献所获得的快乐是深刻而持久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案例】韩国首尔Severance医院癌症中心的李熙大博士是乳腺癌专家,2003年1月被确诊为大肠癌,7月出现肝转移和骨转移。尽管动用了各种治疗手段,扩散的癌细胞仍然日渐增长,控制不住。到了2004年2月,因生存希望渺茫,博士放弃了抗癌治疗,生平第一次写了遗书。清空内心之后,他决定在仅剩的几个月时间里发挥余热。于是在网络上提供癌症咨询,定期参加广播电台医疗节目,以传递正确的癌症知识和治疗方法。这种忘我的无私奉献,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癌细胞停止了进攻的步伐,病情呈现稳定,生命出现转机。后来经过手术、化疗、饮食、运动等综合治疗,他成功战胜了癌症。【分析】有时正规抗癌方法并不凑效,需要转换思路,治癌先治心。心态改变了,思想包袱丢下了,只想着无私奉献,癌细胞也就听话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放化疗,就可战胜肿瘤。西医单兵种作战势单力薄,“多途径、多方法”才是战胜癌症的法宝。(3)避免空虚据2008年《抗癌之窗》记载:要有良好的精神寄托,有了奋斗目标或生活目标,才能克服各种障碍,从而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和积极的情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作者:吴孝雄)国外曾对一组患乳腺癌的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将她们的情绪反应状态分为四种类型,五年和十年之后,结果很清楚:奋斗型生存率最高,淡然接受型和无望型情况不佳。因此,有了奋斗或生活目标并付诸行动对抗癌很有帮助。(4)不惧死亡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特别是癌症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更加强烈,引起消极情绪,用豁达心态对待死亡有助于抗癌。宗教对死亡后的事件有明确描述,既能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又能缓解家属的悲伤。越来越多针对“濒死体验”的科学研究也证实死亡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过程。在一些意外事故或手术中处于短暂心跳停止的病人,在意识恢复后,会讲述自己昏迷时期与死亡亲密接触的体验:安详舒适、温暖明亮的光、灵魂出窍、隧道、人生回顾等。这些感受历历在目,不是做梦,甚至几年之后都记忆犹新。死亡是生命的总结,当站在更广阔的宇宙角度来思考生命时,来回顾自己人生意义时,或许会有一些全新的感受。回到目录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七章:食疗抗癌需辩证 第1节:十条黄金饮食法则击败癌症当人们还在苦苦研发抗癌特效药时,其实大自然中早已存在大量天然抗癌物质。有专家研究得知,天然食品中至少含有四百多种抗癌物质。这些饮食品,或富含维生素,或富含矿物质,或提高免疫力,或抑制血管生成,或抗氧化,或消除慢性炎症……从不同途径发挥抗癌作用。人体存活需要饮食提供营养,然而不幸的是,癌细胞也靠饮食提供营养。怎样饮食能满足正常细胞需要而又抑制癌细胞,这就要求对“人体、饮食物”两者之间有正确认识。当人体出现某种偏性,就要选择能纠正这种偏性的饮食物,这样人体阴阳平衡,就让癌细胞无处可存。食疗抗癌成本低,无副毒作用,见效快,其内涵丰富,不易掌握,需要认真、深入研究。1.十条黄金饮食法则击败癌症1.多素少荤植物性食物占每餐饭菜三分之二以上,应含蔬菜、水果(少喝果汁多吃水果)、粗粮、豆类。每天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不应超过90克,如果平时“无肉不欢”,可选择鱼(如沙丁鱼、凤尾鱼等)或家禽来代替。营养价值:鱼类>禽类>畜类。放养动物有助于抗癌:比如天然水域的鱼类,放养家禽及其蛋奶产品,放养牲畜。肉类作辅料:在炒菜中,肉类用量少,可切成肉丝或剁成肉末,主料是各种蔬菜;做汤时可放一些洋葱、大蒜、迷迭香、百里香等调味剂,汤、蔬菜、肉都要吃,免得浪费营养。骨头富含矿物质、胶原蛋白等营养元素,可用放养动物骨头或软骨煮汤,加多种蔬菜和调味剂。奶酪含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益生菌和天然酶等,既有助于抗癌,又促进消化,改善胃肠道功能,常餐后食用。推荐早餐或中餐食用富含动物蛋白类物质,因为按照人体生物钟,它们在白天容易转化为活性物质。低脂肪饮食,特别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选择富含ω-3脂肪酸的油类,如橄榄油、鱼油等,并限制用量,每日不超过25克。2.低热量高营养人们必须明白哪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益,哪些对癌细胞有益。米饭、面粉、糖类等高热量食物喂养癌细胞,理由有二:一是它们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分解为葡萄糖,为癌细胞提供丰富营养;二是过多摄入后,刺激体内分泌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会加剧炎症,促进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德国癌症学会专家建议,每天多吃各种蔬菜和水果,尽可能少地摄入高热量食物。