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喉乳头状瘤---可控制/治愈喉乳头瘤是咽喉部位经常发生的良性肿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因有术后易复发、生长快的原因,一直是临床医学上比较难治愈的疾病。喉乳头状瘤按发病年龄可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两种。儿童型患者大部分是5岁以下开始发病,早期常见症状为嗓音沙哑,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失声,引起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治疗会随时引起孩子窒息。喉乳头瘤的最大的问题是反复复发,通常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放弃治疗或耽误治疗。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100万名的这类患儿,他们长期受到此病的折磨。由于这个病本身就易复发,很多孩子要反反复复的进行价格低廉和技术落后的手术,手术仅仅是简单摘除肿瘤,保持呼吸,以期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能够自愈,因此接受过50-60次以上手术的患儿也不在少数,很多孩子即使在肿瘤治愈后也面临着声带严重受损、发声困难的状况。还有更多的孩子即使长到成人肿瘤依然存在。喉乳头状瘤需要长期的系统性的手术为主的治疗,即使反复复发也不要放弃,特别是小儿患者,因为比成人患者治愈的可能性高。如果发现小儿有喉乳头瘤的症状,最好是马上到医院去接受治疗,随着理念的进步,我们发现喉乳头瘤复发及早手术是治愈的关键,而不是选择等待,致使肿瘤更多更大,增加手术难度,减低彻底治愈的概率。虽然是难治的疾病,但是坚持治疗的话是有治愈的可能。引起喉乳头瘤的病因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病毒感染喉部黏膜基底层,从基底层生发与传播,小儿一般是出生时通过母体的产道直接感染上病毒。HPV可以感染人体的有30余种,类型不同,患者的复发和预后情况不同。系统的检查与治疗很必要。儿童主要是HPV11及HPV6型,而我们接触与治疗的患者,大部分人不知道疾病的成因,更是从没检测过病毒情况,而是盲目治疗,疗效甚微。为了治疗喉乳头瘤需要经过外科手术切除掉,其治疗的方法也不同,通常是施行喉显微手术,喉显微手术是全身麻醉的条件下进行,使用电子显微镜扩大10-20倍手术视野,再利用精细的手术器具或激光进行乳头瘤切除的方法。传统手术由于会担心手术后喉部瘢痕甚至狭窄形成的原因,往往采用仅摘除肿瘤,而不切除黏膜下层的方式,致使肿瘤及HPV病毒无法清除干净,肿瘤反复发作。手术不能单纯摘除肿瘤,需要进行黏膜下层快状切除,以切除病毒存在的部位,我们采用CO2激光结合显微喉科冷器械,清除肿瘤生长部位黏膜下层,一次手术分二次进行,1周后在显微镜下清除喉部生长伪膜,第二次检测病毒存留情况,二次手术可以有效防范喉部瘢痕与粘连。所有患者避免气管切开,使儿童能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必要时加用抗病毒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复发。初次就诊于我科的儿童患者通过1-2次手术3年无复发,但是大部分患者是已经于各个医院进行数次甚至数十次手术的,在进行2-3次手术后明显缓解,甚至1-3年无复发。对于已经有气管切开的患者,通过解决喉部并发症,也尽早拔管。喉部乳头状瘤进行黏膜下切除但需要很高的技术,因此必须要找技术成熟的医生来做手术。推荐文献:1.胡慧英,于振坤等。喉乳头状瘤黏膜下切除术后复发情况的初步临床探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 (21) :1873-18772.于振坤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治疗现状与未来趋势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 (24) :2107-2110
贝伐珠单抗治疗喉乳头状瘤应用信息提醒贝伐珠单抗对喉乳头瘤的治疗作用,是一有前景的辅助治疗方案。其药理机制是通过抗血管生成发挥作用,抑制或控制肿瘤的生长,但无抗HPV病毒作用。所有应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或光动力)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应广大患者朋友要求,简单收集了一些信息仅供参考!1.贝伐珠单抗不能根治喉乳头状瘤,只能缩小肿瘤范围【Enrique etal -2021-Systemicbevacizumabasadjuvanttherapyforrecur.pdf】【Safeuseofsystemicbevacizumabforrespiratsourcelaryngoscope2019apr129410011004.pdf】2.2022年一篇系统评价:Bevacizumabastreatmentoptionforrecurrentrespiratorypapillomatosis:asystematicreview(最终纳入15篇文献)【Pogodaetal2022-Bevacizumabastreatmentoptionforrecurrentresp.pdf】a.54位患者为JORRP,10位患者成年后患RRP;b.将贝伐珠单抗(经验性地)应用于病情较严重病例;c.在95%的病例(41/43),贝伐单抗治疗后的手术间隔显著延长;超过一半的患者(24/43)在随访期间不再需要对RRP进行任何手术干预;在40%的患者中(17/43),在贝伐单抗治疗后仍需要手术干预,但手术间隔较前延长;d.1例恶变;e.1例治疗效果差;f.44%的患者(19/43)出现了蛋白尿、鼻出血、咯血、高血压、肌酐升高、头痛、血小板减少、甲亢、饮食障碍、恶心、绝经提前等副作用。并发症轻微并具有自限性;g.全身给药优于局部给药3.Derkay关于喉乳头状瘤的综述(2021)贝伐单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案仅能作为维持治疗。【Benedict和Derkay-2021-RecurrentrespiratorypapillomatosisA2020persp.pdf】4.说明书提示的不良反应(恶性肿瘤患者)高血压(42.1%),蛋白尿(0.7%-38%),动脉血栓栓塞(5.9%),静脉血栓栓塞(2.8%-17.3%),充血性心力衰竭,胃肠道穿孔(0.3~3.2%),增加伤口愈合及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手术前至少停药28天,手术后28天才可以再用药),出血(包括咯血、胃肠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鼻出血、阴道出血,出血几率较不用药增加5倍),超敏反应(约5%),卵巢衰竭,感染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穿孔,伤口愈合及手术并发症,出血发生频率较高的:高血压(42.1%)、疲乏或乏力、腹泻和腹痛 5.喉乳头状瘤患者全身应用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1. 44%(19/43)的患者出现了蛋白尿、鼻出血、咯血、高血压、肌酐升高、头痛、血小板减少、甲亢、饮食障碍、恶心、绝经提前等副作用。并发症轻微并具有自限性【PogodaL,etal.Bevacizumabastreatmentoptionforrecurrentrespiratorypapillomatosis:asystematicreview[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2022Apr24]. EurArchOtorhinolaryngol.2022;10.1007/s00405-022-07388-6.doi:10.1007/s00405-022-07388-6】2. 2/8的病例出现了轻度或中度副作用:咯血1例,蛋白尿1例【RyanMA etal (2021)Systemicbevacizumab(Avastin)forjuvenile-onsetrecurrentrespiratorypapillomatosis:asystematicreview.Laryn-goscope131(5):1138–1146】
