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翻六坐九爬是孩子大运动发展的规律,门诊上经常会遇到家长问起孩子翻身那些事,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家长对带孩子来门诊检查有排斥心理,经常在线咨询,下面就把孩子翻身这些事情简单总结一下,以便宝妈宝爸们了解、学习。 翻身是宝宝大动作之一,对宝宝以后复杂的肢体动作发育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今后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妈妈们看到宝宝学会了翻身,肯定会兴奋不已。那么宝宝翻身有什么好处? 1、扩大了宝宝的视觉范围,宝宝通过翻身可以接受到更多外界的信息和刺激。 2、通过翻身可以增强宝宝的四肢肌肉力量,为以后更快的学习爬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让宝宝对空间有了新认识,对促进宝宝空间智能的发育是很有帮助的。 宝宝想翻身前会有一些信号,下面来了解一下: 信号1:喜欢侧向一方,2~3个月大的宝宝已不满足于整天仰卧,开始喜欢朝着一个方向侧躺,这说明他已萌生了想翻身的意识,但不知道怎样才能翻动肢体,动作也不到位,想翻翻不过来。 信号2:俯卧时抬头俯卧时,宝宝有意识的自己抬起头来,从头部到胸部都能抬离地面,这说明宝宝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很有力量了。如果您把玩具慢慢举到比他的视线稍高一点的位置,宝宝也随之把头抬得更高。 信号3:仰卧时抬脚:宝宝仰卧时总是将脚向上扬起,或抬起小脚摇来晃去。此时您握着他的双手,轻轻用力让他抬起上半身,如果他可以坐起来,并与地面保持垂直,头部也不会向后仰,说明宝宝身体发育良好,具备了翻身条件。 那宝宝不会翻身的可能性有哪些那,下面有5种常见的因素,简单介绍一下: 1.宝宝过胖,翻身很困难。妈妈需要多多帮助宝宝进行翻身练习。 2.宝宝穿太多穿过紧,好像被捆绑着,想翻也翻不动。您只要给宝宝穿一些宽松、柔软、舒适的衣服,就不会影响翻身了。 3.宝宝营养不良,身体瘦弱,骨骼缺钙,没有力气翻动肢体。注意科学喂养,常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平时利用玩具来逗宝宝多动一下,以锻炼肌肉。 4.宝宝在第一次尝试翻身时胳膊被压住了,或许您在帮助他练习翻身时动作有些粗鲁,造成他的小手脚被扭痛了,这些不愉快的记忆会影响宝宝学翻身的积极性。 5.若是发现宝宝有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智力等方面有问题,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看儿科,请医生进行检查和鉴定。 那孩子不会翻身,在家里爸爸妈妈们如何训练那,很多妈妈都会给自己的宝宝做翻身训练,翻身主要是训练宝贝的脊柱和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让宝贝的身体更灵活。此外,一朝翻身之后,宝贝的视野从此也更为广阔,这对认知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提高。如果翻身运动进行得不错的话,一两个月后坐的问题也就变得更容易了。 如何给宝宝做正确的翻身训练 1.由仰卧翻向侧卧:先把一个有趣可爱的玩具放在宝贝的左侧,之后把他的右腿放在左腿上,将他的一只手放在胸腹之间,妈妈用手托住宝贝一侧的手臂和背部,缓慢推向另一侧,使其侧卧。宝贝是很聪明的,只要重复几次这个动作,然后稍稍把他的腿放好,再用玩具哄逗一番,宝贝就能自己成功翻转。逗引的玩具要两侧均匀使用,以使宝贝的左右两侧身体都能得到锻炼。 2.由俯卧翻到仰卧:让宝贝俯卧,拿一个他喜欢的小玩具在宝贝头上慢慢移动,吸引他随着玩具翻动身体。如果宝贝成功了,一定要记得把玩具当成奖品鼓励他一番。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度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体温在37-38度之间为低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发热是身体对细菌或病毒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热,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小儿发烧最常见的原因还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在39摄氏度以下,家里还可以对付。让孩子多睡觉,多喝水,吃点感冒药,休息几天就会好的,不必太紧张。孩子高烧在39摄氏度以上,剧烈的咳嗽,则应怀疑是小儿肺炎,应立即送医院求治。 发热的应对 正确的方法是应及时给孩子补充一定的营养和充足的水份。如果确实需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也要按医生的处方严格执行。 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他危险。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小儿,一旦高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 注意事项 a.环境:清洁、安静,室内温度要适当,室温过高不利人体散热,会增加患儿烦躁,过低则易使小儿受寒;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将患儿转移到其他房间),避免对流风。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b.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 c.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伴有腹泻的患儿注意留大便标本化验。 d.