改变饮食习惯后,很多人热量摄入较前减少,容易出现饥饿,可通过增加饮食餐数,或临时吃水果、冲麦片等措施来对抗饥饿。3.品种丰富①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50多种,至今还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全部营养需要。饮食多样化,才能使人体获得全面营养。②同时食用多种天然食物效果好于单一食物,如蓝莓、葡萄、苹果、橙子都有抗氧化作用,同时食用这四种水果混合物抗氧化作用明显高于它们中任一水果。又如黄豆含蛋白酶抑制剂,有抗氧化作用;沙丁鱼富含核酸,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两者合用可多途径抗癌。③不少食品含有许多自然抗癌物质,能抵消另一些食物里致癌物质。故每餐蔬菜应“花样常翻新、品种巧搭配”。如西蓝花与番茄酱、洋葱或大蒜同吃,抗癌效果更好。多加洋葱、大蒜应成为习惯。有专家推荐每天要吃≥5种蔬菜和≥3种水果,并常年坚持。4.新鲜食品食物在收获并制作成食品后立即食用,尽量保留食物原汁原味,食品保存过久可能会变质、受真菌毒素等污染。5.有机食品不含化学物质的食品称为“有机食品”,指食品没有经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等处理过。有机食品携带更多抗癌化合物。欧盟主持的一项研究表明:有机蔬菜水果与使用过杀虫剂的相比多含有40%抗氧化剂,并含有更多的铁和锌等微量元素。有机牛奶抗氧化剂含量较普通牛奶高50%~80%。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的Alyson E.Mitchell等研究发现:黑莓、草莓、玉米3种未添加有害化学物质的产品和普通生长的产品相比,其抗癌成分类黄酮含量可增加19%~60%。还有研究显示,含大量β-胡萝卜素的黄绿色蔬菜能预防肺癌,但服用人工合成的β-胡萝卜素竟诱发肺癌,故回归自然还是治癌之根本。6.科学烹饪避免炸、烤、焙等烹调方法,避免把食物烧焦,最好煮、蒸、炒。烧菜时加咖喱粉、黑胡椒、薄荷等调味品,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生长,但要限制食盐,每人每天摄入量应小于6g。7.适当生食我国科学家研究报道,从丝瓜、萝卜、葫芦等蔬菜中提取的干扰素诱生剂对食管癌、胃癌、宫颈癌细胞有间接抑制作用,但它不耐热,只有生吃时才能接触人体黏膜细胞而发挥抗癌作用。还有实验表明,熟食葱蒜者癌症发病率比生食葱蒜者高20倍,提示生食有抗癌作用。有专家认为,生食能阻断癌症形成过程并调节免疫功能,因而推荐生食疗法,一天只进行一次即可。可以生食的菜有: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白菜心、黄瓜、莲藕、山药、大葱、洋葱、青葱、大蒜、生姜、生菜等。生食前一定要仔细清洗,去除农药、细菌、虫卵、杂质等有害物质。8.碱性电解水人体约70%由水构成,科学饮水是抗癌必不可少的环节。许多网络资料认为“防癌抗癌,多喝白开水”,其实是一种误导。酸性体质是癌细胞的肥沃土壤,因此碱性电解水是癌症的克星。活性氧是诱发癌症的元凶,碱性电解水含有丰富的活性氢,可消除体内活性氧。此外,碱性电解水富含矿物质,渗透性强,最适合人体吸收,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9.温和排毒人体犹如一部机器,时时刻刻在运转。机器需要保养,人体需要净化。定期清除过剩的营养物质,优化身体,称为“人体排毒”,肝脏、大肠和皮肤是主要排毒器官。在排毒日子里进行“简单饮食”,主要由“新鲜蔬菜+糙米或燕麦+新鲜时令水果或鲜果汁”组成,可根据个人喜好加上醋、洋葱、大蒜、橄榄油等。十字花科植物、含胡萝卜素蔬菜、绿叶蔬菜、海洋蔬菜、姜等食物具有排毒功能。一些中草药也具有排毒功能,比如姜黄可刺激肝脏清除致癌物质。这种温和排毒饮食法根据自己需要来调整时间长度,美国Dan Kenner博士推荐每次坚持5天,每月坚持两回,建议中国人灵活调整。这种排毒食谱易于消化吸收,对人体负担小,可给肝脏和消化道“松绑”,让它们得到休息。禁食也是一种排毒方式,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对癌症小鼠进行高剂量化疗,结果发现禁食两天后的小鼠仍活蹦乱跳,而正常喂食的小鼠却有半数死去,幸存者有气无力。人体细胞试验也发现,短期禁食能减少化疗副作用,同时提高化疗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因为在面对饥饿时,正常细胞能更好地承受化疗药物的攻击,而癌细胞则不行。10.远离垃圾饮食品①腌制类食品。②加工类肉食(肉干、肉松、腊肠、火腿、熏肉、咸肉等)。③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④碳酸饮料(如汽水、可乐等)。⑤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⑥罐头类食品(鱼肉类、水果类等)。⑦话梅、果脯类食品。⑧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回到目录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六章:思路决定出路 第2节:战胜癌症的“三驾马车”2.战胜癌症的“三驾马车”《黄帝内经》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这就说明人体犹如一个国家,由12个“官员”进行有效管理。癌细胞就是“坏人”或“犯罪分子”,挣脱了管制,不听话,搞破坏。试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付“犯罪分子”有哪些有效方法?