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常见的胆道的疾病。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好了,人变胖了,酒也多了,烟也随便抽了,生活也不规律了,所以胆囊的病也多了起来。胆囊主要有两个病最常见,一个是胆囊炎,一个是胆结石即胆石症。平常有这个病问题不大,怕的就是发生胆绞痛,夜里上急诊,不得不紧急手术。虽然说现在手术水平提高了很多,包括内窥镜在内,可是手术毕竟痛苦啊,我们能不能有些什么办法可以延期手术或者是免除手术呢?比如说有很多人一生带着一堆小石头在胆囊里面,到这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也没发病。那么我们不幸胆囊中有了石头,有了炎症,有了胆囊炎、胆石症,能不能不发作,免去这一刀之苦呢?先说胆绞痛是怎么回事。在过去,有些是由于蛔虫、蛔虫卵引起的,但现在主要是由于胆内生成石头,结石了,这些石头可以有各种成分,比如像胆固醇、胆色素等,它成分不一样。我们不管它是什么成分,反正石头是已经形成了。还有呢,是由于平常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个慢性炎症,乃至引起一个急性胆囊炎的发作,这二者加在一起,就很容易引起胆绞痛。胆绞痛是怎么引起来的呢?大家可能对解剖不太熟悉,我简单说一下。先不说胆管,大家儿都听说过胆囊,人的右上腹有肝脏,肝脏下边有个胆囊,胆囊下来有个管,这个管道排胆汁。你只要一吃饭,胆囊里边的胆汁就出来了。这个胆汁从哪来的呢?它是从肝脏里出来的,肝脏也有管,肝脏下边我们叫肝胆管,胆囊的叫胆管。如果有块石头掉到了胆管里面,一旦收到刺激,胆管就可能会突然痉挛,痉挛就会引起疼痛。如果结石堵住了胆管,胆囊里边的胆汁想把这石头挤出去,一收缩就更疼,如果石头造成了崁顿,胆囊就会肿胀。胆管和肝胆管汇总到下边就叫胆总管,下边还有瓦特氏壶腹啊等等,不管崁顿在哪儿,局部的平滑肌就会痉挛,痉挛以后就会产生疼痛,产生疼痛当然会引起一系列不舒服的感觉。除了疼痛以外,还会恶心、呕吐,甚至会造成中毒性休克。如果出现了梗阻性黄疸,全身就会发黄,手术把石头取掉后,胆汁流出去,这个病人就不黄了,简单的说,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不在如何预防胆石症,胆囊炎,我只是从医学的科普知识角度告诉大家,万一得了胆石症,胆囊炎,怎么能够远离胆绞痛的发作避免手术。请大家记住一句话:七招远离胆绞痛。注意,不是远离胆囊炎、胆石症,是远离胆绞痛。如果避免了胆绞痛,我们就减少了去看急诊,乃至急诊手术的机会。如果做到了这七招,就不用担心去外地外国旅游,随时可能犯病而看急诊了。如何做到这个“七招远离胆绞痛”?有七个字,叫做“油老九变冷气水”,可以简单记成:有个油老九变成冷气水了。我们一个个地说,这七个字都是利用的谐音。第一就说这个“油”字。这个“油”大家能够想到就是油腻。有了胆囊炎、胆石病的人要注意油腻,吃的东西别太油了,大肥肉通通一吃,就很容易诱发胆绞痛。这“老”呢,是“劳累”的谐音。别太劳累了。假如我们出去旅游,上车下车照相跑跑跑,或者是在家里也是不辞辛苦,拼命地锻炼劳累等等,这个时候要注意了,可能要诱发胆绞痛。适当地叫停,别太累了,这是劳累。“九”呢,它是烟酒的谐音,一次侥幸两次侥幸,你总那么喝酒,早晚要诱发胆绞痛,为了这口酒,你说诱发一个胆绞痛去做手术,得不偿失啊!“变”呢,是便秘的谐音。有胆石病和胆囊炎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能便秘,大便不能干燥,干了就容易诱发胆绞痛。以前曾经和大家讲过便秘的防治方法,该不会忘记吧?“变冷气水”,这个“冷”是什么呢?寒冷、着凉,不能着凉。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特别怕凉。可是到冬天患胆囊炎、胆石病的人不容易着凉,夏天特别容易,为什么呢?冬天都知道保暖,而夏天却忘了,经常遇到夏天到饭店吃饭,吹着空调又喝些冷饮冷啤酒,吃完饭就诱发胆绞痛直接去医院了。所以一定要注意寒冷,避免着凉非常重要。“气”是什么呢?别生气,生气也容易诱发胆绞痛,特别是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千万别生气,好好珍惜这几十年的生命,不要生气,人不生气,不光能长寿,还能避免诱发胆绞痛。最后是“水”,这个“水”往往是被人们忽略的。人体缺水,胆汁就变得粘黏,就容易形成结石,就容易使炎症更加重。如果我们水充足了,胆汁没有那么粘黏了,就不容易诱发胆绞痛了。问:胆绞痛和心绞痛有什么区别呢?答:胆绞痛在右侧,心绞痛在左侧,它们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症状,都有一个字——“疼”,但这个疼是不一样的。心绞痛疼的表现有压榨感或者心绞着痛,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有的时候它会表现为左侧的肩膀痛;表现为后背痛,它是左侧的后背痛;表现为牙痛,它是左侧的牙痛,甚至个别的表现为头痛,也是左侧头痛。简单说心绞痛一般都是在左侧,而胆绞痛都是在右侧,不管它向肩膀放射,后边放射,还是上下左右怎么放射,它应该是在右侧,所以这是应该区别的主要点,一个左侧一个右侧。问:我十年前患胆结石,查出来是0.8,后来就1.2,今年查体2.0多,我想请问一下怎么预防和治疗?答:其实看从0.8、1.2到2点几,似乎在逐渐增大,好像它的危险性越来越大。2点多的石头,其实不用担心,这颗石头,应该不会引起胆绞痛,胆管没有那么粗。石头掉在胆管的任何一个部位,崁顿了、卡住了,才引起痉挛收缩疼痛;如果石头大于这个胆管,它掉不进去,就在胆囊里边存着吧。但是我们不能太大意麻痹了,因为能形成这么一个2点几的石头,旁边就有可能还有小个的石头,这个小个的石头如果形成以后,不小心掉到了胆管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能诱发胆绞痛。这个预防还是那七个字, “油老九变冷气水”。有的时候就是单独一个大石头在里面,甚至还要大,3点几、4点几,不用担心,有的人就带一辈子,由于他注意了这七个字,注意了这七招,一辈子不发病,所以我建议,有胆石症的病人如果没症状就先带着,有了症状再考虑是否手术。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旦得了中风,治愈相当困难。也有人担心父母有过中风,是不是自己哪天也会突然中风,可又不知道如何预防。其实,临床上有一类中风,如果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避免更大灾难的发生。这就是本次多花点时间要讨论的话题---TIA,本病对预防中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很多病人对此知之甚少。多花点时间多聊一会儿,就是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今后我们还要更多占用一些时间,和大家讨论有关中风病的话题。TIA是英文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有翻译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与体征,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TIA被公认为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可以导致中风,可以把TIA看做是脑梗死的先兆或特级警报,当TIA这个早期中风警报拉响以后,必须引起医生和病人及其家属足够的警惕和重视。TIA的发病主要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发病的诱因包括高血压病引起的血管痉挛、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或心脏主动脉弓脱落的微栓子造成脑动脉的微栓塞、血液粘稠度的增高、急性血压下降或心功能障碍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危象等。TIA的临床表现因其缺血的部位不同而异。根据脑部两组血管循环,本病可以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其症状各有侧重。颈内动脉系统TIA以肢体障碍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为对侧面部或肢体的一过性无力和感觉障碍、偏盲。偏侧肢体或单肢的发作性轻瘫通常以上肢和面部较重,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语言障碍。单眼视力障碍为颈内动脉系统TIA所特有,短暂的单眼黑矇是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短暂性视物模糊、眼前灰暗感或云雾状。通常持续时间很短,发作频率不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感觉症状为主,常见症状为眩晕、平衡障碍、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皮质性盲和视野缺损、共济失调、交叉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通常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率较高。TIA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数分钟达高峰,虽然数分钟或10余分钟可缓解,绝大多数病人的症状不超过1小时,不遗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脏病如房颤等。脑缺血表现呈局灶性、短暂性和反复发作性是本病的主要特点,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八个字:突发、短暂、反复、老年。“突发”。指病人突然发生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如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失语、眩晕、眼花及猝倒等,其速度之快,可在几秒钟内就表现出来。请大家记住,TIA是突然发病,不是慢性发作;“短暂”。虽然症状挺吓人,但很快就消失,绝大多数病人的症状不超过1小时,不留任何后遗症,24小时后查体无任何阳性体征。“反复”。如果原发病因未及时去除,由于微栓的不断形成,病人症状常常反复出现,而且发作的情况一次比一次加重。如果得不到积极治疗,它就会反复出现,最终导致一次真正的脑卒中;“老年”。因TIA的发病主要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出现,故TIA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比例约为3:1;需要强调的是,TIA具有时间性,大多数持续时间短暂,颈内动脉系统时间通常比椎-基底动脉系统长一些,但也很少超过1小时,每周甚每日可有数次发作,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症状及阳性体征。