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指源于主胰管或胰管主要分支有大量黏液分泌的乳头状肿瘤。IPMN具有恶变潜能,早期确定并采取适当手术方式或随访方案处理,对于获得良好预后十分关键。一、分型根据胰管受累情况,IPMN可分为3种类型:(1)主胰管型(mainduct-IPMN,MD-IPMN):恶变率较高,60%~70%(2)分支胰管型(branchduct-IPMN,BD-IPMN):恶变率略低,15%~-25%(3)混合型(mixedtype-IPMN,MT-IPMN):恶变率认为与主胰管型相似二、组织病理学2019版WHO胰腺肿瘤分类将IPMN分为:IPMN伴低级别异型增生(lowgradedyplasia,LGD)、IPMN伴高级别异型增生(highgradedyplasia,HGD)、IPMN伴浸润性癌;后两者通常被认为是恶性病变在切除的MD-IPMN中,HGD和浸润性癌的比例分别高达61.6%、41.3%;而切除的BD-IPMN标本中,HGD和浸润性癌的比例分别为31%、18.5%。三、诊断1.临床表现:整个胰腺均可受累,胰头及钩突部最为常见,因肿瘤生长缓慢,大多数患者仅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而无任何症状。部分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腰背部疼痛,梗阻性黄疸,反复发作的胰腺炎2.实验室检查:血清CA19-9升高与恶性IPMN相关,敏感度为79%~100%,但在正常范围内的CA19-9水平并不排除恶性可能。3.囊液分析:对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获取的囊液进行综合分析,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二代测序技术(NGS)测定囊液中的KRAS和GNAS突变可区分黏液性与非黏液性肿瘤,KRAS/GNAS突变见于73%的黏液性肿瘤,而GNAS突变被认为仅存在于IPMN中,因而可作为鉴别IPMN与MCN的指标。然而,不管囊液CEA水平还是KRAS和GNAS突变均无法鉴别良恶性病变。因此,目前不做为常规推荐。4.影像学检查:MD-IPMN常见于胰头,为边界相对清晰的囊实性混合病灶,特征性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可延伸至分支胰管,管腔内充满黏液,囊肿壁有时出现增厚增强并可见强化的乳头状结节。BD-IPMN多见于钩突部,病灶呈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可见分隔,与主胰管相通,BD-IPMN也可能出现主胰管扩张。MT-IPMN则同时出现MD-IPMN、BD-IPMN的表现。四、手术策略目前缺乏IPMN最佳治疗策略高度统一的国际共识。2017年修订版福冈指南将IPMN恶性危险因素分为“高危特征(high-riskstigmata,HRs)”和“忧虑特征(worrisomefeatures,WFs)”(表1)。2018版欧洲循证指南则采用绝对指征(absoluteindications,AI)和相对指征(relativeindications,RI)的手术策略(表2)。目前国外指南均建议所有适合手术的MD-IPMN患者均应接受手术治疗;而MT-IPMN发生HGD和浸润癌的几率与MD-IPMN相当,故治疗策略与MD-IPMN相同。对于BD-IPMN,在切除的BD-IPMN中恶性病变(HGD、浸润性癌)发生率为25.5%(6.3%~46.5%),而浸润性癌的发生率也达17.7%(1.4%~36.7%)。因此,任何有HRs、AI的患者,只要适合手术也应接受手术治疗。而欧洲指南支持更积极的策略,如果适合手术的患者存在一个或以上RI,或在有严重合并症且未进行EUS的患者中发现两个或以上RI,则建议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位置、大小、有无邻近侵犯及恶性征象,具体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脾脏或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以及肿瘤剜除术,存在HFs、AI时应联合标准的淋巴结清扫。五、随访策略1.未行手术切除的IPMN随访:随着时间的推移IPMN进展的风险会增加,故对无手术指征的IPMN患者应终生随访,直到不再适合手术为止。MRI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随访监测方法,在怀疑存在壁结节等恶性病变高危特征时进一步行EUS、EUS-FNA。2.手术切除的IPMN随访:对于仍适合手术的患者,术后均继续进行随访监测直至不再适合手术治疗。六、预后IPMN预后比胰腺导管腺癌好,非浸润型术后5年生存率77%~100%,浸润型5年生存率仅为24%。(参考《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22年第11期)
