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和手术、化疗一起称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约85%的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行放疗,而在接受放疗的病人中,约有70%的病人可以实施根治性放疗。 那到底什么是放疗呢?放疗是指利用X射线或其它电离辐射的有选择放射和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使细胞及组织遭到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其特点是:对幼稚和生长旺盛的肿瘤细胞作用很大;缺点是:放射性破坏和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也有破坏作用。目前,比较完善和实用的放疗技术有: 常规照射技术、X(Y)刀技术、三维适形照射技术、三维调强照射技术。
气管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是指通过施源管将微型放射源(国内常用的为Ir-192)近距离置于病灶处,利用其衰变产生的电离辐射直接或间接的杀伤杀死肿瘤细胞或使其丧失增殖能力的放射治疗技术。一适应症:1、因各种原因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腔内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性或姑息性体外放疗的补充治疗,即作为外放疗的补充治疗。3、当肿瘤阻塞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时,可使用该法开放被阻塞的支气管,从而达到缓解阻塞的目的。4、手术后微残留病灶的辅助治疗。5、既往已接受过足够剂量的体外放疗,再次腔内复发的。6、不能耐受体外放疗患者的姑息治疗,可以缓解患者咳嗽、痰中带血和(或)咯血症状。二临床应用 1、解除支气管阻塞,改善症状恶性肿瘤向支气管腔内生长阻塞支气管往往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这种情况下,支气管腔内放疗成为解除阻塞,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良好选择。相对于其它治疗手段,支气管腔内放疗可以更快更安全的缓解阻塞症状。 2、联合体外放疗,提高局控率作为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放疗为不能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可能根治的机会,即使是无法根治的患者,也有相当数量能够在姑息性放疗中获益。然而,即便是在三维/调强适形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常规体外照射仍然受到正常组织受量这一“瓶颈”的严重限制,往往需要在保护正常组织和推高肿瘤剂量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支气管腔内放疗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作为体外放疗的重要补充,在提高肿瘤局控率方面展现出了可观的应用价值。3、其它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三副反应1、局部黏膜反应(常见)可以进行预防处理。2、咯血咯血为支气管镜检查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为痰中带少量血丝、血块,罕有大咯血。少量咯血无需特殊处理,出血量较多时按正常程序处理。3、组织坏死(发生率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合理计划,尽量避免组织坏死的发生。4、气胸和纵膈气肿(少见)
WHO磋商裁定:当前,手术及放射治疗在根治癌症中仍是最有效-经济(Cost-effective)的手段。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四个肿瘤医院在70年代的统计表明,65-7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过放射治疗。在美国,每年约有60%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在发达国家,半数以上的癌症患者必须要放疗。有专家2005年估算2005-2025的20年间在发展中国家将有1亿患者必须要接受放疗,遗憾的是目前仅有20-25%的需要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能接收到放射治疗。 1992年Tubiana报告90年代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22%为手术治愈,18%为放射治疗治愈以及5%为化疗治愈。 随着肿瘤治疗的各种手段的进展(放射治疗、化疗、手术)。各种治疗手段在不同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放射治疗也同样如此。(1)放射治疗作用减少:在早期霍奇金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已不再采用斗篷野或扩大野放射治疗,而是化疗加累及野治疗,同时,剂量也减少。(2)放射治疗作用增加: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与根治手术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一样,所以,国际、国内广泛开展应用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在直肠癌的治疗中,术前化、放疗或术后化、放疗能提高生存率已得到广泛认同并用于临床治疗病人。
前几天,南航一位品学兼优的大一学生确诊鼻咽癌,且已是晚期,不禁深感惋惜。如果她自己或周围的人有任何一位有一点肿瘤方面的医学常识,能够及早就医,那她的生存几率将大大增加!同时也让我记起十余年前治疗的一位“大脖子”鼻咽癌病人:他是IT行业的一位软件工程师,对于颈部的肿瘤竟然是因为忙,而没有能够在开始时发现,等家人发现时脖子比脸部还要宽!后来经过综合治疗,出院时肿瘤基本消失。 在此,我想和朋友们聊一聊鼻咽癌的一些基本的常识: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南五省,但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屡见不鲜。因90%以上鼻咽癌有分化差-即生长快的特点,故颈部淋巴结转移几率高,在就诊时有80%左右的病人伴有颈部淋巴结的肿大。 那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现哪些情况可能与之相关呢? 鼻咽癌的表现与肿瘤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鼻咽位于鼻孔的后方、口咽的上方,眼、耳、脑是它的亲密邻居,因此血涕,鼻堵,耳鸣、耳聋、听力减退或耳内闭气感,头痛,面麻,复视及颈部肿块在临床上曾经俗称鼻咽癌七大症状;当然啦,晚期时还可能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吞咽活动不便、伸舌偏斜、声哑、张口困难甚至转移而出现相应症状表现等。其中,血涕,尤其是晨起时的回吸性血涕有比较大的意义。 一旦出现相关表现,建议去相关的专科进行检查,以尽快获得诊治,毕竟早中期鼻咽癌的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等到晚期则要低得多了。
近距离治疗即体内照射,现在多采用放射源后装技术进行:是通过施源器把放射源直接插入肿瘤内(如皮肤癌、舌癌等),或置入器官腔(如食管、气管、直肠、阴道等)进行照射--前者称为组织间照射,后者为腔内照射。 远距离治疗即体外照射,是距离患者有一定距离,集中照射某个预设部位。 内外照射的区别:体内照射的放射源强度小,故治疗距离较短,大部分能量被吸收;体外照射的大部分射线能量被屏敝,只有少部分能量达到组织。外照射的射线经过皮肤、正常组织达到肿瘤。根据不同肿瘤的耐受剂量和敏感程度,选择不同能量的射线种类;同时采用多野照射技术以保护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
昨天下午,我的一位患者的家属带着患者的头颅MRI来咨询:患者头颅MRI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灶,问可否行放疗(患者家属已先行咨询了伽马刀中心,答复不适合行伽马刀治疗,建议患者行放疗)。 看完片子,我真是遗憾到极点:该患者确诊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达CR,按照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指南,胸部放疗后建议患者做全脑预防性放疗。患者2011年元旦后复诊时诉走路时双腿无力,头颅MRI提示颅内一个转移灶,去做了伽马刀。当时反复提醒伽马刀治疗后来我院行头颅放疗,患者一直未来,到春节后,再次与患者本人联系,建议其行头颅放疗,患者当时答应了,却一直未来复诊,直到最近,又出现走路时双腿无力****** 此时的效果与彼时相比要有明显不同了,今天对着患者那消瘦的面容,我只能在给予尽心治疗的同时希望在他活着的时侯尽可能的减轻他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