颈内动脉系统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相比,发作频率较少,但更容易进展为脑梗死。总的来说,大部分发作症状存在十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一般都不超过一个小时。如果24小时还没缓解,就不叫TIA,这可能就是彻底中风了。总结一下,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以下这些症状一定要注意:突然出现半身不能活动、麻木;失明;不能说话;恶心、呕吐等并在短时间内症状完全恢复,这很可能是TIA。第一次出现了TIA发作,我们一定要非常的重视,追查原因,消除中风的危险因素。因为TIA治疗的主要意义不仅仅是制止发作,而是预防实质性更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造成TIA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血管出现病变;另一个原因是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壁的原因引起的TIA大部分是动脉硬化,血管内膜不光滑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的严重狭窄,病变血管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当一些因素如血压的急剧波动等引起灌注压降低时,病变血管支配区域的血流就会显著下降。同时由于短时间内没喝水,又可能存在暂时性的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和血小板功能亢进等血液流变学改变,促进了微循环障碍的发生,而使局部血管无法保持血流量的恒定,导致相应供血区域TIA的发生。体内的一些炎症也可能导致TIA的发生,如风湿病、牙周炎、牙龈炎、龋齿、鼻窦炎,一些妇科的炎症等,这些慢性炎症不停地释放炎性物质刺激机体,也容易导致血管壁发生改变,诱发血管炎甚至可以引起体内的一些脏器、腺体的病变,最终导致TIA的发生。TIA的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吸烟、体重超重、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过度饮酒、口服避孕药或绝经后雌激素的应用、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蛋白S缺乏症、代谢综合征等。至于引起TIA的血液成分改变的因素就更多了,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力甚至缺水等。微栓子的形成也是TIA的发病因素,一个小的房颤栓子脱落,并随血流移动,阻塞远端动脉,随后栓子很快发生自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缺血发作,这也是TIA。如前所述,TIA的治疗目标是防止发生实质性的脑梗死,这就需要仔细审查并消除病因,减少或预防复发,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病例应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治疗终止复发。TIA的预防要在整体治疗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危险因素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1)病因治疗: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如戒烟戒酒、糖尿病、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房颤等心脏病(尤其经超声心动图查出有心脏附壁血栓的患者)、高脂血症、高凝状态、颈椎病、慢性炎症、坚持体育锻炼等。(2)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药、溶栓药等,医生试图通过这些药物最大程度的预防TIA进展或复发,减少微栓子,防治TIA后再灌注损伤。如果是血小板聚集力高的患者,就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因为血小板聚集力高,血小板就特别容易聚集在一起,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3)多喝水。不论有什么病因,随时随地频繁多喝水是防治TIA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因为多喝水,就可以减轻血液浓缩而造成的血液粘稠。关于TIA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不同的病因,一般认为约1/3发展为脑梗死;1/3继续发作,反复小发作,损害脑功能,较早发生智力减退;1/3可自行缓解。问题:小中风是不是就是TIA?答:有时候中医说是小中风,约等于TIA,因为西医中医,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关系。问题:TIA需要住院吗?答:如果有条件应该住院观察治疗。住院是对患者本人和家属都负责任,查清楚是哪些因素引起的TIA,从而对症治疗。问题:得了中风还能得TIA吗?答:得了TIA很可能要导致真正的中风,所以医生重点治疗、防治TIA的目的是为了阻止真正的中风发作。那么反过来,如果得了中风以后,还会不会得TIA?这在临床上太常见了当然还会出现TIA,如果得了中风又出现TIA,我们要比其他人更加重视!问题:是不是重视了治疗了,就可以阻止TIA不再发展为中风?医生想尽办法,阻挡住这些危险因素,但如果您的基础病太久了,比如说血管壁实在是太不光滑了,就像我们的上下水道,内膜已经都锈得不像样子了,就是再想尽办法也阻挡不住,这个血管终归要发生堵塞,不是说用药我们就能够阻止住,您发展到那程度了,已经阻挡不住了。为什么在没得病的时候,我们苦口婆心地说,不要吸烟,不要酗酒,不要熬夜,一定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医生还经常说“您肚子这么大不行,一定得减肥,要不然将来您半身不遂”。“没事儿,我们家都是胖子,没事儿!”;长期弄根烟,总像熏烟筒一样,在那瞭着血管。我们现在没有烟筒,中老年人都知道,过去烟筒用久了,烟囱里边多脏,用几年以后,一敲,烟囱就破了,遇到这种血管壁,医生真是无能为力。血液某种成分有了改变,医生想办法给您调到正常;但您的胰岛细胞已经全部都衰竭了,医生再怎么用胰岛素也不能长期将血糖调到正常水平,最终结果是会发生血管闭塞。有时候病人家属说,我们病人走着进来,您让躺着出去,我们不理解。是不理解啊,早就跟您说别走到这一步,听不进去啊。病人原来都还工作呢。原来工作那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体内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还说,以前我们化验全都正常。其实您化验得不完全,您不可能化验全部项目。举个例子说,您验过同型半胱氨酸吗?化验哪有验全了之说,把您血都抽干了,也未必验全。您所说的验全了,最多就是人们误传的血流变而已。问题:怎么预防TIA?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很多了,现在再详细说说。首先我们看看它有多少危险因素。我们讲了,既然是血管壁和血液成分改变,我们就从这两方面着手。血管壁的问题,有人本身就患有动脉炎,您应该特别注意。我们的体内经常有一些炎症,像风湿病或者嗓子疼,经常有一些妇科的炎症,炎症不停地刺激,如牙周炎、牙龈炎、龋齿、鼻窦炎,不停的反复的炎症,可以诱发血管炎。所以经常有炎症这是不好的,不要拿它不当回事。有的糖尿病就不能和慢性炎症脱开干系。血管壁引起TIA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是血液成分的问题。前面讲过了,血液成分常见的就是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高,而这些又常常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我们看这个人胖不胖,如果这个人肥胖,特别是肚子大,首先是减肥,治疗代谢综合征,而不是单独的说用什么药。还有一部分人经常诊断为痛风,就是因为血尿酸稍微高了点,比如400多、500多,大脚豆有点疼,就说是痛风。其实仔细一看,这个人年纪四五十岁、五六十岁,抽烟、喝酒,胖子,肚子大,血尿酸高,您再看看血脂还高点儿,这是个代谢综合征,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痛风,它正确的名字叫做代谢综合征。尿酸高呢,我们可以再附加一个名字,叫高尿酸血症,它是TIA的一个危险因素。我们应该警惕这方面的问题,这样的病人很多,直到得了中风才知道重视代谢综合征。所以治疗这些病人不能光治大脚豆疼。问:对所有人最适用的、最基本的预防TIA的方法是什么?答:再说一遍:喝水,适用于所有的人。喝够了水,血液就不能浓缩。不管您有什么基础病譬如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高血小板聚集力、高尿酸、一个有效的办法,经常喝水!因为您降低其他的因素,都需要一定时间,唯独补水,给的水很快通过肠道就到血液里了,血液马上不浓缩了。有的时候,一输液就管事。其实更多的可能是您输液那个药没管事,是那个水那个液体管事了。所以我说您干什么非要一滴一滴地往里边滴液啊,我们曾经说过输液的副作用,您喝两杯多好啊,多省事,省事省钱省力省血管,还省得人家护士麻烦,还省止血带、省消毒液,还省扎您一个眼儿。有人担心多喝水会造成水中毒,您放心,只要不是每2个小时内不停滴连续喝水2000毫升就不会造成肾损害更不会造成水中毒。
