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很多人都会出现,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都能够吃点药就好了,但是有一位54岁的患者就是好不了,而且还出现气短濒死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之前有一位患者54岁男性,总是出现咳嗽憋气,喘息,气短的情况,而且这个情况竟然有16年而且发作的时间通常都是在夜间,有时候突然被憋醒,而且还伴随的有咽喉部堵塞感,甚至是呼吸困难濒死感,夜间干呢据患者说的就是只能够睡2--3个小时,因为一发作就不敢睡觉,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个病发作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多,经常是需要用一些激素来控制,经过多次去医院检查都说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这可难坏了家里人,总不能一直有人守着不睡觉吧!经过多方了解觉得自己是不是可能被误诊其实一直是胃食管反流病,与是就来我们这里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结果就是反流性食管炎,贲门松弛,做了一个测酸发现明显的病理性酸反流,最后结合相关检查及临床表现,给予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手术之后明显的情况有所好转,经过我们的一年后的回访,这位患者现在已经没有出现夜间咳嗽,憋气,濒死感了,他也在说‘这么多年的了一直走了不少的冤枉路花了不少钱,同时也糟了不少罪,对亏了现在的医学发达’,现在的医学是很发达,所以大家如果有这种情况一定要针对性的去治疗,同时也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够早日康复,脱离病痛的折磨。为什么看起来是一个胃的毛病就会引起咳喘?其实他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消化道以外的一个情况,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气管和食管是有共同的神经支配,经过临床的实验表明反流物在进入食管刺激到食管下端,导致迷走神经反射从而导致气管痉挛。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治疗?1.控制饮食:我们都知道治病求根,控制饮食改变生活方式才是治疗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要少食多餐,饮食清淡禁烟禁酒,吃饭时间要规律。2.药物治疗:尝试抑酸类药物,辅助胃粘膜保护剂和消化道动力药物。3.手术治疗:内镜下的射频治疗和腹腔镜下对于食管裂孔疝和贲门松弛的治疗。关于治疗的方法还是需要听从医嘱到正规的医院去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最新的统计表明,北京及上海的的发病率分别为8.97%和5.77%。关于胃食管反流病,2006年蒙特利尔会议将其定义为: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复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不适和(或)并发症,其典型症状是烧心与反流。胃肠道功能紊乱及动力相关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是导致患者多种临床症状的根源。患者自述烧心、反酸、反食、前胸阻塞感、呃逆、腹胀、嗳气、胸痛、咳嗽、哮喘、声音嘶哑、咽干、咽部异物感、喉炎等,于消化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做了检查,如胃镜、x线钡餐、胸片、运动心电图、鼻咽镜等,都没有发现问题,药物治疗无效,但症状却严重的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患者。GERD按内镜下表现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巴莱特食管及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及巴莱特食管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做出诊断,但是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又称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一直是难点,目前认为24小时PH检测是诊断GERD,尤其是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传统的PH检测只能判定反流是酸性或非酸性,而无法对弱酸或非酸性反流做出明确判断,而阻抗技术利用物理学电阻原理,可以判断检测酸、非酸和气体回流,能够提高临床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食管24小时PH-阻抗监测主要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最好的检查方法和“金标准”(goldstandard)之一。(图为一患者24h食管pH-抗组监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心引进的食道24小时PH+阻抗检查系统是国际上最先进的食管检测系统,能够对胃食管反流病作出更精确的诊断。可以适用于对PPI治疗无反应的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的GERD患者(耳鼻喉科疾病,非心源性胸痛,肺部疾病);药物治疗随访,尤其是Barrett食管的治疗;抗反流手术前、后评价。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症状也越来越受学者重视,可表现为咳嗽、咽部不适、哮喘、肺气肿及龋齿等,对于耳鼻咽喉科、呼吸内科、口腔科的医生,了解这些症状将有助于提高GERD的诊断。食道24小时pH-阻抗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意义1.可以鉴别反酸性和非反酸性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排除有反流症状的非反流病人;2.可以测量返流性质和返流高度;3.可以测量食团和化学物排空,可以测量食团上下运动;4.可以检查反流物性质:液体、气体、混合等;5.结合阻抗和压力波以动画技术动态显示食团传送和食管蠕动。