针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实施死刑或无期徒刑,使之丧失危害社会的目的;针对轻、中度 “犯罪分子”,实施关押并进行教育,改造其思想,使之由坏人变为好人;针对社会环境进行改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构建和谐社会,铲除“犯罪分子”生存的土壤,使之“近朱者赤”。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对付“犯罪分子”,抗癌思路也是如此。(1)消灭癌细胞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的治疗方式能直接消灭癌细胞,当然要充分利用。在实际运用中要把握好三个前提:诊断必须明确、病人必须安全、治疗必须有效。一部分或大部分癌细胞被消灭,癌细胞数量有效减少,对人体危害降低,这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为其他抗癌措施发挥疗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误区】临床中常出现两种错误认识:一些人只注重“三大治疗”消灭癌细胞的作用,忽视其风险和并发症,使得一些不适宜行手术切除的病人在接受手术后加速癌细胞生长和扩散,不适宜行放化疗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出现脏腑功能衰竭。这种过度治疗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加速死亡。另一些人只注重“三大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忽视其消灭癌细胞的作用,放弃“三大治疗”。曾有病人在确诊为肝癌后,能开刀不开刀,服用中药治疗后效果不佳,病情进展,丧失手术机会。也有病人在身体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放弃放化疗,只接受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具有抗癌作用,但毕竟孤军奋战,势单力薄。(2)诱导癌细胞传统癌症观念认为:癌细胞不可逆,只有消灭最后一个癌细胞,才算打赢这场战争。这种认识具有局限性,作为指导思想在临床上并未取得完全成功。“犯罪分子”并不是一出生就是“犯罪分子”,即使犯罪后,还可以通过教育,让其洗心革面,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癌细胞既然由正常细胞发生,那么也有逆转回到正常细胞的潜在可能。癌细胞的结构大部分正常,只是少数基因出现问题。癌细胞的种种恶劣行为都是少数“问题基因”惹的祸,如果我们不让这些问题基因发挥作用或者修复它们,就可以实现癌细胞逆转,医学术语称为“诱导分化”。1960年Pierce等科学家最早发现小鼠睾丸畸胎瘤细胞可自发地分化成正常细胞,人们开始发现肿瘤细胞的分化现象,便设想能否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来达到治疗、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我国医学科学家王振义教授在1994年6月15日荣获美国“凯特林金奖”,被誉为“人类癌肿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他转变治疗白血病传统思路——不通过化疗方法来杀死白血病细胞,而用诱导分化的方法使恶性细胞发生逆转,“改邪归正”。他开创性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到85%~90%。这一新疗法使白血病患者痛苦少了、副作用少了、花钱少了。汤钊猷院士强调,在“驯化”肿瘤方面,中医中药无疑“技高一筹”。他所在的课题组发现,将治疗乙肝的中药“苦参素”与干扰素配合使用,可明显延长癌小鼠的生存期。而当一群不幸患上高转移肝癌的小鼠服用一种5味中药制剂“松友饮”后,癌细胞增殖的速度明显放缓,向肺部转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癌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有三个方面:①使问题基因少发挥作用,这样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就会降低,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②使问题基因不发挥作用,虽然有癌细胞,但对人体无伤害,从而长期带瘤生存;③修复问题基因,使癌细胞完全逆转为正常细胞,从而出现癌肿消失。除了诱导分化外,使用诱导剂可以启动癌细胞基因的死亡程序,诱导癌细胞凋亡。(3)铲除癌细胞生存的沃土中医认为,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两个方面。同理,癌症的发生过程是癌细胞与身体功能两者相互制约的结果。传统疗法只注重消灭癌细胞,而忽视了人体本身对癌细胞的约束力。需要建立同时针对癌细胞和人体本身的全面治疗观,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必须保护人体;设法使人体环境不适合癌细胞生长,彻底铲除癌细胞生存的沃土。癌症可以自然消退。据美国癌症协会查找1900年至1960年全世界的医学杂志,发现了1000多例癌症自然消退的报道。这些病人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是癌,没有进行西医抗癌治疗,经过复查癌块明显缩小或消失。