今天给大家普及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代谢综合征。对于这个病,可能有人会觉得陌生,实际上这个正在逐渐升级的杀手,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什么叫代谢综合征?大家听说过“裤带长寿命短”的说法吧?肚子大,腰围大,往往就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表现。我们还听说过,得了痛风病,尿酸高、大脚趾痛,在医院里吃了好多药,吃了半年,治好了。实际上这大部分情况也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之一。过去糖尿病比较少,现在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糖尿病往往也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表现。有一种现象非常普遍:得了高血压,病人就去看治高血压的大夫;得了糖尿病,就去看治糖尿病的大夫;得了痛风,就去找治痛风的大夫;肥胖了又去减肥;后来得了冠心病,半身不遂等等,都去找相应治疗的医生。其实我们追根溯源,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这些病人往往都是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代谢综合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临床第一症状就是腹型肥胖或超重。不管男女老少、性别、年龄、国籍、种族、肤色,只要男的腰围超过了90厘米,女的超过了85厘米,我们说,腰围超标了,这就是代谢综合征的第一个诊断标准。另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者是高尿酸血症,只要再符合上面症状的两条,就可以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了。这时候治疗的重中之重是要减小腰围。腰围减不下来,上述那些症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大家应该自己看看,真得了高血压,肚子大不大;得了糖尿病,肚子大不大;得了高脂血症,肚子大不大;得了痛风,肚子大不大。如果符合这几条标准,那就是代谢综合征了。代谢综合征可以引发很多很多疾病,多种危险因素聚集者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大于仅有一种危险因素患者,而且其效应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加剧,会加快冠心病和其它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危险。人们常说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其实如果在早期刚一出现,我们就注意了饮食、生活规律、戒烟酒,减小了腰围,很有可能逆转。但到了后期则不好办了。有的人高血压持续不降,就知道一味地吃药,这个药不行换那个药,西药不行换中药,中药不行中西药加在一起,实在不行吃偏方,还是降不下去。我见到这种情况,就说你这么个大肚子,这么胖,你减不下去这些脂肪,血压就下不去,不光血压下不去,可能血糖、血脂都高,这些都个很难降到正常。减肥,先要把肚子减下去。所谓的一些减肥的办法,它的终极手段还是要限制你的摄入量,或者是增加你的消耗量。当前有一种方法,减肥限制水,立竿见影。一周内只给喝一点点水,因为人体大部分是水分,一限制水,体重迅速下降,表面一看,还真有效!千万不要这样减肥,这样减肥只能给机体带来更多的伤害。因为水是个载体,好多毒素都要通过水这个载体排出体外,好多代谢都需要处置的。单独的限制水,人是瘦了,但是身体的各个脏器,所有的细胞都受到了损害,所以限制水达到减肥的目的是有害的。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所以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称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酯血症和高血压。代谢综合征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那么如何进行干预呢?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减轻体重及戒烟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基础,同时抗高血压治疗、降血糖和调脂治疗也同等重要。早期血压升高仍与体重增加有关,因此预防体重增加是减少高血压重要的治疗措施。早期的糖脂代谢紊乱,将促使血压升高。生活方式简便的改变,如每天15-30分钟的快步散步或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很有必要;每餐减少部分食物,尤其减少高热量和糖类饮食的摄入,均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有的人年纪大或者肥胖的人往往膝关节不好,不能大幅度活动,那就要比别人更加限制饮食,尽快把腰围减下来,不光对代谢综合征的各种症状有益,对膝关节减少负重也有好处。每每胖人总说,我吃的不多啊,怎么天天长肉呢?我就劝这些胖人,请您在现有的饭量基础上减掉一半,如果您一顿能吃10个饺子,减掉一半就是只能吃5个,肯定能有减肥效果。代谢紊乱明显伴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需选用相应药物,用药物控制代谢异常应该及时,否则将对血管产生严重影响。有一天发现您的腰带短了,您的寿命就会增加了。问题一:体重超重是不是吃得越少越好?答: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吃得越少越好。吃饭控制总量,每种食物要吃得少,但种类要多。如果每一天保证二、三十种食物,各种营养就不会缺乏。总量又少,热量又多。这二、三十种食物可以包括葱、姜、蒜、油、盐、酱、醋、茶,加上几种水果,坚果,再加上几种蔬菜,加上几种豆子、米、面、油等等。但是要求长期这样做,持之以恒。我们人体代谢需要许许多多的营养,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纤维素,还有水,这些营养物质都必须具备。目前世界公认的延缓衰老痴呆、保持长寿的办法,就是少进食,控制饮食摄入总量。所以我们为了防治代谢综合征,也是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问题二:平常不吃肉,为什么还胖,血脂还高呢?答:并不是说只吃素就不长肉,吃素照样长肉,关键是您吃的量的多少。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但更多的原因还是胖人吃的多了。每天摄入量和消耗量达到平衡一致,就会维持原来的体重。如果每天吃得多而消耗得少,则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就会逐渐长胖。如果每天消耗得多了一点,就会逐渐地在减肥。这是一个能量守恒的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所需的热量也在逐渐的变化。比如20岁,吃一个馒头;到了40岁,还吃一个馒头的话,肯定摄入量相对增多了,因为你40岁的消耗不如20岁的多,所以应该适时地调整和控制摄入的总热量。问题三:便秘跟代谢综合征有没有直接的关系?答:到目前还没有便秘和代谢综合征有直接关系的证据,但是便秘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是一个帮凶。如果有代谢综合征的人,并且同时有便秘,这对机体肯定是不利的。对于便秘的患者,第一你要注意多喝水。无水不行舟,河里没有水,船怎么能走啊!而纤维素则是船桨,你没有水,在泥里边划船,肯定是划不动的,所以要多喝水;第二是要多吃纤维素,蔬菜的哪个部位富含的纤维素最多呢,我以前讲过,蔬菜分为根、茎、叶、果这四个部分,蔬菜根的部分对人体通便是最有利的,根的纤维素更利于通便,比茎还好。简单地说,多吃点土豆、红薯,萝卜要比多吃菜梗菜叶更利于通便。但是要坚持经常吃。特别提醒的是,有的人长期服用攻下的中药,比如说含芦荟成分的,含番泻叶成分的,含大黄成分的这些攻下药用来长期服用,容易扰乱肠胃的正常功能,会使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导致肠黑变病,而且将来一旦停药,更容易便秘。这个方法不值得提倡,偶尔用一下还可以,坚决反对长期服用这些药通便,更反对长期用开塞露助便。本文系赵建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谈起这个话题我心情总有些沉重,这些年来,我的好几位朋友和社会上很多好人名人都因为心源性猝死而去世。如果能早一些普及这些基本知识,这样的悲剧可能会少一些。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有多高呢?据统计,美国每年猝死者大约有四五十万,在中国大约是五十多万。所以有人就统计我们国家心源性猝死者每天1000多人,还有个更精确统计认为心源性猝死一天可以夺走1480人的生命,而且这些死亡的人有很多都是强壮劳动力。当然各个统计数字不一,也不是绝对的,但是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反映心源性猝死有多么严重!猝死简单地说就是突然死亡。引起猝死的原因很多,除了心脏的因素外,其他系统的病变也会造成猝死。比如吸毒;消化系统的急性胰腺炎;药物过敏如严重的青霉素过敏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等都可以造成猝死。但是最多见的是心脏原因,如心律失常或是心肌梗死等等。由心脏病变引起的突发死亡,我们都称作心源性猝死,它的发生一般都在一个小时之内。今天我们不讨论引发它的原因,需要大家了解的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以便做到提前警惕,避免悲剧的发生。举个例子说小王平常很健康,在某一天打篮球的时候突发心源性猝死。这件事其实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仔细追究就会发现这些死者在突发死亡前都有一定的征兆和原因。如果及时去掉这些原因,就很可能避免猝死的发生。那么究竟都有哪些病因呢?比如肥胖,不是说所有的肥胖者都可能猝死。肥胖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据统计表明体重每增加1公斤,心脏的负担就会增加1%,若体重超重10公斤,心脏的负担就会增加10%的工作量。因此减肥很重要,体重超重对人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应该警惕超重;还有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的人猝死率高四倍;酗酒也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一个元凶,临床中有很多酒后发生猝死的病例;再有就是劳累,如果最近一阶段您觉得很劳累,那就应该注意了,起码要注意防止发生心源性猝死;还有精神压力过大、焦虑。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您觉得最近精神压力很大,晚上失眠、心身疲惫,总是感到很疲劳,也要注意预防心源性猝死;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等,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平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注意了以上的问题之后,就要和大家谈今天的重点问题---如何防止猝死?比如马季先生得过心梗,医生就会告诉他要注意预防心源性猝死。还有一些人有上述这些危险因素,作为医生可以多说一句话,或者是多做一些科普讲座,使大家可以带上药就可能避免发生心梗甚至猝死。关键的关键是随身带什么药呢?真正能救命的应该随身携带的主要有两种药:硝酸甘油和心痛定。硝酸甘油是作用众所周知的最强的扩冠药,不过未必每个人都知道得非常详细。硝酸甘油是目前扩张冠状动脉起效最快且最有效的药物。