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航天中心医院和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科分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五届航天疼痛医学论坛暨第一届京西疼痛医学论坛【2022-18-01-307(国)】成功举办,3000多医护同仁参与到线下会议及线上直播观看。沈阳航天分会场、湖北航天分会场、承德航天分会场的各位同仁积极参会,给予了会议很大的支持。会议主要由杨占民主任、杨晓辉博士主持,李继来书记、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科医师分会会长王保国院长、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倪家骧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杨立强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科主任冯泽国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疼痛科主任张国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疼痛科主任何农教授、清华大学附属玉泉医院脊髓脊柱微创外科治疗中心主任崔志强教授及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邱石教授、皮肤科主任陈永国教授、康复医学科刘旸教授应邀参会并带来精彩演讲。各位专家就疼痛医学发展方向及新技术、癌性疼痛治疗、射频技术及三氧在疼痛科的临床应用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分享了宝贵的病例资料和临床经验。此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航天疼痛医学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北京西部地区疼痛医学及疼痛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的联系与合作,为促进中国疼痛医学事业更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2021年10月16日,航天中心医院疼痛中心在科研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四届航天疼痛医学论坛2021-18-01-021(国),近300人参与到线下会议及线上直播观看。 会议由杨占民主任、杨晓辉博士主持,副院长李继来为大会致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科主任冯泽国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杨立强教授、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何明伟主任、北京佑安医院罗超主任、及航天中心医院影像科于海涛主任、神经内科万志荣主任、康复医学科刘旸主任应邀参加。各位专家就疼痛医学发展方向及新技术、癌性疼痛的治疗、运动损伤的疼痛康复及三氧在疼痛科的临床应用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分享了宝贵的病历资料和临床经验。 此次会议的开展不仅进一步推动了航天疼痛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加强了各学科医师在疼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是提高了我院及疼痛中心在国内疼痛领域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这是一项基于解剖10具防腐尸体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腰椎水平的窦椎神经,并讨论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由腰窦椎神经导致。然而,缺乏窦椎神经的详细描述。从10具防腐尸体中研究100个L1-L5椎间孔,注意到腰窦椎神经的存在,对L1-L5椎间孔的窦椎神经的数量、来源、途径、神经支配范围和空间方向进行检查。 100个腰椎间孔中共发现450条椎神经:100%的椎间孔中观察到窦椎神经。窦椎神经常规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窦椎神经副支和窦椎神经主干。共发现312个椎神经副支,每个椎间孔平均约有三个,每个椎间孔3.12个分支。共发现138根窦椎神经主干,97%的椎间孔内观察到窦椎神经主干,它的起始部分沿椎间盘后外侧缘至椎管分布。61根(44.2%)窦椎神经主干起源于神经根的灰交通支起点;77根(55.8%)窦椎神经主干起源于背根神经节的前部表面。 这是一项系统描述腰窦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可能对脊柱外科医生具有临床重要性。全面了解窦椎神经的分布可能会给经皮内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带来显著益处。
1.局部给药—注射:肌肉内、关节内外、椎间孔和椎间盘内、肌筋膜、神经和肌腱周围、皮下、病灶内—通气:鼻腔或阴道—套袋疗法—三氧化油—三氧化水2.全身治疗—大自血治疗—小自血疗法—直肠注气法—体外三氧化血循环(EBOO)
患者女性,62 岁。主诉:突发左侧耳聋、耳鸣15天余。现病史:患者半个月前晨起突感左耳耳鸣,继而耳聋,有耳堵塞感,无恶心呕吐,无眩晕,于耳鼻喉科就诊,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予以高压氧和静点银杏叶治疗10天后效果不佳,后经中医科针灸治疗并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效果仍不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就诊。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神清,合作。右耳听力正常,无眼震。辅助检查:无特殊(头颅CT正常、排除耳器质性病变)诊断:突发性耳聋治疗:拟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0.2%利多卡因5-10ml,每日一次;三氧疗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经治疗一个疗程后左侧耳鸣消失,听力测试结果较前好转。作用机制:1.、星状神经节阻滞 性状神经节阻滞以引起内耳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从而改善内耳循环。2、三氧疗法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浆中物理溶氧量及血氧弥散率。因此,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另外,气体的分压差越大,弥散的速度也越快。因此,越是缺氧的部位在高压氧压力下弥散至该处的氧量也越多。在氧分压增高的情况下,心率减缓,脑血管收缩,动脉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可降低21%。但由于血氧含量增高,组织获氧仍然增加,而血管收缩可改善或防止内耳组织水肿、渗出和出血。
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在于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对较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则力争促进其完全恢复。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奥施康定,加巴喷丁,阿米替林,视疼痛程度和副作用的耐受程度而确定具体剂量。2、椎旁注射臭氧(O3),具有很好的效果。3、硬膜外侧间隙神经阻滞,相对的病情早期有很好的效果。4、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部分病人有很好的效果,非神经毁损,主要是调节神经功能。5、神经射频毁损术,相对比较安全而且神经毁损性的办法。6、脊髓电刺激术,是目前认为的终极方法,约80%病人有效,但价格昂贵。
