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肩关节疼痛的知识在大众中得到了普及,大家慢慢知道了“肩袖撕裂”这个疾病,肩袖撕裂是最常见的肩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也是运动医学科在诊治肩关节疼痛领域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在之前的科普中,我们带大家认识了肩关节和肩袖,今天继续聊一聊,肩袖为什么会撕裂?肩袖撕裂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摔倒受伤才会导致肩袖撕裂。实际上,在临床中,大部分肩袖撕裂的患者并没有外伤史,只有少部分患者有急性外伤史,比如摔倒、意外受伤等。1外撞击(肩峰下撞击征)最常见的病因叫做外撞击,学名叫做肩峰下撞击征。大家看X线报告或者核磁报告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个诊断名称——肩峰下撞击。如果从字面看,大家可能会认为,我的肩膀撞到哪儿了,受到撞击而受伤,就叫做肩峰下撞击。所以,在门诊中经常会有患者问,“我没撞过肩膀啊,没受过伤啊,为啥说我撞击呢?”我们看看最常见的抬肩动作,在抬肩动作的时候,冈上肌腱的止点——肱骨大结节,特别容易和它上面的骨头,就是之前提到的肩峰,发生接触磨擦。由于磨损撞击主要发生在肩袖的外表面,所以叫做外撞击,或肩峰下撞击。在进行抬肩的动作时,当手臂与躯干的夹角达到60度时,这两块骨头开始接触,患者会感到疼痛;当抬肩角度超过120度之后,两块骨头就不再接触,患者也不会有疼痛感。疼痛的范围一般在抬肩60-120度之间。如果肩峰和肩袖的上表面的接触撞击只是偶尔发生,肩袖就没事;但是如果经常发生摩擦撞击,冈上肌腱的止点就会发生磨损、撕裂,肩袖就撕裂了,就像衣服穿旧了一样,天天磨同一个位置,很容易就磨破了。通过观察肩袖的截面图可以发现,冈上肌腱在肩峰和肱骨大结节这两块硬骨头之间,容积非常有限。如果肩袖上方的肩峰增生了、变厚了、带钩了、那么肩峰下方的冈上肌腱的容积就更为有限,肩峰对它下方的冈上肌腱的切割磨损能力就会加倍,肩袖撕裂发生速度就会明显变快。这就是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开X线检查的原因——观察肩峰的形状。有的人肩峰是平的,有的人肩峰长得是弧形的,或者带钩的,这种钩形或者弧形的肩峰是肩袖撕裂的高危人群。2肩袖退变老化肩袖撕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肌腱的退变、老化。肩袖是肌腱,就像皮肤会长皱纹一样,随着年龄增大,肌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老化,会失去弹性,质量变差。这样的肌腱就很容易断裂,有时候轻微外力或者压根没有外力,肌腱就撕裂了,所以肩袖撕裂多数人没有外伤。就像绳子一样,在反复使用过程中,慢慢磨损,慢慢撕裂,最后完全断裂。所以肩袖撕裂是个中老年疾病,发病的概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常见的肩袖撕裂病人的年龄是50-80岁,年龄越大,肌腱质量越差,撕裂的也就越多。但是近些年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有人20、30岁,也发生肩袖撕裂,这部分人发生撕裂的原因,部分是因为肩峰形状有问题,是钩形或者弧形的,另一部分是是健身房出来的,过度锻炼导致的。3过度劳损:家务、职业、健身运动刚才讲到了,当手臂上抬超过60度的时候,肩袖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长期重复这样端着胳膊的动作,会导致肩袖撕裂。这样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端锅炒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可能还要看孙子,抱小孩。还有的中老年朋友喜欢打麻将、跳广场舞等。这些动作大多是架着胳膊、举着胳膊完成的,所以中老年阿姨们的肩袖撕裂是很多见的。中老年叔叔们的家务要少一些,可是呢,他们喜欢锻炼,公园里玩单杠、乒乓球;家里面有个重东西要搬一下,搬个花盆、换个桶装水通常是叔叔们出马,这也是他们肩袖撕裂的原因。肩袖撕裂,还一些职业因素在里面。比如老师上课经常写板书,总端着胳膊;一些画家、书法家经常端着胳膊写大字、作画;我们外科医生经常做手术,也是这个抬肩角度。这个姿势时间长了,发现胳膊酸了,放下待会儿,肩袖可能就有问题了;当然,职业运动员里肩袖撕裂也不少见,主要是一些上肢使用多的项目,容易造成肩袖损伤。另外,有些年轻人,20-30岁也会肩袖撕裂,大多是是健身爱好者,经常进行杠铃锻炼,抬手臂侧平举。我们有时候开玩笑会说,侧平举这个动作,就是“肩袖杀”,专门伤肩袖的,正好是60-120度抬肩。还有个男孩,刚刚20多岁,酷爱篮球,他说每天会投篮1000个。1000个投篮,光是捡球就是个费劲的事,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肩袖撕裂。4创伤:摔伤、车祸伤等摔伤、车祸伤等暴力损伤,可导致正常肩袖的撕裂,轻微的创伤可导致已经存在退变肩袖的撕裂。肩袖撕裂分期如果没有急性外伤,肩袖撕裂的发展,一般分为3个阶段。