喉乳头瘤因其反复复发一直是临床难题。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喉乳头状瘤都要及时治疗、定期复查,不能因为反复复发的顾虑等待患者呼吸苦难才就诊。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乳头状瘤几乎占满了整个呼吸道,而此时治疗的核心是呼吸梗阻的解救,很难兼顾切除彻底。我们在喉乳头瘤基底膜以浅精细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次治疗两次手术的理念”,即:第一次手术解除呼吸梗阻,1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手术(清除第一次手术后的伪膜和第一次没来得及清除的微小病变)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减低了患者复发率和频率。复发患者主要是在清理伪膜患者中有HPV病毒者,也就是说即便是手术显微镜正常的粘膜已经感染了病毒,这些部位的复发是必然的。如何解决复发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可能途径,就是识别出已经感染病毒但尚未成瘤的上皮细胞。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ncTherapy,PDT),就是将一种光敏剂(ALA)湿敷在可能已有病毒感染的上皮区域,感染的上皮细胞特异的吸收光敏剂,光敏剂可选择性地进入被病毒感染、增生异常活跃细胞中,并转化为大量原卟啉IX,此时在特定波长635nm的光激发下产生单态氧及自由基,从而导致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以达到治疗目的,而周围正常组织则不受影响。为彻底切除治疗喉乳头瘤,我们采取首次精细化肿瘤切除+伪膜清理+光动力治疗的综合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见图及图解)。光动力治疗在皮肤性病科达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喉乳头瘤HPV病毒感染与尖锐湿疣病毒同源,临床病理生理机制相似,治疗效果也有相似的良好效果。2岁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后复发来诊推荐文献:1.胡慧英,于振坤等。喉乳头状瘤黏膜下切除术后复发情况的初步临床探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1) :1873-1877 2.于振坤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治疗现状与未来趋势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4) :2107-2110 3.周成勇等局部给药光动力疗法治疗儿童喉乳头瘤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24)1918-1920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于振坤:最后一个月复查。癌症目前国内外治疗的方法很多,原因就是因为其顽固。如果一种疾病用一种方法就能够治愈,当然不会有其他的方法的出现和研究了。对于早期喉癌,尤其是声门型喉癌,手术或放疗是最好的治疗手段,但是都有复发的可能性。早期的病变手术后或放疗后有没有其他的辅助方法?当然有,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还有一些国内外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即便对早期病变给予了其他的辅助治疗,其生存率并不比单一手术或放疗好,简单的说就是加没有加其他治疗没有明显的利处。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发症及副作用。对于患者的了癌症是很痛苦,但是首先自己要认识自己的病,不要反复琢磨增加心理负担,这不就又给自己病上加了个病吗?!因此,手术后我们建议不需要加其他的治疗,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坐以待毙,要定期及时有效的随访,万一复发,疾病在早期发现,仍然有治疗的机会。中医治疗癌症,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没有根治的疗效。
患者:谢谢,谢谢您百忙中的回复!预祝国庆快乐!好好休息一下。我很奇怪为什么同仁的手术医生都不查房呢?我们这边四川华西的都是做了手术要来病房查房的,同仁是做了手术就见不到手术医生,就只有主管医生了。见医生一面好困难的,应该给医院建议多和病人沟通,以免再发生徐文主任的惨剧,大家都很痛心。太哆嗦,说了些不该说的。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于振坤: 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手术医生,尤其达到一定职称的医生,往往承担科室,院里等的行政管理职务,因此,许多行政事务,如会议,学术兼职会议,卫生局指派的事务繁多,又必须参加。因此,查房时间相对少,但是作为医生,我们绝对对自己诊治的病人负责。而且自己对手术后病人的管理都有下级医师的至少电话汇报。您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以后在这方面要多注意改进。还有对喉癌等癌症疾病,其实最佳术后医患沟通解释时机,应该在术后一周左右,一般情况下最终病理结果要在术后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能明确,这是我们希望患者能够约一个门诊复查然后跟您解释沟通一下今后治疗及随访方案。但是目前由于各种体制原因,如挂号难,异地患者等问题,造成了一周后门诊复查困难。这也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地方。