饮食:在发热时人体营养和体液消耗较大,必需注意适当补充,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如面汤、粥、羹,以清淡为宜。要适当吃些新鲜水果及果汁。避免吃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如病儿食欲减退,不能保证营养和液体入量,必要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输液。 e.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黏膜干燥,口腔自我清除能力减退,易使食物残渣滞留,、便于细菌繁殖而引起口腔炎、齿龈炎等,所以对发热小儿还应做好口腔护理。 f.衣服: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裹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如果出汗请及时擦干皮肤或更换衣服,防止直接吹风,避免受凉。穿衣 宽松、薄爽。有些家长越是高热越是给孩子多添衣、盖被,这种错误护理反而使体温不能外散而继续升高,甚至会引起孩子高热抽搐。 g.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服。 发热的家庭处理 一、物理降温:是一种可反复使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包括以下方式: a、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方法:将冷毛巾敷于头部,水温在15度左右,待毛巾变暖后更换;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冰袋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b、酒精浴或温水擦浴:30-50%的酒精,用方纱沾湿后擦拭皮肤,部位腋下、腹股沟等。 物理降温注意事项: (1)胸腹部不可擦,以免引起心率减慢及腹泻,新生儿酒精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皮肤擦至发红为宜; (3)温水擦浴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将皮肤擦破。 药物降温 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剂。两次退热剂使用必须间隔4小时(有高热惊厥可按医嘱执行)。新生儿不用退热剂(只需打包降温即可),用药后40分钟可测体温,检查用药效果。 机体只要在同病原菌“战斗”,就有发热存在,只有将致病菌全部杀死才能退热,药物杀灭细菌有一个过程,退热剂只是针对症状,仅能退热几小时,如病原菌未清除,体温还会再升高。 常见误区 误区一 发烧都是坏事。实际上,发烧对孩子也是“有功”的。发烧表明机体的免疫机制好,是人体的重要自我保护手段之一。多数发烧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体温较高时,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发热时体内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病原毒素排出;发烧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有助于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误区二 发烧越高病情越重。发烧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尽然。一个体 温只有38.5℃的孩子无精打采,可能比体温高达40℃还在活蹦乱跳的孩子病得更厉害。 病情的轻重,主要应看孩子的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看体温的高低。婴儿因为免疫系统不健全,能充分发挥功能,往往在病得很重时不发烧。 误区三 发烧会烧坏脑子。人体大脑细胞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通常要在42℃以上才会逐渐被破坏,而一般疾病引起的发烧很少会超过此温度,所以40℃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直接伤害,因此不用担心发烧使“脑筋变坏,智力变差”。只有小儿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伴有发热时,脑质本身受到病毒或毒素破坏,才会损伤到脑细胞。另外,部分孩子发热时会出现高热惊厥,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而出现频繁的惊厥或惊厥且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对大脑有影响。 降温的误区: 1.有很多个体诊所和家长把地塞米松当退热药使用,这是错误的,因为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它是有退热作用,但是它是通过减少内源性至热原的作用而达到降温的作用的,但是它同时还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使病毒和结核感染扩散。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首先使用激素来降温的。 2.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发热不知所措,特别是当服用了退热药没有很快见到效果时就急得再次用药,不管够不够间隔,这样会使付作用叠加的。纠正的方法是:尽量要间隔4~6小时给药,如果没到这个间隔,孩子体温又下不来,那就要使用另外一种退热药,这样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有的家长平时备了一些解热镇痛药的复方制剂,比如泰诺、护彤、臣功再欣、感冒通等,孩子感冒就给吃上这些药其实这些药中本身就含有扑热息通或布洛芬,发热时同时又用上扑热息通和布洛芬制剂,这样重复的用药会增加毒副作用的。所以在用药前一定要看一下有效成份。 4.一般发热多在夜间为著,所以患儿经常在午夜0点~2点出现高热,这时家长急急忙忙给孩子喂了退热药,可是还没有等到药、物吸收发挥作用就急不可耐的打车到医院看急诊,从吃药到医院一般都在30~60分钟,为这时退热药刚好发挥作用,体温开始下降,医生这时是不可能再给用退热药的,所以劝家长要么就先别吃药,马上去医院;要么就吃完药多观察一会儿,以免白跑医院。 孩子发热,家长心急,分清缓急,冷静处理!