硝酸甘油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在这100多年中没有任何一种药能超过它的疗效。即便有的人通过一些实验,用其他的药物与它做比较,最高水平也只能说该药可以和硝酸甘油相媲美,但其扩冠作用也不能超过硝酸甘油。有人说某中药的副作用比硝酸甘油小,其实也并没见到真正的令人信服的统计资料。当然什么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硝酸甘油尽管正作用很好,也有它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首先就是容易变质,硝酸甘油怕热,怕光,怕氧化,怕潮湿。一般来说在药瓶上都会注明保质期一年。大家往往都是把药带在身上,但此药不耐高温,天天带在身上由于体温的关系,该药的保质期虽然还不到一年,但由于体温太热,该药已经失效了。如果凑巧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心脏不适,含服这瓶药恐怕就是无效的。所以大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要注意保质期,对这种效果又好但又十分娇气的药物,要特别注意贮存的方法,不能太热,也不能曝光,瓶子盖要严,还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必须密封置于干燥黑暗阴凉处。我建议可以把一瓶药,分装在几个避光的瓶子里,放在家里或单位的不同地方,且需随身携带,定期换药。含服的时候也要注意,有时候一着急就把硝酸甘油吞下去了。要知道这些急救药品吞下去以后,必须经过食道,胃,从胃再到肠,最快也需要1-2个小时才能起效,这就违背了急救的初衷,错过了抢救的有效时间窗。所以一定不能吃下去,必须舌下含服。最好的用法是心脏不舒服时嚼碎一片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这是因为舌下的静脉丛利于吸收并且能快速吸收,可能几秒钟、几分钟就开始发挥作用,这才是急救药物的正确用法。如果服药后五分钟不能缓解,那就赶紧再含一片;再过五分钟还不缓解就不要继续含服,赶紧拨打120送往医院。一般说来可以连续含服两片,但实际情况下应该在含第一片的时候就要想到拨打120。如果120来了,发现虚惊一场,没事了皆大欢喜,这就是硝酸甘油起了作用。还有种剂型是硝酸甘油贴膜贴在心脏体表区,不过这个药物发挥作用很慢且价格不菲。再说输液,一是家里没有这个条件,而且输液也没必要,还是含服最快。第二个药就是硝苯地平片即心痛定。注意,是每片5毫克的心痛定,不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哦。有些人用心痛定做为临时降压药,切记不可长期服用。作为一个随身携带的备用急救药,它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有非常强的扩冠作用。如果出现症状含服一到两片心痛定。为什么说一到两片,到底一片是两片?具体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如果这个人很胖血压还高,症状也挺重,就含两片;如果这个人很瘦小,症状也不是很重,就含一片,不必那么教条。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如果在心脏病发作时有的患者没有嚼碎这个药片的力气,不妨由别人帮忙用个小玻璃瓶或者其他什么,在桌上把它砸碎了,帮他放在舌下。还有些老年人眼神不好,手脚也不利索,我们就可以把心痛定提前弄碎了备用。若发病时家里没人陪伴,老年人就可以拿过来直接含上这救命药。如果我们习惯带着这两种药,基本上就可以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就不会在我们国家每天都发生1000多例心源性猝死。至于其他的防止心源性猝死的急救药统统都不能与上述2种药物相比,希望大家不要迷信药名,还要尊重药物的实际应用价值。关于心源性猝死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有的时候我们发现即使含上药也没效,那是因为这两种药主要起的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但猝死不全是冠状动脉的收缩造成的,这两种药对哪些情况最有治疗价值呢?主要是一些中青年人,还有就是对运动后猝死,像很多运动员和有些主持人,尤其是年轻的28岁、30岁,运动完以后或者在运动场上,或者在演播现场上,突然就出现心源性猝死,那就有可能是以前过度劳累了。如果他带着药含服,冠状动脉扩张,这个人得救了,过去以后也许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在尸体解剖时发现这种患者的尸体不是都有很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当年我曾亲眼看到一个猝死尸检病例,打开以后,冠状动脉并没有想象中得那么严重,心肌也没有坏死,病理医师分析,就是由于他当时的一个不明因素譬如劳累或大怒使冠状动脉一时性的收缩,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障碍造成心律失常如室颤,导致血压下降,血液不能供应到大脑,出现了意识昏迷,导致呼吸、心跳等等最后都停止,最终造成死亡。如果发病时含上这两种药的其中一种,痉挛的冠状动脉就会扩张,就可能不至于发生心源性猝死而失去生命。问题一:胸部感觉疼痛,或者是压力比较大,后背也疼,是不是跟气压有关系?答:气候变冷变热对人体都有影响,特别是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定有影响。但是胸部不舒服,或者后背疼,这有很多种原因。除了心脏本身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造成不舒服。一般来讲,心绞痛有很多表现,但它有一个时间概念,一般时间很短,几分钟,十几分钟了不起了,不管你用药或者不用药,它一定会缓解。如果说不缓解,那恐怕要发展为心肌梗死。有些人说我已经都十几个小时了,二十几个小时了,甚至几天了,我就是疼,我前心后背都疼,有人只注意症状,看书上的症状,他没注意时间,那么长时间了,就可能不是心绞痛了。问题二:硝酸甘油还有哪些事项要注意?答:含服的时候,为避免它除了扩冠状动脉以外,还扩张外周小动脉,减低外周阻力,降低收缩压,血压一低,头晕、恶心,甚至出现晕厥。最好坐着或者是靠墙,有利于缓解心脏不适,若一旦出现低血压,立即停药,平卧位,补充水分并抬高下肢。为避免这种副作用,最多含2片,如果无效,赶紧叫120送到医院。问题三:一般冠状动脉狭窄多少需要做支架呢?答: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支架。心脏本身的动脉供血也分主干和非主干,旁支等等。如果在冠状动脉的主干上出现了很明显的狭窄,超过了75%,甚至80%以上,而且伴有明显症状,且用药不能缓解的情况下,就要通过手术来治疗。这类的手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搭桥,一种是做支架。至于如何选择搭桥或支架,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适应证和禁忌症,由心内科和心外科医生决定。还有一种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几乎是100%,怎么没症状呢?老人说我就没事啊,这个时候做不做支架也应该慎重考虑,因为心脏的侧支循环已经建立,完全能够供应心脏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正常生理活动,也已经不受太大影响,所以这个时候也没有那么紧急,应该全面考虑,并非必须行支架治疗。
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理事长 赵建国教授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至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很多人都有一个毛病——老胃病。我们常说的胃病,实际上是很多消化道疾病的统称,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胃的良恶性肿瘤等等,它们都有相似的症状,如胃脘部不适,嘈杂、胀气、疼痛、呃逆、嗳气甚至出血贫血等。今天我们所说的老胃病是指大部分的胃病,主要是慢性胃炎,症状较轻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老胃病,由于频繁发作而又迁延难愈,大部分人多处就医,各种偏方,常年服药,可是收效却是微乎其微,成为很多人的心病。与临床上的众多的疾病相比,胃病似乎并不属于疑难杂症,可是为什么患者用了十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药就是治不好呢?现在就来帮你轻松彻底走出老胃病的困境。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道及口腔与外界相连。饮食水谷通过消化系统摄入吸收后为人体所利用。因消化系统与外界直接相通,在进食同时,“不洁”之物也可随之而入,正所谓“病从口入”,成为胃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发生胃病的病因可归为整体因素和局部因素两大类。整体因素包括很多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刺激造成胃肠屏障功能减低,重大疾病造成胃肠粘膜应激性损伤,自身免疫异常造成胃酸分泌障碍等。此外,颈椎、失眠与胃病的三角关系是临床常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一大重要病因。当颈椎发生病变,如生理曲度变直就会对颈部丰富的交感神经节产生刺激,其结果就会使胃出现两类不同的症状: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分泌和蠕动功能受到抑制,表现为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时,可能出现食欲增强、灼热烧心、反酸嗳气、饥饿时疼痛、进食后缓解等类似溃疡病的症状。胃病又会反过来影响睡眠。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有胃病的人常常会出现失眠。而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治疗胃病,只是单纯用胃药;或者治疗失眠,只是单纯用安眠药。据此,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只有治好了胃病,睡眠才能改善,疾病才能痊愈。局部因素包括吸烟、饮酒、浓茶、咖啡,进食辛辣、油炸、生冷食物,服用某些药物、胆汁反流等造成局部胃粘膜损伤。常见的可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醋酸泼尼松、磺脲类降糖药、感冒药、抗肿瘤药等,以及一些祛风祛湿、止痛消炎、解毒等作用的中西药物。胃病的治疗,去除病因至关重要。绝大多数的胃病要以养为主,以治为辅。