指南与共识 慢性鼻- 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由于慢性鼻- 鼻窦炎(也称慢性鼻窦炎,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 )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诸方面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 在诊断概念、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有争议, 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近年来, 以欧美为主的学者们相继组织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鼻- 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1- 3 ] 。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出台, 反映了各国学者们对慢性鼻- 鼻窦炎诊疗研究的重视。1997 年制定海口标准[ 4] 以来, 对我国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后疗效、进行学术交流等均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为尽可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 制订、修改并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鼻- 鼻窦炎诊疗指南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慢性鼻- 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起草过程中参照了国际现有指南性文件, 并基于我国国情特点, 遵循了 宜简不宜繁, 宜粗不宜细 的原则, 同时兼顾了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及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实际情况。为了使本指南更科学、合理和具有实用性,编辑部还组织了专家在全国部分城市巡讲, 充分征求了各地同道们的意见, 使之趋于完善。本指南适用于成人慢性鼻- 鼻窦炎。1 临床定义慢性鼻- 鼻窦炎是指鼻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 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 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2 临床分类2. 1 慢性鼻- 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 2 慢性鼻- 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 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 研究显示, 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特征。因此, 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 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3 诊断3. 1 症状1 主要症状: 鼻塞, 黏性、脓性鼻涕。2次要症状: 头面部胀痛, 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 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 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3. 2 检查3. 2. 1 鼻腔检查 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 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3. 2. 2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3. 3 病情严重度判定 按照视觉模拟量表( v 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将病情分为: 轻度0~ 3, 中度>3~ 7, 重度> 7~ 10。若VAS> 5, 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见图1[ 5] 。图1 视觉模拟量表( VAS, 0~ 10分)注: 为患者对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在评价整体严重程度时, 要求患者根据问题在VAS标尺上标出4 药物治疗4. 1 抗炎药物4. 1. 1 糖皮质激素1 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 疗程不少于12周;2 全身糖皮质激素: 对于严重、复发性鼻息肉, 可以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 推荐剂量为0. 5mg / ( kg# d) , 早晨空腹顿服, 每日1次, 疗程5~ 10 天, 最长14天。需注意全身使用激素的禁忌证, 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不推荐全身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4. 1. 2 大环内酯类( 14元环) 药物 具有抗炎作用, 推荐小剂量(常规抗菌剂量的1 /2)长期口服, 疗程不少于12周[ 1] 。4. 2 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敏感药物, 用于慢性鼻- 鼻窦炎急性发作, 常规剂量, 疗程不超过2周。不推荐鼻腔鼻窦局部使用抗生素。4. 3 减充血剂 不推荐使用。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 < 7天)。4. 4 黏液促排剂 可稀化黏液并改善纤毛活性, 推荐使用。4. 5 全身抗组胺药 对伴有变态反应的患者, 可以口服第2代或新型抗组胺药。4. 6 中药 部分中药对于改善慢性鼻- 鼻窦炎的症状有一定效果, 应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药物。4. 7 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 2% ~ 3% ) 用于鼻腔冲洗。5 手术治疗5. 1 手术适应证 慢性鼻- 鼻窦炎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手术治疗:1 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2 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3 经药物治疗, 症状改善不满意。4出现颅、眶等并发症。5. 2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 原则上应包括手术前1周至手术后3~ 6个月的一系列用药策略及处理原则。目前, 对鼻内镜手术围术期处理还缺乏统一的标准, 暂不做硬性规定。建议治疗方案如下:1 手术前1周用药: 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鼻内局部和(或)全身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2 手术后局部处理时间: 术后定期进行术腔清理, 1 ~ 2 周后根据术腔恢复情况确定随访处理间隔时间, 持续3 ~ 6 个月。3 手术后药物治疗与上述慢性鼻- 鼻窦炎药物治疗的原则相同, 抗炎性反应用药不少于12周。6 疗效评估6. 1 评估方法6. 1. 1 主观评估 症状量化评估推荐使用VAS。6. 1. 2 客观评估 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 6] , 见表1; 鼻窦CT 扫描结果量化评估采用LundMackay评分法[ 7 ] , 见表2。6. 1. 