早产儿生后护理注意事项 早产儿在脐带脱落、创口愈合后才予沐浴。在不沐浴时,上半身在暖箱内进行擦澡护理,包裹上半身后再抱出清洗臀部。体重在1000~1500g以下者,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轻擦皱褶处,以保护皮肤。护理中着重做好下列三点:一、保暖 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困难,因此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 早产锗衣着以轻柔软暖、简便易穿为宜,尿布也要柔软容易吸水为佳,所有衣着宜用带系结,忌用别针和纽扣。睡暖箱者,除测体重外,护理工作尽量在暖内进行,操作时应边门内进入,非万不得已才打开箱盖,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过大。 凡体重增达2,000g左右或以上,一般情况良好,室温维持在24℃时,在不加热的暖箱内保持正常体温,和每3小时用奶瓶喂奶一次吮吸良好,体重继续上升者,可出暖箱。早产儿二、正确的喂养 由于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正确的喂养比足月儿更重要。生后开始喂养时间:一般早产儿可于生后2~4小时开始喂糖水,试喂1~2次无呕吐者,6~8小时后再改喂奶液。曾发生过青紫、呼吸困难、体重过低或用手术产出者,可用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60ml/kg/d,或应用全静脉和部份高营养液,情况好转后才改口服。 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不同体重安排,1000g以下每小时喂1次,1001~1500g者1.5小时1次,1,501~2,000g者2小时1次,2001~2500g者每3小时1次。夜间均可适当延长。如遇到摄入量不足,一般情况欠佳,吮吸力差,胃纳欠佳易吐的婴儿,白天晚间均以少量多次为宜。 喂奶方法:按早产儿具体情况而定。 1、直接哺喂母奶:出生体重较大已有吮吸能力的可试用此法。 2、奶瓶喂养:也只能用于体重较大的并已有吮吸力的早产儿。用小号奶瓶,奶液不易转冷。橡皮奶头要软,开孔2~3个,大小以倒置时奶液适能滴出为度。流奶过快,来不及吞咽,易致窒息;流奶过慢,吮吸费力,易使疲倦而拒食。 喂哺早产儿以母乳最为相宜,应尽量鼓励产妇维持母奶。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也可考虑用早产儿配方奶人工喂养。早产儿对糖的消化吸收最好,其次为蛋白质,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差。因此以半脱脂奶较为理想。三、防止感染 早产儿室应该有空气调节设备,保持恒温、恒湿和空气新鲜。 初生后应侧向右睡,以防呕吐物吸入。平时经常调换卧位,以助肺部循环和防止肺炎。一般可在喂奶后侧向右,换尿布后侧向左,用奶瓶喂奶时最好左手托起头、背或抱喂。喂后轻拍背部使喛气后再侧卧。易吐的可取半坐卧式片刻,以免奶液吸入呼吸道或呕吐后流入外耳道引起感染。一旦发现有感染,患儿即应隔离。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原因比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感染的途径有:1.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2.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院内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②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③住院天数长;④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⑤病房拥挤;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pulmonary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科围生期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的疾病,多发生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理以肺泡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珂立苏是从小牛肺中提取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可补偿RDS早产儿缺乏的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可导致慢性肺疾病及呼吸道感染。我院NICU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PS治疗NRDS可减少PS的用量及减少机械通气时间。1.1诊断依据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乃至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具有典型肺部x线变化。根据《实用儿科学》标准 ,将胸片改变分为4级:I级:两肺野普遍透亮度降低(充气减少),可见均匀散在的细小颗粒(肺泡萎缩)和网状阴影(细支气管过度充气);II级:除I级变化加重外,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过度充气),延伸至肺野中外带;Ⅲ级:病变加重,肺野透亮度更加降低,心缘、肺缘模糊;IV级:整个肺野呈白肺。