首先是尽量减少用药。由于很多患者医学常识缺乏,钟情于各种以“抑酸养胃”为噱头的保健品,甚至有自行服用各种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其实绝大部分的药物对胃都有刺激作用,所以理论上减少或者是不用药才是对胃最好的保护。“是药三分毒”,大部分药物对胃均有刺激性,有些药除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外,还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可使胃部的炎症及溃疡加重。尤其是老年人,工作了好几十年的胃粘膜,本来就已经很脆弱了,大量长期的用药无疑是雪上加霜。建议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差异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尽量避免对胃肠道造成伤害。再者,目前治疗胃病主要手段是抑酸、抗菌、止痉。抑制胃酸分泌,其实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修复胃粘膜,临时一段时间用药情有可原,如果长期的用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势必会破坏胃内环境的平衡;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受到过度的抑制,会使胃部的酸性环境就减弱,反而更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所以,即便是胃药也不能乱吃。对于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病,如果长期用药抑制Hp则会产生耐药性,还会导致体内的菌群失调以及头晕、皮炎、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减少用药量、缩短用药时间是养胃的前提。其次是饮食的调理。胃是一个容纳器官,凡是坚硬的,油炸的,生冷的,强酸强碱的食物都会损伤胃黏膜,如萝卜,油条,烈酒,咖啡,大蒜,芥末等。合理及规律的饮食是健康胃的重要保证。进食时充分咀嚼食物促进唾液和消化酶的分泌,可以减轻胃肠负担从而保护胃粘膜,各种刺激性的食物及饮食的不规律都会对胃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忌暴饮暴食。另外,“稀饭养胃”这一说法深入人心,但事实则不然。以前生活条件差,经常吃不饱,患萎缩性胃炎的人较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由于带有很少口腔消化酶的稀饭促进胃酸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在这种情况下,稀饭是养胃的;但是有些胃病患者晚饭常常喝稀饭,就不好了。因为这样会减少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时间,从而减少了唾液中各种消化酶的分泌,缺少口腔消化酶的稀饭直接到了胃里,促使胃液增加分泌,等于增加了胃的负担,显然对胃病是不利的。所以有胃病的人不提倡晚饭喝稀饭。最后,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的变化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对脾胃的吸收消化均有影响。除此之外,戒烟戒酒、充足的睡眠、减缓压力、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人会疑惑,吸烟不是伤肺吗,怎么会伤胃呢?香烟中的很多有害物质都是伤胃的罪魁祸首,它们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反射,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使胃黏膜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还可以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胆汁反流入胃,从而破坏胃黏膜。损害胃粘膜。所以,不戒烟的人吃药只能缓解症状,不可能彻底治愈胃病。综上所述,我总结了治愈老胃病的六个字:“吃药敬酒睡觉”。第一、“吃”是指要吃软食品。尽量吃一些面包、馒头等易于消化的发面食物,避免吃入过多的生冷的、油炸的、不好消化以及辛辣的食物;第二、“药”就是少吃药,缩短用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对胃的刺激和对胃黏膜的破坏,不要一味地寻求各种药物治疗方法,而忽视了药物副作用;第三、“敬”谐音是看颈椎。单纯地治疗胃病而忽视了颈椎病的治疗,也是胃病常年不能治愈的原因之一,不能忽视这两者的紧密联系;第四、“酒”就是戒烟酒。如果想彻底治愈老胃病,必须戒烟戒酒;第五、“睡”就是早睡觉。不要忽视“颈椎病——胃病——失眠”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睡眠不足会影响胃病的恢复。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机体的修复,身体的各个系统才能良好的工作;第六、“觉”咀嚼:进食时要充分的咀嚼,而稀饭减少了咀嚼的机会,自然减少了唾液分泌,定会加重胃的负担者。
单位每年组织体检,不少职员都查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赶紧上网查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网上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处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于是大家很紧张,有的分餐,有的隔离,都怕传染上最后导致癌症。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代表什么?有了幽门螺杆菌需不需要治疗?是不是就会得胃癌?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2005年10月3日,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和病理学医生罗宾·沃伦提出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病因学说,并进一步验证了长期的消化性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不幸的是,这段小故事被我们某些国人断章取义,以讹传讹,说成是一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就会导致溃疡病或癌症,造成很多年的谈“菌”色变。幽门螺杆菌真的就那么可怕吗?事实并非如此,不是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必须接受治疗,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将幽门螺杆菌“斩尽杀绝”。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谈细菌。从我们出生离开母体后,就开始了同周围富含微生物的自然环境密切接触,人体的体表皮肤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及其腔道寄居着不同的微生物种类高达上万种。这些微生物中的绝大部分是有益菌,是对人体有益的,正是这些有益的细菌维护着我们一生的健康。正常情况下,这些寄生在我们身体中的细菌与宿主相安无事,互相适应,互相帮助,各种微生物之间也相互制约而保持一个彼此共存的状态。任何一种自然界的生物,都不可能体内没有微生物生存。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与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我们所说的幽门螺杆菌,正是属于他们的种类之一。如果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寄生细菌有可能会成为致病菌,这种在某种条件下使人致病的细菌我们称为机会致病菌,也称条件致病菌。大多数情况下,幽门螺杆菌只有在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才会出来作怪。套用一句俗语“Hp(幽门螺杆菌)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类似幽门螺杆菌这样的机会致病菌数不胜数,通过用抗生素“杀菌”是杀不绝的。如果万一把这些细菌斩尽杀绝了,细菌的宿主也就是我们人体也会随之消亡。而且过度应用抗生素,还会引起很多副作用,如机体的耐药性、头晕、皮炎、药物过敏等,甚至引发药物性肝损害。过度应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还会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这在临床是很常见的。所以,对没有临床症状的人使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弊大于利。同时,西方医学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继罗宾·沃伦和马歇尔之后,美国的Anil Rustgi和Hashem B.EI-Serag博士于2014年在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REVIEW ARTICLE:Esophageal Carcinoma》中提到:正常情况下,幽门螺杆菌能调节胃酸产生,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食管腺癌风险减少41%。这样看来,幽门螺杆菌还有有益的一面呢!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万万不会想到提出的“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学说会有如此大的“经济效益”,我们被消化界的专家们忽悠了多少年!每个医院都有消化科,每个消化科都有胃镜,每查胃镜,必查“幽门螺杆菌-HP,而且大多数是“阳性”,然后消化科医生会理直气壮地给你开三联甚至四联抗生素,让你彻底歼灭幽门螺杆菌。还要补充说明的是,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不代表现在感染。