“心中有光、素履以往,MDT模式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希望”----重医附一院胰腺肿瘤MDT诊疗2周年回顾(2)近年来,包括原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香港著名艺人沈殿霞等不少名人都因胰腺癌逝去。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已有16个名人因胰腺癌而去世,并且他们在确诊为胰腺癌后生存时间大部分不超过2年,最短的仅2个月。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已属中晚期,手术根治率低,治疗效果极差。面对晚期胰腺癌真就没有手术机会,只能选择放弃吗?重医附一院肝胆胰外科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精确评估患者病情,综合治疗给患者带来希望。“医生,我父亲胰腺癌已经发生了转移,还有机会治好吗?”2021年3月,一位患者家属走进陈勇医生诊室的第一句话便带有很强的失落感。他父亲因“反复中上腹疼痛3月”在当地医院以“胃炎”治疗但效果不佳,后行CT检查提示胰腺癌伴淋巴结多发转移。当地主治医师告诉患者家属为晚期胰腺癌,总体治疗效果很差。家属没有放弃,决定来重医附一院肝胆胰外科寻求帮助。“尽管您父亲病情较重也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积极治疗,才有希望,心态一定要平和。”陈勇主任医师一边安慰家属一边安排患者入院治疗。 (MRI提示肝脏、脾脏多发转移病灶) 完善检查后,为患者开启了MDT治疗模式。放射科李咏梅教授亲自阅片:“患者MRI检查示:胰腺尾部肿瘤样病变,大小约4334mm,符合胰腺癌表现。肿瘤邻近脾动静脉受侵。胰胃间隙、小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肝脏及脾包膜下小结节,考虑转移。”影像学的准确评估明确了患者的病情为胰腺癌IV期(晚期)。由于存在腹腔多发转移,患者暂无手术机会。化疗需要病理学依据,而患者肝脾等转移灶均较小,穿刺困难。超声科李茂萍副主任医师为其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病理科讯速阅片确定为“胰腺低分化腺癌”。结合患者身体基本情况、治疗意愿、家庭经济等诸多因素,肿瘤科为患者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以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联合PD-1抗体免疫治疗。经过一个周期的治疗,患者腹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于疫情影响,患者治疗一度中断。治疗2个月后复查CT、MRI提示胰尾部肿瘤累及脾动静脉,对比旧片提示病灶范围较前缩小,较前对比肝脾包膜下病灶显示不清。CA-199也由最初的1512U/ml降至136.2U/ml。 (CT、MRI提示肝脏、脾脏转移病灶基本消失)初步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再次经过MDT团队讨论,治疗意见为可以继续当前治疗,同时患者也具备了手术切除的条件。患者及家属充分考虑后选择手术治疗。在科室杜成友主任的指导下,陈勇主任医师成功为其实施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肝部分切除。微创手术顺利,患者术后在营养科等科室协助下康复出院。面对胰腺癌,作为病人和家人常常是无助的,他们可能会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而作为医生,为了担负起这样的期望,尽力去为患者争取更多的获益。本例患者,在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肿瘤科、营养科等多个科室和团队的协作,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暂时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转移的患者,可以进行包括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另外,参与新药临床试验也可能让患者获益,我科目前正在开展伊立替康脂质体增强化疗,以及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胰腺癌的两项III期临床研究。专家提示: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消化不良、黄疸、血糖升高、体重明显下降的患者,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发现胰腺癌,也不要丧失信心,“心中有光,素履以往”,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综合治疗才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下期我们将分享一例罕见的胰腺癌多发病灶,行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脾脏切除根治手术的病例。