反酸、烧心是非常常见的胃肠道症状,绝大多数反酸、烧心都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少数由消化不良引起。调查发现,上海有8.16%的人有反流症状,与北京、西安等地的调查结果相似。以此推算,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能上亿,但绝大多数人还并没把胃食管反流列入到“疾病”的概念里,因此有很多人是深受其苦但不知如何解决。本文简介总是反酸、烧心该怎么办? 胃粘膜对胃酸有天然的抵御能力,但食管、咽喉就不能抵抗胃酸的侵蚀,容易受到胃酸的损害,从而产生烧心、胸痛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食管源性胸痛以及慢性咳嗽、哮喘、喉炎等食管以外症状,这些都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范畴。 正常人也会有偶尔一两次的生理性胃食管反流,但如果反流较频繁发生还是会给生活带来困扰,时间长了还能引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需要干预和治疗。【胃管反流病有哪些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简称GERD)可以简单描述为这样的感受:有酸水反到喉咙,胸腔里好像有团火在烧,饭后和平躺会加重是这种疾病的特点。胃食管反流症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更难被发现,如声嘶、咽喉部异物感、咽喉部堵塞感、慢性咳嗽、哮喘等,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前往正规医院咨询或治疗。【治疗:药物+生活习惯调整】治疗目标:治愈食管炎,消除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治疗,预防复发。【药物】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控制胃酸和促进排空。 控制胃酸就是为了使反流上来的胃内容物的酸性不要太强,减少它的腐蚀性,减少它对食管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有H2受体拮抗剂(某某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某某拉唑)两种。相对来说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效果更好、作用更强,能持久抑制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因此控制胃酸推荐使用的药就是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 中和胃酸: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达喜),可起到粘膜保护的作用,促进食管炎或溃疡的愈合,但是这类药物往往作用时间非常短暂,只是在临时控制症状的时候有效。 促进胃肠道排空的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等,促进胃肠排空,降低胃腔内压力,减少反流的发生。生活习惯的调整 胃和食管的连接部有个结构叫贲门,是胃的入口,贲门的作用就像是一个可开可闭的阀门:非进食的时候,贲门处于关闭状态,这样即使人在倒立过来的时候,胃里的胃酸和食物也不会倒流回食管;而这个阀门功能异常无法紧闭时,胃就像一个没盖的醋瓶,平躺或腹腔压力大时胃酸容易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出现反酸、烧心等一系列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因此从改善“阀门”功能的角度来看,改善反流可以从降低胃腔或腹腔压力做起,保持食管直立等方法,能让胃酸反流加重或复发的生活习惯都应该避免。具体说来有以下方法:1、保证阀门不松弛:避免高脂、甜食、巧克力等,忌酒戒烟。吃这些食物容易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会加重或诱发反流。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2、降低胃腔或腹腔压力:注意少量多餐,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反流发生,特别是平卧位更严重,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3、保持食管直立:避免餐后立刻平卧。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厘米~15厘米,对减轻夜间反流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一些朋友还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症状反复: 对无食管炎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按需维持治疗,即有症状时用药,症状消失时停药。要达到即刻控制症状的药物,推荐用埃索美拉唑最为满意。 为防止食管炎复发引起的并发症,可给予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剂量因患者而异,以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适宜剂量,一般以原始治疗剂量的一半维持之,以达到控制反流症状为目的。一周不见效建议复诊是否调整药物或进一步检查。(点击查看“治不好的”反酸烧心:食管裂孔疝) 虽然大多数人在医生帮助下反酸、烧心的症状可以缓解或完全消失,但客观事实告诉我们,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完全治愈该病(使其不再复发)。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该病,改变“一劳永逸”的想法。因此做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尽量少避免高脂、高糖,以及吃了觉得会让你反流加重的食物,睡前不要吃东西,少吃多餐、控制体重、心情舒畅、烟要尽量戒,酒也少喝,其实这些生活习惯本身就是被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因此何乐而不为呢。