血气检查均有不同程度Ⅱ型呼衰。根据病变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先天性肺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等引起呼吸窘迫的其他疾病。1.2 治疗方法1.2.1 PS治疗方法对已发生NRDS的患儿立即给予珂立苏治疗,不等到x线片出现典型改变。Ⅱ~Ⅲ级RDS给予PS每次70mg/kg,用药1次。Ⅳ级RDS每次140mg/kg,12 h后重复应用1次。先经气管插管吸净气道分泌物,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已加温至37℃的珂立苏,按3个体位(左侧、右侧和平卧)分3次通过与注射器相连的细硅胶管(新生儿胃管,先定好长度)经气管插管快速注入(<1 min),后用空注射器注入2 ml空气,再用球囊短时加压给氧3—5 min,然后连接呼吸机通气。每次给药后6 h内禁吸痰。1.2.2 机械通气患儿因存在不同程度Ⅱ型呼衰,经一般给氧和CPAP失败行通气或因胎龄<30周,体重<1200 g伴呻吟等直接行机械通气。采用德国生产斯蒂芬呼吸机,初调值按孕周、体重、病情而异。早产极低体重儿一般FiO2 0.5~0.8,PIP 16~25 cmH20,PEEP 4~5 cmH20,Ti 0.45~0.6 sec,RR 3O~45 bpm,FR 6~8 L/min,以间歇指令通气(IMV)/呼吸末压(PEEP)为通气模式。MAP维持在0.8~1.4 kPa,防止正压过高造成气压伤。氧疗期间PaO2维持在6.7~10.8 kPa或SaO2维持在0.85~0.95,防止ROP(早产儿视网膜病)。1.2.3 其它综合措施①保暖;②上机期间均予全静脉营养,补液按孕周、体重及呼吸窘迫症状轻重比正常需要量酌减2O~40 ml/kg;③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选用一种第2、3代头孢菌素或广普青霉素类,对怀疑有肺部感染者及时做痰培养,根据药敏及时调整抗生素;④极低出生体重儿上机数日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每次400~600 mg/kg,每周1次;⑤室内装有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消毒室内空气;⑥按机械通气常规护理,每次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消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除做口、眼、臀部清洁护理外,免去擦身、称体重等操作,对无分泌物或分泌少者尽量少吸痰;⑦ 静脉推注多巴胺3~5 μg/(kg·min)维持有效循环和血压稳定;⑧ 维持血糖、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正常;⑨ 常规肌注维生索K 1 1mg 1次;⑩综合监护措施。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皮肤颜色、经皮血氧饱和度及症状体征变化,测定治疗前15 min及治疗后30 min、6 h、12 h、24 h及72h动脉血气变化或据病情需要随时监测。治疗前0.5 h,治疗后24 h、72 h摄x线胸片,每日测血糖1~4次,测电解质1次,对疑诊肺部感染者则测定治疗前后血常规与CRP等,必要时作分泌物或血培养与药敏实验。2 结果2.1 临床表现用PS后1 h紫绀均明显改善,气促、呻吟、三凹征等症状消失,听诊两肺呼吸音明显增强,症状体征减轻,SpO2 升至85%~92%。2.2 血气改变治疗后患儿PO2 较治疗前增高,PCO2 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pH值也有所升高。2.4 转归患儿病情稳定,FiO2<0.5,PIP<16~18 cmH20,RR≤15 bpm,PEEP 2~3 cmH20,血气维持正常,1~2 d后撤机,改用头罩给氧(FiO2 0.5~2.0 L/min),1~4 h后改用温箱给氧直到停氧过度到正常呼吸,患儿上机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明显减少。3 讨论3.1 PS及机械通气对RDS的治疗作用PS替代治疗是NRDS的有效方法,本组资料显示,PS和机械通气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加满意的临床疗效。PS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有助于萎缩肺泡张开的作用,而呼吸机通过IMV/PEEP模式,使得肺泡在呼气末保持开放,增加功能残气量,从而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在整个呼吸周期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更有效地提高肺氧合功能,改善肺顺应性。氧合功能的改善又可促使肺泡产生PS,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病情恢复。3.2 并发症与常规机械通气组比较,联合应用PS与机械通气患儿病死率明显减低,肺炎、颅内出血、气胸气漏并发率均较李杰等报道的用珂立苏治疗本病低,其原因可能是:①两组患儿PS均为早期足量使用,并尽早上机。PS的早期给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立即给药,不能等到x线出现典型RDS改变才用。对月龄<30 W,出生体重<1200 g者可考虑用PS预防治疗。先予PS使肺泡膨胀,再通过呼吸机IMV/PEEP通气使PS均匀分布到肺泡表面,充分发挥其生理作用,使吸气相与呼气相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提高肺的氧合功能与肺泡自身PS的产生。早产儿出生后肺迅速发育,但生后第2、3 d内产生的PS不能维持正常呼吸,3 d后PS的合成和分泌自然增加,4~5 d达正常水平。