事情追溯到 2020 年国庆节,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40 来岁的邓某,他的心情却从云端跌入了谷底。邓某在进食一碗“酸辣粉”后便感觉 上腹部隐痛不适,本以为只是单纯的胃病,来到医院检查彩超提示肝脏里有肿块,怀疑 “ 肝癌 ” 。晴天霹雳,万念俱灰, “ 当时的心情 用绝望来形容, 一点也不夸张 ”, 邓某回忆到 。 带着肿瘤与绝望邓某来到我院肝胆外科 ,罗放教授 、吴晓健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团队为其组织了科内讨论, 并 告知还有治疗机会 。 此时邓某仿佛听到有一个声音在鼓励着他, 让他不放弃, “活下去” ! 于是他决定接受治疗 。进一步评估后发现自己有乙肝、肝硬化,甲胎蛋白明显升高,高达 826 ng/ml 。 左右半肝均有肿瘤存在,且肝脏储备功能较差( ICG15分钟滞留率高达 23% ),肝体积明显缩小, 如果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因剩余肝体积不足而出现肝衰竭 ,且手术风险极大 。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他犹豫了。在与医生充分沟通后, 邓某暂时放弃了手术治疗 ,选择了介入治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 ,开启了他的抗癌之路。 2020年10月在罗放教授及吴晓健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钟华博士为邓某实施了第一次介入栓塞(D-TACE),术中钟博士使用微导丝微导管超选至肿瘤供应动脉,使用载药微球进行精准化疗栓塞,并于同月开始了联合靶向,免疫治疗。治疗后出现疼痛、发热、恶心、呕吐一系列不良反应,但在我科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下,他都一一克服了,并表示在这里感受到了回家般的温暖。 2021年3月患者复查提示大部分肿瘤已缺血坏死,仅少许肿瘤有动脉供血 ,钟华博士再次予以 D-TACE 介入治疗。此后患者每次复查均未见肿瘤有血供存在,且体积也慢慢在缩小,甲胎蛋白从 800ng/ml 降至 8.6ng/ml 。 但在开始治疗的 9 个月后遇到了瓶颈期,复查肿瘤并没有再缩小, 由于体内肿瘤的存在, 邓某始终 忐忑 不安。有点沮丧的他,愁容满面的找到吴晓健副主任医师询问道是否还可以手术切除肿瘤 。看着焦虑的 他 ,罗放教授和吴晓键副主任医师打算放手一搏,考虑其肝储备功能差,准备行肝 S4 段肿瘤切除联合肝 S6 段肿瘤射频消融。 手术历时 2 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不到 100ml 。 将术中切除的肿瘤及周围粘连的网膜组织行病理检查,均未见癌细胞。术后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科 对标本进行 了多次科内会诊讨论,最终考虑为介入栓塞术后使得肿瘤细胞已经完全坏死,确诊为高分化肝细胞肝癌。 手术历时2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不到100ml。术中将切除的肿瘤及周围粘连的网膜组织行病理检查,均未见癌细胞。术后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科对标本进行了多次科内会诊讨论,最终考虑为介入栓塞术后使得肿瘤细胞已经完全坏死,确诊为高分化肝细胞肝癌。 术后至今多次复查,均未见肝脏内有复发迹象,可见邓某已获得了完全缓解( CR)。 治疗的效果与成功,让邓某的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当然,抗癌成功不仅与合理有效的治疗有关,患者良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每次与邓某谈话时,他总是说 “肝癌现在的治疗手段那么多,药物那么好,有什么好怕的”。虽然不是每个肝癌患者都能像邓某那么幸运, 吃一碗酸辣粉便能较早的发现肝癌,通过综合治疗能获得完全缓解,毕竟有 70%~80% 的肝癌患者一确诊就是中晚期,但肝癌的局部治疗(介入、射频)联合系统治疗,是可以使肝癌患者获益,甚至完全缓解的 。所以,肝癌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它可以 “ 从有到无 ” ,抗癌成功的希望也可以 “ 从无到有 ” 。 重医附一院金山医院肝胆外科自开科以来,便开始进行肝脏各个段的解剖性切除术(肝叶切除、半肝切除、肝段切除术), 也同步开展腹腔镜下的解剖性肝切除, 肝切除无手术禁区。 目前完成了肝脏肿瘤手术三百余台,肝介入手术五百余台,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均能从中获益,联合目前如火如荼的靶向、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肝癌的治疗手段值得期待 ,预后的改善同样值得期待 !