从最开始的肩袖水肿和出血,就是肌腱炎症表现,但是还没有到肌腱撕裂程度,发展到肌腱部分撕裂,因为肩袖有一定的厚度,约1cm左右,有时会有部分厚度断裂,最后再发展到全层撕裂,以至于巨大撕裂,最终发展为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再细分一下,肩袖部分撕裂,分为上表面撕裂,也就是滑囊侧撕裂,一般跟它上方的肩峰有明显关系;还有下表面撕裂,叫做关节侧撕裂;以及中间层撕裂,也就是肌腱内部撕裂。全层撕裂,根据裂口大小分为小、中、大以及巨大撕裂。中、小撕裂处理比较容易,巨大撕裂临床上处理起来就非常困难了,慢慢变成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就非常严重了。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骨科薛辉以“运动促进健康”为大概念,运动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基础和应用医学学科。很多人以为只有运动受伤后才需要在运动医学科就诊,但缺乏运动引起的身体疾病或者变化其实也在范围之内。肌肉力量在关节活动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关节活动度、协调性和力量是影响关节活动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如果以开车打比方,关节活动度就像车轴,协调性是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而力量就是动力。在关节受伤时,受到最大影响的是力量,然后是协调性,最后是活动角度。然而在关节恢复时,人们往往是逆向关注程度,肌肉力量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肌肉力量的特点是受损时受影响早,恢复时相当慢。关节不活动时,肌肉力量在24小时内,就会开始下降。即使是体操运动员,肌肉在退役后没有得到以往高强度的练习,也会存在退化、脂肪含量增加的情况,但只要肌肉容量存在,通过适当的锻炼就能够提升。锻炼时长因人而异,肌肉含量低,脂肪含量高,达到效果需要非常长的周期。运动医学的治疗理念——急病靠急治,慢病靠慢练撕裂骨折等急性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或固定治疗,由于缺乏运动引起的慢性伤病需要通过适量的锻炼来恢复。案例表明,通过长时间的适量锻炼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帮助关节恢复。比如,一位49岁的男性患者在治疗前出现腿部疼痛、上下楼无力等症状,通过3个月的肌肉训练后,肌腱中打褶的部位变得坚实有力、骨骼前面的水肿也慢慢消肿、恢复。相对于关节活动度的练习来说,肌肉练习既枯燥,又见效慢,但必须依靠患者自己一点一滴培养,因此需要充分调动患者运动积极性,鼓励并监督他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此外,单纯走路无法有效地增加肌肉力量,“肌肉得到了训练”的错觉其实主要是通过神经支配和协调性来达成的。如何练习腿部力量?单纯走路不能有效提高肌肉体积,因此不能代替专门的肌肉训练。肌肉力量只能依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训练来积累,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方法:1直抬腿每天练习300-500个。虽然听起来比较难完成,但可以分解至每个小时3-5分钟,就会相对容易地达成目标。2提踵训练每天100-150个,手扶稳,绷紧大腿前后,重复立脚尖。3静蹲训练每天20-30分钟。以上动作可以组合起来完成,并持续练习8周以上,因为肌肉体积的增长至少需要8周时间。如何评估腿部力量?患者经常会问:什么时候能下地行走?什么时候能脱拐?对此肌肉力量也是最为重要的评估因素。1.如果在床上能够直腿抬高,那么就可以下地扶拐行走,此时肌肉力量已经足以达到负担体重的10%左右,双拐加上主力腿的使用较为安全有效;2.双脚站稳,重心放在伤腿,另一只脚轻扶并站立一分钟,没有不适感、不打滑,就可以脱拐行走;3.特殊需求需入院检测,因为不同运动方式对肌肉力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跑步要求肌肉力量达到对侧的60%;中速跑或冲刺跑要求肌肉力量达到对侧80%;篮球、足球、对抗性的训练需要力量能达到对侧90%。此外,术后或伤后3-6个月是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恢复最快的时间段,因此,要在此阶段进行积极的肌肉力量练习。如果错过了最佳恢复期,在术后进行训练也会有一定成效,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才能进行正常的运动。什么样的人容易再受伤?1.受伤的部位,易反复受伤,薄弱点较难改变;2.疲劳,可通过肌肉力量、身体素质训练减轻风险;3.协调性,可训练肌肉力量及身体素质来改善。且练且珍“膝”,只有合理训练膝关节,才能辅助我们走向更好的健康生活。
后现代运动记事
后现代运动记事
后现代运动记事
后现代运动记事
后现代运动记事
后现代运动记事
后现代运动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