因此,缺乏阶段补充PS,维持有效呼吸,使早产儿渡过呼吸难关,其存活率可大大提高;② 加强综合治疗措施,维持心血管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以及一系列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使肺部感染大大减少;③ 加强监护与监测,减少BP、PaO2 波动与血糖、电解质致血渗透压的波动,减少不必要的医护操作等,均可减少颅内出血等发生;④ 用珂立苏后,一旦血气改善,及时下调呼吸机参数,防止压力性损伤。3.3 住院时间与费用PS药源有限,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常规使用与重复应用。但由于PS联合机械通气应用治疗NRDS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用机械通气,且并发症明显减少,其住院总费用反而减少。总之,NRDS患儿主要是由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生后72 h内PS的生成和释放量无法满足呼吸的要求,外源性供给的PS又易被肺泡内存在的多种物质如蛋白渗液所灭活,并随着呼吸消耗后不久症状又可能会重新加重,往往需要较大剂量,多次重复给药才能维持疗效,但PS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早期足量使用PS后即棱机械通气使PS充分有效地作用,改善肺的氧合与顺应性形成良性循环,优势互补,既减少了PS的重复使用,也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与x线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减少了各种并发症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PS与机械通气合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不失为一种有效、实惠的治疗方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若炎症局限某一局部即按该部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否则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一)病原体: 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左右。 2.细菌: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二)诱发因素 1.解剖、生理特点,表明防卫能力差 2.处于长发育价段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3.疾病影响 (1)先天性疾病:常见的如兔唇、腭裂、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2)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此外肺结核变为常见诱因。 (3)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小儿腹泻等。 4.环境因素 (1)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住处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阳光不足、家长吸烟、护理不周以及呼儿平日缺乏锻烁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二、临床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症状为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而其症状表现轻重与年龄及感染程度有关。 (一)不同年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塞及鼻塞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 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 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二)两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1. 咽结合膜热:为腺病毒感染。多在春夏季发病,可在托儿所及幼儿园造成流行,其临床特点,以2-3岁幼儿多见。常有高热,热型不定,咽痛,单侧或双侧眼睑红 肿及眼结合膜充血,两侧轻重不等(无化脓)。耳后,双侧颈及颌下淋以结肿大,咽充血,偶有腹泻。病程3-5天,亦有长达7天,偶有延至2-3周者。 2.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族病毒。临床特点:多见于婴幼儿,高热、婴儿流涎增多,吞咽不适,表现为拒奶、烦躁、爱哭闹。幼儿可诉咽痛,咽部有特 征性病变,初为散在性红疹、旋即变为疱疹,直径约2-4mm,破溃后成为黄白色浅溃疡,周围有红晕,数目多少不定,主要分布于咽腭弓、软腭、扁桃体及悬雍 垂上。发热在2-4天后下降,溃疡一般持续4-10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低,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增高。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三、并发症 上 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波及其他器官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亦会加重。常见的并发症可有鼻窦炎、中耳炎、眼结合膜炎、颈淋巴结炎及咽后(或侧)壁 脓肿。