3 生活质量评估 推荐使用鼻窦炎专用量表& & & 鼻腔鼻窦结局测试( snionasal outcome test20, SNOT- 20)中文版[ 8] ; 必要时, 可同时结合普适性量表& & & 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 项健康调查( med ica l outcom e study shortform 36item s health surver, 简称SF- 36, 临床科研适用)。6. 2 评估时机6. 2. 1 药物治疗近期疗效评估时间为3个月, 远期疗效评估时间为1年。6. 2. 2 手术治疗近期疗效评估时间为1年; 远期疗效评估时间为3年。6. 2. 3 若患者近期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建议评估时间推迟至症状完全消失2周以后。表1 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特征 侧别 基线 3 个月 6 个月 1年息肉 左 右水肿 左 右鼻漏 左 右瘢痕 左 右结痂 左 右总分 评分标准: 息肉: 0= 无息肉, 1= 息肉仅在中鼻道, 2 = 息肉超出中鼻道; 水肿: 0 = 无, 1 = 轻度, 2= 严重; 鼻漏: 0 = 无, 1 = 清亮、稀薄鼻漏, 2= 黏稠、脓性鼻漏; 瘢痕: 0 = 无, 1 = 轻, 2= 重(仅用于手术疗效评定) ; 结痂: 0= 无, 1 = 轻, 2 = 重(仅用于手术疗效评定); (每侧0~ 10, 总分0 ~ 20表2 LundMackay鼻窦CT扫描病变范围评分系统鼻窦系统 左侧 右侧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额窦窦口鼻道复合体每侧总分 评分标准: 鼻窦: 0= 无异常, 1 = 部分浑浊, 2= 全部浑浊; 窦口鼻道复合体: 0= 无阻塞, 2 = 阻塞; 每侧0~ 12, 总分0 ~ 24参考文献:[ 1] Fokk ensW, Lund V, Mu llol J, et a.l Eu rop ean Posit ion Paper on Rh inosinu sitis and N asal Polyps 2007 [ J] . Rh inol Supp ,l 2007,( 20 ) )1- 136.[ 2] Rosenfeld RM. C lin ical p ract ice guideline: adu lt s inus it is [ J ].Otolaryngo lHead Neck Su rg, 2007, 137)365- 377.[ 3 ] Meltzer EO, H am ilosDL, H ad ley JA, et a.l Rh inos inus it is: establish ing defin it ions for clinical research and pat ien t care[ J] . JAllergy C lin Imm uno,l 2004, 114 ( 6 Supp l) )155 - 212.[ 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鼻- 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1997年, 海口) [ J] .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 33)134.[ 5] L im M, LewGor S, Darby Y, et a.l The relationsh ip betw een subject ive assessm ent instrum en ts in chron ic rh inosinu sit is[ J] . Rhinology, 2007, 45)144 - 147.[ 6] Lund VJ, Kennedy DW. S taging for rh inos inus itis[ J] .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7, 117 ( 3 Pt 2) )S35- S40.[ 7] Lund V J, M ackay IS. S taging in rh inos inu situs[ J ]. Rh inology,1993, 31)183- 184.[ 8] 左可军, 方积乾, P icciril lo JF, 等. 鼻腔鼻窦结局测试- 20( SNOT- 20)量表中文版的研制[ J]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751 - 756.本文摘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组胺H3受体激动剂IMETIT 对豚鼠变应性鼻炎作用的初步探讨杨旭东1 孙光明2 许学谷2 李培华2 刘稳2[摘要] 目的: 探索组胺H3受体激动剂( H3R 激动剂) IMETIT 对豚鼠变应性鼻炎( AR) 模型的治疗作用和对P 物质( SP) 及其受体( SP-R)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OVA 为致敏原,用豚鼠AR 模型,观察症状及鼻黏膜病理状况以研究IMETIT 对豚鼠AR 的治疗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鼻中隔黏膜中SP 含量,RT-PCR 测定鼻中隔黏膜中SP-R mRNA 表达以研究IMETIT 对SP/SP-R 分泌及表达的影响。结果: 组胺H3R 激动剂IMETIT 能有效改善豚鼠AR 喷嚏( P < 0. 01) 、鼻痒( P < 0. 01) 、鼻塞( P < 0. 05) ,减轻鼻黏膜病理性改变,调低SP/SP-R mRNA 分泌及表达( P < 0. 05 或P < 0. 01) 。结论: 组胺H3R 激动剂IMETIT 能有效缓解豚鼠AR 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与调低SP/SP-R 分泌及表达有关。[关键词] H3受体激动剂; 鼻炎,变应性; P 物质; P 物质受体[中图分类号] R765. 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1781( 2010) 12-0559-05Effect of H3R agonist, IMETIT on allergic rhinitis in guinea pigsYANG Xudong1 SUN Guangming2 XU Xuegu2 LI Peihua2 LIU Wen2( 1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221002,China; 2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Affi-liated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Corresponding author: SUN Guangming( Email: jssunguangming@126. com)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H3R agonist,IMETIT,on the allergic rhinitis( AR) , and the influence to mRNA of Substance P( SP) and Substance P Receptor ( SP-R) in AR model of guinea gigs. Method: The severity of AR was assessed by allergic symptoms( sneezing,nasal rubbing and nose blocking) . The changes in the nasal mucosa were studied by