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要点是什么? A:中晚期帕金森病,尤其是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其中有疾病本身的进展,也有药物副作用或运动并发症的因素参与其中。对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一方面要继续力求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在她的执政期间,对内对外手段强硬,作风硬朗著称,被誉为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多次中风后罹患痴呆症。早在她83岁时,其女儿卡萝尔·撒切尔出版《在金鱼碗里游泳》一书,详述“铁娘子”的病情,她说,早在2000年就发现母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记忆力明显衰退,经历痛苦和挣扎。医生说,这是多次中风留下的后遗症,脑血管痴呆。2002年,撒切尔夫人不得不因为身体健康的缘故放弃一切公共事务,不再外出参加演讲等活动。什么是脑血管痴呆:血管性痴呆 英文名称:vascular dementiame 简称:Va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既往称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痴呆可发生于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连续的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个别人也可发生在一次严重中风后。梗塞灶一般较小,但效应可累加。一般在晚年起病,包括多发脑梗塞性痴呆。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分类 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 (1)多梗塞性痴呆:为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多发的梗塞灶所致的痴呆,病变可累及大脑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区。临床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以及每次发作后留下的或多或少的神经与精神症状,积少成多,最终成为全面的、严重的智力衰退。 (2)大面积脑梗塞性痴呆:患者大面积脑梗塞,常死于急性期,少数存活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包括痴呆,丧失工作与生活能力。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ger病):因动脉硬化,大脑白质发生弥漫性病变,而出现痴呆。临床特点为智能减退、步态障碍、尿失禁、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口齿不清等。 (4)特殊部位梗塞所致痴呆:是指梗塞灶虽不大,但位于与认知功能有重要关系的部位,而引起失语、记忆缺损、视觉障碍等。 (5)出血性痴呆:慢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都可以产生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痴呆的治疗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就可在出现脑衰弱症状前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病人应戒烟、戒酒、限制进食动物性脂肪或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含碘的食物,以防止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要坚持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乐观的情绪。对脑血管性痴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不外乎是降低胆固醇、保护和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作用的药。迄今还没有理想的“特效药”。因此,对此病治不如防。由于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出无特效药可治疗,故任何积极措施只能达到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功能退化的目的。预防血管性痴呆必须从年轻时做起,从预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脑动脉 硬化入手。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不嗜烟酒、调节饮食防止过度肥胖,还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到了老年后要不断学习,加强记忆力训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出现了血管性痴顺的病人,要在医院做系统性治疗。主要采用改善脑血流,预防脑梗塞、促进脑代谢的办法达到阻止恶化,缓解症状的目的。“英国失去了一名伟大的领导者。”给出此番评价的人是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而被高度赞扬的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这两位首相都来自于保守党。87岁的铁娘子最终还是被“中风”打垮,她的不幸让我们不得不感叹:疾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当珍爱生命,守卫健康!
颈动脉支架目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较之以往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一些优点。目前该治疗方法已经写入美国缺血性卒中防治指南中,这一微创手术对中风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们昨天治疗的一例患者进行详细的描述治疗过程。患者,女性,79岁。因右侧肢体无力加重10天入院,三年前曾有一次卒中发病,经过治疗好转,但持续有头昏。能够生活自理。10天前又发一次卒中,右侧肢体无力加重。经头颅MRI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颈部超声示左侧颈内动脉90%狭窄。2011年3月18日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及左侧颈动脉支架术。造影示左颈内动脉狭窄达90%(颈部血管超声相当地准确,但并不是每一位医生都能这么准确)。将指引导管头放在颈总动脉的上段,0.014in的微导丝穿过狭窄部位,将一个脑保护装置放在狭窄的远处,以防止在操作的过程中,斑块脱落下引起脑部的新的梗塞。下图为脑保护装置,我们又称之为“保护伞”。保护伞放好之后,因狭窄较重,我们在放置支架之前,用球囊将狭窄扩开一些,我们称之为预扩。沿着导丝将5mm*30mm的球囊定位在狭窄处,用一定的压力将狭窄扩开,这样更放便让支架置入后展开。如下图,是扩张后血管狭窄得到改善。撤出球囊后,再沿着导丝将支架定位在狭窄处,成功释放。支架目前使用的都是一种合金的自膨式支架,我们可以根据血管的粗细及病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如下图:该患者术中选择了一种由法国EV3公司生产的Protege 支架,大小为:40*8mm,下图为支架释放后的图片:最后,复查造影颅内供血明显改善。回收保护伞。最后撤出导管,完成此次颈动脉支架术。历时约半个多小时。整个过程顺利,患者次日可以下床活动。