目前很多的体检是用血清抗体测定,这种检查的方式查出的抗体阳性,只能说明你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现在机体对幽门螺杆菌有抵抗力而已,并不能证明你现在有感染,更不能表明你感染的程度和细菌活跃的程度,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具有两面性,在胃体健康、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让幽门螺杆菌共存,没必要刻意杀灭;在胃功能受损,引发胃病的情况下,咨询医生,通过整体治疗,重建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以达到尽快治愈胃病,恢复正常的胃功能的目的。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并长期存在消化道的细菌。严格来说,它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播。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唾液飞沫传播。餐前洗手、不吃生肉、生吃瓜果时要洗净、去皮,是预防幽门螺杆菌进入体内的有效方法。”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博士在中国访问时也说过:“亲吻、共餐传播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不大。”避免进食刺激性饮食,对冷食和辣食等刺激性食物需根据个人条件、原有的饮食习惯和季节选择,禁止吸烟喝酒,饮食种类齐全,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每天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等都可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提高自我身体素质,抵抗力强了,条件致病菌不能致病,存在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也不能致病,这才是看待幽门螺杆菌的正确态度。
我们今天继续前两次痛风的话题。在注意了生活调理及饮食之外,药物治疗有哪些呢?先说说西药。痛风急性期可以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也可以暂时用一点激素,但不要用别嘌醇这类降低尿酸的药物,因其往往会诱发痛风的发作。可服用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西乐葆亦可缓解关节疼痛,在胃肠道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上述药物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关注不良反应。心脏病人及胃病者必须遵照医生指示服用。秋水仙碱为对肝脏损伤比较大,肝功能有缺陷者慎重使用。在稳定期可用一些排尿酸的药物,常用药物有:别嘌醇片(Allopurinol 100mg),亦作别嘌呤醇,可减少尿酸合成。这种可以与“嘌呤”衍生物复合的药品,可以引发原来积蓄在软组织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这时可诱发并加重关节炎,故在急性期应停止使用。丙璜舒(probenecid),可增加尿酸的排出。尿酸排泄剂的作用机制为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减少血中尿酸的浓度,最终减少尿酸盐沉积在软组织里,减少痛风炎的发生。主要在痛风发作间期和慢性期使用以控制高尿酸血症,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每天尿酸排出不多的病人,但泌尿系统结石、化疗及癌肿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不宜使用。苯溴马隆片主要用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其具有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作用因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因其不良反应可出现粒细胞减少,故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在痛风结石引起一些其他的损害时,应给予相应的西医对症处理。此外,多酚咖啡可促进尿酸排出体外。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虽多以肉食为主,但却没有爆发痛风的原因。因为欧洲人在食用高嘌呤食物后,通常会喝酚含量较高的咖啡。痛风是终生疾病,因此需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每个人体内都会有尿酸,痛风患者体内的血尿酸高于正常,降尿酸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患者查出的尿酸值是血中尿酸的数值,而不是关节间隙中尿酸结晶的浓度,因为大量的尿酸形成结晶后会沉淀在关节间隙中。服用一段时间后停药的结果是由于结晶析出,血尿酸很快又升高。因此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使既往在关节间隙中的结晶完全排除后再停药。痛风的中医治疗如何呢?我们重点说说中药。因为总有个误区,说中医、中药对人身体没有害处,所以我们就应该多寻求中医治疗,多寻求中药治疗,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什么病情,哪类的患者适合用哪一种药,我们就选择这最佳的,而不是片面地、单独地、执著地认为就是中药好,西药不好。更不能听信一些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广告宣传,完全是商业炒作的广告宣传。说我这个偏方就能够治疗痛风,我治好了多少例,我们不能轻信这种事。我看到一个患者已经肾功能衰竭了,什么原因呢?经过反复询问,原来是由于他长期、不正确、不正规的服用各种中药、西药而导致的。为什么要吃这些?就是因为得了痛风。痛风不是不可以吃药,痛风可以吃药,也应该吃药,但是绝对不要乱吃药。那个患者就是长期过度服用药物,特别是迷信很多偏方、验方,最后损伤了肾脏的功能,造成了肾功能衰竭。当然本身痛风结石,也会破坏肾脏。但是我分析了这位患者的原因,主要就是长期大量服用各种偏方导致的,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真的很令人感到惋惜的。按照真正的中医理论,按照医生的临床经验辨证分析,正确地使用中医中药确实是有一定疗效的。比如说有一个方子,某某某吃这个吃好了,我就用它治疗张三、李四、王五、韩六,大批治疗患者,合理吗?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中医治疗,不是纯粹的化学药,是针对一个疾病,针对一个靶点,中医治疗特别是用中药治疗的时候,它是靠辨证施治。有人说辨证施治那么复杂,我们搞不懂怎么办?我们说一个道理--比如张三的舌苔特别厚,而李四根本一点没有舌苔,他体内的情况会是一样的吗?肯定不一样。那么我们用一个同样的组方,三味药、五味药乃至几十味药组成一个方子就包装一下,说它是一个祖传秘方,一个皇宫的秘方等等,来治疗西医的一个具体的病,比如说痛风病,我这个方子治疗痛风病适于所有的痛风患者,可能吗?这个痛风患者舌苔特别厚,那个患者舌苔一点没有,这个痛风神丹妙药能有作用吗?它要么对舌苔特别厚的这类患者有作用,要么对这个没有舌苔的有作用,不可能对这两类患者都有作用。道理就这么简单。不光痛风病这样,所有的西医的病名用中药、中成药这样治疗的,千篇一律治疗,都取得如何如何疗效的,都是不科学、不可信的,不可能是对的。中医对痛风怎么认识的呢?中医认为这个痛风病有很多很多种原因,心、肝、脾、肺、肾、津、液、气、血等等很多原因,最后导致成这种病。但大部分中医把它责之于脾或者肾的功能失调。实际这个脾也不是西医解剖那个脾,造血那个脾。中医所说的肾,也不是西医那两个腰子,那两个“腰花”。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中西医的不同:解剖上,脾肾小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但功能上脾肾大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中医很形象,说的这么一个功能,是这两个脏器功能失调了,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病人才出现关节疼,浑身不舒服,甚至生成结石,中医治疗基本上是从脾和肾两条大路上来辨证施治的。现代医学呢?我们到医院里查血液中尿酸高了,加上症状和体征,西医就给出诊断,叫痛风,按照西医理论给予治疗。有人听到这里,说我学会了,回去我就要么就是调脾,要么调理肾。也不是那么简单。看它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治法。你在急性期疼得特别厉害,中医说了,一般说这个疼是“热痹”,属于痹证里边的热痹范畴。是不是所有的患者在急性期都是热痹呢?不是。我指的只是大多数,有一个共性的特点,但不一定是全部。说在急性期,也不能全用热痹指导思想来治疗。缓解期、间歇期,在后期、中期,又有不同的情况分析,不同的表现和辨证归类,治疗也是不同的。有人说某某中药有一定的排尿酸作用,这可能是对的,如葛根、淡竹叶、绞股蓝、女贞子、虫草菌等,这些药食两用中药都有轻度的降尿酸的效果,但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下使用。我们绝对不能用一味两味中药的排尿酸作用来代替整个中医药治疗痛风的这一原则。如果要那样我们不如去寻求西药,西药排尿酸的指标更确切。中医治病一定是按照辨证施治来治,哪怕治一个沙眼,哪怕治一个脚气,或者是治疗癌症、治疗垂危的患者,一定是辨证用药,绝对不是单打一。举个例子,麻黄是中药,西医从麻黄里面提取了麻黄碱、麻黄素,那么这一味的单一的化学成分,就不再是麻黄了,它和麻黄这个药的整个药理作用截然不同,完全不一样。如果说我们用麻黄素,也是用麻黄,这和中医理论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可以这样说,世上根本不存在治疗西医疾病的中医偏方或祖传秘方。我们真正有病,就一个原则,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不要听信偏方、验方,也不要长期不变地永远服用下去这一个方子,那样会造成你的身体,起码是肝、肾、心脏、神经系统或者骨髓的损害,而且还造成没必要的浪费。病情在不断地变化,所以中药也必须不停地调整,这才是真正中医治病的原则,也是治疗痛风的基本原则。