夏季的炎热已经渐渐显露,春天的花粉已经飘散或已成为蜜蜂的佳酿,而部分“哮喘”病人却并未花粉季节----春天的逝去而有一丝的缓解,病情反而变本加厉。夏日炎炎,酷暑难当,这些“哮喘”病人也想解解口馋,过过嘴瘾,他们毫无顾忌的吃冷饮,喝凉茶,畅饮大杯的冰镇啤酒,想一扫春季带给他们的阴霾,潇洒一回。孰料潇洒一回,痛苦一季,嘴里的丝丝凉意并没有带给他们呼吸道的丁点快意----咳嗽、咳痰依然,憋气、喘息照旧。您看到这里一定会奇怪了,哮喘病人对花粉过敏,难道对夏天的饮食也过敏吗?哮喘病人当然不会,这部分“哮喘”并不是真正的哮喘,而是常被误诊为哮喘的胃食管反流病。郑州大学一附院放射介入科季锋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反酸、烧心。而当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高达咽部时,可引起喷射,当其进入喉头、气管、甚至支气管和肺部,导致严重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当你在饱餐后、睡眠中或晨起时发生剧烈的咳嗽、咳痰,甚至是哮喘样发作;当你长期被讨厌的咽部异物感所折磨,甚至夜间被憋气和呼吸困难所惊醒,被迫采取端坐或直立体位;当你因反流物喷射至咽喉部和呼吸道,导致喉痉挛和重度呼吸困难,令人窒息的时候,您一定要想到自己可能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而不是哮喘。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的户外活动又多,喝冷饮、吃凉食、户外就餐的次数也增加了,常会影响胃食管反流病人消化系统的功能,此刻精神也处于兴奋状态,日常规律被打乱,这些都会使原有的胃食管反流病加重,既而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症状,使病人表现为闻及异味引起的憋喘,而事实上却是胃食管反流病在作祟。近几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加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由于很多患者甚至是医生对该病的呼吸道并发症不能充分认识,使得很多患者长期按哮喘进行治疗,其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使患者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医患双方对该病的认识,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所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止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进食要慢,要少食多餐,餐后切忌立即卧床,至少2小时后方可取卧位;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不要紧束腰带,避免便秘和控制体重等;尽量不食用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并戒烟、忌酒。其次,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有药物治疗和食管下端微量射频治疗。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和胃肠动力药。上述药物对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颇为有效。当患者有呼吸道并发症时,必须有相应的止咳、平喘、化痰等治疗。尽管药物治疗该病有效,但停药后的复发率较高,故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不仅要承受由药物引起副作用的问题,还要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食管下端微量射频治疗是新近开展的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可靠的优势,已成为控制胃食管反流病呼吸道并发症的首选治疗方式。不管你是否有反酸、烧心,只要你的哮喘是短暂的、发生在夜间或是在进食时,伴有剧烈的咳嗽、喉部发紧和憋喘等症状时,按哮喘又治不好时,经常就不是哮喘了,一定要尽快去胃食管反流病专科确诊,配合医生接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就会避免忍受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谭某,女,31岁,因咳嗽6年,伴喘息3年入院,既往体健。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止咳、平喘等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渐加重。来我科行食管24小时p H监测示食管低高位病理性酸反流,评分分别为46.15和41.16分(正常值<14.72)。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支气管哮喘。拟行手术治疗,麻醉前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测血压180/110mmHg,经降压治疗后血压仍较高,遂停手术。每天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均于晨起时较高,收缩压波动在160-170 mmHg之间,舒张压波动在90-100 mmHg之间,行肾动脉彩超、血清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检查均未见异常,心血管内科会诊考虑原发性高血压,给予降压药治疗,血压平稳一周后再次行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食管裂孔修补、胃底折叠术。术后未再服任何降压药,收缩压波动在100-110 mmHg之间,舒张压波动在60-70 mmHg之间,哮喘也完全缓解。李某,男,43岁,因头痛伴烧心、胃胀、嗳气7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6年,口服倍他乐克控制,头痛均在胃胀发作时出现。行食管24小时p H+阻抗监测示食管弱酸反流事件46次(正常值<26),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修补、胃底折叠术。术后停倍他乐克,收缩压波动在110-120 mmHg之间,舒张压波动在70-80 mmHg之间,头痛也完全缓解。