pathological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P positive cell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and the expression of SP-R mRNA was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 Result: Histamine H3R agonists,IMET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R symptoms,sneezing,nasal itching,nasal congestion,reduc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nasal mucosa,cut down the SP secretion and SP-R mRNA expression. Conclusion: HistamineH3R agonist, IMETI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AR in guinea pigs,which is related to reducing SP secretion and SP-R mRNA expression.Key words H3R agonist; rhinitis, allergic; Substance P; Substance P receptor1 徐州医学院( 江苏徐州,221002)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通信作者: 孙光明( Email: jssunguangming@126. com)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 发病原因复杂,除与组胺、缓激肽、白三烯等炎性递质相关外,还与P 物质( SP) 及其受体( SP-R) 有关。探索AR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治疗是鼻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高选择性H1R 拮抗剂西替利嗪能缓解打喷嚏、瘙痒和鼻漏,减轻组胺诱导的鼻塞,却不能完全消除〔1〕,表明组胺诱导鼻部症状主要是H1R 介导的,其他非H1R 介导机制可能参与其中。Nakaya等〔2〕用小鼠AR 模型研究H3R 激动剂和H1R 拮抗剂对鼻部AR 症状的作用时发现,H3R 激动剂( R) -a-甲基组胺明显抑制OVA-致敏小鼠的鼻部AR 症状。相反,McLeod 等( 1999) 的一项研究表明H3R和H1R 拮抗剂联合使用能缓解AR 症状。H3R 激动剂对AR 的治疗作用存在分歧。本研究观察组胺H3R 激动剂IMETIT 对豚鼠AR 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鼻中隔黏膜SP 及其SP-R mRNA 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METIT 在AR 中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旨在为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实验动物及其分组: 成年英国种豚鼠30 只,雌雄各半,体重300 ~ 400 g,徐州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在空调动物房静养1 周,饲养房避免过敏原存在,早晚12 h 间断照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R 模型无干预组( 对照组) 、AR + IMETIT 干预组( 实验组) 和正常组,每组10 只。所有试验步骤符合徐州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要求。药品与试剂: OVA( 美国Sigma 公司,V 级) 、佐剂氢氧化铝粉( 上海实验试剂公司) 、IMETIT( 美国Sigma 公司) 、SP 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 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RT-PCR 试剂盒( 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SP 受体上游引物5'- GAGCAAGTATCTGCCAAGC-3' ( 746-764 碱基) ,SP 受体下游引物5 ' - GGTCAGGTCCAGGGATG - 3 '( 1183-1167 碱基) ,β -actin 上游引物5'TGCTGTCCCTGTATGCCTCT-3' ( 423-442 碱基) ,β -actin 下游引物5 'TGATGTCACGCACAATTTCC -3 ' ( 644-625 碱基) ,上海生物工程公司设计、合成并纯化两对引物。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处理: 在章如新等( 1994报道的OVA 致敏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制备AR动物模型。具体步骤: ①基础致敏阶段: 对照组和实验组按每只豚鼠OVA 0. 3 mg,氢氧化铝粉末( 分析纯) 30 mg,加生理盐水至1 ml 配成混悬液,腹腔注射隔日1 次,共7 次; ②强化致敏阶段: 以每侧鼻孔20 μg OVA + 0. 5 mg Al( OH)3 + 0. 1 ml 生理盐水,每天2 次,连续5 d 予豚鼠双鼻孔喷滴。每次喷滴前,用4% 利多卡因先喷鼻腔,以抑制鼻腔纤毛运动,延长过敏原在鼻腔停留时间; ③激发阶段强化: 致敏结束后,间歇1 周,以1%OVA 生理盐水溶液滴鼻每日1 次进行鼻腔激发,每次40 μ1 / 鼻孔,2 ~3 d 后一般均能诱发明显的AR 典型症状。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激发5 d 后,根据Yokota等〔3〕报道, IMETIT 30 mg·kg - 1·d - 1 口服,能明显抑制大鼠AR 症状,实验组以IMETIT 30 mg·kg - 1·d - 1灌胃,对照组和正常组灌生理盐水3 ml,连续5 d( 灌胃第3 天和第4 天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死1只豚鼠) 。灌胃后2 h 实验组和对照组再予1%OVA 生理盐水溶液鼻腔激发,正常组以生理盐水激发。于最后一次激发后1 h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麻醉( 40 mg /kg) ,麻醉成功后采集实验用标本。1. 2 观察项目症状学观察: ①末次激发后30 min 内,对豚鼠喷嚏和抓鼻次数进行逐个计数; ②Nabe 等( 1998)发现豚鼠AR 模型的呼吸频率与其鼻腔气道阻力呈负相关,因此,采用呼吸频率来反映鼻塞变化,激发后30 min 计数呼吸频率。组织病理学检查: 剥除上颌骨部皮肤,从颅骨中分离上颌骨,打开鼻背,沿鼻中线切开,暴露鼻中隔和双侧鼻腔,取双侧鼻中隔黏膜,立取一侧鼻中隔黏膜置于4%甲醛( pH 6. 