这说明“人体土壤”是可以改变的。当病人身体条件适合癌细胞生长时,就发生癌症;当他们的身体条件发生了改变,不适合癌细胞生长了,就发生“癌症消退”现象。因此,美国耶鲁大学肿瘤外科西格尔博士指出:“当体内形成癌细胞喜欢的环境时,癌症就会赶来筑巢。但如果在体内营造癌症不喜欢的环境,无法适应的癌症就会远走高飞。”这启示我们:如果不及时纠正已经适合癌细胞生长的人体土壤,那么再怎么杀灭癌细胞也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铲除癌细胞生存的沃土主要方法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阻止癌块新生血管形成、减少氧化应激、消除慢性炎症。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增强剂有胸腺肽α1、白介素(IL)2、胸腺五肽等,如何看待它们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涉及到众多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这些药物只是在有限的免疫途径中发挥调节作用,在整个免疫网络中显得力量弱小,不能全面提升免疫力。而免疫系统在所有抗癌措施中所占的份量又较小,只是抗癌大军中的一个支队。由此,这些免疫增强剂在抗癌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由于这些药物比较昂贵,并且需要长时间使用才有效,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在有限的花费下,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抗癌措施;对于经济宽裕的患者,可以选用这些药物。回到目录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五章:中医治癌有妙招 第15节:别等到四处碰壁时才想起中医15.别等到四处碰壁时才想起中医(一)真实案例,让人心痛【案例】2010年我在外科值班时,病房里有一个终末期癌症病人,靠升压药物维持血压,主管医生已下病危通知书,预计生命以小时来计算。和家属沟通后得知,家属并不放弃治疗,西医没有办法了,这个时候想到了中医,自购西洋参煎水,一勺一勺喂给患者喝,期待能够出现奇迹。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为什么不早些时候想起中医呢。最后奇迹并没有出现,患者很快病亡,令人心痛。【误区】许多癌症患者在早期、中期或晚期只接受西医治疗,到终末期了,西医没有办法了,才想到了中医,试试中药,期待奇迹。许多西医师也对家属说:病人终末期,不能开刀,不能放化疗,西医已经没有办法了,去找中医试试吧。实际上,终末期癌症病人并不是中医的治疗时机,而是错失了中医治疗时机。(二)中医也有不治之症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两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们一位名“和”,一位名“缓”,因二人均以医为业,故人们称之为“医和”、“医缓”。 一天,晋国的国君病重,向秦国求医,秦王便派医缓前去诊治。在医缓还未到达的时候,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其中一人说:“医缓是个高明的医生,恐怕真的会伤害我们,我们怎么躲避他呢?”另一个道:“我们去藏到肓之上,膏之下,他就不能把我们怎么样了。”肓和膏是人体深层的部位,药力难以达到。令人惊异的是,医缓前来诊病完毕后,对晋王说:“您的病不能治了,处于肓之上,膏之下,使用灸法攻治不行,针刺难以到达,药力也够不到那里,没有办法了。”晋王听了非常佩服,称赞他的确是个高明的医生,重赏之后将医缓送回了秦国。著名成语“病入膏肓”,就是源于这个故事,形容病得很重,不能救治。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说:“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中医并不包治百病,特别是癌症这样的顽固性疾病,到了终末期,中医也难有回天之力。(三)中医抗癌,越早越好《黄帝内经》记载:“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意思是说,善于治病的人,能够在邪气才开始侵入皮毛时就给予治疗;技术稍差的,到邪气进一步侵入到肌肤时才开始治疗;技术再差一些的,要到邪气侵入经脉时才开始给予治疗;更差的要等到邪气侵入到六腑时才知道开始治疗。如果病邪已侵入到五脏,那么治愈的可能性与死亡的可能性就同样大了。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临床一旦诊断为癌症,就提示人体正气已虚,需立即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癌细胞是人体之敌,其早期数量少,容易战胜;但晚期或终末期,人体抵抗力兵败如山倒,而癌细胞数量庞大,此时战胜它们谈何容易。许多患者或家属咨询:什么时候使用中药抗癌治疗?其实中医抗癌,越早越好。回到目录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五章:中医治癌有妙招 第14节:中医治癌贵在坚持14.中医治癌贵在坚持许多患者和家属询问中药要服多久,还有患者服用中药断断续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受到西医治病“疗程”的影响,并没有主动了解中医知识。