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笔者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交感神经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统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作用于心脏,可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心输出量增加;作用于血管α受体可使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和血压升高。作为交感神经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烈缩血管和升压作用,表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和活性增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胃食管反流发生时可能造成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包括内脏交感神经,而手术控制反流后内脏交感神经功能趋向正常,高血压也会随之得以缓解。但具体机制还要进一步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见于青年。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临床表现:1、吞咽困难:起病多较缓慢,但亦可较急,初起可轻微,仅在餐后有饱胀感觉而已。咽下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常因情绪波动、发怒、忧虑、惊骇或进食过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病初咽下困难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后期则转为持续性。少数患者咽下液体较固体食物更困难,但大多数病人咽下固体比液体更困难,或咽下固体和液体食物同样困难。2、疼痛:性质不一,可为闷痛、灼痛、针刺痛、割痛或锥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及中上腹;也可在胸背部、右侧胸部、右胸骨缘以及左季肋部。疼痛发作有时酷似心绞痛,甚至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后可获缓解。随着咽下困难的逐渐加剧,梗阻以上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疼痛反可逐渐减轻。3、食物反流:随着咽下困难的加重,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相当量的内容物可潴留在食管内至数小时或数日之久,而在体位改变时反流出来。从食管反流出来的内容物因未进入过胃腔,故无胃内呕吐物的特点,但可混有大量粘液和唾液。在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时,反流物可含有血液。4、体重减轻:体重减轻与咽下困难影响食物的摄取有关。5、出血和贫血:患者常可有贫血,偶有由食管炎所致的出血。6、其他症状: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增高,患者很少发生呃逆,乃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在后期病例,食管内反流物吸入气道产生咳嗽、气急、喘息和声音嘶哑等。辅助检查:1、食管钡餐X线造影检可见钡剂滞留在贲门部,食管下段呈边缘光滑的鸟嘴状狭窄,钡剂成细流缓慢地进入胃内。中下段食管腔扩大,程度严重者食管腔高度增粗,延长迂曲呈“S”形,状如乙状结肠。食管壁正常蠕动减弱或消失,有时出现法规则的微弱收缩。2、胃镜检查示食管腔扩大,内有食物潴留,粘膜水肿炎变。3、食管压力测定:下端高压区的压力常为正常人的两倍以上,吞咽时下段食管和括约肌压力不下降。中上段食管腔压力亦高于正常,吞咽时不显现正常的食管蠕动波,皮下注射氯化乙酰甲胆碱5~10mg,有的病例食管收缩增强,中上段食管腔压力显著升高,并可引起胸骨后剧烈疼痛。治疗:1、药物疗法: 对早期贲门痉变病人应解释病情,安定情绪,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并服用镇静解痉药物,如钙抗拮剂硝苯地平等可缓解症状。为防止睡眠时食物溢流入呼吸道,可用高枕或垫高床头。2、食管下段扩张术 于贲门内置入顶端带囊导管后,于囊内注入水、钡剂或水银使囊扩张,然后强力拉出,使肌纤维断裂可扩大食管下端狭窄的管腔,约2/3病人疗效良好,但需重复进行扩张术。少数病人尚有并发食管穿孔的危险。目前食管下段扩张术仅适用于禁忌手术或拒绝手术且食管尚未高度扩大的较早期病例。3、手术治疗:传统手术一般经胸进行,切口较长,创伤大,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目前手术可以在胸腔镜或者腹腔镜下完成,仅需于胸壁或者腹壁上切开3个1-1.5cm左右的小切口。我中心开展的手术即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的要点:在食管壁左侧前外部纵向切开食管壁肌层,深达粘膜,但不切开粘膜层。切口下端越过胃食管交界处,胃壁肌层仅需切开1cm,切口上端应延伸到食管壁扩大肥厚段的上方,切口长度视病变情况而异,一般约长5~10cm。全部切断食管壁肌层纵行和环状肌纤维后,细心在肌层与粘膜之间游离肌纤维,其宽度约为食管周长之半,以防止后肌纤维切端之间形成疤痕组织,游离肌纤维后粘膜即自肌层切口膨出。该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极少,术后90~95%的病例症状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率仅2%,是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最佳选择。