为落实重庆市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促进区县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助推分级诊疗实施,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医改目标,结合区县医院现有基础和条件,推广一批学得会、用得上,能切实提高区县医院水平的技术。近日,2021年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培训班在重医附一院金山医院肝胆腹壁疝外科举行。罗放教授,作为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和腹壁外科协会常务理事及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讲师参加并主持会议,来自重庆市多家医院近20位骨干医生参加。培训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罗放教授详细介绍该培训项目具体实施计划、预期达到的效果,以及项目考核要求。第二阶段:会议主要环节——手术演示及术中各种技术要点讲解。罗放教授一边示教、一边详细介绍目前主流的两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技术——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其超千例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实际操作经验与学员深入沟通,每到一处手术难点或注意事项时,罗教授便耐心讲解,以便学员能更清楚的掌握关键技术。李绍银副教授为学员示范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重点讲解了该术式要点及个人经验。第三阶段:通过理论讲座结合现场演示,回顾学习。周航主治医师详细讲解《腹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构》,李绍银副教授讲解《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操作要点》,两位讲者深入浅出,带领大家再次回顾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本次培训圆满结束,学员非常满意,收获知识、技术,沟通友谊。据悉,重医附一院金山医院肝胆腹壁疝外科作为2021年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推广单位,是大中华腹腔镜疝外科培训基地,重庆市最早开展腔镜腹壁疝修补的单位,更是完成了超千例腹壁疝修补术技术过硬的团队。目前,团队已完成了数批基层医院医师的培训学习,为重庆市腹部疝外科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未来,重医附一院金山医院肝胆腹壁疝外科将继续开展各种培训学习会议与讲座,与大家共同发展进步。各位患者如需了解更多疝疾病相关知识,可登陆我科专业网站——大渝疝网,网址:https://www.cqdysw.com/
重庆市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肝胆胰肿瘤MDT学组2021年年会于10月30日在重庆雅诗特酒店举行,会议由重庆市医师协会主办,重庆市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肝胆胰肿瘤MDT学组、重医附一院肝胆外科金山病区承办。本次大会邀请到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知名专家参加,本市专家和学组委员纷纷到场参会,向名家学习,与大家交流。 会议由肝胆胰肿瘤MDT学组组长罗放教授主持开幕式,重庆市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会长杜成友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分院左中副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主旨内容围绕肝胆胰肿瘤MDT诊疗相关邻域的新成果、新进展进行交流学习,重点讨论腹腔镜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并分享实战病例对肝胆胰肿瘤的MDT诊治进行讨论。会议分三个环节举行: 第一节 大咖论道 本环节的主持人是来自重医附二院肝胆外科副主任李生伟教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苟剑林教授;重医附二院肝胆外科副主任丁雄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管外科与肿瘤介入中心负责人李庆东教授。 由来自上海东方肝胆外科的张永杰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邹英华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何军明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志波教授就肝胆胰腺肿瘤治疗进展及经验做了精彩的分享。尤其是张永杰教授,他是我国著名胆道外科专家,更是金句不断,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指导,在职业发展上也对年轻医生给予鞭策,如:“临床医生的悲哀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利用技术扮演上帝的角色”。现场爆发阵阵热烈掌声。 第二环节 菁英讲堂 本环节主持人为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隆洪木教授、陆军医科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毕华强教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董晓灵教授。 本环节主要介绍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各教学医院如火如荼的开展,来自重医附一院、附二院及陆军军医大学的青年骨干医生蓝翔博士、徐杰博士及尤楠博士介绍经验,交流分享。 卫星会 卫星会的主持人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肝胆外科主任刘永国教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龙昊教授。 由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廖锐副教授及感染科章述军副教授分别就国内自研靶向新药物在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效果和新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第三环节 病例分享 本环节主持人为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刘念洲副教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伍强副教授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陈勇副教授。 由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分院钟华博士、重庆市肿瘤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中心欧阳兵副教授及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曾江潮副教授分享经典病例,并邀请到重庆市北部宽仁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韩克强副教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刘勇教授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分院肿瘤科负责人朱宇熹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共同探讨肝胆胰腺肿瘤疾病多学科诊疗工作中的具体细节问题及存在争议问题。 最后,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迎来了闭幕式。罗放组长进行了学术会议总结。首先,他代表学组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远道而来;感谢各位同仁支持,感谢为此次学会顺利召开付出艰辛劳动工作人员!其次,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学组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将持续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深入探讨肝胆胰肿瘤领域热点话题、讨论复杂疑难病例,加强各科之间的学习交流,为患者带来更高效专业的诊疗服务。最后,罗放教授希望更多的同道加入到肝胆胰肿瘤MDT团队中来,为我市肝胆胰肿瘤MDT诊疗模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期待明年学组会议时大家再相聚!!!
