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类风湿关节炎重要的发病因素,免疫复合物是由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当抗体的量低于抗原的量时,生成不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的免疫复合型,沉积在组织器官中,活化补体 C3 等,引起局部炎症作用。 目前已证实类风湿因子、II 型胶原、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等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 既往研究表明,食物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人们也开始注意到食物和一部分 RA 患者的发病有较明显的相关性。Hvatum 等通过对比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和健康人血清和肠液样本,发现 RA 患者肠道中牛奶、鸡蛋等食物抗体异常增高。现代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食用含胶原类的食物会影响临床治疗和预后。
患者,赵某,女,28岁,“生产后行走活动困难一周”,拍骨盆平片显示耻骨联合分离11公分,患者无法翻身、无法坐立。人民医院骨科建议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最后听从我的建议采取正骨手法治疗。正骨治疗一周,拍片显示耻骨联合分离5公分,患者可以在床上翻身、坐立,但是下地行走仍困难,需扶拐行走。手法正骨治疗一个月,复查显示耻骨联合分离2公分,患者可以下地行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约占各类关节炎40%左右。是骨科常见病,临床以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多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除正规的治疗外功能锻炼也非常重要,锻炼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度和耐力。有利于关节的稳定,保护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增强机体的协调性。适宜的运动: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现将常用的锻炼方法分享给大家:1、蹲站(要领,双脚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地面平行,肩、腰、背与墙面贴紧。)2、坐位锻炼(小腿有节奏屈伸,小腿伸直时绷紧下肢3-5秒钟)3、平躺锻炼平躺空蹬自行车以上锻炼,需要持之以恒,适度为宜。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肌腱及筋膜附着处多为应力集中部位,在外伤、劳损等多种病因的作用下,局部容易发生出血、充血、肿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在这种炎性病理改变中,其间的周围神经在酸性代谢产物和局部软组织压力增高的刺激下出现疼痛。由于疼痛原因,局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局部关节的运动功能紊乱和退变,并牵连邻近关节,刺激临近肌筋膜发生广泛腰背部疼痛,导致腰臀部的发生。肌筋膜症候群是因为肌肉微创伤(micr。trauma)或大创伤(macr。trauma)使得肌肉收缩,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分泌刺激受伤部位的化学物质,使肌肉内部组织进一步发炎、疼痛,是腰臀部肌膜、肌键、韧带和脂肪组织的纤维组织病变;故又称为腰背肌筋膜炎,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臀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进而出现的撕裂性损伤,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出现症状。日久不愈还会出现粘连及纤维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肌痉挛或肌挛缩。西医认识不同学者对激痛点做差异性解释,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是学者们公认的:激痛点是形成肌筋膜疼痛的关键,也是我们诊断此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依据。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一种疼痛症候群一指身体局部的肌肉疼痛,同时有激痛点出现。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triggerp。ints)有大量证据证实是疼痛的来源。西医认为,由于局部肌肉反复损伤,愈合后易形成疤痕组织,可使局部血管数量减少或管径变小,发生局部微循环血流调节能力降低,导致肌肉供血不足和无氧工作能力丧失,引起局部肌节水平的生理性挛缩。