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们的的视野逐步开阔,知识逐渐更新,健康愉悦和绚丽舒适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然而,曾几何时,有多少人在进餐时出现过烧心和反酸,又有多少人在餐后、惨重、睡眠或晨起时发生恼人的剧烈咳嗽、咯痰(包括所谓“晨湿”),甚至哮喘样发作(有的曾被认为时支气管哮喘金星路长期的治疗),多少人长期被不同程度的咽部异物感所困扰,甚至夜间被咳嗽、咯痰和呼吸道,导致喉、器官、支气管炎症和重度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这一切现象的发生,皆源于一个人们既熟悉而陌生,似知晓却缺乏于了解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GERD乃一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疾病,他可导致食管粘膜炎症、溃疡,乃至癌变。GER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日前,人们认为我国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国外,其原因可能与医务界对此病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有关,或只注意到其典型症状,如胃灼热和反流,而没注意到相当数量的患者所表现的咳嗽、咯痰、气短、以及“哮喘”、“冠心病”等一系列症状竟也有该病引起。GERD的特殊之处在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时,可形成细微颗粒或雾状物而被喷入喉头,吸入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导致严重的咳嗽、咯痰和呼吸困难。GERD可继发癌前病变(所谓Barrett食管),是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因素。由其所引发的消化不良综合征则不言而喻。因而,在诊断该病时,除应将烧心和反酸现象列为其典型症状外,还应寻求其不典型的表现,即所谓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打鼾、夜间窒息和(或)进食不当诱发的发作性呼吸困难以及哮喘样发作等表现。诊断GERD的精确方法包括:食管动力测定法——可以明确食管下端(也包括上端)括约肌是否松弛和食管蠕动功能地下;24小时食管酸度连续监测法----可以明确在直立位和卧位时反流的次数(PH<4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和该反流确切的发生时间(夜间某时)以及评分结果;胃镜检查 ----可以明确是否有食管炎及其严重程度,并除外或发现胃肿瘤、胃溃疡和膈疝等病变;多频道腔内阻抗(MII)检查结合食管酸度测定----可发现一种更难诊断和治疗的非酸性食管反流。治疗GERD的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止一系列的并发症。在生活方式的改变方面包括减少夜间和卧位时所发生的反流,可取斜坡位(仅垫高头部是不够的)或适当抬高床头;进食要慢,要少量多餐,进食后切忌立即卧位,至少2小时后才可以卧位;减少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如不要紧束腰带,避免便秘和控制体重等;尽量不适用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并戒烟、禁酒。GERD的药物治疗包括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胃粘膜保护剂、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上述药物对缓解GERD的症状颇为有效。尽管药物治疗GERD有效,但停药后的复发率较高,故长期治疗在所难免。患者不仅要承受由药物引起的某些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如胃酸减少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腹胀,更甚者则是白细胞减少),而且给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此外抗酸药物对非酸性食管反流患者无效。更兼在食管下端(尤其是上端者)括约肌松弛时,反流物可直喷喉部,这时显然已属机械性病变。此时,需以超生射频法、内镜腔内胃成形法,生物聚合物增补法、全层折叠法和丛状体植入法等特殊治疗方法对食管下段进行胃肠治疗,通过形成抗反流的瓣膜来治疗GERD。上述新技术为GERD的治疗带来了更为简洁和微创的优点。而且有望在对GERD患者行胃镜诊断过程中,同时完该类治疗。
胸痛、胸闷或早搏一直按冠心病治疗的患者很多,我们曾遇到多例放置冠脉支架,甚至做了冠脉搭桥也未见好转的患者,最后一查却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痛并不少见,只是医生没有重视而已。两者易混淆有以下原因:1.疼痛部位相似:心脏和食管由一根神经支配,两者的痛觉纤维有时发生交叉,而表现为相同部位的疼痛。2.胃食管反流时,胃酸可刺激食管迷走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脉痉挛收缩,从而出现ST-T改变或心律失常。3.相似的诱发因素:两者均可在饱餐、睡眠、或情绪激动时发作。4.对硝酸甘油的反应相似:硝酸甘油可松弛食管平滑肌,通过缓解食管痉挛减轻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症状,使得患者更坚信自己是冠心病。5.胃食管反流是冠心病部分心绞痛发作的重要诱因,有时两者根本无法区分。所以本人提醒此类患者胸痛、胸闷、早搏别老盯着心脏
大家都知道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而且特别青睐白领。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咽炎可分为单纯性、肥厚性、萎缩性与干燥性四种,四种类型症状大致相同,包括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有时还有微痛感等。 慢性咽炎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 2、抽烟、喝酒。 3、鼻窦炎使咽部受感染。 4、口腔部的炎症蔓延至咽部。 5、胃食管反流胃酸刺激咽部。 现在临床发现,很多慢性咽炎由胃食管反流引起。因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很高,在正常人群中能占到10%-30%,所以很多慢性咽炎都是胃反流引起或加重的。 对于慢性咽炎虽然不用过分紧张,却也不能掉以轻心。鼻咽癌具有与慢性咽炎相似的症状,所以,一旦炎症持续,应去医院检查。常规的耳鼻喉门诊检查即可查出。排除癌症后,如果正规治疗咽炎无缓解,就要考虑反流性咽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