在目前抗癌措施中,西医占统治地位,手术、放疗、化疗普及度很高。特别是化疗,在医院里输注化疗药,然后出院休息(间歇期),药物输注期和间歇期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月。设计这样的治疗方式,是由身体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反应差异性决定的。化疗药敌我不分,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正常细胞。人体在接受化疗药输注后,要有足够时间休息,以使正常细胞恢复。正由于化疗药对细胞有毒,不能每天使用,而中药能弥补这一不足。《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功专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专治病补虚,或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从中可看出,许多中药可长期服用,特别是上品药,能提高自身抗癌能力。癌症不是一般疾病,癌细胞很难赶尽杀绝,而且全副武装。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与癌细胞战斗,要打持久战,日积月累,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在抗癌的不同阶段,服用中药的目的不同。癌症手术后,服用中药既减轻术后不适,促进恢复,又通过多种途径控制癌细胞,延缓或阻止复发。在化疗药输注期和放疗期,服用中药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在化疗间歇期或放疗结束后,人体休息时,正常细胞在恢复,但癌细胞也在恢复并生长,服用中药控制癌细胞,增强放化疗效果。对不能手术、放化疗的癌症病人,服用中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已完全康复的病人,服用中药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中药犹如衣服,人的形体变化或外界气候变化,衣服也要及时调整;当病情变化或不同的治疗阶段,中药也要跟着变,不可能一个方子服一辈子。我们经常答复癌症病人或家属:中药要活到老,吃到老。【误区】许多病人在接受西医治疗时,短期内服用中药,复查癌块并没有缩小,便认为中医无效,放弃中药。这是以西医思维方式来评价中医,导致误解。比如肺癌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如果无效,需更换化疗药;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如果无效,需考虑其它治疗方式。但中药如果无效,并不是轻易放弃中医。因为影响中医疗效的因素很多:中药是否对证、中药材是否合格、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是否正确等诸多因素。在疗效判断上,有效并不是癌块必须缩小,有时中药发挥了作用,但没有使癌块缩小,而是减慢癌块生长速度。这就如同西医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也不能使癌块缩小,而是减慢癌块生长速度,平均延长生命2.8个月。此外,对晚期或终末期患者,中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认为有效。如果轻易放弃中医治疗,那就少了一条抗癌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一个可悲现象:在癌症早期服用中药者少,能坚持服中药者更少!希望本书读者,能改变医学观念,了解中医知识,尤其对癌症病人,须坚持、合理服用中药。回到目录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五章:中医治癌有妙招 第8节:使用中药必须辩证8.使用中药必须辩证目前抗癌中药有汤药、中成药、注射液三种形式,品种繁多,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呢?(1)汤药汤药是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确定扶正与祛邪的大致比例,再结合三因制宜,进行处方开药,煎煮后服用,然后根据服药后患者身体反应,守方或调方。汤药最大的优点是灵活,药物的种类和用量都可及时变化,使药物与病情最佳对应,发挥最大疗效。①同病异治。比如都是肺癌患者,阴虚内热证就用滋阴清热的方药,气阴两虚证就用益气养阴的方药,热毒炽盛证就用清热解毒的方药,气滞血瘀证就用行气活血的方药,气虚痰湿证就用益气、化痰、祛湿的方药。②同证异方。比如都是气虚血瘀证的癌症患者,有的气虚严重一些,可以加大补气药用量;有的血瘀严重一些,可以加大活血药用量。③证变方变。我们经常对患者讲解:汤药犹如请裁缝给患者“量体裁衣”,制作的衣服刚好合身,如果形体发生了变化,还要请裁缝重新“量体裁衣”。临床中常遇到许多患者对服用汤药后的效果感到很神奇,不可思议,实在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好的疗效。我们就会讲打靶理论:医生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然后确定何病何证,这里的病证就是要打的靶心,汤药就是打靶所用的枪弹。如果汤药方开得好,自然能效若浮鼔,药到病除。如同手持枪弹,尽可能地去瞄准靶心,一枪中的,十环;如果汤药方开得不好,也可能会有一定效果,如同打靶仅是打中而已;如果汤药方开得很差,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加重病情,这就如同打靶时打错或打反了方向。