反复肌痉挛引起肌肉缺血,无菌炎症物质渗出,疤痕形成,长期可形成痛觉敏感点或痛性肌硬结。2.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对于筋膜炎症候群的诊断一般如下:①在疼痛部分之骨骼肌上可发现绷紧肌带 (tautband),而绷紧肌带上以指头触压可以找到一特别敏感的痛点称之为激痛点,于激痛点指压时,患者无法忍受其痛而致跳起时称之为弹跳症候(jumPSign)。②持续性的传导痛:是指患者自觉疼痛可由最痛点的肌肉传送至肢体远程或器官。传导性自律神经症状:是指引痛点附近之皮肤呈现血管收缩、冰冷、出汗、竖毛等自律神经受到刺激产生一些现象。③局部抽搐反应:当检查者以指头掐捏患者绷紧肌带上之激痛点时,患者会觉得有电极般的肌肉抽搐反应,检查者可由指尖的触觉及目视感受此反应。④有绷紧肌带的肌肉因收缩而不易伸展造而影响肌肉群之伸展程度。疼痛部分的肌肉群可见肌力衰退现象,但不会出现肌肉萎缩。5、本病无皮肤感觉减退,但可有烧灼感、寒冷等异常感觉。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6、X线等影像学检查阴性。1.中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之证型如下〔6〕:(l)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主以甘姜荃术汤。(2)瘀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而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黯紫或有斑点,脉墙。主以血府逐疲汤。(3)湿热型:腰部胀痛,痛处伴有热感,活动后减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主以龙胆泻肝汤。(4)痰湿型:腰痛重着,身困肢倦,咳吐痰涎,胸闷不舒,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滑。主以防风通圣散。(5)肾阴亏虚:腰痛酸软,心烦不眠,健忘多梦,口燥咽干,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尿短黄,舌红苔少,脉细数。主以左归丸。(6)肾阳亏虚:腰部冷痛,绵绵不休,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得温痛缓,面色淡白,少气乏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缓无力。主以右归丸或独活寄生汤加味。2.伤科推拿推拿可以舒筋活血、松解沾勃、缓解痉挛、去癖散积、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达到止痛目的。腰肌无力用滚法、揉法;腰肌痉挛用捏法、拿法、推法。也可用滚法沿两侧膀肤经上下往返5一6次。而深度按摩膀肤经俞穴,以小鱼际直擦背部、横擦腰荐部,速度由慢到快,使皮肤发热,均能疏通患部局部之气血。诚如医宗金鉴所言: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奎聚,以散痪结之肿,其患可愈。推拿通过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激痛点),而使病变组织循环加快,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闽;松解肌肉的粘连,达到舒筋活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癖的作用,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功。3.针刺治疗①艾灸温经艾灸温经:灸法是将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从而起到温经散寒,祛风胜湿的效果;同时局限性的灼伤又能激发人体潜在的生理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②针刺止痛:古人也常用针刺治疗痹证,因为针刺可以促使人体产生内源性的吗啡样物质,从而起到止痛效果;针刺又能调节血管功能,起到活血消肿的作用。③火针劫刺:火针既有针刺的效应,又有灸灼的作用,是针与灸有机结合的产物,④刺血排邪:刺血可以排除人体所感受的风、湿、寒、热等致病因子,并能消除水肿与血肿,减轻压迫,制止疼痛,故对于痹证中的邪盛者,可用刺血疗法。5、敷贴疗法通过扩张皮肤微小血管,加快血液循环,由表及里,在温热中实施治疗。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就是利用皮肤的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中药熏蒸不但能缓解风湿关节病引起的疼痛,还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对亚健康者尤其有效。熏蒸能加速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吞噬活力,减少活性物质的释放,促进邪毒、炎性致病介质等通过汗液排泄。。针刺治痛的机理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松弛腰部肌肉和韧带,改善气血的运行。它主要是通过两途径来实现,一是消除产生疼痛的病理因素,二是阻断痛觉的不良循环。再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给以适当的刺激。