并发急性中耳炎者,多高热不退,因耳痛哭闹不安、摇头、抓耳,早期鼓膜充血、膨隆,以后穿孔流出浆液或脓液,治疗不及时可影响听力,咽壁脓肿时可出 现拒食、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头向后仰、张口呼吸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肿胀,咽壁呈半园形突起,将软腭及同侧咽腭弓向前推移,年幼及体弱患儿,上呼 吸道感染易向下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时,有脐周阵发性腹痛,无固定压痛点及肌紧张。少数并有细菌感染时对体弱儿尚可引起全身及其 他部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脑膜炎、以及肾肾炎。 儿童患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首感染时,常常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居住环境要注意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室温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为55-60% ,定时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直接吹患儿。 2.高热时卧床休息 3.给予易消化物(如去脂酸奶),供给足够水份。 4.注意口腔、鼻及眼的局部清洁。 5.并有佝偻病患儿,给肌注VitD330-60万U/次,或口服VitD2100000U/日。 6.注意呼吸道隔离,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机会。 (二)对症处理 降温 39℃以上高热可采用下列降温措施(1)物理降温 头、颈部冷敷,35-50% 酒精擦浴大血管走行部位(颈部、腋下、大腿根、腿弯),注意不要搽背部、腹部。 (2)药物降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可选用APC、扑热息痛、布洛芬。常见商品名有阿苯片、泰诺林、安瑞克等。 2.鼻塞 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用0.5% 呋麻合剂于睡前或奶前10-15分钟滴鼻,1-2滴/次,连用2-3天或用新可麻合剂滴鼻,用法同前。 3.咳嗽 一般不用镇咳药,常用祛痰止咳药物有必嗽平、小儿止咳合剂、蛇胆川贝液等。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三)抗病毒治疗 常用药物有病毒唑、阿昔洛韦等。(四)抗生素的适应症\n\n病毒感染一般不宜应用抗生素。对年龄较小(婴幼儿),体温较高(肛温39.5-40℃以上),且白细胞总数增高,伴有核左移,或已有细菌性扁桃腺炎、中耳炎、咽炎等,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口服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五、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普通感冒效果好。常用的有大青叶合剂、板兰根冲剂、鱼腥草等。需要注意的是用药不要太多,一般选用2~3种即可。遇有病情加重,尤其出现精神不振、惊厥发作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六、预防 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病原体入侵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关键。主要措施是: (一)平日注意锻炼身体,合理按排户外活动,以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二)衣着适宜,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防止受凉或过热 (三)全理喂养,积极防治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等; (四)避免去人多拥挤及通风不良的场所; (五)对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积极治疗,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今天门诊有好多家长来咨询孩子生长发育的问题,问的最多的是孩子到了爬行的月龄却不会爬或是爬行姿势不好看,下面简单普及一些关于宝宝爬行的知识 宝宝爬行好处多多: 1、促进感统发育 爬行对于宝宝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帮助宝宝内耳前庭和平衡能力的成长。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爬行多的宝宝相比,过早使用学步车而缺少爬行练习的宝宝常常会出现动作协调性、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甚至会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出现视听、视动、听动失调的情况。 人类所能学到的一切运动上的技巧都是凭本体感觉来实现的,而本体感觉的培养是从爬行开始的,学习爬行的阶段是开发宝宝多器官协作能力的最佳时期。 2、促进语言学习 美国科学家对大量婴儿考察研究后证明,爬行可以加强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联系,刺激大脑语言中枢,为宝宝今后的语言学习做好准备。宝宝爬得越多,学说话的速度加快,学新知识和看、读能力也增强。统计表明,儿童期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很多是由于婴儿期缺少爬行环境和爬行训练造成的。 3、肌肉锻炼防止肥胖 对于宝宝来说,爬行是最好的全身运动,宝宝在爬行中消耗热量,躯体的活动也随之加强,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经常爬行,可以使减少宝宝的皮下脂肪积聚。 