1、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2、阻断"疼痛→肌紧张或小血管平滑肌痉挛→局部缺血→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痛物质(P物质)增多→神经可塑性反应→疼痛加剧"这一恶性循环。3、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4、抗炎症作用,消除局部非菌性和免疫性神经炎症。5、改善患者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提高痛阈。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 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与发病年龄有关,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约有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一年。可于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医学界极其难治的顽症之一,发病早期就应积极治疗,不仅可促进疱疹早日愈合,减轻疼痛,并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目前,疼痛科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上,主要采用以下综合治疗手段。 1、局部治疗 用阿司匹林粉末或辣椒素等外用药物涂抹。 2、药物治疗 如神经妥乐平,该药是运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组织提纯的,具有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细胞功能修复作用,且有止痛作用。还可配合镇痛药如奇曼丁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复合应用。 3、疼痛治疗仪治疗 随着疼痛学的发展,在疼痛学理论指导下已研制出许多专门用于治疗疼痛的仪器,如经皮电刺激、激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等等,这些治疗仪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4、神经毁损治疗 根据疼痛部位选择性地毁损传导疼痛的神经,如椎旁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可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目的。 5、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镇痛技术 脊髓电刺激、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可编程电脑吗啡泵)等,为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止痛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地控制带状疱疹后的顽固性神经痛。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发病机制包括:1血管活性物质5-HT学说;2内源性疼痛控制系统障碍;3自主功能障碍;4偏头痛的家族聚集性及基因学说;5离子通道障碍;6血管痉挛学说。 本病临床上极为常见,以女性为多,常常由于头部与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继而头颈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以至头部支配神经及末梢缺血缺氧,释放致痛物质引发疼痛。临床表现:(一)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痛。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可分为先兆和头痛两期: 1.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痛期 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太阳穴,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可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非手术治疗疼痛较轻的头痛患者,可采取休息、头部针灸、口服镇痛剂和安定剂,多数患者病情可好转。急性发作加重期,治疗可注意安静避光、休息,服用镇痛药、收缩血管药物如麦角胺等治疗。局部按摩、针刺、口服非甾类抗炎药等均能有一定疗效。不过,实践证明,患者除通过心理调节、饮食调养和药物治疗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在偏头疼的间歇期进行注射疗法,即患者相应的病灶区内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可起到镇痛、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等治疗性作用。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注射治疗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有效率可达90%以上。常用的注射治疗方法1.压痛点注射治疗,直接将消炎止痛药物注入病灶区域。2.颈椎旁病灶注射 在第2颈椎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对大多数头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C1~3脊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由于药液被直接注入病灶区域,所以治疗效果较好。3.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4. 星状神经节注射,通过调节全身内分泌功能治疗疼痛。微创介入手术治疗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慢性顽固性偏头痛,选择外周神经SCS能有效的解除病痛。SCS是一种微创疼痛治疗技术,通过植入电极发放电刺激,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不破坏人体的组织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且可随患者病情的变化在体外不断调节镇痛模式,从而使疼痛获得长期有效的控制。外周神经SCS疗法,术后患者可减少口服镇痛药物的使用甚至完全停药,避免了长期大量用药对身体的损害,并且几乎没有副作用,故在医学界被称为“绿色治疗”。欧美国家已将外周神经SCS作为常规治疗方法用于顽固性慢性疼痛患者,并取得良好疗效,每年全球超过10000例患者安放电刺激器,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及发达欧洲国家。
12月6日,航天中心医院疼痛科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中西医可视化疼痛治疗技术沙龙暨第八届航天疼痛诊疗中心慢性疼痛学术沙龙活动。国家卫健委基层发展办公室尹杰秘书长、航天中心医院院长丁明超、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倪家骧、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石良、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王保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科主任冯泽国、我院麻醉科主任杨占民、疼痛科主任杨晓辉、康复科刘旸主任医师、北京双桥医院疼痛科主任张文祥及北京丰台医院疼痛科主任郭惠坊参会并进行学术分享。此次沙龙活动吸引近八十余名国内疼痛医师参加。丁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疼痛医学的研究与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突破,多个研究选题走在世界前列,不少研究成果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但同时疼痛医学研究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须不断加以重视,大胆走创新之路,才能得到更多的新成果,并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近年来,影像设备引导下的疼痛治疗快速推广和普及,治疗技术和引导设备水平不断提高,还开发了多种导航设备,包括数字化导航机器人,为可视化疼痛治疗提供了支撑。因此本届沙龙主题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可视化微创治疗技术新进展,上午专家介绍并分享了疼痛诊疗新进展,下午就针刀临床技术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进展展开,并就针刀临床技术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进展展开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此次沙龙活动不仅加强了中西医各界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的可视化疼痛治疗方面的交流,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各领域的进展,共同提高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学研用各界的融合,还加强了中西医疼痛微创医师的团结和交流,加速了我国可视化疼痛治疗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