0) 中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腊、石蜡包埋、切片( 5 μm) 、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检查,观察鼻黏膜的病理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SP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取上述石蜡切片( 5 μm) 行SP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标本与第一抗体兔SP 抗血清孵育,依次与生物素标记第二抗体及SABC 连结后DAB 显影,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控制染色时间,苏木精复染,中性树胶封固及拍照。操作程序见SP 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说明书。SP 标准品作阳性对照。SP 阳性细胞标准: 细胞核和细胞质棕色染色,细胞质内有棕色颗粒。根据阳性细胞计数分为: ( - ) ,0分,全片未见阳性细胞; ( + ) ,1 分,染色密度较低,< 5 个/视野;( + + ) ,2 分,中等染色密度,5 ~ 10 个/视野;( + + + ) ,3分,极高染色密度,> 15 个/视野。RT-PCR 检测鼻黏膜SP-R mRNA: 登录NCBI网站,查询豚鼠SP 受体mRNA( GI: 49565) 、β-actinmRNA( GI: 21070354) 全长序列,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设计、合成并纯化两对引物。SP 受体上游引物5 '-GAGCAAGTATCTGCCAAGC-3 ' ( 746-764 碱基) ,SP 受体下游引物5'-GGTCAGGTCCAGGGATG-3'( 1183-1167 碱基) ,产物长度为438bp 的DNA 片段,为保证各RNA 样本量的均一性,采用β-actin做为内参,其引物序列为: 上游引物5 '-TGCTGTCCCTGTATGCCTCT-3' ( 423-442 碱基) ,下游引物5'-TGATGTCACGCACAATTTCC-3'( 644-625 碱基) ,产物长度为222 bp的DNA 片段。动物处死后,立取一侧鼻中隔黏膜置于-196℃液氮中。总RNA 提取: 上述鼻中隔黏膜50 ~ 100 mg加裂解液1 ml 匀浆,室温放置5 min,使核酸蛋白复合物完全分离,加氯仿200 μl 抽提,离心后取水相,以无水乙醇沉淀,转入吸附柱,依次加入去蛋白液、漂洗液,离心,吸附柱转入新离心管,加60 μl 无核酶水,离心收集总RNA,- 80℃保存。逆转录( RT) : 在4. 5 μl 无核酶水中加入5 μl 总RNA、2 μl Oligo ( dT) 15、2 μl dNTP,于70℃加热5min,冰上冷却2 min 后加入4 μl 5 × 第一链缓冲液、1 μl DTT( 0. 1 mol /L) 、1 μl TIANScript M-MLV于42℃ 共育50 min,95℃ 加热5 min 终止反应,- 20℃冷冻保存。目标片段扩增( PCR) : 加上述cDNA为模板5 μl,加入SP-R 上、下游引物( 或β-actin 上、下游引物) 各1 μl,2 × Master Mix 12. 5 μl,加双蒸水5. 5 μl 定容至25 μl,94℃ 3 min,94℃30 s、58℃ 30 s、72℃1 min 30 个循环, 72℃ 5 min。上述扩增产物用含溴化乙锭( 0. 5 mg /L) 的1. 5%琼脂糖凝胶电泳,以DNA Marker I 作分子量大小参照标准确认反应产物摄像,在image J 软件上分析灰度值,将SP-R 与β-actin 灰度比值相对定量。1. 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 5 统计软件包,试验结果以( x ± sx) 表示,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样本均数比较的q 检验,方差不齐则行Brown-Forsythe 法方差分析和Dennett's T3 多重比较。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 1 对豚鼠AR 症状及鼻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鼻腔局部OVA 滴鼻,对照组豚鼠均激发出典型的AR 症状,如鼻周阵发性剧烈的前爪搔抓,频繁的喷嚏,大量清涕流出前鼻孔,呼吸明显变慢,未观察到呼气相延长及跌倒现象; IMETIT 处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喷嚏次数、挠鼻次数、呼吸频率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正常组未出现AR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的喷嚏和搔鼻动作( 表1) 。表1 各组豚鼠喷嚏、挠鼻及呼吸频率的比较次,x ± sx 组别 喷嚏 挠鼻 呼吸对照组23. 66 ± 0. 83 27. 22 ± 1. 86 66. 00 ± 1. 88实验组14. 88 ± 0. 421) 17. 11 ± 0. 931) 77. 33 ± 1. 662)正常组0. 40 ± 0. 22 1. 60 ± 0. 42 114. 20 ± 2. 11与对照组比较,1) P < 0. 01,2) P < 0. 052. 2 对豚鼠鼻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对照组豚鼠鼻黏膜显示不同程度上皮完整性破坏,杯状细胞扩大,纤毛紊乱,倒伏,坏死; 黏膜下间质水肿,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实验组上述病理学改变有所减轻。正常组罕有嗜酸粒细胞浸润( 图1) 。2. 3 对鼻黏膜SP 的影响对照组: SP 阳性物质为棕色,颗粒或丝状,分布在黏膜上皮、纤毛、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壁、腺体和导管细胞及其周围; SP 阳性细胞分布在黏膜上皮的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 + + ) 以及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壁内皮细胞( + + ) 、腺体和导管细胞( + + + ) ; 核较深呈蓝黑或深棕色,胞质内有棕色颗粒。实验组:鼻黏膜上皮细胞( + + ) 、血管壁内皮细胞( + ) 、腺体和导管细胞( + + ) ; 正常组: 鼻黏膜上皮细胞( + ) 、血管壁内皮细胞( - ) 、腺体和导管细胞( + ) 。见图2。实验组SP 阳性细胞计分为( 1. 77 ± 0. 22) 分,低于对照组[( 2. 77 ± 0. 14) 分],P < 0. 05; 高于正常组[( 0. 30 ± 0. 15) 分],P < 0. 05。2. 4 对鼻黏膜SP-R mRNA 表达的影响将提取的总RNA在紫外分光光度仪下测其图1a 对照组鼻中隔黏膜见上皮完整性不连续,黏膜下嗜酸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腺体增生,间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图1b 实验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仍见嗜酸粒细胞浸润; 图1c 正常组结构清晰,无水肿充血,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腺体增生苏木精-伊红染色× 200图2a 对照组 SP 阳性物质为棕色,颗粒或丝状,分布在黏膜上皮、纤毛、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壁、腺体和导管细胞及其周围SABC × 200; 图2b 实验组 SP 阳性物质、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密度减小SABC × 200; 图2c 正常组 SP 阳性物质、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密度明显减小SABC × 200吸收度( A) ,各样品的A260 /A280均为1. 