如何引导宝宝爬行 1、宝宝5-6个月时,就开始为爬行做准备了,他们可能会趴在床上,四肢不规则地划动,这时候宝爸宝妈就可以引导宝宝爬行了。应经常让宝宝俯卧,在面前放个喜爱的玩具逗引他,这样有利于激发他向前爬的意识。 2、如果宝宝手臂还撑不起身体,可以用毛毯兜住宝宝胸腹部,让宝宝趴在床上。宝爸轻轻地把毛毯提起,宝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交替,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宝宝协调四肢。 3、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柔软平整的垫子上,宝爸宝妈一个在宝宝前面,另一个在宝宝后面。前面的牵着宝宝的右手,后面的就推着宝宝的左脚。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宝宝的匍匐爬行和手膝爬行。 4、为了锻炼宝宝多爬、多运动,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小皮球。当宝宝一碰到球,球就向前滚,滚动的球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他会追着球爬行。 5、用枕头组成障碍区,障碍物后放置宝宝喜欢的玩具,吸引宝宝越过障碍,抓到玩具。宝爸宝妈还可以跪在地板上,使前面形成“山洞”让宝宝爬过去。这些小游戏都有助于刺激宝宝爬行。 5、用枕头组成障碍区,障碍物后放置宝宝喜欢的玩具,吸引宝宝越过障碍,抓到玩具。宝爸宝妈还可以跪在地板上,使前面形成“山洞”让宝宝爬过去。这些小游戏都有助于刺激宝宝爬行。
母乳喂养的小儿,正常大便是外观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有一般甜酸气味,但不臭,无明显粘液,偶尔有颗粒样奶瓣或微带绿色,每日3-5次,有的小儿每日排便也可达6-7次或更多,但每次量不多,性状也好,体重照常增加,营养状态很好无脱水症状,这不是病态,不需要任何处理。如果小儿平日每日大便1-2次,突然变得5-6次以上,并且水分较多或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就要到医院去就诊。 人工喂养的小儿,大便呈淡黄色或土黄色,质较硬,干燥成形,往往不沾污尿布,如奶中糖多则变软,并略带有腐败样酸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正常每天排便1-2次或隔2-3天一次,如人们所说的“损肚子”。只要孩子不涨肚,便不干,无恶心呕吐,精神状态好,就是再多几天不便也属于正常。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各种食物的增加,大便就逐渐与成人相同。 小儿不正常的粪便有: 1、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样或鸡蛋汤样,或有粘液及泡沫,有腥臭味,这提示小儿发生腹泻。 2、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时哭闹,费劲,粪便干,硬,甚至表面带血,这提示有便秘发生。 3、大便为白陶土样,提示小儿有胆道梗阻病,如先天性胆道梗塞等。 4、大便为黑色柏油样,提示小儿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但小儿服铁剂或吃含铁多是食物也可以出现黑便,如吃血豆腐等。 5、大便为红色,提示有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便中带血丝,多由肛裂,痔疮或直肠息肉所引起。 6、大便为绿色稀水样,但小儿一般状态好,提示有饥饿性腹泻,需增加奶量。如一般状态差,伴有发热,呕吐等,提示肠道有炎症。 7、大便为果酱样,注意肠套叠的发生。 8、大便为高梁米水样便,注意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 9、豆腐渣样术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10、水样太便多见于食物中和急性肠炎。 11、灰白色大便备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另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多,产生的脂肪酸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12、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黑色;又由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3、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实。 14、黏液脓性鲜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疾、密弯曲菌肠炎。 15、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母乳喂养的小儿,正常大便是外观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有一般甜酸气味,但不臭,无明显粘液,偶尔有颗粒样奶瓣或微带绿色,每日3-5次,有的小儿每日排便也可达6-7次或更多,但每次量不多,性状也好,体重照常增加,营养状态很好无脱水症状,这不是病态,不需要任何处理。如果小儿平日每日大便1-2次,突然变得5-6次以上,并且水分较多或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就要到医院去就诊。 人工喂养的小儿,大便呈淡黄色或土黄色,质较硬,干燥成形,往往不沾污尿布,如奶中糖多则变软,并略带有腐败样酸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正常每天排便1-2次或隔2-3天一次,如人们所说的“损肚子”。只要孩子不涨肚,便不干,无恶心呕吐,精神状态好,就是再多几天不便也属于正常。