让针刺的感应上下出入,直达病所,才能使凝滞的气血得以宣散,癖阻的经络得以通畅。针刺治痛取效关键在控制感传,气至病所。使针感朝病位方向经一定距离到达病位。注意针刺到一定深度后,捻转提插,得气后,将针尖朝病位,以控制感传方向。若能注意手法运用(如龙虎交战、青龙摆尾)治痛效果更显著。在针感不易跨过的关节部位,可用通经接气法,在感传终止部位再扎一针,使针感再继续传至病位。4.小针刀疗法肌筋膜炎在局部有团状、条索状物形成,影响相关肌肉、肌键的活动,造成功能受限,利用针刀术松解局部的增生物效果较好。方法为使用标准小针刀垂直刺入激痛点皮肤,刀口顺肌纤维方向先纵行剥离,范围与触诊结节大小一致;再纵行剥离,当手触原团块变软或消失后,取出针刀。1.药物治疗(l)非类固醇止痛药(2)抗忧郁剂(3)骨骼肌松弛剂(4)抗癫痈药物5合成鸦片类中枢神经镇痛剂6激痛点注射注入麻醉物质以降低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加血液循环的功能(7)肉毒杆菌毒素7治疗性超音波8缓慢且持续的牵拉伸展配合药物或激痛点注射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龙火灸:火龙灸为传统灸法的革新,将药物透皮吸收、灸法的温热作用、局部穴位按摩刺激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药物及温热的力量更易透达深部,加速血液循环和局部的新陈代谢,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旺盛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齐刺加拔罐出血法,祛其瘀血、逐其寒邪。寒瘀既祛,经脉通畅,项背经筋复得气血荣养,则病痛痊愈。热敏灸疗法主要作用于腰臀肌筋膜炎深部硬结处,即筋脉结点;其对艾条温热较为敏感,热量可透过皮肤进入病变硬结部位,有效缓解局部水肿、粘连及痉挛,从而促进局部代谢,缓解疼痛,并恢复经脉肌肉平衡。相较于其它中医治疗手段,热敏灸可做到点面联合治疗,在改善局部筋脉结点症状的同时还可以温经通络,有效缓解整个腰臀部疼痛症状,刺激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加速修复病变组织。而刺络拔罐疗法针刺拔吸阿是穴,可起到舒经活络、活血镇痛之功效。中药热盐包配合推拿手法中药热盐包是将药物和大青盐加热后在人体局肌或一定穴位,固定或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壮医:1、经筋推拿2、壮医火针法,采用“固结行针”治疗。其操作方法是:在腰背肌筋筋结部位常规消毒,然后根据筋结部位的厚薄深浅,选用1~2cm 的一次性毫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治疗部位(筋结点),出现酸麻胀针感后迅速出针,操作要快、准、狠。(3)拔火罐法,在火针施术部位用闪火法拔火罐,留罐10~15min,可拔出黄色液体或暗红色瘀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疾病,因其发病时间长,损害性大,目前没有确切可靠的内外科办法将其彻底治愈,故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有其特有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表现为晨僵,小关节的对称性炎症,累及关节内滑膜的慢性炎症,软骨下骨的破坏以及骨质舒松,增生,从而造成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最终导致该关节畸形和功能部分或全部的丧失,而且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
患儿因“反复颈项疼痛伴头偏斜近2月”,于2017年11月7日就诊。患儿曾先后多次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患儿头颈倾斜疼痛,精神状态较差,不能正常活动,不能安睡,站、坐均需要用手托住头颈,患儿痛苦不堪,已不能上学2个多月。住院期间患者虽经颈椎牵引、针灸,静滴甘露醇、地塞米松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用骨肽、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等,效果欠佳。家属代诉头颈好转经3-5天后又出现疼痛、倾斜症状。患儿于我院经先后两次门诊治疗,采用特色针灸和“韦氏正骨整脊”疗法,患儿症状完全好转。治疗前患者照片治疗后患者照片
1.当人体俯卧平躺放松时,可明显看出”长短脚”。2.当人体平躺仰卧放松时,可看出两脚掌外翻的角度.(60度为标准)。3.当人体站立时,可发现高低肩。4.当人体站立时,可发现裤管一边高一边低。5.用手摸摸自己的腰部下面两侧,是否一侧胖一侧瘦。6.仰面向上躺在床上,看看左右脚踝倾斜的角度是否不一致。7.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腰部以下,两边是否有不对称的情形,比如腿关节是否突出,两边臀部是否一样大。8.从侧面看腰部及臀部的曲线弧度是否过大(侧面看起来臀部特别翘,腰部后面弯曲度特别大)。当出现以上现象时,骨盆极可能已经发生旋移。骨盆是人体最重要的根基,也是生命的摇篮,因此王明杰医生呼吁大家关注骨盆健康,养成定期养成骨盆体检的习惯,一旦发现骨盆错位,及时治疗,以免影响全身的脊椎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