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令人“谈虎色变”的肝癌,大家都不陌生了。尤其是晚期肝癌的患者,除了厌食、枯瘦如柴、发热等一般症状外,还会出现全身发黄(黄疸)和腹水,更正严重的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致命性的并发症。此外,部分晚期肝癌的患者还会出现皮下出血(大片瘀斑),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今天咱们来科普一下肝癌晚期患者皮下出血的原因。皮肤黏膜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说肝癌皮下出血的原因之前,咱们先说一下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原因有哪些,主要是三个基本因素:血管壁的功能异常:血管的作用是输送血液,当血管受到破损时,连接血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会反射性的收缩,使血管内血液流动减慢,起到一个初步止血。但是,如果一些因素导致血管壁出现异常,则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异常:说到血小板,大家可能知道它的缺乏会导致出血。对,它的作用主要是止血。如果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就会“拉帮结派”,聚集到一块,堵住破损。而且,血小板还会释放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物质,然后转化成血栓烷,对血管产生收缩作用,用于止血。凝血功能障碍:在血液中有一种物质叫做凝血因子,简单地讲,就是说当血管出血时,凝血因子会跟血小板粘合在一起,促进血液的凝固,堵住破损处。但是,当这种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导致皮肤黏膜出血。晚期肝癌为什会出现皮下出血呢? 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很差,从而引起了一些列的并发症,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肿瘤细胞或一些治疗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有关。晚期肝癌患者皮下出血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什么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在这里就是说毛细血管由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导致的毛细血管壁比较脆弱,随着血流的冲击,毛细血管会出现破裂,血液经破损处流出,导致皮肤瘀点,瘀斑。脾功能亢进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脾脏相当于一个血库”,我们休息的时候,血液就储存贮存在脾脏中,当需要血液的时候,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脾脏还可以产生淋巴细胞,形成了我们特异性免疫的场所。此外,脾脏还有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过滤作用,它可以清除我们血液中的病菌、异物、衰老死亡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而晚期肝癌患者的血小板就与它的这个过滤作用有关。由于肿瘤细胞侵犯脾脏或是肝癌导致的门脉高压,会使脾脏肿大,肿大的脾脏过滤功能增强,会杀灭大量的血小板。血小板的减少,导致皮下出血也是原因之一。凝血因子的缺乏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当肝细胞大量坏死时,肝脏的功能严重受损,肝细胞不再合成凝血因子,这导致凝血因子可迅速减少,造成凝血障碍。肝细胞受到损害,还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通过激活凝血机制而消耗凝血因子,最终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类反应一旦出现,死亡率增高。晚期肝癌患者皮下出血如何治疗? 晚期肝癌患者如果出现皮下出血,一般病情都很危重。可以进行一些对症处理缓解症状。可以用一些止血的药物,比如说维生素K(研究发现,维生素K不仅止血、而且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也可以用补充一些血液制品,例如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等。对于晚期肝癌的患者皮下出血,一定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