8 以上,证明提取的RNA 纯度符合要求,经2% 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己锭染色,可见明显的18 s 和28 s 两条带,说明提取的RNA 完整,没有降解。见图3。作为内标准的β-actin( 222 bp) 在各组均表达恒定。扩增SP-R 基因片段与我们的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扩增的片段长度为438 bp,见图4。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的鼻中隔黏膜SP-R mRNA 表达量分别为( 63. 00 ± 1. 50 ) %、( 83. 11 ± 1. 31) % 和( 31. 00 ± 3. 41) %,对照组和实验组鼻中隔黏膜的SP-R mRNA 表达量比正常组明显增高( 均P <0. 01) ,经IMETIT 处理后,实验组鼻中隔黏膜的SPRmRNA 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A: 对照组,B: 实验组,C: 正常组图3 豚鼠鼻黏膜总RNA 凝胶电泳图A: 对照组,B: 实验组,C: 正常组,D: Marker图4 各组鼻黏膜组织SP-R 扩增产物电泳图3 讨论AR 属IgE 介导、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发生于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AR 发病原因复杂,与组胺及其受体密切相关。 组胺受体( HR) 有H1R、H2R、H3R 和H4R 四种亚型。Arrang 等( 1987) 发现在释放组胺的中枢和外周组胺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上存在另一类组胺受体———H3R,此受体兴奋可以抑制神经元释放组胺,从而起到对组胺释放的负反馈调节作用。H3R和其他HR 一样,属于G 蛋白偶联受体。H3R 作为突触前自动受体( presynaptic autoreceptors)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组胺能神经元组胺合成和释放,它亦作为非组胺能神经元异质受体( hetero-receptors) ,调节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其他神经递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GABA等。Nakaya 等〔4〕报道人鼻腔黏膜4 种HR 均有表达,H1R 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血管和神经,H2R 主要位于上皮细胞和腺体,H3R 和H4R 分布于神经。 IMETIT 为高亲和力的H3R 激动剂〔5〕。本研究使用OVA 复制豚鼠AR 模型,均激发出剧烈的前爪搔抓、频繁的喷嚏、大量清涕等典型的AR 症状,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实验组使用IMETIT 灌胃后,挠鼻、喷嚏明显缓解,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同样Nakaya等〔6〕用小鼠AR 模型研究H3R 激动剂和H1R拮抗剂对鼻部AR 症状的作用,他们给OVA 致敏鼠腹腔注射H3R 激动剂或拮抗剂,并在用OVA 鼻腔激发后计分鼻部变应性症状10 min。他们发现H3R 激动剂( R) -a-甲基组胺明显抑制OVA-致敏鼠的AR 症状。Yokota 等〔7〕报道H3R 激动剂Sch50971 抑制小鼠AR 的症状。本研究发现IMETIT不仅能缓解喷嚏和挠鼻,而且还能提高AR 豚鼠的呼吸频率。Nabe 等( 1998) 用日本花粉建立豚鼠AR 模型,发现使用双腔体积描计仪测量的豚鼠鼻腔阻力和豚鼠的呼吸频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因此,我们用呼吸频率的变化反映鼻塞的改变。我们制备模型时,没有经过吸入激发,且未观察到呼气相延长、跌倒等豚鼠哮喘模型症状,赵宇等〔8〕用卵白蛋白经鼻致敏建立AR 动物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组织学观察,亦未发现哮喘特征性的嗜酸粒细胞浸润,所以本实验呼吸频率可以很好地反映鼻塞。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 IMETIT还能缓解鼻塞。Nakaya 等〔4〕及Yokota 等〔7〕在上述研究中并未对鼻塞进行观察。 本研究结果尚显示,H3R 激动剂IMTIT 能缓解鼻中隔黏膜杯状细胞扩大,纤毛紊乱、倒伏、坏死,黏膜下间质水肿、腺体增生、血管扩张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一般认为H3R 调节SP 释放,因此,阻断H3R导致SP 释放。本研究鼻中隔黏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IMETIT 处理后,实验组鼻中隔黏膜SP 阳性物质及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但是高于正常组。Yokota 等〔9〕研究发现H3R 拮抗剂—clobenpropit能引起非致敏小鼠剂量依赖性的打喷嚏,挠鼻次数增加,而H3R 激动剂Sch 50971 明显抑制该反应,而且,使用辣椒素预处理后,Sch 50971 不再有此作用。众所周知,辣椒素是SP 耗竭剂。结果表明,clobenpropit 引起的AR 症状是由H3R 介导的,并且与SP 释放有关。Yokota 等〔9〕同时发现,clobenpropit 诱导的鼻部症状被速激肽受体拮抗剂—L-733,060 预处理后拮抗。Hossen 等〔10〕发现速激肽受体拮抗剂spantide 抑制clobenpropit 和iodophenpropit 引起的小鼠搔抓行为。本研究SP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上述结果显示,SP 参与诱导AR 症状,可能H3R 激动剂结合H3R后抑制SP 释放,从而缓解AR 症状。但是如结果所示, IMETIT 处理后,鼻中隔黏膜SP 阳性细胞仍然明显多于正常组。AR 病因及机制复杂,提示SP释放是多种机制调节的。 SP 为11 肽,是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的重要递质。虽然SP 被描述为一种神经源性肽,但是在啮齿动物的研究中表明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亦可产生SP〔11〕。SP 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增加免疫球蛋白的量,增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SP 诱导炎症递质释放如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衍生物,进一步刺激炎性细胞聚集,从而放大炎症反应。章如新等〔12〕发现SP 在AR 中能促进趋化因子表达,进而促进嗜酸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趋化。本研究不仅发现H3R 激动剂IMETIT 能减少鼻中隔黏膜SP 分泌,而且还能减少SP-R mRNA 表达。