所以医生必须尽可能让所开的方药完全针对病证,丝丝入扣,添一味则嫌多,减一味则嫌少,做到君臣佐使配伍精当,所以说,一付好的汤药方(也称草药方)在内行人眼里就是一幅浓淡适宜的书画艺术品。汤药通过煎煮,溶出的有效成分最多。比如人参这样一味中药,通过煎煮后能溶出200多种化合物。一付汤药方大多有十几味或二十几味中药组成,煎煮后溶出的化合物成千上万,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对付癌细胞,全方位抗癌,最大限度提高疗效。汤药是中医的精髓,放弃汤药治病的患者,犹如失去一把抗癌利剑。(2)口服中成药中成药是临床广泛运用的一种用药形式,主要有片剂和胶囊,深受患者欢迎。主要原因是使用起来很方便,不需要煎煮,并随身携带,拿起来就可服用。但它一旦制成后,药物种类就固定不变了,每味药物的用量也固定不变,比如治疗多种癌症的西黄丸,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四种药物组成,各药量也固定不变。因此,中成药犹如做好的衣服等人去购买,未必完全适合每个癌症病人。还是以前面的真实案例来说明。比如吕某某,男,55岁,肝癌晚期。刻下症:乏力,食欲下降,饮食后上腹胀,尿少,苔薄黄、干,脉数。辩证为“脾气虚兼热证”,应该“健脾益气兼清热”。最适合的抗癌中成药为“肝复乐片/胶囊”,其能健脾理气,清热解毒,但多了化瘀软坚的药物。也就是说,这样的“衣服”给病人穿上显得“过大”了。又如李某某,女,50岁,肝癌终末期。刻下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胀,恶心,口干,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应该“益气滋阴”。最适合的抗癌中成药为“参一胶囊”,其能培元固本,补益气血,但缺少滋阴的药物。也就是说,这样的“衣服”给病人穿上显得“过小”了。辩证使用汤药比较好理解,但中成药必须要辩证。比如气滞血瘀证,适宜金龙胶囊;正气虚弱、瘀血阻滞证,适宜槐耳颗粒;气血不足证,适宜参一胶囊。虽然这三种药都治疗肝癌,但必须辨别证型。有的肝癌患者看到别人使用金龙胶囊,自己也想去购买,此时应该思考自己的中医证型是什么,这种中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建议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中成药。目前令人悲哀的是:许多西医师不懂辩证,也开中成药。“中成药也是中药,是中药就应该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爱平介绍说,目前临床上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中国约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医师开出。而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组织的西医使用中成药现状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临床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最高达4成。这是一组令人心痛的数据。(3)中药注射液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医生常常会给予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这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其优点是中药能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在医院使用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药物一旦提纯为注射液,就丧失了许多化合物,临床疗效会打折扣。中药注射液也需要辩证使用,比如消癌平注射液,能清热解毒,化痰软坚,但许多病人没有热毒或痰湿,却在使用,令人深思。以上三种中药形式,汤药效果最好,中成药次之。汤药最灵活、最便宜,而中成药最方便。因此,癌症患者可选用汤药和中成药进行抗肿瘤,如果条件许可,中药注射液也可以选择。一般在服用汤药的时候,同时配合一种抗癌中成药。汤药可弥补中成药的不足,中成药可加强汤药的效果。【误区】许多病人和家属在选择中药的时候,只想到辨病选药,不知道必须辩证选药。例如有个肝癌患者,听说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抗癌,于是坚决要求医生使用该药。华蟾素注射液“解毒、消肿、止痛”,但该病人没有热毒、体表肿块、疼痛,虽然药已对病,但药不对证,详细、反复向患者解释不适宜使用该药,但患者态度坚决,非用此药不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患者受到西医辨病选药思维的深刻影响,而不知晓中医必须辩证选药。建议患者在使用中药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仅要了解治疗何病,还必须知晓治疗何证,只有两者都符合时,才算是合理用药。不论汤药、中成药还是中药注射液,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否则打不中靶标,有害无益。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