舅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因为年龄大了(80多),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双手静止性震颤,但持物,打麻将时消失。今年症状有些加重,特别是晚上入睡前双手抖动得历害,难以入睡。口服药用了“美多芭”“安坦”治疗,仍控制得不很好。表哥看到他一个熟人吃一种药“阿罗洛尔”后手抖动明显好转,托人给他捎来10盒,想着孝敬老人家。还好的是在服有这种药之前表哥打了个电话给我,我就问他的那个熟人手抖动的症状有哪些特点,是不是紧张了更明显,拿东西时更明显。不是静止性震颤,而属于动作性震颤。诊断为“特发性震颤”,若是老人发病或诊断了“老年性震颤”。这种毛病可以通过“β受体阻滞剂”,象阿罗洛尔,普内洛尔等治疗。但这类药物不是谁都可以吃的,象我提到的上面的老太,有明显的心动过缓,平时只有50次每分钟,这类药物具有减低心跳的作用,是不能服用的。还有如果有支气管哮喘,也是不能服用此类药物的。上面的例子说明,处方药物是不可能自己购买服用的。疾病应先通过医生的诊断,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用药。千万不可跟着他人和自己的症状相似而服用同样的药物。
患者62岁,因反复头昏半年,右侧肢体无力半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我吸烟史40余年。入院后查头颅MRI示多发性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示左颈动脉斑块伴血管重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闭塞。2010年9月29日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及左侧颈动脉支架术,DSA左侧颈动脉钙化斑块伴85%狭窄。示右侧颈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由左侧前循环经前交通代偿供血。然后在左侧颈动脉置入颈动脉支架,血管狭窄完全改善。患者术头昏消失。右侧肢体无力2周完全恢复。图1 术前右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溃疡斑块伴85%狭窄图2 通过介入手术,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后,支架完全覆盖溃疡斑块,达到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目的。支架置入后血管狭窄完全消失,改善供血,头昏症状消失。
什么是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指利用导管技术,对脑及头颈部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植入术、动脉溶栓治疗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封堵术和栓塞治疗。介入治疗技术和开颅手术相比,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治疗安全等优点。
什么病人需要做脑血管造影?所有可能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病人都应该做脑血管造影,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青年卒中等 。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脑血管病也应该做脑血管造影来明确出血的原因。
手抖的原因:肢体抖动,又称震颤,可以有多种病因和与之相关的疾病。1.增强的生理性震颤: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在情绪激动、焦虑、紧张或体力消耗过度时出现。2.特发性震颤:也称为本发性震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震颤,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明确的病因。3.老年性震颤:随着年龄的增长,手部震颤变得更常见,尤其是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被称为老年性震颤。4.咖啡因过量及物质滥用或戒断反应: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如咖啡、茶、巧克力等)可能导致手抖。某些毒品或酒精的滥用或戒断反应可以引起手部震颤。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等)可能导致手抖。5.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就是静止性震颤。除手部外,还可以波及头部、下颌、嘴唇或四肢。6.其他疾病:震颤还可能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例如肌张力障碍,一些遗传病,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颅内肿瘤、肝性脑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对于震颤,有不同的结局及预后,严重程度不一,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震颤问题,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为纪念世界帕金森病日(2019年04月11日),为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帕金森病友,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内外科 将于2019年4月10日上午09:00 在院内举办帕金森义诊活动,届时由神经内外科的主任们为大家做帕金森病科普及帕金森病前沿诊治知识等方面宣教及现场义诊,发放帕金森病宣教卡片及纪念品。欢迎各位病友及家属参与,让我们携手抗帕!
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症状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面具脸、小写症等,症状常开始于一侧的上肢,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再波及对侧的上肢及下肢。 除此之外,还有会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有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淡漠、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可在83%的患者中发生,有睡眠障碍和淡漠症状的患者超过六成。有些患者会发生便秘、尿频尿急、勃起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嗅觉减退或丧失等感觉神经障碍的症状,还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视物模糊、出汗异常等。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可能比运动症状更加突出,或早于运动症状出现,并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