痛风患者最常听到的医嘱是:不能吃海鲜,不能喝啤酒,甚至不能吃豆类制品,真的需要这样吗?如何正确的防治痛风呢?痛风的防治和任何疾病一样,首先以非药物防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这是治疗疾病的大原则。痛风的防治不能单纯靠吃药或靠减少那些嘌呤食品,而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才是防治痛风的根本所在。如果一个人体内的嘌呤过多,肝脏转化的尿酸就过多,此时喝的水又不足,这些过多的尿酸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开始是高尿酸血症,久而久之,痛风就发生了。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减少过多的嘌呤。这些嘌呤的来源,从食物中摄入仅占10%-15%,体内自身产生的高达85%-90%。也就是说,即使全面禁止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也仅仅是限制了10%-15%的嘌呤产生,更重要的应该是关注体内产生的高达85%-90%的尿酸!食物的代谢过程都是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热量过多,转化为嘌呤的物质势必就会过剩,机体代谢不出去就会产生尿酸,导致血尿酸增高。您的热量摄入多,体内产生尿酸就多,就会发生痛风。根据这个道理,减少尿酸产生并增加尿酸的排出,就不容易得痛风或者减少痛风发作了。简单地说,减少尿酸产生,就要少吃饭;增加尿酸排出,就要多喝水。痛风患者不要机械教条地限制美食,而应把重点放在控制总体热量的摄入上。临床上看到大部分痛风患者总是全面盲目地禁食嘌呤类的食物,得不到美食的享受,另一方面却不控制饭量,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少量,多样,均衡摄取,控制总热量才是痛风的饮食总原则。少量,是指含嘌呤含量多的食品要尽量少吃,但不是全面禁止。多样,是指摄入的食物应该多样化,只是不要量太大,吃一点没事,摄食要保持均衡。食物有许多种,排成一类、两类、三类、四类、五类,有的分得更多,生活中没必要去记每一种食物里面到底含嘌呤多少克,多少毫克。总体的来说,动物内脏里面多,我们就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动物内脏。还有一些器官组织里面多,比如虾头、眼睛这些器官组织里面嘌呤含量多,我们就尽量少吃。馋极了,我们一年就吃一口,也不会造成大碍。控制总热量是关键。那么,什么食品热量高呢?即产热多的食品,比如说动物的脂肪,像肥膘、肉块、奶油、鱼油、蛋黄;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色拉油;人造食油,像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人造可可油;糖类像白糖、红糖、冰糖、水果糖、巧克力,以及细粮,像小麦、大米和糯米等等,以上这些食物所含的热量非常高。注意,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观点转变:对痛风患者来说,控制热量比控制嘌呤更重要!具体地来说,第一,限制每日总热能。痛风病人应该控制体重,每日总热量应比原来的饭量减少10%~15%,也不能多吃零食来替代主食。记住每餐不可吃得过多、过饱,有意识的控制饭量。但是热能要逐渐减少,过度减重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从而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第二,以碱性食物为主。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溶解,所以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坚果、牛奶等碱性食物。急性发作期每日可多食蔬菜,或者水果适量。可采用周期性植物性饮食,如黄瓜日、西瓜日、苹果日等,每周2次间隔3天。还应增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大量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淤积的尿酸盐溶解。可以适量摄入奶制品,低脂奶和低脂奶酪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少喝酸奶,因为它含乳酸较多,对痛风患者不利。第三,限制嘌呤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急性发作期的2~3天内选用嘌呤含量很少或者不含嘌呤的食物,禁用含嘌呤极高的食物。慢性期每周至少两天完全选用嘌呤含量很少的或者不含嘌呤的食物,其余几天可选用低嘌呤膳食。但不要忘了,即使全面禁止嘌呤多的食物,也不过是限制了一小部分,适当禁止就可以了,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忽视了控制总热量这个大原则。所以说防治痛风≠拒绝美食。还要罗嗦一句:您吃了海鲜了或是喝了啤酒了,其他热量的摄入就一定要减少,熊掌和鱼不能兼得。除了减少热量,还要讲讲如何促进尿酸的排出?首先要多多的喝水,多喝水才能及时排出尿酸。另外,尽量保持正常规律的工作与生活,加强体育锻炼,科学的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比如快走,而不是剧烈的让人出很多汗的运动锻炼。通过锻炼,可以促进体内热量的消耗来降低尿酸水平,防治代谢综合征。多饮水,多排尿,防治便秘,保持大便的通畅,促进体内尿酸、毒素和代谢废物从大小便中排出。这才是更加科学的方法,不是用单纯吃药、拒绝美食的方法,希望大家从此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其次,限制饮酒。限制饮用啤酒、白酒,甚至红酒。啤酒中含有嘌呤分解代谢的重要催化剂—维生素B1,两者混在一起会使血中的尿酸含量激增,这样结石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再次,戒烟。吸烟以后会产生很多毒素,会扰乱整个身体的代谢。本来由于尿酸血症和血脂高等等,血管就要出现硬化了,就要出现痉挛了,抽烟会使血管收缩,让血管更加痉挛,会促使动脉发生硬化,或者更加严重。因此痛风患者一定要戒烟。
今天我讲一个常见病,仅次于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的代谢疾病——痛风病。现代生活中,痛风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临床病人是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对它认识并不清楚,认为化验尿酸一高就是痛风,事实是这样吗?历史上有一些痛风名人,像达尔文、像牛顿、像凯撒大帝,所以我们说它是富人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都是饮食上的富人了,所以患痛风的概率也高了。痛风的发病多发于四五十岁的男性,一般来说,男女发生痛风的比例是20∶1,也就是说20个痛风病患者,可能只能对应有一个女性痛风病患者。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为什么痛风偏爱男性?大多数认为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抑制关节炎发作。而男性吸烟喝酒的多,喜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有临床资料统计,宴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常吃火锅者发病更多。这是因为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再饮啤酒,自然是火上浇油了。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患者患痛风可能性会增加10倍等等,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却被人们常常忽视:男性普遍比女性饭量大!这才是男性容易患痛风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是尿酸高就是痛风呢?答案是否定的。尿酸高不等于痛风!尿酸是血里的一种物质,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由细胞核内的嘌呤分解而成。体内2/3的尿酸由肾脏排出体外,1/3由大肠排出。若体内产生的尿酸过高,未及完全排出,便会积聚成结石。尿酸一方面由于进食过量高嘌呤、高胆固醇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肾功能亦偏差,以致影响排尿机能。从中医角度来说,“肾主骨”,肾气亏虚,也会造成关节疼痛。我们测血尿酸,应该有个正常数值。那是不是血液里的尿酸值比正常范围高就是痛风?临床上见到许多人尿酸都高,那么尿酸高就是患了痛风吗,就要吃药,是不是这样?其实高尿酸血症不代表就是痛风,10个甚至20个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只有1-2个人会发展为痛风。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的人,不会继续发展为痛风,特别是在注意了调理生活饮食习惯,多喝水以后,尿酸就会慢慢降低,也就不再发展为痛风了。把尿酸高和痛风画等号是不正确的。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二、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促进尿酸合成的酶,比如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等;还有一类即为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如长期存在,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关节炎、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医生面对可疑痛风病人时,除了结合病人的出现症状体征,还经常为病人进行血液的尿酸或者尿液的尿酸检查,并且由此判断是否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然而单凭尿酸—项检查并不能确定是否患痛风性关节炎。据统计仅5%-12%的血尿酸升高者才可发生痛风,多数人并不发病。真正患了痛风后有一定的临床特点:首先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伴有发热、剧痛、畸形、僵硬、关节受阻、痛风石产生,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多发人体最低部位的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大概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人们称之为“痛风”。 通常足大趾首先发热红肿,并且疼痛无比,活动困难。再严重时会影响膝、腕及踝关节,造成关节畸形僵硬。慢性痛风可导致肾结石、痛风性肾病等。痛风是终生性疾病,有10%的遗传性,但这和生活习惯遗传有很大关系。因为,比如说父亲得了痛风病,这个父亲除了抽烟喝酒以外,平常吃得多也不爱运动。儿子跟爸爸学,吃成一个小胖墩也不爱运动,等长大了以后仍然保持这个生活习惯,很有可能到了他父亲这个年龄的时候,也会出现高尿酸血症。