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各种食物的增加,大便就逐渐与成人相同。 小儿不正常的粪便有: 1、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样或鸡蛋汤样,或有粘液及泡沫,有腥臭味,这提示小儿发生腹泻。 2、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时哭闹,费劲,粪便干,硬,甚至表面带血,这提示有便秘发生。 3、大便为白陶土样,提示小儿有胆道梗阻病,如先天性胆道梗塞等。 4、大便为黑色柏油样,提示小儿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但小儿服铁剂或吃含铁多是食物也可以出现黑便,如吃血豆腐等。 5、大便为红色,提示有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便中带血丝,多由肛裂,痔疮或直肠息肉所引起。 6、大便为绿色稀水样,但小儿一般状态好,提示有饥饿性腹泻,需增加奶量。如一般状态差,伴有发热,呕吐等,提示肠道有炎症。 7、大便为果酱样,注意肠套叠的发生。 8、大便为高梁米水样便,注意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 9、豆腐渣样术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10、水样太便多见于食物中和急性肠炎。 11、灰白色大便备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另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多,产生的脂肪酸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12、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黑色;又由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3、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实。 14、黏液脓性鲜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疾、密弯曲菌肠炎。 15、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一)正常儿童的语音发育1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除元音外并出现了个别辅音。2个月的婴儿认识能力有了发育,并从吮吸、咀嚼、吞咽动作中演变而发出音,辅音有所增加,唇音出现,偶然出现双元音。3个月的婴儿发音的数量和频率增多。4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出现了舌尖音和唇齿5个月的婴儿发音数量继续增多,并出现了音节的重复。6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的声音。7个月的婴儿单音节继续发育,并出现双音节8个月婴儿发音中前后辅音发展快,无规则的“说话”达高潮。9个月的婴儿继续模仿声音,并出现模仿语言,有时说出令人难懂的话。10个月的婴儿能模仿说出“爸爸”、“妈妈11个月的婴儿能自己说出个别有意义的字或12个月的婴儿双元音继续发展,能说出简单心的词和重复的字。16-24个月的幼儿发音进一步准确,开始运用字的组合,约25%的语言能使人听懂。24-30个月的幼儿已掌握90%的元音和双元音,约60%语言能使人听懂。30-36个月掌握所有的元音和双元音,约75%的语言可使人听懂。7岁的儿童对所有的语音发音能达到全部正确12岁的儿童语言、语法已达到完全正确。 (二)正常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的发育(0—3个月) 1、以惊奇的表情或行动的改变对声音做出反应 2、以惊奇的表情或行动的改变对说话声做出反应 3、以注视的目光对着讲话人的脸 4、持续的目光对视。(3——6个月)5、转向讲话人 6、转向发声的方向(6—-9个月) 7、听到叫自己名字时能转向声音发出处 8、安静地注意别人讲话或注视物体 9、模仿摇手说:“Bye-Bye"(9——12个月) 10、对“放下”一词能做出反应 11、听到“别动“或“不乖”时常能中止行 12、在口头提示下做出摆手或拍手的动作 13、听到家中某成员名字时头转向该成员 14、听到熟悉的玩具名称时能转向该玩具。(12—18个月) 15、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指出该物体16、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从2项选择中辨别出该物体 17、听到“把某东西给我”时能将该物体递给讲话者 18、按照2-3字组成的简单词的指示做出行动 19、指出身体的某一部分20、听到物体名称从3项选择中辨别该物体。 (三)正常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育(0—3个月) 1、啼哭 2、轻轻发声 3、“咿呀”发声 5、发笑(3—6个月) 6、使用两个不同的元音 7、单独对“咿呀”发声 8、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感受 9、对大人的讲话以发声作为回答。 10、发出辅音与元音的组合音,如:ba、ma、ga、da11.模仿发出连续的音节。 12、模仿讲话样发声。(6-9个月) 13、模仿讲话。 14、与母亲有意识地“对话”(9-12个月) 15、准确地运用“妈妈”、“爸爸”两词。 16、模仿新的声音。 17、模仿字、词发音,近似准确。 18、主动与别人进行极简单的语言交流。(12-18个月) 19、发音时出现声调变化。 20、除说“爸爸”、“妈妈”外开始使用"这个”。 21、当被提问“这是什么”时,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22、以手势表达需要。 23、能说出4-6个字的句子。 24、模仿说短句。