截止到2017年发表的53项全球重大靶向药治疗胰腺癌的试验,除厄洛替尼外均以失败告终《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尼妥珠单抗(泰欣生)联合吉西他滨在德国的一项IIb期多中心临床研究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总生存时间由6.0个月延长到8.6个月,P= 0.0341),尤其是对EGFR高表达和KRAS野生型的局部进展或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癌病人(1年生存率分别达到36.4%和53.8%)德国PCS07研究:泰欣生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进展或转移胰腺癌,mOS延长43.3%泰欣生联合吉西他滨一线治疗局部进展或转移胰腺癌中位总生存期延长2.6个月, 1年总生存率提高15%(全分析人群)显著延缓疾病进展(PFS),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提高12%KRAS野生型和EGFR过表达患者获益更明显不良反应轻微
6月7日,这个周一的早晨,与往常有些不同,肝胆外科门诊外熙熙攘攘排着队等待罗放教授面诊的患者中,有一位身穿病员服的老人,手握锦旗在诊室外徘徊,当看到诊室外很多病人焦急等待看病的场景,他迟疑了,他不愿耽误罗放教授诊治病人,便回到了肝胆外科护士站继续等待。这时的他早已办好了出院手续,却迟迟不愿离开,为了再见上罗放教授一面,再道上一声谢谢!这是一位年过七旬,身患直肠癌6年多的患者,这次是因为发现肝占位考虑肝癌来金山医院就诊,来之前他已经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情况不乐观。他这次来住院,已经做好了搏命的准备,但接下来令其惊喜是,手术很成功,恢复也很快。用老人家的话说,这完全得益于肝胆外科医生团队的精湛技术和专业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该患者肿瘤主要位于肝S7段,专科医生都明白,这个位置位于肝右后叶,术中不易暴露,使得手术难度增加,又加上肿瘤紧贴第二肝门及肝后腔静脉,更是雪上加霜。但早已习惯在“刀尖上跳舞”的金山肝胆外科医生,不惧惊险,披荆斩棘,最终成功实施了解剖性肝7段切除术,术中出血不足100ml。术后老人家恢复良好,第二天便可下床活动,一周就出院了。当老人得知罗放教授门诊结束返回病房后,他急匆匆的赶到办公室,把手中握了一上午的锦旗与感谢信,交给了罗放教授,用颤抖的手握住罗放教授,眼角不禁有些湿润,“说实话这次住院我本来已经做好回不去的准备了,感谢你们团队精湛的技术,精心的护理,才让我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说到这里,老人家哽咽了,他擦了擦眼角,继续说到:“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我对大家的感激,请你们接受我的鞠躬。”说完,老人家后退了一步,对着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这意味深长的鞠躬,是对我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医护人员的肯定! 该患者仅仅是重医附一院金山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众多肝脏肿瘤患者的一个缩影,近两月以来,我科肝脏肿瘤的手术患者收治率创历史新高,数量上已达往年一年的总收治量,患者满意率达100%,这些都离不开患者的信任。信任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因为信任,才会靠近,因为靠近,才会交心。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PDX模型,全称为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 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X)模型。将病人的肿瘤组织直接移植到免疫缺陷鼠而建立的人源异种移植模型,此种模型,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培养,所以在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上保留了大部分原代肿瘤的特点,从而与临床相似度更高,是现阶段最优秀的肿瘤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预测性。
目前根本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胰体尾+脾切除(胰体尾癌)。姑息治疗: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ERCP安置胆道支架减黄胆囊空肠吻合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在六个月左右。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1.针对病因,有的放矢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2.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瘦肉,鱼类)、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3.适当增加运动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运动强度以运动时脉搏为100~160次/分钟,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于20分钟内消失为宜。4.药物治疗一般3-6月的生活方式干预未能改善代谢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建议接受相关药物减肥,降血糖和血脂等专科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