出现高尿酸血症也不及时治疗、不及时控制,将来也发展成为痛风。我们系统地说一下痛风的临床表现,一般可以将痛风从临床分成四个期:一个是高尿酸血症期,有的血尿酸高了,高了以后我们不去管它,后来就发展到了痛风早期或者叫痛风前期,这时候就开始有些关节疼,比如说大脚豆疼,某个关节疼。到了中期就会有痛风结石沉着了,可能肾上出现痛风石,可能关节里边出现痛风石了,疼得很厉害。到了痛风的后期,那可能要造成肾损害,甚至造成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我们最重要的、最有用的,应该是在高尿酸血症期,发现高尿酸血症了,就应该加紧注意,就不要让它再继续发展。痛风所致的关节痛与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是不同的。医生诊断主要通过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检查来鉴别。简单地说,风湿、类风湿不是血尿酸高;从化验上说,痛风病是血尿酸高。风湿和类风湿很少见到痛风结石,痛风病有痛风结石。风湿和类风湿很少侵犯肾脏,出现肾脏的结石,导致肾功能衰竭、肾损害,最后尿毒症,而痛风病容易形成这种肾脏的结石,容易导致不治到最后导致肾的损害、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关节疼(风湿、类风湿关节疼)有时候是对称性的,痛风不一定对称,痛风往往就在单一关节,有时候就是一个特点--红肿,里边可以弄出石头来,风湿、类风湿弄不出石头来。痛风病往往不是单独的一个痛风病,常是合并于其他代谢疾病中的其中一个表现,比如说“代谢综合征”。常常看到这种情况:今天痛风了,病人去找医生治疗痛风。明天还是这个人,血压升高了,又去找医生治疗高血压。后天又发现血糖高了,又去看糖尿病。再过段时间相继出现了这个问题,又出现了那个问题等等,甚至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乃至中风病、肾结石等等,其实它是一个综合的病,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我们现在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就是单独地去看痛风,单独去看高血压,单独去看糖尿病,这是一个误区。所以应该整体认识和治疗痛风病。痛风的发病和许多其它疾病—样,致病因素很多,而且存在个体差异。某些长时间食用高嘌呤食物的人,血尿酸经常升高,但是因其身体内有很强的调节机制,如通过增加血尿酸在肾脏的排泄,而使血尿酸维持正常水平。大多数痛风病人是因为持续血尿酸浓度升高加上肾脏排泄功能的下降,使得超饱和的尿酸形成微细结晶而沉积在关节,引起急性痛风发作,因此高血尿酸是痛风发作的最主要的生化基础。尽管痛风病人在其发病的过程中必在某—阶段有高血尿酸血症,但是个别情况下也发现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这可能因急性发作时,应激反应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太多,增进了血尿酸的排泄而引起了暂时的假性正常,这个时候测定尿中尿酸也许更有帮助。必需指出的是,只有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检查尿尿酸才有意义,因即便血尿酸水平非常高,假如病人肾功能已下降,血尿酸亦没有办法排出,反而使尿酸排出正常或者降低,引起另外—种假正常的结果。所以,当前更多的是检查血尿酸水平来判断是否为高尿酸血症,通常抽取晨起空腹血液以测定血尿酸指标。无症状高尿酸症是否需要治疗?当血尿酸高于535mmol/L(9mg/dl)时,有可能形成尿酸盐结晶,在组织、关节腔内沉淀造成痛风。尿酸结晶可在肾盂、输尿管或在肾小管及肾间质沉淀,形成肾结石,造成肾损害。一般认为,血尿酸水平低于535mmol/L(9mg/dl)时,不需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肥胖,高嘌呤及高热量饮食、酗酒,过度劳累、创伤、寒冷及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血尿酸水平过高时应使用降低尿酸的药物。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或伴发病者,需根据病因及对症治疗。如果有下列情况者应给予对症治疗、定期检查或考虑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1.有痛风家族史,尿酸性肾结石和排尿量降低者;2.排除原因后血清尿酸大于535mmol/L(9.0mg/dl);3.尿中尿酸排泄每24h>5.948mmol(1000mg);4.尿酸性肾结石或急性尿酸性肾病者;5.有痛风临床症状;6.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有上述情况就要积极治疗,不能掉以轻心了。
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理事长 赵建国教授今天聊一个常见的胆道的疾病。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好了,人变胖了,酒也多了,烟也随便抽了,生活也不规律了,所以胆囊的病也多了起来。胆囊主要有两个病最常见,一个是胆囊炎,一个是胆结石即胆石症。平常有这个病问题不大,怕的就是发生胆绞痛,夜里上急诊,不得不紧急手术。虽然说现在手术水平提高了很多,包括内窥镜在内,可是手术毕竟痛苦啊,我们能不能有些什么办法可以延期手术或者是免除手术呢?比如说有很多人一生带着一堆小石头在胆囊里面,到这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也没发病。那么我们不幸胆囊中有了石头,有了炎症,有了胆囊炎、胆石症,能不能不发作,免去这一刀之苦呢?先说胆绞痛是怎么回事。在过去,有些是由于蛔虫、蛔虫卵引起的,但现在主要是由于胆内生成石头,结石了,这些石头可以有各种成分,比如像胆固醇、胆色素等,它成分不一样。我们不管它是什么成分,反正石头是已经形成了。还有呢,是由于平常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个慢性炎症,乃至引起一个急性胆囊炎的发作,这二者加在一起,就很容易引起胆绞痛。胆绞痛是怎么引起来的呢?大家可能对解剖不太熟悉,我简单说一下。先不说胆管,大家儿都听说过胆囊,人的右上腹有肝脏,肝脏下边有个胆囊,胆囊下来有个管,这个管道排胆汁。你只要一吃饭,胆囊里边的胆汁就出来了。这个胆汁从哪来的呢?它是从肝脏里出来的,肝脏也有管,肝脏下边我们叫肝胆管,胆囊的叫胆管。如果有块石头掉到了胆管里面,一旦收到刺激,胆管就可能会突然痉挛,痉挛就会引起疼痛。如果结石堵住了胆管,胆囊里边的胆汁想把这石头挤出去,一收缩就更疼,如果石头造成了崁顿,胆囊就会肿胀。胆管和肝胆管汇总到下边就叫胆总管,下边还有瓦特氏壶腹啊等等,不管崁顿在哪儿,局部的平滑肌就会痉挛,痉挛以后就会产生疼痛,产生疼痛当然会引起一系列不舒服的感觉。除了疼痛以外,还会恶心、呕吐,甚至会造成中毒性休克。如果出现了梗阻性黄疸,全身就会发黄,手术把石头取掉后,胆汁流出去,这个病人就不黄了,简单的说,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不在如何预防胆石症,胆囊炎,我只是从医学的科普知识角度告诉大家,万一得了胆石症,胆囊炎,怎么能够远离胆绞痛的发作避免手术。请大家记住一句话:七招远离胆绞痛。注意,不是远离胆囊炎、胆石症,是远离胆绞痛。如果避免了胆绞痛,我们就减少了去看急诊,乃至急诊手术的机会。如果做到了这七招,就不用担心去外地外国旅游,随时可能犯病而看急诊了。如何做到这个“七招远离胆绞痛”?有七个字,叫做“油老九变冷气水”,可以简单记成:有个油老九变成冷气水了。我们一个个地说,这七个字都是利用的谐音。第一就说这个“油”字。这个“油”大家能够想到就是油腻。有了胆囊炎、胆石病的人要注意油腻,吃的东西别太油了,大肥肉通通一吃,就很容易诱发胆绞痛。这“老”呢,是“劳累”的谐音。别太劳累了。假如我们出去旅游,上车下车照相跑跑跑,或者是在家里也是不辞辛苦,拼命地锻炼劳累等等,这个时候要注意了,可能要诱发胆绞痛。适当地叫停,别太累了,这是劳累。“九”呢,它是烟酒的谐音,一次侥幸两次侥幸,你总那么喝酒,早晚要诱发胆绞痛,为了这口酒,你说诱发一个胆绞痛去做手术,得不偿失啊!“变”呢,是便秘的谐音。有胆石病和胆囊炎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能便秘,大便不能干燥,干了就容易诱发胆绞痛。以前曾经和大家讲过便秘的防治方法,该不会忘记吧?“变冷气水”,这个“冷”是什么呢?寒冷、着凉,不能着凉。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特别怕凉。可是到冬天患胆囊炎、胆石病的人不容易着凉,夏天特别容易,为什么呢?冬天都知道保暖,而夏天却忘了,经常遇到夏天到饭店吃饭,吹着空调又喝些冷饮冷啤酒,吃完饭就诱发胆绞痛直接去医院了。所以一定要注意寒冷,避免着凉非常重要。“气”是什么呢?别生气,生气也容易诱发胆绞痛,特别是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千万别生气,好好珍惜这几十年的生命,不要生气,人不生气,不光能长寿,还能避免诱发胆绞痛。最后是“水”,这个“水”往往是被人们忽略的。人体缺水,胆汁就变得粘黏,就容易形成结石,就容易使炎症更加重。如果我们水充足了,胆汁没有那么粘黏了,就不容易诱发胆绞痛了。问:胆绞痛和心绞痛有什么区别呢?答:胆绞痛在右侧,心绞痛在左侧,它们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症状,都有一个字——“疼”,但这个疼是不一样的。心绞痛疼的表现有压榨感或者心绞着痛,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有的时候它会表现为左侧的肩膀痛;表现为后背痛,它是左侧的后背痛;表现为牙痛,它是左侧的牙痛,甚至个别的表现为头痛,也是左侧头痛。简单说心绞痛一般都是在左侧,而胆绞痛都是在右侧,不管它向肩膀放射,后边放射,还是上下左右怎么放射,它应该是在右侧,所以这是应该区别的主要点,一个左侧一个右侧。问:我十年前患胆结石,查出来是0.8,后来就1.2,今年查体2.0多,我想请问一下怎么预防和治疗? 答:其实看从0.8、1.2到2点几,似乎在逐渐增大,好像它的危险性越来越大。2点多的石头,其实不用担心,这颗石头,应该不会引起胆绞痛,胆管没有那么粗。石头掉在胆管的任何一个部位,崁顿了、卡住了,才引起痉挛收缩疼痛;如果石头大于这个胆管,它掉不进去,就在胆囊里边存着吧。但是我们不能太大意麻痹了,因为能形成这么一个2点几的石头,旁边就有可能还有小个的石头,这个小个的石头如果形成以后,不小心掉到了胆管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能诱发胆绞痛。这个预防还是那七个字, “油老九变冷气水”。有的时候就是单独一个大石头在里面,甚至还要大,3点几、4点几,不用担心,有的人就带一辈子,由于他注意了这七个字,注意了这七招,一辈子不发病,所以我建议,有胆石症的病人如果没症状就先带着,有了症状再考虑是否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