薛金梅等( 2000) 研究表明,大鼠AR 模型鼻黏膜组织中SP-R mRNA 表达增多与鼻黏膜局部神经末梢释放SP 增多以及SP-R 合成增加有关,SP 与其受体结合促进SP-R mRNA 表达增强,后者的转录、翻译造成SP→SP-RSP-R mRNA的逐级连锁正反馈反应环路,从而导致并加重疾病。 H3R 与豚鼠AR 的病因学有关,本研究提示H3R 激动剂IMETIT 通过与H3R 结合,抑制豚鼠鼻黏膜SP 释放和SP-R mRNA 表达,缓解豚鼠AR 模型症状,包括鼻塞,减轻鼻中隔黏膜水肿、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H3R 激动剂可能成为治疗AR 的新型药物。 AR 发病原因复杂,多种细胞、多种炎性递质、多种细胞因子等参与了AR 炎症反应,H3R 激动剂对AR 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我们将进一步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 TAYLOR-CLARK T,SODHA R,WARNER B,et al.Histamine receptors that influence blockage of the normalhuman nasal airway[J].Br J Pharmacol,2005, 144: 867- 874.[2] NAKAYA M,FUKUSHIMA Y,TAKEUCHI N,et al.Nasal allergic response mediated by histamine H3 receptorsin murine allergic rhinitis[J]. Laryngoscope,2005,115: 1778 - 1784.[3] YOKOTA E,KUYAMA S,SUGIMOTO Y, et al. Participation of histamine H3 receptors in experimental allergic rhinitis of mice[J].J Pharmacol Sci,2008,108: 206 -211.[4] NAKAYA M,TAKEUCHI N,KONDO K.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histamine receptor subtypes in human inferior turbinates[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4,113: 552 - 557.[5] VAN DER GOOT H,TIMMERMAN H. Selective ligandsas tools to study histamine receptors[J].Eur J Med Chem, 2000, 35: 5 - 20.[6] NAKAYA M,FUKUSHIMA Y,TAKEUCHI N,et al.Nasal allergic response mediated by histamine H3 receptorsin murine allergic rhinitis[J].Laryngoscope,2005,115: 1778 - 1784.[7] YOKOTA E,SUGIMOTO Y,KAMEI C. The mechanism for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H3 agonist,Sch 50971 on nasal symptoms of chronic rhinitis model in mice[J]. J Pharmacol Sci, 2006, 100( Suppl I) : 77 - 77.[8] 赵宇,C. ANDREW VAN HASSELT,吴港生,等. 卵白蛋白经鼻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 3) : 176 - 180.[9] YOKOTA E,KUYAMA S,OGAWA M,et al. Substance P is involved in the effect of histamine H3 receptor agonist,Sch 50971 on nasal allergic symptoms in mice[J].Int Immunopharmacol, 2008,8: 1083 - 1088.[10]HOSSEN M A,INOUE T,SHINMEI Y,et al. Role of substance P on histamine H3 antagonist-induced scratching behavior in mice[J]. J Pharmacol Sci,2006,100:297 - 302.[11]JOOS G F,GERMONPRE P R,PAUWELS R A. Role of tachykinins in asthma [J]. Allergy,2000,55: 321 -337.[12]章如新,刘国钧,温武,等. P 物质在变应性鼻炎中对RANTES mRNA 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 20( 2) : 73 - 77.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北方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众所周知,喉是人体的发声器官,上与口咽相通,下与气管相通,是呼吸道在气管起点的重要关口,同时其还具有协助吞咽的重要功能。因此发生于喉的肿瘤及相应的手术必然会累及到喉的这些功能问题。喉癌术后能不能发音及怎样发音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喉癌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取决于喉肿瘤的分级(即肿瘤大小、累及部位及范围等等),临床上大体上分喉部分切除和喉全切除,从名称我们就能看出,部分切除后,喉的发音结构或多或少的残留部分,是能够发音的,只是发音质量有些差而已。喉全切除术顾名思义就是把喉体整个切除,那么就丧失了喉的这些功能,患者不能发音,不能经口鼻呼吸,为此患者要终生经颈前的气管造口呼吸。但是近年来随着我们对喉的解剖及发音功能的研究,也实现了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发音问题。目前全喉术后发音有以下几种:食管发音:是最经济实用的发音方法,原理是利用食管这一肌性器官的舒缩功能,吸入咽下空气进入食管,使其被动扩张形成一储气囊,然后利用食管收缩使得储气囊中气体排出,振动粘膜发出声音,为食管声。然后配合构语和共鸣器官的协调作用,形成了食管语。在生理上,食管语不用任何器械,经济简便,一劳永逸,同时避免了手术的麻烦和痛苦。但其不足之处是:音调低、声时短,练习时间长。全喉术后患者可以参加北京市无喉协会进行练习(地址: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5楼,北京市崇文区后沟胡同17号)。气管-食管发声:包括气管食管造瘘术和气管食管发音管植入。前者采用自体静脉、下咽黏膜、气管黏膜、食管黏膜及颈部皮肤等组织在气管食管间形成通道,该手术发声效果较好,声时长,讲话连贯,不需要特殊训练,而且手术一期完成,但术后有发生食管内容物误入 气管及瘘道变窄致发声失败的并发症。后者是在气管食管间穿刺,植入发音管,可以一期或二期手术完成,发声持续时间长,接近正常言语水平,但也有发音管老化,饮水呛咳等问题。电子喉气动人工喉人工喉:包括机械喉和电子喉。前者即是气动人工喉,俗称小喇叭。发声时,将导管插入口腔,用罩杯罩住气管造口,气流经人工喉振动室发声,经口鼻共鸣及构音气管形成言语。后者是利用电子元件振荡产生频脉冲波电流,通过大功率放大机换能器转变声能,使发生膜发出声音。总之,人工喉实用方便,但发声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